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教育心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教育心理学
英文名称:Educational Psychology
课程编码:14104B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程
总学时:48学时
总学分:3学分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教育学、心理学
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从教育心理学的产生过程(将心理学原理运用于教育,追求教育科学化的产物),可以得知它首先是心理学知识在教育中的运用,是一门应用学科,是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育上,指导教师更好地设计和实施教学;但它又不是心理学知识在教育领域的简单应用,而是深入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学、学习的特有心理规律,有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所以,也是一门理论学科,具有理论性。
教育心理学就既是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学习、教学规律的理论性学科,同时,又是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自身的研究成果运用到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指导教师进行教学的一门应用性学科。
简言之,它是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心理规律的研究、以及在教育教学中运用这些研究成果和心理学研究成果指导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的一门学科,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
作为课程的教育心理学,收录了教育心理学的系统研究成果,要求师范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其知识内容,并能将这些知识转化为指导教学实践的可操作性知识,使教学富有理性和科学性。
对小学教育专业来说,教育心理学课程的功能体
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提供系统完整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内容体系;二是初步教会学生如何运用这些理论
知识来指导教学设计和实施,并帮助师范生形成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指导和反思教学实践的意识,即提升师
范生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意识和能力,逐渐形成理论素养和理性实践能力(如教学观、学生观、教师观等,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等)。
对小学教育专业来说,它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
是一门讲授给师范生理论知识并教给师范生如何运用这些理论知识指导教学实践的综合性课程。
习得理论知识是陈述性知识;学会运用是程序性和策略性知识。
二者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前者重理解和获得,后者重转换和应用。
三、知识内容体系
应用能力的提升必然是建立在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之上的。
要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必先学好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内容。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理素质与学习的关系,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内在差异以及在学校教育中所显示的确切意义,以便在教学中能切实做到因材施教;
5.了解教师等外部因素(教学模式、现代教育技术、学校集体)与学生学习的关系,了解这些外部影响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并能利用这些因素对学生施加有效的、积极的影响;
6.有意识养成教师职业的神圣感、使命感,有追求理想教师境界的意识、价值观和信念。
四、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各部分内容的价值及其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选择
(一)绪论部分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发展历程、要学习的《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体系(掌握本课程的基本结构)、为什么学、怎么学等一般问题。
“研究对象、发展历程、知识结构”采用讲授法;
“为什么学”采用案例法、讨论法;
“怎么学”采用讲授法和举例法。
要求了解,处于识记水平,采用填空、选择等形式进行考核,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
(二)学生心理
理解和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个性和情感发展规律、个体差异(认知、情感、社会文化、性别等差异)
主要采用讲授法教学。
要求理解和掌握,并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认知、情感等特征,学会依据学生的发展特征、个体差异来设计和实施教学。
(三)教师心理
理解教师的角色、好教师的特征,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相长的机制与过程。
采用视频观摩、交流讨论与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本课程教学学生集体观看了《比较水
的多少》《摆的研究》(优差两部视频),分析其中教师的角色。
这三部视频也作为后面内容学习的案例。
)
要求理解、掌握,增进教师运用相关知识指导教师教学和专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进行考核。
(四)学习理论
1、学习导论:理解学习理论是关于学习本质、学习过程与机制、学习条件和规律的理论。
掌握学习“学习理论”的方法论。
2、一般理论:理解各学习论的代表人物、基本观点、实验、结论、在教学中的应用等。
3、分类学习理论:理解各类知识的含义、获得机制与过程、获得方法等。
采用读书指导法、讨论法、案例法等教学方法。
采用论述题、简答题、案例分析与反思的方式进行考核。
(五)教学心理
理解和掌握教学设计的内容、模式、方法等。
采用案例分析与反思、设计案例等方式进行考核,以考查学生能否将理解透彻的原理明智地应用于实践。
总之,整门课程的教学,力求使学生在学习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同时也懂得在实际中如何去应用,在阐述基本原理时注重对原理的应用作出指导,帮助师范生整合各种知识作出明智的教育决策,使其成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和改善教学的意识和能力的优秀的教师。
比如,概念的教学。
在系统内容学习结束之后,学习尝试运用教育心理学原理知识对自己已经讲过的课程内容、自己经历过的教学事件进行理性剖析和反思,分析其优劣,形成书面内容并全班交流,逐渐转陈述性知识为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教育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既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又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教学设计、教学实
施和教学反思的能力。
具体课时分配和讲授内容如下: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2课时)
阐述本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发展历史以及教育心理学与教师发展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教育心理学基本的研究方法。
讲授内容:
1.教师与教育心理学:教师的成长与发展、教育心理学在教师成长发展中的作用;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教育心理学的起源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前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4.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策略。
难点:教育心理学基本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学生心理(5课时)
理解学生认知发展观,理解学生的情感发展规律和个性发展,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能够给基于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和特点进行教学设计。
讲授内容:
1.学生的认知发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观,建构主义发展观和认知阶段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观,社会文化历史理论,内化学说,最近发展区;
2.学生的情感和个性发展:个性与社会化发展,埃里克森的社会化理论,自我意识、自我概念与自尊;
3.学生的个体差异:个体的智力差异,个体的学习风格差异,社会文化背景及性别差异。
重点: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化发展理论
第三章教师心理(3课时)
了解教师的角色定位,了解好教师的特征,理解教师的专业品质,了解教师的成长途径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自主地指导自身发展,了解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
原因并能自主预防职业倦怠。
讲授内容:
1.教师的角色与特征:教师的角色,好教师的特征;
2.教师的专业品质:教师的基本信念系统,教师的教学和沟通能力,教师的情感与个性品质;
3.师生互动: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学生对教师的影响,师生的相互作用;
4.教师的成长与培养:教师专业发展,教师成长和培养的途径;
5.教师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的界定,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与对策。
重点:教师专业品质及其发展
第四章学习理论导论(2课时)
论述学习的定义、学习活动的本质、学习活动的心理机制等学习的基本问题,介绍关于学习研究的各种理论的发展脉络,使学生能用不同的观点、从不同的视角看待学习,并能学会站在理论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实际。
讲授内容:
1.学习的基本原理:学习的本质、学习的作用、学习的分类、学习的相关概念;
2.学习与脑:大脑发育及学习的关键期假说,脑的特异化与学习,学习与脑的可塑性;
3.学习理论发展:两种倾向的学习理论体系的建立和初步发展,学习理论关注的几个基本问题,各学习理论的发展脉络。
重点:学习的含义,学习理论关注的几个问题。
第五章行为学习理论(2课时)
了解行为学习理论的各代表人物,理解行为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实验过程、心理规律,掌握行为学习心理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讲授内容:
1.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花生的行为主义;
2.联结主义理论: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桑代克的学习律;
3.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强化理论,行为的学习;
4.社会学习理论及行为主义新进展:社会认知理论,观察学习,行为主义新进展。
重点:行为主义的学习观及其对教师的其实和在教学中的运用。
第六章认知学习理论(4课时)
了解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过程、代表人物,理解各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心理规律,掌握认知学习理论对教师的启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讲授内容:
1.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格式塔的学习理论,符号学习理论;
2.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知表征理论,认知结构理论,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原则,发现学习;
3.认知同化学习理论:有意义学习,认知同化过程,接受学习;
4.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学习的条件,教学事件。
第七章建构主义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4课时)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历程,理解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教师观,领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师的启示,能够依据教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教学设计,了解人本主义产生的背景,理解人本主义的主要观点。
讲授内容:
1.建构主义思想渊源与基本观点:建构主义思想渊源,建构主义分类,当代建构主义基本理论观点;
2.个人建构主义理论:激进建构主义,生成学习理论,认知灵活性理论;
3.社会建构主义理论:文化内化与活动理论,情境性认知与学习理论,支架式教学,建构主义评析;
4.人本主义学习理论:马斯洛的学习理论,罗杰
斯的学习理论。
重点: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及其对教师的启示
第八章学习动机(3课时)
把握学习动机的作用;理解不同的动机理论的意义,特别是归因理论和成就动机理论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指导作用;了解学习需要形成的因素以及如何培养学习需要的方法;学会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各种措施以便指导实际教学工作。
讲授内容:
1.学习动机概述:学习动机概念、学习动机分类、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
2.学习动机理论:强化论、需要层次论、动机归因论、自我效能感理论、成就动机理论;
3.学习需要的形成和培养:学习需要的形成因素、学习需要的培养;
4.学习动机的激发:适当的开展学习竞赛、正确运用奖励与惩罚、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指导学习对学习结果进行正确归因。
重点:学习动机理论的理解,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
第九章知识的学习(4课时)
理解知识的含义,了解知识的分类,理解知识理解的过程,理解概念理解和概念转变的内部过程,掌握概念教学的基本机制,并能据此进行概念的教学设计。
讲授内容:
1.知识的分类与表征:知识及其涵义,知识的分类,知识的表征,知识建构的基本机制;
2.知识的理解:知识理解的过程与类型,知识理解的影响过程,概念的学习;
3.概念的转变:错误概念及其性质,概念转变及其过程,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与调节,为概念转变而教;
重点:概念生成和转变的内在机制。
第十章技能的学习(2课时)
了解技能的概念及其种类,了解技能形成的相关理论,熟悉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及其阶段特征,技能形成的特征。
讲授内容:
1.概述:技能的概念、技能的种类、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的关系;
2.动作技能的形成与培养:动作技能的理论、动作技能形成的标志、动作技能形成阶段、动作技能的培养;
3.智力技能的形成:智力技能的理论、智力技能形成的特征、智力技能的培养。
难点:技能形成的相关理论;技能形成的不同阶段及其特征。
第十一章问题解决的学习与创造性(4课时)
理解问题和问题解决的含义,理解问题解决的过程,了解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能根据问题解决的过程与步骤有意识地设计教学培养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讲授内容:
1.问题与问题解决:问题及其分类,问题解决的界定;
2.问题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的模式,一般问题解决的过程,结构不良问题解决的过程;
3.问题解决的训练: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问题解决能力的训练;
4.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的本质,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重点:问题解决的过程机制。
第十二章学习策略(4课时)
了解学习策略的概念,理解元认知的概念和策略,掌握几种学习策略的内涵并能在教学中具体运用,掌握促进学生学习策略的方法。
讲授内容:
学习策略的概述:学习策略的界定,学习策略的分类,学习策略与信息加工过程及元认知的关系,学
习策略与自我调节学习;
认知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元认知策略与资源管理策略:元认知的结构,元认知的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学习策略的促进:促进学习策略的原则,常见的学习策略,策略促进的方法。
重点:元认知的含义和策略,促进学生策略学习的方法。
第十三章品德形成(4课时)
认识品德是一个具有不同维度和层面的复杂概念,对学生也不能以偏概全,要综合观察一个学生的行为;理解不同的品德发展过程的学说及其特点;从影响品德形成的各个因素考虑学生的品德发展情况并设计出适合不同学生的培养方案。
讲授内容:
1.品德心理概述:品德的涵义、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的发展;
2.品德形成及其培养:品德的内化过程、影响品德形成的因素、品德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3.学生的不良行为及其矫正:过错行为与不良品德行为、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分析、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
重点:品德的心理结构,品德不良学生的心理分析与矫正。
第十四章学习与迁移(3课时)
理解迁移的概念和迁移的各种理论,掌握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过程,并能据此进行教学设计。
讲授内容:
1.学习迁移概述:学习迁移的概念、迁移效果的测量;
2.学习迁移理论:形式训练说、相同要素说、经验泛化说、关系转换说、学习定势说;
3.知识的迁移过程:认知结构变量、认知结构变量的迁移作用,为迁移而教。
重点:知识的迁移过程。
第十五章教学设计(2课时)
了解教学设计的含义、意义,掌握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情境设计、教学方法设计等的具体操作办法,理解和掌握教学设计的一般程序。
1.设置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目标的意义,教学目标的表述方法,教学目标的分类,教学目标的设计;
2.选择教学模式:直接教学,探究学习,基于问题学习,合作学习,个别化教学;
3.设置教学环境:课堂空间,教学组织,教学媒体。
重点:教学设计一般程序和具体操作方法。
五、作业布置
教育心理学课程的作业,有如下形式:
(一)每章常规作业
每学完一章后,要求学生针对本章内容编制十道填空题、十道选择题、十道判断题,以掌握本章的基本知识。
(二)阅读相关专业文献
结合课程中重要内容,布置学生查询并阅读相关文献。
(三)进行教学设计
在观看教学视频的基础上,结合查阅到的资料,重整这两课的教学设计并写出书面反思。
帮助学生将教育心理学知识转变为教学设计的能力。
(四)运用原理对自己设计和讲过的课进行反思
通过反思自己所经历的教学,逐渐形成反思的意识和能力。
六、学时分配
七、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满分为100分。
要求既要考核学生对教育基本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也要考核学生运用教育理论分析教育现象、
进行教学设计和反思的应用能力。
八、课程使用的教材与教学参考资料
(一)教材
《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二)参考资料
1.《学习论》,施良方,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2.《教育心理学》,莫雷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教育心理学》,(美)博林,(美)德温,(美)韦斯-韦伯著,连榕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
4.《教育心理学》第三版,皮连生,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5.《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第7版),(美)斯莱文(Slavin,Robert E.)著,姚梅林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6.《学与教的心理学》(第三版),皮连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九、说明
本大纲适用于小学教育专业2012级培养方案。
修订日期2012年6月。
执笔教师:郭红霞教研室主任:张玉琴教学系主任:郭红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