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脂治疗

合集下载

调脂治疗及其肾脏保护作用

调脂治疗及其肾脏保护作用
的降脂 药物 ,此 类药 物通过 竞争性
性 心 肌 梗 死 、任 何 原 因 所 致 的死
亡 、脑 血 管 意 外 等 ) 的 危 险 性 降 抑 制 内源 性胆 固醇合 成 限速 酶一 羟
低 3% 0 ,其 中 心肌 梗 死危 险 性 下 降 甲基戊 二酰辅 酶A( M — o )还 原 HGC A
是肝 细 胞 )L L 体数 量 和活 性 增 D受 加 ,使 血清胆 固醇清 除增加 ,水 平 降低 。 他 汀 类 药 物 还 具 有 不 依 赖 于 降 脂 的其 他 作 用 ,包 括 心 血 管 、
血脂异常对肾功能进展的影 脂和胆固醇的重吸收能促进肾 免疫抑制、代谢、抗炎及直接的 小管
异 常,后者 进一 步加 重肾脏 损伤 。 C D 身 是冠 状 动脉 疾病 的一 个独 K本 立 危 险 因 素 ,血 清 胆 固醇 的增 高
受性 也 较 好 。 对C D3 K 期及 以上 的 患 者 , 目前 相 关 的 佰 证 医 学 资 料 严 重 缺 乏 ,疗 效 和 安 全 性 都 有 待 进 一 步 评 价 。对 E R 患者 ,有 观 SD
H 向
性较 一 般 人群 高 ,大部 分c D K 患者 (8 5 %)死 于 心 血 管 疾病 , 为c D K 患 者 死 亡 的 主要 原 因 。在 普 通 人 群 中 已证 明 ,降 低L L c D — 能够 减 少
问质炎症反应 泡沫 细胞 形成和 组 肾 脏 作 用 。 在 c D 者 中应 用 他 K患
时存 在 的 炎 症 和 ( )营 养 不 良 或
所掩 盖 。最 近 完 成 的 几项 大 规 模 临床 试验 ( S O C P 、F T 、 4 、W S O S A S RG E S A E E R S 、C R )采 用3 羟 甲基 戊 一

最新十调脂药

最新十调脂药

十调脂药十二、调脂药1. 常用调脂药及其代表药物是哪些?高脂血症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冠心病常可并发心绞痛及心肌梗死。

那么如何合理应用调脂药物,防治高脂血症呢?(1)HMG-CoA还原酶抑制剂: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俗称他汀类。

这一类药物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效果十分明显,可以显著降低致病作用明显的血清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除调脂作用之外还有稳定粥样斑块,防止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的临床效益,而且副作用较少,主要表现为乏力、肌痛、肝功能损伤、胃肠道轻微不适和皮疹,目前是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调脂药物。

临床常用的药物包括氟伐他汀(来适可,20~40毫克/天)、洛伐他汀(美降脂,10~80毫克/天)、普伐他汀(普拉固、美百乐镇,10~40毫克/天)、阿托伐汀(立普妥、阿乐,10~80毫克/天)、辛伐他汀(舒降之,5~40毫克/天)等。

(2)烟酸类:烟酸是一种B族维生素,主要有降低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和扩张周围血管的作用。

口服宜从小剂量开始,一般起始剂量为0.1克/次,3次/天增加至1.0克/次,3次/天。

该类药物有较明显的副作用,有些患者服药以后常常出现皮肤潮红、瘙痒和胃部不适,故不易耐受,长期服用应注意检查肝功能。

目前烟酸类多和其他几类调脂药制成复合制剂,以利用其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优势。

此类药物主要有阿西莫司(吡莫酸250毫克,1~3次/天)、烟酸、烟酸肌醇酯、戊四烯酯、维生素E烟酸脂(威氏克)等。

(3)纤维酸衍生物:俗称贝特类。

该类药物以降低甘油三酯为主,也有一定的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的作用。

它还可以减少组织胆固醇沉积,降低血小板黏附性,削弱凝血作用。

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皮肤瘙痒、荨麻疹,一过性血清转氨酶升高和肾功能改变,用药时宜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长期应用尤可能增加胆石症发病率。

为降低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常用这类药物的缓释剂,包括非诺贝特(微粒型制剂的商品名为力平之,200毫克/天)、吉非贝齐(缓释剂为900毫克/天)、苯扎贝特(缓释剂的商品名为必降脂,400毫克/天)等。

防治缺血性心血管病,必须积极进行“调脂”治疗(下)

防治缺血性心血管病,必须积极进行“调脂”治疗(下)

心血管病 或家族性 高脂血症 阳性 家族
史者 ;有 高血 压 、 尿病 、 胖 、 糖 肥 吸烟
① 无动脉粥样硬化疾病 ,也无
冠 心 病 危 险 因 素 者— —T < C
者: 已有心脑 血管 病或周 围动脉 粥样
硬化病者 ; 患有黄瘤 或黄疣者 。此 外 ,
4 0岁 以上 男 性 或绝 经 期 后 女性 均应
药物 . 可分 为 四类 :
③ 混 合性 高脂 血 症 :常需 要 联合 用药 .
若 是 以总 胆 固 醇fC 水 平 升 高 为 主 . 先 选 T1 可 用 他 汀 类 ;若 是 以甘 油 三脂 fG 水 平 升 高 T) 为 主 .可先 选用 贝特类 :只有 当总 胆 固醇 和 甘油 三脂 两 者 同时 明显 升 高时 .才 考虑 联合 使用 他 汀类 与烟 酸或 他 汀类 与 贝特 类 值得 注 意 的是 由 于他 汀 类 与 烟 酸 或 贝特 类 联 合
1 )高胆 固醇血 症 :血 清 总胆 固
醇(C 水平 升 高 ; T) 2) 高甘 油 三脂 ( G) 症 :血 清 T 血 甘 油三脂 fG 水平 升高 ; T1 3 )混合 型血 脂 血 症 :血清 总胆 固醇(C水 平 及甘 油 三脂 (G 水平 均 T) T)
C 、 油 三脂 (G 超过 正 常 及/ 高 密 )甘 T1 或
调 脂 治 疗 是 防治 心 血 管 病 的重 要 措
施之 一 。
( LC HD — )血症 :血 清高 密 度 脂蛋 白
胆 固醇( D — 1 H L C水平 低 下
3调 脂 药 物 治 疗 . 1 血 脂 异 常 治 疗 的 目标 水 平 : )
接 受血 脂检 查 的重 点 对象 为 : 有

血脂异常的调脂治疗举例分析及其合理用药10328

血脂异常的调脂治疗举例分析及其合理用药10328
患者有大量的冠心病事件, 糖尿病患者有大量的冠心病事件, 许多人首次心梗后死亡 LDLUKPDS等几个试验被证实, 等几个试验被证实 LDL-C 在UKPDS等几个试验被证实,同时被所有的主要治 疗指南确认为降低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危险的 确认为降低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危险的主要治疗目标 疗指南确认为降低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危险的主要治疗目标 在UKPDS中, 强化血糖控制虽然可以显著降低微血管事件 UKPDS中 如视网膜病变) 但是却不能显著减少大血管事件( (如视网膜病变),但是却不能显著减少大血管事件(如心梗 和中风) 和中风)的发生 LDLHDL由于有效的血糖控制仅轻度改善 LDL-C 或 HDL-C,这种改 善通常不能达到临床指南建议的水平要求
例3诊断: 诊断:
高血压: 高血压:3级 中危患者 血脂异常
:混合型
中危患者
例3处方: 处方:
阿司匹林100 mg Qd, Qd, 阿司匹林 血脂康 0.6 Bid, , Qd, 氨氯地平 5 mg Qd,
6周后 周后
血压:150/ 76次 血压:150/60 mmHg ,HR 76次/分, 血脂:血LDL-C 120mg/dL(3.1mmol/L), 血脂: LDL7mmol/L), TG150 mg/dL (1. 7mmol/L), HDL(1.29mmol/L)。 HDL-C 50 mg/dL (1.29mmol/L)。
6月时 月时
有时心悸, 有时心悸, 血压120/70 mmHg,HR 74 bpm 血压 , ECG:V1QR, 倒置变浅,Holter无心律失常 平板运动( 无心律失常, ECG:V1-V4 QR,T倒置变浅,Holter无心律失常,平板运动(-) 血LDL-C 72 mg/dL(1.8mmol/L) LDL继前治疗,其中倍他乐克50 Bid,定期复查 定期复查, 继前治疗,其中倍他乐克50 mg Bid,定期复查,长期坚持上述 ABCDE二级预防方案 ABCDE二级预防方案

调脂药的分类及用药原则

调脂药的分类及用药原则

调脂药的分类及用药原则调脂药是指用于调节血脂水平的药物,主要用于治疗高血脂症。

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的不同,调脂药可以分为多个类别。

本文将详细介绍调脂药的分类及其用药原则。

一、胆固醇吸收抑制剂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是一类通过抑制肠道内胆固醇的吸收而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的药物。

常见的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包括依折麦布(Ezetimibe)和贝特双(Bempedoic acid)。

这类药物主要通过阻断肠道上皮细胞中的NPC1L1转运蛋白来发挥作用。

在使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时,应注意以下原则:1. 适应症:适用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特别是与他汀类药物联合使用时。

2. 注意禁忌症:对该类药物过敏者、肝功能异常者和孕妇禁用。

3. 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不适、头痛和肌痛等,一般可耐受。

但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需密切监测。

4.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与他汀类药物联合使用时,可能增加肌病和肝功能异常的风险。

二、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是一类通过抑制3-羟基-3-甲基戊二酸还原酶(HMG-CoA 还原酶)来降低胆固醇合成的药物。

常见的他汀类药物包括辛伐他汀(Simvastatin)、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等。

使用他汀类药物时应注意以下原则:1. 适应症:适用于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特别是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

2. 注意禁忌症:对该类药物过敏者、肝功能异常者和孕妇禁用。

3. 剂量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治疗目标,选择适当的剂量。

一般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至维持剂量。

4. 副作用:常见的副作用包括肌痛、肝功能异常和消化道不适等。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横纹肌溶解和肝功能损害,需密切监测。

三、胆固醇合成抑制剂胆固醇合成抑制剂是一类通过抑制胆固醇的内源性合成来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的药物。

常见的胆固醇合成抑制剂有非诺贝特(Fenofibrate)和贝特妥(Gemfibrozil)等。

使用胆固醇合成抑制剂时应注意以下原则:1. 适应症:适用于高三酰甘油血症患者,特别是伴有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患者。

调脂治疗的目标与现状[1]

调脂治疗的目标与现状[1]
调脂治疗的目标与现状
冠状动脉为什么会狭窄堵塞呢?
轻度
纤维
病变
斑块
血管 内皮
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什么是动脉粥样硬化?
动脉粥样硬化就 是动脉壁上有小米粥 样的脂质沉积,使血 管腔变窄。
胆固醇与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紧密相关
10年冠心病死亡率
(死亡数/1000) 每1000人中冠心病发病数
多重危险因素干预试验 (MRFIT) (n=361,662)
Rallidis LS, et al. Expert Opin Pharmacother. 2011;12(10):1481-9
2011年ESC/EAS指南:各危险人群的描述
危险程度
描述
极高危
• CVD:通过侵入或非侵入性检查(如冠脉造影、核医学成像、超 声心动图负荷试验、超声发现颈动脉斑块)诊断的CVD、陈旧性心 梗、ACS、冠脉血运重建(PCI或CABG)、其他动脉血运重建手术、 缺血性卒中、外周动脉疾病(PAD) • T2DM、T1DM合并靶器官损害(如微量白蛋白尿) • 中重度CKD(GFR<60mL/min/1.73m2) • SCORE评分>10%
2004 NCEP ATP III: 对高危/中高危人群提出更积极的LDL-C目标
LDL-C 水平 (mg/dL)
190 160 130 100
70
高危险度
中高危险度
中危险度
CHD或CHD等危症
≥2种危险因素
≥2种危险因素
(10年危险度>20%) (10年危险度10-20%) (10年危险度<10%)
LDL-C<70mg/dL可显著降低极高危患者的 心血管事件风险
1.0
0.8

调脂,也能“打一针,管半年”?

调脂,也能“打一针,管半年”?

要注意的是,不能在同一注射部位同时注射 PCSK9抑制剂和其他药物,每次注射时应轮换 使用注射部位。
PCSK9抑制剂在临床上也并非首选药物。 调脂达标,临床上仍应首选他汀类调脂药物。 大部分血脂异常患者通过改善生活方式,使用 他汀类调脂药就能让血脂达标,所以基本上用 不到PCSK9抑制剂这种“重型武器”。
心脑血管患者降血脂千万不要盲目追求新 药、特药,临床医师和药师会根据患者心血管 病危险分层决定调脂治疗的目标值并选择相应 的治疗措施。另外,无论是否接受药物干预, 都必须积极改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改变和调 脂药物治疗必须长期坚持,才能有更好的获 益。
41
2.可与饮食疗法和其他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药 物(如他汀类药物、依折麦布等)及低密度脂蛋 白分离术联合使用,用于患有纯合子型家族性高
胆固醇血症且需要进一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 醇的患者。
3.用和冠状动脉血运重建 的风险。
阿利西尤单抗注射液说明书中的适应症是: 1.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杂合子型家族性和 非家族性)或混合性血脂异常的成年患者。 2.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 血管事件风险。 依洛尤单抗注射液用于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 固醇血症患者时,推荐皮下给药剂量420mg每月 1次;阿利西尤单抗注射液是唯一拥有2个起始剂 量(75mg和150mg)、每两周注射1次的PCSK9 抑制剂,医生还可根据患者个人低密度脂蛋白 胆固醇的情况调整治疗方案。而打一针管半年的 Inclisiran目前在国内仍处于Ⅲ期临床试验阶段, 获批上市应该还有一段时间。
我们知道,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冠心病、脑 梗死这些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低密度脂蛋 白胆固醇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罪魁祸首,控制好低 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可明显减少动脉粥样硬 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危险。PCSK9是 机体生产低密度脂蛋白的重要环节,PCSK9抑制 剂能够抑制它的功能,从而减少低密度脂蛋白胆 固醇的产生,起到治疗作用。

血脂与降脂治疗

血脂与降脂治疗

.
19
血脂异常的治疗
.
20
血脂异常的干预措施
-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TLC) -药物治疗 -达标
.
21
血脂异常的治疗原则
血脂异常治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治冠心病,因 此,应根据是否有冠心病或冠心病等危症以及有无心血 管危险因素,决定治疗措施和血脂的目标水平。
.
22
改善生活方式与药物治疗
血脂异常与饮食和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 饮食治疗和改善生活方式是血脂异常治疗的基础措施。恰当
ALT/AST升高常呈一过性,多发生于用药初期,继续用药70%患 者肝酶将自然恢复
同时伴有肝肿大、黄疸、直接胆红素升高、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提示示肝脏毒性发生
➢ 迄今为止,他汀引起肝功能衰竭非常罕见.约1例/百万人·年
.
35
他汀对肌肉的影响
他汀类可引起肌肉有关的副作用,包括肌无力、肌痛、肌 炎和横纹肌溶解
增加能降低LDL-C的营养成分
植物固醇 可溶性纤维素
总热量 体力活动
.
建议
<总热量的7% <200mg/d
2g/d 10-25g/d 调节到能保持理想体重或 能够预防体重增加 包括足够的中等强度锻炼, 每天至少消耗200kcal热量
28
TLC可获得降低LDL-C的效果
膳食成分
膳食改变
LDL-C下降大致情况
.
30
一、他汀类药物 作用机制:
竞争性抑制细胞内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3-
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 剂,抑制胆固醇合成,继而上调细胞表面LDL 受体,加速血浆LDL分解代谢作用,此外,还 可抑制VLDL的合成。
.
3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OCAM Heart Study
Mean values for developing atherosclerotic CHD within 6 years
Variable
TC (mg/dl) HDL-C (mg/dl) LDL-C (mg/dl) LDL/HDL ratio TG (mg/dl)
300
Low CHD risk
<3
250
Medium CHD risk
3-5
High CHD risk
>5
CHD Incidence/1000 in 6 years
200
150
100
50
0
<3
<4
<5
>5
>6
>7
LDL/HDL ratio
ASSMANN G; Lipid Metabolism Disorders and CHD; MMV Medizin Verlag, 1993: 43
Risk Ratio
2.3 2.8 3.7 3.3 3.9 6.4
Predictive Power %
7.5 8.3 12.0 7.1 11.0 16.5
ASSMANN G; Lipid Metabolism Disorders and CHD; MMV Medizin Verlag, 1993: 43
Part IV
Expert Opinions
The Lipid Triad - Expert Comments
AHA, November 1999 “Evaluating the risk on the bases of LDL alone, is naive” Valentin Fuster, Mount Sinai Medical Center, New York “The LDL/HDL ratio is a much stronger predictor for the CHD risk than LDL alone” Paul Ridker, Brigham Institute for Women’s Hospital, Boston
PROCAM Heart Study
Predictive value of risk factors for developing atherosclerotic CHD within 6 years
Variable
TG 200 mg/dl TC 250 (mg/dl) LDL-C 195 (mg/dl) LDL-C 155 (mg/dl) HDL-C 35 (mg/dl) LDL/HDL ratio 5
>5
Triglycerides <200 mg/dl Triglycerides >= 200 mg/dl
ASSMANN G and SCHULTE H; Am J Cardiol 1992; 70: 733-737
PROCAM Heart Study
CHD risk according to LDL/HDL ratio at baseline
0.5
0
220
160
100
LDL Cholesterol (mg/dL)
CASTELLI WP. Am J Cardiol 1998; 82:60-65
25 45 65 85
Incidence of cardiac events (per 1000 person-years)
Helsinki Heart Study
34 45 22 39
38 53 18 29
0
LDL<=5 LDL>5
HDL>=1.08 HDL<1.08 LDL/HDL<=5 LDL/HDL>5
MANNINEN V, Leena T, Koskinen P et al. Circulation 1992; 85: 37-45
AFCAPS/TEXCAPS
-20
22% reduction in combined fatal
and non-fatal MI
-25
-30
-35
-31
RUBINS HB et al. New Engl J Med 1999; 341:410
HDL - Cholesterol as Risk Factor for CHD
LRC - CPPT (Placebo) Incidence rate of CHD
65 55 45 35
GORDON DJ et al. Circulation 1989; 79: 8 - 15.
Framingham Heart Study
CAD risk as a function of LDL-C and HDL-C in men (50 to 70 y)
3
2.5
2
1.5
1
CAD Mortality per Quartiles of Increases in HDL-Cholesterol 12
10
8
% Mortality
6
4
2
0
Placebo
Q1
Q2
(low HDL-increase)
KJEKSHUS J & PEDERSEN T (unpublished)
Q3
Q4
现代脂质三联治疗
Part I
Introduction
Efficacy - The Power to Reach Target
Key Factor:
LDL Reduction
+
Differentiators:
TG
HDL
LDL/HDL Ratio
The Lipid Triad
The LDL/HDL Ratio - Our Strength, Our Story!!
40
30
21
20
0 35
35 - 55
55
HDL-C (mg/dL)
ASSMANN G; Lipid Metabolism Disorders and CHD; MMV Medizin Verlag, 1993: 59
CHD Incidence per 1, 000 in 6 years
PROCAM Heart Study
1.6
1.4
Placebo
1.2
1
Statin
0.8 0.6 0.4 0.2
0 0.8889 0.8898- 1.0252 1.0205
GOTTO A et al. Circulation 2000; 101: 477-484
0.8 0.6 0.4 0.2
0 3.7742 3.7744- .4101 4.4096
PROCAM Heart Study
Incidence of CAD vs LDL/HDL ratio by TG level (n = 4559)
CAD cases per 1,000 subjects in 6 years
300 245
250
200
150
116
100
50
24
31
0
<= 5
LDL / HDL - Ratio
LDL as CHD risk factor showed 177 events
in men aged 40 - 60 years, ( n = 4263)
140
120
120
100
80
60
54
40
20
16
0 135
31 30
135 - 154
155 - 195
LDL-C (mg/dL)
195
ASSMANN G; Lipid Metabolism Disorders and CHD; MMV Medizin Verlag, 1993: 60
LDL
HDL
TG
The Ratio
Additional risk factor, especially in diabetics
Part II
The Lipid Triad and Strategic Rationale
• No scientific evidence • Evidence contradicting this statement • A marketing hypothesis to build their LDL story • Creating the perception of the statin with the
Incidence for cardiac events vs lipid parameter
Gemfibrozil Placebo
LDL-C Tertiles (mmol/L) HDL-C Tertiles (mmol/L) LDL-C/HDL-C Tertiles
16
14
12
10
8
6
4
2 24 46 32 36
The Lipid Triad - Expert Comments
ACCP, March 2000 “Low HDL is a better indicator of CHD than high LDL as seen in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such as the Framingham Study and recently the VA-HIT Study.” Sander Robins,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Boston “Landmark statin trials have shown consistent benefits on CHD reduction after raising HDL by 5 - 10% irrespective of LDL levels” Christie Ballantyne, Baylor College of Medicine, Houst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