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一般检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念: 晚幼红细胞脱核后到完全成熟的红细胞之间的 过渡型细胞,是反映骨髓是否增生的重要指标。
标本采集方法 同红细胞检查采血
参考值 成人:0.5%-1.5% 新生儿:3%-7% 绝对值(24~84)× 109/L
临床意义
提示骨髓 红细胞增 生活跃



提示骨髓

造血功能

低下
血十八项自动分析仪
项目 WBC 白细胞 RBC 红细胞 HGB 血红蛋白 HCT 血细胞压积 PLT 血小板 PCT 血小板压积 MCV 平均红细胞体积 MCH 平均血红蛋白量 MCH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RDW 红细胞分布宽度 MPV 平均血小板体积 PDW 血小板分布宽度
5.8 3.28 96 30 272 0.22 91.5 29.3 32 13.3 8.1 19.1
白细胞分类计数
比值
百分比(%)
绝对值 (×109/L)
中性 杆状核 粒细 胞N 分叶核
0.01-0.05 0.50-0.70
1-5 50-70
0.04-0.5 2-7
嗜酸性 粒细胞E 嗜碱性 粒细胞B
淋巴细胞L
单核细胞M
0.005-0.05
0-0.01 0.20-0.40 0.03-0.08
0.5-5
红细胞计数(RBC) 血红蛋白测定(Hb)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WBC + DC)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P241)
采血时间:非空腹采血 血液分析仪法: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
静脉血1毫升(紫色帽真空管) 手工法:用非抗凝末梢血1滴
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测定
【参考值】
成年男性: RBC 4.0~5.5×1012/L;Hb 120~160g/L 成年女性: RBC 3.5~5.0×1012/L;Hb 110~150g/L 新生儿: RBC 6.0~7.0×1012/L;Hb 170~200g/L
• WBC↑伴核轻度左移:轻度感染或感染早期 • WBC↑增多伴核明显左移:感染加重 • WBC↓减少伴核左移:感染极严重
核右移:(五叶>3%) • 见于巨幼贫、抗代谢药物,感染恢复期、造血 功能减退或造血物质缺乏
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
嗜酸性粒细胞(E)临床意义
寄生虫病:血吸虫、蛔虫、钩虫
变态反应性疾病:哮喘、荨麻症、 血清病、坏死性血管炎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脾功能亢进、 DIC
血小板 分布异常
肝硬化,输入大量库存血或 血浆
感染
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感染性疾病
临床意义(>400×109/L)
骨髓增生 性疾病与 恶性肿瘤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淋巴瘤、结肠癌
PLT
反应性增多
急慢性炎症、急性失血 或溶血、脾切除术后
婴儿及儿童常生理性增多
感染性疾病:病毒、结核等
血液病: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瘤
L
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等
放射病、免疫缺陷病、 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单核细胞(M)临床意义
婴幼儿及儿童
血液病:单核细胞性白血病、 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等
M
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黑热病、
急性感染恢复期、活动性肺结核等
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比容
Hct(L/L)
MCV =
=
fl
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 RBC( × 1012/L)
[参考值] 80-94fl(80-95μm3)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量
MCH =
=
Hb(g/L) pg
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 RBC( × 1012 /L)
[参考值] 26-32pg
E
皮肤病、血液病、恶性肿瘤、传染病
伤寒、副伤寒初期、大手术、烧伤 等应激状态
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者
嗜碱性粒细胞(B)临床意义
变态反应性疾病:药物、食物致超敏反 应,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血液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等
恶性肿瘤
B
其他:糖尿病、水痘、结核病等
临床意义小
淋巴细胞(L)临床意义
红细胞比容(Hct)测定(P243)
概念:是抗凝全血经手工法离心沉淀后测得的红 细胞占全血的容积百分比。
【参考范围】 成人:男性0.42~0.52(42%~52%)
女性0.37~0.48(37%~48%) 新生儿:0.44~0.64(44%~64%)
临床意义:
降低
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贫血
Hct 改变
结果 109/L 1012/L g/L % 109/L % fl pg g/L % fl %
参考值 4.0----10.0 3.50----5.50 110-----160
37----49 100---300 0.10----1.00 80----92 27----32 320----360 11.5---14.5
0-1 20-40
3-8
Biblioteka Baidu
0.05-0.5
0-0.1 0.8-4 0.12-0.8
中性粒细胞(N)临床意义
N增多(>70%或绝对值>7×109/L)
生理性 急性感染:化脓性球菌感染
组织损伤或坏死:手术、创伤、烧伤、心梗
N↑
病理性
急性大出血 急性溶血 中毒:尿毒症、酮症酸中毒、化学或药物中毒
恶性肿瘤:粒细胞性白血病
急性溶血性贫血、 急性失血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红细胞性 贫血治疗有效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移植效果监测
红细胞沉降率(ESR)(P244)
简称血沉 ,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离体抗凝全 血中红细胞自然沉降的速率。
标本采集方法 (黑色帽管) 非空腹静脉枸橼酸钠抗凝血1.6ml
参考范围(魏氏法) 成人:男性 0~15mm/1h 女性 0~20mm/1h
绝对性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增高
相对性
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血液浓缩,临 床上以此作为计算脱水病人静脉输 液量的参考。
生理性,如大量出汗
病理性,如严重呕吐、 腹泻、大面积烧伤等
红细胞平均值测定
采血时间:非空腹采血 血液分析仪法:用乙二胺四乙酸(EDTA)抗凝
静脉血1毫升
红细胞平均值参数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
第二节 血液一般检查
学习目标
熟悉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 数和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熟悉血小板计数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标本采 集方法与注意事项
了解网织红细胞计数、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的 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了解血小板计数和血浆 凝血酶原时间的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一、血细胞检查
贫血程度的判断
临床上利用血红蛋白作为贫血程度的指标: 轻度贫血:Hb<120g/L(女性Hb<110g/L ) 中度贫血:Hb<90g/L 重度贫血:Hb<60g/L 极重度贫血:Hb<30g/L 输血指标:RBC<1.5×1012/L,Hb<45g/L
临床意义
生理性
RBC Hb
无临床意义
血小板计数检查(PC、PLT)(P248)
标本采集方法
非空腹采血。 血液分析仪法:EDTA抗凝静脉血1ml。 手工法:非抗凝末梢采血1滴。
【参考值】 100 - 300 × 109/L
临床意义(< 100×109/L )
PLT
血小板 生成障碍
血小板破坏 或消耗增多
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 放射线损伤、骨髓纤维化
红细胞沉降率(ESR)
【原理】 红细胞下沉力与血浆的阻遏力,影响因
素有: 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比例改变 红细胞数量和形状
临床意义
生理性:儿童、老人、妊娠妇女
细菌性炎症:风湿热
组织损伤及坏死
病理性
ES
恶性肿瘤
R
血浆球蛋白增高的疾病
临床意义小
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等
红细胞沉降率(ESR)
【参考价值】 1.动态观察病情 2.良、恶性肿瘤鉴别 3.功能性和器质性病变 4.贫血的鉴别
参考值 11-13秒,新生儿较成人长2-3秒。超过正 常对照值3秒以上为异常。 国际标准化比值:0.8 ~1.2 危急值超过20秒。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
【临床意义】
PT是外源性凝血活性的综合性检查。
PT延长见于:
(1)先天性凝血因子异常(Ⅰ、Ⅱ、Ⅴ、Ⅶ、Ⅹ) (2)继发性凝血因子异常(肝病、VitK缺乏、DIC等) (3)口服抗凝剂治疗,国际标准化比值维持在2.0~
参考值
20.0---40.0 3.0—9.0
50.0----75.0
二、出血性及血栓性疾病检查(P259)
■ 出血时间测定(BT) ■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 ■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出血时间测定(BT)
测定:皮肤刺破后,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所需要 的时间。
【参考值】 测定器法:6.9±2.1min
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WBC+DC)
标本采集同红细胞
【参考值】 白细胞(WBC) 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 6个月-2岁:11~12×109/L
临床意义 白细胞增多 白细胞减少
WBC >10×109/L WBC <4×109/L
细胞名称
6---11 10----15
血十八项自动分析仪
项目
结果
LY% 淋巴细胞比例 MO% 单核细胞比例 GR% 中性细胞比例 LY 淋巴细胞 MO 单核细胞 GR 中性细胞 EO 嗜酸细胞
40.7 5.9 53.4 2.4 0.3 3.1 0.7
% % % 109/L 109/L 109/L 109/L
【临床意义】
APTT是内源性凝血活性的综合性检查。
APTT延长见于:
(1)缺乏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凝血因子V、X; (2)异常抗凝物存在:凝血因子Ⅷ抗体、抗磷脂抗体、
纤溶亢进、普通肝素治疗 (3)血友病
APTT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血栓前状态
思考题
1.血液常规检验的标本如何采集? 2.血红蛋白与红细胞计数的参考值分别是多少? 3.血红蛋白增多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4.白细胞计数的参考值是多少? 5.中性粒细胞增多或减少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6.简要说明中性粒细胞的核象变化。 7.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标本如何采集?
【临床意义】 出血时间延长见于:
1.血小板明显减少(如原发性或继发性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
2.血小板功能异常(血小板无力症); 3.严重凝血因子缺乏如血友病、DIC; 4.血管壁异常(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 5.药物影响如阿司匹林、潘生丁。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
标本采集方法 静脉血2ml,注入含3.8%枸橼酸钠溶液 0.2ml的试管,充分混匀
3.0为宜。
PT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标本采集方法 静脉血2ml,注入含3.8%枸橼酸钠溶液 0.2ml的试管,充分混匀
参考值 32-43秒,新生儿较成人长2-3秒。超过正 常对照值10秒以上为异常。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量
Hb(g/L)
MCHC =
=
g/L
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比容
Hct(L/L)
【参考值】:310-350g/L(31%-35%) 【临床意义】:根据上述三项红细胞平均值可进行贫
血的形态学分类,见表。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网织红细胞计数(RET)(P244)
白血病
药物干扰
糖皮质激素、肾上腺素、阿司匹林等
中性粒细胞临床意义
N减少(绝对值<1.5×109/L)
感染性疾病
病毒性感染、伤寒
N↓
血液系统疾病
再生障碍性贫血、 粒细胞缺乏症
理化损伤:X线辐射
脾功能亢进
自身免疫性疾病:系统系红斑狼疮 药物:氯霉素、磺胺药、化疗药等
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
核左移:(杆状>5%) • 见于感染、白血病
病理性
药物干扰
婴幼儿 老年人 妊娠中、晚期
各种贫血
缺铁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失血性贫血
抗生素 抗肿瘤药 阿司匹林 磺胺药 利福平
临床意义
相对
RBC Hb
绝对
严重呕吐、腹泻、 大面积烧伤、出汗过多 尿崩症、甲状腺危象、糖尿 病酮症酸中毒
生理性
新生儿、高原居民 或剧烈运动
病理性
严重的慢性心肺疾病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