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阅读说课稿

各位老师:

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说明文阅读复习》,本节课的复习目标是让学生熟知中考说明文考点,能够掌握说明文阅读的答题思路与解题方法,下面向老师们汇报本节课的具体流程:

首先回顾说明文知识

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

依据说明对象的不同,说明文可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阅读时要把握事物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阅读时要理清事理逻辑。

接着带领学生回顾三年以来课本中学到过的说明文,借此了解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的相关知识。

三年来我们学到的说明文分别是:

七上:第五单元

第22课《看云识天气》

第23课《绿色蝈蝈》

第24课《月亮上的足迹》

八上:第三单元

第11课《中国石拱桥》

第12课《桥之美》

第13课《苏州园林》

第14课《故宫博物院》

第15课《说“屏”》

第四单元

第16课《大自然的语言》

第17课《奇妙的克隆》

第18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第19课《生物入侵者》

第20课《落日的幻觉》

八下:第三单元

第11课《敬畏自然》

第12课《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第13课《旅鼠之谜》

第14课《大雁归来》

共17篇

其中事物说明文5篇:

《中国石拱桥》

《苏州园林》

《故宫博物院》

《绿色蝈蝈》

《桥之美》

事理说明文和科学小品文12篇:

《看云识天气》

《月亮上的足迹》

《大自然的语言》

《奇妙的克隆》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生物入侵者》

《落日的幻觉》

《敬畏自然》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旅鼠之谜》

《大雁归来》

《说“屏”》

然后出示《2016年中考指导用书》中对说明文阅读的要求

阅读说明性文章,能获取主要信息。阅读科技作品,还应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思想方法。

投影呈现6大考点让学生熟悉

1.整体感知说明内容,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2.理清说明思路,把握说明顺序。

3.理解说明段落的内容、作用。

4.理解说明方法的运用。

5.品析说明文的语言。

6.迁移拓展探究能力。

同时展示本节课的复习重点

1.整体感知说明内容,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2.理清说明思路,把握说明顺序。

3.理解说明段落的内容、作用。

每一个考点的复习都立足于让学生充分地见识考题、了解考法,带着明确的考点意识做题。

(一)首先复习考点:整体感知说明内容,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清说明思路

先出示考题方式

整体感知说明内容,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

例1:根据文意回答:有人认为汉字没有前途的理由是什么?▲(4分)(2015扬州卷)

例2:请简要列出“微课”的两个主要特征。(2分)(2015泰州卷)

因为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先通过勾画词句抓主要信息,概括每段的中心内容,再迅速整理全文脉络,最后进行对文章说明思路的整体感知,所以我将整体感知说明内容,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和理清说明思路放在一起进行讲解。

理清说明思路

例1:请概括出选文的说明思路。(4分)(2015泰州卷)

在进行方法指导的时候,为方便学生理解,我以学过的课文《看云识天气》为例,

首先让学生思考:

云和天气的关系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这种关系的?

讲解过程中,我先指导学生在段落中勾画出中心句。学生能在第①段、第②段、第⑥段和第⑦段中找到现成的句子。

即第①段的云是天气的“招牌”

第②段的薄云是天气晴朗的象征,低而厚密的云是阴雨风雪的预兆

第⑥段的我们还可以根据云上的光彩现象,推测天气的情况

第⑦段的云,对工农业生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于没有现成句子可勾的③④⑤段,则要通过勾画标志性词语,如“高”“薄”“晴天”“雨雪”“低”“厚”等,来概括出中心意思:高而薄的云预示晴天,低而厚的云预示雨雪天气。概括过程中,学生同时能发现这几个小节的内容正是第二段内容的展开。

接着在理清文章各段落内容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概括,作者主要说明了云的形态、高度,以及云上的光彩。

2.没有关键句的段落,要提炼标志性词语,概括该段的中心内容。

3.梳理文章层次结构,提炼概括文章的主要信息。

回顾完课文后,我以《2016年中考指导用书》上的一些题目对学生进行实战训练。

如“《2016年中考指导用书》P120《植物吃荤的本领》1.植物要“吃荤”,必须具备哪些功能?”,这个题目即是可以通过在文中直接勾画关键句来获得答案。

教师出示答案示例:具有诱捕动物的气味、颜色等香饵或伪装,拥有用于捕捉动物的陷阱,会分泌能溶化动物的消化液。

又如“《2016年中考指导用书》P123《我们为什么会打喷嚏》2.打喷嚏的原因可以概括为___和____。”,这题则需要通过勾画关键词,再加以提炼概括才能获得答案。

教师出示答案示例:鼻腔受刺激而产生的本能反应(鼻腔黏膜的神经末梢受到刺激);神经的传导出现干扰(强光的刺激)。

再如“《2016年中考指导用书》P133《红绿灯:不只是一部技术史》1.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列表格的填写。”此类题目则需在读懂每段内容,梳理文章层次结构的基础上才能获得答案。这道题既训练了学生概括提炼信息,又训练了学生理清文章说明思路的能力,老师们可以给学生着重练习。

(二)接着复习下一个考点“把握说明顺序”。

先出示考题方式

例1:《美丽动人的“桃文化”》2.既然文章③—⑥各段为并列关系,那么第⑤段能否调到第③段之前呢?(《2016中考指导用书P137》)

例2:《奇招击退红潮》2.全文的说明顺序是什么?(2013 临沂卷)

但是近年来考题方式已经很少再是简单地考查说明方法是什么或说明方法的作用,更多的是考查学生有没有真正读懂文章,对文章的理解是否到位。

在指导学生复习时,我首先带学生回顾了说明顺序的相关知识

时间顺序: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说明。

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

常出现表方位、立足点、行踪变化等词语

逻辑顺序:按事物的内部联系来说明。

现象--本质;原因--结果;整体--部分;

概括--具体;主要--次要;一般--特殊……

并仍然以《看云识天气》为例,让学生思考问题:

1.文章的第③段和④⑤段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