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论文教学文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铜仁市第八小学冯季芬

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溶入德育教育,也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因为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不久的将来他们就会担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如何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劳、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是我们每个教师所肩负的责任。而少年儿童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生长发育阶段,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因此,要加强对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我们每位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因为小学语文教学在完成德育任务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所有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通过多种途径渗透德育教育,挖掘教材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课堂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一、利用语文教材特点,向学生渗透德育知识

在我们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篇目中都蕴含着德育教育,只要我们老师适时地挖掘,巧妙地去运用,就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抓住课文的重点词句,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课文中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课堂中教学中受到思想教育。如在教学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这句重点句,引导学生思考: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让你想到什么?面对惨痛的教训,我们该怎做?师生共同讨论后,我向学

生渗透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并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保护法》的第三十二条和第三十五条:采伐林木必须申请采伐许可证,按许可证的规定进行采伐;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地和房前屋后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除外;采伐林木的单位或者个人,必须按照采伐许可证规定的面积、株数、树种、期限完成更新造林任务,更新造林的面积和株数不得少于采伐的面积和株数。通过这样的渗透,让学生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然后紧扣“我该怎么做?”这一话题让学生讨论、交流,从而增进学生的环保意识。

2、利用课文插图渗透德育教育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里,很多课文都有插图。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生动形象、富有趣味的图画,帮助孩子们提高学习兴趣,更好地去理解课文内容,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插图渗透德育教育是促进学生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比如:我在教学三年级上册《赵州桥》这篇课文时,在教学本课之前,我先让学生观察课文插图简单介绍《赵州桥》的建造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交流讨论赵州桥的雄伟、坚固和美观,接着通过引导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推敲、琢磨来进一步感受祖国的文化灿烂,历史悠久,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还使学生受到了美的陶冶。从而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爱国爱民的思想感情。最后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相关内容,帮助学生树立保护文物的意识和观念。在《可贵的沉默》一文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课文中的两幅对比性的插图,先引导学生明白课文从“热闹”到“沉默”这一过程的原因。然后,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沉默后的孩子们,会有什么改变呢?同学们交流讨论后,我紧接着问我们班的同学:你读了这篇课文后,打算怎样去回报父母给你的爱呢?教室里

的孩子们七嘴八舌,纷纷说出了他们自己的想法。这堂课,我让学生感悟到伟大的父母爱,从而达到学生对父母亲有感恩之情,在孩子们的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感恩意识。

3、利用作文教学渗透德育教育。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作文教学思想的精髓就是“教作文与教做人的统一。”我们语文教师要根据这一原则,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特点,有计划的渗透德育。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积极主动拓展教学空间。如在教学《综合性学习——我爱汉字》的作文教学中,我在引导学生分析汉字的演变、汉字的特点的同时,恰当第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相关内容的学习,并通过讲故事、讲笑话、猜谜语等形式,加深学生明白规范写字的重要性。在习作教学中引入具体事件,诱发学生思考、分析、比较、反思、议论、总结,不仅可以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懂得平时要善于观察、善于积累才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写日记也是渗透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渠道。有位教育专家说过:“日记是道德长跑,每天坚持,促使人心灵求真向善爱美。”学生写日记是说真话,说心里话,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同时,写日记能规劝自己上进、自省、改过。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日记这种写作形式,让学生联系生活中不文明、不规范行为,对自己进行反思,从而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从而明白做人的道理。通过日记这个载体进行内心的真实表露,让学生接受深刻的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

二、抓住语文课堂主阵地,找准德育教育的“渗透点”。

课堂教学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场所,语文课堂更是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既要结合实际深挖教材的德育内容,又要巧妙设计渗透方法。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教材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但德育教育渗透必须依托教材,离开了教材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识之中,呈隐性状态。每一位教师只有充分驾驭教材,才能悟得育人真谛,探寻到知识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最佳融合点,即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点”。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是起到主导的作用,学生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教育的对象,这就要求德育教育既要遵循学生认知的规律,又要符合德育意识形成的规律,只有充分利用好课堂这个主阵地,同时找准渗透点,德育教育才能立竿见影。例如:我在教学《我不能失信》一课中,我让学生把握“宋庆龄为了不失信朋友,放弃了去父亲朋友家的机会,履行了自己对朋友的诺言。”这一主要内容后,引导学生从宋庆龄的行为明白诚实守信的重要性,在宋庆龄这种诚实守信行为的感染下,学生们的心灵得到了升华。

1、认真把握课堂,充分利用“渗透渠道”。

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及其写作这一重要渠道的作用,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要渠道。我们教师要善于结合实际,既要深刻挖掘德育内容,又要巧妙设计渗透方法。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充分挖掘里面的教育因素,把握时机,适时渗透,使学生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受到教育。不能因为渗透而置教学知识于不顾,牵强附会,强行渗透,也不能只顾及教学,对德育教育或敷衍了事或事过境迁才勉强渗透。这样都会破坏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由此可见,把握好渗透时机是为了获取最佳渗透效果,只有精心设计教学,积极开展好班队会、演讲、征文、讲故事等活动,充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