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地理论文
世界经济发展贸易地理论文
地理环境因素对马来西亚经济的影响摘要:马来西亚位于亚洲东南的热带雨林区,南接新加坡,北连泰国,西面为马六甲海峡,东面为南中国海。
距英国伦敦约13小时航程。
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
其全部疆域由连接东南亚大陆的马来西亚半岛和位于婆罗州的沙巴和沙捞越组成,马来西亚拥有着温暖和湿润的气候,终年温度大致介于22-32摄氏度。
被称为热带天堂。
白天气暧而夜间清凉,微风吹拂,气候怡人。
全年多是晴朗,凉爽或偶尔多云。
最让人欣慰的是这个国家向来没有自然灾害,与地震、火山、海哮、飓风、龙卷风等天灾无缘。
马来西亚是相对开放的国家导向与新兴工业化市场经济。
国家透过宏观经济计划,在指引经济活动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马来西亚拥有亚洲的一个最佳的经济纪录,国内生产总值从1957至2005年,每年平均增长6.5%,2007年,马来西亚是东南亚第三大经济体,并且依据购买力平价是全球第29位的经济体。
马来西亚国家银行2011年3月2日公布,2010年马来西亚经济增长率为7.2%,高于市场预期,为2000年以来的10年中最高增长幅度。
关键词:马来西亚热带雨林区东南亚大陆气候经济影响一.马来西亚的地理1.简介马来西亚,简称大马(马来语:Malaysia)东南亚的国家之一。
马来西亚是一个由十三州和三个联邦直辖区组成的联邦体制国家,面积有329,845平方公里。
马来西亚共分为两大部分,之间有南中国海相隔着:一个是位于马来半岛的西马来西亚,北接泰国,南部隔着柔佛海峡,以新柔长堤和第二通道与新加坡接壤;另一个是东马来西亚,位于婆罗洲岛上的北部,南邻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而文莱国则地处沙巴州和沙捞越州之间,由于马来西亚的地理位置接近赤道,故马来西亚的气候属于亚洲热带型雨林气候。
首都吉隆坡,布城是联邦政府所在地。
全国人口超过2800万。
是东南亚国家联盟(英语:ASEAN)的创立国之一。
2.地理位置马来西亚位于东南亚的中心, 座落在从赤道向北延申至7纬度的区域内, 是名副其实的热带乐园。
世界经济地理论文
芜湖市南瑞社区商业布局调查通过对南瑞社区的实地调研,然后分析器商业布局的可行性、合理性,我们小组实地去考证了南瑞小区的分布及其对应的商业区位、街道分布、商业中心的布局、医院、学校及其他相应的配套设施,来分析南瑞社区商业布局的特点以及影响其布局的因素。
要深入了解南瑞社区的商业布局,首先要了解商业布局的定义,所谓的商业布局是指在特定区域内商业细胞规律性、科学性和合理性的人为组合模式及其运作体系。
商业布局的形成和发展,是商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每一个地区、区域的商业布局都有着自身的特点,商业布局也不尽相同。
这是由于各个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决定的,例如: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与分布、人口结构与年龄等。
南瑞社区的概况说明:1、南瑞社区位于芜湖市弋江区中心区域,北至利民东路,南至元亩塘,东至弋江南路,西至芜铜铁路(2015年左右新建高铁:宁汉高铁),占地面积1990.5亩,现有居住组团7个,分别为沐春园、荷夏园、锦秋园、金坤园、瑞东园、南苑小区、江城国际,现已入住居民13000多户,4万多人。
这是芜湖市最大的社区,自成一个独立的商业区域,而且南瑞社区的东边是是二环路弋江东路,通往铜陵等地区,是芜湖市的一条主干道,同时北面是一条自西向东的芜湖市内环路利民路,而且社区内部有二条自西向东的道路:马仁山路和红花山路,将南瑞社区自北向南分成三部分,瑞湖东路、瑞湖西路自北向南从南瑞社区穿过。
2、上面从交通上介绍了南瑞社区的地理位置上的优势,下面从南瑞社区的小区分布来介绍,南瑞社区围绕马仁山路程集中型分布,沿利民路自东向西分布有:南苑小区、荷夏园、沐春园,其中荷夏园与沐春园中间有瑞湖,风景优美空气质量高,适合居住;沿马仁山路自西向东有锦秋园、金坤园、瑞东园;因此南瑞社区的集中性分布更加容易进行商业布局的规划,是从事商业活动的理想之所。
3、从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及绿化建设上来看,在南瑞社区的中心位置有瑞湖,是居民休息和锻炼的好去处,同时在南瑞社区中还有一所南瑞实验学校在锦秋园旁边,在马仁山路的西段有南关小学,及南瑞社区内有近十所幼儿园,南瑞社区内的街道二旁分布着大量的绿化,小区里面的绿化更是比比皆是。
关于国际经济的论文范文
关于国际经济的论文范文篇1浅探中国在全球化时代和谐地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对策一、全球化对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全球化带来了全球范围内资源的重新整合,以优化配置资源的方式在各国进行大洗牌。
全球化这一体系中的每一个成员国家都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对于中国这种发展中国家而言尤其是这样的,迫切的需要抓住机遇以及迎接艰巨的挑战。
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尤为突出。
必须实行国际化战略,尽快融入经济全球化中,努力提高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一)全球财富增加,财富分配不平衡全球化不仅实现了世界范围内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样也带来了经济上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各方面的进步。
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全球化的发展是极度不平衡的,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收益是严重不均衡的,世界范围内资本的总量在增加而资本带来的利润却流向西方,同为参与全球化的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却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着诸多挑战。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企业的竞争力是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
在发达国家的跨国构建起来的市场经济秩序和市场规则的大环境下,这种规则显然有利于规则的制定者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
他们的跨国公司在全球的扩张严重挤压了发展中国家企业的竞争空间。
如今我国利用外资占GDP的比重已经超过40%,外资企业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55.49%,也就是说我国近一半的生产利润都是外国人的,更有评论说把GDP留下,把利润都带走。
在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发达国家获取了最大的利益,而发展中国家却一直被动的扮演着输家的角色。
(二)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使中国处于被动地位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发达国家把核心技术以及生产方式保留在国内,而把毫无技术含量、单纯消耗资源和劳动力的生产过程放到各个发展中国家。
使得这些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竞争中毫无竞争力可言,虽然参与其中却无法与以核心技术为资本的发达国家竞争,造成发展中国家在核心技术上越来越依赖发达国家。
在保障发达国家经济利益的基础上某些发达国家也会对发展中国家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技术转移,但是其核心技术都是有所保留的,这使得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处于不利地位。
经济地理学论文
跨国公司(企业)的区位选择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新兴的企业形式出现,跨国公司在全球化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个国家的发展不能仅仅只依靠本国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需要他国的企业参与进来。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对外实行开放政策,一大批外国企业进入中国,中国为这些企业提供优惠的政策,使得这些企业在华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和扩张。
随着开放的深入,跨国企业为了达到成本的最小化和利益的最大化进而寻求更好的区位,一些原先在东部沿海地区的跨国企业会进一步转移到内陆地区,最终再转向西部。
本文主要分析跨国企业的区位选择。
一、区位的概念研究跨国企业的区位选择,首先需要理解区位的概念。
区位主要指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
由于区位理论限定于研究人类为生产和发展而进行的诸类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区位是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二、跨国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跨国直接投资区位,涉及三个问题。
一是为何跨国投资;二是选择在何国家投资;三是在微观上,选择在投资国的何地点投资。
(1)跨国直接投资的原因公司为何跨国投资呢?查阅相关资料,有多钟相关理论,包括弗农的产品周期理论,海默的垄断优势理论,拉格曼的国际生产内部化理论,邓宁的折中理论等以下主要介绍经济地理文献中引用较多的产品周期理论和折中理论。
产品周期理论:1、新产品引入阶段。
新产品创新国家在满足本国需求基础上,将产品出口到其他国。
2、成长和成熟阶段。
其他国家逐渐掌握生产技术,制造略有差别的产品,产品创新国逐渐丧失竞争优势,出口下降。
3、标准化阶段。
随着技术发展和成熟,产品实现标准化,发展中国家以成本优势制造类似产品返销到产品创新国和其他市场。
产品周期模式图式折中理论:1、企业的所有权优势2、内部化优势3、区位优势当一企业仅仅拥有所有权优势时,它可将其优势转让给其它企业以获取收益;当一企业拥有所有权优势并在企业内部利用这种优势时,它可通过产品出口获取收益;只有当企业内部利用所拥有所有权优势,并充分利用世界各国的区位优势时,对外直接投资才会发生。
世界经济地理论文
中国能源安全问题研究詹慧敏电商Q1241 12150048摘要:能源问题关系国家的发展建设,人民的生产生活,解决好我国能源安全问题意义重大。
现在国际局势紧张加剧,中国与周边国家像菲律宾,俄罗斯等国都存在关于能源问题的摩擦,能源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政治稳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诸多方面,保证能源安全逐渐成为一项关系到国家安全的重要工作,涉及外交、军事、国家安全及能源等层面。
本文以能源分布,能源的开采、加工、生产、消费、贸易,能源消费结构,能源进口渠道与运输,能源安全问题表现五个维度为出发点,分析了世界能源现状与我国能源现状问题,然后针对我国能源安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写出了一些自己的对解决我国能源安全问题措施的见解。
关键词:能源开采加工消费结构一、世界能源的分布与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在常规能源中,石油主要分布于两大弧形地带:东半球的北非中东波斯湾-里海-俄罗斯中北部;西半球的委内瑞拉—墨西哥湾西部-美国中部-加拿大西部-阿拉斯加北部。
中东北非也是主要的石油产地。
煤炭储量分布呈现出“北半球多于南半球,东半球多于西半球”的特点。
且在北纬30°~70°形成了一个世界最丰富的含煤带,这个地带东起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向西经陕西、宁夏、新疆、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乌克兰、波兰、德国、法国、英国的英格兰地区到达北美中部。
其中,储量最丰富的国家是美国、中国和独联体。
世界上天然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为俄罗斯的远东地区,其次是波斯湾地区,拉美地区的天然气储量也相当可观。
世界水利资源主要分布在一些大江大河流域,但是发达国家对水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时远胜于发展中国家的,瑞士、法国、奥地利、西班牙、英国、美国、意大利、日本等。
这些国家的水能开发利用程度均在50%以上。
在非常规能源中由于技术资金原因,发达国家的开发程度也较发展中国家高。
我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72亿吨,占全国的81.13%;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8.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83.64%。
国际经贸地理论文
奥地利基本资料【国名】奥地利共和国(The Republik of Austria, Republik OesterreichÖstelreich) 代码A T。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
从上到下由红、白、红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旗面正中是奥地利国徽图案。
此旗的来历可追溯到奥地利大公国时期,据说当时的巴本堡公爵在与英王理查一世激战时,公爵的白色军衣几乎全被鲜血染红,只有佩剑处留下一道白痕。
从此,公爵的军队采用红白红为战旗颜色。
1786年约瑟夫二世把红白红旗作为全军战旗,1919年正式定为奥地利国旗。
奥地利政府机构、部长、总统等官方代表和政府驻外机构均使用带国徽的国旗,一般场合不用带国徽的国旗。
【国徽】为一只鹰。
黑色的雄鹰头戴金冠,两爪分别握着金色的锤子和镰刀,胸前的盾面上为国旗图案,鹰爪上还套有被打断的锁链。
鹰是奥地利的标志,璧形金冠象征国民,镰刀和锤子象征农工,锁链被打断象征奥地利人民获得自由、解放。
【国歌】《让我们拉起手来》【国花】火绒草,白雪花,一说金合欢【国鸟】家燕【国石】贵蛋白石【首都】维也纳(Vienna),人口170万人(2008年)。
【首都】维也纳【语言】德语【国庆日】10月26日一、地理环境(一)自然地理环境1、国土面积面积面积为83871平方公里。
2、地理位置位于中欧南部的内陆国。
东邻斯洛伐克和匈牙利,南接斯洛文尼亚和意大利,西连瑞士和列支敦士登,北与德国和捷克接壤。
3地形及气候山地占全国面积的70%。
东阿尔卑斯山脉自西向东横贯全境,大格罗克纳山海拔3797米,为全国最高峰。
东北部是维也纳盆地,北部和东南部为丘陵、高原。
多瑙河流经东北部境内,长约350公里。
有与德国和瑞士共有的博登湖及奥匈边界的新锡德尔湖。
属海洋性向大陆性过渡的温带阔叶林气候,年平均降水量约700毫米。
(乡)。
(二)人文地理环境1、人口民族及宗教人口840.25万,绝大多数为奥地利人。
国际贸易地理论文
国际贸易地理Js1104432王忆凡特辽阔的国土,优越的地理位置,独特的自然历史条件,使我国具有复杂多样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这就为我过发展对外经济贸易提供了许多优势和便利条件。
我国自然环境的特点,最突出的是: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的特点,面向海洋的地形大势,利于夏季风深入内陆,使季风区面积广阔,形成丰沛的降水,为农林牧渔的生产提供了良好条件。
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使同一温度带内形成了不同特点的多种气候,使各温度带内的农林牧经济部门,形成了不同的特点。
西高东低的地势特点,使我国大河多西源东流,为发展内河航运、沟通东西交通,提供了物质环境条件,如长江、珠江等。
我国呈阶梯状分布的地势特点,使大河流经阶梯过渡地带时,产生了巨大的水能。
我国水能蕴藏量达6.8 亿千瓦,居世界首位。
为水电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青藏高原的海拔高度,使青藏高原上形成了独特的高寒气候,产生了高寒草原,出现了高寒畜牧业。
高大的青藏高原,使印度洋上南来的暖湿气流难以北进,使得我国西北部气候更加干燥,影响了那里农林牧业生产条件。
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山区广大的点,进一步影响了我国气候的复杂性,为多种经济的发展,提供了环境基础。
我国领土南北跨纬度大,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只在高山地区有终年冰雪带。
我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和南北的气候差异,使得我国气候复杂多样,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动物和植物在我国都可以找到生存的场所,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从最南端的北纬4度的曾母暗沙到最北端58度的漠河,使得我国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温带的范畴,气候温暖适宜农作物的生长,降水充沛水源充足,生物多样化特征明显。
从最东部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交会处的主航道中心线到最西边的帕米尔高原,东西经度差约60度,幅员辽阔,资源丰富。
地势由沿海向内陆延伸,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增高,这样有利于海洋湿热水气的深入,不至于内地过于干旱。
所以我国湿润半湿润地区广大。
国际经济学论文优秀范文
国际经济学论文优秀范文经济全球化是指资本、生产、技术、信息、人才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跨国界自由流动,从而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过程,是人类经济活动跨越民族、国家界限以及各国经济在世界范围内的相互融合过程。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国际经济学论文优秀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国际经济学论文优秀范文篇1浅析日本低碳消费的经济策略摘要:低碳消费是一种基于文明、科学、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模式,代表着人与自然、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式发展,日本实施低碳经济战略,不仅缓解了日本的能源紧张和环境恶化问题,而且刺激了经济发展。
日本实施该战略有科学技术、政策法规、文化积淀以及广泛的民间基础。
从不同角度考察日本低碳经济战略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构建低碳经济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
关键词:低碳消费;低碳经济;日本目前,地球资源日益短缺,如何在保证本国在减少能源消费的过程中高速发展经济就提上了各国政府的日程表。
低碳消费是一种基于文明、健康的生态化消费方式,它以“低碳”为导向,着力于解决人类生存环境危机,促使人类社会和谐共生、共同发展,实现物质消费、精神消费和生态消费均衡发展。
据调查,目前许多人不了解甚至是不知道什么是低碳经济。
本文以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策略为代表,介绍了其发展低碳经济的先进理念,希望我们能够在借鉴先进国家的发展策略的基础上,使人们立足生态环境、倡导低碳消费,用低碳消费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实现公众的低碳消费,发展低碳经济。
1什么是低碳经济“低碳经济”这个概念最早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的,作为一种较新的前沿经济理念,学界还没有对其定义形成完全的共识。
学者们对低碳经济的表述有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1.1是方法论。
全球气候变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所致,而低碳经济是指尽可能地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
其目的是以低排放的方式来化解温室气体效应带来的气候的灾难性变化,从而保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国际经济的论文
关于国际经济的论文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国际经济贸易变得频繁,对我国经济生活产生了重要而深刻的影响。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际经济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国际经济的论文篇1试论国际经济结构调整对我国的影响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结构面临巨大变革,多边贸易体制的深化停滞不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举步维艰,主权债务危机仍将继续,欧美再工业化趋势将加剧贸易摩擦,这些都使世界经济增长增加了不确定性;而支撑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均面临结构性调整和发展战略转型,各国未来发展模式将对全球经济格局以及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产生深刻影响。
一、主要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发展战略调整(一)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调整1、美国再工业化为提高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美国致力于再工业化路线,主要体现在制造业回暖、发展清洁新型能源、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鼓励研发和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方面,力图加快相关产业的更新换代和科技进步,以推动美国经济走向复苏。
从政策层面看,政府直接干预制造业转型、推进税务改革、推出鼓励科技创新政策、利用国际贸易规则帮助美国企业争夺出口市场、为中小企业提供出口融资等激励举措,以及美联储超宽松货币等政策均取得了积极成果。
2、欧债危机背景下欧洲经济发展转型欧债危机是欧元区自身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的集中爆发,根本原因是欧元区内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以及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双重矛盾。
此外,高福利、严重僵化的劳动力市场等因素也是危机爆发的深层次因素。
因此,结构性调整和发展模式的转型是解决当前危机的根本途径。
从长期看,欧洲各国将积极推行结构性改革,重塑本国产业竞争力,压缩财政支出,强化金融市场信心。
(二)主要新兴经济体结构性调整未来趋势主要新兴经济体未来结构调整大致沿着“内外兼修、多元平衡”的发展路线进行。
首先,新兴经济体大都积极进行内部经济结构调整,注重经济增长内生动力的积累。
新兴经济体的经济高速增长均是建立在不平衡的内部结构的基础上的,如巴西是拉美地区增长最快的新兴经济体,拥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但其主要依靠初级产品出口拉动经济增长;俄罗斯财政收入90%以上依赖石油出口;印度的工业规模不发达;因此,内部多元平衡的结构性调整是金砖国家形成可持续内生增长动力的必然途径。
世界的经济地理与贸易
世界的经济地理与贸易在全球化的浪潮下,世界的经济地理与贸易格局不断变化。
各国之间的贸易活动以及经济结构的变迁,深刻地影响着各国的发展和相互关系。
本文将从世界经济地理的变迁、国际贸易模式以及全球化对经济地理与贸易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第一部分:世界经济地理的变迁1. 大规模工业化带来的经济地理转变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大规模工业化成为世界经济地理变迁的主要动力。
传统农业经济逐渐被工业经济所取代,产业集中于城市和工业园区,引发了城市化的浪潮。
这种经济地理变迁使得各国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改变。
2.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全球价值链重构随着信息技术和交通运输技术的进步,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推动经济地理变迁的重要因素。
各国之间紧密合作,形成了复杂的全球价值链网络。
同时,跨国公司的兴起和发展,使得生产环节在全球范围内分工,进一步重构了全球的经济地理格局。
第二部分:国际贸易模式的演变1. 自由贸易与保护主义的对抗自由贸易一直被认为是促进全球经济繁荣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世界经济地理与贸易中,保护主义的声音也时有所闻。
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和贸易争端,对国际贸易模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2. 区域贸易安排的兴起面对全球经济地理的复杂性,各国纷纷寻求建立区域贸易安排,以在经济地理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
例如,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和欧盟等区域组织的形成,推动了贸易模式的变革。
第三部分:全球化对经济地理与贸易的影响1. 跨国公司的兴起与经济地理重塑全球化促进了跨国公司的兴起,跨国公司通过在不同国家间的投资和生产,塑造了世界经济地理格局。
这些公司将经济资源和资本进行优化配置,对地缘经济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2. 资源和产业的再分配全球化加速了资源和产业的再分配,一些传统产业从发达国家转移到新兴经济体,导致了全球经济地理结构的变化。
例如,东亚国家的工业化崛起,重塑了全球制造业的地理格局。
3. 跨国货物流通与物流体系变革全球化推动了跨国货物的流通,要求建立高效的物流体系。
经济地理学论文
经济地理学论文引言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在地理空间中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
通过对地理环境、资源分布、交通运输、市场地位等因素的分析,经济地理学帮助我们理解经济发展的空间模式以及影响区域经济差异的因素。
本论文将探讨经济地理学的相关概念和主要研究方法,并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为例,讨论经济地理学的应用和意义。
一、经济地理学的概念经济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空间内经济活动及其空间组织规律的学科。
它关注经济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与布局,揭示区域经济的空间差异和发展规律。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地理环境、资源分布、人口流动、交通网络、市场地位等。
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经济地理学帮助我们理解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城市化进程以及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
二、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方法经济地理学采用多种方法来分析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和区域发展。
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的研究方法:1. 空间分析方法空间分析方法是经济地理学研究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它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其他技术工具来获取、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揭示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和格局。
空间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某一地区的经济特点、产业结构以及资源利用状况。
2. 区位理论区位理论是经济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研究地点选择对企业竞争力和效益的影响。
区位理论认为,企业选择的地点将直接影响其物流成本、市场接触机会以及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机会。
通过研究企业的区位选择,我们可以了解企业的空间组织策略,并从中获得理论和实践的启示。
3. 空间计量经济学空间计量经济学是将经济学和空间分析方法相结合的一项研究领域。
它研究经济活动与空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和计量方法。
通过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我们可以量化经济活动的空间关联性,揭示经济发展的时空动态。
三、中国城市化进程的经济地理学分析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城市化进程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经济地理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城市化的发展模式和影响因素。
泰国 国际经贸地理论文
泰国一、地理环境(一)自然地理环境1、位置、面积与行政区划。
泰国位于中南半岛中南部。
与柬埔寨、老挝、缅甸接壤,东南临泰国湾(太平洋),西南濒安达曼海(印度洋)。
国土面积513,115平方公里。
泰国全国共有76个一级行政区,其中包括75个“府”(changwat)与直辖市的首都——曼谷。
2、地形、气候与资源。
地形多变,可分为西﹑中﹑东﹑南四个部分。
泰国西部为山区,是喜玛拉雅山脉的延伸他念他翁山脉为主的山地。
东北部是呵叻高原,中部是昭披耶河(即湄南河)平原。
泰国南部是西部山脉的延续,山脉再向南形成马来半岛,最狭处称为克拉地峡。
气候方面,泰国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常年温度不下18℃,平均年降水量约1000毫米。
资源丰富。
矿产主要有钾盐、锡、褐煤、油页岩、天然气,还有锌、铅、钨、铁、锑、铬、重晶石、宝石和石油等。
森林总面积1440万公顷,覆盖率25%。
在泰国的野外,共记录有982种鸟类存在。
泰国还盛产分别被誉为“果中之王”和“果中之后”的榴莲和山竹。
荔枝、龙眼、红毛丹等热带水果同样名扬天下。
(二)人文地理环境1、人口、民族与宗教总人口:65,444,371(世界第19名)人口密度:127/km2(世界第59名)。
全国共有30多个民族。
泰族为主要民族,占人口总数的40%,其余为老挝族,华族,马来族,高棉族,和苗、瑶、桂、汶、克伦、掸、塞芒、沙盖等山地民族。
佛教为国教,其信徒占95%,其次伊斯兰教占3.8%,基督教占0.5%,其他0.7%。
泰国南部的陶公府、北大年府和惹拉府以回教徒为主。
另外亦有信奉基督教和印度教的信徒。
2、性格、风俗与禁忌泰国人热情好客,爱自由,包容忍让,安详平和。
泰国是一个十分注重礼仪规范的国度,在公开的场合下,人人都显得温文尔雅,遵守社会规范。
年轻情侣最好不要当众勾肩搭背,不要有太过亲昵的举止,也不能当众发脾气。
头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
孩子的头只允许国王、高憎或父母抚摸。
泰国人吃饭用右手,给别人递东西时也用右手,以示尊敬。
跨越国界高中地理中的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
跨越国界高中地理中的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跨越国界:高中地理中的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地理学作为一门探索人类与地球相互关系的学科,不仅关注着地球上的自然现象,也探究着人类社会和经济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其中,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是地理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本文将从地理学角度出发,探讨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在跨越国界的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一、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背景国际贸易作为国家间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是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全球化的趋势使得国际贸易日益频繁,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
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形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体系。
通过国际贸易,各国可以获得所需的资源和技术,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二、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地理因素地理因素在国际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地理位置决定了国家之间的贸易往来。
邻近的国家在经济交流上更为便利,交通成本相对较低,贸易往来更加频繁。
其次,不同地区的资源分布差异促进了贸易的发展。
资源丰富的地区可以通过出口获得经济利益,而资源匮乏的地区则需要通过贸易来获取所需资源。
三、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影响国际贸易对于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首先,国际贸易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贸易,资源丰富的国家可以将其资源出口到其他国家,从而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其次,国际贸易可以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转型。
通过贸易,不同国家可以依托自身的优势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再次,国际贸易可以促进技术的传播和创新。
贸易往来促使不同国家之间的技术交流,加速科学技术的传播和创新。
四、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案例分析亚洲地区的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是一个典型的案例。
亚洲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劳动力,通过贸易活动加速了经济的发展。
例如,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依托自身的制造业优势,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并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同时,亚洲地区的一体化进程,如东南亚国家联盟(ASEAN)的成立,进一步加强了区域内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带动了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经济地理学论文
经济地理学论文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与经济活动相互关系的学科,其研究领域涵盖了各个层面,从个体企业到全球经济发展。
本论文将探讨经济地理学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一部分:经济地理学的概述和发展历程经济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在过去几十年中得到了日益重视和发展。
它关注的是地理环境如何影响经济活动以及经济活动如何塑造地理环境。
这种相互作用对于理解现代经济的发展和地域差异至关重要。
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的工业革命时期,当时人们开始关注工业活动的地理分布。
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地理学逐渐扩大了研究范围,包括了城市化、区域发展、国际贸易等诸多方面。
第二部分:经济地理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1 地域差异经济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地域差异。
不同地理环境下的经济活动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模式。
例如,发达国家的经济活动往往更加集中在城市地区,而农业活动则更多分布在农村地区。
通过研究这些地域差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
2.2 区域发展另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是区域发展。
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一些地区发展迅速,而其他地区则相对滞后。
通过分析不同地区的资源、劳动力和市场条件等因素,我们可以找到促进区域发展的有效策略和措施。
2.3 国际贸易与全球化国际贸易和全球化是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全球化带来了跨国企业和全球供应链的形成,地理位置对于企业的竞争力变得更加重要。
经济地理学通过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比较优势和劳动力成本等因素,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国际贸易的格局和发展趋势。
第三部分:经济地理学的应用与前景经济地理学的研究成果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价值,尤其是在城市规划、区域政策和企业定位等领域。
通过运用经济地理学理论,政府和企业可以更好地制定发展战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增长。
未来,经济地理学仍将继续发展并提供更多对经济发展的深入理解。
随着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进,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将面临更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有关国际经济毕业论文
有关国际经济毕业论文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国际经济形势的重要趋势,经济全球化极大的推进了国际间的经济往来。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国际经济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有关国际经济毕业论文篇1浅探国际经济合作基本理论摘要: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也更加紧密,各种不同形式的合作方式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出现,随之而来的经济理论也层出不穷。
本文写作目的是在系统归纳总结前人提出的有关国际经济合作的理论基石的前提下,以发展的观点重点介绍近年来的最新理论成果,并对有关理论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达到更好的指导未来国际经济合作的目标。
关键词:经济合作国际分工一体化要素移动一、传统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一)传统的国际分工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和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由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发表的《国富论》中首次提出的。
绝对优势理论认为,两个国家进行贸易的基础是以绝对劳动生产率衡量的绝对优势,生产和交换彼此具有绝对利益的产品,以达到共同获利的目的,从而可以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从而给各国带来绝对的利益。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在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起决定作用的不是绝对利益,而是比较利益或者比较成本,并且把比较利益作为国际分工的理论基础,倡导两国进行专业化分工。
比较优势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绝对优势理论的缺陷。
2.要素禀赋理论俄林.赫克歇尔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该理论认为,各国都存在资源禀赋的差异,每个国家都以自己相对丰富的生产要素进行商品的专业化生产和国际交换。
按照该理论,发达国家进口劳动密集型和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发展中国家则反之。
(二)国际相互依赖理论国际相互依赖理论中以普雷维什的“中心一外嗣”理论最为有名,该理论把世界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中心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另一部分是外围发展中国家。
国际贸易地理相关论文(2)
国际贸易地理相关论文(2)国际贸易论文篇1浅谈国际贸易视角下的低碳经济一、引言随着全球性气候变暖问题的不断加剧,转变原有能源消耗性的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的共识。
当前学界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看法方面,主流观点认为其主要是由于近年来各国在经济发展中,大量使用化石等能源,造成碳排放量的急剧提升所引发的,即二氧化碳气体含量的急剧提升,引发全球性的温室效应,致使全球范围内温度大幅提升,极端异常气候发生率急剧升高等。
在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中,主要涉及到了当前世界发展中最为核心的两个问题,一是能源问题,二是环境问题。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势必会消耗大量的能源,尤其是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等,然而由于相关的技术等原因,化石能源的利用率并不高,其在导致能源大量浪费,引发能源危机问题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因而此种依靠消耗能源、污染环境的经济发展方式,其弊端已越来越大,探索新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已成为当下世界各国的共同诉求。
也正是在这样一个社会大背景下,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得以应运而生,低碳经济在降低碳排放,减少对环境污染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了能源的利用率,及新能源领域拓展的问题,其对于发展可持续经济,有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然而发展低碳经济,也势必影响到现有的国际贸易格局,及其实践和理论体系,因此下文首先将就国际贸易视角下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国际贸易视角下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进行详细的探讨。
二、国际贸易视角下低碳经济的发展趋势(一)国际贸易格局变化低碳经济模式的不断深入推进,不仅会改变原有的世界经济格局,其对国际贸易格局,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更注重对能源利用率的提高,及拓展对新的清洁能源的利用,同样的,其在贸易产品方面,也更倾向于绿色产品,而这对于传统的贸易出口大国的贸易结构,将产生极大的影响,以往依靠出口原材料等资源的国家,其将会受到低碳经济的巨大冲击,其在国际贸易格局中的影响力,也会出现急剧的下降。
经济地理学论文
经济地理学论文经济地理学论文在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
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经济地理学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经济地理学论文篇120xx年,我国第一次对海洋经济地理学展开分析研究。
如今,我国已经专门开设了海洋经济地理学研究委员会,实现了海洋经济地理学的快速发展。
随着海洋经济地理学的快速发展,该学科研究的领域正在逐渐扩大,分析研究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
该学科具有极强的应用性,是值得大力发展的学科。
一、海洋经济地理学研究进展(一)人和海洋的关系研究在国家的资助下,我国学者对海洋经济地理学展开了详细的研究分析,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海洋经济地理学研究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海洋资源研究,二是陆地和海洋结构的差异性,三是海洋和人的关系等。
海岸带是人类和海洋相互交汇的地方,也是海洋活动比较频繁的地方。
海洋带的环境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随着人口数量的逐渐增多,人类活动给海岸带的环境带来很大影响。
很多人类生活垃圾流向海洋,严重污染了海洋环境。
海洋经济地理学可以为治理海洋环境做出一定的贡献,减少外界因素对海洋的污染。
(二)海洋结合和产业布局的研究分析如今,海洋经济地理学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研究分析:一是社会稳定和国家发展,二是海洋经济地理学的自由分析研究。
海洋经济地理学先从海洋结构和海洋产业入手进行分析研究。
该学科首先研究了海洋结构的变化规律,海洋结构的特点以及海洋结构的变化方向。
其次,该学科把海洋结构的特点和当地的产业发展结合在一起,研究分析海洋结构对当地经济发展的作用。
最后,海洋经济地理学结合海洋结构的特点,分析研究了海洋结构的优化对策。
虽然我国已经展开了海洋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和分析,但是海洋经济地理学在研究和分析的过程中依旧存在很多问题,研究人员必须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采取对策。
(三)海洋产业发展的研究分析海洋资源也是海洋经济地理学研究分析的重点内容。
经济贸易地理论文
经济贸易地理论文浅论新形势下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趋势一、引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促使经济全面增长,各国贸易手段逐渐增多,贸易策略更加具有时代性。
同时,政府对国际贸易的重视程度也随之加大,尤其在某新型行业更加显著。
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企业面对前所未有的国际性挑战,无疑压力会明显增加,但是在面对挑战的同时,必须把握好新的经济模式所创造的各种机遇,制定前瞻性的贸易策略,与时俱进地转变本国外贸增长方式,如果这一策略能够在实际经济活动中有效实施,必将给我国国民经济做出显著的贡献。
二、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的重要性一国际贸易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必由之路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经济的发展是立国之本,也是发展之基。
在新形势下国民经济的增长模式已经从传统的单一体制转化为面向全球的多元化体系,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但是对经济发展起到直接贡献作用的手段是贸易往来,其主要包括国际贸易的发展。
国际经济与贸易是相辅相成的有机体系,有了贸易的顺畅往来,各国之间的经济无疑能同时增长。
换句话说,国际上贸易的发展必将促进经济的增长。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加强企业的国际竞争意识发展国际经营与贸易,必将引起国际市场的竞争越发明显,从根本上激发了企业技术创新的潜力,从高新企业技术团队的专业素养到营销人员的基本技能上都有明显的提高,如此良性循环所导致的直接结果是企业能够在未来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具备更多的竞争力,为企业在困境中的存活能力注入新的能量。
国际经济范畴涉及不同国家之间企业发展模式以及对本国国民经济的贡献,企业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提。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来,国际竞争的理念已经深入到国内企业内部,在国家参与国际贸易的政策导向下,本国企业已逐渐被纳入国际企业的竞争中,面对新型企业竞争模式,企业必须遵守政府宏观调控措施,结合本企业国际贸易的策略,稳步进入广阔的外部市场。
同时,发展国际经济与贸易不能急于求成,必须根据本国现状,把这项决策视为国民经济增长的必由之路,从容面对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
关于世界经济的论文
关于世界经济的论文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是与经济全球化一起并行不悖、共同发展的两大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之一。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关于世界经济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世界经济的论文范文一:浅谈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摘要]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又是经济全球化这一大背景下的必然走向,两者两者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一、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推动下,在国际分工空前深化的基础上,经济活动在全球范围扩展,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自由流动,资源在全球范围进行配置,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革命和生产国际化的推动下,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相互依赖、相互渗透日益加深,逐渐结合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它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大大加快了。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经济全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贸易交往的增加使得世界市场联系越来越紧密。
其次,贸易的扩大和市场的逐步统一,又使得各国经济对贸易的依赖程度大大提高。
对外贸易依赖程度增大使开放国家的经济更易受全球经济的影响,一国经济战略的制定与实施不得不更多地考虑世界经济背景。
再次,国际资本跨国流动规模愈来愈大。
科技革命带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世界经济进入新时代,突出表现为资本国际化程度不断加深和跨国公司实力不断增强;更重要的是当今世界除了极个别国家外,都在实行市场经济,尽管各国运用市场手段和实行国家宏观调控的程度不尽相同,一个大市场使各国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大大加强;但是世界各国还面临着诸多的共同的全球问题,这些因素都影响了经济全球化得进程。
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复杂的,推动世界经济总体增长,提高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资源,促进国际投资方面是有积极作用的,但是也带来了负面效应,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一方面也对传统的价值观念提出了挑战,如果处理不当,会为经济全球化付出代价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经济地理论文浅析国际贸易专业经济地理课程改革一、经济地理课程的基本情况目前,广西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以服务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通过产学合作、工学结合教育模式创新,为中国—东盟经济第一线培养系统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知识,具备专业素质,实践技能强、富于创新精神和职业素养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经济地理作为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基础课程,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世界各国家与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了解,熟悉通行国际贸易规则与惯例,更全面、系统而有针对性的完善知识结构。
经济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除了讲授自然环境、人文环境、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等系统知识,还引入经济环境的概念,阐述国际、区域经济及政治格局的发展,使地理科学研究和经济理论研究相辅相成。
为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对高职院校人才的需求,使学生掌握经济地理基本知识与一般规律,学会运用经济学思维去分析和解决经济地理问题,强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高职院校在国际贸易专业中专门开设了经济地理课程。
其教学内容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切合当前国际、区域经济建设实际。
二、经济地理课程的主要特点第一,涉及面广,课程综合性强。
经济地理课程内容涉及地理学、国际贸易、国际关系、国际政治与经济以及国际经济合作等学科。
因此该专业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需要建立多学科基础理论的概况,在综合性思维的前提下,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第二,实用性强,针对专业提高学生专业水平。
经济地理课程的设置是针对性培养和增强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的国际经贸能力,提供实用的各经济区域知识和理论,使学生能将相关理论和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
通过课程学习,还可以进一步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加知识结构的纵深,形成综合看待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培养和加强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对各种经济行为效应的分析能力。
三、经济地理课程现存问题目前经济学科综合性和实践中综合素质受到重视,广西高职院校经济类专业都逐步开设了经济地理课程。
但随着教学实践的开展,一些问题也逐渐显露。
一缺乏有针对性的教材首先,现阶段主要采用的教材多为地理概述,分析问题的视角基本上建立在地理知识的陈述,与经济类理论知识结合较少;其次,教材内容缺乏科学性,知识结构欠合理,导致教学实践环节薄弱,教学实践任务不明确、不系统,没有明确的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实践措施,尚未形成一套培养学生经济地理实践能力的实施方案。
最后,教材的知识模块与相关课程重复较多,同一内容在教材总论和分论中重复较多,学生重复学习,既浪费宝贵时间,又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二教学条件、方法单一经济地理课程属于综合类学科,在教师配置上,既具备经济学理念和知识,又具备扎实的地理学知识的教师数量较少,往往只能选择偏重其中一项的教师担任授课,教师无法很好地把握课程的深度与广度等;在教学手段上,多采用“填鸭式”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单一。
三学生重视程度不足由于缺乏针对性的教材,师资不足,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对经济地理课程理解程度低,容易失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还有的学生单纯地从字面上去理解学科内容,片面认为这是一门单纯的地理课程,因此忽视课程的学习。
三、经济地理课程教学的改革一明确教学思路,重设课程教学1.合理定位教学思路。
经济地理课程作为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具有基础理论性、综合交叉性、典型区域性、实践应用性等特点。
基础理论性要求我们主动吸收学科发展新成果,主动借鉴相关学科的最新理论;边缘交叉性要求我们不断借鉴历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民俗学、生态学等学科的理论研究方法;典型区域性要求我们主动根据特定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不断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手段和方式,让课程教学和经济产业走向有机结合,进一步强化教学的针对性和应用性。
经济地理课程与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理论等课程一样,是国际贸易专业的基础知识,应该受到重视,合理安排教学,不能简单的作为辅助类学习或者兴趣类学习。
2、优化教材与教资。
经济地理作为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不能单纯的使用地理环境概述、经济环境概述类或者写实类纪录性作品作为教材,经济学专业教师与地理学专业教师应共同开发新的教材以适应该学科教学的需要。
同时,应注重选择既具备良好的经济学类理论和实践经验,又具有丰富的人文素质和理知识的综合性人才任教。
3.丰富教学内容。
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中需要学习国际贸易、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经济以及国际经济合作等理论的运用。
因此,经济地理教学就需要教师在讲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知识的同时,巧妙地引入上述相关理论,使学生更深刻地把握课程教学的内容。
二多手段相结合,强化课程教学地理知识的修养可以增加知识厚度,经济的思维可以强化分析、处理问题能力。
高质量的经济地理教育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格、思辨能力和创造素质,使他们更加全面客观的看待事物。
所以,教师应该以多种手段强化教学。
1.以讲授法夯实基础知识。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运用讲述、讲解、讲读等方式,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的方法。
讲授法具有传递信息密度大,学生接受知识效率高,教学可控性强的优点。
同时,通过对世界经济发展分析及相关基础理论的教学,教师可以使用讲授法最大限度地将国际政治经济基础理论,如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知识传输给学生,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
2.以多媒体教学丰富知识载体。
通过多媒体教室的硬件条件,借助视频、音频、课件等软件条件,以其图、形、声、色对学生进行感官刺激,为学生感知、理解、记忆创造条件。
如在介绍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五国地理知识时,引入中央电视台拍摄的电视纪录片《同饮一江水》,让学生对该地区的人文、物产有更加直观的认识。
讲述纷繁复杂的交通线路时,可以引入3D 立体影像,将众多交通线路、地名等地理事物和现象更加生动的反映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
3.以案例实践增进课程互动。
案例教学的出发点是激发学生个体的探究兴趣和动机,适合教学内容的案例所创设的情景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主动寻找答案。
国际贸易是一项复杂的经济活动,它涉及法律、法规、惯例等,有很多经典案例可供分析和借鉴。
在讲授专业课时,可引用典型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4.以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实践。
国际贸易行业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性,单纯依靠书本理论知识和传统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是远远不能反映该行业的特性的。
因此,在教学方法上,注重采用体验式教学法,确保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角色扮演、小组合作等训练,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021年以来,中国—东盟博览会落户广西南宁市,不仅大力发展地区间经济贸易往来,也为学生的实践提供了实际项目。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项目的实践,亲身参与博览会,研究东盟各国,研究东盟经济贸易区,置身于一系列真实案例中进一步去掌握区域经济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概念。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还能够较为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对经济地理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1]吕虹.经济地理课程教学现状及对策探讨[J].教育科学,202112[2]刘存明.与时俱进,拓展高职中国经济地理教学新思路[J].职业与教育,20217[3]陈慧.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今日南国,20216浅谈新经济地理与国际贸易【摘要】20世纪末,经济地理引起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的关注。
以克鲁格曼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们打破了传统的国际经济学中的国家界限,从区位的角度讨论规模收益递增、外部性、比较优势等对产业的区位分布产生的影响。
本文总结了新经济地理近年来取得的主要成绩,并着重分析了新经济地理在国际贸易理论方面的发展和应用情况。
【关键词】新经济地理关联作用聚集力一、新经济地理的主要理论基础1、新贸易理论传统的贸易理论是在完全竞争和要素不可流动的条件下由李嘉图模型发展而得,认为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是国际分工和贸易的根本原因,具有不同资源禀赋的国家会生产并交换不同的产品。
传统贸易理论只能解释具有不同资源禀赋的国家之间的商品贸易,而对于产业内贸易则失去了理论意义。
新贸易理论则是建立在不完全竞争基础上,为了解释产业内贸易而发展起来的,它在传统贸易理论的基础上有了新的突破:各国分工和专业化生产是为了利用其收益递增的优势;而分工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历史条件的影响,具有“路径依赖”性;由于不完全竞争和规模收益递增,各国可以制定策略性的贸易政策,创造比较优势,改变专业化模式。
2、区位理论1826年冯・杜伦Von Thunen在其名著《孤立国》中提出了著名的圈层布局论,奠定了区位理论的基础。
100年之后,在继承和发展冯・杜伦理论的基础上,克里斯泰勒Christaller,1933的《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以及勒施Losch1940的《区域经济学》提出了“中心区位理论”。
但是对新经济地理影响最大的还是哈里斯Harris,1954和普雷德Pred,1966在区位理论方面的贡献。
哈里斯1954认为制造商会选择接近市场的地方建立工厂。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他利用“市场潜力指数”测量美国各县接近市场的程度,该指数实际上是与各县附近市场购买力的加权平均,其权重取决于该地区与市场的距离并与距离成反比。
结果表明:美国工业集中地区都具有较高的市场潜力,而且生产的聚集能够自我加强。
厂商选择离市场较近的地区进行生产;但同时接近市场的地区也是其他厂商会选择的地区。
普雷德1966则关注于地区经济增长的动态变化,他采用了“基础乘数”分析法。
他认为收入中用于当地支出的份额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取决于当地市场的规模,那么随着该地区的经济增长,市场会大到足以支撑一个高效的规模企业,从而使得本地提供更大范围的商品和服务变得有利可图,如此反复,便会启动区域经济增长的积累过程。
3、规模经济和外部性新经济地理和传统的经济地理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规模经济的引入。
因此,要理解新经济地理,就要从规模经济和外部性开始,其中影响最甚的当然要数马歇尔模型。
该模型将规模经济看作是外部的,是由于劳动的专业化分工而引起的。
马歇尔认为厂商之所以集中有三种不同的原因:首先,厂商的集中形成了劳动市场的集中和共享;其次,产业的集中能够降低投入品的获得成本;最后,集中还会带来技术的外溢。
马歇尔的外部性理论被克鲁格曼用来解释产业地方化的动机,而这种解释也渐渐被后人所接受。
因此我们在新经济地理的许多文章中都能发现,其实所谓的前向关联和后向关联正是这种外部性理论的延伸。
二、新经济地理的基本理论克鲁格曼1991第一次试图用经济学的模型来解释哈里斯和普雷德所提出的观点。
他利用DS方法,建立了一个最简单的两个地区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只存在两个行业:农业和制造业,农业是规模报酬不变的,制造业规模报酬递增;农产品没有贸易成本,而制造品的贸易存在运输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