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和做》
胡绳《想和做》阅读答案2018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
胡绳《想和做》阅读答案(2018年四川省遂宁市中考))阅读理解(40分)(一)阅读《想和做》,完成13-16题。
(12分)想和做胡绳①有些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
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
②也有些人只顾做事,不动脑筋。
他们一天忙到晚,做他们一向做惯的或者别人要他们做的事。
他们做事的方法只是根据自己的习惯,或者别人的命令,或者一般人的通例。
自己一向这样做,别人要他们这样做,一般人都这样做,他们就依葫芦画瓢,照样做去。
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他们从来不想一想。
③我们瞧不起前一种人,说他们是空想家,可是往往赞美后一种人,说他们能够埋头苦干。
能够苦干固然是好的,但是只顾埋着头,不肯动动脑筋来想想自己做的事,其实并不值得赞美。
④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简直是――说得不客气一点――跟牛马一样。
拉磨的牛成年累月地在鞭子下绕着石磨转,永远不会想一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能够这样想的只有人。
人在劳动中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才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件事为什么目的,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缺点,才渐渐想出节省劳力、提高效率的方法。
人类能够这样劳动,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所以人类文化能够不断地进步。
要不,今天的人类就只能像几万年以前的人类一样,过着最原始最简单的生活了。
⑤一事不做,凭空设想,那是空想。
不动脑筋,埋头苦干,那是死做。
无论什么事情,工作也好,学习也好,空想和死做都不会得到进步。
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⑥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怎么样才能够接近实际?当然要观察。
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举个例子来说,人怎样学会游泳的呢?光靠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光靠观察鱼类和水禽类的动作,那是不够的;一定要自己跳下水去试验,一次,两次,十次,几十次地试验,才学会了游泳。
《想和做》课件
行动:指为实现某种目的而采取 的具体的、积极的、有目的的行
动。
行动是实现目标的关键步骤,只 有通过行动才能将想法转化为现
实。
行动需要付出努力和时间,需要 克服困难和挑战。
行动对结果的影响
行动是实现目标的重要手段,只有通 过行动才能取得成功。
行动可以提升自我价值,增强自信心 和成就感。
行动可以改变现状,带来更好的结果 。
课程目标
掌握正确的思考和行 动方式,提高个人和 组织的工作效率和成 果。
培养学员的批判性思 维和创新能力,提高 其综合素质。
了解如何运用《想和 做》原则,解决实际 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 。
CHAPTER 02
思考的重要性
思考的定义
01
思考是对信息、知识、经验和观 点的加工、整理、分析和归纳, 是形成见解和判断的过程。
充分准备
在行动之前,要进行充 分的思考和准备,制定
详细的计划和策略。
果断决策
在面对复杂情况时,要 果断决策,避免因犹豫
不决而错失机会。
灵活调整
在行动过程中,要根据 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计划 和策略,以适应变化。
反思总结
在行动结束后,要进行 反思和总结,分析得失 ,为下一次行动提供经
验。
想与做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CHAPTER 04
想与做的结合
思考与行动的关系
思考是行动的先导
01
在行动之前,我们需要进行深入的思考,分析问题、制定计划
和策略。
行动是思考的体现
02
思考的结果需要通过行动来落实,行动是检验思考正确性的重
要标准。
思考与行动相互促进
03
在实践中不断思考、总结经验,反过来再指导行动,形成良性
《想和做》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想和做》教案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中所阐述的道理。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3)学会从课文中提炼观点,提高辩证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2)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尝试的精神。
(3)培养学生懂得思考,善于行动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中所阐述的道理。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阐述的“想”与“做”的关系。
(2)如何从课文中提炼观点,进行辩证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想”与“做”的关系。
(2)简介课文作者及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查找生字词,并学会运用。
3. 课堂讲解:(1)分析课文结构,梳理课文内容。
(2)讲解课文中所阐述的道理。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观点。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
5. 巩固练习:(1)课后作业:抄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2)思考题目: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想”与“做”的认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2. 学生掌握生字词的情况。
3. 学生对课文中所阐述道理的理解程度。
4.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注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观点?是否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是否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否在教学中体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例,深入理解课文观点。
九年级语文上册《想和做》教学详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想和做》教学详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内容,明确想和做的辩证关系。
2.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的方法,掌握议论文的基本结构。
3.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做到既善于思考又勇于实践。
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议论文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 理清文章的论证思路,把握想和做的关系。
2. 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二)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想和做的辩证关系运用到实际学习和生活中。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问题引导法、小组讨论法、读写结合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提问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是如何处理想和做的关系的,引发学生思考。
(2)教师导入:想和做是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面临的问题,如何正确处理想和做的关系至关重要。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九年级语文上册的《想和做》,探讨想和做的辩证关系。
2. 作者简介胡绳,中国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
他的作品思想深刻,富有启发性。
3.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点评。
(4)整体感知:①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想和做》的主要内容。
明确:本文论述了想和做的辩证关系,强调既要想又要做,不能空想也不能盲目做,要把想和做结合起来。
②这篇文章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态度?明确:作者希望人们能够正确认识想和做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既善于思考又勇于实践。
4. 研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1)分析文章的结构。
①议论文一般由哪些部分组成?明确:议论文一般由标题、引论、本论、结论组成。
②请找出《想和做》的标题、引论、本论和结论,并分析它们的作用。
明确:标题:“想和做”,简洁明了地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引论:文章开头通过一些现象引出想和做的问题,引起读者的兴趣。
本论:分别论述了想和做的关系,以及如何正确处理想和做的关系。
结论:总结全文,强调想和做要紧密结合。
想与做演讲稿800字
想与做演讲稿800字《想与做》篇一嘿,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想与做”这个事儿。
我觉得啊,想和做就像是一对欢喜冤家,有时候它们相处得可好了,有时候又互相看不顺眼。
咱们先说说想吧。
想这个东西啊,就像是天上的云,自由自在,天马行空的。
我常常躺在床上想啊,要是我能像孙悟空一样会七十二变就好了。
变成一只小鸟,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也不用管什么交通堵塞,什么上班打卡。
这时候的想,那就是一种超级美好的幻想,就像在做一个超级美的梦。
可是呢,光想不做,那可不行。
就像我老是想着要减肥,每天看着那些身材好的人,心里羡慕得不行。
想着自己要是瘦下来,肯定也是个帅哥或者美女。
我想啊,我要每天早起跑步,晚上不吃高热量的食物。
可是呢,早上闹钟响了,我就想,哎呀,再睡五分钟吧,就五分钟。
结果这一睡,就错过了跑步的时间。
到了晚上,看到那些美味的炸鸡、薯条,心里就想,今天就吃这一次,明天再开始减肥。
就这样,想了无数次减肥,可体重还是纹丝不动。
这就是光想不做的后果,就像在原地画圈,永远也走不出去。
但是啊,做有时候也挺难的。
比如说我想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像法语。
我买了一堆的学习资料,什么语法书啊,词汇书啊,还有那些学习软件。
刚开始的时候,我信心满满,觉得自己肯定能学会。
可是学了几天,那些复杂的语法就像一团乱麻,把我弄得晕头转向。
我就想,我是不是太笨了,是不是不适合学法语啊?这时候就有点打退堂鼓了。
可是我又想,要是我就这么放弃了,之前的努力不就白费了吗?就像你爬山,爬了一半,你说你不爬了,那多可惜啊。
所以啊,想和做要结合起来才行。
就像你要去一个地方,想就是你的地图,它告诉你方向,而做就是你的脚步,一步一步带你到达目的地。
你不能光拿着地图看,却不迈步;也不能闭着眼睛乱走,没有个方向。
也许有人会说,我有时候就是想不清楚才不敢做的啊。
这也没错,但是你不能想一辈子啊。
有时候,你得边做边想,在做的过程中,你可能就会发现新的思路,就像摸着石头过河一样。
《想和做》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想和做》阅读题阅读附答案
①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
②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③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④怎样才能够接近实际?
⑤当然要观察。
⑥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⑦举个例子来说,人怎样学会游泳的呢?
⑧光靠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光靠观察鱼类和水禽类的动作,那是不够的;一定要自己跳下水去试验,一次,两次,十次,几十次地试验,才学会了游泳。
⑨如果只站在水边,先是一阵子呆看,再发一阵子空想,即使能够想出一大堆“道理”来,自己还是不会游泳,对于别的游泳的人也没有好处。
⑩这样空想出来的“道理”其实并不算什么道理。
真正的道理是在行动中取得经验,再根据经验想出来的。
而且想出来的道理到底对不对,还得拿行动来证明:行得通的就是对的,行不通的就是错的。
阅读题:
1、用一句话概括本段文字所说明的道理。
(2分)
2、这段文字的论证过程是先,再,然后。
其中第句是用事实进行论证,第句是通过讲道理进行论证。
(5分)
3、“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从实际出发”,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共2分。
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2、说理举例得出结论⑦⑧⑨③④⑤⑥(共5分,每空1分,句子错—个序号扣0。
5分,扣完1分为止)
3、提出本段议论的要点,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共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
)
搜集整理仅供参考。
第9课《想和做》
1.“想”和“做”都很重要,但是课文议 论的分量并不一样,而是有所侧重,有的 详,有的略。侧重论哪一方面?从哪些段 落可以看出来?
侧重写“想”。第3、4段略写 “只会空想,不会做事”,详写 “只顾做事,不动脑筋”。第8段着 重写只知“用功”,不会用思想。
2.为什么着 重写“想”? 第8、9段着 重写学校里 学生的学习 有什么作用?
1.解释下列词语。 滔滔不绝: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形容话很多,
连续不断。
埋头苦干: 专心致志,刻苦工作。
投机取巧:指也用指不想正不当付的出手艰段苦谋的求劳个动人,的而私靠利小。
聪明来取得成功。
劳而无功: 白费力气,却没有功效。
2.为了论证严密,课文中有一些句子起了承 上启下的作用,你能找出来吗? (1)第3段
文章主要针对青
年特别是学生的思 想方法问题。“只 读不想”和“只记 不想”是一般学生 学习的通病,所以 着重写学生,着重 写“想”的重要。 这样的文章有的放 矢,有针对性。
作者认为想和做要怎样紧密地
联结起来?
一面做,
一面想。做,要
靠想来指导;想,
要靠做来证明。
想和做之间是辩
证的统一。
摆现象 加评论 想和做要联结
承前第1段,对“只会空想,不 会做事”的人进行评价,启下接下来要说的“埋 头苦干”的人。
(2)第4段
承前第2、3段,对“只顾做事,不动 脑筋”的人进行评价,启下第5段的中心论 点。 (3)第6段的
承前第5段最后一句,启下想和做 的辩证关系。
1.文章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
文章针对一般人在生活中常 会遇到的两个现象,概述 “空想” 和“死做”两种人的表现,对人 们的错误认识进行评价进一步阐 明了理由,最后提出了中心论点。
《想和做》教案
《想和做》教课设计教课目标1.学习阅读谈论文的一般方法。
领会作者是如何从生活中提出论题,从而提出论点,并进行证明的。
2.培育从文本中提出问题,联系生活体验创建性阅读的意识和能力。
教课要点本课学习的要点:理清课文构造,领会作者是如何从生活中提出论点并用事实论证的。
教课难点各段论述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教课方法自主研究、指导[教课时数 ] 总计 2 课时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关于 "想" 和"做 "的关系,我们平常能否仔细想过?其实,不论做什么事情,不过 "幻想 " 或一味 "死做 ",都不会把事情做好,想和做必定要联络起来。
本文作者胡绳(今世哲学家、历史学家)针对一般人生活中经常碰到的现象提出谈论题目,经过剖析评论,提出上述的看法。
此刻,我们一同研读本文是如何环绕想和做的关系睁开谈论的。
二、检查预习1、依据拼音写汉字t āo t āo jué tóu guàn shì不机取巧例验2、解词滔滔不停:用心苦干:谋利钻营:老例:功夫:3、作者简介1《想和做》选自《胡绳全书》。
作者胡绳,江苏省苏州市人,笔名蒲韧,中国今世哲学家、历史学家。
从前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
1936 年在上海参加爱国救亡运动, 40 年月担当《念书月报》主编,解放后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历史学会会长、孙中山研究学会会长等职。
胡绳从前从事哲学的普及工作,曾发布哲学平常读物《新哲学的人生观》等,此后向来从事哲学、历史、文化思想方面的研究。
主要著作有(思想方法)《理性与自由》《如何搞通思想方法》《二千年间》等。
4、熟读课文,明确论题、论点论题:想和做之间的关系论点:想和做是分不开的,必定要联络起来。
二、讲堂研究1、概括段意①列举现象一:只想不做②列举现象一:只做不想③剖析一:对照论证,两者均不行取④剖析二:对照论证,动物与人对照,只有做中想,才能得以进步。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想和做》必背知识点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想和做》必背知识点一、作者及背景作者:胡绳,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哲学家和理论家。
他的作品常常涉及深刻的思考和社会现实的探讨。
背景:《想和做》一文旨在探讨思维与实践 (想和做)之间的关系,强调两者不可分割的重要性。
二、文章主旨中心论点: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文章通过对比空想家和只顾埋头苦干的人,指出只空想不行动或只行动不思考都是不可取的,只有将想和做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取得真正的进步。
三、关键内容1. 空想家的弊端: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但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
这种行为被批评为“空想”,无法产生实质性的结果。
2. 埋头苦干者的局限:只顾做事,不动脑筋,只是根据习惯、命令或通例来行动。
缺乏思考和创新,容易被称为 “死做”,同样难以取得显著的进步。
3. 正确的做法:将想和做结合起来,既要有实际行动,又要有深入的思考。
通过观察、实验和经验积累来不断完善自己的想法和方法。
四、重要句段与名言警句“一事不做,凭空设想,那是 ‘空想’。
不动脑筋,埋头苦干,那是 ‘死做’。
无论什么事情,工作也好,学习也好,‘空想’和‘死做’都不会得到进步。
”这句话强调了想和做必须相互结合的重要性,是文章的核心观点之一。
五、学习建议1. 深入理解文章内容:认真阅读 《想和做》一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过程。
2. 总结归纳知识点:将文章中的关键内容、作者的观点和论据等进行总结归纳,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3. 联系实际生活:思考自己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是否存在空想或死做的情况,尝试将想和做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效率。
六、拓展阅读可以阅读胡绳的其他相关作品,进一步了解他的思想观点和学术贡献。
同时,也可以阅读其他关于思维与实践关系的文章或书籍,拓宽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
请注意,由于具体的教材版本和教学内容可能因地区和学校而异,因此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学生应根据自己所在学校和班级的实际教学安排进行学习和复习。
胡绳《想和做》原文阅读
有些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
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
也有些人只顾做事,不动脑筋。
他们一天忙到晚,做他们一向做惯的或者别人要他们做的事。
他们做事的方法只是根据自己的习惯,或者别人的命令,或者一般人的通例。
自己一向这样做,别人要他们这样做,一般人都这样做,他们就“依葫芦画瓢”,照样做去。
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他们从来不想一想。
我们瞧不起前一种人,说他们是“空想家”,可是往往赞美后一种人,说他们能够“埋头苦干”。
能够苦干固然是好的,但是只顾埋着头,不肯动动脑筋来想想自己做的事,其实并不值得赞美。
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简直是——说得不客气一点——跟牛马一样。
拉磨的牛成年累月地在鞭子下绕着石磨转,永远不会想一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能够这样想的只有人。
人在劳动中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才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件事为什么目的,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缺点,才渐渐想出节省劳力、提高效率的方法。
人类能够这样劳动,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所以人类文化能够不断地进步。
要不,今天的人类就只能像几万年以前的人类一样,过着最原始最简单的生活了。
一事不做,凭空设想,那是“空想”。
不动脑筋,埋头苦干,那是“死做”。
无论什么事情,工作也好,学习也好,“空想”和“死做”都不会得到进步。
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怎么样才能够接近实际?当然要观察。
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举个例子来说,人怎样学会游泳的呢?光靠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光靠观察鱼类和水禽类的动作,那是不够的;一定要自己跳下水去试验,一次,两次,十次,几十次地试验,才学会了游泳。
如果只站在水边,先是一阵子呆看,再发一阵子空想,即使能够想出一大堆“道理”来,自己还是不会游泳,对于别的游泳的人也没有好处。
《想和做》教案初中语文教案
《想和做》教案初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结构,了解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培养思维的多样性。
(3)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勇于面对困难的品质。
(3)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规划人生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3. 课文结构的分析,作者表达技巧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 生字词在实际情景中的运用。
3. 课文结构与作者表达技巧的整合。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教学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
(2)通过提问方式,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2. 朗读课文:(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
(2)指导学生正确发音,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朗读并解释含义。
(2)举例说明生字词在实际情景中的运用。
4. 分析课文结构:(2)分析作者的表达技巧,如修辞手法、描写方式等。
5.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难点问题。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解答。
6. 课堂小结:(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1)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适时给予辅导和鼓励。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评估其参与度。
2. 朗读与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朗读和表达时的语音、语调和表情。
3. 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4. 课文理解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问题回答,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水平。
《想和做》课件PPT
课程目标
理解思考与行动的关系
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使学习者理解思考与行动之间的相互 作用和影响,明白二者相辅相成的道 理。
帮助学习者更好地管理自己,在思考 和行动中寻求平衡,提升个人综合素 质。
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培养学习 者将思考转化为行动的能力,提高其 解决实际问题的效率。
02 思考的重要性
创造性思考的应用
在艺术、设计、科技等领 域中广泛应用,是创新思 维的核心。
系统思考
系统思考的定义
系统思考是一种将事物看作整体, 分析其内部结构和相互关系,从
而全面理解事物的思考方式。
系统思考的特点
包括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等, 能够把握事物的全局和长远发展, 理解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反馈
机制。
系统思考的应用
提高实现目标的可能性
通过具体的、有目的的行动,可以增加实现目标的机会和可能性。
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通过积极的行动,可以增强自信心,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更多的 动力和信心去实现目标。
促进个人成长和发展
通过不断的行动,可以培养自己的能力、技能和经验,促进个人的 成长和发展。
05 如何进行有效的行动
制定计划
《想和做》课件
目录
• 引言 • 思考的重要性 • 如何进行有效的思考 • 行动的重要性 • 如何进行有效的行动 • 想与做的结合
01 引言
主题介绍
主题背景
介绍《想和做》这一主题的背景 和重要性,阐述其在日常生活和 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主题目的
明确《想和做》课件的主题目的 ,即帮助学习者掌握思考与行动 的平衡,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思考的定义
思考是对事物的分析、推理和判断过程,它涉及到对信息的收集、整理、归纳和总 结。
《想和做》课件PPT
人,说他们能够“埋头苦干”。( )
(2)一事不做,凭空设想,那是“空想”。( )
(3)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 )
(4)这样空想出来的“道理”其实并不算什么道理。( )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特殊意义或需要强调指出 D.表示讽刺或否定
3.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想和做》是论说思想修养方面的具体问题的文章 。( ) (2)想和做联结起来的办法是先想后做。( ) (3)学校里,有些同学为了应付考试想出一些投机取巧 的办法,正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表现。( ) (4)文中“拉磨的牛”比喻默默无闻、任劳任怨的人。 () (5)“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是一 个并列关系的复句。( ) (6)“这样空想出来的‘道理’其实并不算真正的道理 。”一句的主干是“道理不算道理”。( )
”对;“空想”的人,说他们是“空想家 一对样“”死。做”的人,说他们是“跟牛马 做5段是:分总不结开上的文,,一提定出要中联心结论起点来“”想。和 空 心第想论一”点部和。分“:死(做1”-5的段具)体列表举现并,评提述出“中
第二课时
研读课文第二 部分。
默读课文,完 成以下题目:
分析第6段的 论证过程。
4.阅读课文全文,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本文说理的脉络是:前五段先论述__________________ , 第_段再论述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__段联系 ___________________ ,论述学生应当学会把想和做联结起 来,最后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开动脑筋的重要性,深化中 心论点。 前五段论述,说理的层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A.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明。 B.一事不做,凭空设想,那是“空想”。不动脑筋,埋 头苦干,那是死做。 C.从实际出发,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真正 的道理是在行动中取得经验,再根据经验想出来的。 D.无论什么事,空想和死做都不会得到进步。想和做是 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语文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第6课胡绳《想和做》教学课件 (共17张PPT)
10
研读讨论
作者对这两种人怎么样评价?(请用课文第 3段的原话简明回答。) 对前一种人“瞧不起”,对后一种人“不 值得赞美”。 课文怎么样阐述“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 不值得赞美?(请根据课文第4段回答)。 课文把这种人与“牛马”进行类比, “成年累月”“在鞭子下”“永远不会想一 想”,表明牛马不动脑筋,这正是只做不想 的人的写照。
2018年3月23日星期五
《想和做》
4
解题释疑
这是一篇论说思想修养方面的小短 文。标题(想和做)是一个并列 短语, 提出了人类活动中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 启发读者去思考两者之 间的关系。文章 围绕着想和做的辩证统一关系展开议论, 说明了两者 如何有机结合的道理。
2018年3月23日星期五
《想和做》
2018年3月23日星期五 《想和做》
11
研读讨论
分析课文第5段,简述中心论点是怎样提出 来的? 第5段是一个关键的段落,它总上启下, 提出了中心论点。1-2句总结上文,用“空想” 和“死做”准确地概括了上述两种表现。第3 句指“空想”“死做”的害处——“不会得 到进步”。第4句提出作者的主张和看法,鲜 明地揭示了中心论点:想和做是分不开的, 一定要联结起来。即论述想和做为什么一定 要联结起来的道理。
9
研读讨论
“只会空想,不会做事”的人有什么具体表现? 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 多空话,可是 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空 想”和“空话”是他们的特点。 “只顾做事,不动脑筋”的人有什么具体表现? “做他们一向做惯的或者别人要他们做的 事”“做事的方法只是根据自己的习惯,或者别 人的命令,或一般人的通例”,不考虑做事的方 法、目的,“死做”就是他们的特点。
胡绳《想和做》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阅读《想和做》,完成13-16题。
(12分)想和做胡绳①有些人只会空想,不会做事。
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一件事。
②也有些人只顾做事,不动脑筋。
他们一天忙到晚,做他们一向做惯的或者别人要他们做的事。
他们做事的方法只是根据自己的习惯,或者别人的命令,或者一般人的通例。
自己一向这样做,别人要他们这样做,一般人都这样做,他们就“依葫芦画瓢”,照样做去。
到底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他们从来不想一想。
③我们瞧不起前一种人,说他们是“空想家”,可是往往赞美后一种人,说他们能够“埋头苦干”。
能够苦干固然是好的,但是只顾埋着头,不肯动动脑筋来想想自己做的事,其实并不值得赞美。
④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人,简直是——说得不客气一点——跟牛马一样。
拉磨的牛成年累月地在鞭子下绕着石磨转,永远不会想一想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能够这样想的只有人。
人在劳动中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才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做这件事为什么目的,有什么意义,有什么缺点,才渐渐想出节省劳力、提高效率的方法。
人类能够这样劳动,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所以人类文化能够不断地进步。
要不,今天的人类就只能像几万年以前的人类一样,过着最原始最简单的生活了。
⑤一事不做,凭空设想,那是“空想”。
不动脑筋,埋头苦干,那是“死做”。
无论什么事情,工作也好,学习也好,“空想”和“死做”都不会得到进步。
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来。
⑥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想的时候要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
怎么样才能够接近实际?当然要观察。
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
举个例子来说,人怎样学会游泳的呢?光靠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浮沉的现象,光靠观察鱼类和水禽类的动作,那是不够的;一定要自己跳下水去试验,一次,两次,十次,几十次地试验,才学会了游泳。
想和做的作文素材250字
想和做的作文素材250字《想和做》篇一在生活中,想和做就像一对欢喜冤家,总是纠缠在一起,可又常常让人摸不着头脑。
我就常常陷入这样的纠结。
就拿学习来说吧,我想成为那种学霸型的人物,每次考试都能名列前茅,在课堂上对答如流,就像电视剧里演的那些天才学生一样酷。
每次看到那些成绩好的同学领奖的时候,我就想,我要是也能那样该多好啊。
这时候,“想”就像一个小恶魔,在我耳边不停地说:“你也可以的,只要稍微努力一下就行。
”可是一到“做”的时候,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
比如说背单词吧,我想着每天要背50个单词,这计划刚定下来的时候,我感觉自己仿佛已经掌握了好几千个单词,马上就要成为英语大神了。
可是当我真正打开单词书的时候,那些字母就像一群调皮的小蚂蚁,在我眼前爬来爬去,就是不肯钻进我的脑袋里。
我背了没几个就开始走神,一会儿想着晚上吃什么,一会儿又想起来昨天看的一个搞笑视频。
这时候,“想”和“做”之间就出现了一道巨大的鸿沟。
我觉得想就像是天上的星星,看着很美,但是离我们很遥远;而做就像是脚下的路,可能又脏又累,还有很多坑坑洼洼。
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想那些美好的事情,就像我想着要当学霸,可是却不愿意去做那些枯燥的学习任务。
但是如果光想不做的话,那想法就永远只能是想法,就像空中楼阁,看着漂亮,却没有任何实际的用处。
有时候我也会问自己,为啥想和做之间的距离这么大呢?是我太懒了,还是我的想法不切实际呢?也许两者都有吧。
我也知道,要是想实现自己的想法,就必须得付诸行动。
就像爬山一样,你光想着山顶的美景是没有用的,你得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哪怕路上会摔倒,会累得气喘吁吁。
可是我常常在这个过程中就打了退堂鼓。
我想我得改变这种状态,不能让“想”总是高高在上,而“做”却在角落里无人问津。
《想和做》篇二想和做,这两个看似简单的词,却能在我的生活里搅出无数的“风暴”。
我有一个梦想,就是成为一名优秀的作家。
每当我读到那些精彩绝伦的小说时,我的心里就像有只小鹿在乱撞,兴奋得不得了。
想和做课文层次划分
想和做课文层次划分
今天语文老师给我们讲了一篇课文,名字叫《想和做》。
老师说,想和做是两件很重要的事情。
可是,想得多了不做,什么都不会发生;如果只做,不想,可能做错了事情哦。
哇,听了以后,我才明白原来做事要分清楚“想”和“做”!
我记得课文里有个小朋友,他很想做一个大画家,可是他光想,什么也没做,结果啥也没有画出来。
后来他决定不光想,而是去做,他拿起画笔开始画,虽然画得不好,但是他一点一点地进步了。
老师还说,做事要分层次,先想一想,要怎么做,做了再看看哪里能改进,这样做事才会越来越好。
我觉得,这个“想和做”的道理特别重要!比如今天我学写字,一开始光想着怎么写好,可是心里想着想着,手根本就不动,最后还是没写好。
所以,我决定以后先想一想,再拿起笔开始写,边做边改进。
嘿嘿,明天我一定会写得更好,嘻嘻!
—— 1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延伸拓展
这个学生属于只做不想、埋头苦干的一类人。
课文作者对其持否定态度。
卢瑟福所以“大为光火”,是因为这个学生没有把
思考和实验联系起来。
这一事例告诉我们:勤奋的学生却遭到斥责,看似委屈, 实际上卢瑟福是在传授“想”和“做”要联结起来的真经。 很多时候人们宁可让岁月淹没在仿佛很有价值的忙忙碌碌 之中,却不愿意拿出一些时间进行思考,这就会使自己的 思维总是徘徊在低水平的层面上,最终一无所获,这不能 不说是一种悲哀。
文章怎样列举生活中学游泳的例子, 证明了什么? 先从正面讲,学游泳要经过“观察—
—试验——学会” 三个阶段;再从反面假 设如果只是“呆看——空想——不会”。
从正反两方面列举学游泳的例子,证明既
要“观察”又要“行动”才能成功,也就 是说“想”和“做”要紧密联结起来。
想和做要怎样紧密地联结起来? 一面做,一面想。做,要靠想来指
第二部分 (6~7段)分析想和做的辩证关系; 阐述怎样把它们结合起来。
第三部分(8段) 联系学校生活实际进一步 论述。 第四部分 (9段) 总结全文。强调开动脑筋 的重要性,深化中心论点。
本文的标题“想和做”有什么特点?
标题是一个并列短语,提出了人 类活动中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启发
读者去思考两者的关系。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我们常常听说“从实际 出发”这句话,这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想的时候要 从实际出发,就不能“空想”,必须去接近实际。怎样才能够 接近实际?当然要观察。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行动。举个 例子来说,人怎样学会游泳的呢?光靠观察各种物体在水中浮 沉的现象,光靠观察鱼失和水禽类的动作,那是不够的;一定 要自己跳下去水去试验,一次,两次,十次,几十次地试验, 才学会了游泳。如果只站在水边,先是一阵子呆看,再发一阵 子空想,即使能够想出一大堆“道理”来,自己还是不会游泳, 对于别的学游泳的人也没有好处。这样空想出来的“道理”其 实并不算什么道理。真正的道理是在行动中取得经验,再根据 经验想出来的。而且想出来的道理到底对不对,还得拿行动来 证明:行得通的就是对的,行不通的就是错的。 一面做,一面想。做,要靠想来指导;想,要靠做来证 明。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
“一天忙到晚”,可见这个做事持续 时间之长和一直在忙碌的状态。 “一向”、“从来不”表明“一直如 此”。 “只是”表明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情 况。 这些画线词的使用,生动刻画出一群 墨守陈规,毫无主见,更无创见的人。具 体写出了“只顾做事,不动脑筋”的状态。
㈡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D ) A.因为客观条件的原因,他没能上大 学。 B.经常锻炼身体可以预防不感冒。 C.谁也不能否认中国的改革开放没有 取得辉煌成就。
为什么说“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 定要联结起来”?
因为无论做什么事情,“空想”和
“死做”都不会进步。
文章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 文章针对一般人在生活中常会遇到 的两个现象,概述“空想”和“死做”
两种人的表现,对人们的错误认识进行
评价进一步阐明了理由,最后提出了中
心论点。
㈠在下列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关联词语。 ⒈我们青年人______ 不是 要空谈______ 而是 要实 行。
在行动中取得经验,再根据经验想 出来,还得拿行动来证明。
⒋上文的中心论点是( D )
A.从实际出发就是想和做联结起来的 一条路。
B.要观察,光靠观察还不够,还得有
行动。
C.一面做,一面想。
D.想和做是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的。
结构图示
具体 表现 只会空想,不会做事 只顾做事,不动脑筋
辩证 观察——实验——学会游泳 一面做 想 关系 呆看——空想——不会游泳 一面想 和 做 联系 硬读——只读不想——不理解 想做 实际 硬记——只记不想——不会做 结合 深化 中心 想的内容 想的好处
导;想,要靠做来证明。想和做之间是
辩证的统一。
联系同学们的学习生活实际,有些 同学学语文只读不想,学数学只记不想 结果如何?毛病在哪里?
结果是不理解,不会算,毛病出在 “死做”。想和做脱节。
有些同学能想出些省力的有效的方 法来记忆原因是什么? 会动脑筋,想办法,想和做紧 密联接起来。
试举一些自己或身边同学“巧学” 的例子。
⒈“想和做怎样才能够联结起来呢?” 设 问,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这句话是____ 引起读者的 思考 _________ 其答案是__________________ 从实际出发是想和 做联结起来的一条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⒉上文第1段举学游泳的例子做为 事实 要观察还要有行动 。 ____论据,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 ⒊真正的道理是怎么诞生的?
“只会空想,不会做事”的人有什 么具体表现?试举例说明。 他们凭空想了许多念头,滔滔不绝 地说了许多空话,可是从来没认真做过 一件事。“空想”和“空话”就是他们
的特点。
“只顾做事,不动脑筋”的人有什 么具体表现?试举例证明。 “做他们一向做惯的或者别人要他 们做的事”“做事的方法只是根据自己 的习惯,或者别人的命令,或一般人的 通例”,不考虑做事的方法、目的, “死做”就是他们的特点。
人们对这两种人是怎样评价的?
我们瞧不起“空想家”,可是往往 赞美后一种人,说他们“埋头苦干”。
作者认为这样评价正确吗?
不正确。作者认为后者并不值得赞美。
不值得赞美的理由是什么?作者是怎 样分析的? 作者先用了一个比喻,把拉磨的牛与其 相比,形象地指出“死做”者和拉磨的牛一 样不动脑筋,不会考虑做事的目的、过程和 方法。接着作者又分析了人与牛马的区别在 于“人在劳动中不断地动脑筋,想办法”, 能够“一面做,一面想”,所以“文化能够不 断进步。”最后,用一个假设,如果“死 做”,人类就不会进步,“只能像几万年以前 的人类一样,过着最原始最简单的生活”, 进一步证明“死做”不值得赞美。
小结 本文针对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提 出论题,概述了“空想”和“死做”两 种现象的具体表现加以评价,提出了 “想和做要紧密结合”的中心论点,接 着进一步论述怎样才能把想和做紧密联 结,联系学校学生的学习生活进一步论 证,最后总结全文,强调开动脑筋的重 要性,深化中心。文章思路缜密,举例 充分,论证有力,有很强的说服力。
D.优越的条件,使我产生了依赖心理。
课文的第一部分提出的中心论点 “想和做是分不开的,一定要联结起 来”。想和做怎样才能联结起来。
第6段开头一句的问句是什么?有 什么作用?
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
想和做怎样才能联结起来呢? “从实际出发”是想和做联结起 来的一条路。 怎样才能够接近实际?
要观察,还得行动。
无论 不管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实论点的过程。 一般说来论证过程是按提出问题——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个顺序进行。 论证过程的重点在“分析问题”这一关 键环节上,也就是要阐明“为什么”这 样一个问题。因此,阅读和写作时,要 注意论证过程的逻辑性,只有搞清了论 证过程的内部联系,才能分清议论文的 层次结构。
解释下列词语。
滔滔不绝: 像流水那样毫不间断。形容
话很多,连续不断。
埋头苦干: 专心致志,刻苦工作。
投机取巧:指用不正当的手段谋求个人的私 利。也指想不付出艰苦的劳动, 而靠小聪明来取得成功。
劳而无功:白费力气,却没有功效。
阅读课文,编写阅读提纲。 第一部分 (l~5段) 概述两种人的表现, 阐明中心论点。
胡绳
这是一篇论说思想修养方面的小短
文。标题《想和做》是一个并列短语,
提出了人类活动中密切相关的两个方面, 启发读者去思考两者之间的关系。文章 围绕着想和做的辩证统一关系展开议论, 说明了两者如何有机结合的道理。
胡绳,江苏省苏州市人,笔名蒲韧, 中国当代哲学家、历史学家。早年曾就 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36年在上海参 加爱国救亡运动,40年代担任《读书月 报》主编,解放后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 院长、中国历史学会会长、孙中山研究 学会会长等职。胡绳早年从事哲学的普 及工作,曾发表哲学通俗读物《新哲学 的人生观》等,以后一直从事哲学、历 史、文化思想方面的研究。
⒉他们做事的方法______ 只是 根据自己的习
惯,______ 或者 依从别人的命令。
⒊______ 假如 只是埋头苦读,不动脑筋想一
想,那____ 就 得不到进步。 无论 做什么事情,“空想”和“死 ⒋_______ 都 做”______ 不会进步。
⒉体会句中画线词语的含义和作用 他们一天忙到晚,做他们一向做惯 的或者别人要他们做的事。他们做事的 方法只是根据自己的习惯,或者别人的 命令,或一般人的通例。自己一向这样 做,别人要他们这样做,一般人都这样 做,他们就(依葫芦画瓢)照样做去。到 底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 有没有更好的办法,他们从来不想一想。
课外活动如果光凭一腔热情,埋头 苦干结果如何,毛病出在哪里? 结果是劳而无功,毛病出在“死 做”。想和做脱节。 试举一些在课外活动中想和做紧 密结合的例子。
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起总结全文的作用,强调开动脑
筋的重要性,深化中心。
为了论证严密,课文中还有一些词 语或句子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⑴第3段“我们瞧不起前一种人,说 他们是‘空想家”’承前第1段,对“只 会空想,不会做事”的人进行评价。 ⑵第4段“这种埋头做事不动脑筋的 人简直是——说得不客气一点——跟牛 马一样”承前第2段,对“只顾做事,不 动脑筋”的人进行评价。 ⑶第5段的最后一句与第6段的第一 句相承接。
延伸拓展
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奠基者卢瑟福对思考极为推崇。一天深夜, 他偶然发现一位学生还在埋头实验,就好奇地问:“上午你在 干什么?”学生回答:“在做实验。”“下午呢?”“做实 验。”卢瑟福不禁皱起了眉头,继续追问:“那晚上 呢?”“也在做实验。”卢瑟福大为光火,厉声斥责:“你一 天到晚都在做实验,什么时间用于思考呢?” 卢瑟福的学生属于本文作者说的哪一种人? 作者对这种人持怎样的态度? 卢瑟福为什么大为光火? 请对这一事例发表一点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