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总结
初中物理《小粒子与大宇宙》知识点总结含习题(精华版)

第十章 小粒子与大宇宙第一节 走进微观1、原子结构: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在原子核的电力作用下,在核外绕核运动。
原子的这种结构称为核式结构。
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m 10-10来度量。
⎪⎩⎪⎨⎧⎩⎨⎧绕原子核高速运转核外电子(带负电):原子没有中子中子(不带电)注:氢质子(带正电)原子核(带正电)原子 第二节 看不见的运动:1、分子动理论:(物质是由大量的分子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有间隙,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1)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 分子之间有间隙。
B 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两瓶气体(液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1)当分子间的距离d =分子间平衡距离r ,引力=斥力。
(2)r d <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3)r d >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
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4)当r d ⋅>10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5)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知识点应用:1.下列粒子不带电的是:A .质子B .中子C .电子D .原子核2.中国古诗意境优美,内涵丰富.下面是一首完整的古诗,其中反映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这一物理事实的一句是:A.绿树荫浓夏日长B.楼台倒映入池塘C.水晶帘动微风起D.满架蔷薇一院香3.以下是我们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现象:①湿的衣服晾晒一段时间后会变干;②打开白酒瓶或醋瓶,可闻到酒香或酸味;③走过面包房,可闻到面包香味;④将红墨水滴入水中,水会变红。
八下物理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笔记

从粒子到宇宙一、走进分子世界1、常见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2、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0.1nm)3、分子间有空隙酒精和水混合总体积减小(先倒水,密度大的在下面)气体很容易被压缩,气体分子间的空隙很大4、分子的运动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现象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扩散实验,实验时密度大的要在下面扩散现象说明,一切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闻到香味是常见的扩散现象尘土、烟雾颗粒比分子大的多,不是扩散现象5、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分子间存在着引力现象:两个铅块合起来很难分开、两滴水合成一滴水、浮在水面的木板拿出水面时很费力破镜难圆的原因是两个固体之间的距离太大,导致几乎没有引力的作用,跟斥力无关分子间存在着斥力现象:气体不能被无限压缩,压缩到一定程度会感觉到气体在抵抗,这就是分子之间的斥力,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固体分子之间距离小,斥力很大总结: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取决于距离,分子之间距离很小时,表现为斥力;分子之间距离大时表现为引力;分子间距离很大时,几乎没有作用力6、固体、液体、气体的微观描述固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小,分子间作用力很大液体分子间的距离比固体稍大,分子间作用力较大气体分子间的距离很大,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二、静电现象1、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式是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原理: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原子的能力不同,带负电的电子从原子核束缚能力弱的物体转移到原子核束缚能力强的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摩擦起电不是创造电荷,而是电子的转移。
摩擦起电带异种电荷,接触起电带同种电荷2、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现象:头发竖起来、用手捋过的塑料细丝会散开(书本30页)异种电荷相互吸引3、两种电荷和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丝绸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毛皮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3、验电器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4、经摩擦过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我们就说它带了电荷,带电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现象:化纤的衣服容易沾上灰尘,、两个轻小物体相互排斥,一定带同种电荷。
八年级物理下第十章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总结

3、⽇⼼说(波兰天⽂学家哥⽩尼)认为:太阳是宇宙中⼼。
4、⼈们称相对位置似乎不变的星体为恒星,⾏星通常指⾃⾝不发光的,环绕着恒星的天体。
了解:⽬前太阳系内有8颗⾏星,分别是:⽔星、⾦星、地球、⽕星、⽊星、⼟星、天王星、海王星。
5、光在真空中⾏进⼀年所经过的距离称为⼀光年(l.y),1l.y= 9.461×1015 m
6、宇宙的起源:⼤多数宇宙科学家认定,宇宙诞⽣于距今约137亿年的⼀次⼤爆炸。
⼈们发现的有⼒证据是谱线“红移”现象,说明星系在离我们⽽去。
7.万有引⼒: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相互的吸引⼒;使⾏星围绕着太阳旋转引⼒就是⼀种万有引⼒。
8.第⼀宇宙速度:⼈造地球星卫在地⾯附近环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必须具有的速度,为:7.9Km/s.
第⼆宇宙速度:挣脱地球引⼒束缚的最⼩速度。
为11.2 Km/s
第三宇宙速度:挣脱太阳引⼒束缚的最⼩速度。
为16.7 Km/s。
初二物理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总结
一、物理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其速度保持不变或者说是物体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
2、牛顿第二定律:运动的物体质量越大,其受外力作用时所受的力越大。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间是相等相反的,即“施加力者与受力者之间存在着相等且方向相反的力”。
二、粒子物理: 1、原子模型: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分布在原子核周围形成电子云。
2、核物理:核物理是研究原子核的物理学,主要研究核反应、核裂变、核聚变以及核能的产生。
3、微粒物理:微粒物理研究的是比原子小得多的粒子,例如强子、质子、中子等,它们在宇宙中的行为受到物理定律的约束。
三、宇宙物理: 1、宇宙学:宇宙学是研究宇宙结构和演化的物理学,对宇宙的起源、演化过程、各部分成分的性质和特点以及宇宙的未来进行探索。
2、星系学:星系学是研究星系的形成、演变以及其中的星、星系和天体的形态、动力学和化学特征,以及星系群的结构与动力学等。
3、宇宙学:宇宙学是研究宇宙的整体性质和演化过
程的物理学,涉及宇宙的起源、演化、构成、结构以及各个部分的性质和特点等。
初二物理下册从粒子到宇宙详细知识点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注:人眼分辨、看清物体的大小大于等于0.1mm一、走进分子世界1、认识微观结构的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提出一种结构模型的猜想,、再收集证据来证实这种猜想,再弄清物质的内部结构2、分子:科学家提出物质由分子组成,把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就叫做分子。
如果把分子看成一个圆球形,则它的直径为10-10m的数量级3、物质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要点①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证据一:水与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解释:混合后水分子进入酒精分子的空隙中去了,酒精分子进入水分子的空隙中去了,所以体积变小了证据二:用力在固态物体上打一下,在物体的表面上会出现一个凹坑②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证据一:抽调玻璃板后几分钟,上面的空瓶里也出现了红棕色的二氧化碳,下面瓶中的二氧化碳变淡,说明二氧化碳的分子运动到上面,空气分子运动到下面。
解释:气体分子在不停无规则运动。
(二氧化碳呈棕红色)证据二:放置几天后,水和硫酸铜的分界面变模糊,一个月后,分界面消失,整个量筒里全部变为蓝色,说明硫酸铜分子跑到分子空隙中去,水分子运动到硫酸铜分子空隙中去。
解释:液体分子在不停无规则运动。
(硫酸铜呈蓝色)证据三:五年后打开一看,黄金中有灰色的铅,铅中有黄色的金,说明金分子运动到铅中,铅分子运动到金中Ps:扩散现象定义:两种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发生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
扩散说明: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分子间有空隙性质一: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证据:可以看到热水先红性质二:在同样条件下,气体扩散最快,液体扩散较慢,固体扩散最慢,间接说明,气体分子间的空隙最大,液体其次,固体最小注:灰尘等小颗粒物质的运动不能用分子动理论来解释Ps:布朗运动指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小颗粒受液体分子撞击不平衡,出现无规则运动的状况。
如何加快布朗运动?①增加水温②使微粒体积更小③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证据一:物质有分子组成,分子又在不停运动中,为何物体不是散沙?而有一定体积?说明分子间存在着吸引力,把分子吸住了,使它不能到处乱跑。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清单从粒子到宇宙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清单从粒子
到宇宙
知识清单,构建物理学科体系
本章知识概览
《从粒子到宇宙》是初中物理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章,它从空间跨度上,让同学们明确了物理学的研究范围,也让同学们领略了物理的浩瀚和魅力,它是奠定物理思维的一章(虽然中考所占比例甚低),所以我们一定要非常重视它。
另外,这一章给同学们打开了“微观思维”的大门,让同学们发现,在物理研究过程中,想象力是多么美好与重要,大胆猜想,小心求证,正是一个科学工的基本素养。
能不能成为物理大师,能不能对物理产生兴趣,能不能唤醒物理思维,这是一个很好的定义。
本章分为四个部分。
让我们跟随边肖的脚步,来梳理一下每一部分。
对分子的认识要到位
充分认识静电现象
微观链条——从大到小
宏观链条——从小到大
同学们,加油!物理的魅力很迷人。
让我们成为文理兼备的新时代少年,那就从物理开始吧!。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从粒子到宇宙》-知识梳理

§7.1走进分子世界1、分子模型分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称为分子分子分子模型(1)物质是可分的,当物质分到一定程度后,化学性质会发生变化。
(2)分子不是微观世界的最小粒子分子的大小(1)分子很小,直径的数量级为10-10m。
(2)需要利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分子的结构(3)分子间有空隙例1: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微观世界中的最小微粒B.酒精与水混合后总体积减小,说明混合后分子体积减小了C.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2、分子的运动分子的运动分子运动(1)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之中(2)分子的运动是无规则的、杂乱的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现象知识延伸(1)扩散显现表明:①一切物质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2)影响扩散的因素:①扩散现象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V气最大,V固最小);②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快(3)扩散现象是分子由于自发的做无规则运动的结果,是微观现象,人眼看不见例2: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将冰糖放入盛有水的被子中,过一段时间整杯水变甜B.打扫教室卫生时,可以看到灰尘往空中飞舞C.空气流动形成风D.将一滴墨水滴入水中,看到沿途拉成一长串墨迹3、分子间的相互作用(1)分子间的引力:固体和液体的分子不易飞散,是由于固体和液体之间存在着引力,正是这种分子引力使它们能保持一定的体积,它里面的分子不至散开。
(2)分子间的斥力:由扩散现象我们可以想到,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固体或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正是这种斥力使固体和液体难以被压缩(3)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就想小球A和B一样(如图7.1-1),既有弹簧片D撑着(代表斥力),又有橡皮筋C拉着(代表引力)。
例3:稻草一拉九段,而铁丝不易拉断。
按照分子动理论的观点,这是因为()A. 稻草的分子间没有引力,铁丝的分子间有引力B.稻草、铁丝的分子间都存在着引力,但稻草分子的引力远小于铁丝分子间的引力C.稻草的分子间存在斥力,铁丝的分子间没有斥力D.稻草具有“一拉就断”的性质4、运用分子模型解释固体、液体、气体的性质状态特点微观原因固态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固态物质中分子排列十分紧密,分子间有强大的作用力,分子虽来回振动,单位制相对稳定,所以具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液态有一定的体积,无确定的形状,有流动性液态物质中,分子虽来回振动,但位置不稳定,分子间作用力比固体小,就像学生在自己的教师中互换作为,但又没离开教室一样气态没有确定的形状和体积,具有流动性气态物质中,分子间距很大,分子间作用力很小几乎可以忽略,所以易被压缩,分子之间由于碰撞而向四面八方运动例4:根据固态、液态、气态物质的微观结构,下列推论正确的是()A.同一物质在固态时比在液态和气态时所含的分子数目多B.玻璃容器不会渗水,说明固体分子是一个挨着一个排列,毫无间隙C.液态蜡在凝固时,中间凹陷下去,说明蜡在液态时分子间距比固态小D.气态物质中,分子极度散乱,几乎不受力的作用5、纳米材料及其应用(1)纳米材料:是指材料的几何尺寸达到纳米级(一般为1~50nm)(2)纳米技术:是纳米尺度内的科学技术,研究对象是一堆分子或单个分子、原子,用纳米材料制成各种用品有许多奇特的性质(3)应用:纳米材料具有如高强度、高韧性等。
《粒子和宇宙》 知识清单

《粒子和宇宙》知识清单一、粒子世界1、基本粒子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的,而这些物质又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
目前已知的基本粒子包括夸克、轻子和规范玻色子。
夸克是构成质子和中子等强子的基本成分。
夸克有六种“味”,分别是上夸克、下夸克、奇夸克、粲夸克、顶夸克和底夸克。
轻子包括电子、μ子、τ子以及它们相应的中微子。
电子是我们最为熟悉的轻子,它围绕着原子核旋转,形成原子的结构。
规范玻色子则负责传递基本相互作用,比如光子传递电磁相互作用,胶子传递强相互作用,W 和 Z 玻色子传递弱相互作用。
2、粒子的特性粒子具有一些重要的特性,如质量、电荷、自旋等。
质量决定了粒子的惯性和引力相互作用;电荷决定了电磁相互作用;自旋则是粒子的一种内在属性。
不同粒子的质量和电荷差异很大。
例如,电子的质量很小,电荷为负;而质子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电荷为正。
粒子的自旋可以是整数或半整数。
自旋为整数的粒子被称为玻色子,自旋为半整数的粒子被称为费米子。
3、粒子的相互作用自然界中存在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
引力相互作用是所有物质之间都存在的一种长程相互作用,但在微观世界中,由于引力非常微弱,通常可以忽略不计。
电磁相互作用在原子和分子的结构以及化学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
它是通过交换光子来实现的。
强相互作用将夸克束缚在质子和中子内部,使原子核保持稳定。
强相互作用的作用范围很小,但强度极大。
弱相互作用则在一些放射性衰变过程中起作用,例如β衰变。
4、粒子加速器为了研究粒子的性质和相互作用,科学家们建造了粒子加速器。
粒子加速器通过电场和磁场将粒子加速到很高的能量,然后让它们相互碰撞,产生新的粒子和现象。
大型强子对撞机(LHC)是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粒子加速器之一,它为我们对粒子物理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宝贵的数据。
二、原子核与核能1、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称为原子序数;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称为质量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从粒子到宇宙知识点总结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
(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扩散:不同物质相互接触,彼此进入对方现象。
3.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
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4. 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
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5. 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6. 加速器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
7. 银河系是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会而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只是其中一颗普通恒星。
8. 宇宙是一个有层次的天体结构系统,大多数科学家都认定:宇宙诞生于距今150亿年的一次大爆炸,这种爆炸是整体的,涉及宇宙全部物质及时间、空间,爆炸导致宇宙空间处处膨胀,温度则相应下降。
9. 1 au (一个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
10. y.(光年)是指光在真空中行进一年所经过的距离。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