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原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首先是要完善产权制度,这是金融机构共 同基金发展的基础条件
• 2.是必须完善和进一步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 使居民有信心投资。
• 3.进一步优化机制,减少腐败,减少金融的 门槛,使政府不可能在这方面进行设租。
• 4.金融业的全面发展,包括金融业的治理结 构和政府的监管等,最终是政府进一步减少 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市场回归市场,政府回 归财政金融政策调控经济
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决定消费最重要的变量是收入。在居 民消费倾向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居民个人收 入越高,消费支出也就越多。因此,实现消 费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的基础是提高个 人收入水平。在居民消费倾向变动的情况下, 依据消费倾向的变动规律,居民的消费倾向 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趋向下降。这就意味着 增加低收入家庭的收入比增加高收入家庭的 收入,更有利于刺激消费
报告发现,男方家庭的储蓄率不但高于女方, 而且同当地性别比例失衡成正比,即失衡越严 重,男方储蓄率就越高。结果是,同1990年代 相比,中国储蓄率几乎增长一倍,跃居世界第
1.加快发展直接投资; 2.尽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增强居民即期消费行为; 3.尽快建立和规范信用体系, 推动消费信贷全面普及; 4.调整产业结构和供给结构, 培育新的消费热点转化高收 入群体的长期储蓄为有效购 买力; 5.加大规范市场秩序力度, 提高消费领域信用水平。 6.增强居民的投资理财意识 7.拓宽和疏通直接融资渠道
男女Baidu Nhomakorabea例失衡
美国媒体日前发表一份报告称,性别比例失衡 是中国高储蓄率的主要原因。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工商研究院主任魏尚进 和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张晓波一同 进行的最新研究显示,造成中国高储蓄率的最 主要原因,竟然是中国性别比例的严重失衡。 男女比例失衡的结果是,婚姻市场的竞争压力 升高,迫使男方增加储蓄,提高竞争地位。
企业的净收入增加
目前我国国内储蓄率非常高。分析国内储蓄结构 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居民储蓄;二是政府储蓄; 三是企业储蓄。但数据表明,近年来我国的居民 储蓄事实上正在逐渐下降。造成高储蓄率的关键 问题在于过高的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两个方面 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降低政府储蓄率和降低企业 储蓄,同时提高政府公共支出消费,增加公共产 品包括教育、卫生、社保等公共产品的供给。这 样做,既可以让居民个人减少对未来支出预期的 不确定性,又同时能在新的公共产品中寻找到新 的消费增长点
中国消费信贷发展不够积极
中国人对于借贷有反感,尤其是年轻人,这些年轻人存钱、买房, 他们能够希望存一部分钱之后能够支付自己住房首付金 ,如果住房 增长太快,他们的收入增长速度赶不上住房增长速度,他们储蓄率 意愿会进一步加强。
消费信贷的发展条件 一.厂商要有商品,商品的供给要大於需求。 在短缺经济状态下消费信贷难以产生和发展, 过剩经济应是发展消费信贷的经济基础和前提 条件; 二.金融机构要有充足的资金供给能力; 三.消费者具有对特定商品的需求,消费信贷 建立在即期支付能力不足、同时以未来收入能 力为保证的潜在支付能力的基础之上; 四.供给方(厂商、金融机构)与需求方(消 费者)具有良好的信用基础。厂商提供优质的 产品、金融机构提供良好的金融服务、消费者 按期还款,是发展消费信贷的信用基础。
投资渠道的缺乏
高储蓄率现状反映出一些风险相对比较低且 收益比较稳定的投资工具现在还是比较少, 居民可投资渠道尚显匮乏。银行存款比例过 高,反映居民可投资的渠道较少。 中国的高储蓄,背后反映出的是一系列社会 经济问题:投资渠道不畅、社会保障不健全, 消费的增长落后于收入的增加,金融服务业 创造的理财产品在规模上还远达不到社会的 需要。
社会保障机制极不完善
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方面,从过去的政府大包大 揽,到现在的自掏腰包,在居民收入未能大幅度提 高的前提下,个人未来的预期支出是个未知数,很 可能是个无底洞。许多居民因此不敢消费,只有存 起一定数额的货币资金,似乎才能对未来稍有一点
把孩子当作储蓄罐,所谓养儿防老,现在他们必须 为自己买保险。在中国,越来越高的教育成本也多 由家长负担。
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 分析及对策
经济104班
1.中国受儒家思想影响,有崇尚节俭、反对 奢华的传统 2.“货币幻觉”的存在 3.近几年来,中国整体的收入水平升高了 4.金融市场的不完善,人们缺乏投资渠道 5.社会保障机制极不完善,存钱养老\用于教 育的占多,使消费信心缺乏 6.中国消费信贷发展也不够积极 7.企业的净收入增加 8.男女比例失衡
中国受儒家思想影响,有崇尚节俭、反 对奢华的传统
• 中华民族节约的优良传统,是一种长 期的心理特质。“天晴带伞,食饱带 粮”,这是和西方“及时行乐”观念 不同的地方。某种程度上,节约的传 统美德限制了居民的当前消费,而促 成了他们的储蓄。
“货币幻觉”的存在
含义:是美国经济学家费雪于1928年提出来 的,它是指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 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 错觉。有些理财专家把“过于算计”结果为 算计所误的理财盲区为“货币幻觉”。 这种“货币幻觉”实在是人们“不知货币真 面目,只缘身在货币中”的典型表现。由于 人们“货币幻觉”的存在,可以使通货膨胀 对储蓄形成两种相反的作用,因而减弱通货 膨胀的作用力度。换句话说,也就不难解释, 为什么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负利率”时 代,人们冷对之。
1受城乡二元保障结构,和在城镇又存在明显的国有和集体 二元结构的制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覆盖范围狭窄, 商业保险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很规范,于是储蓄成了最安 全的资金去处,为了养老,为了突发事件,乃至为了子女 的教育,居民选择了把储蓄作为了自己的“个人保障”, 导致消费信心缺乏。
2. 基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在我国经济转轨过 程中,由于制度变迁的不可确定和相应政策规范的不完善 导致居民收入预期的未知性,为保证未来的消费水平和预 防事故和灾难,他们只有节省开支增加储蓄。消费者并不 只是简单地根据当前的收入作出消费决策,他们在很大程 度上着眼于长期收入前景来选择自己的消费行为,这就是 著名的永久性或生命周期收入假说(萨缪尔森《经济学》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