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戴望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戴望舒
虽然对诗歌并不是很感兴趣,但我们组的课题是“诗歌”,便开始阅读三四十年代的诗歌,在无形之中就被戴望舒吸引,爱上他的诗。
一象征主义
结合所学,在戴望舒短暂的诗歌创作生涯中,依据其创作思想和风格的转变,分为三个时期。在这三个创作阶段中,诗人经历了两次的变化:一是《雨巷》之后对古典主义的反叛,二是后期对现实主义的理性回归。虽然有变化,但我认为唯一不变的是戴望舒始终坚持对象征主义的探索与实践。正如上课时所了解到的,象征主义对戴望舒的影响始终是深刻而明显的,象征主义作为一道基本色,始终显著地体现在他各个时期的作品中。如果从纯文本角度,我认为象征主义是戴望舒诗歌的本质特征。就这一点,我对戴望舒的三个时期进行了文本分析。
雨巷时期——《雨巷》——对象征主义的迷恋。戴望舒前期的代表作《雨巷》:“撑着油纸伞,独自……”这首诗韵律优美,意象朦胧、含蓄,重暗示、重象征,在创作手法、文本形式、书写内容和艺术效果这四个方面,都洋溢着浓厚的象征主义风格。《雨巷》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在雨巷里,没有阳光,没有生气,而“我”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的彳亍着的彷徨者。细细读来,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正是诗人在孤寂中怀着对美好
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的象征。在我看来,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现实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雨巷中的一切既是朦胧的,又是含蓄的,戴望舒表面上写希望自己逢着丁香一样的姑娘,实际上是在表达自己对理想的希冀。
成熟期——《我的记忆》——勇敢的反叛。这一时期,戴望舒首先反叛的是格律,即自己诗中对音乐的讲究。《我的记忆》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这首诗承接了前一时期里已露端倪的通过意象以暗示个人哀愁的艺术手段,虽已不再使用格律,但代替格律的近乎于口语的形式,依然使诗读来很美。这也正符合象征主义诗歌虽然十分强调音乐效果,但他们主张诗句的音乐性不是单纯通过机械的协韵表现出来,而在于诗句内在的节奏和韵律,在于诗歌表达的流畅这一点。因此,戴望舒这一时期的反叛应该是使他更好的表达出象征主义的表现。
涅槃期——《萧红墓畔口占》——现实主义的理性回归。《萧红墓畔口占》是诗人前往凭吊萧红时所作:“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到你头边放一束红山茶,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你却卧听着海涛闲话。”“六小时”表现出时间之长、路途之远,“寂寞”一词则是诗人其时其地的真实感受,“我等待着,长夜漫漫”一句表达出作者真挚的怀念与深沉的感慨:友人消逝,留下孤独的自己依旧要寂寞等待,漫漫长夜依旧,而消逝的,可以自在地“卧听着海涛闲话”。短短四句诗,诗人依然将情绪藏在客观对应物里,“红山
茶”“长夜”“海涛”等意象仍然具有强烈的象征性,:“红山茶”暗示作者的怀念,“长夜”“海涛”暗示当时的社会。这首诗可以说是象征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完美结合,是戴望舒象征主义获得新生的表现。
二《烦忧》与《秋蝇》
戴望舒的诗中,最吸引我的就是《烦忧》与《秋蝇》。在我读第一遍《烦忧》时,脑子中立刻就有一个疑问——诗人的烦忧到底何在。细细读来,便在这四句诗回环往复中领悟到了点什么。《烦忧》是一首爱情诗,但“爱”字却在全诗中始终未曾直接出现。第一段的前两句是打比方,两个比喻句都省略了本体“烦忧”,从时间和空间上,暗示了“愁”、“思”之深之广。后两句作了具体的回答:作者的“烦忧”的原因是“不敢说出你的名字”,而“不敢说出你的名字”是因为心中有爱:心中有对“你”的爱恋,却没有勇气说出口,由此可见作者的烦忧所在。相比较而言,下一段则先交代自己面对“你”犹豫和胆怯,而接着点明这样的“不敢”使自己备觉“烦忧”,最后两句从时空的角度分别打比方,烘托自己“相思”和“情愁”像隔海相望般“辽远”,像身处肃秋般“寂寞”。因此,前后两段虽然是相同的诗句在排列顺序上的不同,但在感情表达上却丝毫没有重复之嫌,实在让人折服。同时,戴望舒“秋”“海”这两个意象的选取既符合中国传统文化中以秋衬愁之广、以海喻思之远的审美,又充满古典诗的意境和韵致。《烦忧》虽是写诗人的烦忧,但带给我们的却是一种别样的含蓄美。
对于《秋蝇》,看到这个题目,很是诧异,因为读戴望舒的作品,从题目看来,意象都很美,为什么这一篇却以苍蝇为意象。于是我怀着好奇心来阅读《秋蝇》。发现《秋蝇》是诗人从生活出发,以一只苍蝇为视角来表达其感触的。这首诗以红色、黄色、土灰色开头,以秋天和苍蝇为意象,在无形中塑造了一种萧瑟氛围。秋日的苍蝇:低迷、消沉、颓废,甚至濒临死亡;秋日:萧瑟、孤寂、没落,这两者的结合,使我明白了诗人是以“秋蝇”来暗示昏暗的、没有生气的、甚至是日渐颓败的现实环境,也借此来表达自己的无奈。
这两首诗也许不是戴望舒最出名的,但却是我对戴望舒印象最深刻的两首,从中去体会他的含蓄与无奈。
三、以上两个大方面是我对戴望舒具体诗作的文本分析,这一方面主要是我对戴望舒的总的看法。戴望舒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彻底颠覆传统诗词、试图建立现代诗歌传统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位大师,他的诗歌具有丰富的现代因素,又深深植根于现实土壤中,开一时之诗风,对中国现代新诗的影响和贡献是巨大的。但我认为,戴望舒的作品留给我们的大多是阴柔雅丽的,这或许是美中不足的一点。作为一个身处于国家危难之中的诗人,面对的是人民的苦难和自我的悲哀,戴望舒没有直面人生的勇气,诗中总是多“忧郁”“抑郁”“沉哀”“哀怨”“惆怅”等字眼,难免给人一种低吟浅唱之感。但在艺术方面,戴望舒仍不失为一个正直的,流淌着新鲜血液的优秀诗人,他是中所含的各种思想艺术
素质,都显示着或潜存着新诗的发展与流变的种种动向,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珍品和一笔艺术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