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年代诗歌之诗学立场的论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关键词:个人化写作、叙 事性、口语化、戏剧化、反讽
三、诗学立场的论争
1、导火线:两本书的编选
1998年由程光炜 程光炜编选的“九十年代文学书系.诗歌卷” 程光炜 岁月的遗照》 《岁月的遗照》出版,因为程光炜的“知识分子立 场”,在诗人及作品的选择上就有忽视“民间派” 的倾向。在其诗选中,不仅排除了“后新诗潮”最 具影响力之一的伊沙的存在,即或是无法避开的于 坚、韩东的存在,也仅只是作为一种迫不得已而为 之的附庸与陪衬人选的。之后,“民间派”也不甘 示弱,由杨克 杨克主编了《1998 中国新诗年鉴》作为回 中国新诗年鉴》 杨克 《 应。由于坚 于坚所作序言《穿越汉语的诗歌之光》及收 于坚 《穿越汉语的诗歌之光》 入的沈奇《秋后算账 沈奇《 沈奇 秋后算账——1998:中国诗坛备忘录》、 :中国诗坛备忘录》 谢有顺《诗歌与什么相关》 谢有顺《诗歌与什么相关》等文章,直接提出当下 诗歌创作中“民间写作”和“知识分子写作”两类 不同倾向,使得针锋相对的一位更加明朗化。
3、“知识分子立场”与“民间立 场”
陈仲义:在我看,“知识分子写作” 所着重强调的是一种独立的和批判性 的立场,它在文本特征上接近于一种 “智性写作”;而“民间写作”所强 调的是写作的某种“平民”立场,从 文本角度看比较接近于一种“口语” 写作。
这一概念首先意味 着摆脱“集体写作”和意识形态幻觉的知识分子的 个人精神立场。“诗歌中的知识分子精神总是与具 有怀疑特征的个人主义连在一起”,“它并不提供 具体的生活观点和价值尺度,而是倾向于在修辞与 倾向于在修辞与 现实之间表明一种品质, 现实之间表明一种品质,一种毫不妥协的珍贵品 质”。 其次,“知识分子写作”指向广阔的文化视野和 专业的写作态度。前者即“通过一种艰巨、自觉而 又富于创造性的劳作,重建一种与西方的对话和互 重建一种与西方的对话和互 文关系”(王家新:《从一场蒙蒙细雨开始》)。 文关系 后者针对的是崇尚市井口语的写作态度,对“业已 对 泛滥成灾的平民诗歌进行校正”,“从诗歌本身讲, 泛滥成灾的平民诗歌进行校正 我要求它多层次展开,在感情表达方面有所节制, 在修辞方面达到一种透明的、纯粹和高贵的质地”。
[7]张清华:《一次真正的诗歌对话与交锋》,《北京文 学》1999 年第8 期 [8]沈奇:《中国诗歌:世纪末论争与反思》,《诗探索》 2000年Z1期 [9]王家新、孙文波编:《中国诗歌九十年代备忘录》,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年1月 [10]杨克主编:《1998中国诗歌年鉴》,主编.中国当代文学60年(卷四):1949~2000.上海大 学出版社.上海,2010.1 [2]欧阳江河:《89年国内诗歌写作:本土气质、中年特征与 知识分子身份》,《花城》1994年第5期 [3]程光炜:《90年代诗歌:另一种意义的命名》,《山花》 1997年第3期 [4]沈奇:《秋后算账—1998:中国诗坛备忘录》,《诗探索》 1999年第一辑 [5]谢有顺:《诗歌内部的真相》,《小说评论》1999年第6期 [6]袁玉敏:《“失去平静后”的一场内战—论90年代诗歌的 “知识分子写作”与“民间写作”》,《当代文坛》2006年第3 期
共通之处
二者都声称独立和个人的立场,都要求回归 到“诗歌本身”。 张清华:“在当代的语境中,尤其如此, ‘知识分子’的非体制性同‘民间’的概念 很接近。从写作来看,两者一个强调活力, 一个强调高度;一个倾向于消解,一个倾向 于建构,正好优势互现”。在反映现代人的 精神状况,探明我们生存的真相等方面,两 种写作都做了严肃的努力”。
大体而言,仅就90年代诗歌最有生气、最具诗学意 义而形成较大影响的优秀部分来说,有以于坚、韩东、 小海等为代表的“他们”诗派 “他们”诗派,以周伦佑、杨黎、何 小竹等为代表的“非非”诗派 “非非”诗派,以西川、王家新、欧 阳江河、张曙光、陈东东、减棣等为代表的后来合成 的“知识分子写作”群体 “知识分子写作”群体,以翟永明、王小妮等为代 表的女诗人群体 女诗人群体,以伊沙、侯马、余怒、马永波、盛 女诗人群体 兴等为代表的年轻诗人群 年轻诗人群,以车前子、树才、莫非为 年轻诗人群 代表的“另类写作”群体 “另类写作”群体,还有牛汉、郑敏、昌耀、 任洪渊、林莽等中老年杰出诗人 中老年杰出诗人和诸如杨克、阿坚、 中老年杰出诗人 李汉荣等一大批坚持独立写作立场而品质不凡的诗人, 以及创作于80年代而成名影响于90年代的天才诗人 天才诗人海 天才诗人 子—这样的一种集合(尚不包括海外大陆诗人)。
知识分子立场:
民间立场:
民间的意思就是一种独立的品质 独立的品质。民间诗 独立的品质 歌的精神在于,它从不依附于任何庞然大 从不依附于任何庞然大 它仅仅为诗歌本身的面目而存在。他 物,它仅仅为诗歌本身的面目而存在 们认为“诗歌应该直面生存,它的资源应 该是‘中国经验’,并保持对当下日常生 保持对当下日常生 活的敏感,而非信仰‘生活在别处’, 活的敏感 ‘诗歌写作不能成为知识的附庸 不能成为知识的附庸,并非能 不能成为知识的附庸 够纳入西方价值体系的就是好诗,诗应是 可以独立呈现的,直指人的内心的,也是 诉诸每个读者艺术直觉的’”。“诗到语 言为止” 。
(二)诗人精神的失落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就有包括戈麦、方 向、昌耀等大大小小在内的十多位的诗 人自杀身亡。诗人的自杀成为90年代不 可绕过的事件,事实上也成了沉寂的90 年代诗坛最为轰动与悲哀的事件。
二、90年代诗歌概况
(一)宏观把握:多种路向并进、多元美 一 宏观把握 学探求并存的集合。这种集合中,有80年 代朦胧诗、第三代诗的分延与再造,也有 在生命形态和美学趣味上与80年代判然有 别的新的诗歌生长点的开启与拓展。
九十年代诗歌
之 诗学立场的纷争
一、90年代诗歌的创作环境: “诗人无阵地,诗歌无读者”的 困境
(一)进入90年代后,市场经济,商业化不断冲击 1、 影视文学、通俗文学、卡拉OK、互联网络等都在 压缩着诗歌的空间 周伦佑在《沉默之维》一诗中直接诉说出了商品对诗 歌的巨大的破坏力量,可以说是绝大多数诗人们内心 的真实写照“ 商品的打击比暴力温柔,更切身/也更 残暴,推动着精神全面瓦解” 。诗人的这种对市场经 济、商业化社会的焦虑心态已经成为90年代诗人们的 内在精神标志。
“王家新也很独特,由朦胧诗人向新生代诗人 过渡完成得很好,他这两年的一些代表作品, 其哲学和诗学的思考都很深刻,而且坚实质 朴,不玩虚词”。陈东东“方向感很强,有 特别的诗质,形成影响”“作为整体的存在, 四川‘非非’的贡献不乏合理的成分,其革 命性的诗学主张有其精神方面的影响”。 “女诗人中,则有伊蕾、陆忆敏、翟永明、 唐亚平等一批优秀者”。“1990年以后,伊 沙是最突出的,也是最值得重视的,伊沙的 存在是特殊的、独立的,可以说是‘后现代 诗’的代表,已构成一种伊沙现象”。
4、意义
这次论争也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议题, 比如在新的形势下诗人身份的转换,诗 与现实、与当代生活的关系的重建,汉 语写作与全球化语境,文学经典与传统 等。但受困于两军对垒的论战方式、 “本质主义”的归纳与想象,以及不加 掩饰的权力之争,是的讨论无法展开。
谢有顺在为《1999中国新诗年鉴》所撰写的题为 谢有顺 《诗歌在前进》(载《山花》2000年第4期)的文 章中所指出的:“ 我从来不认为诗学争论是什么一 方对另一方的打击,而是把争论理解为一种恢复, 即每一个诗人、每一种写作恢复到它本应有的位置 和空间里。这实际上是个艰巨的清场过程, 只有保 证了这一过程的完成, 诗歌的继续革命才有进一步 , 的可能。” 沈奇:在我看来,中国诗歌的世纪末那场论争, 最 沈奇 有价值的命题就是“ 恢复真实”,恢复“ 每一个 诗人、每一种写作” 的本来面目和位置, 以此为基 石, 才能谈得上进人建设性的对话与共进。《中国 诗歌:世纪末的论争与反思》
2、诗歌所依附传播媒体的急剧跌落,如诗歌刊 物的急剧减少,诗集出版的艰难 正因为诗歌无阵地,大众对诗歌的集体遗忘, 远离诗歌而去,诗人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 “为无限少数人创作”或“为未来的读者创作” 是诗人逃避现实处境尴尬的自欺欺人,伊沙的 “ 饿死诗人”喊出的正是诗人的无奈与反抗有人 甚至认为“现行的诗歌死了,我们所能见的仅仅 是诗歌的幽灵”。 3、读者群的失落 时代竞争的压力使阅读只是一种寻求快感的惯性行 为,诗歌对于大众已失去了存在的价值,大众的情 感与关注点不再是这种高尚的精神消费品, 相反在 大众眼里成为一种累赘的精神负担。
2、“盘峰论剑”
1999年4月,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北京市作协、 《诗探索》、《北京文学》在北京市平谷县盘峰 宾馆联合召开“世纪之交:中国诗歌创作态势与 理论建设研究会”,会上,代表“民间写作”和 “知识分子写作”的两派诗人发生尖锐论证,会 后被媒体称为“盘峰论剑”。 争论焦点集中在:“民间”是否存在;起点问 题——本土化与西化;“纯诗”问题;普通话与 口语 在某种意义上而言,是话语权的争夺 话语权的争夺,争执的双 话语权的争夺 方都在通过在谱系的方法,选择朝自我价值定位 偏移的事实来叙述诗歌史,使自我这一派“进入 历史”并影响当下。
(二)细致描述:1994年10月23日,在北京 细致描述 大学中文系,由谢冕、杨匡汉、吴思敬主持的 题为“当前诗歌:思考及对策”的座谈会上, 吴思敬就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的诗歌成就, 开列了一个代表诗人的名单并予以简括评价。 指出“海子本身就是一部大诗”。西川“有明 确的方向,最终以他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形成 了很大的影响” 。韩东“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照 世界的方式,尽管有偏颇的地方,但开创了一 个新的诗歌时代” 。于坚“是二种比较复杂的 构成、有很多新颖特殊的艺术主张,创作跨越 几个时期,有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