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石灰吟 》导学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石灰吟》教案四篇

《石灰吟》教案四篇

•••••••••••••••••《石灰吟》教案《石灰吟》教案四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石灰吟》教案4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石灰吟》教案篇1一、激情导入1、今天我们学习一首古诗,教师板书:石灰吟。

朗读课题。

顺势解题:(1)吟是一种古诗的体裁。

比如。

有吟诵、赞美之意。

(2)看着这个诗题,你会有怎样的疑惑?2、教师过渡:是啊,司空见惯的石灰有什么值得赞颂的?听录音朗读古诗。

二、教师范读,初步感知1、教师朗读,提出要求:认真倾听老师的朗读,关注老师读书的节奏、停顿、语气的变化。

2、听着老师的朗读你是不是也有跃跃欲试的冲动呢?放开来,自由读读吧!3、指名读。

老师有两个低得不能再低的要求:1、能读下来。

2、声音响亮地放开来读。

教师及时的评价:(1)读下来了,而且还超越了老师的要求,谢谢你打响了头跑。

(2)符合要求,恭喜过关。

(3)他试图在寻找一种读诗的感觉,这种大胆尝试的精神值得肯定。

4、教师范读。

之后师生互换读。

5、指名读。

教师评价:有板有眼。

已经不是在读字了,而是在读诗了。

6、集体齐读。

三、走近石灰,了解古诗大意1、于谦笔下的这首诗,简练地展现了石灰的生命历程。

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具体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这份材料与于谦的描写哪些地方是一一对应的。

石灰自述:我的名字叫石灰。

我的前身叫石灰石,大部分埋藏在深山之中,和珊瑚礁、大理岩的成分一样,将我放入石灰窑中与焦炭混合在一起煅烧,就变成了生石灰。

经过烈火的焚烧,我的主要成分发生了变化,这时的外形仍像一块块石头,但浑身雪白,十分耀眼。

如果把我放进水中,水立即沸腾起来,像烧开的水一样。

经过这次沸腾后,我又变成了熟石灰,模样也由石头外形变成了粉末状的白灰。

这时,把我和水混合就成了石灰水。

你们看,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石灰水粉刷出来的。

石灰吟导学案.

石灰吟导学案.

石灰吟导学案
简介
《石灰吟》是一首古代民谣,经过数百年的口耳相传,成为我国乡村民间艺术的瑰宝。

《石灰吟》自古就被广泛用于教育、娱乐和民间祭祀等场合,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本导学案将以《石灰吟》为主题,通过学习和理解这首民谣的背景、内容和涵义,使学生对我国乡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背景介绍
《石灰吟》又称《南村辍耕录》、《定州东北村吕祖洞开坛石灰吟记》等,是明代民歌。

《石灰吟》最早记载于明代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所著的《战记》中,他用这首歌颂岳飞将军等英雄事迹,表达对正直、忠诚和坚定信仰的向往。

二、内容解析
《石灰吟》以简洁的句子展现了丰富的思想。

整首民谣共十六句,描述了一个农民从根据自然规律进行农耕、生活,一生亲手制作石灰的过程,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土地的眷恋。

每句都带
有一种深沉、朴实的韵味,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劳动、对农田、对家园的由衷热爱。

三、文化解读
《石灰吟》所表达的不仅仅是对农田的热爱,更是对一种独特的生活态度的赞美。

从《石灰吟》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农村生活的困难和农民对生活的呵护,以及自然界与人类的和谐共生关系。

这首民谣表达了中国农民的坚韧、豁达和浩然之气,反映了中国农民善于抵御困难、勇敢奋斗的品质。

四、现实意义
通过学习《石灰吟》,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一种真实而朴素的生活哲学,即在每一个平凡的日子里,通过艰辛的劳动,创造美好的人生价值。

同时,也能够加深对乡土文化的认识,让学生明白乡村与城市、农田与城市的关系,理解农村的重要性并尊重农民的劳动。

五、教学方法。

10古诗三首《石灰吟》(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10古诗三首《石灰吟》(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石灰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并背诵古诗《石灰吟》,理解诗中的生字词,了解作者于谦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品质,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作者于谦及其创作《石灰吟》的历史背景。

2. 诗歌解析:逐句解析诗句,讲解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

3. 诗歌鉴赏:引导学生从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哲理美等方面进行赏析。

4. 诗歌拓展:对比其他咏物诗,探讨《石灰吟》的独特之处。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并背诵古诗《石灰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2.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作者于谦的故事,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诗歌背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诗句,分析诗歌意象、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诗歌鉴赏:引导学生从音韵、意境、哲理等方面进行诗歌赏析,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教学重点与难点。

6.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诗歌,撰写诗歌鉴赏短文。

六、板书设计1. 诗歌背景:于谦、历史背景2. 诗歌解析:意象、修辞手法、表达技巧3. 诗歌鉴赏:音韵美、意境美、哲理美4. 诗歌拓展:咏物诗对比七、作业设计1. 背诵古诗《石灰吟》。

2. 撰写一篇关于《石灰吟》的诗歌鉴赏短文,不少于300字。

3. 收集其他咏物诗,与《石灰吟》进行对比分析。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述作者故事、解析诗歌内容、讨论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石灰吟》的知识点,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

《古诗三首》石灰吟(教学设计)

《古诗三首》石灰吟(教学设计)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石灰吟》在实际生活中的启示”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举例:诗句“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的朗读节奏和重音,如何通过朗读表达诗人的情感。
(2)词语解析:掌握诗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词语,理解其在诗句中的含义,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举例:词语“千锤万凿”、“烈火焚烧”分别代表了什么意义,如何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3)内容理解:通过分析诗句,理解诗人以石灰为喻,表达出的坚强意志和崇高品格。
3.内容理解:通过分析诗句,理解诗人以石灰为喻,表达出的坚强意志和崇高品格,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石灰吟》教学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学习《石灰吟》,使学生能够掌握古诗的朗读和背诵技巧,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培养语言感知力和表达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分析诗句,理解诗人的比喻手法和深层含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逻辑思维,提升思维品质。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石灰吟》是一首描绘石灰开采过程的古诗。它以石灰为喻,表达了诗人坚强不屈的意志和崇高品格。这首诗的韵律美和深层含义是我们要学习的重要内容。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石灰吟》这首诗。通过分析诗句,了解诗人如何运用石灰的比喻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信仰。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

《石灰吟》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石灰吟》的背景和作者简介。

能够朗读并背诵《石灰吟》。

能够解释诗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利用图表、图片等辅助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中的意象。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引导学生领悟诗中的哲理,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石灰吟》是明代诗人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诗中通过描写石灰石的烧制过程,表达了诗人对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精神的赞美。

2.2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古诗词基础,但仍需要对特定时代的背景和文化有所了解。

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三章:教学重点、难点3.1 教学重点:诗文的朗读和背诵。

诗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解释和理解。

3.2 教学难点:诗中深层意象和哲理的领悟。

对明代文化和诗人背景的了解。

第四章:教学方法与手段4.1 教学方法:采用问答法、讨论法、朗读法和分析法进行教学。

4.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图表等辅助教学。

提供相关背景资料和诗人的介绍。

第五章:教学过程5.1 导入:通过展示石灰石和石灰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石灰吟的兴趣。

简单介绍明代诗人和诗的背景。

5.2 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石灰吟》。

鼓励学生背诵诗文,加强记忆力训练。

5.3 词语解释与句子分析:解释诗中的重点词语,如“石灰”、“烧炼”等。

分析诗中的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的意象和情感。

5.4 意象与哲理的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诗中的意象,如石灰石的烧制过程。

讨论诗中的哲理,如何面对困难和挑战。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过程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问答、讨论和朗读等方式,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能力和交流技巧。

6.2 终结性评价:安排一次诗文背诵和理解的测试,评估学生对《石灰吟》的掌握程度。

《石灰吟》教案

《石灰吟》教案

《石灰吟》教案《石灰吟》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理解诗句的意思。

了解石灰的特点。

2.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

教学难点:联系作者生平,体会作者的志向。

课前准备:学生阅读的资料;PPT。

教学课时:一课时。

一、读题导入,直指所吟事物。

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

读题。

吟,是古诗的一种形式。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朝的于谦)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二、初读诗句,读出诗歌韵味。

(一)读出诗的节奏1.自由读诗石灰,是一种非常平凡的事物,于谦是怎么吟石灰的呢?让我们先来读读这首诗。

请同学们自由放声朗读古诗,读四遍。

前两遍,读准字音。

后两遍,要读出诗歌的节奏,较好读出点诗的韵味来。

2.多种形式读:指名读。

自由读。

指导读出诗的节奏。

师生对读。

(二)了解石灰其物普普通通的石灰,到底有什么独特之处,使于谦为它写下这首诗呢?请同学们听一段介绍。

师引读诗句。

采自深山的石灰,一次次被重重地锤击,在熊熊烈火中焚烧,它却看作好像很平常的事。

女同学读前两句就算要粉骨碎身,它也完全不害怕,因为它要把清白留存在人间。

男同学读后两句(三)初识托物言志过渡:这首诗字字明白如话,同学们大概都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了吧?1.《石灰吟》,吟的应该是石灰。

石灰只是一种没有生命、没有感觉的事物,可是诗中有几处,却让人分明觉得石灰好像活了起来,具有了人的情感。

请你再读一读诗句,看看哪些地方,让你有这样的感觉?2.生自由谈。

师小结:是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的是石灰,将人生中千万次考验视若等闲,决意把清白留在人间的,却是诗人于谦。

虽然他没有直接写出自己的志向,但透过那被赋予了生命,赋予了情感,赋予了像作者一样具有高尚品格的石灰,我们分明看到了在诗句的背后,站着一个立志清白做人的于谦。

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写法。

三、引明志诗,创境读懂诗意。

2024教材:《石灰吟》教案教学设计

2024教材:《石灰吟》教案教学设计

《石灰吟》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它由明代人蒋士铨创作,体裁为叙事长诗,共分上、中、下三卷。

该作品以泰山为背景,描写了一个传奇故事。

这个故事激发了读者对于人性和爱情本质的思考,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了情感的价值。

针对《石灰吟》这个经典作品的教学设计和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

一、教学目标:1.熟悉古代文学的形式和特点;2.掌握《石灰吟》的基本情节和主题;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4.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介绍《石灰吟》的作者和作品概况;2.分析《石灰吟》的结构和文学特点;3.阅读并理解《石灰吟》的文本;4.探究《石灰吟》所传达的主题与意义;5.分析《石灰吟》中的诗句和用词,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6.在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撰写文章,批判性地分析作品中的人性和情感义理。

三、教学流程:1.介绍《石灰吟》的作者和作品概况通过PPT和讲解,介绍蒋士铨的生平和背景,并简要介绍《石灰吟》的创作背景、情节和主题。

教师还可以讨论《石灰吟》的价值和地位,使学生在了解该作品的同时,对古代文学有更清晰的认识。

2.分析《石灰吟》的结构和文学特点阅读《石灰吟》的文本,分析其结构、行文风格和语言运用的特点。

教师应该从诗体和叙事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并讲解相关概念。

以此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该作品。

3.阅读并理解《石灰吟》的文本教师可以选择逐章节阅读的方式,配合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石灰吟》中的情节和主题。

同时,教师要求学生对所读内容进行笔记,便于后续的讨论和分析。

4.探究《石灰吟》所传达的主题与意义通过讲解和讨论,引导学生对《石灰吟》所传达的主题和意义进行探究。

教师可以就该作品的人性、爱情和人生等角度进行分析,并引导学生对于其中的隐含意义进行思考和探究。

5.分析《石灰吟》中的诗句和用词,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针对《石灰吟》中的诗句和用词,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分析。

六年级古诗词石灰吟教学设计

六年级古诗词石灰吟教学设计

六年级古诗词石灰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古诗《石灰吟》的含义,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掌握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帮助学生学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借石灰表达的志向。

(2)掌握诗歌的朗读技巧,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教学难点领悟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体会诗人的高尚情操。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展示石灰的图片,提问学生是否了解石灰的用途和制作过程。

2、讲述石灰在建筑、消毒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发学生的兴趣。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介绍诗人于谦,包括他的生平事迹和所处的时代背景。

2、强调于谦为官清廉、正直忠诚的品质,为理解诗歌的内涵做铺垫。

(三)初读古诗1、教师范读古诗,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3、指名学生朗读,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小组讨论诗句的意思。

2、逐句讲解诗句,重点解释“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等词语。

3、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所描绘的场景。

(五)体会情感1、提问:诗人为什么要写石灰?2、引导学生思考石灰经历的磨难与诗人自身经历的联系。

3、总结诗人借石灰表达的坚贞不屈、不怕牺牲的高尚情操。

(六)探究写作手法1、讲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即通过对物品的描写和赞美,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情感。

2、让学生举例说明其他运用托物言志手法的古诗词。

3、引导学生分析《石灰吟》中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七)诵读古诗1、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注意读出诗歌的韵味和情感。

2、开展古诗诵读比赛,评选出表现优秀的学生。

(八)拓展延伸1、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收集于谦的其他诗作,进行阅读和欣赏。

2、要求学生模仿《石灰吟》,写一首托物言志的古诗。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导学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导学案第【1】篇〗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李贺的《马诗》,有谁能来背诵一下。

2.咏物诗是我国古典诗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

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了自己的感情。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咏物诗的殿堂,学习鉴赏咏物诗两首《石灰吟》《竹石》。

二、对比诗题,感悟题意1.自读诗题,领悟题意。

石灰吟竹石2.找题目的相同点。

预设:都是咏物、都有赞美的意思……三、整体通读,把握诗境1.吟读,按自己的理解和体会读。

2.译读,找出两首诗的相同点。

四、分步解读,品悟诗情(一)石灰吟。

1.抓住关键词,体会石灰的特点。

(1)从诗题我们可以看出诗人吟诵的是石灰,那么石灰有什么特点呢?诗中用哪些词描写了石灰的经历?①自学指导自由读诗,请从诗中找出描写石灰经历的词语。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②选择其中一个词,结合自己的想象,说说你的理解和感受。

(2)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①千锤万凿A.学生谈体会。

B.千锤万凿是不是把石头锤一千次,凿一万次呢?这里的千和万都是形容次数很多,是虚词。

你还知道哪些含有虚词的四字词语?(千山万水千言万语三言两语)那我们古诗中还有哪些诗句也有类似使用虚词的呢?课件出示:竹外桃花三两枝桃花潭水深千尺千里江陵一日还②烈火焚烧A.学生谈体会。

B.看,这就是被烈火焚烧的石灰石(出示相应的)假如你是其中的一块石头,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③粉骨碎身A.学生谈体会。

B.学生能说到,就总结:是呀!石灰石经过烈火的焚烧,变成浑身雪白的块状石灰后,还要把水泼在上面,使它粉骨碎身。

(出示相应的)总结:哦,原来石灰就是先,然后,最后。

同学们,请再次默读这首诗,想一想面对如此的磨难,石灰又是怎样的态度呢?④若等闲A.学生汇报。

B.如果学生答到“若等闲”就引出:说到“等闲”这个词不由得让我们想起了哪句诗?毛泽东的《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明于谦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明于谦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明于谦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明于谦导学案第1篇】一、疏言:理解大意1、导入解题(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王冕写的《墨梅》,体会到了墨梅的纯洁、高尚。

在这首诗中,诗人这样赞颂墨梅(学生接背)——“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把迷人的清香与纯洁的品质留给了人间。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另一首赞美石灰的古诗《石灰吟》。

(屏幕出示全诗,教师范读。

)(2)谁知道石灰?(学生交流后,教师小结:石灰是将石灰石放入窑中用烈火煅烧而成,它的外形仍像一块石头,我们叫它生石灰。

生石灰加水就变成了粉末状的熟石灰。

我们教室的白墙就是用熟石灰粉刷出来的。

“吟”在这里指的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如《暮江吟》《游子吟》《女儿吟》等。

)2、读通诗句(1)通过自读、抽读、齐读,让学生读准每一个字的音。

(2)教师相机正音,重点订正平舌音和翘舌音。

3、理解诗意(1)讨论:同桌同学互相用自己的话说说每一句诗的意思,不明白的画出来。

(2)解疑:请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字词,师生解答。

重点讲解“若等闲”的含义。

(“若”是“好像”的意思,“等闲”是平常的,整句诗的意思是烈火焚烧好像是很平常的事。

)(3)讲述:让学生完整地说出全诗的意思,不恰当的地方师生订正、补充。

(这首诗大体意思是:制作石灰十分困难,先从深山中千锤万凿取石头,然后用烈火煅烧取来的石头。

石灰具有崇高的品格,为了造福人类,它把清白留在人间,即使粉骨碎身也全然不怕。

)(4)吟诵:这就是石灰的品格,既平平凡凡,又轰轰烈烈,难怪诗人于谦如此敬佩地赞颂道——(学生诵读全诗。

)二、显象:感受品格1、历尽磨难:感受石灰和于谦的形象(1)石灰的生成历尽了千辛万苦,可谓“千锤万凿出深山”;面对磨难与危险,石灰又是那么的从容自若,真是“烈火焚烧若等闲”。

读一读第一、二句诗,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比如:为了烧制石灰,深山里的石灰石被铁锤击破了头,砸断了腿,被凿子凿开了心,掏出了肚;石灰石被运下山,又忍受熊熊烈火焚烧。

六年级古诗词石灰吟导学案

六年级古诗词石灰吟导学案

六年级古诗词石灰吟导学案六年级古诗词《石灰吟》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古诗《石灰吟》的含义,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掌握古诗的朗读节奏。

3、学习诗人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培养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石灰的形象。

(2)体会诗人借石灰表达的高尚品质和志向。

2、难点(1)领悟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并能够在实际中运用。

(2)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与诗人产生共鸣。

三、学习方法1、朗读法:通过反复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意。

2、注释法:借助古诗中的注释,理解生僻字词和诗句的含义。

3、想象法:发挥想象力,在脑海中描绘古诗所展现的画面,加深理解。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物品虽然看似平凡,但却蕴含着深刻的意义。

比如蜡烛,它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比如竹子,它坚韧挺拔,宁折不弯。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石灰吟》,诗人于谦就通过描写石灰,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这首古诗。

(二)作者简介于谦(1398 年 5 月 13 日-1457 年 2 月 16 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

明朝名臣、民族英雄。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在抵御瓦剌入侵时立下赫赫战功。

但最终却被诬陷致死,令人惋惜。

(三)初读古诗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划分节奏。

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3、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再次朗读古诗,读出节奏。

(四)理解诗意1、结合注释,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浑不怕:全不怕。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2、诗句理解(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石灰石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16.《石灰吟》导学案

16.《石灰吟》导学案

16、古诗三首《石灰吟》导学案
南保小学柴钰莹
教学目标:
1、学会3个生字,认识“乾、坤”两个字。

能正确列词语:焚烧、千磨万击、千锤万凿。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课文。

3 、了解诗歌的大意,感悟诗人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生活的高尚情怀,领悟本课借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一、读书自学,自主探究
1、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如何学习古诗的。

2、按以前所学方法自学古诗。

3、普通的石灰又有什么值得吟诵呢?于谦又要借石灰来表达怎样的胸怀呢?
二、分组合作,讨论解疑
1、试读。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2、说说自己懂了哪些句子?你展开了哪些想像?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
3、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

(注意书上的注解。


4、连贯讲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展示点评,总结升华
1、究竟是谁要留清白在人间呢?
是作者,说明自己不管遭受多大的挫折,即使是粉身碎骨也要保持高尚的品格。

表达出作者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洁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2、托物言志:
把诗中“物”的形象与所蕴含的精神融合起来,借物来抒发作者的情感。

这种写法就叫作托物言志或借物寓人。

四、清理过关,效果检测:
1、背诵古诗。

2、自读,借助工具书自己尝试学习《竹石》。

说说在这首诗里你读到的是一种怎样的形象。

《石灰吟》教学设计(通用10篇)

《石灰吟》教学设计(通用10篇)

《石灰吟》教学设计(通用10篇)《石灰吟》教学设计篇1第一部分核心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石灰的特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学习目标:1.了解石灰的特点,理解诗句的意思。

2.联系作者生平,了解诗句托物言志的特点,体会作者“要留清白在人间”志向。

3.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古诗。

学习任务:一、初读诗句,整体感知二、品读诗句,理解诗意三、“托物”写诗,抒发志向重点:在有层次的品读中明诗意、悟诗情。

难点:借助资料,体会于谦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

课前准备:学生阅读的资料;PPT。

第二部分过程设计激情导课:1、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石灰吟》。

读题。

吟,是古诗的一种形式。

吟诵,赞美的意思。

这首诗的作者是——(明朝的于谦)从题目中,我们知道,于谦所吟的事物是——石灰。

2、明确目标石灰有什么值得称颂的?3、预期效果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古诗,走进于谦,用以前学古诗的方法明诗意,悟诗情。

怎么样对自己有信心吗?民主导学任务一:初读诗句,整体感知任务呈现:自由朗读古诗,至少读三遍。

要字正腔圆地读,读到读准字音了,读通句子了,读出节奏了停下来。

遇到易错的字音可以在书上做出标记。

自主学习:自由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展示交流:1、谁来提醒一下大家,哪些字容易写错,哪些字音要注意?2、指读,评价。

同桌互读。

任务二:品读诗句,理解诗意过渡:老师这儿有一份资料,具体描述了石灰的制作过程。

任务呈现: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这份材料与于谦的描写哪些地方是一一对应的。

借助它把你认为重要的和不理解的.字词解释标在书上空白处,并试着理解诗意。

石灰自述自主学习:学生对照材料与古诗,寻找制作过程的联系点。

展示交流:1、对比中说诗意,随机品读,评读。

(1)主要埋藏在深山之中——千锤万击理解字意:锤、击。

和千锤万击是虚指的用法(2)经过烈火的焚烧——烈火焚烧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石灰态度如何?板书若等闲。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导学案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导学案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导学案第【1】篇〗石灰吟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生字,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2、能力目标:能凭借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过程:一、回顾旧知、导入新知同学们,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而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因此,我们从小一直学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齐读诗题。

2、提问: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3、简介作者,为理解诗情奠下基础。

二、看诗句,理解诗意。

1、老师范读或录音读。

2、学生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掌握,实在不会的则做上记号质疑。

3、指名读。

读出韵味和节奏。

4、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你展开了哪些想象?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讲解词语时顺便讲“锤”、“焚”的写法,指导写字、描红。

)5、引导学生想象:山石承受千锤万击以及烈火焚烧的情景。

6、动画显示石灰的形成。

7、见到此情此景,作者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讨论交流。

8、再读诗句,谈谈你从这首诗中体会到了石灰的哪些品质?三、朗读指导,领悟诗情。

1、诗中哪些词突出了石灰的高贵品质,我们朗读时应怎么读?2、再读体会,思考:于谦仅仅是写石灰吗?他想借石灰表明什么样的志向呢?我们该用什么语气读呢?3、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

(诗人借石头表明自己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的志向。

应用高昂、坚定的语气读。

)4、情感朗读,赛读。

5、齐读。

三、拓展延伸1、总结古诗。

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呢,他也像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任凭烈火如何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导学案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导学案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石灰吟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学习于谦的《石灰吟》,学会诗中“谦、锤、凿、焚”4个生字,知道“千锤万凿、若等闲、浑不怕、清白”等词的意思。

2.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

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3.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重点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古诗。

体会石灰历经艰辛却不改变其本色的形象。

难点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不畏艰难、不怕牺牲、正义凛然的崇高品质。

教学过程一、回顾导入。

师:前两节课,我们读了王冕的《墨梅》和郑燮的《竹石》,感受了梅与竹的美好形象,也体会了诗人的崇高品质。

让我们再来背背这两首诗。

交流: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点?(借物喻人,诗言志)师:今天我们要读的《石灰吟》,也是一首借物喻人,来表述自己志向的诗。

知道“吟”的意思(吟诵)这位诗人是于谦,课前预习后了解到他的哪些资料?普通石灰又有什么可以吟诵呢?于谦又要借石灰来表达怎样的胸怀呢?二、自学古诗。

1.回顾前两首诗的学法。

(先读懂诗中物的形象,再联系诗人生平,体会诗人的情怀志向。

)2.自读。

诗中的石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诗人借石灰想告诉大家什么?三、交流学习,理解诗意。

1.交流,在交流中体会石灰形象。

“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身碎骨”这些都是石灰的烧制过程。

从这些词语中你觉得石灰由一块块石头变成可以为人所用的石灰历经了一段怎样的历程?用词语形容。

(千辛万苦,历经磨难)用朗读表现其历程的艰辛。

“若等闲”、“浑不怕”从这两个词语中体会石灰对这个磨难的态度和意志。

“若等闲”可联系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中的“万水千山若等闲”一句来理解。

用词语形容石灰面对这些困难时的态度。

(在所不惜,视若无睹)朗读表现。

读到这,你的眼前出现的是怎样的石灰形象?(坚强不屈、不怕牺牲)“要留清白在人间”抓住“清白”一词,理解:这清白的是石灰的什么?(美好本性,美好品质)无论(千锤万凿),不管(烈火焚身),即使(粉身碎骨),我也(要留清白在人间)朗读,替石灰呼出他的心声。

石灰吟导学案

石灰吟导学案

石灰吟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预习检测 (1)三、全诗译文 (2)四、中心思想 (3)五、读文感知 (4)六、考试常见题型及答案 (4)一、学习目标要深入理解诗歌内容,通过逐句赏析,感受石灰的坚韧与纯洁,体会诗人托物言志的巧妙手法。

要学习并欣赏诗歌中生动传神的石灰形象,理解诗人以石灰自喻,抒发自己不畏艰难、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

要学习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如象征、拟人等,理解其在诗歌表达中的作用,提高鉴赏能力。

通过学习《石灰吟》,不仅要掌握相关的诗歌知识,更要从中汲取精神力量,培养自己坚韧不拔、纯洁高尚的品质。

二、预习检测《石灰吟》预习检测题及答案如下:一、填空题1. 《石灰吟》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

答案:明;于谦2. “粉骨碎身浑不怕,________。

”这两句诗表现了石灰的坚贞品质。

答案:要留清白在人间二、选择题1. 《石灰吟》是一首()A. 送别诗B. 山水诗C. 咏物诗答案:C2. “千锤万凿出深山”中的“锤”和“凿”指的是()A. 敲打和挖掘B. 锤子和凿子C. 锤炼和开凿答案:A三、简答题1. 请简要分析“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两句诗所表现的石灰的特点。

答案:这两句诗表现了石灰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中开采出来,又经过烈火的焚烧,但它却毫不畏惧,从容自若的特点。

这象征了石灰的坚韧和坚强,也暗示了诗人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无畏精神。

2. 诗人通过石灰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志向和情感?答案:诗人通过石灰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坚守高洁的情操,决不同流合污的志向和情感。

他借石灰之口,抒发了自己不怕艰险、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和为人清白正直的崇高志向。

三、全诗译文《石灰吟》全诗的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此诗借吟石灰的锻炼过程,表现了作者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灰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古诗。

学会生字“焚”,理解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2.能力目标:运用四步学诗法学习古诗,能凭借语言文字、背景点睛,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流合污,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

3.情感态度:学习诗人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知
同学们,我国是四大古国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在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

而学习古诗能使我们领略古代诗人豪放、婉约的艺术风格,更能让我们领略诗歌描绘的雄壮、优美的意境。

因此,我们从小一直学诗,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你还记得哪些诗?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有名的诗——《石灰吟》,齐读诗题。

2.提问:你们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吗?大家是否还记得吟是什么意思呢?那你猜想一下这首是写什么的古诗呢?(吟: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


3.简介作者,为理解诗情奠下基础
这首古诗作者是(于谦)。

课前,老师为大家布置了一项预习任务,了解一下于谦。

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了解哪些关于于谦的知识?
二、诗词有韵(读出韵律美、节奏美)
请同学们自己将古诗朗读两遍,注意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读出节奏。

(学生自由朗读、找三名同学示范读、教师和学生合作朗读)
三、诗意绽放(读懂诗意,读出诗情)
1.理解
通过以上多次阅读以及古诗的题目,我们不难发现诗人所吟咏的对象是(石灰)。

那课前,老师还有一个小任务是搜集石灰的相关知识。

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搜集成果?
那结合同学们搜集的资料,谁能说一说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于谦吟咏的事物就是石灰的呢?
预设:千锤万凿、烈火、粉身碎骨、清白。

是呀,就是这些地方让我们体会到作者吟咏的就是石灰。

那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同桌两个人说说诗的大意。

2.集体交流,指导朗读
(1)(出示图片)“当、当、当”山谷传来震耳欲聋的敲击声,让人惊心动魄,石灰石忍受着、忍受着这“千锤万击”的痛苦,它咬紧牙关不逃避、不屈服,再来读这句――“千锤万击出深山,”(语气铿锵有力)
(2)播放视频:石灰在烈火中煎熬、坚持,蜕变成洁白的颜色,这洁白的石灰石在水中沸腾,发出咕咕的响声,人若接触轻则烫伤,重则伤命。

石灰粉身碎骨,化作洁白的石灰。

接着读“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读出高昂、坚定的语气。

3.齐读:让我们带着钦佩,带着赞美,再次来感受石灰的坚强、石灰洁身自好的追求吧。

三、意境感悟(明了意境,合三为一)
1.这首诗句意比较容易理解,但有一点我比较疑惑,诗中很多地方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石灰是有人的思想和感情。

你在读读诗中哪些词句让你也有这样的感受。

自己默读一下,找一找画一画。

预设:若等闲,浑不怕,清白。

这是拟人化的表达,用石灰的特点,突出人的品质。

千锤万凿、烈火焚身的是石灰更是作者。

这就是古诗中“托物言志”的表达方法。

那于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志向呢?
老师给大家讲讲于谦小时候的故事:于谦像同学们这样大的时候,他的学堂里挂着一幅画像。

有一天,他正出神的凝视着画像中的人。

教书先生问他这是何故呀?于谦应声回答我要成为像他那样的人。

画像中的人是谁呢?他就是南宋灭亡时,面对元世祖许给他的高官厚禄严词拒绝,并写下了《过零丁洋》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于谦一次次吟诵着这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他一次次在心里许下承诺: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于谦把文天祥视作自己的偶像。

于是在他17岁那年,他面对石灰有感而发,写下了自己坚定的志向读(《石灰吟》全诗)。

那么,于谦在成年后又有怎样的人生际遇呢?请同学们拿出资料纸边读边想这小个故事让你想到了哪个诗句。

在旁边标注一下,读完可以
交流一下,你对诗句有了怎样更深的理解。

预设:清白、坚定的志向、誓死的决心……
2.小组赛读,最后诵读。

4.师总结:石灰由于它的坚强不屈、洁身自好在人间留下了清白,而于谦正像他笔下的石灰一样任凭怎样的千锤万击,烈火焚烧,哪怕是粉骨碎身,他都毫不畏惧,坚决同恶势力斗争到底。

可见《石灰吟》正是于谦自己人生追求、高尚人格的写照。

四、再读古诗、体会情感
尝试背诵并默写古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