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政策的经济原理与方法.
农业政策学基本原理
E1
t2 t1 第三种情况:I=E3-E1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三)评估的方法
定 性 评 估 方 法
– 农业政策对象评定法 – 政策执行者评定法 – 德尔菲法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定量评估方法
三、政策实施
•政策实施的概念 失效率 农业政策的实施,是指农业 •政策实施的一般规律 政策方案被批准并正式颁布 •政策实施的影响因素 之后,把政策所规定的内容
变为现实的过程。从逻辑上 时间 早期失效 偶然失效 耗损失效 A B 讲,政策一经颁布,就是政 策实施过程的开始,但是, 图1 浴盆模型图 这时的政策仍然是观念形态 的东西。
• ⑴关系到农业经济发展全局的、关键性的 大问题 • ⑵在某一领域、某一方面起决定性作用的 主要问题 • ⑶必须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来 加以解决的问题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一项政策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 农业政策目标确定 • 农业政策手段的选择
(三)农业政策概述
•农业政策的概念 是指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 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 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 动的总称。 •农业政策的重要性 “农业的发展,一靠投入、二靠科技、三 靠政策”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 • • • (1)成本效益分析方法P80 (2)加权评判法P82 (3)模型分析方法 (4)计量经济分析方法
College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农业政策知识
农业政策知识
农业政策是由国家或政府制定的一系列关于农业发展、农民补贴、农产品贸易等方面的规定和措施。
它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农业的稳定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保障粮食安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推动农业现代化。
农业政策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农业投入政策:指通过提供耕地、农机具、化肥、农药等生产资料的补贴或贷款支持,鼓励农民增加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农产品价格政策:通过政府调控市场价格,确保农产品价格合理,保护农民的利益,同时稳定市场供应。
3. 农业补贴政策:通过给予农民现金奖励、小额贷款、免费技术培训等扶持措施,帮助农民解决资金、技术等方面的问题,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4. 农业保险政策:建立农业保险制度,保障农民农作物、养殖业等面临自然灾害、疫情等风险时的损失。
5. 农民土地政策:包括土地承包制度改革、土地流转政策等,鼓励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6.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注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如农田水利、道路、电力、通信等,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7. 农业科技政策: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推广适用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这些农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需要依据国家的农业发展战略,充分考虑农业的实际情况和农民的需求,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的持续增收。
《农业政策学》教案
教学难点
教
学
内
容
本章主要阐述农产品流通政策目标、手段,农产品价格政策,农产品补贴政策,农产品数量管理,农产品对外贸易政策,农产品市场结构政策等内容。
教学案例或实例
教学方式
讲授
作 业
《农业政策学》课程教案12
3.农业财政政策的作用,农业财政政策的目标,农业金融政策的作用,农业金融政策的目标,农业金融政策的内容。
4.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具体内容和政策规定。
教学难点
教
学
内
容
本章主要介绍农业财政金融政策的目标、手段,农业投入政策,农业税收政策,农业金融政策等内容。
教学案例或实例
教学方式
讲授
作 业
《农业政策学》课程教案13
教学难点
教
学
内
容
本章主要介绍我国农村人力资源政策目标,农村人力资源基本状况,农村就业政策及其目标,农村人力资源流动政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政策等内容。
教学案例或实例
教学方式
讲授
作 业
《农业政策学》课程教案10
项 目
内 容
章
第十章 农业科学技术政策
学 时
4学时
教学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应了解农业科学技术政策目标、内容,掌握农业科学技术发展政策,掌握农业技术推广政策具体内容。
4.农村社会保障工作的具体对策。
教学难点
教
学
内
容
本章主要介绍我国农村人口政策,农村教育政策,农村扶贫政策,农村社会保障政策等内容。
教学案例或实例
教学方式
讲授
农业政策学第二讲(2学时)(3)
理性决策模型
理性决策模型,也称科学决策模型,包括完全理性和有限理性 模型。 基本特点是:充分发挥决策系统每个成员的主观能动性,运用 科学的方法技术,全面认识决策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事先有通 盘规划和严密论证,并对全过程均有控制。 模型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对问题进行客观的、冷静的、科学的分析研究,体现出 高度的决策自觉性,可降低决策的失误率。 缺点:需要有信息、体制、人员素质、技术设备等多方面严格 的条件;理性决策模型并不能完全保证所制定的行政决策一定科 学、正确。 完全理性决策模型:假设人是完全理性的,人们在决策时遵循 利益最大化原则,抉择最优方案。 有限理性决策模型:寻求最佳方案时,只选择一个或几个比较 适宜而可行的方案做可行性分析,只要其中一个方案产生的收 益大于成本,便可采用。
委托-代理理论
基本理论:财产的所有者和管理者之间是一种契约关 系,所有者是这一关系的委托人,管理者为代理人。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和契约不完备, 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经常不一致,所以委托人不得 不对代理人的行为后果承担风险。 案例分析:现代公司内部的委托-代理关系 股东大会-董事会-总经理 防范代理人侵犯委托人利益的机制:董事会、监事会、 总经理的机制;股东在证券市场上用脚投票和用手投 票的机制;经理人市场发育;职工所有权制度;期权 制度等。
精英模型
由托马斯戴伊和汤姆逊提出,认为公共政 策是那些居统治地位的领袖人物的偏好和 价值观的反映。
精英模型主要关注领导人物在政策制定和 执行中的主导作用,但忽略了广大社会群 众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农业政策分析的方法
方法与方法论
方法是人们认识和探索事物发展变化规 律变化的过程中,为了解决具体问题而采 取的各种手段或操作的总合。分为三个层 次:隶属于各学科的具体方法;各学科中 概括出来的一般方法,如逻辑方法、数学 方法等;哲学方法,如辨证法、认识论等。
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
农业经济对农民收入的增加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通过技术进步、规模化经营等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 的产出和收入。
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
农业经济的发展可以拓展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 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促进农村创业创新
农业经济的发展可以激发农民的创业创新热情,拓展农村经济的新 领域和新业态,增加农民收入来源。
05
农业经济发展前景与展望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农业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强调在满足当代人需求的同时,不损 害未来世代的需求,包括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促进 农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生态农业
生态农业是一种将农业生产与生态平衡相结合的模式,通 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可持续 发展。
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
汇报人: 2024-01-04
目录
• 农业经济概述 • 农业经济发展影响因素 • 农业经济发展作用机理 • 农业经济发展策略与建议 • 农业经济发展前景与展望
01
农业经济概述
农业经济的定义与特点
农业经济的定义
农业经济是指以农业为主要生产活动的经济形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农业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为人类提供食物、纤维、燃料等基本生活资料。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农业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动力,包括品种 改良、农业机械研发、农业信息技术等方面。通过科技创 新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和产出效益,降低资源消 耗和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具体措施包括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 作,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和装备 。同时,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应用 能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农业政策分析的经济原理与方法
农业政策分析的经济原理与方法学习目标:农业政策分析的经济理论农业政策分析与经济福利农业政策分析的理论模型农业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第一节农业政策分析中的经济原理一、公共选择理论公共选择理论把经济问题的分析置于政治研究领域,用经济学的方法分析政策决策;是研究非市场决策、对政府决策过程进行经济分析的一种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的重心不在于价值判断,即不纠缠于国家这样做是否会比那样更好;它更关注于为什么,国民作为一个集体,选择了这个而不是那个。
它是用经济学工具提示公共产品的供应和分配的政治决策过程。
它所关注的问题如政治个体的行为特征以及由此引出的利益团体的行为特征对政策决策的影响等。
该理论假定所有政治行为人(选民、纳税人、候选人、立法者、官僚集团、利益团体、政治党派、官僚体制与国家政府),都与市场行为人的表现一样:自利、理性并追求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政党及其候选人对原则性问题的讨论并无实质兴趣,而只是对在竞选中获胜情有独钟。
因此,任何政党及其候选人总是力图寻找那些最能吸引多数选民的政策立场。
该理论认为,政府计划大都与公共产品有关。
一个理性经济人会联合那些有共同需要的人,自发组织起来,通过各种形式向政府部门旋压,设法寻求特定利益——补贴、特权或保障。
这些特定利益的成本可分散至所有纳税人身上,而这些人并不愿意承担该成本。
这种利益集中于少数人而成本分散于多数人的现象,导致社会上少数具有同质性利益的、高度组织化的利益集团的形成。
公共选择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投票机制问题:作为代表,政府如何了解民众的偏好、偏好的表达方式、偏好的加总方式;作为民众如何组成利益集团表达特殊要求等。
官僚行为和政府膨胀问题:二、委托——代理理论政策制定的主体是国家和政党,它们代表的是人民的意愿(利益)。
“人民”是可以划分为具有共同需要、利益和信念的阶层和群体(利益集团、政党、工会、卡特尔,以及具有传统形象的资本家和工资收入者)。
这些通过自己的组织,采取共同行为,来确保自己的偏好能够压倒其他群体的偏好。
农业政策学--农业政策的制定
三、政策方案旳采纳与正当化
采纳 决策机构或执政党和国家领导人决定采用某项 农业政策旳行动。 农业政策旳正当化 制定和执行农业政策旳全过程必须符正当律规 范或者老式规范。 方案在经过法定程序,提交有关机关讨论经过, 并以公报、决定、决策等形式向社会公布,才 干取得公认旳正当地位。
本章思索题
什么是农业政策问题,它有哪些基本特 征? 我国农业政策旳基本目旳有哪些? 农业政策方案设计有哪几种基本措施? 农业政策方案比较论证旳基本要素和理 性原则是什么?
二、拟定农业政策目旳旳原则
从实际需要出发,确保农业政策目旳确 有经济和社会效益 保持农业政策目旳旳可行性和合理性, 切实调感人们旳主动性 保持农业政策目旳旳相对稳定性,不随 意变化政策目旳 保持详细农业政策目旳合适旳弹性
三、拟定农业政策目旳旳基本思绪与要求
(一)基本思绪 1、固定目旳法
首先以经济发展战略目旳或更高层次旳政策目 旳为根据,借助于比较分析,从而演绎出农业 政策目旳,然后将目旳固定,再据以谋求实现 这一目旳旳政策手段、措施。 2、引申目旳法 首先以可能投入旳政策手段、措施为根据,借 助于综合分析,从而归纳出可能实现旳农业政 策目旳旳空间,然后从这一政策目旳空间中, 引申出详细旳农业政策目旳。
1、努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解 放和发展农村旳生产力;
2、开发利用农村劳动力、土地和多种资源, 增长农产品旳有效供给,稳定农产品价格;
3、不断提升农民旳收入和生活水平,建设 富裕文明旳新型农村。
中国旳农业政策目旳 1、建立社会主义农业市场经济体制 2、增长农产品旳有效供给 3、提升农民收入水平 4、增进农村社会发展
2、维持和稳定农业从业人员旳收入和生 活水平;
3、稳定农产品市场供给; 4、确保食品安全; 5、为消费者提供价格合理旳农产品。
经济学原理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经济学原理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从广义上而言,所谓农业经济就是指农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运动科学规律。
在农业经济的规律当中,人为因素与自然条件是影响经济效益的关键。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农业经济想要跟上经济发展的脚步,就必须积极融入现代经济发展当中,利用经济学原理,进一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一、适用于农业经济的经济原理(一)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关系与生产力是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在农业经济发展当中,只有让生产关系充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才能有效促进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例如,在农村生产合作社之所以会导致农业发展停滞不前,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错误地定义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关系,导致农业发展缺乏内在动力。
后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现,将农民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明确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关联,从而使农业经济快速发展起来。
(二)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在农业经济发展当中,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的合理分配十分关键。
只有科学合理的分配人力资源与自然资源,才能促进农业经济高速发展。
因此,适用于农业经济的经济原理当中,必须具备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条件。
在经济原理当中,对农业经济的各个要素进行合理分配,包括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工程,都是通过经济原理,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分配,促进全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策略。
二、在经济学原理下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策略(一)将经济学原理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我国属于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农业经济属于重要的组成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市场竞争力也越来越大,为了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必须对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理念进行改革,将经济学原理充分运用到其中,作为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理论,从而推动农业经济未来的发展。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加上人口基数比较大,因此,在农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循序渐进,稳步发展。
(二)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业高效发展。
考研农业政策知识点总结
考研农业政策知识点总结本篇文章将围绕农业政策的基本概念、特点、形式、目标、实施途径等方面,对农业政策的知识点进行详细的总结。
一、农业政策的基本概念农业政策是国家或政府为了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保障农民权益、维护国家粮食安全以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稳定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农业政策包括宏观政策和微观政策两个方面,宏观政策主要是指针对整个农业领域的政策措施,如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微观政策则是指针对单个农业生产主体的具体政策措施,如土地承包政策、补贴政策、贷款政策等。
二、农业政策的特点1.政策性强:农业政策作为国家为了调整和引导农业发展而实施的政策,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指导性。
2.针对性强:农业政策必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够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农业生产主体和不同发展阶段的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3.长期性强:农业是一个长期性产业,政策也必须具有长期性,不能随意变动。
4.整体性强:农业政策必须具有整体性,能够综合考虑农业生产、农民利益、区域发展等方方面面的问题。
5.多元化:农业政策并不是单一的政策,而是由许多不同领域的政策措施构成的。
三、农业政策的形式农业政策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1.宏观政策:主要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对农业的影响,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经济结构政策等。
2.微观政策:主要是为了解决农业生产主体的实际问题而实施的政策措施,具体包括种植政策、养殖政策、农技推广政策、农业保险政策等。
3.综合性政策:主要是为了解决农业发展中的综合性问题而实施的政策措施,如农村土地承包政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政策等。
四、农业政策的目标农业政策的目标是为了调动农业生产主体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障农民权益以及国家粮食安全。
具体包括:1. 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农业政策的首要目标是为了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增加农产品供给,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 保障农民权益:农业政策还应该保障农民的权益,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社会环境。
农业经济农业发展的经济模式
农业经济农业发展的经济模式农业一直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农业经济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讨论农业发展的经济模式,并探讨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应用。
一、传统农业经济模式传统农业经济模式是指依赖传统方法和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的经济模式。
这种模式主要依靠人工力量进行种植、养殖和收割。
土地的利用率较低,农业生产效率相对较低。
这种模式在许多发展中国家仍然普遍存在,尤其是在资源匮乏、技术水平较低的地区。
二、现代农业经济模式现代农业经济模式是指利用现代科技和先进技术进行农业生产的经济模式。
这种模式着重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
现代农业经济模式包括农业机械化、信息技术应用和农业科技创新等方面。
这种模式在许多发达国家或地区得到广泛应用。
三、农业产业化经济模式农业产业化经济模式是指将农业产业与工业、商业和金融等部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经济模式。
这种模式通过加工、包装、销售和物流等环节的优化,实现农产品的附加值最大化。
农业产业化经济模式可以促进农民收入的增加,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四、农业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农业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实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的平衡。
这种模式关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强调兼顾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经济模式是解决农业产业化以及农业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五、区域一体化农业经济模式区域一体化农业经济模式是指在区域范围内实现农业生产和农业加工环节的协同发展。
通过区域内农产品的统一标准、品牌推广以及物流和信息的畅通,实现农业资源的最优配置和农产品的有序流通。
区域一体化农业经济模式可以减少农产品价格波动,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
六、国际合作农业经济模式国际合作农业经济模式是指不同国家间的农业合作与交流。
通过技术转让、农产品贸易、投资合作等形式,实现农业资源的共享与互利共赢。
农业政策分析经济原理与方法
一、制定农业政策相关的经济理论简介
(一)公共选择理论 (二)委托—代理理论与农业政策 (三)组织行为理论与农业政策
二、农业政策与经济福利的关系
农户、农业企业和地区政府等各自相对独 立的经济利益主体,总是以自己从某项已出台 的农业政策中获得利益的多少来评判农业政策 的优劣,并以此作为政策行动的依据。 本书主要讨论福利经济学对农业政策研究 有特别关系的两个方面: (1)由完全市场经济形成的资源配置和产品分 配、可以看作经济效率高,政府政策导致背离 这些条件的范围。 (2)可以衡量某一政策变化的福利效果。
UA
W3 E W1 UPF UB W2
图2.1 社会福利无差异曲线图
W1、W2、W3为无差异曲线,UPF为效用可能性边界,表示经济在 最有效率的情况下所提供的效用组合。在E点,实现了即定资源 与技术下社会福利函数的最大化,或者说个人福利之和最大化。
四、帕累托最优及其实现条件 含义:任何人都不可能再得到好处而同时又不 使另一个人受到损失。 帕累托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实现条件 1、交换效率:任何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 率,对于任意两个消费者都是相同的。 2、生产效率:任何两种投入要素之间的边际 技术替代率,对于任何两种产品都是相同的。 3、产量效率:任何两种产品之间的边际转换 率,与它们在消费中的边际替代率相等。
三、农业政策分析的具体方法
1、社会调查法 2、历史分析法 3、结构分析法 4、模型分析法 5、社会试验法 6、群众路线法
本章复习要点
关键概念: 经济福利、社会福利函数、帕累托最优、经济(生 产者、消费者)剩余、理性决策模型、渐进决策模 型 思考题 1、社会福利函数的含义及其在政策分析中的作用。 2、何为帕累托最优?其实现条件是什么? 3、使用经济剩余方法分析农业政策应该制宜什么 问题? 4、农业政策分析中经常使用哪些方法?各自有什 么不同?
农业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
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价格变化会影响农业生产者的生产决 策和资源配置,进而影响农业经济的发展。
CHAPTER 03
农业经济发展作用机理
农业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
01
农业生产率的提高
农业经济的发展往往伴随着农业生产率的提高,即单位土地和劳动力的
产出增加。这通常是通过技术进步、生产经验的积累和农业管理的改善
03
质量提升
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重心正在向质量 提升转移。优质农产品、绿色食品等 越来越受到市场的欢迎,成为农业经 济发展的新方向。
农业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机遇
随着政策的支持和市场需求的增加,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着前 所未有的机遇。特别是互联网+农业、乡村振兴等战略的实 施,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平台和空间。
为农村地区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农业经济发展对工业化的推动作用
农产品供应的保障
农业是工业发展的基础之一,农业经济的发展可以保障农产品的供应,为工业发展提供必 要的物质基础。
农业资源的支撑
农业经济与工业化发展之间存在着资源共享和相互支持的关系。农业经济提供的大量资源 和原料,成为工业生产的原料来源。同时,农业经济的发展也需要工业技术的支持和服务 的保障。
农业经济特点
农业经济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周期性等特点,受到气候、地理、政策等多方 面因素的影响。农业经济还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和多功能性,为国家和人民提 供食物、生态、文化等多方面的保障和福利。
农业经济的重要性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农业经济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 础,通过农业生产活动,保障 国家粮食的自给自足,满足人
农产品贸易的扩大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农产品贸易逐渐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 要组成部分。农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农产品贸易的扩大, 也为国际贸易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农业政策学复习资料.doc
农业政策学【注意点:人章节,小点,不确切】第一章导论1. 识记:政策、农业政策、农业、市场失灵的含义。
政策:是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目标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农业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经济及农业发展目标,对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方面及环节所采取的一系列有计划的措施和行动的总称。
农业:是人类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生长发育机能以获取劳动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经济自发调节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陷或局限性,对某些经济活动领域无法实施有效调节。
2•领会:市场失灵的原因、政府政策干预的必要性及缺陷。
市场失灵原因:①市场机制木身不能解决社会目标问题②市场经济无法提供社会运行所需的公共产品③自然垄断的存在④信息不对称⑤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政府政策干预的必要性及缺陷:必要性:1 rh于市场失灵的存在2政府干预的基木目标是对宏观经济进行总量控制和政策控制,从而使国家经济的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基本平衡,以实现经济的稳步增长。
缺陷:首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一种政治和行政行为,其目标不可能与市场经济的理想目标完全一致,其措施也不可能与市场机制完全相容。
其次,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离不开具体的人,而每个抱有良好愿望的人都有可能犯错误。
不了解实际情况或缺乏应有的理论素养和思想方法都有可能导致政策的失败。
3•掌握:农业的特点、农业的地位与作用。
农业的特点:农业最根本的特点是经济再生产和自然再生产过程相互交织在一起。
其他特点如:土地不可替代;自然环境因素对农业有较强的影响力;农业生产周期长;农业生产吋间和劳动时间不一致;农产品体积大,价值低,易腐烂,难储运;农业生产单位往往是一家一户等等。
(补充:经济再生产是指社会生产过程屮济方面的投入和产出周而复始,不断更新,包插物质资料,劳动力和生产关系的再生产。
自然再生产是指生物依靠其新陈代谢机能,借助口然力和外界环境条件,通过生长发育和繁衍等一系列生命活动,使自身不断更新繁衍的过程。
《农业经济》课件
。
农业生产的效率与效益
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
通过技术进步、管理创新等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 成本。
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生产效率等方式,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生态效益的考虑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注重农业生态效益,保护生态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业市场的竞争与合作
农业市场的竞争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者之间存在竞争关系,需要不断提 高自身竞争力。
农业市场的合作
通过合作组织、行业协会等方式,加强农业生产者之间的合作,提 高整体竞争力。
农业市场的规范与监管
政府应加强对农业市场的规范和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农业生 产者的合法权益。
CHAPTER
04
农业经济的政策与实践
02
农业经济的基本理论
农业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农业经济学定义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农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农业生产、交 换、分配和消费的经济关系的科学。
主要包括实证研究、规范研究、比较 研究和历史研究等。
农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主要包括农业生产组织、农产品市场 供求、农业资源利用、农业环境保护 等方面的经济关系。
《农业经济》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农业经济概述 • 农业经济的基本理论 • 农业经济的基本问题 • 农业经济的政策与实践 • 农业经济的未来发展
CHAPTER
01
农业经济概述
农业经济的定义与特点
农业经济的定义
农业经济是指以农业为主要活动 的经济形态,包括农、林、牧、 渔等产业。
农业经济的特点
区域协调发展
通过区域内的农业协同发展,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区域内 的农业经济共同发展。
考研农业经济管理备考农业政策的重点知识点
考研农业经济管理备考农业政策的重点知识点在农业经济管理的考研备考中,了解农业政策的重点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按照农业政策的相关内容进行分论述,以便备考者更好地掌握考点。
一、农业政策的分类与特点农业政策是指国家出台的,以促进农业发展和保障农民权益为目标的政策措施。
根据农业政策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将其分为价格政策、财政政策、投资政策、税收政策、农村土地政策、保护政策和开放政策等。
而农业政策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长期性:农业政策一般都是为了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而制定的,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2. 综合性:农业政策涉及到很多方面,包括价格、财政、税收等多个领域,需要多方合力才能实现政策目标。
3. 调节性:农业政策的制定旨在解决农业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具有一定的调节和引导作用。
二、价格政策价格政策是农业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整产品价格、质量标准和市场准入等手段,来引导农产品生产和流通。
备考农业经济管理的考生需要了解下列几个重点知识点:1. 最低收购价:国家规定的某些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下限,主要用于保障农民利益和农产品市场稳定。
2. 最高收购价:国家规定的某些农产品的收购价格上限,用于防止过度投机和市场失衡。
3. 最低收购价政策的补贴:国家对农产品最低收购价与市场价之间的差额进行补贴,以确保农民收入。
4. 农产品市场准入:国家对农产品市场的进入进行限制或审查,以保障市场秩序和质量安全。
三、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在农业经济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财政资金的使用和调控,来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
备考时需了解以下重点知识点:1. 农业财政补贴:国家通过财政投入,对农民和农业生产进行资金补贴,以减轻农民经营成本和促进农业现代化。
2. 农业保险:财政资金用于设立农业保险机制,为农民提供农业风险保障,减轻自然和市场风险带来的损失。
3. 农村公共财政:财政资金用于农村公共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和农民福利保障等方面。
农业政策分析的经济原理与方法.
第二章农业政策分析的经济原理与方法
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教学,旨在学生掌握农业政策分析的经济理论,农业政策分析与经济福利,农业政策分析的理论模型,农业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
本章各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详见讲稿)
本章共分三节,三学时
第一节、农业政策分析中的经济福利(1学时)
1、制定农业政策相关的经济理论简介
2、农业政策与经济福利的关系;
3、经济福利的概念及其内涵
4、帕累托最优及其实现条件
5、福利变化的测度
第二节、农业政策分析模型(1学时)
1、理性决策模型
2、渐进决策模型
3、系统模型
4、过程模型
5、精英模型
第三节、农业政策分析方法(1学时)
1、现代科学方法论的内容
2、农业政策分析方法的基本内容
3、农业政策分析的具体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经济福利的内涵及变化的测度
2、农业政策分析模型
本章教学内容的深化和拓宽
在教学中注意在讲授完有关经济福利理论和政府失灵时结合现实中的例子,使学生能够很好的掌握相关的经济理论。
本章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本章以课堂讲解为主,在讲授基本内容时加入学生讨论,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本章的主要参考书目
[1]蔡荣生,经济政策学,经济日报出版社,2005
[2]翟虎渠,钟甫宁等,农业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章政,中国农业政策前沿问题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4]张仁建,中国粮食改革研究与实践,大地出版社,2005年12月
本章的思考题和习题
书后习题和题库
教学进程:(具体每次课的教学内容设计)。
农业政策学--农业政策分析的经济学原理与方法 ppt课件
ppt课件
29
延迟退休
早在2008年11月,人保部社会保障研 究所负责人就称,有关部门正在酝酿等待 条件成熟时延长退休年龄,有可能女职工 从2010年开始,男职工从2015年开始, 采取“小步渐进”方式,每3年延迟1岁, 逐步将退休年龄提高到65岁。在2030年前, 职工退休年龄将延迟到65岁。
(二)生产者剩余
所谓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所愿意接受的 最低价格与市场实际价格之差。
ppt课件
22
粮食,水 微软,苹果,食堂饭菜
ppt课件
23
ppt课件
24
第二节 农业政策的分析模型
一、理性决策模型
都在寻求最优(贪腐,乐不思蜀,刘汉)
二、渐进决策模型
三、系统模型
四、过程模型
第二,较高无差异曲线上所有商品组合的效用高于较低的无差异曲线 上所有商品组合的效用。
ppt课件
18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第三,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这 是因为两条无差异曲线如果相交,就会产 生矛盾。只要消费者的偏好是可传递的, 无差异曲线就不可能相交。
第四,无差异曲线通常是凸向原点的,这 就是说,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 减的。这是由于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所决 定的。 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类似于生产者 的等产量曲线。
第二章 农业政策分析的经济学原 理与方法
ppt课件
1
第一节 农业政策分析中的经济福利
(一)公共选择理论 (二)委托一代理理论与农业政策 (三)组织行为理论与农业政策
ppt课件
2
二、农业政策与经济福利的关系
农业政策的经济原理与方法.
第二章 农业政策的经济原理与方法
学习目标:
农业政策分析的经济理论
农业政策分析与经济福利 农业政策分析的理论模型 农业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农业政策分析中的经济福利
一、制定农业政策相关的经济理论简介
(一)公共选择理论
(二)经济政策动态学说与农业政策 (三)委托一代理理论与农业政策 (四)组织行为理论与农业政策
归纳得出假说,说明资料中的因果关系或重要 模式;从假说做出演绎,并用实验或收集更多 的资料检验演绎结论的正确性;若得出结果与 演绎一致,则假说得到加强,反之则须重新考
察假说的正确性。
二、农业政策分析方法的基本内容
(一)事实分析
(二)价值分析 (三)规范分析 (四)可行性分析
三、农业政策分析的具体方法
达到怕累托最优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帕累托条件之一(交换效率条件):任何两种商 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对于任意两个消费者都 是相同的。 帕累托条件之二(生产效率条件):对于任何两 种产品都是相同的。 帕累托条件之三(产量效率条件):与它们在消 费中的边际替代宰相等。
五、福利变化的测度
(一)消费者剩余
(一)社会调查 (二)历史分析法 (三)系统分析法 (四)结构分析法 (五)模型分析法 (六)社会试验法 (七)群众路线法
思考题
1.如何从经济角度评价农业政策的优劣?
2.使用经济剩余方法分析农业政策应该注意什 么?
3.在农业政策分析过程中经常使用哪些方法? 各有什么不足?
三、经济福利的概念及其内涵
(一)经济福利
1896年提出序数效用论对基数效用论进行非 难。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未必能衡量,边际 效用递减也根难成立,消费者无从知道效用的 数值,而只能说出自己的偏好次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歇尔将消费者剩余定义为:个人为一物品愿 意付出的最大代价与他实际付出的代价之间的 差额,也就是消费者实际付出的价格与他愿意 付出的价格之差。
(二)生产者剩余 所谓生产者剩余是指生产者所愿意接受的最 低价格与市场实际价格之差。
第二节 农业政策的分析方法
一、现代科学方法论的内容
①问题的识别与表述;②收集相关资料;③用
(一)社会调查 (二)历史分析法 (三)系统分析法 (四)结构分析法 (五)模型分析法 (六)社会试验法 (七)群众路线法
思考题
1.如何从经济角度评价农业政策的优劣?
2.使用经济剩余方法分析农业政策应该注意什 么?
3.在农业政策分析过程中经常使用哪些方法? 各有什么不足?
二、农业政策与经济福利的关系
政府制定农业政策的目的在于推动农业向满足 杜会需要的方向发展。政策制定者主要是通过 影响农业生产要素和农产品价格,达到改变整 个农村经济的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所以,研 究和制定农业政策要求我们考虑把出现在现实 杜会中的可以选择的经济情况,分成“较好” 和“较坏”的等级问题。而讨论这一问题的理 论大多来自经济学的分支——福利经济学
第二章 农业政策的经济原理与方法
学习目标:
农业政策分析的经济理论
农业政策分析与经济福利 农业政策分析的理论模型 农业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农业政策分析中的经济福利
一、制定农业政策相关的经济理论简介
(一)公共选择理论
(二)经济政策动态学说与农业政策 (三)委托一代理理论与农业政策 (四)组织行为理论与农业政策
达到怕累托最优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帕累托条件之一(交换效率条件):任何两种商 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对于任意两个消费者都 是相同的。 帕累托条件之二(生产效率条件):对于任何两 种产品都是相同的。 帕累托条件之三(产量效率条件):与它们在消 费中的边际替代宰相等。
五、福利变化的测度
(一)消费者剩余
建立在基数效用论基础上的SWF可以用下列 函数式来表达:
n
W ui ( x )
i 1
四、帕累托最优及其实现条件
(一)怕累托最优及其实现条件
帕累托最优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 下,每个人的经济状况好到这种程度,以致于 任何人都不可能再得到好处而同时又不使另一 个人受到损失。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经济福利的概念及其内涵
(一)经济福利
1896年提出序数效用论对基数效用论进行非 难。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未必能衡量,边际 效用递减也根难成立,消费者无从知道效用的 数值,而只能说出自己的偏好次序。
新福利经济学由此认定,杜会福利取决于组成 社会的各个人的福利,而不是其它。
(二)社会福利函数
归纳得出假说,说明资料中的因果关系或重要 模式;从假说做出演绎,并用实验或收集更多 的资料检验演绎结论的正确性;若得出结果与 演绎一致,则假说得到加强,反之则须重新考
察假说的正确性。
二、农业政策分析方法的基本内容
(一)事实分析
(二)价值分析 (三)规范分析 (四)可行性分析
三、农业政策分析的具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