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职务犯罪特点及预防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职务犯罪特点及预防研究
[摘要] 最近几年,高校成了我国教育腐败案件发生的热点领域,高校职务犯罪成了人们关注的重点。加强对高校职务犯罪的研究,找出高校职务犯罪特点,分析高校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构建预防高校职务犯罪体系,是事关高校快速稳步健康发展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 高校腐败职务犯罪预防
职务犯罪是严重的腐败行为,也是典型的腐败形式。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高校在项目建设、经费使用、招生录取、物资采购、人事管理等方面享有的自主权越来越大,高校一些重点岗位和部门违法违纪案件呈易发多发态势。2011年4月,某高校集中的所在区检察院发出《预防提示》指出:“2008年以来,辖区高校共发生职务犯罪案件17件17人,其中挪用公款2件2人,受贿15件15人。仅2010年发生案件12件12人,占前两年案件综合的75.9%。”“高校已成为腐败犯罪新的高发区。”中国社会科学院在出版的2010年中国教育蓝皮书中作出了这样的判断。加强高校腐败现象的研究,构建高校职务犯罪预防体系,最大限度防范和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是事关高等教育快速稳步健康发展的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高校职务犯罪的特点
1、高校领导职务犯罪多发。2009年,武汉大学原常务副校长陈昭方和原常务副书记龙小乐涉嫌巨额受贿被批捕,该案震惊内地教
育界,牵涉多人。其实,高校党委书记、校长腐败,已经不新鲜。根据湖北省纪委提供的资料,近年来,仅仅湖北地区就有武汉科技大学原校长刘光临、原党委书记吴国民,武汉理工大学原副校长李海婴,三峡大学原党委书记陈少岚,湖北美术学院原副院长李泽霖等十几名高校领导干部倒在权钱交易上。其中,多位倒下的校领导是一把手、正厅级高官。事实上,不仅仅是在湖北武汉,高校腐败案在不少地方都呈现出增长的势头。高校领导干部本应是管理者、教育者,但随着教育的市场化,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活动日趋频繁,高校领导干部与“商”打交道的机会越来越多,权力越来越大。但与此相对的是,在不少高校,对权力的制约没有及时跟进,适应高校特点的严密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还未形成,存在对权力制约的空白点。在利益面前,个别领导干部一旦独揽大权,权力就容易出现私有化、商品化的趋势,就会变成个人寻租的工具,就会把学校的发展机遇当成谋取个人私利的机会。
2、基建、后勤、采购等重点部门的贿赂犯罪多发。据检察日报报道,河南省检察机关查处的高校职务犯罪中,基建、后勤、招生是案件多发环节。据2006年至2009年上半年的统计,该省检察机关查处的高校职务犯罪80人中,在上述环节实施犯罪的有60人,占75%,其中基建环节21人,占26.3%;后勤管理环节20人,占25%;招生环节15人,占18.8%,人事管理环节4人,占5%。①重庆沙坪坝区检察院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查处的19件21人犯罪案件中,发生在基建部门的11件11人,占立案数的58%和53%;
发生在后勤部门的5件7人,占立案数的26%和33%;发生在采购环节的3件3人,占立案数的16%和14%。2011年4月,某区高校集中所在地区检察院所发《预防提示》显示:2008年以来,辖区共发生贿赂案件15件15人,其中发生在基建后勤领域的贿赂案件14件14人,占93.3%。由此可见,高校基建、后勤领域已经成为职务犯罪的重灾区。
3、高校职务犯罪窝案、串案增多。近年来,高校职务犯罪中窝案、串案明显增多。2003年在西安市人民检察院查办的28起涉及高校职务犯罪案件中,其中21起是窝案、串案,占查处案件总数的75%。2004年发生在四川省某高校的一件教材腐败案,仅一个教材科,上至科长,下至普通职工,几乎全部牵涉其中。重庆沙坪坝区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查处的19件高校职务犯罪案件中,全部为窝案串案,使得高校内同一部门的正副职领导以及下属或参与某工程建设的人员全部“落马”。这些窝串案往往是查处一个揪出一串,甚至一校连一校。在一些高校的基建工程环节,窝案串案现象更加突出,从校级领导到中层干部、一般工作人员;从行政主管、基建负责人到技术人员,凡是或多或少与基建沾上边有关联的,都多少不等地接受甚至索要建筑施工方的贿赂、礼金或者其他好处。在工程建设招投标、工程款拨付、设备和材料采购等重要环节,建筑施工方和材料供应商都需上下打点,相关人员则借机“雁过拔毛”。②
4、高校职务犯罪案件高发、频发。近年来,我国高校腐败犯罪
呈明显上升趋势。北京市在2007-2009年查处的高校腐败犯罪的数量比前三年上升了一倍。2004年到2006年,北京市在高校系统查处的腐败案件只有23件,而2007到2009年,案件数量达到50件。仅在教育部直属高校,腐败犯罪的立案数就增长了112.24%,涉案人数增长了118.64%。北京市海淀区反腐局2002-2004年查获的高校腐败犯罪案件为11件,涉案11人,仅占全部立案总数的7.6%和涉案总人数的6.8%, 2005年则立案20件,涉案30人,其中涉及高校腐败犯的案件为6件,涉案7人,分别占立案总数的30%与23%,而仅在2006年1-7月就立案14件,涉案21人,其中高校腐败犯罪的涉案件数和人数达7件8人,分别占立案总数的37%和38%。③重庆沙坪坝区检察院1999年至2004年6年间,共立案查办发生在高校的职务犯罪案件10件10人。而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仅一年半时间内,就立案查办发生在高校内的职务犯罪案件19件21人。
二、高校职务犯罪多发原因研究
1、高校党政一把手对高校腐败问题的严重性认识不够。谁来严把工程建设关?谁来严把财务关?又是谁来严把招生关和领导班子决策关呢?以反腐工作部署看,这个“主语”应当是高校党委书记、校长。而问题是,近年来高校腐败频发,问题就出在这个“主语”上。④由于经过前几年的扩招、扩校、院校合并等,现在在校生规模在万人以上的高校比比皆是,再加上高校之间竞争越来越白日化,高校之间生源竞争、资源竞争、人才引进竞争和高校之间的排名,让高校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的精力几乎全部放在教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