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华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12年刘天华十七岁时,考进 了上海开明剧社的乐队,开明剧 社为一新式话剧的剧团,在那里 他更广泛地学习了各种西洋乐器, 除了原本所学的管乐器外,又学 习了钢琴和小提琴等,并对西洋 作曲理论有所接触。1914年,开 明剧社解散,天华回到江阴、常 州的中小学担任音乐教师,开始 了他音乐教学的生涯。 刘天华在 常州中学任教期间,在学校成立 了军乐队及丝竹乐队,常至民间 演出,成就不凡。
且人尽一生之力研究一种艺术,能有创造与否,实未可必。 设其有之,而令所创造者及身而绝,宁不可悲。昔米喜子、 张二奎、程长庚、余三胜等,一生创作甚多,年月悠久,遂 至悉与其人之白骨同朽,此艺术界莫大之损失也。 习乐之法有三,曰耳听,曰目视,曰言传。三者虽相辅 而行,不可缺一,然难记易志为耳听之弊,模棱失真为言传 之弊,惟目视最为真切。故欧西作曲家,咿唔斗室,一纸谱 成,各国乐坛便可发其妙响。我国乐剧二界,尚有行其耳听、 口授之盲教育者。欲谈进步,不亦难哉。 是以今日我国剧乐二界,欲进步必自有完备之乐谱始。 而养成演员乐师读谱、记谱之能力,亦为要图。当知今后学 术界,必须事事科学化,事事精密确凿,方能有立足地。若 云戏是乱弹,乱弹便了,则剧乐二界之前途必暗淡到底也。 以余浅陋,成此小册,所用记谱方法,当然不足称为完 备。就正当世,实是本衷。木桃既投,尚望乐剧二界方家不 吝琼瑶之赐。
1921年,刘天华到上海参加“开明剧社”乐 队,在江阴组织“国乐研究会”,自1922年 起,刘天华先后任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乐 导师、北京女子高师和国立艺专音乐系科的 二胡、琵琶、小提琴教授,他的学生有曹安 和、王君仪、韩权华、萧伯青、吴伯超等。 在任教之间,他还跟随俄籍教授托诺夫学习 小提琴,同时悉心钻研西洋音乐理论。另外, 他常将街头卖唱艺人请入家中记录他们演唱、 演奏的曲谱并给予报酬,留下《佛曲谱》和 《安次县吵子会乐谱》两部遗稿。 1932年5月底,他在北京天桥搜集锣鼓 谱不幸染上猩红热,于6月8日去世。
艺术成就
刘天华在教学之余学 习小提琴和西洋作曲 理论,并在民族音乐 的基础上吸收西洋音 乐和演奏技巧,在民 族器乐创作和演奏上 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刘天华选择二胡作为改革民乐的突破口, 鉴了小提琴的大段落颤弓等技法和西洋 器乐创作手法,融合了琵琶的轮指按音、 古琴的泛音演奏等技巧,并确立和运用 了多把位演奏法。所有这些,使二胡从 乐曲到演奏上都增添了艺术表现的深刻 性,从而使这件古代并不受人重视的民 间乐器变成近代专业独奏乐器,成为中 国民乐的主角与代表,因而刘天华被视 为近现代二胡演奏学派奠基人。
职业生涯
后来并请到江南丝竹名家周少梅指导, 刘天华向其学习二胡及琵琶等,其后又 至南京向浦东派名家沈肇州学琵琶,再 至河南学古琴。至此,天华才算比较深 入地认识到中国传统音乐精致典雅的一 面。 在此期间,他对各种传统民间音 乐也进一步学习,他常和熟习音乐的好 友澈尘和尚探索研究民间音乐及佛教音 乐鼓等音乐。
人物简介
刘天华(1895-1932),1895年生于江 苏江阴澄江镇西横街,后随父亲从南 沙三甲里(现属江苏张家港市)迁到 江阴城里。国乐一代宗师,中国优秀 的民族乐器作曲家,音乐家以及演奏 家。
1895年2月4日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32年6 月8日病逝于北京。1909年在常州中学读书期间, 曾参加学校军乐队的训练和演出活动,开始接触西 洋铜管乐。1911年的辛亥革命,刘天华回到江阴参 加“反满青年团”军乐队1914年先后在江阴、常州 中学教音乐。1915年父亲逝世,自己又失业,患病, 仍自学二胡,处女作二胡曲《病中吟》便是此时创 作。第二年被江苏省立五中聘为音乐教员,并在该 校组织了丝竹部和军乐部两支乐队,在这段期间, 他专心于向江南民间音乐家周少梅学习二胡,向沈 肇洲学习崇明派琵琶的全部《瀛州古调》的演奏。 甚至利用暑期跑到河南向高人学习古琴,沿途还一 路寻访民间艺人,采集各处民间音乐。
乐之有谱,犹语言之有文字。道义学术之得以流传久远者, 文字之功也。我国音乐,肇自牺农,盛于有周,滥于唐宋, 渊源不可谓不远。然牺农之乐固不可得而闻,即唐宋之乐, 亦已渺无稽考。何者,记谱之法不完备也。我国古乐未尝无 谱,然如唐之卷子本《幽兰》谱,朱子仪礼经传之十二诗谱, 姜白石之词谱等,或仅备律吕,或只载简字,谱不足以赅乐, 徒费考古家之周章,于事实无补。近代所出琴谱、昆曲谱等, 记载虽已较详,而缺点尚多,欲籍以流传久远,势所不能。 盖乐有高低、轻重、抑扬、疾徐之分,必其谱能分析微茫, 丝丝入扣,方为完备,而旧谱均不能也。今国乐已将垂绝, 国剧亦凭于危境,虽原因不一,而无完备之谱,实为其致命 伤。设记谱之法早备于往日,则唐虞之乐,今犹可得而闻, 《广陵散》又何至绝响。以皮黄言,今日习须生者,不曰宗 谭,便曰宗汪。然而绝似谭汪者,百不获一,即偶有之,同 道中亦不以谭汪相许。何哉,无谱以为之佐证也。设谭汪生 时,尽其所能谱而出之,何至今日遥拜门墙者之扣盘扪烛而 不得要领耶。
逝世日期:
1895年2月4日
1932年6月8日 艺术 音乐家 演艺 演奏家 一生致力于改进国 乐
职业:
主要成就:
他反对音乐成为 “贵族们的玩具” 主要成就: 提出音乐“要顾及 一般民众” 共创作二胡独奏曲 10首、琵琶独奏曲 代表作品: 3首、民族乐器合奏 曲 2首。 籍贯: 江苏省江阴县 爱好: 音乐
人物生平
刘天华的父亲刘宝山重视教育,在家 乡曾与人合办过一所小学。业余参加 学校军乐队,学吹号及军笛。1911年 的辛亥革命,刘天华回到江阴参加 “反满青年团”军乐队,1914年先后 在江阴、常州中学教音乐。1915年父 亲逝世,他自己又失业,患病,仍自 学二胡,处女作二胡曲《病中吟》便 是此时创作。第二年被江苏省立五中 聘为音乐教员,并在该校组织了丝竹 部和军乐部两支乐队,在这段期间, 他专心于向江南民间音乐家周少梅学 习二胡,向沈肇洲学习崇明派琵琶。 甚至利用暑期跑到河南向高人学习古 琴,沿途还一路寻访民间艺人,采集 各处民间音乐。
1922年,前往北京,至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任教,结识 了音乐家萧友梅、杨仲子等人,在此期间向俄籍教授托 诺夫学小提琴,得到了不错的成就,小提琴的学习,给 予他对胡琴的改进十分大的启发,他又对西洋作曲方式, 尤其西方和声学的进一步研习。 在这时期,也对中国传 统戏曲有进一步的研究,此外,他在家中组织了学习昆 曲的组织,和北大、及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共同学习研 究,又学习三弦拉戏,并不时研究欣赏京剧,这些都对 他以后的作曲有不小帮助。 由于刘天华对中西音乐都能 深入学习,也因此能够在音乐创作上融合中西,获得一 定的成果。
刘天华的音乐创作成就,主要在民族器乐曲方 面,共创作二胡独奏曲10首、琵琶独奏曲 3首、 民族乐器合奏曲 2首。1918年他在贫病中完成了 二胡曲《病中吟》初稿,抒发了他对社会的不 满和生活无出路的愤懑心情。其后,他创作的 《苦闷之讴》(1926)、《悲歌》(1927)、《闲居 吟》(1928)以及《独弦操》(又名《忧心 曲》,1932)等二胡曲,以委婉动人的旋律, 或忧伤压抑,或悲愤激越,表现了知识分子在 黑暗社会中苦闷、徨,要求变革、挣扎、奋斗 的心情。
关于国乐改进社的论著
梅君畹华、齐君如山等,将往北美介绍国剧于彼 邦人士,嘱编斯谱。数月以来,余与梅君均为职 务所羁,未克充分讨论,匆匆成此十八曲,自恐 讹误尚多,行期既迫,只得贸然付印。 此谱之成,余固受梅、齐二君之瞩,然亦略 有鄙见,可发表于此。国剧重唱,故谚有“听戏” 之说,唱,乐也。然不独唱之为乐,即一举手, 一投足,亦有乐随之。甚至各色道白,亦均含乐 意。故谓国剧之基础,建筑于音乐之上,亦无不 可。余于剧学为外行,今姑谈乐。
1932年5月底,他在北京天桥搜集锣鼓谱不 幸染上猩红热,于6月8日去世。 刘天华一生致力于改进国乐“五四” 时期,在“平民教育”“平民文学”等民 主思想影响下,他反对音乐成为“贵族们 的玩具”,提出音乐“要顾及一般民众”。 他珍视中国民族音乐传统,但不赞成抱残 守缺的“国粹主义”,认为发展国乐, “必须一方面采取本国固有的精粹,另一 方面容纳外来的潮流,从东、西方的调和 与合作之中,打出一条新路来”
1921年,刘天华到上海参加“开明剧社”乐队, 在江阴组织“国乐研究会”,自1922年起,刘 天华先后任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国乐导师、北 京女子高师和国立艺专音乐系科的二胡、琵琶、 小提琴教授,他的学生有曹安和、王君仪、韩 权华、萧伯青、吴伯超等。在任教之间,他还 跟随俄籍教授托诺夫学习小提琴,同时悉心钻 研西洋音乐理论。1927年发起成立国乐改进社, 编辑出版了《音乐杂志》(共10期)。 另外, 他常将街头卖唱艺人请入家中记录他们演唱、 演奏的曲谱并给予报酬,留下《佛曲谱》和 《安次县吵子会乐谱》两部遗稿。
刘天华在教学之余学习小提琴和西 洋作曲理论,并在民族音乐的基础 上吸收西洋音乐和演奏技巧,在民 族器乐创作和演奏上取得了杰出的 成就。 刘天华选择二胡作为改革国 乐的突破口,借鉴了小提琴的大段 落颤弓等技法和西洋器乐创作手法, 融合了琵琶的轮指按音、古琴的泛 音演奏等技巧,并确立和运用了多 把位演奏法。所有这些,使二胡从 乐曲到演奏上都增添了艺术表现的 深刻性,从而使这件古代并不受人 重视的民间乐器变成近代专业独奏 乐器,成为中国民乐的主角与代表, 因而刘天华被视为近现代二胡演奏 学派奠基人。
刘天华
名片
刘天华,人物姓名。最著名的 当属中国现代民族音乐的一代 宗师刘天华(1895-1932), 同名人物还有1957年8月出生 的北京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前 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美 学室主任等。另外南京电影制 片厂也曾拍摄了一部同名优秀 国产艺术影片。
中文名: 国籍:
刘天华 中国
出生日期:
二胡曲《良宵》(又名《除夜小唱》,1928)、《光 明行》(1931)和琵琶曲《改进操》(1927),音乐清新明 朗、乐观向上,表达了作者憧憬美好未来的喜悦心情。 《光明行》运用了西洋音乐中大三和的弦琶音进行和转 调手法;《改进操》吸收了古琴上绰、注手法与三度和 音的旋律特点,并利用双弦拉奏复音,显示了国乐改进 的成果。此外,二胡曲《空山鸟语》(1918~1928) 吸取民间单弦拉戏的模拟自然音响的手法,音乐活泼生 动。《烛影摇红》则是运用三拍子和变奏曲式的结构原 则写成的一首优美抒情的二胡曲。刘天华掌握了民族器 乐的创作规律,又大胆地吸取西洋音乐的技法,使作品 既具有中国传统的音调,又有新颖独特的表现特点,至 今仍保持着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刘天华共作有十首二胡曲:《病中吟》、《月 夜》、《苦闷之讴》、《悲歌》、《空山鸟语》、 《闲居吟》、《良宵》、《光明行》、《独弦 操》、《烛影摇红》(当刘天华逝世时,在纪念 会上有人用这十大二胡名曲标题的首位字联成过 一幅便于记忆又颇有意境的挽联:“良月苦独病, 烛光悲空闲”)。三首琵琶曲:《歌舞引》、 《改进操》、《虚籁》。一首丝竹合奏曲《变体 新水令》、编有四十七首二胡练习曲、十五首琵 琶练习曲,还整理了崇明派传统琵琶曲十二首, 其中他改编的《飞花点翠》于1928年由高亭唱片 公司录制唱片,现已成为琵琶经典乐曲。
上述名曲除了《病中吟》是1918年创作并流传的外, 其余都是在1926年任教于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北 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和北京艺术专科学校3所大学 教授二胡、琵琶期间,以及1927年8月,在蔡元培、 萧友梅、赵元任等人支持下创办“国乐改进社”之 后,或创作、或修改定稿后得以广为流传的,至今 仍是每个二胡学习者的必修习经典。 刘天华也是第一个采用近代记谱法编辑了京戏 曲谱《梅兰芳歌曲谱》,此外,他筹组了“国乐改 进社”,编辑出版《音乐杂志》,均在社会上产生 的巨大的影响,其它还有未完成的《佛曲谱》、 《安次县吵子会乐谱》及其一些写作及翻译文章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