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卢沟桥烽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卢沟桥烽火
教材分析:
课文反映了中国现代史上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卢沟桥事变,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在六年级学生心中,抗日战争就是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把侵略者赶出中国,至于卢沟桥事变具体是怎么回事,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学生并不了解,毕竟现在的孩子距离抗战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已很久远。因此,这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逐步”、“万籁俱寂”造句。
3.按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按时间先后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4.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2.通过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有感情地品读中体会“偷偷地”、“摸”;“悄悄地”、“进发”等不同词语的感情色彩。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2月17日(14)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学会9个生字及词语,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
教学重难点:
1.弄清“喉、凌、歼”的字形。
2.查字典、观察图画以理解词语的意思。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北京西郊有一座桥名叫卢沟桥(图片展示),它不仅因桥上的狮子多而闻名,还因为它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人。它清清楚楚地记载着中国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战争。它拉开了中国人民八年抗日的序幕。
2.教师简单介绍“九一八”事变的经过。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
3.揭题,《卢沟桥烽火》一课就再现了那段令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
指名读“烽”(fēng),注意读准后鼻音。
“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4.设疑:“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是怎样的?,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对我们有哪些启示?让我们学习课文。
(设计意图:学习这类文章得让学生提前了解一下当时的社会背景和政治背景,这对学生学习课文有很大的帮助。)
二、初读课文,发展情感
1.初读感知,要求:
(1)自读课文,读通课文。
(2)边读边想,课文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卢沟桥烽火的呢?理清事件的来龙去脉,给课文分段。
2.检查讨论:
(1)分别指名读课文。(分小节)
(2)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指导识字。
(设计意图: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主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在读中识字并初步理解词语的意思,感受词语不同的感情色彩,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交流分段:
第一段(1)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第二段(2—5)经过。
第三段(6-8)号召。
第四段(9)历史地位。
3.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地方?(卢沟桥事变的经过)说说为什么?
4.全课总结。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本节课学习内容的自主总结,将主动习得的知识系统化,更有效的感悟学习方法。)
三、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一)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复习认读。
2.指导描红,临写、交流难写易错的字,相机范写:喉、歼。
3.组织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二)布置作业
1.认真完成《习字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和作业,让学生能熟练掌握本课生字,对于提高学生的写字能力大有益处,并能再次熟悉课文内容,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2月21日(17)
课时目标:
1.能按时间先后顺序复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2.了解卢沟桥的战略地位,以及卢沟桥事变的重大历史意义。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激发学生对日寇侵略罪行的憎恨和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
一、检查导入,导入新课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5课,齐读课题。
2.1937年7月7日,对于卢沟桥来说是极不平常的一天,为什么呢?(设计意图:质疑设问,让孩子快速进入课文事件,引发阅读兴趣。)
三、研读课文,感悟语言
(一)学习2—3小节。
1.学生自由读2—3小节,说说你从这两小节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2.交流:
要点:
(1)敌人蓄谋已久,“搜查”只是借口,夺下卢沟桥是真实目的。
(2)抓“蓄谋已久”探究,感知句群:
a.“1937年7月7日…………向卢沟桥摸来”;
b.“日军恼羞成怒…………”体会“偷偷、摸来”中包含的作者的情感,感受日寇的卑鄙行径。
(3)感受驻军的正义:“严词拒绝”如何拒绝?“立即开枪还击”
3.有感情朗读。
4.过渡:日寇的蓄意肇事,使守桥部队伤亡较大,只得暂时退守大桥东头的宛平县城。你如何认识我军的“暂时”退守?(结合下文的“早有防备”。)(设计意图:语文课堂要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安排学生的自读、小组讨论、集体交流,从而让学生自己去感悟敌军的蓄意挑衅、无理取闹;我军的义正严词、正义凛然。)
(二)学习4—5小节。
过渡:面对敌人的再次进攻,我军是如何应战的呢?日寇又是如何顽抗的呢?
1.自由读4、5两小节,用“——”划出写日寇的句子,用“~~~”划出写我军的句子,并简要写写你的收获。
2.学生按要求自学,写体会。
3.交流:
要点:
(1)日寇的疯狂:“日寇吃了亏,…………扑来”抓“扑”体会、想象,用词语描述日寇的“扑”:()地扑。体会读。
(2)日寇的狼狈:“在硝烟和火光中……狼狈而逃”,“日寇猝不及防……尸横桥头”,“打得日寇……”。体会读。
(3)在体会读的基础上归纳描写日寇的词语:人仰马翻、哭爹喊娘、狼狈而逃、猝不及防、人头落地、尸横桥头、鬼哭狼嚎、抱头鼠窜
(4)我军的英勇、足智多谋,团结一致:
“早有防备……”,“英勇的中国驻军……”,“当天晚上……”---体会“悄悄、进发”中包含的感情色彩。“我们的援军……”
体会朗读。
(5)在体会读的基础上归纳描写我军的词语:同仇敌忾、奋起还击、齐声呐喊、两面夹击
4.引读体会: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重温这激烈的夺桥之战…………
过渡:虽然卢沟桥重又回到了中国军队的手里,但是……
(设计意图:通过自读、讨论、交流、汇报等多种形式铺开教学活动,学生的思想感情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体会到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所要表达的对日本侵略者的憎恨和对我国守军英勇顽强的敬佩之情。)
(三)采用引读法学习6---7小节
1.师引:日寇……,就在卢沟桥事变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就通电全国,大声疾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