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大骗局之1998香港金融保卫战
国家队救市的历史案例
![国家队救市的历史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58354b78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97.png)
国家队救市的历史案例咱来唠唠国家队救市的那些事儿。
一、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
1. 背景。
那时候,亚洲金融风暴刮得可猛了。
国际炒家就像一群饿狼,盯上了香港这个肥羊。
香港股市、汇市被他们疯狂攻击。
香港股市一路狂跌,恒生指数那是刷刷地往下掉。
2. 国家队(香港政府)的救市行动。
香港政府那可是直接下场干架了。
金管局直接动用外汇基金进入股票和期货市场。
政府买了很多蓝筹股,像汇丰控股这些大家伙。
就好比在战场上,直接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而且在期货市场,香港政府提高空头的投机成本,让那些想做空赚钱的国际炒家没那么容易得逞。
比如说提高期货的保证金比例啥的。
最后呢,成功地把国际炒家给打跑了,稳定了香港的金融市场,恒生指数也慢慢企稳回升啦。
二、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中的救市。
1. 背景。
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那些华尔街的金融机构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一个接一个地倒下。
雷曼兄弟破产了,整个美国股市暴跌,投资者都吓破了胆,到处都是抛售股票的。
2. 国家队(美国政府)的救市行动。
美国政府还注资像美国国际集团(AIG)这样的大型金融机构。
这就像给一个病得要死的人输血一样,让它不至于倒闭,因为AIG要是倒了,那会牵连一大片的金融企业。
同时呢,美联储还不断降息,给市场注入流动性,就像给干渴的土地浇水一样,希望能让经济重新复苏起来。
三、2015年中国A股市场的救市。
1. 背景。
2015年上半年,A股市场那是疯涨啊,各种杠杆资金都涌进来了,大家都在疯狂炒股。
可是到了年中,情况急转直下,泡沫破裂了。
千股跌停那是家常便饭,市场恐慌情绪蔓延得比野火还快。
2. 国家队(中国政府相关机构)的救市行动。
中国的“国家队”也是迅速出击。
证金公司、汇金公司这些大拿纷纷入场。
证金公司那是直接下场买股票啊,买了很多蓝筹股来稳定大盘指数。
就像一个大力士,在摇摇欲坠的大厦下面撑住了。
同时呢,监管部门还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稳定市场信心。
比如说限制大股东减持,这就防止那些大股东在市场不稳的时候还落井下石。
东南亚金融危机和香港金融保卫战
![东南亚金融危机和香港金融保卫战](https://img.taocdn.com/s3/m/b6a1c941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166655b.png)
东南亚金融危机和香港金融保卫战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风云变幻,各种经济危机不断涌现。
其中,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香港金融保卫战堪称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事件,对当时的全球金融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一、东南亚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于1997年,其根源在于东南亚国家在过去十多年中实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使得这些国家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引起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广泛关注。
1997年初,由于国际资本市场对东南亚地区经济发展的预期过高而导致资金大量流入东南亚国家,使得当地资产价格快速上升,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得到疯狂炒作,随后由于美国央行加息,东南亚国家的外汇储备贬值,资本开始流出,导致东南亚国家经济环境迅速恶化,国际金融市场风暴开始爆发。
东南亚金融危机导致的后果十分严重,首先是国际金融市场对东南亚国家投资的信心丧失,导致了大量投资的撤出,使得当地的股市、房地产市场、货币市场等全面崩溃,国际的信用危机随之形成。
另外,由于东南亚国家经济的严重下滑,当地大量的企业破产,工作岗位流失,社会不稳定加剧,甚至出现了政治动荡,最终影响到了当地的生活水平和生产力的提高。
二、香港金融保卫战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爆发,其原因在于香港地区正陷入了亚洲金融危机的漩涡当中。
香港被誉为国际金融中心,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香港的货币连续大跌,在海外市场上的评价不断下降,香港政府开始出手,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以维护香港地区的金融稳定。
香港政府推出了包括利率上调、股市再融资、国际出口贸易保险措施等多项针对金融、贸易、保险和证券等方面的政策,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和完善等多项措施。
这些措施起到了明显的效果,成功地控制了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维护了香港地区的经济安全和金融稳定。
三、对比分析东南亚金融危机和香港金融保卫战是当时国际金融市场最重要的两起事件。
从经济发展史的角度来看,这两个事件有着相似的性质,都是因为某些国家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逐渐形成的过于复杂和相互依赖的金融体系,而突然遭遇国际金融市场变化而引发经济危机。
“保不住香港,我们以死谢罪”:98年香港血战索罗斯全揭秘!
![“保不住香港,我们以死谢罪”:98年香港血战索罗斯全揭秘!](https://img.taocdn.com/s3/m/ff7f69f7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96.png)
▼
而此时以索罗斯为首的美国金融巨头们在接连打败泰国马来西亚缅甸印尼之后开始将目光对准了正在风头浪尖的金融之城香港风雨欲来香港政府如何应对这场世纪金融战争
“保不住香港,我们以死谢罪”:98年香港血战索罗斯全揭秘!
1997年香港回归,国际看衰香港的声音络绎不绝,一颗浸润在西方社会百年之久的“东方明珠”如何与一个当时还相对贫困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融合?看衰、质疑、嘲讽……......
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启示录
![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启示录](https://img.taocdn.com/s3/m/3d1f4830f78a6529657d531a.png)
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启示录作者:来源:《新传奇》2016年第09期1月21日,索罗斯放言做空亚洲货币。
2016年开市港币、港股大跌。
港府迎战,新华社发文警告空头。
这不得不让人想起,1998年,大鳄索罗斯等国际对冲基金巨头携数千亿资产做空港股港币,与香港政府包括其身后的中央政府打了一场没有硝烟但惨烈无比的金融战。
其经验教训具有重要启示。
索罗斯再度放言做空亚洲货币1月21日,索罗斯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表示,“我看空美国股市,已做空标普500指数(美国500家上市公司的个股票指数)。
去年年底买入了美国国债,做空了原材料生产国股市,并下注亚洲货币将对美元下跌。
”“2008年金融危机是因为美国次贷危机,这次是因为中国。
中国的通缩压力正传导至全球,情况已经很严重了。
中国转型消费型经济增长模式已经太迟,硬着陆无法避免。
”索罗斯何许人也?1989年柏林墙倒掉,早已在他意料之内,他成功押注德国马克将升值,大赚一笔;1992年,他开始大举放空英镑,英国政府立刻还击:央行购入了约30亿英镑以力挽狂澜,但未能阻挡英镑如雪崩般的跌势。
英国政府以失败告终,宣布英镑退出欧洲汇率体系,索罗斯和他的量子基金则从中获取了逾十亿美元的利润,他也被称为“打垮了英格兰银行的人”,从此一战成名。
由于索罗斯的影响力,国际金融市场上已经存在的波动有所加剧,亚洲货币明显感受到更大的投机性攻击压力。
有分析称,通过种种迹象显示,索罗斯做空的亚洲货币指的是人民币和港币。
尽管如此,索罗斯在采访时底气不足地道:“即使如此,中国可以应对目前的难题。
相比其他很多国家来说,中国政府能采取各种政策,而且中国还有强大的外汇储备。
”1月23日,新华社发表英文评论警告做空中国资本市场的投机者,鲁莽投机和恶意做空人民币将面临更高的交易成本,甚至承担严重的法律后果。
“中央将不惜一切代价维护香港的繁荣!”这不得不让人想起1997年的那次金融保卫战。
彼时,索罗斯刚刚完成了对泰国、马来西亚、缅甸、印尼等国的碾压战,在索罗斯的攻势下,这些国家的GDP在几个月之内就遭遇断崖式下跌,尤其是泰国,国民财富一日之内就被索罗斯抢走了三分之一。
历史钩沉——1998年金融危机保卫战
![历史钩沉——1998年金融危机保卫战](https://img.taocdn.com/s3/m/30677c16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c2.png)
历史钩沉——1998年⾦融危机保卫战A股在短短⼏个交易⽇内频频重挫,跌幅之⼤史上罕见。
“灾情”引发多个部门接连发布多重利好消息紧急救市。
此情此景堪⽐1998年深陷亚洲⾦融危机的⾹港。
当年,⾯对国际投机资⾦的⼤规模沽空⾏动,⾹港政府打出多套组合拳,最终击退空头,成功保住⾹港⾦融市场。
兴业证券⾸席策略分析师张忆东整理了相关资料,⼀起来回顾1998年那场⾹港⾦融保卫战。
⾹港1997-1998年股灾背景当时的东南亚国家在外汇储备尚不充分的条件下过早地放开了资本项⽬管制,但同时仍然实⾏着固定汇率制。
再者这些国家的经济基本⾯存在⼀定缺陷。
这给了索罗斯等国际炒家以可乘之机,并开始押注各国放弃固定汇率制。
在国际超级的攻击下,各国相继放弃固定汇率制。
索罗斯有了成功经验后,开始将⽬标转向经济基本⾯更好的⾹港。
1997年10⽉第⼀次股灾:顾此失彼,稳住汇市但牺牲了股市先来看看国际投机资⾦如何整体布局、意欲对港股发动攻击。
从1997年5⽉开始,以索罗斯为⾸的炒家们设计了⼀个连环计,即通过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互动作⽤,利⽤现货和期货两种⼯具,多⽅设下陷阱。
整个狙击过程为⼀个三部曲。
第⼀部是预备期,炒家们低息借⼊港币,作为弹药,并在期货市场上抛出港币,同时沽空期指;第⼆部是造市期,⼀旦外围市场出现有利于炒家的机会,便⼤肆散布谣⾔,疯狂抛售港元,迫使港府"挟息",造成恒⽣指数暴跌,甚⾄借货抛空股票;第三部是收获期,当恒⽣指数暴跌时,空头合约平仓,炒家们带钱离去。
1997年10⽉22⽇,国际炒家开始对⾹港全线出击, ⼤举沽空港股和港汇。
⾦管局在市场上抛售美元吸纳港元。
同时,⾦管局推出加息措施,最优惠利率由8.75%提⾼到9.5%,隔夜拆息率由9%提升⾄300%。
上述这些措施稳定了汇率,但仍未能阻⽌股市⼤幅下跌。
10⽉22⽇到10⽉28⽇,恒⽣指数下跌了3343.2点,跌幅达27%。
港股市值累积损失达7000亿港元。
首次披露:惊心动魄的1998香港金融保卫战(5)
![首次披露:惊心动魄的1998香港金融保卫战(5)](https://img.taocdn.com/s3/m/e2d7ddc5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98.png)
首次披露:惊心动魄的1998香港金融保卫战(5)以退为进回北京的当天,我就电话通知彼德,让他给奶奶和他父亲电话,让他们最好尽快到香港来一趟,因为我有很重要的事情要和他们说。
我真的很不想给功德林那边打电话,只要一想起我父母就是害死孙老师的凶手,我心就跟被针刺了那般的痛。
但我想了想,还是给阿绣打了个电话,说自己要回香港了,让她好好照顾自己,孩子马上就要出来了,一切都得小心。
最后,我还是带了笑声跟外公外婆和父母问了个好。
挂掉电话后,我简直都恨不得抽自己两嘴巴子。
我回到香港,姑姑已经回来了。
她告诉我说,奶奶和大伯今天下午到,还问到底出什么事了。
我笑了笑,说:“很重要。
就是关于袍山的事,那边现在一切都做好了,爷爷他们已经被五奶奶带回四川了。
这个时候说不定正在峨眉山听经谈禅呢!”姑姑顿时就笑了起来,打了我一下,说:“你啊,真的就是个滑头。
对了,林良,前两天凯瑟琳给我说,她帮你物色了几个名门闺秀,说要介绍给你认识。
”我知道这肯定是彼德的主意,只好苦笑起来,说:“姑姑,现在香港的报纸一天到晚都在登我,我简直都是臭名远扬了,她们都还敢来找我?还什么名门闺秀,切~”姑姑也笑了起来,说:“那是彼德和凯瑟琳见你在香港一天无聊,害怕你闲出病来。
再说了,如果有合适的,能认识一下也还是不错的嘛。
”我真的很无语。
下午,我刚给酒店开完会,就接到姑姑的电话,说奶奶和大伯已经到了,让我上楼。
我赶紧上了楼。
刚推开门,就看见姑姑和奶奶在说着什么,姑姑还不时在大骂,也不知道在骂谁。
大伯也是一脸严峻。
我赶紧上去给奶奶和大伯问好。
奶奶摸了我的头,却挤出了笑脸,说:“林良,袍山你做得很好。
做得很好。
奶奶很开心。
我们一家都很开心。
”大伯问:“林良,那你爷爷他们的尸骸怎么处理的?”我说:“我大舅让当地政府在袍山上重新修一个很大的烈士陵园,好收殓所有袍哥的尸骸,现在已经开始动工了,估计今年年底前就可以完工。
军师告诉过我,当年爷爷他们在山上的几个地方藏了两吨黄金,还有当年五奶奶她们家的一些金银珠宝。
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
![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https://img.taocdn.com/s3/m/761cb4dece2f0066f5332221.png)
反对者:世纪大骗局之1998香港金融保卫战在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世界上也曾经爆发过多次金融危机,如日本经济危机、英国的英镑危机、墨西哥危机、东南亚经济危机,其中东南亚经济危机涉及面广,后波及俄罗斯、巴西等国,形成全球性金融危机,在这里我们将简单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做个简单的回顾,然后重点分析人们津津乐道的香港金融保卫战,与通常人们认为的香港金融管理当局取得了阻击索罗斯等国际金融机构的全面胜利不同,我认为香港金融管理当局是坠入了精心设计的骗局。
在日本陷入失落的十年长期衰退中,东南亚各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先后产生了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等亚洲四小龙,以及泰国、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马来西亚等亚洲四小虎,这些国家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也积累了比较多的问题,这些国家大都实行固定汇率制或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为快速发展大都积累了比较多的外债,经常账户长期巨额赤字,资本市场泡沫比较严重,具备被攻击的内在条件。
从外部因素来说,1994年为提高出口竞争力,人民币一次性贬值50%,显著提高了中国在亚洲的竞争力,对四小龙四小虎构成了比较大的压力,另一个更重要的外部因素,美国在90年代初推行的强势美元政策,对这些国家的资本外流创造了条件。
以美国索罗斯为首的对冲基金早就对肥得流油的东南亚小龙小虎们馋蜒欲滴,视为盘中餐,早在1994年就曾进行过试探性攻击,后因感到时机不成熟而放弃。
1997年时机到来,自然不会放过,首先拿实力相对弱小的四小虎开刀,1997年2月索罗斯等大量沽空泰铢现货,同时买进远期泰铢合约,进行远期外汇掉期交易,泰铢贬值部分即是其盈利,泰国稍加抵抗就败下阵来,6月泰国财政部长在政治压力下辞职,惊慌失措的国内公司买入美元对冲其外汇风险敞口,外汇平准基金的干预导致外汇储备损失惨重,国内居民信心危机没有缓解,已超出了银行的控制范围,1997年7月泰国被迫放弃固定汇率制,汇率开始自由浮动,在此后的6个月里,泰铢兑美元的比价由26降到55。
首次披露:惊心动魄的1998香港金融保卫战(7)
![首次披露:惊心动魄的1998香港金融保卫战(7)](https://img.taocdn.com/s3/m/878fd061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b1.png)
首次披露:惊心动魄的1998香港金融保卫战(7)炮灰部队这天晚上,我从王兰那里探听到香港政府已经给中央报告,申请用外汇基金入市,中央很快就批复同意,于是王钢叔亲自带了两个人行的副行长来香港坐阵指挥,协调中资机构,配合特区政府保卫香港。
我禁不住心头暗喜,看样子特区政府终于顶不住压力了,还是决定丢掉束缚抛弃枷锁,决定亲自上阵挽救香港。
可不是么?要是香港垮了,所有的香港老百姓都得遭殃。
当初制定“公开公平公正”市场原则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保证香港经济的繁荣稳定,就是为了保护广大香港同胞的根本福祉和根本利益的,现在市场马上就要到了崩盘的边缘,做为政府,你又何必还要守到那些条条框框自缚手脚呢?格老子的,杀他娘的。
第二天早上,我刚起床,竟然就接到白面的电话,问我现在在哪里,还说是已经住在我的酒店里了。
我顿时莫名其妙,白面跑到香港来做什么?难道也想来凑热闹?我赶紧问了问王兰,结果王兰说白面接受研讨会建议,在民间组织了一大拨股民,要到香港来参战,还说取了个名字叫什么“中国股民志愿军”。
我真的哭笑不得。
这算他妈的哪门子事哦!现在仗都打成这样了,天天都是血流成河,几乎每天都有人在跳楼,还他妈的志愿军!还他妈的中国股民志愿军!我只好先回到酒店,告诉姑姑说,特区政府已经决定用外汇基金入市,大战一触即发,让她通知彼德晚上过来商量一下。
姑姑点了点头,却告诉我,说我父母明天也要过来。
我顿时摸门不着,我父母这个时候跑到香港来做什么?我一脸狐疑,只好硬了头皮问:“姑姑,我爸妈这个时候跑过来干什么啊?到底出什么事了?”姑姑告诉我,原来我父母和大舅外公外婆他们已经知道上次就是我伙同彼德把恒指砸下去的了,一家人都在屋头痛骂我是汉奸是卖国贼,直接就在骂我良心被狗吃了,为了赚钱竟然不顾香港人民的死活。
他们怀疑是我奶奶在背后指使,于是父亲就打电话给奶奶她们,让奶奶她们千万不要让我参与这次大战,更绝对不能让我站到敌人那边。
因为一旦我站在敌人那边,那我们李家肯定一辈子都抬不起头来,出门都要被人家戳脊梁骨,外公外婆到时候怎么给国家交代?所以我父母这次到香港就是要过来监督我的。
1998年董建华血战索罗斯全揭秘!
![1998年董建华血战索罗斯全揭秘!](https://img.taocdn.com/s3/m/7ca622164028915f814dc274.png)
1998年董建华血战索罗斯全揭秘!1、20世纪90年代索罗斯崛起乔治·索罗斯的大名,相信点开这篇文章的朋友,应该是如雷贯耳。
犹太人出身,货币投机家,资本大鳄,其身家比联合国中42个成员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还要高。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索罗斯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金融战争,狙击各国货币,所到国家对他都恨之入骨。
说是在当时,如果一个外汇交易员听到消息说日本央行干预市场,大家会哈哈一笑,该干什么干什么;如果一听说“Sorosin!!”,所有交易员会立刻跳起来,可见当时索罗斯的威名和实力。
资本大鳄索罗斯,是东南亚领导人最痛恨的人1992索罗斯首次出手狙击英镑,击垮英格兰银行,拿下第一滴血。
旗下量子基金名声大振,索罗斯净赚10亿美元。
1994成功狙击墨西哥比索,使整个墨西哥金融体系倒退5年。
1997量子基金最风光的一年,在东南亚各国沉浸在资本盛宴中时,索罗斯在瞬息之间攻陷泰国,仅当天泰铢兑美元汇率就暴挫逾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也随之陷入混乱。
随后索罗斯转头攻击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缅甸、马来西亚等与泰国经济连带较深的国家,同样屡战屡胜。
外界推测这一战,索罗斯净赚一百多亿美元。
而到了1998年,在一波带走亚洲四小虎之后,实力空前强大的索罗斯将最后的目光,落在了亚洲金融中心,刚刚回归中国不久的香港,企图做空港币。
随后,以索罗斯量子基金为首的国际投机集团和以董建华为首的特区政府,爆发了一场空前惨烈的香港金融保卫战。
这一经典战役,也成为现代金融史上,最激动人心和波澜壮阔的一页。
刚回归之后的香港,迎来空前考验2、立体狙击理论索罗斯的秘技在描述这场大战之前,我们先来说说索罗斯的立体狙击理论。
以泰国之战为例,因为泰国实行的是固定汇率,所以给索罗斯抓到了空子。
索罗斯的玩法就是,假设泰铢换美元是1:25,索罗斯首先就以抵押的方式向泰国银行借入泰铢250亿,然后索罗斯将这250亿换成10亿美元,拿在手上。
接下来,索罗斯要做的事就是让泰铢贬值。
97年,香港,金融危机
![97年,香港,金融危机](https://img.taocdn.com/s3/m/8b5a43e76294dd88d0d26b93.png)
保卫恒指(98香港金融风暴中惊心动魄的十天) 10月27日,香港股市恒生指数暴跌1602点,收盘时破11000点大关,跌幅达到12.7%。
如此触目惊心的跌幅,上一回出现是在1997年。
当时,亚洲金融危机席卷香港,金融大鳄来势汹汹在香江兴风作浪。
1998年8月14日,港府携近千亿美元的外汇基金毅然进入股期两市,全力反击国际炒家的超级卖空行动,以捍卫600万香港人的财富与未来。
从8月14日到28日,短短10个交易日里,香港金融市场上迎来一场不见硝烟、却异常惨烈的货币战争。
山雨欲来高借,低还危机越是严重,在它到来之前,往往越不容易被觉察出来。
1997年7月2日,当时的泰国中央银行突然宣布,放弃实行多年的固定汇率制度。
消息一出,泰铢对美元当日狂泻20%。
持续了4个月的泰铢保卫战宣告失败。
不过,没有多少人意识到这将是一场席卷亚洲的金融风暴的开始,就连号称“亚洲乃至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对泰铢的情况也没有过多地留意。
此时的东方之珠完全沉浸在紫荆花的芬芳里。
百年游子归家,绚烂多彩的焰火照亮了香江的夜空,也照亮了600万港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平稳回归,为业已欣欣向荣的香港经济平添了更多信心。
这时的香港各大银行和其它存款机构共有近万亿美元的境外资产,占全球的8%,为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第六大外汇交易市场,亚洲第二大股票交易市场。
作为香港股市“晴雨表”的恒生指数一路高歌猛进、牛气冲天。
对于那段日子,《经济参考报》研究室主任叶奇元的印象很深。
从1996年到1999年,他一直是新华社驻香港分社的记者。
因为是经济专业出身,叶奇元被分配跑金融、股市和期市里的新闻,恰好见证了回归前后的繁荣景象。
他记得,香港股票交易所有个有趣的规定,恒生指数每上涨一千点,大家就要在交易大厅里开一瓶香槟以示庆祝。
回归前短短七八个月里,叶奇元就赶上了3回开香槟场面,酒沫喷薄而出,又喜滋滋地顺着瓶口流下。
到了1997年8月14日,恒指更是高冲16497点。
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揭秘
![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揭秘](https://img.taocdn.com/s3/m/1e13abf9f61fb7360b4c65e4.png)
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揭秘:没有硝烟的战场2008-10-1715:45:48扬子活力论坛【大中小】发表评论1997年下半年,美国著名金融家索罗斯旗下的对冲基金在亚洲各国和地区发起了连番狙击,并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使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和地区几十年来积存的外汇瞬间化为乌有,由此引发了巨大的亚洲金融危机。
1998年6月到7月间,索罗斯把矛头对准了港元,开始有计划地向香港股市及期市发动冲击。
兵临城下将至壕边对冲基金在对香港金融市场进行冲击时,往往受制于香港金融监管部门的传统作法,即提高短期贷款利率。
利率的上升会提高投机的成本。
在这次炒家冲击香港金融市场时,与以往最大的不同点就是,炒家没有进行即期拆借活动,而是预先囤积了大量的港元。
这些港元来自多方面,但一个很重要的来源是一些国际金融机构于1998年上半年在香港发行的一年至两年期的港元债券,总金额约为300亿美元,年利息为11%。
这些国际金融机构将这些港元掉期为美元,而借入港元的主要是一些对冲基金。
这些港元成为对冲基金攻击香港金融市场的低成本筹码,使投机者具备了在汇市进行套利的有利条件,而对冲基金又在外汇市场上买入大量的远期美元以平衡风险。
声东击西兴风作浪自1997年10月以来,国际炒家4次在香港股、汇、期三市上下手,前3次均获暴利。
1998年7月底至8月初,国际炒家再次通过对冲基金接连不断地狙击港币,以期推高拆息和利率。
很明显,他们对港币进行的只是表面的进攻,股市和期市才是真正的主攻目标。
1998年6月到7月,当恒生指数攀升至8000点高位的时候,对冲基金大举沽空恒指,建立了大量的恒指空仓头寸。
对冲基金之所以建立恒指空仓,是因为它们预计港股在受到冲击后恒生指数必然会大幅下跌,而恒指期货合约的价格是每点50港元,也就是说,若建的是空仓,恒生指数每下跌一个点,就可以给做空者带来50港元的利润。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
香港的未来何去何从,不禁令局外人生疑。
国际金融学案例9:香港汇率保卫战
![国际金融学案例9:香港汇率保卫战](https://img.taocdn.com/s3/m/05f66301eff9aef8941e06cd.png)
案例9:香港汇率保卫战一、国际金融“大鳄”背景介绍1.索罗斯(J·Soros),职业金融投机家,牛津大学、耶鲁大学等大学名誉博士,《金融炼金术》一书1987年出版,没几个人看得懂,但1994年再版时,该书成为抢手货(为何?)。
其创立的量子基金(注:量子基金属一种套利基金,是一种经常使用期货、期权和互换等金融衍生工具的基金,又常称衍生基金,到1994年为止,美国已有套利基金300多个,拥有近2000亿美元资产)28年来报酬率年均增长35%。
基金有多大力量?仅美国有1万多家共同基金,拥有近4万亿美元资产,3000支对冲基金拥有4千亿美元资产。
2.对冲基金(Hedge Funds)在股票指数期货市场上的“做多”与“做空”。
当对冲基金看好股市时,首先在期货市场建立好仓,即做多。
如果看准了,则期货市场由于买家多,开始升水,期货价将高于现货价,期货市场升水扩大时,会把现货市场股票价格太高,这时对冲基金在现货市场不计价地购买,加大升势。
其在现货市场买得贵(贱卖贵买),但在期货市场却价格升得更高,获得杠杆效应。
恒指期货是一种杠杆投资,杠杆比率有13倍。
对冲基金或暴利。
对冲基金的淡市策略即做空策略是,首先在现货市场购买,将股价升到一个不合理水平,然后在期货市场建立淡仓,当期货市场建立的淡仓达到某一个数量时,便会把所拥有的股票沽掉(卖掉),而且不计价,目的是把大市推低,这样现货市场贵买贱卖,但却把期货市场价格推得更低,在期货市场大赚。
二、案例内容自1997年2月东亚危机在泰国发端后,1997年10月,索罗斯等国际金融大鳄们对港元发起了攻击。
他们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大肆抛售港元,同时在香港股票期货市场上作空,迫使港府提高利率。
结果,港府保住了港元的汇率水平,维持了香港联系汇率制,股票市场商却损失惨重,恒生指数跌幅达47%,60%以上的股民被套牢,李兆基家族损失52亿美元,李嘉诚长江实业集团损失21亿美元,仅10月23日当天6个小时交易时间内,账面损失60亿港元。
香港金融保卫战
![香港金融保卫战](https://img.taocdn.com/s3/m/6401f6e97e21af45b307a8cd.png)
香港金融保卫战一九九八年八月,令世界震惊的八月,国际金融市场剧烈动荡。
香港政府无法容忍国际炒家三番五次地狙击港元,动用外汇基金合法地干预香港股市,与国际炒家在金融市场上进行殊死拼杀。
这是一场战争,正如一些人说的,虽然看不见硝烟迷漫刀光剑影,听不见炮声隆隆喊声凄厉。
可是这场战争中,尽管没有血肉横飞,其惨烈程度丝毫也不亚于一场真枪实弹令所有关心的人惊心动魄。
港府与炒家的搏杀,标志着人类的战争已经开始了一种全新的形式——金融战。
一、索罗斯得陇望蜀,垂涎香港联系汇率97年,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金融投机商掀起一股抛售泰铢风潮,这被认为直接引发了东南亚金融危机。
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称其为“潜伏在金融市场中的狠毒的野兽”。
挟着东南亚大胜的余威,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炒家在97年10月23日,首次冲击香港市场,造成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一度狂升至300%,恒生指数和期货指数下泻1000多点,大获而归。
10月风暴过后,多次小规模狙击港元,利用汇率、股市和期市之间的互动规律大肆投机,狂妄地将香港戏称为他们的“超级提款机”。
港府虽然在今年初和年中击退了炒家们狙击港元,守住了汇市,股市却一路狂泻,经济也跟著陷入衰退。
在这种互相搏击之中,圈外人可能觉得百思莫解:既然香港政府一再申明决心维护联系汇率,而且政府持有大量的外汇储备,有能力对付炒家的进袭,为什么炒家明知是一无所获,甚至还会烧痛手指,他们却还是一而再的进场抛售港币?原来这里头还有另一层原因,炒家是“项庄舞剑,志在沛公”,这个沛公就是股票市场。
因为每一次港币受到冲击,利率就上升,这势必打击到原已非常低沉的香港经济,股票市场就应声而跌。
因此,这一年多以来,每当港币受到冲击时,香港股市也跟着暴跌。
洞悉此中奥秘的炒家食髓知味,往往两面下手,既抛售股票、指数期货和期权,同时也抛售港币。
虽然他们在港币的投机活动可能会有所折损,可是,在股票市场上却大有斩获。
因此,与美元固定联系的港元汇率却始终是炒家们的目标。
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
![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https://img.taocdn.com/s3/m/68c6b77e02768e9951e738dc.png)
三、博弈双方主要操作工具、机制 和手法
• 1997年10月—1999年11月,港府与国际炒 家进行4次交锋 • 国际炒家狙击香港主要是在三个领域兴风 作浪: • 一是货币现货及期货市场 • 二是证券现货及期货市场 • 三是传媒领域
对冲基金在香港的战术
借入 港元 卖出港元 购入美元 借出 美元
港元对美元 汇率贬值 股市 下跌
香港联系汇率制度
• 是指将香港本地货币与美元挂钩,按照1美元兑7.8港 元的固定汇率进行港币发行与回收的一种货币制度。 • 港币由汇丰、渣打和中银三家指定的商业银行发行。 • 根据香港法律,在联系汇率制度下,发钞银行需要向 香港金融管理局交付美元,换取负债证明书;将美元 拨入外汇基金账户,用以作为发行纸币的依据;再按 照香港财政司规定的固定汇率发行等值港币。 • 其他银行(在香港称作持牌银行)以同样的汇率向发 钞银行存入美元,并获得等值港币。 • 在回收港币时外汇基金、发钞银行和持牌银行之间也 按1:7.8的固定汇率进行反方向操作。
金融危机一年后各股市指数的变化
指数 马来西亚 泰国 新加坡 香港 印尼 日本 1/7/97 闭市 30/6/98 闭市 跌幅 1078.9 527.3 1981.3 15196 731.6 20175 455.6 267.3 1066.7 8543 445.9 15830 57% 49% 46% 45% 39% 21%
• 挟着东南亚大胜的余威,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炒家在1997年10月23日,他们 首次冲击香港市场,造成香港银行同业拆息率一度狂升至300%,恒生指数和 期货指数下泻1000多点,大获而归。 • 10月风暴过后,炒家多次小规模狙击港元,利用汇率、股市和期市之间的互 动规律大肆投机,将香港戏称为他们的“超级提款机”。港府虽然在1998年 初和年中击退了炒家们狙击港元,守住了汇市,股市却一路狂泻,经济也跟 著陷入衰退。 • 为什么炒家在汇率上一无所获,还是一而再的进场抛售港币?---每一次港币 受到冲击,利率就上升,这势必打击到原已非常低沉的香港经济,股票市场 就应声而跌。 • 通过精心策划,索罗斯等炒家在1998年七月底八月初开始大规模狙击港 元的行动。 – 一方面利用日元疲软大肆散布人民币要贬值的谣言,动摇投资者对港元的 信心; – 另一方面在外汇市场大手抛出投机性的港元沽盘, – 同时在股市抛售来压低恒生指数,以及在恒指期货市场累积大量淡仓, • 指望在汇市、股市和期市相关连的市场上大获其利。 – 在八月份,量子基金已累积40亿美元的远期港元沽盘,占未来远期合约的 六成。在特区政府入市干预之前的19个交易日内,恒生指数急挫2000多 点。
九八香港危机-政府的钱损失(思考是否如此)
![九八香港危机-政府的钱损失(思考是否如此)](https://img.taocdn.com/s3/m/f2cfca7001f69e31433294cc.png)
声东击西 兴风作浪
自1997年10月以来,国际炒家4次在香港股、汇、期三市上下手,前3次均获暴利。1998年7月底至8月初,国际炒家再次通过对冲基金接连不断地狙击港币,以期推高拆息和利率。很明显,他们对港币进行的只是表面的进攻,股市和期市才是真正的主攻目标。声东击西是索罗斯等国际投机者投机活动的一贯手段,并多次成功。
香港金融保卫战默认分类 2007-08-26 19:18:47 阅读57 评论1 字号:大中小
从1997年7月开始掀起波澜的的那场金融风暴,如火山喷发般迅速席卷了亚洲进而搅动了整个世界,那些在风暴中倒下的国家,身陷经济崩溃的泥潭,只能任人宰割,而依然在风暴中挺立的香港,它的金融市场也已经遍体鳞伤。在这个时候,特区政府已经意识到,尽管已经化解了国际炒家们的数次冲击,但更猛烈的风暴还没有到来,特区政府必须以更强硬的手段、更主动的姿态去迎接挑战。也是在这个时候,一直在等待最佳时机的索罗斯正在不断积蓄能量,准备对香港发动最后一击。这场香港金融保卫战的大决战终于在1998年8月拉开了帷幕。
洞察其奸 港府迎战
国际炒家在泰国、马来西亚的胡作非为,给这些国家的经济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可谓来者不善。所以,在分析、研究亚洲其他市场形势后,为了维持香港金融市场的稳定,香港政府决定调巨资迎战这些疯狂的国际炒家。
这是一场以金钱、智慧和魄力为武器的你死我活的金融大战。无论是挑战者,还是应战者,都深知其成败所蕴含的利益与风险。
攻城略地 乘胜追击
初战得手,并不意味对手会弃城投降,因为离期指合约的交割还有时日,港府明白恶战还在后头。果然,从8月25日开始直至28日,双方展开了转仓战,港府的目的是迫使国际炒家为投机付出高额代价。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香港金融保卫战
![香港金融保卫战](https://img.taocdn.com/s3/m/3203e181da38376baf1faeb5.png)
精心整理资料之一:韩秀云通俗经济评书(香港保卫战一共有6集)资料之二:1998年香港金融保卫战案例1998年8月5日至7日,国际货币炒家发动了继97年10月以来对港元的港元尝到了甜头的投资者继续玩弄同样的手段。
1998年1月、5月,相同的一幕一次又一次在香港上映。
西方舆论戏称,香港成了国际投机者的“自动提款机”,他们一旦缺钱花了,只需在这个提款机上按几个钮。
尽管香港凭借充裕的外汇储备保住了联系汇率,但在高利率的影响之下,经济付出了高昂代价,利率居高不下,股市下跌了50%以上,楼市下跌了50%以上,经济元气大伤,至今未愈。
当年首季香港经济负增长2.8%。
进入夏季,国际炒家热炒“人民币贬值”的谣言,“项庄舞剑,意在沛公,香港乃沛公也。
人民币贬值势必沉重地打击香港的联系汇率制。
这一信息更加刺激了香港的股市和汇市。
加之纽约股市回软,日跌幅一度达299点,并将继续下滑;日本新至,多亿。
移的政策。
“如果有人觉得我们会有所动摇,他们是错的!我们绝对有能力与决心维持联系汇率,我们一定会做得到。
维持联系汇率将能确保香港的长远经济活力与利益,短期的痛苦可以接受。
”董建华颇有悲壮之色。
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任志刚被舆论界戏称“任一招”,意思是说,每每金融炒家杀将过来的时候,金管局唯一的一招就是提高利率,增加金融炒作的成本,以抗拒炒家的狙击,维持联系汇率。
而此法的副作用日益昭彰,它对股市楼市的杀伤力太大。
恒生指数下跌至6500点将是银行体系所能承受的最低限。
专家分析,如果股市和楼市进一步大幅下财政汇率1美元兑7.8港元的价格购买。
而这次却以炒家的卖价7.75港元悉数买进,引至炒家们大喊不公。
任志刚说,这次购买港元,并非为金融管理局本身购买,而是替香港go-vern-ment即国库购买,因此并没有违反货币局的严格规定。
香港go-vern-ment为了应付经济衰退,采取了扩张财政政策,加大预算赤字。
每年夏季国库库存港元枯竭,go-vern-ment开支必须到货币市场以美元换取港元。
98香港政府救市启示
![98香港政府救市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2e3bf0c5360cba1aa811da5e.png)
98香港政府救市启示:中国政府必须救市也一定能救市成功2015年09月07日08:02 瞭望微博政府应不应该救市,有些学者认为政府不应出手维稳:1、是政府应敬畏市场而非干预市场;2、股市融资的年规模只有1万多亿元,远低于9万亿元的信贷年增量,所以其重要性不足、不值得去救;3、股票资产占家庭财产的比重不到25%,股灾对消费的负面影响不大;4、股市危机不会引发系统性金融风险。
但库叔建议你们回去查查:作为最自由的经济体~香港,以及市场经济的典型代表——美国,在1998年和金融海啸期间分别是怎么做的。
那应该如何救呢,库叔就建议你认真读下去了。
文|柴青山(中国改革开放论坛理事中国国际金融学会理事)香港一直被评为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其政府也因此奉行“积极不干预的政策”。
但在97年10月亚洲金融危机祸及当地之后,特区政府却先在汇市、后在股市,频频出手干预、主动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当时境内外炒家所使用的手段无非是三大招:第一招是利用中国内地发生大洪水、日本和香港经济低迷的消息,大肆散布人民币、港币即将贬值等种种谣言,频频发布港股还将跌至某某低位的研究报告。
第二招是利用汇市与股市之间联动的原理,在事先借入大量港元之后,先后利用台湾弃守新台币、印尼盾受冲击、日元大贬值等机会,在97年10至98年8月间发起了对港元汇率的多次攻击,大肆抛售港元、推高远期美电的价格。
在联系汇率机制下,金管局当时不得不通过外汇基金大量抛售美元、买入港元,结果在港元被回笼之后,流动性趋紧、利率飙升,港股因此受到沉重的打击。
第三招是同时在股市现货和期指上大肆做空,一方面先大量借入股票,然后再大肆抛售,从而大幅拖低了期指、恒生指数及所借入股票的价格;另一方面在期市不断累积淡仓合约,结果股指期货大跌,进而引导股价及恒生指数跟跌。
最后空方就能在远期港元汇率、被抛售的股票价差以及下跌的股指期货中获得三重的暴利。
批评如潮涌,特区政府仍积极维稳在炒家的攻击下,恒生指数不断出现阶梯性大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索罗斯为首的对冲基金在国际金融资本的支持下,横扫东南亚,作为四小龙之一的香港尤如惊弓之鸟,时刻警惕。值得注意的是在泰国发生金融危机的7月份,香港恒生指数不但没有跌,反而涨了。可惜香港当局没有注意到这个信号,上边通过对香港联系汇率制度的了解,我们知道尚不存在攻击港币的基础,你说靠发动货币战争横扫多个国家的索罗斯不知道吗?连英国都曾败在其手下,索罗斯当然清楚地很,不可能通过港币远期外汇掉期交易来牟利,那他攻击港币的目的何在呢?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索罗斯一开始的盈利目标就锁定在做空恒指期货上了,所以1997年7月在泰国金融危机的情况下,香港恒指奇怪的不跌反涨就可以理解了,这正是国际对冲基金做空恒指的建仓期。
从香港金融管理局主席任志刚后来的描述,香港金融管理当局在1998年8月才明白过来,上当了。他这样写道:1998年8月,我们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投机者对我们的金融市场发起了联合的精心策划的攻击。投机者发现,在短期内通过集中性抛售港元,能够暂时抬升货币局制度下的利率,这将对股票价格施加向下的压力。通过短期内对这种货币施加压力并且抛售股票,即使他们不能冲破设定的汇率,他们也可能从股票指数期货合同上获取一笔收益。其实港府明白的太晚了,1998年8月13日香港恒生指数跌穿6600点,从1997年8月16000多点的高位下跌将近10000点,此时离8月28日的恒指交割期时间已近,可以说胜败已定。
有股指期货的常识的朋友都知道,做空股指期货的主力一定要掌握足够数量的权重股筹码,否则就等于是毡板上的肉任人宰割了。分析恒生指数的走势,索罗斯等在港股市场对权重股建仓可能在10000点以下才开始,可能在1998年5月左右大规模建仓以对冲沽空期指的风险,6月7月恒生指数攀升到8000点左右,这时对冲基金再次大幅沽空恒指,到8月14日把恒指打到6610点,之前的19个交易日恒指急跌2000多点,每张合约可赚10多万港币,利润之高,让人难以想象。做空恒指期货,恒指每下跌1点,每张合约获利50港币,从索罗斯最初建仓的16000多点,每张合约可赚50多万港币,即使持有1万张合约,就赚了50多亿港币,即使最贪婪的人,在这个时候都应该是收获季节了,何况索罗斯这样的高人,1998年8月上旬应该就是索罗斯大量平仓的时间段,由于无法查到其沽空恒指的具体仓位,无法计算其究竟赚了多少钱。而按有的说法,索罗斯在1998年8月交割的沽空恒指合约中亏损12亿港币,8月交割的合约每张亏损额为3万多港币,也就是说索罗斯新开未平仓的合约应该在3万多张,其整个恒指沽空合约应在数十万张,其盈利难以计数。
以美国索罗斯为首的对冲基金早就对肥得流油的东南亚小龙小虎们馋蜒欲滴,视为盘中餐,早在1994年就曾进行过试探性攻击,后因感到时机不成熟而放弃。1997年时机到来,自然不会放过,首先拿实力相对弱小的四小虎开刀,1997年2月索罗斯等大量沽空泰铢现货,同时买进远期泰铢合约,进行远期外汇掉期交易,泰铢贬值部分即是其盈利,泰国稍加抵抗就败下阵来,6月泰国财政部长在政治压力下辞职,惊慌失措的国内公司买入美元对冲其外汇风险敞口,外汇平准基金的干预导致外汇储备损失惨重,国内居民信心危机没有缓解,已超出了银行的控制范围,1997年7月泰国被迫放弃固定汇率制,汇率开始自由浮动,在此后的6个月里,泰铢兑美元的比价由26降到55。而且亚洲危机出现向其它国家扩散的迹象。以索罗斯为首的对冲基金等国际金融机构又迅速的横扫东南亚,用同样的手法先后打败了马来西亚、菲律宾和印尼这些所谓的亚洲四小虎,接下来亚洲四小龙岌岌可危。
8月14日明白外汇市场不过烟雾弹,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才是主战场的香港当局,毅然决然地决定以巨额外汇基金和土地基金入市干预,与索罗斯为首的国际炒家决一死战。在决定入市之前曾荫权曾在夜里静静地哭过两三次,深感压力巨大,如果失败,就是自己跳楼也无法挽回损失,与任志刚商量决定入市之后,随即向特首董建华提出建议,老板董建华不到半个小时就拍板,和他们斗一场。有关香港金融保卫战的盛况有关描写的文章已有很多,在这里我们就不做过多描述,只说说关键的一些东西, 8月24日恒生指数由港府入市前的6610点推高到7820点,随后的几天国际炒家和港府的交战进入白热化。
在1998年8月之前的四次对港币的攻击中,任志刚都以提高利率来应对,当时舆论叫他任一招,只此一招,而且还是错招。等任志刚明白过来后,就改变了招数,从外汇市场上低价通吃港币,8月5日炒家卖出200多亿港币,8月6日炒家又卖出200多亿港币,香港运用财政资金如数吃下,将汇率稳定在 7.75,同时转手存入银行,将利率也稳住了,这本是一开始就应采用的正确应对,这样炒家就无机可乘,还得赔上拆借利息。
在整个香港金融保卫战中港府投入资金1180亿港币,有人预计索罗斯在香港阻击战中损失8亿美元,落荒而逃。实际情况真是如香港金融保卫战揭秘说的这样香港当局大获全胜吗?我们回顾一下,对香港的攻击开始于2007年10月,索罗斯在1994年就在精心准备对东南亚的攻击了,可以说1997年10月对香港发起攻击前一切准备工作都已做好了,以索罗斯对货币市场理解之精深,当然知道不可能在攻击港币中获利,攻击港币本来就是明修栈道,索罗斯的主战场就是股指期货,而在1997年8月香港恒生指数在16000点以上,无疑为其提供了做空恒指的建仓良机,有理由认为索罗斯有充分的时间在高位完成沽空恒指期货的建仓。
为了便于理解,在这里先对汇率制度做个简单解释,汇率制度分为浮动汇率制、受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固定汇率制、和联系汇率制,从金融危机尤其是货币危机的历史看,发生货币危机的国家一般是固定汇率制或实行受管理的浮动汇率制,限于篇幅这里就不深入解释其原因了。联系汇率制也称货币局制度,是固定汇率制的极端情况,货币局制度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储备货币存货和以储备货币标价的资产(通常是储备国家的政府债券,如美国国债),香港以美元为储备货币,当这种储备货币存量大到足够包括整个基础货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M2,就可以实行货币局制度。以香港为例,确定港币与美元7.8汇率,如金本位制一样,发钞银行发行港币必须上缴等值美元为抵押,香港放弃对货币政策的控制,完全同步跟随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港币与美元在7.8 上下一个极小的范围内波动。如果你看明白了联系汇率制,就清楚了只要香港有充足的外汇储备,没有偷发港币,港币几乎等同于美元,货币局制度的进一步就是美元化,1997年香港拥有96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财政状况良好,这种情况不存在对其联系汇率制攻击的基础。
到1997年10月,形势急转直下,香港危机开始爆发,其导火索源于10月20日,台湾地区央行放弃对新台币的支持,新台币随即贬值9%。台湾与香港联系并不紧密,但台湾外汇储备巨大,相当于1997年夏东南亚国家的外汇储备总和,台湾能倒,香港为何就不能输呢?在这种逻辑下,也有可能国际对冲基金在做空恒指的建仓已经完成。有笑话说,10月21日深夜,夜黑风高,香港财政司司长曾荫权和金管局局长任志刚分别接到一个神秘的电话,一个低沉的声音说,索罗斯要攻击港币了,21日22日在伦敦外汇市场上抛出了60亿美元的港币,把港币汇率压到7.75的警戒线之下,同时市场盛传香港联系汇率制度不保。
在1997年10月下旬开始对了对所谓的港币开始攻击的时候,恒指在短短几天的暴跌,市值损失2.1万亿港币,这个时候索罗斯都不需要在对股票市场上对权重股进行建仓,即使有也是少量的用于打压的筹码,完全可以忽略不计,这个阶段其在沽空股指期货的获利几乎是纯利。在1998年8月之前类似的攻击已经发生了4次,每次香港金管局的任一招都是用同样的办法提高短期利率让索罗斯沽空恒指获利。
本来担心联系汇率不保的香港居民和外国投资者就已经开始抛售港币资产,尤其是港股,银根的突然收紧,短期利率的大幅提高,使股市雪上加霜,恒生指数当天暴跌10.4%,1997年10月28日香港恒生指数再度暴跌13.4%,香港股市市值减少2.1万亿港币。有人质疑香港金融管理当局为何在这种情况下不坚持货币局制度,为市场紧急提供流动性,殊不知这正是香港金融管理当局应对攻击港币的措施,在索罗斯等国际对冲基金的指挥下,把香港恒生指数打下去了。此后两次的对港币的攻击,也让香港以同样的手法击退了,还有人说香港金融管理当局赢得这第一交锋的胜利,在我看来,所谓的攻击港币根本就不成立,香港金融当局完全在随着索罗斯的指挥棒跳舞,上当了都不知道,谈何胜利?
对做空股指期货的主力来说,其在股市持有的权重股筹码主要是为保证其期指合约的安全,在大盘上涨时要能压得住盘,而往下打压时一般都会在低位及时回补筹码,有时我们会看到高买低卖觉得很难理解,对主力来说高买低卖之后,只要能在更低的价位接回来,其股票市值的损失就很小,如果上涨还有盈利。对做空股指期货的主力来说,在指数上下基本处于平衡的区间,其沽空期指的金额与其权重股筹码大致相当,以对冲风险。当其沽空的股指合约获利平仓之后,其对冲风险的权重股筹码就需要清仓,一般来说作为向下打压的手段,不以盈利为目的。
由于8月28日为股指期货交割期,迎来了首次决战,上午10点整开市后仅5分钟,股市的成交额就超过了39亿港元。半小时后,成交金额就突破了100 亿港元,到上午收市时,成交额已经达到400亿港元之巨,接近1997年8月29日创下的460亿港元日成交量历史最高纪录。下午开市后,抛售有增无减,成交量一路攀升,但恒指和期指始终维持在7800点以上。随着下午4点整的钟声响起,显示屏上不断跳动的恒指、期指、成交金额最终分别锁定在7829点、 7851点、790亿港元上。普遍的观点认为国际炒家在7500点卖空恒指8月合约,而结算点位收在7851点,国际炒家在做空恒指8月合约上巨亏。 1998年9月7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颁布了外汇、证券交易和结算的新规定,使炒家的投机大受限制。当日恒生指数飙升588点,以8076点报收。加上日元升值、东南亚金融市场趋稳等一系列因素,使投机炒家的资金、换汇成本大幅上升,不得不败退离场:9月8日,9月合约价格升到8220点。8月底转仓的期指合约要平仓退场,每张合约又要亏损4万港元。至此,国际炒家见大势已去,纷纷丢盔弃甲,落荒而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