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 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
1、设计理念:新课程改革倡导探究行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本节课就是以让学生亲历模拟实验及建立模型等探究活动来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
2、教材分析:《种群的特征》这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是学生在前面刚学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宏观层次来分析生命系统的特征。依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列举种群的特征”,因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2.1【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种群密度和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种群的特征之间的内在关系。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调查种群的密度的方法。分析种群其他特征对于种群密度的影响情感目标:能用种群特征去描述身边的种群,并能对种群的研究提出有建设性的看法;
关注人口问题,认同计划生育国策、关注濒危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及措
施。
2.2【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及内在关系
教学难点:示范样方法的正确操作,证实样方法的科学有效性。
2.3【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做演示实验让学生探讨如何估测一类事物在一定地域范围的密度
种群的几个特征以及他们是怎样影响种群密度的
种群的空间特征
第2课时:课外测量南操场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3、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的引入思路是:从问题出发,落脚于对科学方法的学习: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在呈现种群的特征这一内容时,从“问题探讨”引入,然后逐步展开教学,将本节的探究活动作为让学生尝试、模仿的操作。
本节的内容教学是按照教材顺序安排的,采用先授课后进行探究活动的模式。本案例的设计针对课堂授课部分。
4、授课过程
题探讨
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副图代表一块面积为100m2的草地。图中黑色圆点代表蒲公
英,白色圆点代表其它植物。请同学们估算一下这块草地上
蒲公英的数量。
请一位同学说一下他估算的结果,并说明他是如何进行
估算的。
教师点评学生的统计方法
教师介绍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常用的科学方法之一是样方法
定义: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抽取若干个样
方,通过计算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
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
计值。
计算该样方中个体数
注解:图中圆球为某个样方中的要测量个体数
问题:该样方中要测量的个体数目是多少?
学生各
自采取
方法估
算
学生表
达自己
的方法
和结
果。
看课本
总结探
讨:样
方发
中,样
方的大
小、样
方的多
少、样
方的取
样原
则、及
样方边
缘的计
数问题
培养学
生的观
察和科
学思维
能力
为用样
方法实
地调查
种群密
度作铺
垫
教学设计说明
1.本节教学设计的核心是用样方法测定种群的密度,对于样方法这种科学方法的学习,着重于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讨论和对实际问题的探讨,不能撇开生物学现象只是单纯的讲解数学问题,那样就使学生感到乏味,也不能只讲生物学现象而不结合科学的数学方法,因此二者的结合至关重要,要好好把握。
2.本节课讲授了种群的多个特征,但是有轻重详略之分,重点是种群密度,以及样方法在种群密度测定中的实际应用,其他的特征都可以与种群密度相联系的讲解。画出一个图表来表明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迁出率以及性别比例等对种群密度的影响,将有助于学生对种群各个特征的整体把握和记忆,
3.本节课的主要线索是种群的特征,但并不是仅仅描述性的讲,而是从问题出发,落脚于对科学方法的学习:用样方法测定种群密度。因此,让学生尝试、模仿调查种群密度,是本节的重要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要围绕实现这一目标来制定,即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活动,完成尝试、模仿的操作。教材中设计了“探究”活动: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这一活动需要在野外进行,且属尝试、模仿层次,故一般可以安排在本节结束时进行。
4.对于特征的讲解要多引用实例,尽量给学生以感官的认识不要过分强调概念。比如年龄组成这一特征完全可以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比如我国)和不发达国家间进行比较分析,问题甚至可以深入到是什么原因导致他们各自不同的年龄组成,这一年龄组成对这个社会的将来有什么影响。
5.人类社会是最复杂的种群系统,但是又具有种群的共性,把所学的知识和人类社会联系起来不仅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会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