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治疗及选择时机对窒息大鼠心肺复苏后的脑保护作用

合集下载

亚低温治疗在重症医学科脑复苏中的应用

亚低温治疗在重症医学科脑复苏中的应用

亚低温治疗在重症医学科脑复苏中的应用亚低温疗法又称冬眠疗法,是目前临床研究中被证实有效的脑保护治疗措施之一[1],现将这一治疗技术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亚低温治疗的背景医学类运用低温技术报道首次见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

到了80年代,其阶段性成果包括1987年Busto的动物实验。

Busto将实验鼠的全脑缺血模型(20分钟)脑温降低到30~33℃,发现实验鼠的神经元几乎无病理性损伤,且并发症轻微,据此他提出亚低温的概念。

目前国际医学界将治疗性低温划分为轻度低温(33℃~35℃)、中度低温(28℃~32℃)、深度低温(17℃~27℃)、超深度低温(≤16℃),将轻中度低温(28~35℃)称为亚低温。

至今已经有大量的动物实验与临床资料验证了亚低温治疗对各种类型脑损伤的保护作用。

2.亚低温脑保护机制研究发现,亚低温疗法对脑损伤的保护机制是通过多种途径实现的。

亚低温治疗首先使脑细胞的需氧量减少,降低脑氧代谢率。

数据显示,体温每降低1℃(在诱导低温过程中),脑细胞代谢率下降5%~7%。

李燕玲、顾国嵘等证实了在脑损伤的初期阶段,亚低温治疗可有效改善脑细胞损害,其作用是通过阻断脑细胞凋亡、抑制线粒体损伤作用、减轻内源性细胞毒性等作用等达到降低颅内压、减轻脑水肿的目的[2-3]。

张斌[4]在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对比研究时发现,亚低温治疗组预后良好率、中残率高于对照组,重残率、植物生存率、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并推测亚低温可能是通过抑制各种创伤后的增高的炎症反应,减轻二次脑损伤而达到脑保护作用。

3.亚低温在脑复苏中的临床应用3.1 亚低温的应用范围目前国际上亚低温治疗主要运用在心室纤颤、室性心动过速所致心跳骤停经复苏后仍昏迷的患者。

2005年和2010年的心肺复苏指南中均强调亚低温疗法对于心脏骤停的重要性,亚低温治疗成为临床上进行脑复苏的标准措施[5]。

目前亚低温的治疗运用日益广泛,包括重型颅脑损伤、脑损伤后难以控制的颅内高压、中枢性高热、各种明显精神症状的患者等。

亚低温对大鼠急性缺血脑保护作用的研究(一)

亚低温对大鼠急性缺血脑保护作用的研究(一)

亚低温对大鼠急性缺血脑保护作用的研究(一)【关键词】亚低温〔关键词〕亚低温;缺血性脑血管病;脑保护脑缺血性疾病由于高致死率,高致残率成为神经科医生研究的热点,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中心环节是如何在实现脑保护基础上恢复血流,挽救半暗带。

而亚低温对脑外伤的脑保护作用已为临床所证实并广泛应用于临床〔1-3〕,为此,我们采用亚低温方法通过改良的不开颅栓塞法来观测脑缺血不同时间段缺血局部兴奋氨基酸,脑水肿,梗死体积及其光镜下形态的变化。

结果表明亚低温具有脑保护作用。

现将研究报告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分组90只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50~300g,随机分成三组:①假手术组30只;②常温脑缺血组30只;③亚低温缺血组30只。

每组动物又随机分成3h、6h、24h共3个组,每小组内动物数等分。

根据Koizumi方法制备栓线路,市售单股尼龙线(直径0.16mm)准确选取2.5cm头端涂硅胶,涂胶标准:长5mm,直径0.25~0.30mm。

将大鼠以10%水合氯醛3ml(3.6mg/kg体重)腹腔注射麻醉,颈部正中切口,分离颈内动脉颅外的唯一分支翼腭动脉,在分叉处结扎翼腭动脉。

电凝颈总动脉及颈外动脉,在颈外动脉残端插入尼龙丝,直到尼龙丝在动脉内头端距离颈总动脉分叉处长度为17~19mm,将颈外动脉结扎以固定尼龙丝。

阻断大脑中动脉的血流。

假手术组除不插入尼龙丝外,其他操作与手术组相同。

评分标准参照Longa〔5〕的5分评分法。

1.2 氨基酸浓度测定各实验组大鼠到预定时间断头处死,迅速取缺血侧脑组织100mg,在121MB 型氨基酸分析仪上进行氨基酸定量分析,分别测量谷氨酸、甘氨酸和GABA浓度。

按Globus等提出的方法计算“兴奋性毒性指数”:(谷氨酸浓度)×(甘氨酸浓度)/(GA-BA浓度)。

1.3 大鼠脑组织含水量测定各实验组大鼠到预定时间随机选取2只大鼠,取右脑,将脑组织在电烤箱(100℃)内放置1d,称其干重,并按公式计算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含水量={(湿重-干重)/湿重}×100%。

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脑保护作用的研究

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脑保护作用的研究

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脑保护作用的研究目的研究亚低温治疗对窒息大鼠心肺复苏(CPR)后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方法建立心肺复苏大鼠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常温组(B组)、保存性低温组(C组)、复苏性低温组(D组),除A组外,其余各组均为心肺复苏组。

心肺复苏组组内按心跳骤停的时间再分为3个亚组:4min 组、5.5min组、7min组(n=6)。

C组和D组分别在心B切开及血管穿刺操作,不进行心肺复苏,其余措施相同。

各组于相应时间点取血和脑组织标本,分别观察各组脑组织病理学改变及脑组织含水量。

结果与A组相比,B、C、D组脑组织含水量及病理学评分均有明显的增加(P<0.05),与B组相比,C、D脑组织含水量有所下降,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学评分有明显的降低(P<0.05),C组脑组织含水量及量病理学评分较D组仅有数值上的降低,并无显著差异性(P>0.05)。

结论亚低温治疗能减轻窒息大鼠心肺复苏后脑损伤,具有脑保护效应。

标签:亚低温;窒息心跳骤停;心肺复苏;脑保护心跳骤停(cardiac arrest,CA)后为全脑缺血状态,脑损伤机制复杂不仅要渡过急性期的各种并发症,还要面对未来长期病残所带来的巨大物质和经济负担,因而对脑缺血进行积极有效的脑保护和脑复苏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近年脑复苏已经成为研究热点,低温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最有效的神经保护方法[1,2],较多研究亦表明亚低温对复苏后脑组织有保护作用[3],但其应用具体时机仍不明确。

本文采用心脏停搏加心肺复苏术来模拟心肺复苏后大鼠的脑损伤,以复苏及复苏后30min行亚低温治疗,研究其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1.1动物分组选用健康成年SD大鼠(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医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渝)2011~0006)60只,雌雄不限,体重310g~350g。

亚低温技术对心肺复苏后脑功能影响的研究

亚低温技术对心肺复苏后脑功能影响的研究
r e s u s c i t a t i o n . Me t h o d s F o r t y — e i g h t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c a r d i a c a r r e s t w e l "  ̄d i v i d e d i n t o h y p o he t r mi a g r o u p a n d n o r mo he t r mi a
g r o u p r nd a o m l y . T h e p a t i e n t s i n n o r m o t h e r m i a g r o u p w e r e舀 、 r e n c o n v e n t i n t f o r c a r d i a c a r r e s t . he T
at p i e n t s i n h y p o t h e r mi a g r o u p we r e g i v e n 4 c c R i g e r S s o l u t i o n t o g e t h e r w i t h p h y s i c a l c o o l i n g o n t h e h e a d a n d n e c k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c o n v e n t i o n a l t r e a t me n t . a n d t h e t e mp e r a t u r e o f a n u s r a n g e d b e t we e n 3 3  ̄ C a n d 3 5 ℃. T h e s e l 3 1 m l e v e l s o f
l a c t i c a c i d i n a r t e r y , G l a s g o w c o ma s c l a e ( G C S )s c o r e s w e r e me a s u r e d 2 4 , 4 8 , 7 2 h o u r s f a t e r c a r d i o p u l m o n a r y r e s u s c i —

亚低温治疗及选择时机对窒息大鼠心肺复苏后的脑保护作用

亚低温治疗及选择时机对窒息大鼠心肺复苏后的脑保护作用

亚低温治疗及选择时机对窒息大鼠心肺复苏后的脑保护作用任亦频;周厚荣;汤旭;黄效模;张谦【期刊名称】《广东医学》【年(卷),期】2014(35)3【摘要】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及选择时机对窒息大鼠心肺复苏后的脑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常温组(B组)、保存性低温组(C组)、复苏性低温组(D组),除A组外,其余各组均建立心肺复苏大鼠模型.B、C、D组内按心跳骤停的时间(4、5.5、7 min)再分为3个亚组.C组和D组分别在心跳骤停时和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30 min分别给予保存性低温和复苏性低温的亚低温治疗,B组不行低温治疗,A组仅进行麻醉、气管切开及血管穿刺操作,不进行心肺复苏.各组于相应时间点取血和脑组织标本,分别观察各组血清S100B蛋白含量,大脑皮层S100B蛋白表达及脑组织含水量比.结果 (1)与A组比较,B、C、D组血清S100B蛋白含量从ROSC后2 h起开始明显升高,并持续上升至4 h,各时点血清S100B蛋白含量及ROSC后4 h大脑皮层S100B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2)与B组比较,C、D组ROSC后2 h血清S100B蛋白含量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SC后4 h血清S100B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ROSC后4 h皮层S100B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3)与A组比较,B、C、D组ROSC后2 h脑含水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B组比较,C、D组ROSC后2 h脑组织含水量在数值上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与D组比较,C组ROSC后4 h血清S100B蛋白含量、大脑皮层S100B蛋白阳性细胞数,ROSC后2 h脑组织含水量仅有数值上的降低,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治疗能减轻窒息大鼠心肺复苏后脑损伤,具有确切的脑保护效应,其疗效与诱导亚低温开始的时间有关.【总页数】5页(P345-349)【作者】任亦频;周厚荣;汤旭;黄效模;张谦【作者单位】贵州省人民医院急诊科,贵阳,550002;贵州省人民医院急诊科,贵阳,550002;贵州省人民医院急诊科,贵阳,550002;贵州省人民医院急诊科,贵阳,550002;贵州省人民医院急诊科,贵阳,550002【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亚低温治疗对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脑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J], 李壮丽;邵敏;李跃东2.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脑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J], 罗雅娟3.亚低温对窒息大鼠心肺复苏后S100B蛋白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的影响 [J], 黄效模;汤旭;周厚荣;张谦;曾德珍;周霞4.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脑保护作用的研究 [J], 周霞;周厚荣;汤旭;黄效模;杨秀林;张谦5.清开灵注射液联合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脑保护作用分析 [J], 冯银矿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效果观察与护理

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效果观察与护理

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后脑复苏的效果观察与护理杨志华【摘要】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hypothermia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resuscitation CPR and care methods,brain function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Methods:Data integrity cardiopulmonary arrest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line 141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mong the control group (n=69) received only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observation group(n=72) were based on the use of mild hypother-mia treatment.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and statistical prognostic evaluation of patients with neurological and two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 Re-sults:The cur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GCS score and daily life quality ability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 05). Conclusion:Cardiopulmonary arrest patients in the use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hypothermia,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hypoxic-ischemic brain tissue damage and promote neurological recovery,improve long-term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患者脑复苏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方法,改善患者的预后和脑功能。

亚低温在脑复苏中得时机及策略修改版

亚低温在脑复苏中得时机及策略修改版

心肺复苏现状
心脏骤停100%
未能恢复70%
成功30%
院前死亡10%
收入院20%
院内死亡15%
存活出院5%
半个世纪以来,CA后ROSC率 明显改善,但生存率并未提高。
CA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尤为重要
2015版CPR指南更新
2015CPR指南
心肺复苏的优先次序
按压频率、深度 亚低温治疗
复苏后管理
减少并发 症提高成
亚低温技术在脑复苏中的 应用及策略
低温治疗的分类
分类 轻度低温 中度低温 深度低温 超深度低

英文名称
mild hypothermia
moderate hypothermia
profound hypothermia
ultraprofound hypothermia
目标温 度
33- 35℃
28- 32℃
Preliminary evidence in patients with asystole/PEA…
Polderman KH et al. Induced hypothermia improves neurological outcome in asystolic patients with out-of hospital cardiac arrest. Circulation 2003; 108: IV-581 [abstract 2646]
然而,没有任何一项前瞻性的临床试验显示 神经保护药物能改善院外心脏骤停患者的预 后。
总之,推荐的任何神经保护药物减轻心脏骤 停后患者脑损伤的证据都不充分。
1. Brain Resuscitation Clinical Trial II Study Group. A randomized clinical study of a calcium-entry blocker (lidoflaz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omatose survivors of cardiac arrest. N Engl J Med. 1991;324:1225–1231. 2. Longstreth WT Jr, Fahrenbruch CE, Olsufka M, Walsh TR, Copass MK, Cobb L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of magnesium, diazepam, or bothafter out-of-hospital cardiac arrest. Neurology. 2002;59:506 –514. 3. Roine RO, Kaste M, Kinnunen A, Nikki P, Sarna S, Kajaste S. Nimodipineafter resuscitation from out-of-hospital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a placebo-controlled, doubleblind, randomized trial. JAMA. 1990;264:3171–3177.

亚低温在心肺脑复苏中对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亚低温在心肺脑复苏中对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亚低温在心肺脑复苏中对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刘树峰; 严首春; 王善宝
【期刊名称】《中国美容医学》
【年(卷),期】2012(021)012
【摘要】目的:探讨亚低温在心肺脑复苏中对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方法:建立心肺复苏模型,SD大鼠30只,分成对照(D)组、常温复苏(C)组及亚低温复苏(Y)组,2h 后大鼠脑组织病理切片的对比。

结果:亚低温复苏(Y)组与常温复苏(C)组大鼠脑组织病理切片在脑组织结构间质水肿神经元变性坏死方面都有很大改善。

结论:亚低温在心肺脑复苏中对大鼠脑组织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总页数】1页(P54)
【作者】刘树峰; 严首春; 王善宝
【作者单位】湖北省襄阳市东风人民医院急诊科湖北襄阳441004; 海南省人民医院急诊科海南海口 570311; 山东省枣庄监狱医院山东枣庄 277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大鼠脑组织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 [J], 陈玉熹;缪心军;陈红辉;陈之力;尤荣开
2.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大鼠S100B蛋白水平的影响和脑组织保护作用的研究[J], 陈玉熹;缪心军;陈红辉;陈之力;尤荣开
3.亚低温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J], 凌芳;叶心国
4.亚低温对脑缺血大鼠脑组织富含脯氨酸的 Akt底物40与磷酸化的富含脯氨酸的
Akt 底物40表达的影响及其脑保护作用的研究 [J], 陶晓峰;刘畅;白艳;宋波;付明杰;孟津伊
5.亚低温在心肺脑复苏中对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J], 刘树峰严首春王善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亚低温对心肺复苏后脑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亚低温对心肺复苏后脑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

亚低温对心肺复苏后脑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摘要】心脏骤停是心脏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之一,近来的研究尽管尚未完全明确其中机制,但目前已经证实亚低温可以通过降低脑代谢率、减轻Ca2+内流、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抑制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自由基的生产、抑制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抑制抑制神经元的凋亡以及减轻脑水肿的发生发展等机制对CA状态下的脑组织产生相应的保护治疗作用。

【关键词】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脑保护【中图分类号】R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5-0293-02心脏骤停是心脏急症中最严重的情况之一,数据统计[1],在发达国家每年院外CA的发生率为(36-128)/10万。

随着心肺复苏技术的普及,有超过86%的患者能够再CA发生后得到早期救助,但其中仅有17%-49%的患者能够恢复自主循环[2],更需要重视的是,Sasson等人的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CA患者的最终生存率仅为6.7%-8.4%,而其中脑功能能完全恢复更少,仅为1.4%。

许多新的干预措施和治疗方法被用于复苏后的脑功能恢复,其中亚低温治疗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就此治疗方式目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CA导致脑损伤的机制当CA发生后,脑组织主要经历两大损伤过程,其中包括缺血期的原发损伤以及再灌注引起的继发性损伤。

在此之后,脑组织中的有氧代谢物质耗尽,取而代之的无氧代谢引起乳酸堆积,进而造成神经元包膜上的离子泵因功能失调无法维持正常细胞内外的离子浓度梯度,当Ca2+大量内流时,蛋白激酶及磷脂酶A2被激活,包膜的上的磷脂分解产生大量游离脂肪酸,它们可以触发前列腺素的生成以及其所介导的一系列生化反应,最终发生脑组织损伤。

2 亚低温治疗脑损伤的保护机制机体在正常状态下接受亚低温治疗是无效的,仅当在机体组织缺血缺氧发生时,亚低温的治疗作用才会发生。

近来的研究尽管尚未完全明确其中机制,但目前已经证实亚低温可以通过降低脑代谢率、减轻Ca2+内流、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抑制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的产生、抑制自由基的生产、抑制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抑制抑制神经元的凋亡以及减轻脑水肿的发生发展等机制对CA状态下的脑组织产生相应的保护治疗作用。

亚低温技术对院前心肺复苏后脑功能的影响观察

亚低温技术对院前心肺复苏后脑功能的影响观察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对院前心肺复苏后的心脏骤停患者应用亚低温技术能减轻其脑损害,改善其神经功能,降低其死
亡率,减少并发症出现,值得采用。
关键词:心肺复苏;脑功能;亚低温技术;心脏骤停
中图分类号:R6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3718.2019.15.0019.03
温技术有了较大进步,据有关研究显示,将亚低温治疗应 用到院前心脏骤停患者中能改善其神经功能,使其病死率 大大降低 [1]。然而,目前临床工作中亚低温治疗仍有较多
到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诊断标准 [2]:意识及大动脉搏动突然丧失,心电图显
示为室颤、心脏停搏或者无脉性电活动。
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降温时机、方法以及最佳适应症等,
纳入标准:" 均与心脏骤停诊断标准相符。# 均开
仍需进一步研究与完善。我国目前多数研究选取的病例 展院前心肺复苏。$ 均得到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书面同
为院内心脏骤停开展心肺复苏后的患者,只有个别医院开 意书。排除标准:" 存在心肺复苏史者。# 入院后不久
展了院前方面的研究,同时研究层面仍停留于动物试验阶 死亡者。$ 无完整临床资料者。
2019 年第3 卷第15 期 2019 Vol.3 No.15
" 血乳酸水平与格拉斯哥(GCS)评分:分别在成功 3 讨论
复苏后 24 h、48 h 以及 72 h 对两组患者的血乳酸水平与 GCS 评分进行观察。血乳酸水平选择 Cobas B211 型血气 分析仪(Roche 罗氏生产)开展检测。GCS 评分主要包含 肢体运动、语言反应以及睁眼反应共 3 个方面,3 方面总和 即为昏迷指数,分数越高,说明患者越清醒 [3]。
项目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自筹经费科研课题申请书(合同书)合同号:Z2013139 作者简介:韦庆锋,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心肺脑复苏。E-mail:wqfhjx88l3@

不同降温方法对大鼠心肺脑复苏的作用

不同降温方法对大鼠心肺脑复苏的作用

不同降温方法对大鼠心肺脑复苏的作用目的研究亚低温脑复苏时不同降温方法的效果及对大鼠脑的保护作用。

方法建立心肺复苏模型,sD大鼠45只,分成对照组、常温复苏组及低温复苏A组(体表降温)、低温复苏B组(O.5 ml·kg-1min-1静注4℃Ns)、低温复苏C组(0.5ml·kg-1min-1静注4℃Ns结合体表降温)、低温复苏D组(1ml·kg-1min-1静注4℃Ns)和低温复苏E组(1ml·kg-1min-1静注4℃Ns结合体表降温),分别观察各组血清及大脑皮质SOD、MDA、NO、Na+K+酶及P53、Bax、Bcl-2表达和脑组织含水量比。

结果低温复苏各组均能达到亚低温状态,特别是低温复苏D、E组达到亚低温状态仅需(26.71±4.65)min及(10.00±2.52)min。

低温复苏D组脑组织含水量比、MDA、NO、P53和Bax光密度值分别为(79.58±0.40)%、(14.16±2.36)mol /gprot、(35.28±4.94)μmol/gprot、(O.0136±0.0001)和(0.0304±0.0019),低温复苏E组分别为(79.46±0.30)%、(10.30±30.16)mol/gprot、(33.18±4.93)/μmol/gprot、(0.0134±0.0040)和(0.0323±O.0029),均较常温复苏组明显下降(P<0.05)。

低温复苏D组脑组织SOD、Na+K+ATP酶分别为(114.45±3.07)U/mgprot、(30.50±2.0H6)tmaolpi/(mgpnt·hour),低温复苏E组分别为(114.45±8.11)U/mgprot、(28.10±5.67)/maolpi/(mgpnt·hour),均较常温复苏组明显升高(P<0.05)。

亚低温治疗在心肺复苏后的应用及护理进展

亚低温治疗在心肺复苏后的应用及护理进展

亚低温治疗在心肺复苏后的应用及护理进展【关键词】亚低温治疗心肺复苏后应用护理进展亚低温治疗在临床上又称冬眠疗法或人工冬眠,它是利用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抑制作用的镇静药物,再配合物理降温,使病人体温处于一种可控性的低温状态,从而达到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抑制状态,对外界及各种病理性刺激的反应减弱,对机体具有保护作用,门急诊常用于心肺复苏后病人。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心肺复苏后脑保护、脑复苏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其中亚低温治疗在目前研究中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脑复苏的方法之一,本文就此领域的一些护理进展进行综述。

1亚低温的概念国外学者一般按体温将治疗分为4类。

①超深低温:4—16℃②深低温:17—28℃。

③中低温:29~33℃。

④轻低温:34~36℃。

国内外学者又将后二者称为亚低温。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临床研究发现32~35℃亚低温能显著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病死率[1]。

2亚低温实施的方法2.1冰袋降温是临床上常用的方法,其方法为将冰袋用毛巾包裹置于枕后及全身大血管表浅处。

但冰袋降温法致亚低温状态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传统的清水冰袋形状固定,不易与体表充分接触;二是降温速度慢,体温降低速率是0.9℃/h,低温状态不恒定[2],单纯冰袋降温常对于亚低温状态的维持有一定难度,并要定时更换冰袋,特别对于整个头部降温有一定的局限性,通常只作为其他诱导亚低温方式的联合辅助措施。

2.2医用冰毯降温法目前临床上亚低温疗法多采用降温毯+冬眠肌松剂,病人经4~12h达到亚低温的目标温度[3],降温效果好,而且温度控制实施比较方便,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2.3选择性脑亚低温戴上“降温头盔”和“降温颈围”,以亚低温仪对病人整个头部及颈部进行有效的降温,维持脑温在33~35℃的水平。

常用方法有冰帽或头部亚低温仪、医用制冷仪。

一般在抢救开始后5分钟内即使用,1h后脑温即降至35℃以下。

在降温的同时应用微泵静脉推注冬眠合剂(氯丙嗪100mg+异丙嗪100mg+生理盐水50ml,24h推注维持),以抑制寒战反应。

亚低温治疗心肺脑复苏的研究进展

亚低温治疗心肺脑复苏的研究进展

亚低温治疗心肺脑复苏的研究进展随着医学技术的日渐提高,心肺复苏的成功已不仅在于自主循环恢复,更重要的是保护脑功能完整,全面恢复正常生活,而亚低温的出现使患者体温长期处在可控性的低温状态中,配合物理治疗,使其中枢神经处于抑制状态[1-2]。

2005年国际心肺复苏指南和2010国际心肺复苏指南中均突出强调对心搏骤停,尤其是院外因心室纤颤导致心搏骤停的患者进行低温治疗的必要性,亚低温对脑保护作用已得到一致认可[3]。

本文就亚低温治疗的作用机制及在心肺脑复苏中临床应用、预后等进行深入探讨。

标签:亚低温;心肺脑复苏;研究进展1956年国外某学者首次记录体外除颤仪的使用,2年后另一名学者证实并确立了口对口人工呼吸的有效性与具体使用方法,于20世纪60年代建立了现代心肺复苏术(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并公布了胸外心脏按压是抢救心脏骤停的有效方案[1-5]。

直到1970年后人们才逐渐发现心肺复苏后的存货患者常遗留不可逆的永久性脑损害,这才意识到脑复苏的重要性,于19世纪80年代美国心脏学会提出心肺脑复苏(cardiopulmonary cerebral resuscitation,CPCR),并将心肺复苏的最终目的转变为恢复患者的社会行为能力[6]。

美国每年约有40~50万人,欧洲等国家每年约有70万人发生心搏骤停[7]。

有关资料统计显示,由目击者对心搏骤停患者现场实施CPR,存活率可达到2/3,早期进行电除颤可使存活人数再增加6%以上,但令人沮丧的是心肺复苏后出院存活率仅有1.5%~14%[8]。

而近年来自亚低温疗法在临床逐渐兴起后,有研究发现持续12~24 h的亚低温(32 ℃~34 ℃)治疗可有效提高心搏骤停患者存活率及改善神经系统功能,且已被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欧洲复苏委员会、美国心臟协会等推荐应用[9]。

本文就近年来亚低温治疗在心肺脑复苏中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亚低温对心肺复苏后脑功能的保护作用

亚低温对心肺复苏后脑功能的保护作用

亚低温对心肺复苏后脑功能的保护作用
张均
【期刊名称】《江苏医药》
【年(卷),期】2003(029)011
【摘要】目的探讨亚低温技术在脑复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16例院内心肺复苏的患者,随机分为常温组与亚低温各8例,在基本治疗相同的条件下,给亚低温组病人降温处理,使其脑部温度控制在32℃~34℃之间,维持72小时后复温,3个月后对两组病人神经功能预后进行评定.结果亚低温组与常温组第3天时平均脑温为
33.1±0.3℃和37.4±1.8℃(P<0.05),血氧饱和度(SaO2),血酸碱值(pH),平均动脉压(MAP),意识障碍评分(GCS)等基本相近(P>0.05);3个月后两组神经转归良好率分别为75%与25%(P<0.05),神经功能预后评分分别为12.9±1.8和9.9±1.9(P<0.05).结论亚低温技术在心肺复苏后的脑复苏中具有显著的神经功能保护作用.【总页数】2页(P840-841)
【作者】张均
【作者单位】210008,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急诊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
【相关文献】
1.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脑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J], 罗雅娟
2.不同方式亚低温对兔心肺复苏后脑保护作用的比较 [J], 魏捷;李玲莉;李涛
3.亚低温技术对院前心肺复苏后脑功能的影响观察 [J], 韦庆锋
4.清开灵注射液联合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脑保护作用分析 [J], 冯银矿
5.亚低温联合右美托咪定对心肺复苏后脑损伤患者神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J], 刘伟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亚低温在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治疗

亚低温在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治疗

亚低温在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的治疗刘明伟张明谦作者单位:650051云南省昆明市延安医院急诊科许多报道显示ROSC后患者存活率通常是10%~20%,而且其中大部分患者还遗留神经功能残疾。

目前没有任何神经保护药物能特异的针对心脏骤停期间的细胞毒性事件。

临床和实验室研究提示,在模拟心脏停搏后大脑受累的情况下,低温治疗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1]。

治疗性低温分为两种:亚低温,33℃ ̄36℃,它可能是最简单有效的低温治疗方法;中度低温,28 ̄32℃,研究认为该温度可致各种心律失常甚至室颤,如果持续这种低温还可导致血液凝固和继发感染。

几乎所有动物实验均显示亚低温治疗能够减少神经损害,而且发现低温开始的越早,再灌注持续时间越长,低温保护作用就越明显越持久[2]。

临床实验也证明心脏骤停后亚低温能改善神经系统预后,而不会发生明显的副作用[3]。

1亚低温治疗脑损害的可能机制亚低温的保护作用机制传统上认为,低温主要通过降低葡萄糖和氧耗减缓脑代谢,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在诱导低温过程中,体温每下降1℃,脑代谢率就降低5%~7%。

虽然代谢率下降可能起一定作用,但还存在其他更重要的机制。

近年来,有许多研究对神经元和脑细胞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发生的破坏性进程进行了探讨,而低温在损伤后数分钟至数天间的作用机制也已引起重视[4]。

研究表明:亚低温具有低温可在早期阶段阻止细胞凋亡[5],还能减轻线粒体功能紊乱[6];可阻断如Ca2+内流、谷氨酸聚积、谷氨酸协同激活剂甘氨酸的释放等关键性破坏进程。

缺血后钙通道自稳态级联反应的破坏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也给低温治疗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时间窗(缺血后48~72h)。

缺血诱导细胞损伤后,可发生多种炎症和免疫反应。

低温能阻止炎症反应和促炎因子释放[7,8]。

在再灌注过程中或再灌注后,诱导低温可促进代谢率的恢复,能较好地保护高能磷酸盐,减少有毒物质的蓄积[9,10]。

此外,最近的大鼠实验表明,低温能降低信号转导物和转录激活因子(signaltransducersandactivatorsoftranscription,STAT)中的蛋白激活,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11];低温能减少自由基的产生,使内源性保护机制充分发挥作用。

亚低温治疗对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脑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亚低温治疗对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脑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 , 也将 大大增加缺血性神经损伤 的可能性 J o 2 0 0 5年美 国心脏协 会 ( A H A) C P R及心 血管 急救指 南首 次提 出 , 对 于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 志 2 0 1 7 年1 月第 2 4 卷第 1 期 c h i n 』
竺 !
翌 ! ! : 丝! :
・1 01 ・

综述 ・
亚低温治疗对心搏骤停 心肺 复苏后患者 脑保 护作用 的研究进展
李壮 丽 邵敏 李跃 东
2 3 0 0 3 1安徽合肥 ,解 放军一零五医 院重症 医学科 ( 李 壮丽 、李 跃东 ) ; 2 3 0 0 0 1安徽合 肥 ,安徽 医科 大学附 属 省立医院重症 医学科 ( 邵敏 )
低温可引起凝血功能障碍 、 冻伤 、 心律失常等 1 6 J  ̄除此之外 ,
关于亚低 温治疗 的时间窗 、 低温持续 时间 、 最佳 目标 温度及 复温持续时间等问题仍是 目前该领域研究 的热点 。
2 亚 低 温 治 疗 对 脑 保 护 的 作 用 机 制
全脑 缺 血 的临床 预后受 体 温影 响较 大 , 即使体 温 高于正 常
R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f e fe c t o f mo d e r a t e h y p o t h e r mi a o n c e r e b r a l pr o t e c t i o n i n p a t i e n t s wi t h c a r d i a c a r r e s t a f t e r c a r d i o p u l mo n a r y r e s u s c i t a t i o n L i Z h u a n g l i , S h a o Mi n , L i Y u e d o n g

亚低温脑保护配合心肺复苏的护理体会

亚低温脑保护配合心肺复苏的护理体会

亚低温脑保护配合心肺复苏的护理体会
薄巍巍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2013(032)030
【摘要】我国于2009年11月进行心脏性猝死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足:中闫SCD 发生率为41.84例:10万人。

若以13亿人口推算,我旧SCD总人数高达54.4万例/年,位居全球各国之首。

20世纪50年代以来,各国医学家在脑保护、脑复苏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其中亚低温治疗在目前研究中被认为是最有效的脑复苏的方法之一[1]。

美国心脏协会在2005年《心肺复苏指南》中明确推荐对复苏后患者实施亚低温治疗,
【总页数】2页(P177-178)
【作者】薄巍巍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广东边防总队医院,广东深圳 5180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3
【相关文献】
1.亚低温治疗对心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脑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2.亚低温治疗及选择时机对窒息大鼠心肺复苏后的脑保护作用
3.心肺复苏术后亚低温联合乌司他丁对脑保护的疗效观察
4.清开灵注射液联合亚低温治疗对心肺复苏后脑保护作用分析
5.AV PAED CRRT在心肺复苏成功自主循环恢复患者的亚低温脑保护策略的临床应用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a t i o n i n a n o x i a— i n d u c e d r a t s . R E N y — p i n ,Z H OU H o u—r o n g ,T A NG X u ,HU A NG X i a o—m o , Z H A NG Q i a a .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E er m g e n c y , G u i z h o u P r o v i ci n a l P e o p l e s H o s p i t a l ,G u i y a n g 5 5 0 0 0 2, C h i n a
与 B组 比较 , C、 D组 R O S C后 2 h脑组织含水量在数值上 有所降低 , 但 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 0 . 0 5 ) 。( 4 ) 与 D组 比较 , c组 R O S C后 4 h血清 S 1 0 0 B蛋 白含量 、 大脑皮层 S 1 0 0 B蛋 白阳性细胞数 , R O S C后 2 h脑组 织含水 量仅 有数
降低 , 但 差异无统计 学意 义( P> 0 . 0 5 ) , R O S C后 4 h血 清 S 1 0 0 B蛋 白含量显 著降低( P<0 . 0 5 ) , R O S C后 4 h皮层
S I O O B蛋 白表 达 显 著 降 低 ( P< 0 . 0 5 ) 。( 3 ) 与 A组 比 较 , B、 C 、 D组 R O S C后 2 h脑 含 水 量 均 显 著 升 高 ( P< 0 . 0 5 ) ;
a r r e s t —e r a d i o p u l m o n a r y r e s u s c i t a t i o n( C A—C P R )i n a n o x i a —i n d u c e d r a t s .Me t h o d s S i x t y a d u l t S D r a t s w e r e r a n d o m l y
广东 医学
2 0 1 4年 2月 第 3 5卷第 3期
Gu a n g d o n g Me d i c a l J o u r n a l F e b .2 0 1 4,V o 1 .3 5 ,N o .3

3 45 ・
亚低 温 治疗 及 选 择 时机 对 窒 息 大 鼠心肺 复 苏后 的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Z HOU Ho u—r o n g .E —ma i l :z h r 1 9 7 4 @1 6 3 . c o n
【 A 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s t u d y p r o t e c t i v e e f f e c t s o f m i l d h y p o t h e r m i a o n b r a i n a n d c o o l i n g t i m i n g a f t e r c a r d i a c
组血清 S 1 0 0 B蛋 白含量 , 大脑皮层 S 1 0 0 B蛋 白表 达及 脑组 织含 水量 比。结果 ( 1 ) 与 A组 比较 , B 、 c 、 D组血 清 S I O O B蛋 白含 量从 R O S C后 2 h起 开始 明显升高 , 并持 续上升至 4 h , 各 时点血清 S 1 0 0 B蛋 白含量及 R O S C后 4 h大 脑皮层 S 1 0 0 B蛋 白表达均显著升 高( P< 0 . 0 5 ) 。( 2 ) 与 B组 比较 , c、 D组 R O S C后 2 h血 清 S 1 0 0 B蛋 白含 量有 所
值 上的 降低 , 而差异均无统计 学意义( P>0 . 0 5 ) 。结论
亚低 温治疗能 减轻 窒息大 鼠心肺复 苏后脑损 伤 , 具有确
切的脑保护效应 , 其疗效与诱 导亚低 温开始的时 间有 关。
【 关键词 】 亚低 温;窒息性心跳骤停 ; 心肺复 苏; 脑保护 ; S 1 0 0 B
脑保 护作 用 ; l =
任 亦频 ,周厚 荣 ,汤旭 ,黄效 模 , 张谦
贵州省人 民医院急诊科( Fra bibliotek阳5 5 0 0 0 2 )
【 摘要 】 目的
探讨 亚低 温治疗及 选择 时机对 窒息大鼠心肺 复苏后 的脑保护作 用。方法
将6 0只 s D大鼠
随机 分为假手术组 ( A组 ) 、 常温组 ( B组 ) 、 保存性低 温组( c组 ) 、 复 苏性低 温组 ( D组 ) , 除 A组 外, 其余 各组 均建
Pr o t e c t i ve e fe c t s of mi l d hypo t he r mi a o n br ai n a nd c o ol i ng t i mi ng a f t e r c a r di a c ar r e s t— - c a r di o pu l m ona r y r e s us c i ・ -
立心肺复 苏大鼠模 型。B 、 c 、 D组 内按心跳骤停 的时 间( 4 、 5 . 5 、 7 m i n ) 再 分为 3个 亚组 。c组和 D组 分别在 心跳骤
停 时 和 自主 循 环 恢 复 ( R O S C ) 后3 0 a r i n分 别 给 予 保 存 性 低 温 和 复 苏性 低 温 的 亚 低 温 治 疗 , B组 不 行 低 温 治 疗 , A 组仅 进 行 麻 醉 、 气 管 切 开 及 血 管 穿刺 操 作 , 不进 行 心肺复 苏。各组 于相应 时 间点取血和 脑组 织标本 , 分 别观察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