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专题1课题2腐乳的制作教学案含解析

合集下载

腐乳的制作1课时教案-生物高二选修一专题一课题2人教版

腐乳的制作1课时教案-生物高二选修一专题一课题2人教版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2 腐乳的制作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1.2过程与方法注意实验流程的操作环节;动手实践,体验其中的变化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2 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2.1 教学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2.2课题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3.专家建议:本课题学习的内容和生活联系比较密切,在教学中应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探究果酒和果醋的制作流程,并且通过和同学的合作完成相关的实验设计。

有关实验原理的教学可以联系必修中微生物的相关内容,注重知识的前后联系。

对于实验流程的设计则可以通过讨论完成。

4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5 教学用具教学课件6 教学过程6.1 引入新课在人们的餐桌上的饭菜不但与“香”相联系,而且与“臭”也有牵连:臭豆腐、臭鸡蛋、臭虾酱等等。

这些嗅起来“臭”而吃起来“香”的食品也与发酵有着密切关系。

6.2进行新课介绍腐乳意想不到的功效及课题背景:见课件(阅读“腐乳制作原理”,完成基础知识)1.基础知识1.1腐乳的制作原理腐乳制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属于真菌,其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质酶等能将豆腐中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豆腐中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实例1、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青霉B、曲霉C、毛霉D、根霉讲解:酿制腐乳现在大多已应用纯菌种接种于豆腐坯上,由于在敞开的自然条件下培养,外界的微生物难免侵入,加上配料中也带有微生物,所以腐乳酿造微生物种类十分复杂。

包括四大霉菌、酵母菌、各种细菌,但毛霉占主要地位。

答案:C。

1.2腐乳酿造选择优良菌种的条件:1、不产生毒素,菌丝壁细软,棉絮状,色白或淡黄;2、生长繁殖快速,且抗杂菌力强;3、生产的温度范围大,不受季节限制;4、有蛋白酶、脂肪酶、肽酶及有益于腐乳质量的酶系;5、使产品质地细腻柔糯,气味正常良好思考探究:1.你能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豆腐长白毛是怎么一回事?答: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专题1课题2 腐乳的制作 学案设计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专题1课题2  腐乳的制作 学案设计

腐乳的制作一、学习目标1.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

2.说出腐乳制作的流程,知道影响发酵的因素。

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说出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

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三、学习过程(一)基础知识1.阅读课本,填写毛霉的相关知识(1)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普通豆腐转变成腐乳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它与乳酸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2)毛霉是一种,分布广泛,常见于土壤、水果、蔬菜、谷物上。

毛霉生长迅速,具有发达的。

(3)代谢类型:。

2.腐乳制作的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能将豆腐中的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可将脂肪水解为。

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普通的豆腐转变为风味独特的腐乳。

(二)实验设计1.腐乳制作流程图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卤汤装瓶→思考:(1)什么样的豆腐适合于做腐乳?为什么?(2)你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豆腐长白毛是怎么一回事吗?(3)吃腐乳时,你会发现腐乳外部有一层致密的“皮”。

这层“皮”是怎样形成的呢?它对人体有害吗?它的作用是什么?2.过程分析【资料一】毛霉的生长(1)毛霉的生长:温度,保持一定的。

(2)来源:自然条件,豆腐块上的毛霉来自;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的条件下,将直接接种在豆腐上。

作用:这样可以。

【资料二】加盐腌制(1)在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上加盐的目的是:①;②。

(2)腌制腐乳时,随着豆腐层的加高盐的用量,接近瓶口的表面要将盐一些。

原因:。

【资料三】配制卤汤(1)卤汤的作用是,由配制而成。

(2)加酒可以,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

(3)香辛料可以调节腐乳的风味,也具有。

3.操作提示I.控制好材料的用量(1)用盐腌制时,注意控制盐的用量A.长满毛霉的豆腐块的质量:盐质量= 。

B.盐浓度过低,,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盐浓度过高,。

(2)配制卤汤时,注意酒的含量A.卤汤中酒精含量在左右;B.过高会,过低。

II.防止杂菌污染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装瓶时,操作要;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防止瓶口被污染;(三)结果分析与评价1.是否完成腐乳的制作学生是否完成腐乳的制作依据是:能够合理地选择实验材料与用具;前期发酵后豆腐的表面,后期发酵制作基本没有。

高中生物腐乳的制作教案

高中生物腐乳的制作教案

高中生物腐乳的制作教案
主题:腐乳的制作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腐乳产生的原理和发酵过程;
2. 掌握腐乳的制作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内容及方法:
1. 理论讲解:通过PPT或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腐乳的原理和发酵过程;
2. 实践操作:分组让学生进行腐乳的制作实践;
3. 总结讨论:让学生将自己制作腐乳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分享。

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讲解腐乳的制作原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理论讲解:向学生介绍腐乳的原理和发酵过程;
3. 实践操作:分组让学生进行腐乳的制作实践,老师在旁边指导学生操作;
4. 总结讨论:让学生将自己制作腐乳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分享,总结制作腐乳的关键步骤和
注意事项。

评价方法:观察学生的实践操作和总结讨论过程,评价学生对腐乳制作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程度。

拓展链接:可以让学生继续研究发酵过程,在家里制作其他发酵食品,如豆腐、酸奶等。

教学素材:腐乳原料、发酵工具、制作方法PPT。

教学反思:通过制作腐乳这一实践性强的教学案例,可以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增强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1.2腐乳的制作教案设计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1.2腐乳的制作教案设计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2 腐乳的制作一、【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二)过程与方法注意实验流程的操作环节;动手实践,体验其中的变化(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二、【课题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三、【课题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五、【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人们的餐桌上的饭菜不但与“香”相联系,而且与“臭”也有牵连:臭豆腐、臭鸡蛋、臭虾酱等等。

这些嗅起来“臭”而吃起来“香”的食品也与发酵有着密切关系。

(二)进行新课(阅读“腐乳制作原理”,完成基础知识)1.基础知识1.1腐乳的制作原理腐乳制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属于真菌,其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质酶等能将豆腐中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豆腐中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思考1〗写出蛋白质和脂肪的水解的反应式:〖思考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将鱼和肉腌制起来长时间保存,其原因是在高浓度盐水溶液中细菌脱水死亡。

2.实验设计阅读“实验设计”及有关资料,完成以下问题:〖思考3〗什么样的豆腐适合于做腐乳?为什么?含水量适中(70%左右)。

含水量过高腐乳不易成型。

2.1毛霉的生长:毛霉生长的适宜条件:温度 15~18℃,保持一定的湿度。

〖思考4〗自然条件下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在工厂化生产中毛霉来自严格无菌条件下的直接接种优良菌种。

〖思考5〗腐乳表面的“皮”主要是由毛霉的菌丝构成的。

2.2 加盐腌制:在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上加盐的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之变硬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腐败变质。

〖思考6〗瓶口处多加盐的原因是瓶口处容易被杂菌污染。

〖思考7〗加盐为什么能防止食品腐败?高浓度盐溶液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专题1课题2腐乳的制作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2024-2025学年高中生物专题1课题2腐乳的制作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
3. 请设计一个腐乳制作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材料、步骤、预期结果和注意事项。
4. 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因素,并提出优化建议。
5. 比较传统手工腐乳与现代工业化腐乳生产的差异,并讨论各自的优缺点。
详细补充和说明举例题型:
1. 腐乳制作的基本步骤包括:选材、切割、盐腌、发酵、调味、包装等。每个步骤的原理如下:
实践活动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加深学生对腐乳制作知识的理解,掌握实验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布置关于腐乳制作过程记录和分析的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2) 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腐乳制作过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提高课堂互动性。
(3) 实验法:设计腐乳制作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2. 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设备:利用PPT、视频等展示腐乳制作过程、微生物图片及实验操作步骤,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2. 拓展建议:
(1) 鼓励学生阅读科普书籍和科研文章,通过对比不同资料中的信息,总结腐乳制作的关键技术和影响品质的因素。
(2) 观看视频资料,从多角度了解腐乳的制作过程,关注视频中的细节,如菌种的选择、发酵条件的控制等,加深对腐乳制作工艺的理解。
(3) 在实地考察前,指导学生制定考察提纲,明确考察目的和问题,以便在参观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学习和记录。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腐乳制作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教案-课题2_腐乳的制作_教学设计_教案_2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教案-课题2_腐乳的制作_教学设计_教案_2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教学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腐乳制作的原理1.腐乳的发酵有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如、、、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它是一种丝状,常见于、、、上。

新陈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

2.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可以将豆腐中的分解成小分子的和___________;脂肪酶可以将水解成和______ 。

3.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严格的条件下,将优良菌种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____________,保证_______________。

二、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让豆腐长出毛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密封腌制。

三、实验材料含水量70%的豆腐,粽叶,盘子,盐,黄酒,米酒,糖,香辛料等,广口玻璃瓶,高压锅。

四、实验步骤1.将豆腐切实75px×75px×25px若干块2.豆腐块放在铺有干粽叶的盘内,每块豆腐等距离排放,豆腐上再铺干净粽叶,再用保鲜膜包裹。

3.将平盘放在温度为的地方,毛霉逐渐生长,大约5d后,豆腐表面丛生直立菌丝。

4.当毛霉生长旺盛,呈淡黄色时,去除保鲜膜及粽叶,散热及水分,同时散去霉味约36h。

5.豆腐凉透后,将豆腐间的菌丝拉断,整齐排在容器内,准备腌制。

6.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以下称毛坯)分层摆放,分层加盐,并随层高而增加,在瓶口表面铺盐,以防止,约腌制8d。

7.将黄酒、米酒和糖、香辛料等混合制成卤汤。

卤汤酒精含量控制在为宜。

8.广口玻璃瓶刷洗干净,用高压锅在1000C蒸汽灭菌30min,将腐乳成坯摆入瓶中,加入卤汤和辅料后,将瓶口用酒精灯加热灭菌,用胶条密封,常温下,六个月即可以成熟。

【疑难点拨】1.王致和为什么要撒许多盐,将长毛的豆腐腌起来?盐在该过程中起什么作用?盐能防止杂菌污染,避免豆腐腐败。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讲义专题1课题2腐乳的制作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讲义专题1课题2腐乳的制作

课题2 腐乳的制作学习目标:1.理解腐乳制作的原理。

(重点) 2.学会制作腐乳的基本方法;学会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因素。

(难点)1.腐乳制作的原理和流程(1)发酵微生物有多种微生物参与,如根霉、酵母菌、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毛霉⎩⎪⎨⎪⎧特点⎩⎨⎧丝状真菌生长迅速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繁殖方式:孢子生殖代谢类型:异养需氧型(2)发酵原理①蛋白质――→蛋白酶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②脂肪――→脂肪酶甘油和脂肪酸(3)腐乳的制作流程2.影响腐乳品质的因素(1)控制好材料的用量①盐用量⎩⎨⎧过高:影响口味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变质②酒的含量⎩⎨⎧过高:腐乳成熟时间会延长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可能导致 豆腐腐败(2)防止杂菌污染 ①所用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

②装瓶时要迅速小心;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以防止瓶口被污染。

1.判断对错(1)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发酵。

( ) (2)发酵过程中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 ) (3)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

( )(4)将豆腐切成块放在消毒的笼屉中,控制温度15~18 ℃,并保持一定的湿度。

( ) (5)发酵过程中毛霉和曲霉为互利共生关系。

( ) 提示:(1)√ (2)√ (3)√ (4)√ (5)× 装瓶之后,腐乳上的微生物将继续发酵。

毛霉和曲霉的营养需求相同,二者的关系是竞争。

2.腐乳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是因为其内主要含有的营养成分有( )A .无机盐、水、维生素B.NaCl、水、蛋白质C.多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D.蛋白质、脂肪、NaCl、水C[豆腐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其在毛霉等多种微生物分泌的蛋白酶和脂肪酶的作用下被分解成小分子的肽、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等营养成分,易被人体吸收。

]3.下列关于豆腐乳的制作,不正确的说法是()A.毛霉是参与豆腐发酵的主要微生物B.豆腐上长出的白毛主要是毛霉的直立菌丝C.传统工艺生产豆腐乳一般在夏天进行D.现代食品企业是在无菌条件下在豆腐上接种毛霉生产豆腐乳C[豆腐上毛霉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18 ℃,因此传统工艺生产豆腐乳一般在春天或秋天进行。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1.2《腐乳的制作》教案设计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1.2《腐乳的制作》教案设计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2 腐乳的制作一、【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二)过程与方法注意实验流程的操作环节;动手实践,体验其中的变化(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二、【课题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三、【课题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五、【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人们的餐桌上的饭菜不但与“香”相联系,而且与“臭”也有牵连:臭豆腐、臭鸡蛋、臭虾酱等等。

这些嗅起来“臭”而吃起来“香”的食品也与发酵有着密切关系。

(二)进行新课(阅读“腐乳制作原理”,完成基础知识)1.基础知识1.1腐乳的制作原理腐乳制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属于真菌,其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质酶等能将豆腐中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豆腐中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思考1〗写出蛋白质和脂肪的水解的反应式:〖思考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将鱼和肉腌制起来长时间保存,其原因是在高浓度盐水溶液中细菌脱水死亡。

2.实验设计阅读“实验设计”及有关资料,完成以下问题:〖思考3〗什么样的豆腐适合于做腐乳?为什么?含水量适中(70%左右)。

含水量过高腐乳不易成型。

2.1毛霉的生长:毛霉生长的适宜条件:温度 15~18℃,保持一定的湿度。

〖思考4〗自然条件下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在工厂化生产中毛霉来自严格无菌条件下的直接接种优良菌种。

〖思考5〗腐乳表面的“皮”主要是由毛霉的菌丝构成的。

2.2 加盐腌制:在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上加盐的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之变硬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腐败变质。

〖思考6〗瓶口处多加盐的原因是瓶口处容易被杂菌污染。

〖思考7〗加盐为什么能防止食品腐败?高浓度盐溶液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腐乳的制作》教案

人教版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腐乳的制作》教案
总结本节课的优胜组和各组同学表现
同学们倾听和思考
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和评价
六、教学反思
本课题中,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动手制作出了具有独特风味的腐乳,这能使他们对生活中的知识充满好奇,促使他们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学习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对于学生的某些能力的锻炼是很有好处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课堂的大部分时间留放给学生,通过学生小组探究、讨论来设计实验方案,设计出独特风味的腐乳,总结出实验步骤,从这一点上来说,实验是最能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的。通过腐乳制作的实验的开展,使学生学习到了在课堂教学中所不能学到的东西,同时也是对学生能力和合作精神的检测。分组加分贯穿整节课,不仅增强了团队意识,培养了合作精神,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激发团队的竞争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1、课题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
2、课题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四、教学设计思路
以课题背景为切入点,通过介绍腐乳的品牌、分类、较高的营养价值和腐乳的传说,引导学生对制作腐乳产生兴趣,从而展开课题。
对于腐乳制作的原理这一部分的教学,采用选取每组第5号同学的学案投影到大屏幕上,现场批改并分组加分。最终总结出腐乳制作的原理知识点。
实验设计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首先采用分组投影展示学案和批改加分的方法,完成实验选材及影响发酵因素的教学。然后视频展示实验的前期工作—学生的实验操作录相(学生做实验前,教师以电子邮件的方式给学生发实验的微课)。实验的后期工作的教学,先由各实验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设计并上交实验方案,再通过观看标准的实验操作视频作为对照,投影展示各组的实验设计方案,各组自评或他评设计方案,分组加分。全班共同总结出实验的操作步骤。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教案-课题2_腐乳的制作_教学设计_教案_1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教案-课题2_腐乳的制作_教学设计_教案_1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

2.说出腐乳制作的流程,知道影响发酵的因素。

3.根据实验流程示意图和提供的资料,设计实验步骤,尝试腐乳制作的过程。

4.理解实验变量的控制,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2. 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二)教学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播放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介绍了毛豆腐的生产过程,利用不同微生物的发酵作用制作食品,历史悠久,遍布民间,一般称做传统发酵技术,腐乳就是产物之一。

【讲授】[二]新课讲解腐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大豆食品。

千百年来,腐乳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提问:人们为什么偏爱腐乳呢?学生讨论发言利用关于腐乳制作方法的传说,结合旁栏思考题,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总结腐乳制作的大致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1.你能解释豆腐上为什么能长出白毛吗?2.为什么普通的豆腐经过多种微生物的作用后,变成了我们爱吃的腐乳了呢?3.用豆腐做腐乳,从微生物培养的角度来看,豆腐应该称作什么?要想保证毛霉的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从理论上可以分为几种?学生讨论,总结腐乳制作的大致过程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

【活动】实验设计教师组织学生看教材中的实验流程示意图和三个资料,同学们结合所给的流程图和资料,设计腐乳制作的步骤,然后各实验小组进行讨论交流,找出最完善的一种制作方法,进行推广。

教师在学生进行设计时给以适当的提示,如控制好材料的用量、防止杂菌污染、控制好发酵的条件等。

[案例] 在腐乳制作的过程中,需要各种各样的因素,其中包括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严格的消毒过程以及腐乳风味的制作和长期的腌制,其中各种独特风味更使得腐乳这项传统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

1.腐乳的制作过程包括哪几步?其中每步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什么?2.根据你目前掌握的知识和实践,你所了解的腐乳有多少种类型?各种类型的成因是什么?3.加盐的作用是什么?4.如何控制好材料的用量?为什么要这么做?学生阅读所给的三个资料,结合腐乳制作的流程,讨论设计实验流程。

高中生物选修1教学设计10:1.2腐乳的制作教案

高中生物选修1教学设计10:1.2腐乳的制作教案

课题二腐乳的制作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2)掌握制作腐乳的流程2.过程与方法(1)注意实验流程的实际操作环节(2)动手实践,亲身体验其中的变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2)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3)感受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二、教学重点: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三、教学难点: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四、教学准备1.教学辅助用具:白坯豆腐、长毛霉的豆腐、腐乳、一次性纸盘和牙签若干;2.教学课件制作五、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课题放映关于腐乳功能的视频。

观看视频,注意力集中,对腐乳产生兴趣。

通过腐乳功能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入课堂基础知识:1、腐乳制作的相关微生物2、毛霉在腐乳制活动一:看一看,尝一尝,想一想1、事先在每小组桌前放一块红方腐乳和若干牙签,让学生亲自观察和品尝腐乳,更好的了解制作腐乳的原理和过程。

1、认真观察不同的豆腐,细细品尝腐乳,积极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1、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和品尝,体会白坯豆腐到腐乳的变化,真实了解毛霉的菌丝特作中的作用3、腐乳的制作原理2、课件展示思考题思考1豆腐上长的白毛是什么?(讲解参与腐乳发酵的微生物,重点讲解毛霉)思考2长满白毛的豆腐和未发酵的豆腐气味有什么区别?(发酵原理: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的作用)思考3观察腐乳,我们在腐乳外部发现了什么?它的作用是什么?(旁栏思考题)思考4请大家细细品尝腐乳,用几个字来描述腐乳的特点?思考5通过腐乳特点,我们猜一猜腐乳发酵过程加入了哪些原料?(小组合作讨论完成思考题)2、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和品尝,更好的理解腐乳的制作原理,并对制作腐乳产生浓厚兴趣。

征,从而更好的学习毛霉的特点和作用。

2、最后通过腐乳的品尝发现腐乳后期发酵过程中加入的原料,为接下来腐乳的制作过程打下基础。

实验设计及操作提示1、首先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的经验,说说他们认为腐乳怎样制作。

人教版-生物-高二-选修一教案:专题一-课题2__腐乳的制作 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生物-高二-选修一教案:专题一-课题2__腐乳的制作 Word版含答案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1.2过程与方法注意实验流程的操作环节;动手实践,体验其中的变化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2. 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2.2 教学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3. 教学用具多媒体、板书4. 标签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在人们的餐桌上的饭菜不但与“香”相联系,而且与“臭”也有牵连:臭豆腐、臭鸡蛋、臭虾酱等等。

这些嗅起来“臭”而吃起来“香”的食品也与发酵有着密切关系。

进行新课介绍腐乳意想不到的功效及课题背景:见课件(阅读“腐乳制作原理”,完成基础知识)1.基础知识1.1腐乳的制作原理腐乳制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属于真菌,其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质酶等能将豆腐中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豆腐中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实例1、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腐乳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青霉B、曲霉C、毛霉D、根霉讲解:酿制腐乳现在大多已应用纯菌种接种于豆腐坯上,由于在敞开的自然条件下培养,外界的微生物难免侵入,加上配料中也带有微生物,所以腐乳酿造微生物种类十分复杂。

包括四大霉菌、酵母菌、各种细菌,但毛霉占主要地位。

答案:C。

1.2腐乳酿造选择优良菌种的条件:1、不产生毒素,菌丝壁细软,棉絮状,色白或淡黄;2、生长繁殖快速,且抗杂菌力强;3、生产的温度范围大,不受季节限制;4、有蛋白酶、脂肪酶、肽酶及有益于腐乳质量的酶系;5、使产品质地细腻柔糯,气味正常良好思考探究:1.你能利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解释豆腐长白毛是怎么一回事?答: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

严格地说是直立菌丝,在豆腐中还有匍匐菌丝。

2.王致和为什么要撒许多盐,将长毛的豆腐腌起来?答:盐能防止杂菌污染,避免豆腐腐败。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教案设计 专题1课题2 腐乳的制作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修1教案设计 专题1课题2  腐乳的制作

腐乳的制作一、教材分析在发酵制作果酒果醋的基础上,本课题介绍的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大豆制品。

课题的讲授思路依然是从腐乳制作原理、实验设计流程以及结果分析评价,在整个流程中集中体现出的是“控制材料用量”和“防止杂菌污染”。

本节在整个课题中前后呼应,保证学生思路清晰流畅。

专题从传统发酵工艺逐渐过渡到多种多样的腐乳制作方法,让学生体会“万变不离其宗”的原理,分析对比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取精华去糟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

(2)说出腐乳制作的流程,知道影响发酵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1)根据实验流程示意图,设计实验步骤,尝试腐乳制作的过程。

(2)理解实验变量的控制,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加深对我国各族人民的风土人情的了解。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说出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

教学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课程导入】课题背景中为大家介绍了一种餐桌上常见的食品——腐乳。

正如介绍中所说,腐乳是一种经微生物发酵而成的大豆制品,因其易于消化吸收而且本身又便于保存,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那么,与之前微生物发酵生产果酒果醋相比,腐乳的制作又借助了哪些微生物?各地生产的腐乳为什么又有不同的口味?经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就会了解。

(一)腐乳制作的原理1.毛霉的相关知识阅读课本,回答下列问题:A.豆腐的发酵与哪些微生物有关?B.毛霉的细胞类型、繁殖方式、新陈代谢类型?课堂知识点小结:(1)现代科学研究表明,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多种微生物参与了普通豆腐转变成腐乳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它与乳酸菌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分布广泛,常见于土壤、水果、蔬菜、谷物上。

毛霉生长迅速,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

新人教版生物选修1课题2《腐乳的制作》word教案

新人教版生物选修1课题2《腐乳的制作》word教案

《腐乳的制作》教课方案一、教课目的1.以制作腐乳为例,认识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

2.说出腐乳制作的流程,知道影响发酵的要素。

3.依据实验流程表示图和供给的资料,设计实验步骤,试试腐乳制作的过程。

4.理解实验变量的控制,剖析影响腐乳质量的条件二、教课要点和难点要点 :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达成腐乳的制作难点 :实践中探索影响腐乳质量的条件三、教课方案思路以课题背景为切入点,经过介绍腐乳制作的历史和腐乳较高的营养价值,指引学生对制作腐乳产生兴趣,进而睁开课题。

对于腐乳制作的原理这一部分的教课,教师能够利用对于腐乳制作方法的传说,联合旁栏思虑题,组织学生议论,认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总结腐乳制作的大概过程。

此中波及到的各种微生物,如毛霉、青霉、曲霉、酵母菌等在腐乳制作中的作用要修业生经过看课本总结出来。

认识了腐乳制作的原理后,联合课本的实验流程表示图和给出的三个资料,要求同学们自己设计腐乳制作的步骤,而后各实验小组进行议论沟通,找出最完美的一种制作方法,进行推行。

在学生进行设计时教师要给予适合的提示,如控制好资料的用量、防备杂菌污染、控制好发酵的条件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以后,同学们互相沟通自己的制作成就,进行结果的剖析和评论,并对课题进行延长和有关链接的教课,借以激发同学们的爱国热忱以及对对我国各族人民的风土人情的认识。

本节内容实验操作部分共1课时,发酵部分在课下时间达成。

四、教课实行的程序学习阶教师的组织和指引段拿一瓶腐乳过来,先问同学们引能否喜爱吃腐乳,让同学们品入课尝,介绍腐乳是我国古代办感人题民创建出的一种经过微生物发酵的大豆食品。

教师能够利用对于腐乳制作方法的传说,联合旁栏思虑题,组织学生议论,认识微生物的发酵作用,总结腐乳制作的大概过程。

教师提出问题:1.你能解说豆腐上为何能长腐出白毛吗?乳制 2. 为何一般的豆腐经过多种作的微生物的作用后,变为了我们爱原理吃的腐乳了呢?3. 用豆腐做腐乳,从微生物培养的角度来看,豆腐应当称作什么?要想保证毛霉的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从理论上能够分为几种?教师组织学生看教材中的实验流程表示图和三个资料,同学们联合所给的流程图和资料,设计学教课生活企图动经过学课题背生进景,激发行分学生对劳析、感人民的讨敬意,引论、发学生学交习制作兴流。

2019-2020年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1.2《腐乳的制作》教案.doc

2019-2020年新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一1.2《腐乳的制作》教案.doc

专题1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课题1.2 腐乳的制作一、【课题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说明腐乳制作的原理(二)过程与方法注意实验流程的操作环节;动手实践,体验其中的变化(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古代劳动人民对发酵技术的应用;养成细心严谨的科学态度二、【课题重点】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三、【课题难点】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五、【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人们的餐桌上的饭菜不但与“香”相联系,而且与“臭”也有牵连:臭豆腐、臭鸡蛋、臭虾酱等等。

这些嗅起来“臭”而吃起来“香”的食品也与发酵有着密切关系。

(二)进行新课(阅读“腐乳制作原理”,完成基础知识)1.基础知识1.1腐乳的制作原理腐乳制作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是毛霉,其属于真菌,其同化作用类型是异养型。

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蛋白质酶等能将豆腐中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多肽和氨基酸;产生的脂肪酶能将豆腐中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思考1〗写出蛋白质和脂肪的水解的反应式:〖思考2〗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将鱼和肉腌制起来长时间保存,其原因是在高浓度盐水溶液中细菌脱水死亡。

2.实验设计阅读“实验设计”及有关资料,完成以下问题:〖思考3〗什么样的豆腐适合于做腐乳?为什么?含水量适中(70%左右)。

含水量过高腐乳不易成型。

2.1毛霉的生长:毛霉生长的适宜条件:温度15~18℃,保持一定的湿度。

〖思考4〗自然条件下毛霉来自空气中的毛霉孢子;在工厂化生产中毛霉来自严格无菌条件下的直接接种优良菌种。

〖思考5〗腐乳表面的“皮”主要是由毛霉的菌丝构成的。

2.2加盐腌制:在长满毛霉的豆腐块上加盐的目的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之变硬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腐败变质。

〖思考6〗瓶口处多加盐的原因是瓶口处容易被杂菌污染。

〖思考7〗加盐为什么能防止食品腐败?高浓度盐溶液能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人教版 高中生物 选修一 专题一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人教版 高中生物 选修一  专题一  课题2  腐乳的制作

【学习目标】1.以制作腐乳为例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2.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3.分析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学习重点】 说明腐乳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腐乳的制作【学习难点】 在实践中摸索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学法指导】一、基础知识:腐乳制作的原理(阅读课本P6相关内容)1.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 、 、 等多种,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

2.毛霉是一种 ,分布广泛,常见于 、 、 、 上,具有发达的 。

3.毛霉等微生物产生的 能将豆腐中的蛋白质分解成和 ,产生的 可将脂肪分解为 和 。

在多种微生物的 作用下,普通的豆腐转变成风味独特的腐乳。

二、实验设计(阅读课本P7相关内容)(一)(二)毛霉的生长:1.欲使豆腐块表面长满菌丝,温度应控制在 ,并保持一定的湿度,约 后,毛霉开始生长, 天后,菌丝生长旺盛, 天后,豆腐块表面布满菌丝。

2.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 ,而现代的腐乳生产是在 的条件下,将优良的 直接接种在豆腐上,这样可以避免 的污染,保证产品的质量。

(三)加盐腌制:1.将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整齐地摆放在瓶中,同时逐层 ,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 。

腌制时间约为 。

2.加盐腌制的目的是 。

(四)配制卤汤1.卤汤直接关系到腐乳的 、 、 。

卤汤是由 和各种 配制而成。

第 1 页 共 2 页【使用时间】 第 1 周 第 2 课时 【编辑】李玲珍 【审核】韦学超 【主题】 第一章 第二节 腐乳的制作 2012.01.062.卤汤中酒可以选用,含量一般控制在左右.加酒的目的是。

3.香辛料可以 ,也具有作用。

三、操作提示(阅读课本P8相关内容)1.控制好材料的用量⑴用盐腌制时,注意控制盐的用量。

盐的浓度过低,;盐的浓度过高,。

⑵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左右。

酒精含量过高,;酒精含量过低,。

2.防止杂菌污染⑴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

⑵装瓶时,操作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腐乳的制作..................一、腐乳制作的原理1.发酵微生物(1)类型:参与豆腐发酵的微生物有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

(2)毛霉:是一种丝状真菌,分布广泛,生长迅速,具有发达的白色菌丝。

2.发酵原理(1)蛋白质――→蛋白酶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2)脂肪――→脂肪酶甘油和脂肪酸 二、腐乳制作的流程让豆腐上长出毛霉⎩⎨⎧ 毛霉来源:空气中的毛霉孢子或直接人工接种条件控制:温度为15~18 ℃,并保持一定的湿度1.腐乳制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毛霉,来源于空气中的毛霉孢子。

2.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和脂肪酶将蛋白质和脂肪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甘油和脂肪酸。

3.腐乳制作的实验流程:让豆腐上长出毛霉→加盐腌制→加卤汤装瓶→密封腌制4.加盐腌制时应逐层加盐,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

5.加盐既可析出豆腐中的水分,又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6.卤汤是由酒和香辛料配制而成的,既能防腐杀菌,又能调味。

7.豆腐含水量以70%为宜;卤汤中酒的含量一般控制在12%左右。

加盐腌制⎩⎪⎨⎪⎧ 加盐方法:随层数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腌制时间:约8 d 左右加盐目的⎩⎨⎧ 析出豆腐中的水分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配制卤汤⎩⎪⎨⎪⎧ 酒⎩⎨⎧ 含量:12%左右作用:抑制微生物生长,使腐乳具有独特香味香辛料:调制腐乳风味,还具有防腐杀菌 的作用密封腌制:加入卤汤后,用胶条将瓶口密封三、实验操作注意事项1.控制好材料的用量(1)盐的用量⎩⎨⎧ 过高:影响腐乳口味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导致豆腐腐败变质(2)酒的含量⎩⎨⎧ 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会延长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导致豆腐腐败2.防止杂菌污染(1)所用玻璃瓶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

(2)装瓶时要迅速小心;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以防止瓶口被污染。

1.制作果酒、果醋、腐乳的主要微生物从细胞结构来看( )A .三种均为真核生物B .三种均为原核生物C .两种真核生物,一种原核生物D .两种原核生物,一种真核生物解析:选C 制作果酒、果醋、腐乳的主要微生物分别是酵母菌、醋酸菌和毛霉,其中酵母菌和毛霉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醋酸菌是细菌,属于原核生物。

2.在多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普通的豆腐转变成我们爱吃的腐乳,其中起主要作用的酶是( )A.淀粉酶、蛋白酶B.淀粉酶、脂肪酶C.蛋白酶、果胶酶D.蛋白酶、脂肪酶解析:选D 腐乳制作过程中,利用了多种微生物产生的多种酶的作用将豆腐中的营养物质转化成小分子有机物,使腐乳具有一定的风味。

由于豆腐中的营养物质主要是蛋白质和脂肪,因此起主要作用的酶是蛋白酶和脂肪酶。

3.为了让豆腐上更多更快地长出毛霉,所需的条件是( )A.温度为15~18 ℃,干燥环境B.温度为15~18 ℃,用水浸泡豆腐C.温度为15~18 ℃,保持一定的湿度D.温度为25 ℃,保持一定的湿度解析:选C 毛霉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18 ℃左右;潮湿的环境有利于毛霉的生长和代谢。

4.腐乳制作的后期发酵过程中,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的物质是( )A.适量的盐 B.12%左右的酒C.香辛料 D.以上全部解析:选D 腌制时的盐、卤汤中的酒及香辛料中的成分都有抑制微生物生长和调节口味的作用。

5.(江苏高考)下列关于中学“腐乳的制作”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加盐主要是为了调节水分,利于毛霉生长B.加料酒主要是为了灭菌,避免腐败变质C.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乳酸杆菌D.实验室制作的腐乳不宜直接食用解析:选D 加盐主要是为了抑制杂菌的生长,同时也可析出水分,有利于腐乳成形;加料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风味,但不能灭菌;在腐乳制作的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实验室制作的腐乳因未经质量鉴定,不宜直接食用。

核心要点一| 腐乳制作的原理和流程1.发酵机理以大豆为原料制作腐乳的过程主要是豆腐所含的蛋白质发生生物化学反应的过程。

制作腐乳的主要生产工序是将豆腐进行前期发酵和后期发酵。

(1)前期发酵①主要变化:毛霉在豆腐(白坯)上的生长。

发酵的温度为15~18 ℃,此温度不适于细菌、酵母菌和曲霉的生长,而适于毛霉生长。

毛霉生长大约5 d后使白坯变成毛坯。

②作用:一是使豆腐表面有一层菌膜包住,形成腐乳的“体”;二是毛霉分泌以蛋白酶为主的各种酶,有利于将豆腐所含有的蛋白质、脂肪等水解为各种氨基酸和小分子的肽及甘油和脂肪酸等。

(2)后期发酵①实质:主要是酶参与生化反应的过程。

②作用:通过腌制并加入各种辅料(红曲、酒糟等),使蛋白酶缓慢作用,促进其他生化反应,生成腐乳的香气。

2.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名师点拨] 传统腐乳制作与现代腐乳生产的区别3.用盐腌制的目的(1)调味:适宜的食盐能给腐乳以必要的口味。

(2)析出豆腐中的水分,使豆腐块变硬,在后期的制作过程中不会过早酥烂。

(3)抑制微生物生长,避免豆腐块腐败变质。

(4)能够浸提毛霉菌丝上的蛋白酶,使毛霉不能生长,而其产生的蛋白酶却仍能发挥作用。

[题组冲关]1.回答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问题:(1)腐乳是豆腐经微生物发酵后制成的食品。

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该发酵过程,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其产生的蛋白酶可将豆腐中的蛋白质水解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其产生的________能将豆腐中的脂肪水解为________和________。

(2)发酵完成后需加盐腌制,加盐还可以抑制________生长。

(3)腐乳制作的后期可加入由酒和多种香辛料配制而成的卤汤。

卤汤除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外,还能使腐乳具有独特的________。

解析:(1)腐乳制作发酵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有多种,如青霉、酵母、曲霉、毛霉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产生的蛋白酶可将豆腐中的蛋白质水解成小分子肽和氨基酸,产生的脂肪酶能够将豆腐中的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2)发酵过程中加盐腌制,不仅可以调制风味,而且能够抑制杂菌等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3)腐乳制作后期加入卤汤,卤汤不仅可以防腐,还可以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风味(或香味)。

答案:(1)毛霉小分子肽氨基酸脂肪酶甘油脂肪酸(2)微生物(3)风味2.某实验小组自己动手制作腐乳,他们精心选择豆腐,切成豆腐块,放置在笼屉中,控制温度在15~18 ℃,并保持一定的湿度,几天后发现豆腐块表面已长满毛霉,然后就把长满毛霉的豆腐块分层摆放在瓶中,严格控制每层的盐用量保证均衡。

3 d后取出,加入配制的卤汤,控制酒精含量为30%,经过一段时间后取出食用,发现与商店里卖的有很大的差别,发现腐乳咸味不均匀,表面还长了一层黄色的某种微生物,难以下咽。

(1)请你帮他们改正制作过程中的四处错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毛霉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其生殖方式是____________。

在毛霉的发酵过程中,现代腐乳的生产和家庭生产的腐乳有很大的不同,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腐乳制作过程中对各种实验条件的控制。

因为越靠近瓶口的地方越容易被杂菌污染,所以加盐时,不应该每层盐含量均衡,应该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

加盐腌制的时间应为8 d 左右,而不是3 d,腌制时间过短达不到理想的腌制效果。

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

30%的酒精含量过高,会延长腐乳的成熟时间。

加盐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避免豆腐腐败变质,腐乳表面长了黄色的某种微生物,很明显是由于加盐过少而被杂菌污染引起的。

答案:(1)①加盐应该是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②加盐腌制的时间过短,应为8 d左右③腌制的过程中有黄色微生物出现说明盐量太少,没有很好地抑制微生物的生长④酒精浓度太高,应该为12%左右(2)异养需氧型孢子生殖现代腐乳生产是在严格无菌的条件下,将优良的毛霉菌种直接接种到豆腐上,避免其他菌种的污染核心要点二| 影响发酵的因素及控制1.影响腐乳品质的因素(1)水的含量:豆腐的含水量应为70%,用含水量过高的豆腐制腐乳,不易成形。

含水量过少则不利于毛霉的生长。

(2)盐的用量:盐浓度过高,会影响腐乳的口味,浓度过低,腐乳易腐败变质。

(3)酒的用量:卤汤中酒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

酒精含量的高低与腐乳后期发酵时间的长短有很大关系。

酒精含量越高,对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就越大,使腐乳成熟期延长。

酒精含量过低,蛋白酶的活性高,会加快蛋白质的水解,但杂菌繁殖快,豆腐易腐败,难以成块。

(4)香辛料:具有调味和杀菌的作用,会影响腐乳的风味或质量。

(5)温度:严格控制在15~18 ℃。

温度过高或过低会影响毛霉菌丝的生长,从而影响发酵的进程和发酵质量。

如温度过低,则菌丝生长缓慢,不能进入豆腐块的深层;温度过高,菌丝易老化和死亡,影响品质。

(6)发酵时间:时间过短,发酵不充分,如蛋白质未完全水解,这样在加盐后豆腐脱水,蛋白质变性,就会变硬;时间过长,豆腐会软化不易成形,从而影响腐乳的口味。

2.防止杂菌污染的措施(1)用来腌制腐乳的玻璃瓶,在洗刷干净后要用沸水消毒。

(2)装瓶时,操作要迅速、小心。

豆腐块分层放置,分层加盐,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以防止杂菌从瓶口进入。

(3)加入卤汤后,要用胶条将瓶口密封。

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防止瓶口被污染。

3.结果分析与评价(1)是否完成腐乳制作的依据:能够合理地选择实验材料与用具;前期发酵后,豆腐的表面长有菌丝,后期发酵制作基本没有杂菌的污染。

(2)腐乳质量的评价:制作成功的腐乳应色泽基本一致、味道鲜美、咸淡适口、无异味、块形整齐、质地细腻、无杂质。

(3)总结不同因素对腐乳风味和质量的影响:可从盐、酒的用量、发酵的温度、发酵时间的长短,以及香辛料等因素中的某一因素分析,说明其对腐乳风味或质量的影响。

[题组冲关]3.腐乳制作过程中,豆腐含水量、盐的用量、发酵温度和酒的用量等均会影响腐乳的风味和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