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七课(2)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七课(2)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七课(2)

第七课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

课题:二、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公民拥有的权利与义务,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2.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国家意识、法律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

3.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依法行使公民权利,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教学重点:

尊重和保障人权

人权是人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树立人权意识也是增强公民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成果和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共产党和我国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目标和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谐的必然要求。因此把这个内容作为本课的重点。

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

本课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增强公民意识,而要树立公民意识,就必须首先建立正确的权利和义务观念。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在我国,不存在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的公民,也不存在只履行义务而不享有权利的公民。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把认真行使权利和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达成增强公民意识这一教学目标。

教学难点:

增强公民意识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宪法和法律中关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一些规定并不困难,但要使学生真正树立正确的权利与义务意识,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则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因为,它不仅要求学生了解,更需要学生认同和接受。也就是说,我们通过教学,不仅要解决认知的问题,还要解决学生思想转变的问题,而思想的转变往往是心灵深处的革命,是难以实现的变革。解决这一难点,既要教导学生正确认识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权观,又要把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相关案例引起学生的思索与情感共鸣。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授、课堂讨论、谈话法等

教学时数:

理论学时1学时

教学过程:

展示材料:

某中职学校的机械制造专业学生接到通知,本专业年满18周岁的同学都到学校大会堂去,参加学校所在地的镇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活动。对此,有以下三种观点:小张: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参加人大代表选举,我一定要参加。

小王:我们现在参加实习,这么紧张劳累,还参加什么人大代表选举?

小李:学校让我去,我就去,但选举什么样的人当人大代表与我关系不大。

思考问题:你赞同以上哪个观点?并对上述观点进行评析。(把学生引入情境,引导学生思考)

1.依法行使公民权利

教师:我国公民享有法律规定的多种多样的权利,我们刚才讲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都属于公民基本权利中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也是属于人权的一部分。其中人权是人之所以为人应该享有的权得,主要包括三个基本方面:人身人格权利(如生命权、人身安全权、人身自由权、思想自由权等);政治权利与自由(选举与被选举权、参政权、议政权、出版集会结社等自由);经济文化和社会权利(如工作权、最低生活保障权、婚姻自由权等),人应该全面地享有这些权利。下面,我们来讨论分析一个案例。

案例1.“宿舍门事件”

广东省佛山市某中职学校,为了让学生提前感受企业生活,毕业后尽快融入社会,融入工作,于是把企业文化引进校园,在进行军事化管理的同进,还对校园环境、课室和学生宿舍按企业标准进行整改。其中有两项整改内容引起学生的争议:(1)学校为了方便管理学生,方便与学生家长联系,决定在每个宿舍门口贴一张学生详细资料表,要求贴上学生大一寸相片,还要填写家庭电话和家长手机号码;(2)宿舍摆放军事化,被子要叠成广场状,床上不能摆放衣物、书本和其它物品,床底只能摆放一对白色回力鞋和一双拖鞋。为了警示学生严格按要求办事,该校教官把不合格的学生的被子和衣物扔到宿舍地面,把不合格的鞋子的鞋带剪断。有些学生不满校方和教官的行为,纷纷上论坛发贴和打电话给媒体,这就是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宿舍门事件”。

教师:同学们看了这个案例,思考两个问题:

(1)学校和教官的做法有没侵犯学生的权利?如果有侵犯的话,侵犯了学生的哪些权利呢?

(2)如果你是该校的学生,你的被子被教官扔到了地上或者你的鞋带被剪断了,你会怎么做?

教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和人民从自己的历史和国情出发,遵循《世界人权宣言》的基本原则和人权理念,学习借鉴古今中外人类文明进步成果,不断深入具体实践,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

人权普遍性的原则必须同各国国情相结合;人权是社会全体成员的权利;人权是一个权利体系,不仅包括政治权利,而且包括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不仅包括个人人权,还包括集体人权;生存权和发展权是首要的基本人权;人权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稳定是实现人权的前提,发展是实现人权的关键,法治是实现人权的保障;人权在本质上是一国主权范围内的问题;对话与合作是促进国际人权发展的正确途径,等等。这些人权理念在人权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和有机组成部分。

教师:中国建国以来,人权事业取得五大成就。

一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已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原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权领域的一个突出进展是,突破了将人权视为资产阶级口号的“左”的思想束缚,确立了人权观念在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特别是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将尊重和保障人权作为其中的重要内容。2004年以来,“尊重和保障人权”先后载入《宪法》、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和《中国共产党章程》。这说明,促进人权事业发展已成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主题,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治国安邦的一项重要原则,对人权问题前所未有的重视,为中国人权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有

力的政治和法律保障。

二是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得到前所未有的保障。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突飞猛进,年均增长速度超过9%,13亿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实现了从贫困到温饱和从温饱到小康的两次历史性跨越。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07年的1479万。人均预期寿命由1978年的68岁提高到目前的73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三是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公民的个人权利和政治权利在民主与法制的轨道上得到了不断扩大和有效保障。中国现行有效的法律已达229件,国务院现行有效的行政法规约600件、地方性法规7000余件,一个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基本实现了有法可依,公民的各项权利有了坚强的法律保障。与此同时,中国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强化政务公开,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公民的民主权利依法得到保障。特别是在农村实行了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基本内容的基层民主,使亿万农民获得了直接选举权利。

四是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不断改善。2006年,全国取消了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结束了延续2600多年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目前,中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简称“两基”),“两基”人口已达99%,跻身于义务教育水平较高国家行列。

五是人权领域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拓展。

2.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教师:我国宪法在确认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同时,也规定了具体措施来保障其实现,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我国宪法在规定公民享有广泛权利的同时,也规定了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宪法规定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有哪些呢?请各小组学习一下教材中的有关内容,了解一下,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应该履行哪些公民义务。

第一,公民必须履行政治性义务,包括,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纪守法和尊重社会公德;维护祖国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第二,公民必须履行依法纳税的义务。第三,公民必须履行的其他义务,包括,公民有劳动、受教育的义务;夫妻双方有衽计划生育的义务;父母有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等。

案例:王先生的父母年迈,王先生以自己住房拥挤为由,想把赡养父母的责任推给自己的两个姐姐。他说:以后父母去世了,他们那十多万元存款就归你们两个了,我放弃继承财产的权利,也放弃抚养父母的义务。

问题思考:同学们认为王先生的做法符合法律规定吗?

老师点拨: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中,不存在只享有权利而不履行义务的公民,也不存在只履行义务而不享有权利的公民,只有把认真行使公民权利和自学履行公民义务结合起来,才是正确的态度。另外,权利是可以放弃的,义务是不可以放弃的。只要父母履行了对子女的抚养义务,子女就应该担负赡养父母的义务。

案例:

某企业的职工因企业未能按时发放工资,多次找企业领导协商,均被告企业领导以企业困难重重为借口,予以搪塞。多次协商未果之后,在未经任何部门批准的情况下,他们联合起来并召集了部分亲戚朋友,在企业所在区举行游行活动,结果造成交通堵塞。

教师提问:

(1)根据以上事例和宪法规定,我们在行使公民权利与履行义务时,必须坚持什么样的原则?

(2)上述事例中的企业职工在处理这个问题时,怎样才能既维护自己法定的权利,又履行

自己法定的义务?

学生回答:略。

教师:中职学生要坚持依法行使公民权利,依法履行公民义务,还要坚持以下三个原则:(1)坚持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的原则;(2)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3)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另外,我国公民有遵纪守法,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的义务。上述事例中,企业职工为了维护自已的权利的同时,造成了交通堵塞,扰乱了社会秩序,给社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企业职工应该通过工会、劳动局或者相关的法律机关来维护自身权益;如果要游行示威,必须向相关的行政机关申请,在申请通过后才可按游行示威申请书上的计划进行游行示威。

3.增强公民意识,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教师总结点拨: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四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选举权是我国公民行使主人公地位的体现,不应该随便放弃。

法律规定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宪法确认的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公民首要的、根本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权利,是普通法律确认的其他公民权利的基础。我国宪法从第三十三条到第五十条,全面而详尽地规定了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公民的基本权利可分为平等权利、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权利、获得救济的权利等。

板书设计:

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1.依法行使公民权利

(1)人权的定义

(2)我国在尊重和保障人权方面取得的成就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权观

2.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1)坚持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

(2)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3)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3.增强公民意识,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1)公民意识的定义

(2)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权利

(3)宪法规定的公民履行的义务

作业:

课后小结:

中职生并不缺乏爱国热情,由于近些年法律知识的不断普及,学生的维权意识也有所增强,只是,大多数中职生由于缺乏必要的法律基础知识,不清楚法律到底赋予了公民哪些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了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体会到了公民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也进一步感受到了履行公民义务的重要性,更多地懂得了珍惜、享受、捍卫自身权利的必要性,了解了一些正确履行权利的途径,增强了履行法定义务的自觉性和维护法律权威的社会责任感。

职业道德与法律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职业道德与法律 单项选择题(15×2=30分)只有一个备选答案是正确的 1. 下列哪项礼仪能够打造良好“第一印象”() A 家庭礼仪 B 交往礼仪 C 职业礼仪D个人礼仪 2. 职业礼仪的最高境界是() A 敬业 B 奉献 C 守业 D 文明 3.上课迟到,说脏话,乱扔垃圾,等等.你如何看这些现象?( ) A.个人小事,没必要小题大做 B.违法纪律,与道德无关 C.既不违法,又不违纪.说明道德水平不高 D.小事蕴含道德,加强道德修养要从小事做起. 4.家庭美德的首要规范是() A.男女平等B.勤俭持家C.邻里团结 D.尊老爱幼 5、遵守职业道德是对每个从业人员的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工作中慎待诺言,表里如一,言行一致遵守劳动纪律,这是职业道德中() A 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 B 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 C 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D 服务群众的基本要求 6、个人能否按道德要求去做。关键在于() A 社会舆论 B 传统习惯 C 内心信念 D 评价方式 7、国家干部遵纪守法,教师平等对待学生,售货员公平对待顾客。。。。。。这是()

A 助人为乐的社会公德要求 B 办事公道的职业道德要求 C 尊老爱幼的家庭美德的要求 D 完善自我的人际吸引的要求 8、对于违法犯罪行为的制裁和惩罚,体现了法律的) A 评价作用 B 教育作用 C 强制作用 D 指导作用 9、下列属于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的是( ) A.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B.人身自由 C.宗教信仰自由 D.婚姻自由 10、即使在个人单处,无人监督,也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这种道德修养方法是() A 养性 B 内省 C 慎独 D 顿悟 11.下列哪项是一种高超的岗位能力,是爱岗尽业的升华和高层次展现() A 专业 B 勤业 C 乐业 D 精业 12.“宪法在哪里实现自由,也必将在哪里限制自由”,由此可见() A.离开法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B.法律就是用来限制权力和自由的 C.法律确定的自由可以在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随意行使 D. 公民的合法权力和自由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13.下列对“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理解正确的是()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二单元

第二单元知荣辱,有道德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 1.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A.爱国爱企、明礼诚信 B.爱国守法、明礼诚信 C.爱岗敬业、诚实守信 D.遵纪守法、诚实信用 nd>>较易答案: B 2.敬业是一种对待职业应有的态度,核心要求是()。 A.努力工作,挣钱养家 B. 认真工作,已得到领导群众的好评 C.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 D.对待工作勤奋努力,精益求精,尽职尽责nd>>较易答案:D 3.恪守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是()。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 D.奉献社会 nd>>较易答案:D 4.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好坏是()。 A.天生的 B.由文化水平决定的 C.环境与自我选择的结果 D.由社会环境决定的 nd>>较易答案:C 5.我们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关键在于()。 A.做出道德行为 B.培养道德情感 C.树立道德信念 D.形成道德认识 nd>>中答案:A 6.孙中山说:“有了良好的道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这段话强调的是( )。 A.道德的内涵 B.道德的标准 C.道德的功能 D.道德的形象 nd>>中答案: C 7.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 )、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A 爱国爱企、明礼诚信 B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 C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 D 遵纪守法、诚实信用 nd>>中答案: B 8.“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句话充分说明( )。 A 幸福的生活,必然是道德的生活 B 养成良好的道德,有助于发挥我们的潜能 C 养成良好的道德,有助于我们塑完美的人格

D 人离不开别人的帮助,良好的道德有助于我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nd>>中答案:D 9.“金利来”的创立者曾宪梓在艰难的创业阶段曾经与客户在交易前达成过口头协议,但交易之际商品的价格上涨了。此时他仍按照当初口头协议的价格交货。他的做法体现了( )。 A 勤俭自强 B 明礼诚信 C爱国守法 D 办事公道 nd>>中答案: B 10.敬业是一种对待职业应有的态度,核心要求是( ) A 认真工作,以得到领导的好评 B 努力工作,挣钱养家 C 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 D 对待工作勤奋努力,精益求精,尽职尽责nd>>中答案: D 11.下列哪一项没有违反诚实守信的要求( ) A 保守企业秘密 B 为了牟取暴利,制造伪劣商品 C 根据服务对象来决定是否遵守承诺 D 派人打进竞争对手内部,增强竞争优势 nd>>较难答案: A 12.办事公道的具体要求是( ) A 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信守承诺,讲求信誉 B 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 C 公平正义,不计个人得失,明确是非标准,不屈从各种权势 D 具有奉献意识,通过兢兢业业的工作,全心全意为社会和他人作贡献 nd>>较难答案: C 13.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 A 为人民服务 B 顾客是上帝 C 集体主意 D公私兼顾 nd>>中答案: A 14.恪守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是( ) A 爱岗敬业 B 诚实守信 C 办事公道 D 奉献社会 nd>>中答案:D 15.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奉献社会的要求( ) A 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 B 积极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助人为乐、扶贫济困 C 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在岗位上服务人民,奉献社会 D 小慧嫌老人身体的气味难闻,不愿参加学校组织的去敬老院的义务服务活动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之《第六课 弘扬法治精神》第一课时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 教案 第一课时 一、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2)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遵守纪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3.运用 要求能够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是怎样伴随我们成长,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 中职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力不强,他们往往对来自身边的不良诱惑难以抵制,以致带来一些不良后果,影响其自身的发展,既要让学生认识违反法律、纪律的危害,又要注意方法上的指导,而遵纪守法教育的最终成果将落实在学生的实践行为方面,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把树立和弘扬“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客观要求内化为青年学生的自觉行动,抵制来自身边的不良诱惑,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为本课重点。 2.教学难点 (见教学重点) 3.结构线索 本课时从属于第三单元“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的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本课时主题“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授课主要使用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案例和情景体验,通过讲述、思考和讨论使学生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纪律的作用以及违反法律、纪律的危害,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三、学情分析 中职生求知欲强,对自己生活的周边世界充满好奇,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生活经验缺乏,难以准确把握社会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分辨是非善恶、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力不强,因此,很容易被不良诱惑迷惑,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以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中职生处在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意识直接影响他们的以后的成长。加强法制教育,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尤为重要。 四、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行为导向法、讨论法等。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展示学生乘坐公交车、考试的图片,通过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思考设置的问题,据此导入新课。(图片内容见课件) 学生观察体味、思考。 【引思明理】 <设置问题> 1.在公交车上、考试的时候需要我们遵守什么纪律?除此以外纪律还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哪些方面? 学生上课要遵守课堂纪律,乘坐公交车要遵守相应的交通法规,外出游玩也要遵守相应的纪律。 引导学生明白,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集体活动,而有集体活动就需要有纪律约束。 2.纪律在我们生活中有何作用? 纪律保证了我们能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引导学生理解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保证我们工作和生活正常有序进行而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引入学习的第一部分) 一、纪律保证我们的学习生活秩序(板书) (一)纪律的定义(板书) 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保证我们工作和生活正常有序进行而要求一定社会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看多媒体课件。观察体味、思考 <设置问题> 我们应遵守怎样的上课和开会纪律?你遵守纪律的习惯是怎么养成的? 挖掘学生日常生活情景,唤起内心对知识的感知以及对自身行为的反思,从而理解自觉遵守纪律要持之以恒,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从身边小事做起。 <设置问题> 反问:遵守纪律要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是不是就没有自由?(引入下一部分学习) 学生思考回答,并观看多媒体。

职业道德与法律期末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合计20分) 1.人格魅力 2.交往礼仪 3.职业礼仪 4.职业道德 5.慎独 二、填空题(每题2分,合计10分) 1. 自尊即_______________,是在接受自己_______________的一种积极心态。 2. 个人礼仪的基本要求是:_______________整洁端庄, _______________真挚大方,_______________搭配得体,表情 _______________。 3. 提高遵守职业礼仪规范的自觉性,要处理好个人与_______________的关系,打破“_______________”意识,还要处理好_______________内外部关系。 4.道德以_______________为判断标准,以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来维系。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 5. 职业道德是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三、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合计10分) 1. 下列自我认识中,不恰当的一项 是 ( ) A.我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不必向别人学习 B.自我认识要建立在客观分析自己的基础上 C.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也有各自的不足之处 D.人人都有自己的观点 2.“每一个正直的人都应该维护自己的尊严。”对于卢梭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不正直的人没有尊严 B.已有尊严的人不必再维护 C.维护尊严即无拘无束 D.人人都需要自尊 3.下列仪容仪表不得体的 是 ( ) A.男士上班穿西裤、衬衣,打领带 B.工作期间打哈欠、擦眼睛 C.语言表达清楚、有说服力 D.女士上班化淡妆 4.“仁慈和友善总要比愤怒和暴力更为有力。”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 A.交往要注重尊重和友好 B.人生不该有愤怒 C.对待所有人、所有事都要友善

职业道德与法律强化训练题(第二课)及答案

《职业道德与法律》强化训练题 (第二课) 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同事有客人来访 A、可以喧宾夺主,跟主人一样热情 B、如果同事不在,可暂时代为接待并提供同事去向的信息,以便让客人决定是否等待 C、不是自己的客人,表现冷漠点也未尝不可 D、置之不理,因为与自己无关 2、服务人员讲话时,不能 A、语音柔和 B、用商量询问的语气 C、语调适度 D、使用否定短语来拒绝客人的要求 3、去办公室工作,文明的待人接物的礼仪举止不包括 A、早上到达时相互问候“早”,下班时相互道别 B、见到同事或来访者,面带微笑 C、不必注意自己的办公桌整洁 D、若有资料需要移交他人,一定要贴上小标签,写上时间、内容,并签名,不忘说“谢谢” 4、参观展览时下列行为符合礼仪的是 A、与同伴议论纷纷、慷慨激昂、大声交谈 B、按照展览的要求和规定进行参观 C、这件展品太吸引人了,忍不住轻轻用手触摸一下 D、在请勿拍照的提示标语前拍照 5、浏览景区时,不正确的行为是

A、不要在“禁止入内”的草坪、鲜花丛中走动或留影 B、不在文物古迹上乱刻乱画 C、可以爬上景观拍照,以留下美好的回忆 D、在游览区野餐时,要将废弃物扔进垃圾箱 二、多项选择题 1、面试时,在服饰方面应该注意 A、应着正装,切忌穿着随意 B、注意面部清洁,头发要梳理整齐 C、饰品要高调闪亮,体现品位 D、皮鞋式样要简单,不宜穿着凉鞋 2、营业员在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差错,比如错拿商品、找错钱,当顾客指出后,礼貌的做法是 A、虚心接受 B、及时纠正 C、强词夺理 D、强调理由 3、当顾客很多,特别是双休日和节假日购物高峰时,营业员应按照什么顺序接待服务 A、按先来后到,依次接待 B、看穿着外貌将顾客分为尊卑贵贱区别对待 C、老人、孕妇、残障人士优先 D、外国人优先 4、浏览景区应该遵循的礼仪有 A、保护环境 B、爱护名胜 C、讲究卫生 D、文明拍照 5、办公室规则有 A、入室敲门,专心公务 B、公私分明,互相尊重 C、言论得当,着装严谨 D、乐于助人,卫生保洁

(完整word版)《职业道德与法律》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第一课时)

职业道德与法律 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第 一课时) 一、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 (2)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遵守纪律,遵守法律的意识,树立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3.运用 要求能够理解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是怎样伴随我们成长,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 中职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力不强,他们往往对来自身边的不良诱惑难以抵制,以致带来一些不良后果,影响其自身的发展,既要让学生认识违反法律、纪律的危害,又要注意方法上的指导,而遵纪守法教育的最终成果将落实在学生的实践行为方面,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把树立和弘扬“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的客观要求内化为青年学生的自觉行动,抵制来自身边的不良诱惑,实现教学目标。因此,增强遵纪守法的意识为本课重点。 2.教学难点 (见教学重点) 3.结构线索 本课时从属于第三单元“弘扬法治精神,当好国家公民”的第六课“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国家”。本课时主题“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授课主要使用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的案例和情景体验,通过讲述、思考和讨论使学生了解法律的特点、法律与纪律的关系,理解法律、纪律的作用以及违反法律、纪律的危害,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努力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三、学情分析 中职生求知欲强,对自己生活的周边世界充满好奇,但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生活经验缺乏,难以准确把握社会生活环境的复杂性,分辨是非善恶、判断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力不强,因此,很容易被不良诱惑迷惑,出现一些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以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中职生处在人格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法制观念和意识直接影响他们的以后的成长。加强法制教育,树立遵纪守法的意识,培养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尤为重要。 四、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行为导向法、讨论法等。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展示学生乘坐公交车、考试的图片,通过熟悉的场景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思考设置的问题,据此导入新课。(图片内容见课件) 学生观察体味、思考。 【引思明理】 <设置问题> 1.在公交车上、考试的时候需要我们遵守什么纪律?除此以外纪律还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哪些方面? 学生上课要遵守课堂纪律,乘坐公交车要遵守相应的交通法规,外出游玩也要遵守相应的纪律。 引导学生明白,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会有集体活动,而有集体活动就需要有纪律约束。 2.纪律在我们生活中有何作用? 纪律保证了我们能够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引导学生理解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保证我们工作和生活正常有序进行而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引入学习的第一部分) 一、纪律保证我们的学习生活秩序(板书) (一)纪律的定义(板书) 纪律是为了维护集体利益,保证我们工作和生活正常有序进行而要求一定社会组织成员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看多媒体课件。观察体味、思考 <设置问题> 我们应遵守怎样的上课和开会纪律?你遵守纪律的习惯是怎么养成的? 挖掘学生日常生活情景,唤起内心对知识的感知以及对自身行为的反思,

职业道德与法律期末试卷(中职)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 《职业道德与法律》期末考试卷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5 分) 1. 我们对仪容的修饰要扬长避短,要 2. 所谓,是职业人在职场这个特定范围内所要遵守的礼仪规范。 3. 是我的一张通行证。 4?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实现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 的。 5. 爱岗敬业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做到、、。 6. 慎独的最大特点就是其体现了个体在道德上的和。 7. 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即___________ 、 ______ 、________ 、____ 8. 我们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核心是要。 9. 从整体上看,能确保司法制度的公正,是法治国家的标志,是人治向法治转 变的助推器。 10. 在民事诉讼中,一般实行的举证原则。 11. 预防违法,杜绝不良行为,需要我们牢牢筑起内心的防线,加强。 12. 、和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13. 富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把它作为简明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第一层面,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在包含的核心价值观的提炼。 二、单选题(每小题 1分,共15分) 1. 下列选项中行为符合网络礼仪的是() A、诚实友好交流 B 、迷恋、沉溺于网吧C、随意约会网友 D 、自由浏览网上的各处信息 2. 我国刑法规定负刑事责任的最低年龄是() A、已满14周岁 B、已满16周岁 C 、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 D. 已满18周岁 3. 接触一个人,给人留下直接而敏感的第一印象的是() A、职业礼仪 B、交往礼仪 C、个人礼仪 D、公共礼仪 4. ()是企业形象的最好代言。 A、广告宣传 B 、员工的良好形象 C企业的良好管理 D 、低廉的企业产品价格 5. 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A、爱国爱企、明礼诚信B爱国守法、明礼诚信 C爱岗敬业、诚实守信 D 、遵纪守法、诚实信用 6. 职业道德的核心是() A、为人民服务 B、顾客是上帝 C、集体主义 D、公私兼顾 7. 关于自由和纪律的关系,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自由是在纪律约束下的自由 B 、违反纪律,将不再有自由 C纪律是对自由的保障 D 、纪律和自由是对立的,不能统一 8. 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是() A、习惯和法律 B、道德和法律 C、风俗和法律 D、习惯和法规 9. 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程度有大有小,由于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 较小,所以被称为() A、犯罪行为 B、一般违法行为 C 、严重违法行为D、不良行为 10. “宪法在哪里实现自由,也必将在哪里限制自由,”由此可见() A、离开法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B法律确定的自由可以在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随意行使 C公民的合法权利和自由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D法律就是用来限制权利和自由的 11. 上学时间快到了,席东匆匆骑上自行车往学校赶,可是却总是遇到红灯,席东想:反正 不迟到是大事,没有车就闯过去吧。于是他就这样一路闯着红灯迅速赶往学校。你认为席东的做法是() A、合情合理又合法 B 、犯罪行为 C 、违反纪律的行为 D 、违法行为 12. 即使在个人单处,无人监督,也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这种道德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二单元测试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二单元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我国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A.爱国爱企、明礼诚信 B.爱国守法、明礼诚信 C.爱岗敬业、诚实守信 D.遵纪守法、诚实信用 2.敬业是一种对待职业应有的态度,核心要求是()。 A.努力工作,挣钱养家 B. 认真工作,已得到领导群众的好评 C.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 D.对待工作勤奋努力,精益求精,尽职尽责 3.恪守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是()。 A.爱岗敬业 B.诚实守信 C.办事公道 D.奉献社会 4.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好坏是()。 A.天生的 B.由文化水平决定的 C.环境与自我选择的结果 D.由社会环境决定的 5.我们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关键在于()。 A.做出道德行为 B.培养道德情感 C.树立道德信念 D.形成道德认识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下列行为中,属于“有道德的行为”的是()。 A.无论什么考试都不作弊 B.爱护环境,不乱扔杂物 C.穿着俭朴,但不失落落大方 D.不说脏话,不参与打架斗殴 2.下列行为中,违背职业道德的有()。 A.单位会计做假账 B.服务中以貌取人 C.以权谋私,收受贿赂 D.产品以次充好,以假充真 3.服务群众的基本要求是( ) 。 A.多为服务对象着想 B.熟练掌握服务技能 C.不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 D.提供热情、周到、耐心的服务 4.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 A.不能靠突击来实现 B.不能通过空想来完成 C.靠对不良道德意识的改变 D.靠对不良行为习惯的纠正 5.要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就应该()。 A.整天高喊向职业道德模范学习 B.从小处着手,做好每件职业事 C.严格按照职业道德的要求做事 D.在职业实践中身体力行职业规范 三、判断正误并改正错误(每小题3分,共30分,请在正确的叙述后面划“√”,错误的叙述后面划“×”,并改正错误表述)

职业道德与法律期末试题及答案

职业道德与法律期末试 题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职业道德与法律》 期末试题 (全卷共五大题,总分100分) 成绩:__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把答案填写到以下表格中) 应当在立案之日起( )个月内作出判决。但是,鉴定、处理管辖权争议和中止诉讼的奇迹不计算在内。 A.3 B.6 C.9 D.12 2.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道德以( )为判断标准。 A.社会舆论 B.传统习俗 C.善恶 D.内心信念 3.下列不属于我国诉讼的基本程序的是( ) A.刑事诉讼程序 B.民事诉讼程序 C.调解仲裁程序 D.行政诉讼程序 4.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违法治安管理的行为的一项是( ) A.刑事违法行为 B.扰乱公共秩序 C.妨害公共安全 D.妨害社会管理 5.( )就是为父母提供物质上、经济上的帮助,负责父母必要的生活费用。 A.赡养 B.辅助 C.抚养 D.孝敬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反映了( ) A.邻里之间要互帮互助 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这表明( ) A.我国法律体系仍不够完善 B.有些法律和法规形同虚设 C.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D.普通法律与宪法是相辅相成 8.下列各项不属于我国判断程序公正的基本原则的是( ) A.独立性原则 B.关怀性原则 C.回避性原则 D.公开性原则 9.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举证一般实行( )的原则。 A.依据事实 B.被告承担主要举证责任 C.谁主张 谁举证 D.原告负主要举证责任 10.下列不属于公共秩序的是( )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一课一

职业道德与法律 教案 第一课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 一、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理解自尊自信的重要性。 2.情感态度观念 尊重自己和他人,平等待人、真诚礼貌,珍惜自己的人格尊严。 3.运用 把学到的塑造健康人格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从点滴做起,塑造健康人格。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难点 1)正确理解自尊自信(重点) 什么是自尊和自信?对于这个问题,学生都有自己的理解,但很多学生的理解存在着失误和偏差,对自尊与自信理解方面的不足将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学生在日常行为中的一些不够自尊、不够自信的行为。而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尊自信,必须先从认识上解决问题。 2)珍惜人格尊严,努力塑造健康人格(重点也是难点) 在日常德育课教学中,知的问题往往是比较好解决的,但要落实到学生的思想和行动中去,却存在着相当的难度。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使学生理解自尊与自信的重要性只是解决了知的问题,而引导学生从自己做起,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做起,自觉珍惜自尊自信,加强修养,努力成为一个自尊自信的人,对于这节课来说,不仅是重点,也存在着实实在在的难度。

2.结构线索 本课时的主题是“做自尊自信的人”。教材从认识自己入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自尊自信的内容及重要性,然后再进入践行的层面,帮助学生通过学习培养自信心的方法和了解塑造健康人格的途径,自觉加强修养,成为具有健康人格的,自尊自信的人。 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正处在一个重要而特殊的发展阶段。一方面,他们有着强烈的自尊心,渴望成为一个自尊自信的人,另一方面,多数同学对于自尊和自信理解得并不全面,存在着一些认识和行为上的偏差。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着较强的自卑情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帮助他们纠正一些认识上的误区,更主要的是要帮助他们学会一些树立自尊与自信的方法,帮助他们更自信地走好今后的人生道路。 四、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等。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个国王独自到花园里散步,使他万分诧异的是,花园里除了小小的忘忧草,其它的花草树木都枯死了,园中一片荒凉。后来国王了解到,橡树觉得自己没有松树高大挺拔,因此轻生厌世死了;松树因为自己不能像葡萄那样结出甜美的果子,也自惭死了;葡萄羞愧自己终日匍匐在架上,不能直立,不像桃树能开出美丽可爱的花朵,于是也死了;牵牛花叹息自己没有茉莉花那样的芬芳,其余的植物也都分别觉得自己缺陷太多,比不了别人而无精打采,而顶细小的忘忧草却并不觉得自己卑微,独自欣赏着自己,茂盛地生长。【引思明理】 师:这个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吗?古希腊的阿波罗神殿的石柱上刻着“认识你自己”的箴言。你认为人认识自己重要吗?请结合你对上面故事的理解谈谈你对认识自己的重要性的理解。 高大的橡树、挺拔的松树、深受人们喜爱的葡萄树都觉得自己无法活下去了,

职业道德与法律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职业道德与法律》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一、考试对象及考试类别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高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程,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提高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并积极加入工作岗位并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本次期中考试采取的考试方式为开卷笔试,卷面100分(题量较大)。 二、考试内容及范围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材中后两课为考试重点内容,课题分别为:第十一课依法公正处理民事关系第十二课依法生产经营,保护环境 三、试题类型、难度、分值及考查点(40%较简单,40%难度适中,20%难度偏大) 1、单项选择题 30分,10个,每题分,主要考查法律常识及基本概念。 2、判断题 20分,10个,每题2分,主要考察概念的理解判断。 3、不定项选择题20分,10个,每题2分,主要考查法律常识及基本概念。 4、简答题30分,5个,每题分值各异,主要检测学生的分析与总结能力,考查学生对道德常识与法律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四、学生答卷情况分析 (1)卷面分析:学生对单选、简答题等识记部分的考核内容回答比较好,对多选和判断题目失分较多: 单选15题()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好多同学都选成了要约,应该选承诺。说明对所学内容没有充分理解,也没有背诵记忆。20题考察履

行合同的原则,多数同学失分严重; 多选题第1题关于下列国家机关主要司法权力表述正确的选项是()多数同学选错。第3题对犯罪分子处以刑罚可以使()应该全选,但有些同学任然选了个别两三项; 判断题2、3、4题2、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有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等,以上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3、侵犯荣誉权的主要表现为非法剥夺公民、法人的荣誉称号,荣誉权可以转让,也可以继承。 4、合同的变更是合同内容的变更,当事人不变;合同的转让是合同权利义务的转让。 10、王某因经营需要,向胡某借款4万元并签有借款合同。合同约定还款期为两年,丁某为王某还款的保证人。此事例中体现的担保方式为质押。这几道题都有很多同学答错。(2)成绩分析:所带三个班中,高一6班成绩相对较好,及格率在67%以上,高一五班及格率59%,高一四班及格率57%,本次考试中最高分为95分,最低分34分。因考试内容均为课本题目及指导手册题目,所以成绩较差。 (3)问题分析:①基础知识尚不牢固。②审题能力有待提高③答题角度比较单一④答题规范技巧不足。主要表现为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语言表达不规范,表述混乱,没有序号,缺乏条理性。 五、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过程中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学科重要性的认识,改变轻视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的心态,可以从其作为中考科目的重要性角度来论述,也可从其对人生的指导意义的角度等等。 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有必要认真领会新课改改革的精神,切实

2014-2015年下学期《职业道德与法律》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2014-2015年第二学期《职业道德与法律》期末考试题 (本试卷仅供理工部14级使用) (考试时间:90分满分:100分) 姓名:班级:成绩: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 下列哪项是接触一个人,给人留下直接而敏感的“第一印象”() A 个人礼仪 B 交往礼仪 C 职业礼仪 D 家庭礼仪 2. 同事之间的礼仪不恰当的是() A 尊重彼此的处事方式 B 在工作上、生活上,同事若有难处,应予以体谅并尽力协助 C 需要同事帮助时无需协商 D 出现误会时主动沟通,征得谅解 3.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A 爱国主义 B 为人民服务 C 集体主义 D 诚实和守信 4.下列哪项是法律最重要的特征() A 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 法律的强制性 C 法律的普遍约束力 D 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5.下列对“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理解正确的是() A 法律具有规范人们行为规范的作用 B法律具有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作用C违法犯罪的人都逃不脱法律的制裁 D法律具有裁决违法犯罪行为的作用6.职业道德的最高境界是() A 敬业 B 守业 C 奉献 D 牺牲 7.影响商品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是() A 气候 B 时间 C 地域 D 供求关系 8.影响消费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是人们的收入和() A 产品质量 B 广告 C消费品价格 D 人们的心理 9.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和流通手段. A 世界货币B贮藏手段C价值尺度D支付手段 10.我国现阶段的分配方式是以()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A 按劳分配 B 按需分配 C 按生产要素分配 D 个体劳动成果分配 11.()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式。 A 股票 B 债券基金D 保险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54252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案 前言走进《职业道德与法律》 总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明白为什么学习本门课程,初步了解教材内容及逻辑线索,掌握学习方法; 2、培养学生对自己人生的珍惜,引导学生自觉追求真善美。 3、帮助学生了解本门课程教学总体目标:即帮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的作用和基本规范,陶冶道德情操,增强职业道德意识,养成职业道德行为习惯;指导学生掌握与日常生活和职业活动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树立法治观念,增强法律意识,成为懂法、守法、用法的公民。 二、教学时数:2课时 三、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难点:1、然学生有兴趣、有动力、有决心学好本门课程; 2、新课程改革理念 四、学情分析 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程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但学生对道德和法律这两个名词应该有一定的认知,针对这种情况应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通过本门课的学习后,能够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法律意识、法律观念和法律素质。 五、教学方法 采用情景教学法、案例研究法,小组合作法等。 六、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由王顺友的马班邮路的故事导入本门课教学内容(人生之路要靠自己走)【教学过程】 板书 (一)、怎样看待这门课程即学习这门课程的必要性 1、为什么要学习本门课 为了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陶冶道德情操、提高职业道德素质,为了增强我们的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 2、本门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本课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其任务是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社会主义法治意识。 3、主要内容结构 (1)、道德的主要内容 (2)、法律的主要内容 (二)、如何学习这门课程 1、学好这门课程,需要懂得它的意义; 2、学好这门课程,需要联系自己的实际; 3、学好这门课程,需要加强实践环节;

职业道德与法律期末试题及复习资料

《职业道德与法律》期末试题 (全卷共五大题,总分100分) 成绩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把答案填写到以下表格中) 1.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普通民事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个月内作出判决。但是,鉴定、处理管辖权争议和中止诉讼的奇迹不计算在内。 A.3 B.6 C.9 D.12 2.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道德以()为判断标准。 A.社会舆论 B.传统习俗 C.善恶 D.内心信念 3.下列不属于我国诉讼的基本程序的是() A.刑事诉讼程序 B.民事诉讼程序 C.调解仲裁程序 D.行政诉讼程序 4.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违法治安管理的行为的一项是() A.刑事违法行为 B.扰乱公共秩序 C.妨害公共安全 D.妨害社会管理 5.()就是为父母提供物质上、经济上的帮助,负责父母必要的生活费用。 A.赡养 B.辅助 C.抚养 D.孝敬 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反映了() A.邻里之间要互帮互助 B.要养成勤俭持家的好习惯 C.夫妻之间要互相照顾、相互忠诚 D.要在全社会弘扬尊老爱幼的美德 7.《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这表明() A.我国法律体系仍不够完善 B.有些法律和法规形同虚设 C.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D.普通法律与宪法是相辅相成 8.下列各项不属于我国判断程序公正的基本原则的是() A.独立性原则 B.关怀性原则 C.回避性原则 D.公开性原则

9.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举证一般实行()的原则。 A.依据事实 B.被告承担主要举证责任 C.谁主张谁举证 D.原告负主要举证责任 10.下列不属于公共秩序的是() A.家庭秩序 B.社会秩序 C.公共场所秩序 D.交通秩序 11.遵守职业道德是对每个从业人员的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工作中慎待诺言,表里如一,言行一致遵守劳动纪律,这是职业道德中() A.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 B.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 C.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D.服务群众的基本要求 12.法院接到诉讼状后要进行审查,如果起诉符合条件,即可在()日内立案、接受起诉,这种活动称为受理。 A.六 B.七 C.八 D.九 13.我国实行()审判制度。 A.一审终审 B.两审终审 C.三审终审 D.四审终审14.()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A.刑法 B.民法 C.宪法 D.军事法 15.2011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职业道德与法律期末答案

2019 学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年级专业:2019 级所有专业考试科目:职业道德与法律 (满分100 分,90 分钟完卷) 班级:学号:姓名:成绩: 、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80 分。) 1、道德、纪律与法律的不同点是() A、道德、纪律与法律都是调整人们行为关系的规范 B、道德不具约束性,纪律和法律具有约束性 C、道德和纪律由集体规定,法律由国家制定 D、道德规范的实施没有强制性,法律和纪律具有强制性 2、下列哪项是法律最重要的特征() 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B 、法律的强制性 C、法律的普遍约束力 D 、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 3、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是() A、习惯和法律 B、道德和法律 C、风俗和法律 D、习惯和法律 4、一种道德行为多次重复出现,就会变成一种习惯,这种习惯即成为() A 道德品质 B 道德理想 C 道德规范 D 道德原则 5、“诚于中则形于外”说明() A. 礼仪是道德的内在涵养,道德是礼仪的外在表现 B. 礼仪与道德没有什么区别,完全一样 C. 礼仪是道德的外在表现,道德是礼仪的内在涵养 D. 礼仪容易做到,诚信不容易做到 6、下列哪项礼仪能够打造良好“第一印象”() A 家庭礼仪 B 交往礼仪 C 职业礼仪 D 个人礼仪

7、“士可杀不可辱”说明的道理是( ) A 、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人格 B 、自尊必然要冒杀头的风险 C 、自尊的人最看重自己的生命 D 、自尊的人永远不会受侮辱 8、校园生活中下例哪些符合文明礼仪( ) A 、教室内可以随便翻动同桌同学的东西 B 、进老师办公室喊报告或敲门,经允许后才进入,不随意翻弄老师的东西 C 、上课迟到后,从后门悄悄进入教室 D 、用餐后回教室的路上,边走边把喝完的饮料瓶子丢在地上 9、赢得他人尊重的前提是( )。 A.自我信任 B.自我尊重 C.自我关爱 D.自我宽容 10、去办公室工作,文明的待人接物的礼仪举止不包括( ) A 、早上到达时相互问候“早”,下班时相互道别 B 、见到同时或来访者,面带微笑 C 、不必注意自己的办公桌整洁 D 、若有资料需要移交他人,一定要贴上小标签,写清时间内容,并签名,不忘说“谢谢” 11、“一个人可以犯几个可以改正的错误,但不能有失礼的行为。”这句话用于求职过程, 它告 诫我们( ) A 求职应聘过程中,要重视求职礼仪 C 求职应聘过程中要做到大才和开朗 12、职场最大的礼仪主要是: ( ) 15、“一粥一饭,当思来自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属于家庭美德中的( ) A .尊老爱幼 B.勤俭持家 C.邻里团结 D. 男女平等 16、“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句话充分说明( B 技能突出就可以求职成功 D 求职应聘时有错即改 A 质量与效益 B 敬业与实干 C 文明与礼貌 D 自尊与自信 13、职业道德活动中,符合“仪表端庄”具体要求的是( A 、着装华贵 B 、鞋袜搭配合理 C 、饰品俏丽 14、下列哪项不属于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 ) )。 D 、发型突出个性 A 爱国守法 明礼诚信 C 尊老爱幼 D 团结友善

职业道德与法律第7课教案

第七课维护宪法权威,当好国家公民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理解维护宪法尊严的意义 (3)了解我国公民拥有的权利与义务,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2、情感态度观念 通过对宪法为什么是国家根本大法这个问题的探究,帮助学生在思想上增强法治观念,对宪法是最高行为准则形成正确理解和认识,感受宪法具有的最大权威,理解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树立宪法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进而涵养公民爱国情感,增强宪法至上的法治意识,提高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尊严的自觉性。 3、运用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清醒地意识到依宪治国的重要性,从而做到自觉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积极主动地宣传宪法和法律;在学习与生活的实践中,能将尊宪意识落实在行动上,主动按宪法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要勇于同违宪行为做斗争(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进而形成崇尚民主、公正、平等思想,初步培养承担依法治国的历史责任感。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国家意识、法律意识、权利与义务意识。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从理论观点上说,我们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以及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目的都是为了树立和增强“宪法至上”的意识和理念;从实践意义上说,只有树立和增强了“宪法至上”的意识,才能自觉地遵守宪法,自觉地维护宪法的

权威,所以这是教学重点。 尊重和保障人权 人权是人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树立人权意识也是增强公民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成果和现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是中国共产党和我国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目标和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谐的必然要求。因此把这个内容作为本课的重点。 2、教学难点 增强公民意识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宪法和法律中关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一些规定并不困难,但要使学生真正树立正确的权利与义务意识,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则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因为,它不仅要求学生了解,更需要学生认同和接受。也就是说,我们通过教学,不仅要解决认知的问题,还要解决学生思想转变的问题,而思想的转变往往是心灵深处的革命,是难以实现的变革。 解决这一难点,既要教导学生正确认识与我国国情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人权观,又要把理论联系实际,通过相关案例引起学生的思索与情感共鸣。 3、结构线索 本课的主题是“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切实增强公民意识,做一个合格的共和国公民。”教材共有两大部分内容,第一部分,从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入手,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依法治国的核心,从而在思想上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第二部分,从增强公民意识入手,从而增强国家意识、法律意识和权利与义务意识,教育学生养成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的良好素质。

职业道德与法律期末试题及答案

《职业道德与法律》期末试题 A. 我国法律体系仍不够完善 B. 有些法律和法规形同虚 设 C.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 D. 普通法律与宪法是相辅 相成 ( 全卷共五大题,总分100 分) 成绩:_____________ 8. 下列各项不属于我国判断程序公正的基本原则的是()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30 分,请把答案填写到以下表格中) A. 独立性原则 B. 关怀性原则 C. 回避性原则 D. 公开性原则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9.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民事举证一般实行()的原则。 答案 A. 依据事实 B. 被告承担主要举证责任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谁主张谁举证 D. 原告负主要举证责任 答案 1. 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普通民事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个月内作出判决。10. 下列不属于公共秩序的是() A. 家庭秩序 B. 社会秩序 C. 公共场所秩序 D. 交通秩序但是,鉴定、处理管辖权争议和中止诉讼的奇迹不计算在内。 11. 遵守职业道德是对每个从业人员的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工作中慎待诺言,表里A.3 B.6 C.9 D.12 如一,言行一致遵守劳动纪律,这是职业道德中() 2. 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道德以()为判断标准。 A. 办事公道的基本要求 B. 爱岗敬业的基本要求A. 社会舆论 B. 传统习俗 C. 善恶 D. 内心信念 C. 诚实守信的基本要求 D. 服务群众的基本要求 3. 下列不属于我国诉讼的基本程序的是() 12. 法院接到诉讼状后要进行审查,如果起诉符合条件,即可在()日内立案、 A. 刑事诉讼程序 B. 民事诉讼程序 C. 调解仲裁程序 D. 行政诉讼程序 接受起诉,这种活动称为受理。 4. 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违法治安管理的行为的一项是() A. 六 B. 七 C. 八 D. 九A. 刑事违法行为 B. 扰乱公共秩序 C. 妨害公共安全 D. 妨害社会管理 13. 我国实行()审判制度。 5. ()就是为父母提供物质上、经济上的帮助,负责父母必要的生活费用。 A. 一审终审 B. 两审终审 C. 三审终审 D. 四审终审 A. 赡养 B. 辅助 C. 抚养 D. 孝敬 14. ()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6.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反映了() A. 刑法 B. 民法 C. 宪法 D. 军事法 A.邻里之间要互帮互助 B. 要养成勤俭持家的好习惯 15.2011 年中共中央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了我国公民基本道德 C.夫妻之间要互相照顾、相互忠诚 D. 要在全社会弘扬尊老爱幼的美德 规范:()、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7. 《宪法》第五条规定:“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这表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