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疗法在痛经治疗中的作用浅析
寒凝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中医治疗
![寒凝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中医治疗](https://img.taocdn.com/s3/m/8be2f451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51.png)
寒凝气滞血瘀型痛经的中医治疗痛经是指在月经周期中的某个时间段内,出现周期性的疼痛或不适感。
据统计,痛经的发病率达到了85%以上,所以是非常常见的妇科疾病。
中医学认为,痛经的发生与子宫寒凝、气滞、血瘀有关,因此要采取针对性的中医治疗,才能够达到治疗痛经的目的。
一、中医诊断与治疗原则1、辨证分型在中医治疗痛经时,首先需要明确病情的病理类型,以便施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中医将痛经分为数种类型,包括寒凝、气滞、血瘀、气虚、血虚等类型,每种类型需要不同的治疗方案。
2、治以和为贵中医治疗痛经,一般采用调理脏腑,调整气血平衡的方法,不采取攻击性的方法。
这是因为痛经属于病邪不在经络,往往牵涉到全身的气血调节,治疗要以和为贵,不能伤及正气,以免加重病情。
二、中医治疗方法1、中药调理中药调理是中医治疗痛经的一种方法。
根据不同的体质和疾病类型,中医师会开出不同的中药方剂。
调理时需要注意,不同的药材对应不同的体征和病理类型。
例如,对于寒凝型痛经,应该使用温热的中药来温经散寒,例如艾叶、川穹、砂仁等药物。
对于气滞型痛经,应该使用行气化瘀的中药,如香附、青皮、延胡索等,以促进气血畅通,缓解疼痛。
2、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痛经的一种方法。
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顺畅的气血,以调节身体的机能。
尤其对于寒凝型痛经、气滞型痛经、血瘀型痛经等病症,得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3、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一种采用艾叶烤制,熏穴点燃,使其发生温热刺激的疗法。
艾灸可以通过温热作用,调节体内的铁疏松气血循环,缓解疼痛,平衡体内的阴阳。
常用的穴位有中脘穴、关元穴、气海穴以及足三里等。
4、食疗调理中医认为,饮食对于痛经的调理也非常重要。
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三无”和“三多”,即不要吃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荤腥食品要控制。
同时,在膳食中要多摄入富含铁、维生素E和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杏仁、鳕鱼等,以助于平衡体内的营养。
5、运动理疗运动理疗也是中医治疗痛经的一种方法。
艾灸神阙穴配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分析
![艾灸神阙穴配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a0606a1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a9.png)
2016.08中医中药201艾灸神阙穴配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分析陈曦希铜川市中医医院 陕西省铜川市 727000【摘 要】目的:本文对艾灸神阙穴配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方法和效果进行详细的分析。
方法:选择患有原发性痛经的患者68名,其中治疗组患者34名,采用艾灸神阙穴配合服用少腹逐瘀颗粒的方式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34名,在医生的指导下采用口服镇痛药的方式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人员分配完全遵循随机分配的原则。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有效23.5%,显效70.6;对照组,总有效率70.6%,有效47.0%,显效17.6%。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所获得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结论:温针灸配合艾灸神阙穴的治疗方法对于患有原发性痛经患者的病情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关键词】艾炙神阙;温针炙;原发性痛经痛经主要指的是妇女在经期或是在月经前后腰骶部或下腹部出现胀痛症状,严重者还可能出现手足阙冷、面色苍白甚至呕吐等症状,又称经后腹痛、经行腹痛、经前腹痛,多由肝肾亏损、气血虚弱、寒滞血瘀、气滞血瘀等原因所致。
现代医学将通经分为继发性痛经和原发性痛经。
继发性痛经是指患者患有十分明确的生殖器官疾病(子宫内膜异位、子宫肌瘤、生殖器炎症等)而造成的痛经,一般情况下,这种痛经不易痊愈,病程较长常见于已婚女性;原发性是指患者并未发生明确的生殖器疾病而出现的痛经症状,单纯由月经造成的痛经,多发生于月经初潮期,常见于未孕女性和未婚女性。
原发性痛经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镇静、解痉、止痛等,这些治疗方法虽然比较容易见效,但是长期服药所带来的副作用也比较大。
由子宫腺肌症、子宫内膜异位而造成的原发性痛经,具有比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患有原发性痛经的患者68名,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34人。
分组过程完全遵循随机分配的原则。
艾灸的作用和功能主治及禁忌
![艾灸的作用和功能主治及禁忌](https://img.taocdn.com/s3/m/11f06b2d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9a10b52.png)
艾灸的作用和功能主治及禁忌1. 艾灸的作用和功能艾灸是一种中医传统疗法,利用燃烧艾草的热量和草质中的活性成分,对人体穴位进行热刺激,以达到调理身体、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艾灸具有以下主要的作用和功能:1.1 收敛止血艾草中的活性成分能够促使血管收缩,增加血液凝固,从而起到收敛止血的作用。
艾灸可用于治疗一些出血性皮肤病、月经不调、崩漏等问题。
1.2 温通经络艾灸温热的作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从而增加机体各个组织的供血量和氧气供应。
这对于改善经络的通畅、调理气血、促进新陈代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3 驱寒祛湿艾灸的热量能够温暖人体,对于一些寒湿病症有良好的疗效,如寒证、湿证、关节痛等。
艾灸温热的作用能够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增加体表的温度,有助于改善寒湿体质。
1.4 肌肉放松与疼痛缓解艾灸对于肌肉疼痛有显著的缓解作用,它能够刺激神经末梢,促进神经系统的调节,从而减轻肌肉的紧张和疼痛感。
1.5 调理内脏功能经络系统与脏腑器官密切相关,艾灸在经络系统得到调理的同时,也起到了对内脏功能的调理作用。
通过刺激穴位,艾灸可以改善脏腑功能失调,促进身体整体的平衡与健康。
2. 艾灸的主治疾病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疗法,拥有广泛的主治范围。
下面列举了一些艾灸常用于治疗的疾病:•常见的疼痛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关节炎等。
•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等。
•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等。
•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不良、胃痛、便秘等。
•神经系统疾病,如头痛、失眠、焦虑等。
•皮肤疾病,如湿疹、痤疮、银屑病等。
需要注意的是,艾灸作为一种辅助疗法,在治疗疾病时应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根据具体疾病的情况使用。
3. 艾灸的禁忌虽然艾灸有很多的益处,但并不适用于所有人群。
以下列举了一些艾灸的禁忌情况:•孕妇禁忌:孕妇对于外界的刺激较为敏感,艾灸可能引起子宫收缩,造成不良影响。
•疮疡受伤:局部有破溃、出血、红肿等情况的皮肤不适合进行艾灸。
中医艾灸的功效与操作
![中医艾灸的功效与操作](https://img.taocdn.com/s3/m/63e0eca1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4e.png)
中医艾灸的功效与操作中医艾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历经千年传承,以其独特的疗效和温和的方式,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信赖。
它不仅能帮助我们缓解身体的不适,还能调整身体的机能,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艾灸的功效多种多样。
首先,它具有温通经络的作用。
人体的经络就像是一条条交通要道,气血在其中运行。
当经络受到寒邪侵袭或者气血运行不畅时,就会出现疼痛、麻木等症状。
艾灸通过产生的温热刺激,可以促进经络中气血的流通,驱散寒邪,从而缓解疼痛和不适。
比如,对于长期伏案工作导致的肩颈疼痛,或者女性因宫寒引起的痛经,艾灸往往能起到很好的缓解效果。
其次,艾灸能够扶阳固脱。
阳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当阳气虚弱时,人体就容易出现各种病症,甚至危及生命。
在一些危急的病症中,如大汗淋漓、四肢厥冷等阳气虚脱的情况,艾灸可以起到回阳救逆的作用,挽救生命。
而在日常生活中,对于阳气不足导致的手脚冰凉、容易感冒等问题,艾灸也能有效地补充阳气,增强体质。
再者,艾灸有祛湿散寒的功效。
湿气和寒气是导致许多疾病的根源,如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肠胃炎等。
艾灸的温热作用能够促进体内湿气和寒气的排出,改善身体的内环境,减轻疾病症状。
此外,艾灸还具有调节免疫功能的作用。
它可以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提高身体对疾病的防御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对于一些慢性疾病患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艾灸可以帮助调节免疫系统,缓解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艾灸的操作方法也有多种。
常见的有艾条灸、艾炷灸和温针灸等。
艾条灸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操作时,将点燃的艾条对准穴位或疼痛部位,距离皮肤 2-3 厘米进行熏烤。
可以采用温和灸、回旋灸或雀啄灸等不同的手法。
温和灸是将艾条固定在一个位置,让热力均匀地渗透;回旋灸则是让艾条在穴位周围做环形移动;雀啄灸则像小鸟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艾条。
在艾灸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皮肤的颜色变化,避免烫伤。
艾炷灸是将艾绒制成圆锥形的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燃烧。
这种方法的热力较强,需要根据个人的耐受程度和病情来选择。
中医养生如何帮助缓解痛经
![中医养生如何帮助缓解痛经](https://img.taocdn.com/s3/m/1961da20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aa.png)
中医养生如何帮助缓解痛经对于许多女性来说,痛经是每个月都可能面临的困扰。
那种难以忍受的疼痛,不仅影响了正常的生活和工作,还带来了身心的双重折磨。
而中医养生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为缓解痛经提供了多种有效的方法。
中医认为,痛经的发生主要与气血不畅、宫寒、肝郁等因素有关。
气血不畅会导致经血运行受阻,产生疼痛;宫寒则使子宫失去温暖,气血凝滞;肝郁则会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
因此,中医养生从调理气血、温暖子宫、疏肝理气等方面入手,帮助缓解痛经。
首先,饮食调理是中医养生缓解痛经的重要一环。
在日常饮食中,应多食用温热、易消化的食物,如红枣、桂圆、生姜等。
红枣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桂圆能补益心脾、养血安神;生姜则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的功效。
特别是在经期前和经期中,适量食用这些食物,可以温暖子宫,促进经血的顺畅排出。
同时,要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腻的食物,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气血的瘀滞,导致痛经加重。
再者,中药调理也是中医缓解痛经的常用方法。
根据个人体质和痛经的具体症状,中医会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
比如,对于宫寒引起的痛经,可能会使用艾附暖宫丸,以温经散寒、养血调经;对于肝郁气滞型的痛经,逍遥丸则是常用的方剂,能够疏肝解郁、调经止痛。
需要注意的是,服用中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遵循医嘱按时按量服用,以确保药效和安全性。
除了饮食和中药调理,中医的艾灸疗法对于缓解痛经也有显著效果。
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止痛的作用。
可以选择关元、气海、足三里等穴位进行艾灸。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气海穴位于脐下一寸半,这两个穴位对于温暖子宫、调理气血非常有效;足三里则是保健要穴,能调节脾胃、补中益气。
在艾灸时,要注意掌握好温度和时间,避免烫伤皮肤。
此外,按摩也是中医养生缓解痛经的好方法。
在经期前,可以用双手顺时针按摩小腹,促进腹部的血液循环,缓解气血瘀滞。
同时,按摩三阴交、血海等穴位也能起到调经止痛的作用。
三阴交位于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血海穴在屈膝时位于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 2 寸。
艾灸神阙穴配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
![艾灸神阙穴配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c5e4d75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d4.png)
二、文献综述与实验研究
实验研究表明,艾灸神阙穴配合温针灸能够调节体内激素水平,改善子宫血 液循环,促进子宫内膜的修复,从而达到缓解痛经的目的。此外,温针灸还可以 通过刺激神经末梢,缓解肌肉紧张,有效缓解原发性痛经引起的肌肉痉挛和疼痛。
二、文献综述与实验研究
然而,尽管艾灸神阙穴配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其作 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同时,对于不同症状和表现的痛经患者,仍需个体 化施治,制定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
四、结论与建议
四、结论与建议
本次演示通过对艾灸神阙穴配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 行综述和分析,证实了该治疗方法对原发性痛经的有效性。然而,仍需进一步深 入研究以明确其作用机制和最佳治疗方案。
四、结论与建议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建议:
四、结论与建议
1、开展更大规模的随机对照试验,以验证艾灸神阙穴配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 痛经的疗效和普适性。
二、文献综述与实验研究
二、文献综述与实验研究
1、历史渊源:艾灸神阙穴配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历史源远流长。古代 中医认为,痛经多由寒凝气滞、气血瘀阻所致,而艾灸和温针灸均有温经散寒、 活血化瘀的作用,因此对原发性痛经有很好的疗效。
二、文献综述与实验研究
2、现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了艾灸神阙穴配合温针灸 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疗效。临床研究表明,该治疗方法能够显著缓解痛经症状,如 减轻疼痛程度、减少疼痛持续时间等,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三、结果与讨论
三、结果与讨论
通过临床和实验研究,我们发现艾灸神阙穴配合温针灸对原发性痛经具有显 著的治疗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三、结果与讨论
1、减轻疼痛:艾灸神阙穴配合温针灸可以有效缓解原发性痛经的疼痛程度, 特别是对于轻度和中度痛经患者,其疗效更为显著。
艾草在痛经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艾草在痛经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20f6ee23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4a.png)
艾草在痛经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痛经,也被称为月经痛或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指的是女性在月经来潮时出现腹部疼痛的情况。
痛经可以严重影响女性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艾草(Artemisia argyi)作为一种传统中药,被广泛应用于痛经的临床治疗中,具有治疗痛经的潜力。
本文将探讨艾草在痛经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一、艾草的药理作用艾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多种药理作用。
其主要成分包括挥发油、黄酮类、酚类、萜类等。
研究表明,艾草具有舒经止痛、散寒祛湿、活血化瘀等作用。
这些药理作用使艾草成为治疗痛经的一种有潜力的药物。
二、艾草在临床中的应用艾草被广泛应用于痛经的临床治疗中。
一项研究发现,艾草制成的艾条可以通过中药熏蒸的方式缓解痛经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另一项研究观察了艾灸对痛经的疗效,结果显示,艾灸可以显著减轻痛经症状,缩短痛经的持续时间。
此外,还有研究发现,艾草制成的艾包可以通过温热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痛经引起的子宫痉挛。
三、艾草在痛经治疗中的机制研究表明,艾草在痛经治疗中的机制与其药理作用密切相关。
艾草中的挥发油成分具有舒经止痛的作用,可以缓解痛经症状。
艾灸通过温热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痛经引起的子宫痉挛。
此外,艾草中的黄酮类和酚类成分还具有抗炎和镇痛的作用,可以减轻痛经引起的炎症反应。
四、艾草在痛经治疗中的研究进展目前,艾草在痛经治疗中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
一些研究尝试从多个方面探讨艾草的治疗机制,希望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另外,一些研究通过临床实验评估艾草对痛经症状的疗效,以及艾草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这些研究为艾草在痛经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
总结:艾草作为一种传统中药,在痛经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艾草的药理作用使其具有治疗痛经的潜力。
临床研究证实了艾草在缓解痛经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方面的疗效。
艾草治疗痛经的机制主要包括舒经止痛、温热作用以及抗炎与镇痛作用。
艾灸疗法在妇科疾病中的临床研究
![艾灸疗法在妇科疾病中的临床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1b93f07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e4.png)
艾灸疗法在妇科疾病中的临床研究艾灸疗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利用艾叶的特殊性质,通过燃烧和温热的刺激,达到调理人体健康的目的。
近年来,艾灸疗法在妇科疾病中的临床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文将探讨艾灸疗法在妇科疾病中的应用,以及其临床研究的成果。
一、艾灸疗法在痛经治疗中的应用妇科疾病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就是痛经。
许多女性在经期时会出现腹痛、腰酸等不适感。
研究表明,艾灸疗法能够缓解经期疼痛,并改善相关的症状。
艾灸能够通过温热的刺激使子宫和卵巢的血液循环得到改善,从而缓解疼痛。
此外,艾灸还可以调节女性体内的荷尔蒙水平,减轻经前期综合征的症状。
二、艾灸疗法在不孕症治疗中的应用不孕症是指夫妻两人在规律性性生活一年后未能实现妊娠。
艾灸疗法作为一种调理身体的方法,在不孕症的治疗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艾灸可以提高子宫内膜的厚度,促进卵巢的排卵功能,并增加子宫内膜对胚胎的吸收能力。
此外,艾灸还可以改善子宫肌瘤、多囊卵巢综合征等不孕症的症状,提高妊娠成功率。
三、艾灸疗法在更年期综合征中的应用更年期是女性生命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往往伴随着荷尔蒙变化,引起一系列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
研究表明,艾灸可以调节女性的内分泌系统,缓解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
艾灸能够通过刺激穴位,促进体内荷尔蒙的平衡,改善潮热、出汗、失眠等症状。
此外,艾灸还可以增加体内的阴液,保持子宫和阴道的润滑,缓解阴道干燥和尿频等问题。
四、艾灸疗法在盆腔炎治疗中的应用盆腔炎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主要表现为下腹疼痛、发热和白带增多等症状。
艾灸疗法在盆腔炎的治疗中也有一定的作用。
研究表明,艾灸可以通过温热的刺激促进盆腔血液循环,加速炎症消退,缓解盆腔的不适感。
此外,艾灸还具有抗菌抗炎的作用,能够有效杀灭病原体,减少炎症反复发作的风险。
总结:艾灸疗法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在妇科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它能够通过温热的刺激,调理女性体内的荷尔蒙平衡,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其他不适症状。
艾力的功能主治
![艾力的功能主治](https://img.taocdn.com/s3/m/9f765ff9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d2.png)
艾力的功能主治艾力艾力(Aili)是一种中药材,由艾叶晒干研磨而成。
在中医中,艾叶被广泛应用于艾灸疗法中,具有多种功效和主治作用。
主治作用艾力具有以下主治作用:1.温通经络:艾力可以通过温气和熏蒸作用,渗透到经络中,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流动,从而起到温通经络的作用。
艾力被用于治疗经络阻滞、气血不畅等症状。
2.祛寒湿:艾力具有温热作用,可以祛除寒湿,改善寒湿引起的症状。
艾力被用于治疗寒湿痹痛、关节肿痛等症状。
3.祛风湿:艾力可以通过艾灸的方式,渗透到体内,达到祛风湿的作用。
艾力被用于治疗风湿痹痛、腰腿酸软等症状。
4.益气血:艾力具有益气血的作用,可以提高气血水平,改善气血不足引起的症状。
艾力被用于治疗气虚血弱、失眠多梦等症状。
5.消肿散结:艾力可以通过温热作用,改善局部淤血和水肿情况,起到消肿散结的作用。
艾力被用于治疗肿瘤、乳腺增生等症状。
6.安胎止血:艾力具有安胎止血的作用,可以调理子宫,并减少流产和早产的风险。
艾力被用于孕妇的保健和治疗。
7.缓解痛经:艾力可以通过温气作用,缓解经期不适和痛经症状。
艾力被用于治疗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问题。
8.其他作用:艾力还具有一定的护肤作用,可以改善皮肤质地,促进新陈代谢。
使用方法艾力可以采用艾灸、艾熏、艾泡等方式进行使用:•艾灸:将艾力燃烧或烤热,然后将热艾放在特定的穴位上,进行温灸治疗。
•艾熏:将艾力研磨成粉末,放在香炉中熏烧,让熏香进入体内起到治疗作用。
•艾泡:将艾力放入热水中浸泡,然后用浸泡过的热水进行洗澡或者泡脚,起到温通经络的作用。
注意事项在使用艾力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使用艾力时,应选择正规的中药店购买,确保品质和安全。
2.艾力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避免过敏反应。
3.在艾灸过程中,应注意火源的安全,避免烧伤。
4.孕妇在使用艾力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
5.使用艾力的剂量和时间应根据个人状况和需求来确定,避免过度使用。
小结艾力作为一种中药材,具有温通经络、祛寒湿、祛风湿、益气血、消肿散结、安胎止血、缓解痛经等多种功能主治作用。
艾草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
![艾草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06819ae3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20.png)
艾草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艾草是一种传统草药,在中医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它被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并且已经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将探讨艾草的药理作用以及它在临床上的应用。
一、艾草的药理作用1. 抗菌作用:艾草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其中主要成分为香艾酮和藜芦酮。
这些成分对多种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和消灭作用,包括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
因此,艾草可以用于治疗呼吸道感染、皮肤感染等疾病。
2. 活血化瘀作用:艾草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血液中有害物质的排出。
这对于治疗瘀血引起的疾病非常有效,例如痛经、跌打损伤等。
3. 温经散寒作用:艾草被广泛应用于经络调理,它有温经散寒的作用,可以改善经络的运行状况,缓解经络寒凉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此外,艾草还能够促进气血运行,增强机体免疫力。
二、艾草在临床上的应用1. 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将艾草燃烧后敷于患者的特定穴位进行治疗。
它可以通过温热作用刺激穴位和经络,调理机体,改善气血循环。
艾灸疗法被广泛应用于疼痛病、妇科疾病、慢性病等许多方面。
2. 艾草药膏:艾草可以制成药膏,用于外用治疗。
例如,艾草药膏可以用于治疗扭伤、瘀伤、湿疹等皮肤疾病。
它具有快速渗透的特点,能够有效缓解疼痛和瘙痒。
3. 内服艾草汤剂:艾草也可以煎煮成汤剂内服。
例如,艾草汤剂可以用于治疗寒性痛经、腹泻等疾病。
内服艾草汤剂可以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提高机体抵抗力。
总结起来,艾草作为一种传统草药,拥有多种药理作用,并且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艾草可以通过敷灸、外用药膏和内服汤剂等方式进行治疗,针对不同的疾病和病症采取相应的应用方法。
然而,虽然艾草具有很多益处,但是在使用前还是应该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并遵循合适的用药方法。
希望本文能够帮助大家更加了解艾草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为大家的健康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同时,也希望今后能够有更多的科学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和探索艾草的药理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方式。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https://img.taocdn.com/s3/m/74ffca46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2e.png)
艾灸效应的原理及功能的临床研究现状艾灸,是指在特定穴位或部位用艾叶进行灸烧的一种传统中医疗法。
艾灸作为中医疗法的一部分,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并在中国及其他东亚国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艾灸疗法被认为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温经散寒,有助于调整人体的气血阴阳平衡,以达到治疗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
在中医理论中,艾灸效应的原理主要包括温经散寒、活血化淤、调整气血等,而临床研究现状也证实了艾灸对一些疾病的治疗效果。
艾灸效应的原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温经散寒艾叶具有辛温的性质,燃烧后可以产生温热的效果。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人体的经络对外界环境的寒热十分敏感,寒邪侵袭可以导致经络阻塞,从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出现各种疾病。
而艾灸可以通过温热的效果,疏通经络,散除体内的寒邪,有助于改善气血循环,促进疾病康复。
二、活血化淤艾叶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血液的流动,有助于消除淤血、瘀血,从而改善局部组织的营养供应和代谢,有助于各种炎症、肿块的吸收。
三、调整气血中医认为温热可以温通经脉,散寒通络,有助于调和气血,改善气血不畅所导致的疾病。
而且,艾叶本身含有挥发油等成分,可以通过经络、经血的传导作用,调整脏腑功能,从而对疾病产生治疗作用。
基于以上原理,艾灸疗法在中医临床中被广泛应用,并且在一些临床研究中也得到了验证。
一、疼痛疾病临床研究表明,艾灸可以有效改善疼痛症状,对于各种慢性疼痛疾病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有较好的疗效。
通过温热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活血化淤,有助于改善疼痛症状。
二、妇科疾病艾灸对于妇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等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艾灸可以通过温热调理,调节子宫血流,改善子宫肌肉活动,从而有助于调整月经周期,缓解痛经症状。
三、消化系统疾病艾灸对于消化系统疾病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如慢性胃炎、胃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
艾灸可以通过温热作用,促进脏腑功能的调节,有助于改善消化系统功能,缓解消化系统疾病症状。
艾灸在初高中女生痛经治疗中的体会
![艾灸在初高中女生痛经治疗中的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78e51ace360cba1aa811dab5.png)
艾灸在初高中女生痛经治疗中的体会【摘要】临床上将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
初高中女生的痛经多为原发性痛经。
初高中女生的学习任务和压力大,生理与心理问题都有着上升的趋势,痛经在初高中女生中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直接影响其学习与健康。
本文对艾灸在初高中女生痛经治疗中的运用和功效进行探究,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艾灸;痛经;初高中引言初高中女生会在初潮后的1-2年内发生痛经,疼痛最早在月经前的12小时出现,在月经来潮后产生的最多,行经第一日疼痛感最强烈,通常会持续2-3日。
痛经时会伴随痉挛、恶心、头晕、呕吐、乏力、腹泻等症状,严重影响了初高中女生的日常学习和健康。
艾灸是一种具有疗效好、毒副作用低和简便易行的特点,适合初高中女生痛经治疗方法,其通过温热刺激经络穴位,使气血通畅运行,从而到达治愈的目的。
1 资料和方法1.1 资料一共有初高中女生痛经患者38例,均为到我校就诊的学生,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中19例患者,年龄为13-18岁,平均年龄为16岁,轻度疼痛5例,中度疼痛11例,重度疼痛3例,病程为5个月-3年;对照组中19例患者,年龄为14-18岁,平均年龄为16岁,轻度疼痛4例,中度疼痛12例,重度疼痛3例,病程为5个月-3年。
两个组的年龄、疼痛程度与病程均无显著差异。
1.2 方法治疗组:艾灸关元穴、足三里、三阴交穴,在月经前5天就开始施灸,每日一次,每次20-30分钟,一直到月经来潮时停止,一共艾灸三个月经周期。
对照组:口服布洛芬每次0.1-0.2克,每日3次,经期疼痛时服用,疼痛消失时停用,一共服用三个月经周期。
2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统计比较:P<0.053 讨论3.1 初高中女生痛经特点初高中女生的痛经多为原发性痛经,即功能性痛经,是一种生殖器没有器质性病变的痛经。
原发性痛经发生时呈痉挛性,一般位于下腹部的耻骨上,能够辐射到腰骶部与大腿的内侧。
初高中女生正处于青春期,其痛经发病率约为50%。
艾灸疗法---艾灸治疗痛经
![艾灸疗法---艾灸治疗痛经](https://img.taocdn.com/s3/m/32a7db295901020207409c75.png)
痛经,是一种妇女常见的症状,指的是在月经来潮时出现小腹部痉挛性疼痛,美国165例大学生17~19岁中出现月经期痛经者占71.6%,大多数从月经来潮第一天开始,平均持续疼痛为2天,60%诉至少有一次剧痛,13%诉至少一半时间有剧烈疼痛,约有42%不能坚持上课。
发现初潮早、经期长者痛经的程度较严重,吸烟者持续更痛。
痛经又可分为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两种,原发性痛经指的是从月经初潮时即有痛经以后每次来潮均出现反复疼痛,继发性痛经指的是初潮开始有一个阶段在月经来潮前后并不感到疼痛,以后逐步出现腹痛,并逐渐加剧。
常并发不孕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肌腺症与生殖道炎症。
痛经的病机,首见于《内经》。
妇人经来腹痛,多由于劳伤血气,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脉,损伤冲任之脉。
当代医者将痛经病机分为肾气亏损、气血虚弱、气滞血淤、寒凝血淤、湿热蕴结五型,实者胞宫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虚者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并突出强调“冲任损伤”在妇科病机中的核心地位。
原发性痛经一证,其主要病机是“内外相因,冲任淤阻”。
艾灸疗时馨艾堂将因人因症辨证出方。
举例说明如下:例一:气血虚弱型痛经1.泡脚2.主穴:命门,八髎,神阙,关元,中极,3.配穴:足三里,血海,肾俞4.灸后敷神阙热贴注解:主穴,每穴灸15分钟左右,配穴,每穴灸5分钟左右。
连续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4天。
一直灸至月经来潮,如量少,有血块可灸至来潮后2-3天,或灸后发现量大即停。
例二:寒湿凝滞型痛经1.泡脚2.推拿疏通3.主穴:命门,八髎,关元4.配穴:气海,子宫,归来,阴陵泉5.灸后敷神阙热贴注解:主穴,每穴灸15分钟左右,配穴,每穴灸5分钟左右。
连续治疗10天为一个疗程,疗程间隔4天。
一直灸至月经来潮,如量少,有血块可灸至来潮后2-3天,或灸后发现量大即停。
经期艾灸的作用和禁忌
![经期艾灸的作用和禁忌](https://img.taocdn.com/s3/m/b0cd87d8b52acfc789ebc9e7.png)
经期艾灸的作用和禁忌艾灸能提高身体的免疫功能,增强集体抗病能力,有很好的养生功效,女性在月经不调时,痛经时,适当进行艾灸,对于调理月经是有一定好处的,但是毕竟经期是女性特殊时期,在艾灸的时候还是会有一些注意事项,那么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近期艾灸的作用和禁忌问题吧。
经期艾灸的作用艾灸的主要作用有温阳补气、祛寒止痛、补虚固脱、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如果是经血量比较少的女性,可以通过艾灸的方式来排除体内的一些瘀阻,达到促使经量增多的目的。
经期艾灸的好处温经和血,驱散寒邪:艾叶性温,点燃熏灸学位是,能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的功效; 行气活血,消淤散结:艾灸温热刺激穴位,可使气血协调,血脉和利,有行气活血,消淤散结的功效。
经期可以艾灸哪些穴位进行调理三阴交: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正坐屈膝成直角取穴。
关元穴:在脐下3寸,腹中线上,仰卧取穴。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关元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三处,即是此穴。
子宫穴:在下腹部,当脐中下4寸,中极旁开3寸。
涌泉穴: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与后三分之二交点上。
经期艾灸的禁忌并非所有女性来月经的时候都可以进行艾灸,有的女性来月经时经血量比较大,这种情况下进行艾灸的话是不妥的,因为艾灸的作用是活血化瘀,经血量多时候还用艾灸方式调理,反倒会使经血量更多。
经期艾灸的注意事项注意保暖和防暑:艾灸的时候体表部位有部分会暴露在外,因此冬季要注意保暖,夏天高温时注意防止中暑,同时要注意室内温度调节,保持通风透气; 注意体位和穴位的准确性:艾灸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根据处方找准艾灸的部位或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注意思想集中:艾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而且还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用艾柱灸时要小心,防止艾柱翻滚脱落,烧伤皮肉。
关于艾香吸入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思考
![关于艾香吸入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a000012fc4ffe473368ab7c.png)
能性 痛 经 , 是 生殖 器 官无 器 质性 病 变 的痛 经 … 。据 国
内 2 0 1 1 年 最 新 文 献 报 道 原 发 性 痛 经 发 生 率 约
为4 3 . 6 % 。
艾 灸 的人 都 知 道 “ 无 烟灸 ” 的 疗 效 远 不及 普 通 烟 熏艾
关键词: 艾香; 芳香吸入疗法; 痛经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4 . 0 3 . 0 6 7 文章编 号: 1 0 0 3 — 8 9 1 4 ( 2 0 1 4 ) 一 0 3 — 0 5 6 2 - 0 2
统 的治 疗 方 式 。
由此 , 本文 作 者 对 艾 香 吸 人 疗 法 治疗 P D提 出思
考, 艾 香作 为针 灸 的一 部 分 , 具有简 、 效、 廉 的特 点 , 与 传 统 的 中药 、 艾 灸方 式相 比, 更 节省 时 间 、 空间, 作 用 时
理证 明 其 具 有 止 咳 , 抗溃 疡, 杀 菌、 消炎 , 止痛, 消 肿 作用 。 大量 临床 实践 证 明艾 灸 治 疗 疾 病 广泛 , 其 中 不少
痛 经是指 经期前 后 或月 经期 间疼痛 , 常呈 痉挛 性 , 集 中在下 腹部 , 其他 症状 包括 头痛 、 乏力 、 头晕 、 恶 心呕 吐、 腹胀腹 泻 、 腰腿 痛等 , 是年 轻女 性十分 常见 的病 症 。
分为 原发 性痛 经 和继发 性痛经 , 原 发性痛 经 ( P D) 为功
最新 报 道艾灸 可 明显 降低 痛经模 型 大 鼠子 宫 内皮 素( E T 一 1 ) 的含量 , N O含 量升 高而 起到镇 痛 作用 ¨ 。
女人艾灸肚脐眼的功效与作用
![女人艾灸肚脐眼的功效与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ce25006e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ff.png)
女人艾灸肚脐眼的功效与作用女人艾灸肚脐眼的功效与作用艾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通过在特定的穴位上燃烧艾条,产生的热量和烟熏,以刺激经络,调节人体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艾灸肚脐眼是一种常见的艾灸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中医养生保健和妇科疾病的治疗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女人艾灸肚脐眼的功效与作用。
一、调理月经:艾灸肚脐眼可以帮助女性调理月经,缓解经期痛经、经血过多等问题。
根据中医理论,艾灸肚脐眼可以温经通络、调理气血,改善宫寒症状,促进子宫收缩,使经血排出顺畅。
同时,艾灸还可以激活肚脐周围的穴位,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内分泌,消除经前症状,使月经周期规律,减少痛经的发生。
二、促进生育:艾灸肚脐眼对于女性的生育健康也有积极的作用。
艾灸可以调理子宫和盆腔血液循环,增加子宫内膜的厚度,改善子宫内环境,提高受孕率。
同时,艾灸还可以调节内分泌功能,促进卵巢功能的发挥,增加卵巢排卵的机会。
研究表明,艾灸有益于促进排卵、改善卵巢功能和提高妇女的生殖能力。
三、改善子宫下垂:子宫下垂是女性常见的盆腔器官脱垂症,常伴有尿频、尿急、性生活疼痛等不适症状。
艾灸肚脐眼可以通过调理子宫和盆腔的血液循环,增强骨盆底肌肉的收缩力,提升子宫的位置,达到改善子宫下垂的效果。
此外,艾灸还可以改善盆腔周围的肌肉和神经功能,缓解子宫下垂引起的疼痛和不适症状。
四、缓解更年期症状:艾灸肚脐眼对于更年期女性有重要的保健作用。
更年期是女性生理和心理上的重要转变期,常伴有潮热、出汗、失眠、情绪波动等症状。
艾灸肚脐眼可以调节内分泌功能,平衡雌激素水平,缓解更年期不适症状。
研究表明,艾灸能够通过对肚脐周围的穴位进行刺激,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改善更年期的内分泌失调,减轻潮热、出汗等症状。
五、增强免疫力:艾灸肚脐眼还可以增强女性的免疫力,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艾灸可以刺激肚脐周围的穴位,激活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同时,艾灸还可以促进气血流通,调整脏腑功能,增强肝脾气血的养分供给,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
经期能艾灸哪个部位
![经期能艾灸哪个部位](https://img.taocdn.com/s3/m/0b6cbf30227916888486d7da.png)
经期能艾灸哪个部位艾炙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它有很好的温阳散寒的作用,有一定的活血行气的效果,有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的作用,对于处于月经期的女性来说,适当的使用艾灸来治疗,能够缓解痛经,治疗痛经,对于月经不调能够发挥很好的治疗作用,可以选择一定的穴位来进行艾灸治疗。
★痛经艾灸哪个部位★1、寒湿阻滞者艾灸部位中极温通胞宫,调理冲任。
归来穴温经活血,理气上痛。
地机穴乃脾经之郄穴,散寒通经以止痛。
★2、肝气郁结者艾灸部位取气海,归来穴理气活血,调和冲任。
太冲为肝经原穴,有疏肝解郁,调理气血的作用。
三阴交调气行血,痛经可止。
胁肋痛加阳陵泉理气消胀止痛。
★3、肝肾亏损者艾灸部位取肝俞,肾俞以补肝肾,养冲任。
关元补益肝肾。
太溪滋阴补肾;足三里以促气血生化之源,充养胞宫。
★月经不调艾灸哪个部位★1、月经先期月经先期又称“经早”,指月经周期提前7天以上,连续两个周期以上,甚至每月两次,如仅超前3-5天,或偶尔朝前1次,无其他明显症状,不作病论;若经行先期,量多色紫,质稠而粘,并伴随面红心烦,舌红口感,尿黄便结,为实热;量少色红,五心烦热为虚热;量或多或少,色紫有块,胸胁乳房胀痛,则为肝郁;量多色淡,经致清稀,神疲肢软,心悸气短,为气虚。
艾灸疗法:灸关元,子宫,血海,三阴交穴。
加减:气虚者加灸中脘,神阙,气海,足三里,隐白穴,于俯卧位加灸心俞,脾俞穴;肝俞者,与仰卧位加灸期门,内关,地机,太冲穴,于俯卧位加灸肝俞,次髎穴。
艾灸功效: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2、月经后期月经后期指月经延后7日以上,甚至40-50天一次,连续两个周期以上,若经行后期,量少色黯,小腹冷痛,喜暖畏寒,面白肢冷,苔薄白,脉沉紧,为血分实寒,若经期延后,量少色淡,质清稀,小腹绵绵作痛,腰酸乏力,舌淡,苔薄白,脉沉迟无力,为血分虚寒,若经期错后,量少色淡,质清稀,头晕眼花或心慌失眠,面色恍白,舌淡苔少,脉虚细,为血虚。
若月经后期,量少色黯有块,小腹胀痛,胸胁乳房发胀,脉玄涩,为气滞。
艾叶在痛经治疗当中的效果评价
![艾叶在痛经治疗当中的效果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11b4065c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95.png)
艾叶在痛经治疗当中的效果评价摘要目的分析艾叶在痛经治疗当中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痛经患者88例作为观察的对象,均为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并将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平均分组,其中44例接受桂枝茯苓丸进行治疗,并设为对照组,其余44例患者将接受艾叶进行治疗,并设为实验组,分析这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73%,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4.09%,从治疗有效率上看,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实验组的疼痛得分与对照组的疼痛得分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疼痛得分明显低于治疗前,且治疗后实验组的疼痛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
结论在痛经的治疗当中采取艾叶的效果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艾叶;痛经;疗效痛经就是指女性在来月经期间,出现腹部胀痛或者是痉挛性的疼痛情况,而疼痛的程度不一,有时较轻,有时会痛到出现恶心和昏厥等情况,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日常生活。
痛经通常出现于青春期的少女、未婚以及已婚未育的女性群体上,为了进一步的探究痛经的有效治疗方式,本文进行如下探究。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研究所选取的对象共计88例,均为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间收治的痛经患者,并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其中接受桂枝茯苓丸进行治疗的44例纳入对照组,接受艾叶进行治疗的44例纳入实验组。
对照组44例患者中年龄最小者17岁,年龄最大者29岁,平均年龄为(22.13±2.12)岁,病龄最短5个月,最长9年,平均病龄为(4.53±0.22)年,其中未婚的有36名,已婚未育的有8名;实验组44例患者中年龄最小者16岁,年龄最大者28岁,平均年龄为(23.67±1.46)岁,病龄最短3个月,最长8年,平均病龄为(4.42±1.01)年,其中未婚的有34名,已婚未育的有10名。
月经期间可以艾灸吗
![月经期间可以艾灸吗](https://img.taocdn.com/s3/m/f8a6853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45.png)
月经期间可以艾灸吗女人都喜欢用艾灸来养生保健,那么月经期间可以艾灸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月经期间可以艾灸吗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用!月经期间可以艾灸专家表示,月经期是否可以艾灸,这个取决于个人情况决定的:1、经期有些人量比较大,那么艾灸可以活血化瘀,疏经通络,如果此时艾灸,可以活血化瘀,并且导致经量更大。
2、如果经量比较少,那么经期可以艾灸的,正好趁着艾灸的时候活血化瘀疏经通络,并且排出体内的一些瘀阻,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
3、我们在艾灸的时候一定要因人而异,不能肯定的说经期不能艾灸,也不能说经期肯定能艾灸,要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经期艾灸有些时候会有很好的效果,借着经期排血量,可以帮助体内排污、垃圾、一些血块等等。
痛经艾灸的穴位艾灸治疗痛经的方法,取中极和关元、气海、三阴交等穴位,在腹部取穴时可以采用仰卧姿势,用3毫米左右的姜片置于腹部穴位上,取少量艾绒放于姜片上,点燃后施灸。
如果感觉温度过高可以稍移动一下位置,以免烫伤皮肤,而三阴交则可采用悬灸方法施灸,在月经开始的前几天开始,月经停止后在灸数日,每个穴位灸20至30分钟。
1、中极穴标准定位:任脉穴。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主治疾病:癃闭,带下,阳痿,痛经,产后恶露不下,阴挺,疝气偏坠;积聚疼痛,冷气时上冲心;水肿,尸厥恍惚;肾炎,膀胱炎,产后子宫神经痛。
2、关元穴标准定位:任脉穴。
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3寸。
主治疾病:肾虚气喘,遗精,阳痿,疝气,遗尿,淋浊,尿频,尿闭,尿血,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带下,崩漏,腹痛,泄泻,痢疾及尿路感染,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脱垂,神经衰弱,晕厥,休克等。
3、气海穴标准定位:气海穴位于小腹,肚脐正下方1.5寸(大约二指宽就是了。
主治疾病:黄褐斑、头发枯黄、腹痛、水肿鼓胀、便秘、痢疾、阳痿、月经不调、痛经等。
4、三阴交标准定位:足太阴脾经穴。
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疾病:腹痛,肠鸣,腹胀,泄泻,便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经闭,不孕,难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足痿,瘾疹,失眠,神经衰弱,荨麻疹,神经性皮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灸疗法在痛经治疗中的作用浅析
痛经是指凡在经期及经前后出现明显下腹部痉挛性疼痛、坠胀或腰酸痛等不适。
中医认为痛
经的发病原因主要由情志所伤、起居不慎或六淫为害等引起,并与素体因素、经期及经前后
特殊的生理环境也有一定的关系。
发病机理主要是在这个时期受到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冲
任气血运行不畅,胞宫经血运行受阻,以致“不通则痛”;或冲任胞宫失于濡养而“不荣则通”。
临床分类有虚实之别,虚证多为气血虚弱、肝肾亏损,实证多为气滞血瘀、寒湿凝滞或湿热
下注等[1]。
《素问•调经纶篇》所言:“气血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流,温则消而去之。
”《备急
千金要方•卷二十九》曰:“凡人吴蜀地游官,体上常需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瘥,则瘴疠温
疟毒气不能著人也。
”痛经的病理机制为气血为病,经期血行通畅最为关键,血寒则运行缓慢或者寒性收引凝滞而脉络痉挛,因此引起疼痛,艾灸法可以使气血得温则通畅,通则不痛,
且若为虚证痛经,艾灸亦可以通过灸如肾俞、三阴交等穴位予以补之,使经络得以濡养而不痛。
治疗时常选穴位:关元、三阴交、地机、十七椎,并随症加减。
关元属任脉,通于胞宫,与足三阴经交会,灸之温经散寒,调补冲任;三阴交为足三阴经的交会穴,调理肝、脾、肾;地机为足太阴脾经郗穴,足太阴经循于少腹部,阴经郗穴治血证,可调血通经止痛;十七椎
是治疗痛经的经验效穴[2]。
有学者[3]研究认为,灸热作用有两个,一是热量通过机体组织的直接传导作用,如存在灸点
处圆形升温区;二是机体对热刺激产生反应,如引起循经的沿躯体纵轴组织的升温现象。
由
此可知,灸法不仅能达到使腹部局部升温,还能循经升温,即达到局部的物理升温缓解疼痛,也能达到对经络、穴位的作用,进而通过经络、穴位的治疗作用而发挥止痛作用。
《医学入门•针灸》载有“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艾灸具有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散结、防病保健的作用。
艾灸治病的作用基础是热刺激和药物渗透[4]。
艾叶为妇科疾病
常用内服药,内服可治疗痛经,殊不知外用艾灸亦可治疗痛经,灸疗可通过加热形成热刺激
和艾叶的药物成分渗透至穴位,进而发生对疾病的治疗作用。
总而言之,灸法主要是温热作用、药物作用与腧穴的治疗作用三者结合共同起效。
灸法的使用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备急千金要方》集唐以前中医治疗学之大成,于针灸
一门亦可搜罗弘富,遍涉内外妇儿各科。
其所载妇人针方91首,极简明、切用而易于掌握;所用穴位共74穴其中经外奇穴即占23穴,大多为后世所不用,值得今人深入学习、研究。
所治病种20种,涉经、带、胎产、妇科杂症各门。
而《千金要方》本非针灸家之作,有此
成就,实大不易。
此91方中灸多而针少,显示了孙氏对灸法的高度重视[5]。
古代大家尚且
常用灸法治疗妇科病症,可见灸法对妇科病症的巨大治疗作用,只是今人多重药轻针、重针
轻灸,慢慢地忽略了灸法的优良的治病作用。
灸法治疗痛经简便、疗效佳,比起西药常用的
止痛片更有治标又治本的优点。
作为后人继承祖国传统医学,关键就是将其精髓发扬光大,
今后我们将在灸量及隔物灸上做进一步研究学习。
参考文献
[1]尤昭玲.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1:429-430
[2]王启才.针灸治疗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63
[3]张栋,付怀星,王淑友,等.循经高温线下深部温度的测定[J].针刺研究,1996,21(3):6367
[4]陈向华,张国有,周美启,等.艾灸的现代药学与药理学研究探析[J].中国针灸,
2009,29(5):428
[5]白纯.《备急千金要方中的妇人针灸方》[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2(4):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