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管理》在线课程PPT 第七章 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1.什么是政府信用?

政府信用从广义上讲,是指政府履行对公众承诺(包括法定的政府职责、政府所制定的公共政策所包含的信用责任,等等)的状况,或者是指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在经济社会管理和效劳活动中能够履行契约而取得的信任,是社会组织、民众对政府行政行为所产生的信誉和形象的一种主观评价或价值判断。政府信用源于公众与政府之间的政治委托—代理关系,其核心局部就是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政府对公众的信用。因此,政府信用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核心,居主导地位,良好的政府信用是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运行的根本保证。

政府信用从狭义上讲,主要是指政府经济信用,又称国家信用或财政信用,是指政府与其他经济主体(包括企业、个人、政府之间)之间以契约为根底的资金借贷,承诺、履约行为,其实质是政府以国家宏观经济目标为目的,通过信用活动进行社会资金再分配,以促进金融活动与物价稳定,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开展,为社会经济运行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一般而言,国家信用是以国家为需求主体的一种信用形式,但国家信用的实际主体为政府,即政府为债权人。国家信用对内形成国债,即国家以债务人的身份向国内居民、企业团体取得的信用,表现为政府与本国的企业与居民之间的借贷关系;国家信用对外形成外债,包括对外国政府、企业和个人投资者的关系,其中首先是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借贷关系,即所谓的主权债务,如著名的布雷迪债券(Brady Bonds)、美国20世纪80年代对拉美国家的贷款、中国对亚洲和非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低息贷款、日本海外经济协力基金贷款、世界银行贷款等。因此,一个国家(政府)的信用状况是其国际形象的重要组成局部,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投资环境优劣的重要指标。

2.如何评价目前我国政府信用现状?具体对策有哪些?

从总体上讲,我国当前政府信用行为的主流是好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府的信用度在国际国内都在逐步提高。但是由于社会开展阶段的限制、传统官僚体制的惯性和思想认识上的偏差,政府信用缺失的现象仍以各种各样的形式存在,政府的信用度受到疑心和挑战。

但目前我国政府信用缺失具体表现为:内部活动缺乏信用与外部活动缺乏信用。政府内部活动缺乏信用的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欺上瞒下、数字注水。第二,多头管理、权责不明。第三,权力寻租、滥用职权。政府外部活动缺乏信用的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政策制定及信息公布缺乏信用。第二,经济活动缺乏信用。第三,执法活动缺乏信用。

当前国际局势发生新的深刻变化,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势不可挡,综合国力竞争日趋剧烈,这对政府信用相应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政府信用的建立和提升并不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必须通过系统有效的信用建设方可实现。政府信用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从现阶段我国行政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改善政府治理状况,推进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增强政府对公众的责任感和回应力,不断提升政府信用。因此,需要在道德和制度两个方面加强政府信用建设。

培养政府官员的诚信意识。政府要把“恪守信用〞、“诚信为本〞作为社会道德建设的根底工程来抓,把讲信用作为公共伦理的底线。要使公民做到老实守信,政府首先要做到诚信。政府行政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效劳,没有良好的政府信用道德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行政作风,也不可能出现良好的政府行为。

〔1〕政府信用道德建设。政府信用道德要求强调效劳的理念、绩效的理念、伦理的自主性、公共精神、责任意识,要求行政机关和政府官员处理好权力与权位的关系,要求在思想、言论、行动、决策上对公众高度负责,忠实履行岗位职责,遵守行政伦理,不要被“自利性〞淹没了“公共性〞,树立良好的公仆形象和良好的政府信用形象,从而建构“道德型政府〞。

〔2〕政府信用制度建设。以信用为基点,严格依法行政,建立公开的社会信用信息网络,优化“信用生态〞,建立信用管理制度,强化政府信用,完善政府信用管理体系。根据诚信建设的总要求,政府应本着诚信在先的原那么,打造信用政府。严厉惩治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建立相应的权力监督体系,对政府在改变制度和政策方面的权力做出严格限定,严格执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制等。

3.试述公债和国债的区别和联系。

公债信用也称财政信用,是以国家(中央和地方政府)为主体,按照信用原那

么筹集和运用财政资金的一种再分配形式。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运用信用手段筹集资金,如发行国库券、地方政府债券、财政统借统还外债等;二是国家运用信用手段供给资金,如以有偿的方式安排的某些财政支出。

国债是一国中央政府作为债务人,按照法律的规定或合同的约定,向其他经济主体承当一定行为的义务所形成的债权债务关系。在法律不允许地方政府借债的国家,公债就可以称为国债,此时公债与国债这两个概念是一致的,即都是指中央政府的借债。但在允许地方政府借债的国家,一般只把中央政府的借债称为国债,而地方政府的借债只能称为公债或地方债。所以,用公式简单表示公债与国债的关系为:公债=国债+地方债〔如下列图所示〕。

4.公债在调节货币供给量中的作用如何?

公债作为一种品质优良的有价证券,可以配合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灵活调节货币供给量,影响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

〔1〕公债发行的货币效应。发行公债是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经常采用的手段。在兴旺市场经济体系中,政府为弥补赤字而发行的公债,通常是由公众,商行和央行三个主体认购的。公债认购的主体不同,其产生的货币效应亦不同。公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最大,商行认购次之,公众认购对货币供给的影响最小。

〔2〕公债交易的货币效应。在一个发育较为成熟的公债交易市场中,公债的自由买卖不仅能融通资金,而且会产生较强的货币效应。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公债扮演准货币的角色,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事实上增加了流通中的货币量。二是公债交易对流通中货币的吸纳,它等于减少相应的货币供给量。公债交易所能吸纳的货币量是由公债的成交额与成交次数共同决定。与成交额成正比,与成交次数成反比。

〔3〕公债归还的货币效应。政府发行的公债最终是要归还的。偿债资金的来源有三个:发行纸币,发行新债和增加税收。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发行纸币来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