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窦阻塞综合征诊断标准综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肝窦阻塞综合征诊断标准综述

摘要

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是肝血窦、肝小叶中央静脉和 / 或小叶间静脉内皮细胞损伤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以肝损伤和急性窦性门静脉高压为特征的一种肝脏血管性疾病。大多数HSOS 为轻型经过,但严重患者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 衰竭,病死率高达70% ~80%。因而尽早识别 HSOS,并给予及时的治疗至关重要。现介绍目前临床上用于诊断HSOS的标准,包括改良Seattle标准、Baltimore 标准和“南京标准”,并对其特点、适用范围和局限性进行综述。

正文

1953 年,Hill 等 [1]报道牙买加儿童因食用含吡咯生物碱(pyrrolizidine alkaloid,PA)的狗舌草而导致一种肝脏疾病,并最先称之为肝小静脉闭塞病(hepatic veno - occlusive disease,HVOD)。1999 年 DeLeve 等 [2] 发现该病肝脏损伤的最早期、最根本表现是肝窦内皮细胞损伤、脱落,后续出现一系列继发损伤,故建议以肝窦阻塞综合征(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HSOS)替代肝小静脉闭塞病作为该疾病的诊断名称。HSOS 是由各种病因引起的肝血窦、肝小静脉和小叶间静脉内皮细胞坏死脱落进而形成微血栓,引起肝内淤血性肝损伤和急性门静脉高压的一种肝脏血管性疾病[3 - 6]。其临床表现主要有乏力、腹胀、纳差、肝肿大、黄疸、肝区疼痛和顽固性腹水等 [7 - 8]。HSOS 病因复杂,国外报道主要原因与造血干细胞移植前应用大剂量细胞毒性药物(环磷酰胺、白消安+ 环磷酰胺等)有关;而我国以食用含PA 的中草药最为常见,主要为服用土(菊)三七引起 [9 - 10]。此外报道的还有猪屎豆、野百合、千里光、一点红等[11 - 12] 。经皮经肝或经颈静脉肝穿刺取肝组织做病理检查被认为是确诊 HSOS 的金标准,但由于 HSOS 病变分布不均匀,肝活检不一定能取到典型病变,且该技术对器械及操作人员技术的要求较高,在临床实践中应用困难,故多依赖于病史和临床特征做出诊断 [13]。目前国际上常用的与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HSO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duced 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HSCT - HSOS)临床诊断标准包括改良 Seattle 标准和 Baltimore 标准 [14] 。PA 所致 HSOS 与 HSCT - HSOS 在病因、基础疾病、临床特征上存在显著不同 [15],因此,为了指导我国吡咯生物碱相关 HSOS 的诊治,2017 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肝胆协作组组织编撰的《吡咯生物碱相关肝窦阻塞综合征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意见》提出了吡咯生物碱相关HSOS(pyrrolidine alkaloid - related hepatic sinusoidal obstruction syndrome,PA - HSOS)诊断的“南京标准”[4 - 5] ,初步统一了 PA - HSOS 的诊断标准。本文根据对既往文献回顾对 HSOS 的诊断标准作简要综述。

一、

HSCT - HSOS 的诊断标准

1. HSCT - HSOS 的发病机制和危险因素:

1979 年 Jacobs 等首次报道了HSCT 后出现的1 例HVOD 病例 [16] 。此后,HSCT 被认为是西方国家发生HVOD 的主要病因。HSOS 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相关的最常见、危及生命的早期并发症之一,平均发病率约为14%(0 ~60%),严重影响移植后患者生存率 [17] 。HSCT - HSOS 的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有学者认为主要是由于高剂量烷化剂化疗预处理方案(如白消安、环磷酰胺等)产生的毒性代谢物损伤肝窦内皮细胞及肝细胞引起。此外,局部释放的细胞因子诱导内皮细胞上细胞黏附因子的活化,导致局部细胞损伤脱落及凝血途径的激活也参与HSOS 的发生 [18 - 19] 。重度HSOS 病情进展迅速,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 衰竭,病死率高达70% ~80%。与其他移植相关并发症不同,HSOS 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重度HSOS 需具备明确的器官功能障碍/ 衰竭的临床表现才能诊断,例如严重的肺功能、肾功能障碍等[20]。目前有研究证明去纤苷能有效预防和治疗HSCT - HSOS,故评估移植患者有无罹患HSCT - HSOS 的危险因素,积极预防和早期诊断、治疗极为重要 [14] 。

一般而言,HSCT - HSOS 的危险因素可分为两类:(1)移植前

因素:已存在的肝功能障碍(转氨酶升高,纤维化或肝硬化,移植前低假胆碱酯酶水平或低白蛋白水平);存在肝转移;高龄;肝脏放射治疗史;移植前使用万古霉素或阿昔洛韦;之前有过干细胞移植等。(2)移植相关因素:高剂量预处理方案;同种异体移植(与自体移植相比);白消安,尤其当药时曲线下面积> 1 500 μmol·L -1 ·min -1 ,与环磷酰胺联合使用;全身照射,特别是与环磷酰胺联合使用(取决于总剂量及次数);移植物来自无关供体或 HLA 不匹配的相关供体[21 - 23] 。

2. Seattle 标准、改良 Seattle 标准、Baltimore 诊断标准的内容:

1984 年 MaDonald 等回顾性分析了连续 255 例接受骨髓移植患者的临床特征,其中53 例(21%)最终发生HVOD,通常在移植后3 周内出现黄疸、肝脏肿大、腹水。MaDonald 等提出针对HSCT - HSOS 诊断的 Seattle 标准 [24] 。1987 年 Jones 等回顾性分析了连续235 例接受骨髓移植的患者,其中52 例(22%)患者均在移植后21d 内发生 HVOD,并分别于移植后 8.6 d、10.6 d 出现体重增加和高胆红素血症,98% 患者出现高胆红素血症(≥ 34.2 μmol/L),92% 患者体质量增加 5%,90% 患者出现肝脏肿大。故基于 Seattle 标准提出了 Baltimore 标准(表 1) [25] 。Baltimore 标准较 Seattle 标准更为严格,增加了血清胆红素升高的具体值及体质量升高的百分比。1993 年MaDonald 等进行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移植后患者355 例,其中 190 例发生肝小静脉闭塞症,发生率为 54%(95% CI:48% ~ 59%),其中 98% 患者出现体质量增加,20 d 内体质量增加(6.4±4.2) kg,(增加百分比为10.9%±7.1%),99% 患者出现高胆红素血症(≥ 34.2 μmol/L),故在最初的 Seattle 标准基础上增加了胆红素升高的具体值及体质量增加的百分比,并将其修改为改良Seattle 标准(表 1) [22] 。此时的改良 Seattle 标准与 Baltimore 标准内容较为接近,只是 Baltimore 标准将“血清胆红素≥ 34.2 μmol/L”作为诊断的必要条件。目前使用的主要是改良Seattle 标准和Baltimore 标准诊断,在过去 30 年中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然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