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单元测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二专题三单元测试
1、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号召全国集中力量加强农业战线,贯彻执行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方针,同时改进商业工作,活跃农村初级市场。这一号召旨在
A.加快农业合作化进程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进行国民经济调整
D.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2、从总体来看,1967年至1976年,社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6.8%,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8.5%,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为3.3%,国民收入年平均增长4.9%。在此期间,石油、化工、治金、机械行业均有较大的发展。这些史实可以说明该时期
A.经济体制改革萌芽出现
B.经济比例失调局面有所改观
C.错误思想逐渐得到纠正
D.国家经济政策相对偏向工业
3、1958年7月,《红旗》杂志报道,“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以供给制为主,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几个月后,原来宣传的许多优越性开始走向反面。“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各阶层组合为一体与专业化分层相背离
B.农民身份固定化与社会身份流动相背离
C.社会生活单一化与多样发展方向相背离
D.公社忽视了农民的生存需求和发展需要
4、1961年,中共中央农村工作部的一份报告指出:现在部分干部和农民对集体生产信心不足,以致发展到变相恢复单干,有的地方出现了“父子队”“兄弟队”式家庭作业。这则材料为例证,可用于说明
A.当时土地所有制发生改变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C.当时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起源
5、“文化大革命”后期,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调动大批城市学生到农村插队落户,接受农民教育;2000年以来政府开办各种技能培训,对进城农民工做职前培训。这反映了
A.党和政府掌握了经济发展规律
B.农村和城市对技能劳动力的需求
C.中国城市化进程保持递进态势
D.发挥政府功能干预人口流动
6、1957到1978年间,我国农业劳动者从19310万人增加到29426万人,农业机械总动力增长95.8倍,而同期农业总产值仅增长84%。这一现象说明
A. 农村经济体制亟待改革
B. 城乡人口比例变化明显
C. 社会经济结构严重失衡
D. 国民经济发展增速缓慢
7、中共八届九中全会后,国务院副总理陈云认为解决当前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增加生产,特别是农业生产。他还号召动员大量城镇人口回乡生产,以压缩购买力。这则材料可用于说明
A.土地所有制性质正在发生改变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历史背景
C.调整国民经济的措施逐步实施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8、建国后一首提倡“深耕密植”的民谣唱到:“红色大军千千万,深翻土地突击战,冲天干劲如猛虎,铁锨飞舞似闪电。寒风凛冽汗满面,手中血泡磨成串,保证质量深二尺,超过定额驾火箭。”其创作的背景是
A.土地改革运动的完成
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农业合作化进入高潮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
9、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正式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中规定:人民公社社员可以经营家庭副业,可以将家庭副业的产品拿到集市上出售。这一规定
A.推动了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开展
B.是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部分调整
C.符合国情,奠定“一五计划”的物质基础
D.恢复土地私有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10、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编辑的《经济研究参考资料》,从1979年创刊到1980年底共出刊400期。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C.适应加入世贸组织的需要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
11、1978年,中国政府全年签订了78亿美元的外资引进协议,其中一半左右金额是12月20日到年底的短短10天里抢签的合同。这反映出
A.外资是我国经济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
B.中国打破西方外交孤立的要求迫切
C.对外开放主要目的是吸引外资
D.中国政府实施对外开放的强烈愿望
12、深圳蛇口工业区建设的第一项工程是港口码头,由于吃“大锅饭”,工人干劲不大。为调动积极性,工程处实行定额超产奖励制度,超定额者,每超一车奖4分钱。然而1980年4月,这一奖励制度被勒令停止。一向有挣脱现行体制内“大锅饭”设想的袁庚拍案而起,4分钱的“官司”一直闹到了中南海,经批示,在8月重新恢复了超定额奖。结果,工地运泥量又从每人每天20车猛增至100车以上。这说明
A.解放思想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前提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幕被拉开
C.突破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D.最早打破“吃大锅饭”的体制弊端
13、我国建国后某一时期,从机耕退到人耕、畜耕,但农民生产积极性却高涨起来,一时间牲口的价格猛涨,大牲口从1000元涨到1500元,小毛驴更是时兴,从300元涨到800元。这一现象
A.加速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C.完成了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
D.导致了人民公社体制逐步废除
14、1979年2月,中共安徽省委决定在肥西县山南公社进行包产到户试验,但强调务必慎重,不进行宣传报道。同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文件,认为因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可以实行包产到户。材料说明
A.农村经济制度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
B.边远山区农民获得生产经营自主权
C.试点实践为农村经济改革奠定基础
D.中国正式废除了公社化管理的模式
15、1983年中央一份文件指出:我国农村经济的振兴将更快到来,某些上层建筑的改革赶不上经济基础变化的需要。这种状况如果不改变,农民已经高涨起来的积极性就可能重新受到挫伤,已经活跃起来的农村经济就可能受到窒息。农民的积极性高涨主要因为
A.国家大力发展乡镇企业
B.计划经济体制彻底废除
C.家庭联产承包普遍推行
D.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立
16、1978年12月,安徽省风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粮食生产获得空前丰收。1980年9月,在中共中央的肯定和推动下,“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责任制迅速推广。这表明
A.改革使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发生了根本改变
B.没有小岗村农民的实践就不会有中国的改革
C.小岗村农民的成功推动了农村改革在全国的推广
D.中国农村改革的成功促进了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17、英国《卫报》1979年9月24日文章《建国三十周年,新的长征开始了》中说:“中国一定要在本世纪末成为一个工业和军事大国。但是,首先要解决若干比较紧迫的问题。”当时中国影响经济发展的紧迫问题是
A.人口基数过大
B.经济模式单一
C.社会思想保守
D.阶级斗争尚存
18、2015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4周年。94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战胜各种困难,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程中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其中,在中共十四大上提出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