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校热所引发的社会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择校热”所引发的社会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越发显得重视,为了让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择校问题而大伤脑筋,“八仙过海、各显其能”,有人不交钱照进,有人交一两千元就能搞定,有人则要交近万元,有人愿交钱都没门。

于是,在大家的频繁活动下,“择校风”越演越烈,为此“择校热”也带来了诸多社会问题:
一、“择校热”引发“择校费”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后果。

高昂的择校费。

有些学校借助家长们高涨的择校热,不仅引发出走后门、拉关系、贿赂学校领导、教师等现象,还明目张胆的让择校家长们缴纳以“赞助费”等为名头的择校费。

家长们在“择校热”的驱使下,被动的做出选择,既要送给有关人员高昂的人情费,还要向学校缴纳昂贵的择校费,使家长们有苦难言。

据一些家长反映,除了所谓的人情费之外,有些学校收缴的择校费,比目前我国免交义务教育收费前交的费用还多,甚至多好几倍。

高昂的择校费不能不令人惊讶。

1、择校费是“教育腐败问题产生的第一土壤。

择校费滋长教育腐败行为。

一些教育部门把自己的利益与择校费捆绑在一起,人为抬高择校费的收费标准,使得择校费成为教育腐败的一个催化剂。

2、择校费,穷了家长。

“择校费、择校费,中间多少家长泪”。

对普通家庭而言,动辄上万元的费用已经是非常沉重的负担;过去我们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现在经济条件好了走进新时代的中国家长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度重视教育,甚至重视得过了头。

为了能让自己的“独苗”能在一块“肥沃”的土地上茁壮成长,一些家庭不顾自己的经济能力和孩子的实际情况,多少钱都肯花。

为了提高孩子的考试分数,盲目地为孩子报社会上高额的补习班,有报道称一个初中生的暑期补课费已经达到了上万元;为了符合区域划分的规定,争相购买学校附近的房屋,直接导致了学校附近的房屋房价飞涨;为了实现那一条条由暗转明的潜规则,家长不得不广托人脉,深挖人路,人情消费数字吓人。

由于择校而引起的教育高支出、家长的非理性消费,让经济状况一般的家庭的物质基础遭受挑战。

3、择校费会拉大校际差距,造成新的不公。

重点中学因为曾经享有政府的各方面扶持,在公共资源方面已经占有明显优势,择校费制度恰恰使重点中学
越办越强,普通学校越办越弱。

择校费还会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现在社会上一些家长托关系、找门路,想方设法让孩子进入重点中学就读,一些只因为穷交不起择校费的孩子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同样分数甚至更低分数的“富孩子”就读重点中学
4、择校费会造成教育市场化、商业化。

5、择校费制度影响素质教育的发展。

重点中学为了收取更多的择校费,会更加注重应试教育,片面重视升学率,用辉煌的升学成绩来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办学声誉,以吸引更多的生源。

二、严重的择校热和应试教育背离了义务教育的方针,侵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教育权利,导致了教育更大程度的不公平。

1、人们盲目的择校,导致这些“重点”学校生源大涨,超级大班现象严重。

家长以为到了这些学校,孩子的学习、行为、思想就不会有什么问题,一切都会朝向“最好”的方面发展,当然,这种愿望是好的。

但是,这些“重点”学校的老师也是人,也有“应接不暇”的时候。

择校,让学生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最辛苦人群”。

城市学生成了家中最早去挤公共汽车、夜里最晚睡觉的人;而许多农村学生还要在繁重的学习之余,承担一定的农业劳动。

除了体力上的重负,他们在精神上也承担着巨大的压力。

为了考取高分的应试教育对他们显然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却又成为择校生难以逃避的命运。

对于通过父母钱和权的关系进入名校的学生来说,择校无疑是在鼓励他们善于利用潜规则达到自己的任何目的,甚至鼓励他们创造新的潜规则。

学习紧张压力无处宣泄和不良的观念日积月累,让当今学生的心理问题令人堪忧。

沉迷于虚幻的网络世界,自残自杀学生人数的增加,以及杀害同学案例的出现都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一声警钟。

2、择校可能导致学生的心理受到挫折。

很多择校生,本身各方面都一般,而强烈的“择校”意识使其进入另一所学校,这些学校的学生成绩、家庭环境等都比自己占优势,导致自己总认为比别人低一等,而丧失一定的自信心。

如果长期这样,在孩子的心理上就会形成一定的阴影。

三、择校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在最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师资的配备。

在一定程度上说,各校均能满足生源地学生的需要。

但是,由于择
校,很多学生奔向了异地,舍近求远。

而生源地的学校由于生源不足,不得不“闲置”一些资源,造成浪费。

四、择校可能给社会带来不和谐。

事实上,一些“重点”学校都是向择校生收取了较高的“暂住费”、“借读费”、“捐资助学费”等名目繁多的费用。

这些要求,对于家庭条件好的,还能承受,但对于家庭条件一般的,支付这部分费用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这样,家长们怨声载道。

五、择校可能会引发学校与学校的矛盾。

前面在“谈优势”时,择校会因教育竞争而促进教育质量的发展。

但是,有竞争就会出现很多矛盾。

比如:一些“薄弱”学校的老师被“重点”学校吸引走了,造成这些学校师资数量减少、学科配备不合理;“重点”学校福利好,教师工作积极、“薄弱”学校福利差,教师工作消沉。

六、在“就近入学”政策下,“择校热”催生的一种楼市怪象。

“学区房”既小又旧却很抢手,“学区房”在楼市上属于一个特殊的品种,只要有孩子上学,再贵也有人买。

七、“择校热”让教育资源分配存在不均匀分配的趋势。

教职员工是每个学校提供教学服务的最核心要素,而教职员工为了寻求自身更好的发展,就会产生校际间的流动,流动的结果就是优秀的教职员工向“重点学校”集中,以便更好地发挥了自身价值,得到了更好的报酬。

因此,由于地域条件的限制,“薄弱学校”往往处于农村,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教学报酬的不丰厚,缺乏吸引优秀教职员工的条件,即使培养出来的优秀教职员工也会被处于城市的“重点学校”的优厚条件所吸引,无法安心在“薄弱学校”教学,最终也会远离了“薄弱学校”。

因此,通过学校之间对教职员工的“放任自流”式争夺,“重点学校”逐渐占据优良的教育行业核心资源,“重点院校”更加成为重点,“薄弱学校”更加薄弱,教育资源分配存在不均匀分配的趋势。

“择校热”带来的问题和弊端显而易见。

它不仅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公平原则,阻碍了区域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还可能引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的不规范,严重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