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儒家_民本_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孟子民本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孟子民本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孟子民本思想及其现实意义:孟子的民本思想是以儒家"仁学"和"人性善"为基础,提出了"民贵君轻"、"施仁政"和"与民同乐"等一系列政治主张,将先秦民本思想发展到了一个新的理论高度。
但是,由于受当时社会环境以及孟子本人阶级观念的约束,其民本思想有着一定的时代局限性。
我们应该汲取其中积极有益的思想精髓,并将其与我国现代社会的国情相结合,将会对我们产生深刻的启迪。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邹国(今山东济宁邹城)人。
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地位仅次于孔子,与孔子并称“孔孟”。
宣扬“仁政”,最早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代表作有《鱼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富贵不能淫》。
《史记》说孟子有著述七篇传数世,《汉书·艺文志》说有十一篇。
东汉末赵岐说孟子有《性善辩》《文说》《孝经》《为政》四篇外书,则十一篇当是在七篇外又加外书四篇。
赵岐认为外书四篇内容肤浅,与内篇不合,当是后人所作。
流传至今的《孟子》,即赵岐所说的内篇。
全书虽非孟子手笔,但为孟子弟子所记,皆为孟子言行无疑。
从书中看出孟子有如下一些言论和思想:在人性方面,主张性善论。
以为人生来就具备仁、义、礼、智四种品德。
人可以通过内省去保持和扩充它,否则将会丧失这些善的品质。
因而他要求人们重视内省的作用。
在社会政治观点方面,孟子突出仁政、王道的理论。
仁政就是对人民“省刑罚,薄税敛。
”他从历史经验总结出“暴其民甚,则以身弑国亡,”又说三代得天下都因为仁,由于不仁而失天下。
强调发展农业,体恤民众,关注民生,他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他又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认为君主必须重视人民,“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
先秦儒家哲学思想研究
先秦儒家哲学思想研究从先秦百家争鸣中一支普通的流派,到秦焚书坑儒法家称雄时的短暂消沉,再到西汉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接着北宋程朱理学备受争议的“存天理,灭人欲”,再到今天掀起的新儒热。
反观这个演进历程,可以看到,儒家思想在这一过程中一直处于中华民族精神的主导地位,千百年来哺育和教化着中华民族,成为中国人精神和信仰的文化支撑。
现在,立足于较为理性和客观立场上的现代人,回望先秦儒家哲学思想,儒家产生背景是什么?其思想体系应该怎么概说?其发展走向和现实意义又是什么?笔者对此做了一些初步研究。
一、儒家产生的背景“诸子百家”,即儒家产生的背景。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活跃。
“诸子”是指活跃于当时有名的思想家,“百家”是指不同的学派。
当时对诸子百家的论述较集中地文献有《庄子·天下篇》、《荀子·非十二子篇》、《韩非子·五蠹篇》。
“诸子百家”都指谁?历史上有不同的说法。
西汉初期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所列举的是儒、法、道、阴阳、名、墨六家。
西汉末年刘歆和东汉班固所列举的是儒、法、道、阴阳、纵横、小说、名、墨、农、杂十家。
但是,他们都丢掉了相当重要的一家——兵家[1]。
诸子百家产生于春秋时期,当时的社会急剧动荡,社会结构中的几个方面都发生了大的变化。
(一)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结构的变化是从生产力开始的。
春秋时期,铁器开始大量出现,这使劳动者只能用大规模的群体合作来弥补生产工具之低劣的时代骤然结束,劳动者个人用铁制作的生产工具有能力个人开垦土地。
孟子所说“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
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2]虽然是对他理想中村社生活的设想,但这种劳动成果的分成方式——劳役地租在当时无疑是存在的。
铁器的使用,使生产力大大提高,也推动了生产关系的转变。
但生产关系的转化不平衡,由此引起了政治上的动荡。
(二)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由于生产关系变更不平衡,主动变更、变更早、变更较彻底的贵族很快就富裕起来了。
论孟子以“民本”理念为核心的“仁政”思想
论孟子以“民本”理念为核心的“仁政”思想张志宏【摘要】先秦儒家反对“暴政”、反对战争、“民贵君轻”等思想,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基础.其中尤以孟子提出的以“民本”理念为核心的“仁政”思想为代表.孟子认为统治者必须注重“民本”施行“仁政”,因为统治者的权力来源于“民意”,其统治的合法性在于民心所向,如果统治者施行“暴政”,人民就有权推翻其残暴专制统治.也就是说,“民本”和“仁政”的本质在于“以民为本”本身.虽然由于历史和时代背景的局限性,这种思想难免被统治者所利用成为掩饰其专制统治的工具,但我们也应同时看到它所起到的更加积极的作用,即警示、限制、弱化统治者的专制暴政和缓解社会矛盾的作用,也为士大夫阶层为民请命、争取权利、反抗暴政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因而将之简单视为仅仅是为了巩固君权、维护统治者的封建专制统治,甚至是思想上愚弄和欺骗民众的手段是片面的、狭隘的.【期刊名称】《社会科学》【年(卷),期】2012(000)005【总页数】9页(P138-146)【关键词】民本;仁政;合法性【作者】张志宏【作者单位】上海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上海20023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222.5“民本”和“仁政”思想都是中国古代社会的重要政治理念,早在夏商时期就已经出现,到了先秦更是得到了丰富与发展。
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言,“凡思想皆应时代之要求而发生,不察其过去及当时之社会状况,则无以见思想之来源”①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华书局、上海书店联合出版1986年版,第9页。
因此我们要研究先秦时期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儒家为何会提出以“民本”理念为核心的“仁政”思想,就要从当时的社会状况入手进行研究。
先秦时期各诸侯国统治大多暴虐,导致民不聊生,以至于孔子发出了“苛政猛于虎也”②语出《礼记·檀弓下》,《孔子家语·正论解》中也有相关记载。
的感慨。
动荡的格局使得当时的各家学者认识到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上》)和“民心”、“保民”、“爱民”的重要性,并纷纷在各自的学术立场上从不同角度论证了“民本”和“仁政”主张。
先秦儒家人文精神的当代价值
04
先秦儒家人文精神在当代的实践
家庭伦理建设
要点一
重视家庭价值
先秦儒家强调家庭伦理的重要性,认 为家庭是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 关系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在当 代社会,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和社会 价值观的转变,家庭伦理建设仍然具 有重要的意义。
要点二
尊重长辈
先秦儒家强调尊敬长辈的伦理观念, 认为尊敬长辈是维护家庭和睦的关键 。在当代社会,尽管家庭结构发生了 变化,但尊重长辈的伦理观念仍然具 有普遍的价值。
以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02
忠诚守信
先秦儒家强调忠诚和守信,这些品质在现代社会依然具有重要价值。在
商业和社会交往中,人们应该遵守承诺,言行一致,以建立信任和良好
的信誉。
03有助于培养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自我
完善。在当代社会,人们应该自律自己的行为和言语,以达到更高的道
礼教。
儒家八派
指荀子所提出的儒家八派,包括子 张、子思、颜氏、孟氏、漆雕氏、 仲良氏、孙氏和乐正乐义等,各派 思想互有异同。
儒家六论
指《论语》、《大学》、《中庸》 、《孟子》、《易经》和《春秋》 ,合称“六论”,是儒家经典的重 要组成部分。
先秦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01
02
03
“仁”的思想
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仁爱、 仁慈和仁义,主张以仁爱 之心来治理国家、教育子 女和对待他人。
员工道德教育
通过借鉴先秦儒家人文精神,企业可以更好地开 展员工道德教育,培养员工的道德品质和职业操 守。
社会责任与担当
先秦儒家人文精神强调社会责任和担当,企业借 鉴这一思想可以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可持 续发展。
先秦儒家人文精神在当代科技创新中的引导与推动
孟子的仁政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意义作文
孟子仁政思想对当今社会的意义孟子是战国中期著名的儒家大师,在先秦儒学和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他的思想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影响、渗透于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哲学、伦理、心理、美学、民俗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了陶冶情操、崇尚人格、尊老慈幼、安定家庭、协调社会、治国安邦、顺应自然、天人和谐等多种功能和影响,对中华民族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和优良传统的形成,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在现代生活中,孟子思想仍具有一定的现代价值。
孟子是我国古代民本主义的杰出代表。
他不但提出了“民贵君轻”的观点、奉劝统治者施行仁政,还形成了一套关于如何实行“民本”的系统主张,将先秦的民本思想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孟子重视保障人民的各项权利,使其学说具备了一定的民权思想因素。
孟子的民本思想本质上还属于专制主义的王权思想,但其中确实包含了丰富的普适价值,尤其是“人民主体性”的提出在当时是极具进步意义的。
我们不能用现在的标准去苛求古人,应该给予客观的评价。
孟子民本思想中的体现的政治理性和政治智慧,是古代思想家留下的宝贵财富,需要我们去继承和发扬,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为建设和谐社会而服务。
一、孟子民本思想的主要内容民本思想可以说是儒家的一大特色。
在我国的上古社会存在着朴素的人文主义传统,早期的统治者们都隐约意识到人民在政治生活中固国安邦的地位和作用。
孟子正是儒家“民本”思想的代表之一。
春秋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神权”思想开始动摇,“重民”的意识在人们尤其是部分统治者的心中越来越明显了。
民本思想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在孟子的“仁政”思想中,民本思想是最富特色且最具魅力的。
孟子认为人民是社会和国家的根基,人民创造的财富是社会存在与发展以及统治者维持统治的基础,民心的向背决定天下的得失。
统治者只有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巩固自己的统治,治理好国家。
要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就必须做到经济上富民、惠民;政治上宽民、爱民;思想上教民、化民。
先秦儒家文化对当前我国社会治理的启示
先秦儒家文化对当前我国社会治理的启示行政管理 2014410565 邓钦钦指导教师徐自强依托课程西方管理思想史摘要:本文对先秦儒家文化中的治理思想进行简单分析,从先秦儒家文化中的“民贵君轻”、“以和为贵”“为政以德”等思想出发,运用这些思想对我国社会治理的“促进协调发展”、“保障社会公正”、“建设和谐社会”“促进社会法治建设”等方面进行剖析,指出了社会治理要想更长远地发展,离不开对先秦儒家文化优秀思想的吸收,因此社会治理要借鉴以及吸收先秦儒家文化的治理思想,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先秦儒家文化思想中的积极思想和优秀智慧就可以更好地帮助国家进行社会治理。
关键词:先秦儒家文化社会治理启示引言:儒家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化流派。
儒家思想的创始要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孔子。
但儒家文化的发展道路曲折,历经艰辛,屡受磨难。
儒家文化早在先秦时期遭到墨家、法家、道家、名家、阴阳家等各家学派的猛烈冲击和激烈批判;在秦始皇时期“焚书坑儒”,大量儒生遭到了迫害,儒学发展停滞不前;西汉初期,统治者实行修养生息政策从而排斥儒家文化;在唐朝又遇到了佛学的挑战;文化大革命时受反孔批儒的思潮影响历经空前之灾,但直到今天儒家文化还有勃勃生机,富有活力,究其原因是因为儒学文化已经根植于中国的思想体系和价值观念中,并能根据时代的变迁不断完善自己。
但现代很多人仍然把它当作封建的“代表”,认为它是封建思想与顽固残留,这种观念是片面的。
本文就从先秦儒家文化为切入点,谈一谈它对当前我国社会治理的启示。
一、先秦儒家文化的简单介绍(一)先秦儒家文化的地位先秦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创立在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生活在春秋时期的孔子,最初的儒家文化只是儒家思想家的观点表达,后来经过儒家历代思想家的不断发展,至西汉武帝时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由此,儒家文化作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中国社会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以儒家文化思想为基本指导思想的封建统治时期。
先秦儒家民本思想及其当代影响
先秦儒家民本思想及其当代影响作者:李涛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刊》 2017年第3期李涛(喀什大学,新疆喀什844006)摘要:先秦儒家民本思想,主要是指孔子、孟子、荀子的民本思想,“重民”、“仁政”的思想对于当时社会具有进步意义,作为一直深深影响着中国传统社会的儒家民本思想,时至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先秦儒家民本思想带来的影响。
本文对先秦儒家民本思想内容进行分析,挖掘其中的合理内核,揭示其在当今背景下的局限性,这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先秦儒家;民本思想;内容;影响doi:10.16083/ki.1671—1580.2017.03.044中图分类号:B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17)03—0147—03各国的民主是由内部生成的,而不是由外力强加的。
[1]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并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地健全、完善和发展起来的。
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总结历史经验,吸收诸子百家学说,在维护当时国家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虽与当代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有所差别,但其有一定的合理内核,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借鉴意义。
一、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基本内容历史的发展造就了民本思想的形成,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但真正登上历史舞台是在春秋时期,成熟在战国时期。
正处于社会形态转型的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创始人的儒家学派在前人基础上,在寻求治国之道上发现人民在国家兴衰中的作用不可小觑,于是以民本思想立于百家之上,从而影响着后世历朝历代,民本思想是贯穿先秦儒家思想的一条主线,其杰出代表人物当属孔子、孟子和荀子,他们奠定了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根基。
先秦民本思想自古作为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核心,贯穿华夏几千年的发展历史,从春秋到现代都有它的身影。
先秦儒家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重民”、“仁政”两个方面。
(一)“重民”,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基础君与民的关系,是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最基本的问题,而孔子、孟子、荀子主要从经济的视角去阐述,即二者互相制约,民对君的根本制约,君对民的最终依赖。
先秦儒家民本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先秦儒家民本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作者:卢宁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20年第51期在中国五千多年的文明中,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政治文化资源,有很多优秀的文化资源可以成为今天启迪智慧、涵养道德的有益支撑。
其中,民本思想就是中国古代优秀政治传统中的精华。
商周时期是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萌芽,《五子之歌》中已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①的字眼,到了西周,周公又提出了“敬德保民”的思想。
春秋时期,随着社会的发展,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位的衰落和新兴封建势力的兴起,政治家、思想家们对于民众力量的认识更加清晰,对“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道理加以着重阐释,形成了一股思想大潮,儒家学派的代表孔孟荀三人对民本思想不断加以丰富和完善,使得民本思想体系初步形成。
当然,如果对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可以发现,其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立君为民、民为国本和爱民养民。
立君为民,即君主为民而设,《尚书·泰誓》有言:“天佑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其克相上帝,宠绥四方。
”②意思是上天降生了普通的老百姓,也替他们降生了君主和老师,而这些君主和老师的唯一责任是帮助上帝来爱护人民。
《泰誓》虽是后人整理成文,但这段文字曾被《孟子》引用,也就是说孟子赞成《泰誓》中的天为民而作君师说。
我们众所周知的孟子提出的民贵君轻说以及荀子提出的君舟民水说,其实都是由立君为民这个理念推论出来的。
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第二个理念,是民为邦本。
中国传统的思想家、政治家都认为只有人民才是国家体系的基础,政治稳定的条件。
《论语·尧曰》:“所重:民、食、丧、祭”③,在孔子看来,民比食、丧、祭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都要大,因为如果没有民,后面的一切都无从谈起,更进一步说明他对民众的关注程度。
孟子认为君主应以爱护人民为先,为政者要保障人民权利。
之后,孟子在这一基础上又提出了“仁政”学说,这一学说充分贯彻了孟子所向往的“民本”,并使他的民本思想更加充实完整。
历史 比较先秦儒家法家法律思想的优劣及其当代价值
试比较先秦儒家法家法律思想的优劣及其当代价值一、先秦儒家法家法律思想概述(一)先秦儒家的法律思想先秦儒家是先秦时代诸子百家当中最为庞大的一家,也是体现儒家思想最为原始与纯正的一派。
先秦时代儒家的法律思想集中体现在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理论之中。
其主要可分为三个方面。
首先,先秦儒家认为治国应当采用“礼治”。
“礼治”思想是先秦儒家法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孔子认为“为国以礼”1,强调“礼其政之本”2,以维护其构建起的宗法等级制度。
同时,孔子在礼法关系上强调“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3。
这表明了先秦儒家认为“礼治”优于“法治”。
即使荀子在其法律思想中融入了“法”的部分,但“礼”仍是“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4,“礼治”仍然处在治国方略中的首要地位。
其次,先秦儒家十分重视“德政”,“仁政”的作用。
先秦儒家大多反对严重的刑罚杀戮或者未经德教便施以刑罚。
其强调治国要“为政以德”5,强调道德教化在实行统治中的重要作用。
尤其是孟子,他极力主张统治者应当行“王道”,而非“霸道”,要实行不忍人之政,通过教化的方式施政于民。
最后,先秦儒家倡导“为政在人”6的人治思想。
其强调在治国理政当中,人的作用高于法的作用。
先秦儒家的人治思想体现了两个方面,即一方面统治者应当遵守礼的约束,推行仁政,另一方面应当任用贤能之人来辅助君主治理国家,以达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7的目标。
(二)先秦法家的法律思想先秦法家作为仅次于先秦儒家的学派,其法律思想与儒家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甚至多为相背而行。
先秦法家的法律思想大多集中于商鞅和韩非的思想理论之中。
首先,先秦法家崇尚“法治”,而非“礼治”和“人治”。
先秦法家强调“法者,国之权衡”8,只有运用“法治”,才能够解决社会问题,维护政权和国家社会的稳定。
“法”是治理国家的基本纲要。
同时,其认为统治者应当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制度,掌握法、术、势,以驾驭群臣和百姓。
其次,先秦法家尤其注重刑罚的作用,讲求“重刑”。
论先秦儒家人权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2017年5月第36卷第3期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Social Sciences Edition)May. 2017Vol.36 No.3DOI:10.19493/ki.issn1673-8004.2017.03.012论先秦儒家人权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侯军亮(广东理工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学部,广东肇庆526100)【摘要】现代人权概念是西方的舶来品,进入中国之后未必适应中国的国情,因此有必要从我 国的传统思想文化中发掘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权思想。
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第一次高峰期的先 秦无疑是研究我国人权思想的重要历史阶段。
对先秦儒家“三圣”的仁政、人性、民生等具有人权 性质的理念进行分析,提炼出中国早期具有特色的人权观,再通过移古易今的方式,以期为当代 中国人权建设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先秦儒家;仁政;民本;人权观中图分类号:D60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8004(2017)03-0082-06一、先秦儒家仁政思想(一)孔子“仁爱”思想中的人权理念梁启超先生有言:“凡思想皆因时代之要求而发生,不察其过去及当时之社会状况,则无以见思想之来源。
”因此,要探究先秦人权理念的由来及形态,必须从先秦时期儒家民本思想人手。
先秦儒家对人的重视首先体现在对人的生命的尊重上,因为生命权是非常重要的基本人权之一。
尤其是儒家“爱人”为核心观点的立场和观点。
孔子关于人权的理论性表述大多数记载于《论语》之中,在《论语》中我们可以读到很多具有人权性质的内容,而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论述当属于孔子关于“仁”的论述上。
其实,孔子提出“仁”的思想本身就是为了回答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在社会中如何安身立命等诸多关系。
孔子说:“仁者人也,亲亲为大”(《礼记•中庸》)。
而仁的本质就是要互爱、爱人,这是孔子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基本标准。
先秦儒家思想的当代意义
孔子的 “ 礼” 主要 继承 自周 礼,而周礼 中的 “ 礼” 倡导 的是社会 等级分明 , 各 等级的人都安分守己, 从而让百姓安居乐业 , 使社会井然有 序的思想。周礼是一种典章制度 , 它像法律一样要求人们必须遵守,因此周 礼具有外在的他律性的。币 i 孑 L 子的 “ 礼”是在周礼的基础之上,又加入了儒 家思想,因而儒家的 “ 礼”成为了 “ 仁”这个儒家内核 品质修养的外化表 现,它扬弃了 周礼的他律性,而将各等级的安分守己体现为自 律性。由 “ 克 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矣 。为仁有已 ,而由人 乎? ' , 这句 儒 家经典看来 ,假若 “ 人而不仁” ,那么 “ 礼” 对于他来说就完全是外 在 的 “ 人而成仁” ,那 么 这 “ 礼”就是儒家 的礼 ,这是他内心外化 的一种外在表现或精神 。
2. 仁
“ 子不语怪力乱神 ” ,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忌谈 鬼神之说 ,也从不 谈 “ 彼岸”之说 ,而是一心关注人在一生 中的生活实践和品格塑造 。他 将 “ 仁”树立为人之修身所能 达到 的最 高精神境 界。儒家所说的 “ 仁” 在中国人心中的神圣高度可以比 较西方信仰中人格化 的 “ 上帝” , 但要说精 神化的 “ 仁”和 ^ 格化的 “ 上帝”的有什么不同, 我们可以理解为 “ 上帝” 在 “ 彼岸” , 人们 要为了死后不下地狱而自 赎, 从而表现出善 ,而 “ 仁 ”却 更具有现实意义 , 乃是现实世界的道德高峰 ,人们就是为了能达到仁的境 界 ,而以圣贤的标准来要 求 自己的言行 。孔子为了不使 “ 仁” 的概念太 过精 神化 ,太飘渺 ,还 确定 了一些符合 儒家思想 的行 为 , 如 “ 忠恕 ” 、 “ 孝悌 ”等都是人们 向 “ 仁”靠 近的行为 ,使人们可 以通过身体力行来 获得 ‘ : 近仁 ”的仁德。孔子用心 良苦 ,将原本 高不可攀的道德巅峰根植 于大地之上 ,即便是普通人也同样 可以拥有一颗近仁之心。
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与以人为本
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与以人为本作者:蒋昕芸来源:《学习导刊》2013年第02期【摘要】先秦儒家的政治伦理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伦理思想的发端之一,民本思想作为其核心内容之一,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他与当今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互为联系,又互相区别。
本文论证了先秦儒家民本思想与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联系和区别,阐述了以人为本的重要现代价值。
【关键词】儒家民本思想;以人为本;联系与区别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它不仅是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的需要,也是顺应时代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以人为本的思想根源可以追溯到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
儒家民本思想不仅在当时的国家社稷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为当今社会的科学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和现代价值。
一、儒家民本思想的内涵民本思想是先秦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主张民众的利益和民心的向背是构成君主权力的基础,认为“民为邦本”是社会和谐的前提,让人民安居乐业是社会的基石。
民本的“本”是根本、基础的意思,意思是只有人民,才是国家的根本和基础,只有这个根本、基础稳固了,国家才能够安宁。
孔子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公之”,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在儒家的思想中,“民本”的价值观实高于对君主权力的肯定。
也就是说,“民本主义”高于“王权主义”。
孔子说:“以道事君,不可则止。
”又说:“勿欺也,而犯之。
”儒家“事君”是指“爱人”、“亲民”的仁道之事,如果君主违背了“仁道”,就要受到人民的批评;如果君主不听谏阻,就应辞官隐退。
孔子的民本思想主要体现在仁政和德治上,他认为治国应该施行仁政,民众才会爱戴,因为民众盼望仁政,比需求水火还迫切。
孟子则将民本思想进行的总结,他认为民心民心的向背才是国家兴衰的关键。
荀子在继承孔孟的思想下,进一步从人的社会性来界定和认识君民之间的关系。
谈孔子思想之民本思想范文
谈孔子思想之民本思想孔子传承上古民本思想,赋予“民”新的内涵与意义,由此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本思想体系。
他的民本思想以“爱人”作为情感基础,以“富民”作为经济诉求,以“为政以德”作为政治理想,以“有教无类”作为教育主张。
他的这一思想把殷商的民本思想传统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也对后世儒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一般认为,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最早发轫于殷周之际。
《尚书》中就有“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和“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宁”的记载,反映出了朴素素的民本思想。
其实,“民民本”就是”以民为本”,,“这里的‘本’是根本、、基础的意思。
也就是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国国家的根本、基础;只有这这个根本、基础稳固了,国国家才能够安宁。
这不仅是是一个事实判断,而且是一一个价值判断,即人民是国国家、社会的价值主体”。
孔子作为儒家思想的创创始者,传承并发展了上古古三代的思想文化传统。
在在他的思想中,也包含着久久远的、特别是西周的民本本思想。
孔子通过对“民”赋予新的涵义,为殷周的的民本思想注入了新的元素素,提出了以“仁爱”为基基础的富民、育民、利民的的政治方略和“为政以德”的“德治”思想。
1、、孔子思想中“民”的内内涵及其意义在孔子之前前,“人”这一概念的使用用是不完整的,作为类的“人”被阶级分化了,有些些人并不被视为“人”,他他们只是被贵族阶层役使的的低贱的“民”。
在《论语语》中,也有“民”和“人人”的不同表述。
但是孔子子主张“爱人”,这个“人人”是涵盖了“民”作为类类的大范畴。
一次马厩失火火,孔子退朝,问:“伤人人乎?”不问马。
在当时,,管理马厩的人的社会地位位是十分低下的,孔子对他他的关心,是作为和自己同同类的“人”的关心,是相相对于非人的存在物而言的的。
因此,孔子以民为本的的思想实质上是一种原始的的人本思想,他以“爱人”之心给这一思想注入了丰丰富的人道色彩。
孔子认认为,“民”在本性上是平平等的。
先秦诸子的民本思想总结
先秦诸子的民本思想总结先秦时期,诸子百家思想繁荣兴盛,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学派和思想流派。
在这些学派中,民本思想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流派,强调人民利益和民众福祉,对于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先秦诸子的民本思想可以追溯到《尚书》和《礼记》等经典中,但真正形成并体系化的民本思想始于战国时期的一系列学派。
在这些学派中,墨家是最早提出明确民本思想的学派之一。
墨家的创始人墨子强调“兼爱”和“非攻”。
他认为君王应当广泛关心人民的痛苦和需要,减轻人民的负担,实现人民的福祉。
他主张通过兴修水利、废止奢侈和实行慈善来促进人民的利益和福祉。
墨子的民本思想不仅是对君王的要求,也是对普通人道德行为的规范,强调个人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平衡。
与墨家相对的是儒家,儒家思想中也有着重视民本的核心观念。
孔子主张“仁政”,即以仁爱为核心的政治理念。
他认为君王应该行仁德之政,关注人民的生活和福祉,保护人民的权益。
孔子强调父母之爱、兄弟之爱作为治国安民的基本原则,强调政治家应该有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品质,以贯彻实施仁政。
他认为只有追求仁政,才能达到社会和谐、人民安乐的境界。
孟子是儒家学派的继承者之一,他进一步发展了民本思想。
孟子认为政权的合法性来自于人民的信任和支持,“天子以人民为天”,君王应该以民众为重,关注民众的生活和需要。
他主张君王应该以德治国,实行孝悌、仁爱和忠诚等美德,以赢得民众的尊敬和支持。
孟子还提出“民胞物与”的观念,认为人与人之间应该互相关心和帮助,建立起和谐的社会环境。
法家学派也有着自己的民本思想。
法家强调人民的利益和福祉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强调应该通过制定明确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保护人民的权益和福祉。
法家思想家李斯提出了“法面之民”的观念,认为君王应该遵循法律的制约,促进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福祉。
他主张建立起科学而严密的法律体系,以实现公平、正义和人民的福祉。
总的来说,先秦诸子的民本思想强调人民的利益和福祉是国家治理的核心,君王应该以人民为本,关注人民的生活和需要。
先秦儒家民本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先秦儒家民本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先秦儒家民本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传统"民本"思想是我国古代政治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占统治地位的.学说.先秦儒家"民本"思想对我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发展,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现今深入分析先秦儒家孔子、孟子、荀子的"民本"思想,对现阶段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深刻认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重民、爱民、利民、惠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作者:李久华莫叶兵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刊名:科技信息(学术版)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2007 ""(35) 分类号:B2 关键词:儒家民本思想现实意义。
论先秦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及其现实意义
论先秦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及其现实意义本文从先秦儒家思想追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统基础,继而分析现今先秦儒家思想的价值,古为今用,传承并赋予先秦儒家核心思想新的时代内涵,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借鉴意义。
标签:先秦儒家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启示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的创造,并不是在他们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继承下来的条件创造”,在此我们可以理解为,人的一切物质活动与精神活动都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和环境下进行的,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今环境形势的影响。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12个词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从何提炼而出?这必然离不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首先必须立足于历史文化传统,要把中华民族传统的精髓作为最基本的价值资源。
一、先秦儒家思想蕴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元素从先秦儒家思想的核心观点来分析,不难看出,它与我们今天所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思想上存在着一些相通之处。
(一)“仁”与“民本”:文明、和谐、富强、友善先秦儒家思想以“仁”为核心,以“仁道”为最高政治原则,主张“礼之用,和为贵”、“民贵君轻”,以民为本,施行仁政,以礼义维护社会秩序。
《论语·颜渊》中提到:“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可见,这里的“仁”有关心爱护之意,而后《论语》中也提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体现对人的关怀、友善观点。
孟子也提到:“亲亲,仁也”、“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仁”是处理人与人相处的一种准则,从爱护亲人开始,而后“爱人”,对他人怀着一种同情、关心和爱护之意。
而友善、和谐正是我们今天所倡导的美好品德,宽容待人,友好团结,社会也就自然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氛围。
论《孟子》儒家思想的现实价值
论《孟子》儒家思想的现实价值一、《孟子》儒家民本思想的渊源孟子名轲,世人尊称“亚圣”,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重要创始人和代表人,代表作《孟子》在中国历史上有很高的威望和深远的影响。
孔子、孟子和荀子的儒家思想常被称为先秦儒家或原始儒家。
孟子常说:“乃所愿则学孔子也。
”孟子儒家的仁政学说的思想渊源即是孔子所创的“仁”学,把“仁”扩展到了政治领域,形成了中国政治哲学史上影响深远的仁政学说。
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论基础可以概括为两个哲学根基和指导原则。
《孟子》儒家思想哲学根基就是他首创的“性善论”,其指导原则就是他承袭古代重民思想并完善发展成为一个思想体系的民本思想。
二、《孟子》儒家思想的现实价值(一)孟子的儒家民本思想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价值观是人们心中的深层信念系统,核心价值观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影响力。
我国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关系到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概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主体,包括国家、社会,广大人民群众,但最主要的主体还是个人,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
在孟子的思想中,“民”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所谓“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把“民”排在了第一位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成,恰恰是以民为基础。
孟子说:“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凡是圣明的君主都明白,老百姓最基础的生活保障是很重要的,其他的一切君民行为都是在此基础之上的,只有满足了百姓的基础物质需求,才可以对其进行思想教育、道德教化等更高等的社会建设,换句话说,富民,是“仁政”实施的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内容就是富强,让广大的人民群众富裕起来。
民本意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和影响
民本意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和影响:
答案解析:
1.以孔孟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民本思想不仅是儒家文化的精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进步性的思想主题.它是以民为国家政治本体的一种思想体系.民贵君轻,民心向背是儒家民本思想的主旨.从总体上说,民本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产物,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由于民本思想在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一贯性,因此,在当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民本思想仍有值得借签的价值和意义.
2.儒家的民本思想是儒学的一个重要政治思想内容.自从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以来,历代的儒家学者都或多或少继承了这一民本思想的传统.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应有的积极意义.中国历史上出现的许多被后人传颂的清官、好官,就是身体力行儒家民本思想的典范.探讨儒家民本思想的思想内容和历史意义,无疑对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是有现实的重要意义的.
3.孔孟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政治思想的一颗明星,它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主要是重民思想、惠民思想、爱民思想与用民思想,对构建我国“以人为本”为核心的和谐社会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先秦儒家"民本"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作者:李久华, 莫叶兵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刊名:
科技信息(学术版)
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2007(35)
1.任洁论我国历史上的民本思想及启示 2006(01)
2.胡锦涛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期刊论文]-求是 2004(01)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07
1.寇金和.KOU Jinhe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关注民生问题——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体会[期刊论文]-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7,1(4)
2.朱德军"民本"思想与儒家"民主"精神的历史演进[期刊论文]-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23(1)
3.王海林.WANG Hai-lin试论孟子的"民本"思想[期刊论文]-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26(4)
4.陈如东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研究[学位论文]2006
5.黄德良论政府对社会管理的人本理念[期刊论文]-党政干部论坛2004(8)
6.李庆花.Qinghua Li孔孟民本思想述论[期刊论文]-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
7.安文以安全发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理论体系解读[期刊论文]-安全与健康(上半月版)2007(3)
8.刘兆伟.LIU Zhao-wei论孟子惠民利君与相对均衡的统合变革思想[期刊论文]-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1)
9.申永华.Shen Yonghua以人为本--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原则[期刊论文]-湖北社会科学2005(3)
10.宋一.SONG Yi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服务型政府[期刊论文]-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6(6)
本文链接:/Periodical_kjxx-xsb200735041.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