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ppt

合集下载

历史名人王阳明 ppt课件

历史名人王阳明 ppt课件

8、总督两广
• 嘉靖六年(1527年),思恩、田州的民族首领卢苏、
王受造反。王阳明再度出山。
• 招抚王受和卢苏 • 思想教育 • 剿灭断藤峡和八寨盗贼
9、病逝归途
• 平乱后,王阳明因肺病加重,向朝廷上疏乞求告老还
乡。
• 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时(1529年1月9日8时)
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庚县青龙港(今江西省大余县境 内)舟中。临终之际,弟子问他有何遗言,他说: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隆庆时追赠新建侯,谥 文成。万历十二年从祀于孔庙。
• 宁王造反是经过严密计划且有重兵扶持的,而王阳明却只
能在事发突然的情况下四处征集有限的兵马来加以应对, 实力悬殊由此可见。但这并没有妨碍王阳明在短短四十三 天之内平定叛乱并活捉朱宸濠。
• 总结起来,他成功的原因无非以下几点:
• 第一,知己知彼,善用心计。王阳明知道朱宸濠并没有什
么实战经验,遇到紧急情况一定会自乱阵脚。于是他屡出 险棋,让举棋不定的朱宸濠只能意气用事,作出错误决策。
3、步入仕途
• 二十岁时,王守仁在浙江乡试中金榜题名。然而,在随后
的京城 会试中却落榜了,而且落榜的悲剧一再重演。
• 弘治十二年(1499年),二十八岁的他参加礼部会试,
因考试出色,举南宫第二人,赐二甲进士第七人,观政工 部。出治葬前威宁伯王越,回朝上疏论西北边疆防备等八 事,随后授刑部主事,在江北等地决断囚狱,随后因病请 求归乡。久之,起用授兵部主事。
• 1504年,他和好友湛若水在京城倡导身心之学并开班讲
学,这算是他创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必不可少的前奏。
4、龙场悟道
•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冬,被杖四十,谪贬至
贵州龙场(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县治)当龙场驿栈 驿丞。

王阳明心学及其智慧.ppt

王阳明心学及其智慧.ppt
❖ 先生叹曰:“此说之蔽久矣,岂一语所能悟?今姑就所问者言之。 且如事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 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理?都只在此 心。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 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 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 是。”
(二)知行合一
❖ (徐)爱因未会先生“知行合一”之训,与宗贤、惟贤 往复辩论,未能决。以问于先生。先生曰:“试举看。” 爱曰:“如今人尽有知得父当孝、兄当弟者,却不能孝、 不能弟,便是知与行分明是两件。”先生曰:“此已被 私欲隔断,不是知行的本体了。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 不行,只是未知。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复那本体,不是 着你只恁的便罢。故《大学》指个真知行与人看,说 ‘如好好色’,‘如恶恶臭’。见好色属知,好好色属 行,只见那好色时已自好了,不是见了后又立个心去好。 闻恶臭属知,恶恶臭属行,只闻那恶臭时已自恶了,不 是闻了后别立个心去恶。”
再见
做最具服务能力的集成商
(四)怎样理解“心学”之一
❖ 以上三点,主要围绕道德立论——
“心即理”之“理”,是一个有道德的天理良心的 “理”;
“知行合一”之“知”与“行”,是道德的良知和行 为的良行;
“良知”也是道德的一种表述。
(四)怎样理解“心学”之二
❖ 王阳明认为天理(道德)本来就固化在人心之中,所以 说“心即理”;认为良知与良行天生就是人的本能,如 同好食好色,所以说“知行合一”;他认为人们在现实 生活中被贪欲污染,天理被遮掩了,良知良行迷失了, 所以要经过修养,重新回到天理和良知,所以说“致良 知”。
❖ 二是有了思考参悟的重要体验
二、王阳明其学

王阳明ppt

王阳明ppt
《传习录》上第107条“后儒不明圣学,不知就自己心地良知 良能上体认扩充,却去求知其所不知,求能其所不能,一味 只是希高慕大,不知自己是桀纣心地,动辄要做尧舜事业, 如何做得?”
知行关系详解❖ 何谓王阳明“行”?致良知——道德实践,将固有良知发动,发用。
“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做两件,固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 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 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传习录下226条》狠斗私字一 闪念。依着良知去察识监督。
❖ 注:后人批评阳明“销行于知”,王门后学之流弊,此处阳明已经有所 担心。
❖ “ 专求本心,遂遗物理 ,”此盖先其本心者也:外吾心而求物理,无 物理矣。遗物理而求吾心,吾心又何物邪?心之体,性也,性既理也。 故有孝亲之心,即有孝之理,无孝亲之心,即无孝之理矣。有忠君之心, 即有忠之理,无忠君之心,即无忠之理矣。理岂外于吾心邪?晦庵谓人 之所以为学者与理而已:心虽主乎一身,而实管乎天下之理:理虽散在 万事,而实不外乎一人之心。是其一分一合之间,而未免已启学者心、 理为二之弊。此后世所以有“专求本心,遂遗物理”之患,正由不知心 即理耳。夫外心以求物理,是以有 而不达之处,……求理于吾心 ,此 圣门知 、行合一之教,吾子又何疑乎!
意,心之所发,“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 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 旨”。(同上)
结论一、王阳明的行,包括意识活动。
知行关系详解
❖ 何谓王阳明的“行”? “凡所谓行者,只是著实去做这件事” “以求履其实而言,谓之行。” “致吾心之良知之良知于事事物物,既是行”。
(3)朱熹的知行观,“知先行后说”见“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 行为重”《朱子语类卷五》“事事须理会知道了,方做得行得”。强 调道德认识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

《王阳明 全三册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王阳明 全三册 》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04
第四回 刘养正拼 死打胜仗, 王守仁谈 笑破宁...
05
第五回 要亲征天 子乘国乱, 装糊涂正 德下江...
06
第六回 三番抗旨 要救百姓, 一席良知 劝服太...
01
第七回 江彬似虎 强夺民女, 蒋瑶如羊 跪拜奸...
02
第八回 占南昌折 辱按察使, 设毒计密 捕冀元...
03
第九回 丧天良江 彬杀百姓, 用诚意守 仁抚京...
06
第十八回 知行合一 人人是友, 将心换心 处处...
王阳明2:知行合一
01
第一回 进书院先 生讲圣学, 讨五恶阳 明遭暗...
02
第二回 动机心阉 党起内讧, 得升迁守 仁赴庐...
03
第三回 治穷县太 尊受劳苦, 罢苛税书 生弃仕...
04
第四回 乱糟糟宁 夏平叛乱, 急火火张 永捉权...
06
第六回 救孤女宜 畹收甜杏, 为专情守 仁逃新...
01
第七回 李郎中冒 死参国舅, 弘治帝决 心除宦...
02
第八回 王守仁初 结甘泉子, 李梦阳暴 打张鹤...
03
第九回 真龙宾天 饕餮窃据, 麒麟失位 虎豹横...
04
第十回 众口一词 请诛奸佞, 出尔反尔 祸乱朝...
05
第十一回 败朝局阁 老遇罢黜, 护正气守 仁熬...
06
第十二回 为忠直王 华割亲情, 喊冤枉戴 铣寻...
01
第十三回 弱女子忍 羞求阁老, 李东阳定 计救...
02
第十四回 恓惶惶守 仁离京师, 恶狠狠杀 手劫...
03
第十五回 落难人偏 又遭海难, 囹圄士挣 破囹...
04
第十六回 人进鬼域 事事似鬼, 心在牢笼 处处...

王阳明及心学简介ppt课件.ppt

王阳明及心学简介ppt课件.ppt
? 57岁,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时(1529年1月9日8 时)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庚县青龙港(今江西省大余县 境内)舟中。临终之际,弟子周积问他有何遗言,他说: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 王阳明在立德、立功、立言这三方面的作为,因而被称 12 为“真三不朽”。
王阳明其人
? 儒家四圣:孔子,孟子,朱熹,王阳明。 ? 公认达到三不朽标准,只有两个半人:孔子,王阳明,
之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虽其言 出之于庸人,不敢以为非也。道是天下之公道,学 是天下之公学,非孔子、朱子可得而私也。
? “吾心”为判断准则,知行合一,知行为一事,知 而不行非真知(如孝),行而不知为不明(南辕北辙)。
? 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 知之成。
? 天泉桥留心学四句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 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10
? 50岁,正德十六年( 1521年),始揭“致良知”之教。
王阳明其人
? 55岁时,1526年,王守仁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
姚一带创建书院,宣讲“王学”,并在天泉桥留心学
四句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 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 嘉靖六年(1527年),思恩、田州的民族首领卢苏、
目,于是抓捕了年老而狡黠的仆役,仆役浑身哆嗦不敢
隐瞒,如实坦白。守仁赦免了他们的罪过,让他们侦探
叛军的情报,守仁因此掌握了盗贼的动静。随后他传檄
福建、广东会兵一处,首先讨伐大帽山的盗贼。
8
王阳明其人
? 正德十二年( 1517年)正月,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在上杭 屯兵,假装撤退,出敌不意进攻,连破四十余寨,斩杀、 俘获七千多人。他向朝廷上疏称,权力太小,无法命令将 士。王琼上奏,给了王守仁旗牌,可以便宜从事。七月, 进兵大庾。十月,克左溪、横水,破巢八十四,斩杀、俘 获六千多人。战毕,在横水设置崇义县。随后师还赣州, 讨伐浰头的盗贼,斩杀两千多人。王守仁率领书生和偏裨, 荡平为患数十年的盗贼,附近的人都惊呼守仁是神。

王阳明ppt课件

王阳明ppt课件

书法传承
王阳明的书法作品传世较少,但他的 书法艺术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被 视为中国书法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
王阳明与儒释道的关系
儒家思想
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儒家思想,强调心性本无间,通过内心的修 炼达到人格的完善和社会的和谐。
佛教影响
王阳明深受佛教思想影响,尤其是禅宗思想,主张通过静坐冥想、 参禅悟道等方式来达到内心的平静和智慧的升华。
社会和人生的独到见解。
诗词价值
王阳明的诗词不仅具有文学价值 ,还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思 想内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王阳明的书法艺术
书法特点
书法价值
王阳明的书法以行草为主,风格独特 ,笔法流畅自然,气韵生动,展现出 他高超的艺术造诣和审美追求。
王阳明的书法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 值和收藏价值,被视为珍贵的文化遗 产和艺术瑰宝。
详细描述
王阳明认为,心即理也,世界上所有的道理、真理都存在于人们的心中,不需要 向外去寻找。人们只需要通过内省和反思,就可以发现心中的理,从而掌握世界 的真理。这一思想强调了个体内在的智慧和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知行合一
总结词
王阳明主张知与行是不可分割的,知行合一才能达到真正的 认知。
详细描述
王阳明认为,真正的认知不仅停留在理论上,而是要付诸实 践。知与行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只有将所知付诸实践 ,才能真正达到认知的境界。这一思想强调了实践对于认知 的重要性,反对空谈理论。
主张因材施教
个性化教育
王阳明认为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个性和天赋,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发展需求进行个性化培养。 他主张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潜力,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和培养方案。
因材施教
王阳明提倡因材施教,认为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标准。 他主张针对学生的特点和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以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力和优势。

神奇圣人王阳明 ppt课件

神奇圣人王阳明 ppt课件

走近阳明之 ——另类青年:“粉丝”的徘徊
王阳明在竹子面前守了七天七 夜,没有得到“理”,却大病 一场。在病中,他第一次产生 了疑问:朱圣人的话是对的吗?
他逐渐感到,朱圣人所说的那 些对他似乎并不起作用,他今 天“格”一物,明天又“格” 一物,“格”得自己狼狈不堪, 却毫无收获。
走近阳明之 ——另类青年:“粉丝”的徘徊
表达了王阳明超出常识束缚对真理的洞察。《蔽月山 房》,是王阳明第一首流传千古的诗作。
走近阳明 ——传奇少年:我的梦,圣贤梦
到北京后,父亲王华给他开始找先生。在学校里,顽皮, 想法古怪。
12岁时,深思熟虑的他忽然向老师发问,对话如下:
明:“先生,世上什么是第一等重要的事?”
师脱口而出:“自然是像你老子那样读书登第了。”
明:“我看登第恐怕未必是第一等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重要的,应该 是读书成圣贤吧!”
师讶然无对:“……”
走近阳明之 ——另类青年:离家出走
15岁时有一天突然离开,家 里到处找没人。一个月过去了 ,他一副侠客打扮回来了。去 了哪里?一个人去考察边关要 塞了。背景:明朝虽灭了元朝 ,但是这时蒙古在北方势力依 然存在。元朝一人物达延汗渐 渐强大起来,边境战争不断, 攻入甘州,明将战死。对王阳 明来说,总觉得怎么会这样? 他相信圣人应该能保境安民。 所以他应该去了解。
走近阳明之 ——另类青年:离家出走
这一个月里,他纵览山川地形,和关外的人骑马 射箭。探询达延汗消息,策划和寻访对付“胡人” 入侵的计策,在边关的考察活动,更激起了他尚武 的爱国之心。不久之后的一天,王阳明一反常态, 庄重地走到王华面前,严肃地对他爹说:“你把这 个交给皇上,这是王阳明结合自己的考察和已有的 军事知识给皇帝写的上书”。他父亲狠狠的给他教 训了一顿。

历史人物介绍.王阳明ppt课件

历史人物介绍.王阳明ppt课件


,并崇拜王阳明。
7
谢谢 大家
8
4
思想成就:
1、王守仁是我国宋明时期 集大成者。
2、创立 行合一。
,提出知
5
王阳明心学:
• 阳明心学有三大命题:




是阳明心学的逻辑起点,他认为,理全在人心,应该向内去求。“天下又有心
外之事,心外之理乎?”每个人生活的世界,实际上是由你的内心决定的。你认为你是快
乐的,再苦再累你也感觉幸福。你认为自己是痛苦的,锦衣玉食你也不满足。你的心,就
• 由于明末的朱舜水远渡日本,把阳明学传到了日本,现在日 本的水户市,还存有朱舜水的雕像。
• 阳明学在日本,直接成为了日本在明治维新中,传统思想抵 制全盘西化的基础,所以现在的日本,传统保留得比中国好很多。
• 蒋介石在日本期间,看到电车上很多日本人都在看王阳明的
,看一会,闭目沉思一会。他大为震惊,于是开始阅
王守仁一生最大的军事功绩,是平定南昌的宁王朱宸濠之乱
3
政治主张:
• 1.明赏罚:主张明“赏罚”以提高统治效力,行德治礼教以预防 “犯罪”。
• 2.量情法:强调执法要“情法交申”,区别对待他反对“贪功 妄杀,玉石不分”。
• 3.重纲纪:求重视“纲纪”,整肃执法之吏,杜绝“法外之诛” 他认为“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历史人物介绍
知行合一 ——王阳明
1
引入:
1905年,日本海军大将东乡平八郎回到了本土,作为日本军事史上少 有的天才将领,他率领装备处于劣势的日本舰队在日俄战争中全歼俄国太 平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成为了日本家喻户晓的人物。
由于他在战争中的优异表现,日本天皇任命他为海军军令部部长,将 他召回日本,并为他举行了庆功宴会。

绿色中国风王阳明与心学PPT模板

绿色中国风王阳明与心学PPT模板
• 王阳明坚信,知和行作为一个过程本身的统一性就叫知行合一,知和行原本 就是同一个过程所显现出来的两个层面。王阳明还认为,知行本体原本合一, 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行在王阳明那里还包括思想意识的流动。第二方面 讲“良知”认为良知具有自知性,讲自己对自己的领悟;另一层面,良知还 要显现自己、表达自己。王阳明强调,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 察处即是知,知行功夫本不可离。
• 与此同时,中国封建社会的商品经济进一步兴起,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因而是商品经济的发展破 坏自然经济的时期,王阳明的家乡江浙一带尤为突出。 王阳明的学术思想正是在封建社会开始解体,商品经 济初步发展的情况下逐步形成的。
(二)思想渊源
王阳明的学术思想并无具体的师承关系, 但从学术渊源上看是直接继承了孟轲和陆 九渊思想的。
• 从北宋开始,到南宋乾淳之际,也就是十二世纪中叶左右,理学思想集 大成,基本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思想体系。
• 这一时期,理学大致分为三派: • 朱熹理学,认为“理在客观世界”,讲究“格物致知”; • 陆九渊的心学,首先提出“心即理”,他认为,“圣人之学心
学也”; • 浙东学派,追求历史哲学,吕祖谦认为道在生活之中,强调通
• 阳明所讲的“知行合一”认为,真正知道一件事情是一定能够行的,真知 即是行,朱熹讲真知未必行,前面的人都认为“知”“行”是“二”,阳 明则认为,“知”“行”是一。
• 王阳明所讲的“知”有两个方面,第一是讲知识,认为人在知道的同时要去 做,做的同时不仅仅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表达知识的过程,知和行 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知就是行的起点,行就是知的完成,知识的最后形态是 生活实践,现实生活是知识的有效性,是知识本身价值最后获得还原的基本 境域。
• 十一、二岁在京师念书时,他问塾师“何谓第一等事?”老师说“只有 读书获取科举名第”,他当时说:“第一等事恐怕不是读书登第,应该 是读书学做圣贤”。

王阳明的心学PPT课件

王阳明的心学PPT课件

• (1)顾炎武:“逮至正德末,嘉靖初则稍异矣,商贾既多,操资交接,起落不 常。能者方成,拙者乃毁,东家已富,西家自贫,高下失均,锱铢共竞,互相凌 夺,各自皇张。于是诈伪萌矣,纷华染矣,靡汰臻矣。(《天下郡国利病书》)
• (2)王阳明比较敏锐的注意到了上述现象,深感不安。 • “盖至于今,功利之毒沦浃于人之心髓”
13
第13页/共42页
• 1泛滥词章,溺习骑射 • (1)初学,经史子集无不涉猎 • (2)年少时就表现出了诗赋词章方面的天才。 • 金山一点大如拳 打破维扬水底天 • 醉倚妙高台上月 玉箫吹彻洞龙眠 • 《蔽月山房》 •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 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月小山更阔。
14
第14页/共42页
• (3)1484年,王生母去世,悲痛欲绝,感觉到人生苦乐无常,萌生修道学佛的 念头。
• (4)1488年7月,王阳明奉父之命,去江西与表妹结婚。婚后数月,住在岳父 家练习书法,强调心在书法中的作用。
• 2 笃信朱学,循序格物 • (1)精心格竹,忧劳成疾。这种认理的途径走不通,这种圣贤做不得,对朱熹
的“格物”说产生怀疑,又“随世就词章之学”
15
第15页/共42页
• (2)1498年,27岁,“自念辞章艺能不足以通道,求师友于天下,又不数遇, 心持惶惑。”
• 王阳明读朱熹上宋光宗疏里面的一段话:“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而致 精之本,则又在于居敬而持志。”于是,调整自己的读书之法,但是结果却是 “物理吾心,终若判而为二,不能融合为一。”旧疾复发
耳。先生疑曰: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
11
第11页/共42页
• 阳明后学,泰州学派的罗近溪曰 • 不肖幼学时,与族兄问一亲长疾,此亲长亦有些志况,颇饶富,逮问疾时,疾已

神奇圣人王阳明ppt课件

神奇圣人王阳明ppt课件

心学在企业管理中的实践案例
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将王阳明的心学理 念融入企业管理中,强调员工的自我成 长和价值观传承。
VS
华为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将王阳明的心学理念运 用到企业文化建设中,注重员工的自律和 自我管理。
THANKS
[ 感谢观看 ]
1985年硕士毕业后,先后在 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从
事教学和研究工作。
2000年出任哈佛大学东亚研 究中心研究员。
思想背景
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影响。
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接触到了现代西方哲学思想,对其后来的思想发展产生了重 要影响。
在中央党校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期间,深入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
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
和谐家庭
王阳明主张家庭和睦,认为家庭 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和睦才
能有社会的和谐。
社会治理
王阳明的思想强调社会和谐,提倡 以德治国,这对现代社会的治理也 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培养良知
王阳明认为每个人都有良知,他的 思想就是要去唤醒人们的良知,这 对现代社会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重视人的价值
王阳明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被重视,他的思想就是要去实现人 的价值。这对现代社会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提倡创新
王阳明的思想提倡创新,认为只有创新才能发展。这对现代 社会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CHAPTER 05
王阳明思想的影响及传承
对中国文化的贡献
儒家思想传承
王阳明强调"知行合一", 对儒家思想的发展做出了 重要贡献,成为了宋明理 学的一部分。
王阳明的思想对于现代心理学的发展也有所贡献,尤其是对于自 我认知和自我完善方面的研究。

高中历史PPT课件良知之贤王阳明

高中历史PPT课件良知之贤王阳明

“良知”是先天的 “良知”是清醒的
“良知”能做正确的判断
第一层,每个人都要自觉地使 “良知”呈现于自己的心灵
“良知”如镜
第二层,每个人都要将内在 的“良知”切实地贯彻到我 们生活实践之中
“致良知”最根本有效的方法?
知行合一
自正德十五年(1520)开 始,王阳明首先在江西赣 州开始宣讲自己的“良知” 学说,此后直到嘉靖六年 (1527),期间除了为父 亲守丧的三年以外,他每 天的主要活动便是致力于 讲学
个个人心有仲尼,
自将闻见苦遮迷。 人人自有定盘针, 万化根缘总在心。
阳明学
又称王学,是由明代大儒王守仁发展的儒 家学说,提倡“知行合一”和“致良知”, 其主张为其学生所继承并发扬光大,以讲 会的形式传播到民间,是明中晚期的主流 学说之一,后传于日本,对日本以及东亚 的社会思想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王阳明在稽山
“天地间活泼泼地,无非此理, 便是吾良知的流行不息。致 良知便是必有事的工夫。此 理非惟不可离,实亦不得而 离也。” ——王阳明
阳明先生的“良知”学说,完全突破 了朱熹以来的思想传统,为思想界带 来了一股清新的空气,可以说是中国 思想史上一次具有革命性的变革,而 他本人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最富有思 想创见的伟大思想家。 ——董平
有 善 有 恶 意 之 动 。
无 善 无 恶 心 之 体 ,
中国哲学特别是理学的传统,其功能 不是为增进正面的知识,而是为了提 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现高 于道德的价值。 ——《中国哲学简史》
知行合一
指客体顺应主体,知是指知识,行是指人 的实践,知与行的合一,既不是以知来吞 并行,认为知便是行,也不是以行来吞并 知,认为行便是知。是由明朝思想家王阳 明提出来的,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道德 实践方面的。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不仅 要认识,尤其应当实践,只有把“知”和 “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

王阳明家训读书分享会PPT

王阳明家训读书分享会PPT
致, 的有
贰叁肆
是早
仪没来 谎到昨
否晚
的有学 不言天
有侍
行轻校 骗行一
未奉
为狂的 人一天
尽父
?而路 ?致,
的母
有上
,是
礼与
悖,
不否
仪请
礼有

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悌; 这学谦恭,循礼仪;节饮食,戒游戏; 里输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 入标毋责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 题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 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 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 吾教汝,全在是。汝谛听,勿轻弃。
学问 礼仪 智慧 德行
家训一:勤读书
四书五经 《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
《诗经》《尚书》 《礼记》《周易》 《春秋》
家训一:勤读书
苦读背诵, 用心揣摩, 自得于心。
家训二:要孝悌
《传习录》 心即理
傅凤的故事 舜和他父母的故事
让父母心安

不没在 适有家 宜疏孝 之忽敬 处而父 ?导母
读书会与您 相约
王阳明家训
示宪儿
幼儿曹,听教诲:勤读书,要孝悌; 这学谦恭,循礼仪;节饮食,戒游戏; 里输毋说谎,毋贪利;毋任情,毋斗气; 入标毋责人,但自治。能下人,是有志; 题能容人,是大器。凡做人,在心地; 心地好,是良士;心地恶,是凶类。 譬树果,心是蒂;蒂若坏,果必坠。 吾教汝,全在是。汝谛听,勿轻弃。
感谢聆听!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善无恶心之体, 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

为善去恶是格物。
无善无恶心之体—世界观
在任何时候都不要丧失本心,
善与恶本来是一对道德范畴,
不要丧失自己的信念,因为 无论你身处的环境如何,只
在 没 有 认 识 之 前 , 是 无 法 界 定 善 要有决心总是可以变成你想
恶 的 , 心 作 为 一 客 观 存 在 的 主 体 , 成为的那种人。
王 阳 明
明 朝 一 哥
.
事家的守名 家、思仁守
哲想。仁 学家明, 家、代亦 和文著称 军学名王
请输入你的标题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Ut efficitur
诸葛亮
毛泽东
文人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三最
孔子
孟子
朱熹
史上四圣
四 句
知善知恶是良知—价值观
良知是评判善恶的标准。知 是“知是知非”、“知善知恶”是我 们的道德与智慧的直觉力,只有
知,就是要有判断力,能分 出有善有恶,知善知恶,何 善何恶,良知是一个判断的 标准,从而“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良知,才能以“善”为善,以“恶”
为恶。清孰善孰恶,这就是良知。
谢谢聆听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adipiscing elit. Ut efficitur ipsum vitae tortor accumsan, a pulvinar lorem lacinia. Donec eu arcu justo. Fusce eget consequat risus.
本来无善恶可言,是本来空灵清
净之物,就心体本来而言,是没
有善恶的。
有善有恶意之动—人生观
善和恶都有“意”,心中有 意,,就会产生欲望,人只要心 动,只要一有意欲,就必然相伴 而出现善与恶。意是指意念,意 念就是心动,意念的心动就会产 生善恶。
心本无善恶,善恶是由于心 动产生的。人只要有意念心 就动,心动就不可能是中性 的,心动产生意念,意念不 是向善就是向恶。
为善去恶是格物—方法论
格物涵盖人类的一切行为, 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一切 活动,是探究事物客观属性,改 造客观世界的过程,是人生实践 的目的,为善去恶就是人类改造 客观世界的目的和标准。
从“知善知恶是良知”到“为善 去恶是格物”,通过“致良知” 达到“知行合一”境界。“致良 知”“知行合一”是阳明思想精 粹和核心,这是认识和实践 的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