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原生质体游离、培养及应用
8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和融合
③几乎可以从任何组织(只要细胞还没有木质化)分离 出原生质体。
现在为常规方法。
二、酶解法的材料来源
1、叶肉细胞 取材方便,供应及时,细胞排列疏松,易于酶解液的处 理,有叶绿素标记。 温室生长的植物,叶片干净幼嫩,是较好的材料来源。
无菌苗的叶片更具优势。
2、悬浮培养的细胞或愈伤组织
由禾本科的植物叶片获得适于培养的原生质体是相当 困难的,可以利用培养细胞制备原生质体。
增加膜的透性。 以盐类调节培养基的渗透压对原生质体往往是有害的。
2. 酶解 材料→ 撕掉下表皮→ -修剪成2cm见方小块 → 置于6cm 直径培养皿中(下表面朝下0.5g) → 加2ml酶解液→置于 25-27°C下保持3-4小时左右--轻轻震荡—原生质体释出。 3、影响酶活性和酶解效果的因素 纯度:纯化的酶活性可能降低 PH值:4.7-6.0之间 温度:酶活性的最适温度40-50℃,植物所需温度为25-30 ℃ 时间:30分钟-20小时 用量:1g鲜组织用10ml酶解液的效果很好。
A:6%的聚蔗糖和9%的聚蔗糖(溶于其他盐类和7%山梨醇 中),组成梯度离心液,经150g离心5分钟。细胞残片留于 管底,原生质体上浮。
B:400g5分钟离心,在蔗糖层之上出现纯净的原 生质体层,碎屑在管底。
原生质体悬浮液,
300mmol/L山梨醇+ 100mmol/LCaCl2
140mmol/L蔗糖+ 140mmol/L山梨醇
第四节 植物原生质体融合
诱导不同来源的原生质体发生原生质体融合,是获得体细胞 杂种的唯一途径
一、体细胞杂种植物
1、科间(融合)杂种 融合产物可以进行细胞分裂,但亲本之一的染色体会选择性 地消失。 2、属间(融合)杂种
植物原生质体技术及其应用
植物原生质体技术及其应用中国蓉亏通报2009,25(08):22—26ChineseAgriculturalScienceBulletin植物原生质体技术及其应用于晓玲,李春强,彭明(中图热带农,『科学院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海口571101)摘要:原生质体技术是在原生质体分离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技术操作,包括原生质体融合,遗传转化,植株再生等.原生质体技术为细胞杂交,新品种培育,及其与有关的细胞,分子和遗传等学科的交叉渗透,提供一种使用范围广,可行性强的技术体系.阐述了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遗传转化等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认为原生质体技术在高等植物遗传性状的改良及生产实践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关键词:原生质体;制备;遗传转化中图分类号:$336文献标识码:A AdvancesontheResearchofProtoplastTechnologyYuXiaoling,LiChunqiang,PengMing(b~tituteofTropicalBioscienceandBiotechnology,ChineseAcademyofTropicalAgricultu ralSciences,Haikou571101)Abstract:ProtoplasttechnologyisaseriesoftechnicaloperationsbasedOilprotoplastisolati on,includingprotoplastfusion,genetictransformation,andplantregenerationandSOon.Theprotoplastte chnologiesprovideawideuserangeandfeasibletechnologysystem,forcellhybridizationandbreedingofnewsp ecies,andcross—infiltrationamongsubjectsofcellculture,molecularandgenetics.Inthispaper,theseparation ,cultureandapplicationofprotoplasttechniqueweresummarizes.Webelievethattherehasfartherap plicationinthegeneticimprovementofhigherplantsandpractice.Keywords:protoplast,preparation,genetictransfonnation植物原生质体是指去除细胞壁被质膜所包围的,具有生活力的细胞,其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包括各种细胞器,细胞骨架系统及胞基质)和细胞核等部分.原生质体技术是指在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基础上进行的一系列技术操作,主要包括原生质体植株再生,原生质体融合和细胞杂交,转基因等培育变异新类型的生物技术等.原生质体培养和植株再生技术具有使用范围广,可行性强等优点,是植物生物工程的基础.对植物原生质体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英国植物学家Cockingt用酶解方法降解细胞壁,获得了番茄根尖原生质体,自此原生质体的研究得到迅速发展.1970年Nagata和Takeble口首次报道烟草叶肉原生质体经分离,培养得到再生植株.Carlson于1972年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从烟草中获得第一个种间杂种,可部分克服有性杂交不亲和性,获得体细胞杂种,从而为创造和选育优良品种找到了一条新途径.近年来,由于原生质体具有结构简单,发育同步性好,群体数量大,DNA分子易于进入细胞,易获得纯合性转化子的特点,及其培养技术与有关的细胞,分子和遗传等学科的交叉渗透,使植物原生质体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研究领域也从分离原生质体进行的生理生化和利用不同材料的原生质体得到再生植株的阶段转到原生质体的应用(尤其是遗传性状改良)方面.笔者对植物原生质体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进行综述.1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1.1原生质体的分离1.1.1分离方法原生质体的分离方法有两种:机械分离法和酶解分离法.机械分离法由于产量低,方法繁琐费力;以及对分生组织和液泡化程度不高的细胞不适用的特点,现在已很少有人使用.基金项目: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橡胶转基因技术平台的建立"(ITBBZD0711)a第一作者简介:于晓玲,女,1979年出生,硕士,研究方向:基因工程通信地址:571101海南省海口市城西学院路4号热带生物技术研究所,E—mail******************.收稿日期:2009.O1.07,修回日期:2009.02.18.于晓玲等:植物原生质体技术及其应用?23?酶解分离法为目前普遍采用的原生质体分离方法.酶解是在25~28℃的恒温,黑暗或弱光下进行;酶解后经过O.038nlnl孔径左右的镍丝网过滤,滤去消解不完全的组织碎块(导管,筛管等)和细胞团.然后将滤液离心,弃去上清液,将离心下来的原生质体重新悬浮在洗液(CPW)中,再次离心,去上清液,重复3次.在倒置显微镜下检查纯化效果,效果好,用原生质体培养基离心,效果不好,用质量分数为20%的蔗糖离心,使完整的原生质体浮于液面.1.1.2影响原生质体分离的因素植物材料的选择,预处理过程,酶制剂的使用等均可影响原生质体的分离效果.(1)材料选择适宜材料是成功分离原生质体的关键,主要包括基因型,材料的类型及材料的生理状态等方面.基因型影响原生质体分离的效果,包括原生质体产量, 活力和植株再生方面.材料及其生理状态对原生质体的制备和活力的影响也很大阁.叶片可以得到大量比较均一的原生质体且不使母细胞受到破坏,许多资料报道双子叶植物分离原生质体的最佳材料是叶片p.此外,子叶,胚轴,茎尖及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物和体细胞胚等均可作为分离原生质体的材料.在木本植物中,愈伤组织或细胞悬浮物是应用最广泛的原生质体培养材料u.但是,采用愈伤组织和细胞悬浮物往往需要经若干次的继代培养才能达到适合分离原生质体的状态;而继代时间的长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所获得原生质体的活力和产量n".(2)预处理许多研究报道,酶解之前对材料进行预处理有利于原生质体的分离,对保持原生质体的完整性及提高原生质体的产量都有积极的作用.Power等[1报道,酶解以前对材料进行暗处理,有利于原生质产量的提高.Willin等同把苹果叶片放在附加质量分数为5% PVP并添加0.5mmol/L的蛋氨酸的W5盐.糖溶液中处理30min,原生质体的产量明显提高.金晓玲等的研究表明,在分离草莓叶肉原生质体前将试管苗转入低浓度蔗糖的培养基中预培养2~3周,或暗处理1周,原生质体的产量大大提高【8].但是并非所有的原生质体分离都需要经过预处理,如柑桔试管苗幼叶原生质体的游离.在实验中,材料是否需要预处理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而定.(3)酶制剂酶的类型及使用浓度:目前用于游离原生质体常用的酶有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果胶酶和离析酶等,其中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对植物原生质体的制备是最必要的.酶液中纤维素酶与果胶酶或离析酶的浓度和比例对原生质体的解离效果具有较大的影响【".酶制剂的选择要根据材料的不同而定.此外,由于不纯的酶制剂所含杂质对原生质体可能有不同程度的毒害作用,因此,也要特别重视酶的质量和来源.酶液浓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原生质体的解离.而酶浓度随其酶活性高低而异,且每批次酶活性不一,因此不同批次的酶宜先进行最佳浓度预实验.酶液添加物:酶液对原生质体的产量和活力有很大影响.原生质体在无稳压剂的介质中会因过分吸胀而裂.过高或过低的渗透压对原生质体均有损伤,不利于以后的培养.常用的渗透压稳定剂有两大类:一类为糖醇或可溶性糖(如甘露醇,山梨醇,蔗糖或葡萄糖等)组成有机溶液;另一类为无机盐溶液,常由CaC1:,MgSO或培养基中的无机盐组成.通常用甘露醇,山梨醇,葡萄糖来调节酶液的渗透压.W巴尔茨(1983)等认为,代谢活跃的渗透压稳定剂(葡萄糖和山梨醇)与代谢不活跃的渗透压稳定剂(甘露醇)一起使用有利于维持酶液的渗透压.由于酶制剂中常含有核酸酶,影响原生质体的活力,可以用降低保温温度或减少酶解时间,提高原生质体的活力.加入适量的PVP或MES能稳定酶解过程的pHt】.酶液的处理时间:酶解处理~般静置在黑暗中进行,也可偶尔轻摇,酶解时间几小时至几十小时不等. 实践表明:如果酶液处理时间太短,所获得的原生质体量少而不能满足实验的需要,但过长时间酶液又会对原生质体具有一定的伤害作用,从而影响原生质体的产量和细胞壁再生的能力.因此,为了获得大量的具有高活力的原生质体,酶解时间一般以12~14h为宜.酶解温度一般在27℃左右.1.2原生质体的培养1.2.1培养基原生质体的培养基多采用以MS培养基为基础的改良培养基,一般酸度为pH5.6—5.8.无机盐是构成培养基的主要成分,较高的Ca2浓度能提高原生质体的稳定性.高浓度的NH4+对原生质体的生长发育不利".实验证明糖是原生质体培养中较理想的渗透压稳定剂和碳源【l.抗氧化剂(甘氨酸,PVP(聚乙烯吡咯烷酮),维生素C等)的添加可较好地防止木本植物原生质体再生细胞团的褐化现象[2o1.细胞壁脱离后,随着培养天数的增加,RNase酶活性异常升高,加入BSA可降低该酶的活性,保证原生质体的活力".不同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对激素的种类和浓度的要24?中国农学通报求存在很大的差异,通常在培养前期需要较高水平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才能启动细胞壁的再生和细胞分裂.1.2.2培养方法原生质体的培养方法主要有液体培养,固体培养和固液结合培养等.液体培养法操作简单,对原生质体损伤较小,且易于添加新鲜培养物,但此法常会使原生质体分布不均匀,发育的原生质体之间产生粘连而影响其进一步的生长和发育,尤其是难以定点观察单个原生质体的命运.最简单的固液结合培养法是在培养皿的底部先铺上一薄层含或不含原生质体的固体培养基,再在其上进行原生质体的液体浅层培养,此法有利于固体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或细胞有用代谢物)缓慢地向液体培养基中释放,以补充培养物对营养的消耗,同时培养物所产生的有害物质也可被固体培养基吸收.固体培养法是将原生质体与含琼脂或低熔点琼脂糖的培养基相混合,其中尤其是低熔点琼脂糖固体包埋法可有效地防止液体培养中原生质体出现聚集现象,减轻原生质体局部区域的褐化,并可减轻因凝集而产生的植板率和分裂率统计的困难.它是既便于定点观察,又有利于追踪原生质体再生细胞的发育过程,因此是一种最为有效的培养方法.培养方法作为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关键一环,目前已愈来愈引起人们广泛的重视,其总体思路主要围绕着避免原生质体在培养过程中受到机械或化学伤害,使原生质体处于最佳的营养吸收状态,多种培养方法相结合等几个方面展开.Schween等口报道,近年来一种装有玻璃纸层的培养皿被广泛用于原生质体的培养中.1.2_3培养密度原生质体培养的常规技术是群体培养,培养密度对细胞的生长十分重要.密度条件一般在5×10~5×10个/ml时,植物原生质体才能正常的分裂与发育口.密度过高时,由于营养不足或细胞代谢物过多而抑制再生细胞的正常生长:密度过低时,又会使与分裂有关的物质达不到一定的浓度而使再生细胞不能持续分裂.1.3原生质体的低温保存原生质体从制备到转化操作繁琐,每次进行原生质体操作前都必须进行酶解,分离等步骤.为节约时间,避免药品的浪费,需要使原生质体在一段时间内保持其原生质体状态,不形成或减慢形成细胞壁,并保持原生质体的活力.原生质体的超低温保存为此提供了可能.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Withers和Street首次运用5%DMSO做保护剂,经液氮保存后,胡萝卜的原生质体的存活率达90%.此后,多种原生质体超低温保存获得成功].2原生质体的转化2.1生物介质介导的遗传转化目前应用的生物介质主要是根癌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它们转化的原理分别是通过活化Ti和质粒的Vir区基因,达到对T-DNA转移的目的.外植体与农杆菌的共培养是获得转化植株的重要途径.根癌农杆菌转化频率比发根农杆菌转化频率高,并能直接从农杆菌转移基因到植物细胞核基因组,是目前较理想的转化系统.徐子勤等1以根癌农杆菌为介质转化苜蓿原生质体取得成功.由于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的不同器官或组织的再生能力不同,因此利用农杆菌进行遗传转化之前,首先要对不同的外植体建立相应的高效再生体系.2.2细胞融合法PEG介导法由Davey等.首先建立,主要原理是借助细胞融合剂诱导原生质体摄取外源DNA.PEG法的融合率可达10%~15%,无种属特异性,几乎可诱导任何原生质体的融合[28】.Rasmusse等通过PEG介导法将Gus基因导入油菜的原生质体.Panhar等p.研究PEG介导法指出,用CaC1处理原生质体及低剂量的紫外线处理可以提高DNA的摄取和外源基因的表达.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探索使用电融合法,是目前最流行的物理诱导融合方法p".细胞电融合利用细胞在相对电极之间的介电电泳,诱导细胞按特定方向排列,通过电极间产生的较高场强的电脉冲使相互接触的细胞发生电穿孔,进而发生电融合.近年来,已经测出数十种植物原生质体的电融合参数,并获得部分细胞杂种.2.3激光微束穿刺法激光微束穿刺法就是利用直径很小,能量很高的激光微束引起细胞膜可逆性穿孔,从而使处于细胞周围的外源DNA随之进入细胞的转基因方法.早在1987年,Weber等p就利用微束激光照射油菜细胞,将荧光素标记的外源DNA导入叶绿体,观察到荧光显示, 并且发现这一处理对细胞的分裂能力和叶绿体的光合能力影响较小.由于激光微束穿刺技术操作简便,转化频率高,从而引起了许多科学家的重视,由此带动了此项技术在原生质体遗传转化中的应用与发展.激光微束穿刺法操作简便,对细胞的损伤小,可以准确定位于被照射的细胞,实验重复性好,已成为一种行之有效的转基因手段.但与农杆菌介导法相比,激于晓玲等:植物原生质体技术及其应用?25?光微束穿刺法转化效率较低,且激光微束仪设备复杂, 造价昂贵,因此限制了此技术的推广普及.2.4电击法电击法是利用高压电脉冲作用,在原生质体膜上"电击穿孔",形成可逆的瞬间通道,从而促进外源DNA的摄入,此法在动物细胞中应用较早,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在这一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植物,例如Guerche等用纤维素酶处理油菜2周龄的嫩叶后获得原生质体,于电击仪中电击转化处理,筛选得到了21个抗性克隆,并最终获得了2株转化植株,其形态和育性完全正常;黄家总等p成功的利用电击细胞融合的方法使紫罗兰和桂竹香原生质体融合.该方法对细胞没有毒害作用,并且操作简便,融和同步性好,可在显微镜下观察融合的全过程,整个过程中的参数容易控制.至今已广泛应用于动植物及微生物细胞的融合.2.5其他方法目前植物基因工程中除了运用上述方法外,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如脂质体法,显微注射法等.脂质体法就是将包含外源基因的带负电荷的脂质体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从而达到转基因的目的;显微注射法是利用显微注射仪将外源DNA直接注入受体细胞质或细胞核中.这些方法各有其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在油菜育种中运用较少,而在其他作物上有成功的报道.3原生质体技术的应用由于原生质体失去了细胞壁这一屏障,因而使其具有特殊的优点.原生质体不仅可作为一个单细胞系统来研究细胞壁再生,细胞分裂与分化,摄入细胞器, 病毒侵染机理,膜透性及离子转运等基础理论研究的理想材料;同时还是原生质体培养和原生质体融合的基础[36].而且,近年来以原生质体为材料利用膜片钳技术研究离子通道及原生质体在受光,胁迫和激素作用后的调节机制已成为研究的热点.此外,原生质体也被用来作为研究植物细胞钙信号转导及其调节机制的理想材料_3s】.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可以高效地将供体的目标性状基因转移给受体,解决种间杂交不亲和的缺点,为品种遗传改良,遗传工程和作物改良提供了多种可能.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已在多种植物中获得成功的应用弘Ⅻ.利用原生质体导入外源基因不存在不亲和问题,且没有细胞壁的障碍,便于进行遗传转化操作.人们对利用原生质体导入外源基因及原生质体瞬间表达系统在基因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实践.杨仲南等【39通过PEG介导研究了外源GUS基因在花椰菜原生质体中的瞬间表达.薛红卫等4o]将GUS基因导人甘蓝下胚轴原生质体并获得转基因植株.Eimert等[4l用花椰菜叶肉原生质体,通过电激法转化得到了抗性芽.Mukhopadhyal等用甘蓝下胚轴原生质体在PEG的介导下,直接摄取了质粒DNA,转化频率为10%~33%,而且获得了转化再生植株㈣.目前,已经建立对芹菜,玉米,胡萝卜,拟南芥和烟草等植物对不同的外界刺激下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431,以及应用原生质体单核化技术解决杂交育种难题等.这对植物遗传转化,性状改良等方面都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一.4展望几十年来,原生质体技术在细胞生物学,生物工程学,生理学,遗传学,病理学,病毒学和育种学等研究领域中都得到了应用.植物原生质体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表现在通过原生质体获得再生植株的植物种类不断增加,包括林木,观赏植物,药用植物,果树和作物等.虽然对植物原生质体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利用原生质体技术改良高等植物的遗传性状并将之运用于生产实践中还有一些距离.今后应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1)进一步扩大原生质体培养材料的种类及基因型;(2)加强对原生质体再生植株无性系变异的细胞遗传学研究;(3)继续加强原生质体融合方式方法与应用的研究;(4)加强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进行遗传性状改良的研究.参考文献[1]CockingEC.Amethodfortheisolationofplantprotoplastsand vacuoles.Nature,1960,187:927—929.【2】Nagatat,takebei.Cellwallregenerationandcelldivisioninisolated tobaccomesophyllprotoplasts.Planta,1970,92:301—308.【3】刘继红,邓秀新.植物原生质体非对称融合及其在育种上的应用. 生命科学,1999,l1(增刊):88—91.[4】Patta-ochattEM,POWERJB.Advancesinplantregeneration fromappleprotoplasts.ActaHorticulture,1990(5):285-288.[5]NymanM,wallinA.Plantregeneationfromtrawberry(Fmgaria×ananSSa)mesophyllprotoplasts.PlantPhysiol,1998,133:375—377.[6】wallina,welanderM.Improvedyieldofappleleafprotoplastsfrom invitroculturedshootsbyusingveryyoungleavesandaddingL-methioninetotheshootmedium.PlantCellTissueandOrganCulture,1985,5:69—72.[7]Huancanma-peralesE,shibateM.Plantregenerationfromleaf protoplasmofapple.PlantCellTissueandOrganCulture,1993,34:71.76.【8】金晓玲,何平.木本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研究进展.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6(1):54.59.26?中国农学通报【9】floj[12】[13】[14][15】[16]【17]f18】[19][2O】[21][22][23】[24】【25】[26]【27][28沈前华,杨柏云,郭金平,等.大花蕙兰原生质体分离的影响因素研究.江西农业学报,1996,8(1):36—40.陈正华.木本植物组织培养及其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92—109.陆荣生,韩美丽.木本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进展.广西林业科学, 1998,27(4):197—201.PowerJB,DaveyMR,AnthonyP'eta1.Protoplastcultureand regeneration.In:GoodmanRM,ed.Encyclopediaofplantand cropscience.NewY ork:MarcelDekkerInc,2004:1065—1068. OchaRsJ.CAS0OH.Shootregenerationfromleafmesophyll protoplastsofwildpear(f瑚c0mmunvapyrasterL.).PlantPhysiol,1986,122:243—249.TautorusTE,FOWKELC.Somaticembryogenesisinconifers. CanJBot,1991,69:1873—1899.f西德】巴尔茨赖因哈德E岑克MH.植物组织培养及其在生物技术上的应用.夏镇奥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3:205—211. OchattsJ.Woodyplantprotoplasttechnologyrevisisted.Acta Hoaiculturace,1993,336:285—295.V onarnoldS,ERIKSSONTArevisedmediumforgrowthofpea mesophyllprotoplastsPlantPhysiol,1977,39:257-260. UpadhyamD.Isolationandcultureofmesophyllprotoplastsofpotato(SalanumtuberosunL.).PotatoRes,1975,18:438-445.卫志明,许智宏,许农,等.悬铃木叶肉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植物学报,1991,33(11):813.818.马锋旺,李嘉瑞.抗氧化剂对杏和中国李原生质体培养的影响.西北农业学报,1998,26(6):10.13.赵颖,梁海曼.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及有关生理基础问题.广西植物, 1994,14(1):74—80.SchweenG,HoheA,KopfivovaA,eta1.Effectsofnutrients, celdensityandculturetechniquesonprotoplastregenerationand earlyprotonemadevelopmentinamoss,Physcomitrellapatens. PlanPhysiol,2003,160:209-212.MichaelR,Dave~PaulAnthony,J.BrianPower,eta1. Plantprotoplasts:statusandbiotechnologicalperspectives. BiotechnologyAdvances,2005:1-41.张士坡,钱迎倩.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41—46. 徐子勤,贾敬芬,胡之德.苜蓿根癌农杆菌转化系原生质体培养研究.武汉植物学研究,1997,15(3):283—285.MRDavey,AKumarHigherplantprotoplasts—retrospectand prospect.IntRevCytolSuppl,1983,16:219—299.FAKrens,LMolendijk,GJWullems,eta1./nvitrotransformation ofplantprotoplastswithTi?plasmidDNA,Nature,1982,296:72-74.徐文锦,刘湘,宁勇.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的研究进展,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8,10(1):46-48.[29】RasmussenJO,rasmussenOS.PEGmediatedDNAuptakeand transientGusexpressionincarrot,rapeseedandsoybeanprotoplants.PlantSci,1993(89):199—207.[301PariharDs,maheshwariSC,PARAMJITKeta1.Influenceofheat shockanduvirradiationonPEG—mediatedDNAuDtakeand transientexpressionofNPTIIgeneinprotoplastsofBrassieanapas. IndiardofExpbio,1998,36(10):1002—1006.f31]Cora/G.ElectrofusionofSacchavonmyeescerevisiaeat~xotropphic mutantsofidenticalmatingtypeusingalaboratory-madesysteni. TurkishJournalofBiology,2003,27(1):1—5.【32】汪和睦,谢廷栋.细胞电穿孔,电融合,电刺激一原理技术及应用.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83—196.【33】WeberG,monajembashiS,GREULICHK0.UptakeofDNAin chloroplastsofBrassicanapusbymeansofamicro—focusedlaserbeam.EurJCellBiol,1987(43):63—65.【34】GuercheCHARBONNIERM,JOUANINL.Directgenetransfer byelectroporationinBrassicanapus.PlantSci,1987(52):Il1-116.[35】黄家总,冈田芳明,傅家瑞.紫罗兰与桂竹香原生质体培养及电激细胞融合的研究.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42(3):64—68. [36]夏镇澳.植物原生质体的理论研究//孙勇如,安锡培.植物原生质体培养E京:科学出版社,1991:7—12.【37]GilroyS,jonesRL.Gibberellicacidandabscisicacidcoordinately regulatecytoplasmiccalciumandsecretoryactivityinbarely aleuroneprotoplasts.ProcNatlAcadSciUSA,1992,89:3591—3995.【38】KnightMR,anthonyKC,STEVENMS.Transgenicplant aequorinreportstheeffectsoftouchandcold—shockandelicitorson cytoplasmiccalcium.Nature,1991,352:524.【39]杨仲南,许智宏.外源GUS基因在PEG介导的花椰菜原生质体中的瞬间表达.植物生理学报,1994,20(3):272.[401薛红卫,卫志明.转化脂介导甘蓝转化获得转基因植株.科学通报, 1996,41(4):358.【41]EimertSiegemundFTransformationofcauliflower(Brassica oleraeeaL.var.botrytis)andexperimentalsurvey.PlantMolecular Biology,1992,19(3):485—490.[42】MukhopadhyalA,TopferR,PredhanAeta1.Efjfjfjf~/ent regenerationofBrassicaoleraceahypocotylsprotuplastsgenericand llighfrenquencytransformationbydirectDNAuptake.PlantCellRep,1991,10:375.'【43]Jensheen.SignaltransductioninmaizeandArabidopsismesophyU protoplasts.PlantPhysiology,2001,127(4):1—446.[44]孙敬三,桂耀林.植物细胞工程实验技术.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 1.】9.。
ch02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融合及培养
原生质体培养是将植物的体细胞 原生质体培养是将植物的体细胞 二倍体细胞) (二倍体细胞)经过纤维素酶等处理后 去掉细胞壁, 去掉细胞壁,获得的原生质体在无菌培 养基上生长、分裂,最终长成植株。 养基上生长、分裂,最终长成植株。
原生质体培养植物 最有意义的应用在哪里? 最有意义的应用在哪里?
通常这种方法可将不同植物的原生质体融 合后获得体细胞杂交的植株 获得体细胞杂交的植株。 合后获得体细胞杂交的植株。
Chapter 2 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 培养及融合
1. 原生质体的概念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相比具有一 层细胞壁, 层细胞壁,当将细胞壁除去后就可以得到 裸露的球形细胞,称之为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 裸露的球形细胞,称之为原生质体。
易混淆的概念
☺ 原生质体(protoplast): 原生质体(protoplast) (protoplast): 指除去细胞壁的细胞或是说一个被质膜所包围的裸露 细胞。 细胞。 ☺ 亚原生质体(subprotoplast): 亚原生质体(subprotoplast) (subprotoplast): 在原生质体分离过程中, 在原生质体分离过程中,有时会引起细胞内含物的断 裂而形成一些较小的原生质体就叫做亚原生质体。 裂而形成一些较小的原生质体就叫做亚原生质体。它 可以具有细胞核或没有细胞核。 可以具有细胞核或没有细胞核。 ☺ 核质体(nuclearplast): 核质体(nuclearplast) (nuclearplast): 由原生质膜和薄层细胞质包围细胞核形成的小原生质 也称为微小原生质体(miniprotoplast) (miniprotoplast)。 体。也称为微小原生质体(miniprotoplast)。 ☺ 胞质体(cytoplast): 胞质体(cytoplast): 不含细胞核而仅含有部分细胞质的原生质体。 不含细胞核而仅含有部分细胞质的原生质体。
实验九 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
实验九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实验目的掌握植物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的基本方法,并对培养的结果进行初步观察。
实验原理原生质体是除去细胞壁的裸露细胞。
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分离的原生质体能合成新壁,进行细胞分裂,并再生成完整植株。
植物的幼嫩叶片、子叶、下胚轴、未成熟果肉、花粉四b咻、培养的愈伤组织和悬浮培养细胞均可作为分离原生体的材料来源。
分离愿生厦籀萨采用酶解法。
其原理是根据由纤维素酶、罘胶酶和半纤维素酶配制而成的溶液对细胞壁成分的降解作用,而使原生质体释放出来。
原生质体的产率和活力与材料来源、生理状态、酶液的组麟,以及原生质体收集方法有关。
酶液通常需要保持较高的渗透压,以使原生质体在分离前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分离之后不致膨胀破裂。
渗透剂常用甘露醇,山梨醇,葡萄糖或蔗糖。
酶液中还应含一定量的钙离子,来稳定原生质膜。
游离出来的原生质体可用过筛一低速离心法收集,用蔗糖漂浮法纯既,然后进行培养。
实验用品一、材料1.烟草幼苗的叶片、或向日葵无菌苗的叶片、子叶或下胚轴等。
2.胡萝卜根切片诱导的松软愈伤组织。
二、器材超净工作台、台式离心机或手摇离心机、倒置显微镜、普通显微镜、培养室、灭菌锅、血细胞计数板、石蜡膜带等。
细菌过滤器和0·45µm的滤膜、300目不锈钢网筛及配套的小烧杯、解剖刀、尖头镊子、注射器(5、10m1)和12号长针头、带皮头的刻度移液管(5、10ml,上部管口加棉塞)、培养皿(直径6cm)或扁平培养瓶(50m1)、大培养皿、吸水纸等、使用前需经过灭菌。
三、试剂1. 70%酒精。
2. 0.1%升汞水溶液,并滴入少许TWeen 80。
3. 灭菌蒸馏水。
4. 0.16mo/L和0.20mo/L CaCl2·2H2O溶液,并加有0.1%MES(2-N-吗啉已烷磺酸),PH5.8~6.2。
5. 20%和12%蔗糖溶液,pH PH5.8~6.2。
6. 酶液A纤维素酶(cellulase,Onozuka R-10 2%果胶酶(13ectinase,Serva) 1 %(若用国产EA3-867纤维索酶,则果胶酶可省去。
植物原生质体游离
植物原生质体游离
实验结果
完整的植物原生质体应是表面光滑、
叶绿体清楚的圆球体;破碎的原生 质体表面粗糙,叶绿体附在质膜外 侧。(图片)
原生质体的活性可以用荧光素双醋
酸酯或其它活体染料进行鉴定。
植物原生质体游离
作业
总结如何获得健康完整的植物原
生质体的条件,写入实验报告。
植物原生质体游离
实验用品
材料:青稞幼叶(2n=14) 试剂:
混合酶液:2%纤维素酶+1%果胶酶+0.6M甘露
醇+0.05MCaCl2+0.1%MES(2-N-吗啉乙烷磺酸)
器材:显微镜,培养箱,镊子,刀片,滴管,
离心管,载玻片,
1.取材:青稞种子萌发,一周后取叶片,用镊 子小心撕去叶片下表皮; 2.酶解:马上放入装有混合酶液的离心管中, 收集若干叶片后,25 ℃ 下酶解1-1.5h; 3.观察:显微镜下观察酶解结果,辨别原生质 体的完整程度。
细胞生物学大实验
植物原生质体游离
植物原生质体游离
实验目的及原理
目的:掌握植物原生质体游离方法;
学习原生质体的培养方法及用途。
原理: 用纤维素酶+果胶酶的混合酶液对植
物叶片细胞的细胞壁成分进行降解,同时保持
酶解液适当的渗透压,游离出完整的原生质体。
可用于植物原生质体的培养与融合、外源基因 的表达分析和植株再生研究。
马铃薯小孢子原生质体游离与培养的对策
甘肃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马铃薯小孢子原生质体游离与培养的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作物遗传育种指导教师:***20000501致谢本文是在导蠕王蒂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
无论是在论文的立题搦思,进行过程中问题的解决,还建在论文的修改审阅上.h“都倾注了导师的沥沥心血。
培养了我独立的科研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在此,谨囱导筛致以最衷心的感谢l在论文定稿过程中,本锻究室王清副教授给予启示和热心指导,戴朝曦教授,黄惠葵,零喾才,司怀军等老9雨谯实验榜糕秘设备的提供上给予大力支持。
研究生张峰在实验的窳施过程中给予热蠖帮助,一并致谢。
感谢所有曾经给予我帮助和支持的老师和同学!在整个研究生学习期间。
我的父母绺予了我极大的关心和支持,囱稳们表示深漯的谫|意l文玉萍2000年5嚣摘要小孢子原生质体兼具单倍体和原生质体的双重优点,是植物细胞工程中一种特殊的实验体系,并可作为马铃薯“分解.综合育种”方案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实验以3个优良四倍体栽培种甘农薯l_号、甘农薯2号、甘农蘑3号以及1个双单倍体81.15的不同发育时期的小孢子(四分体、单核花粉、成熟花粉粒)为供体材料,初步研究了小孢予原生质体游,离与培养的基本条件及影响因素。
船果表明:(1)用1%蜗牛酶+1.2%纤\维素酶+0.8%半纤维素酶的酶类组合能高频率地游离出“甘农薯1号”,“甘农薯2号”,“甘农薯3号”以及“81.15”的四分体原生质体,最高游离率分别达75.17%,71,43%,78.05%以及54.19%;(2)单核期的幼嫩花粉不能游离出原生质体;(3)用“低温.萌发.酶解”三步法游离出“甘农薯1号”,“甘农薯2号”以及“甘农薯3号”的成熟花粉原生质体,最高游离率为10.12%,9.70%和17.71%;(4)在四分体原,E质体游离过程中用蔗糖作渗透压调节剂,最适浓度10.3%,而从成熟花粉中游离原生质体则用甘露醇做渗透压调节剂效果较好,最适浓度为18.2%;(5)30rain的萌发时间最适丁游离成熟花粉原生质体;(6)适当降低酶浓度,有利于减少原生质体的破碎及后期培养过程中多核现象发生,有利于提高原生质体的活力;(7)酶液中添加各种保护剂(MES,PDS,PVP)对减少原生质体的破碎和褐化现象,提高其活力具有一定效果。
第八章植物原生质体培养
一、原生质体的分离 二、原生质体的纯化 三、原生质体的培养方法 四、影响原生质体培养的因素 五、原生质体再生
原生质体: 原生质体:指脱去植物细胞壁 后裸露的、有生活力的原生质团。 后裸露的、有生活力的原生质团。 和植物正常细胞相比,除了没有细 和植物正常细胞相比, 胞壁外,具有活细胞的一切特征。 胞壁外,具有活细胞的一切特征。
封口后,离心, 封口后,离心,原生质体漂浮在上面
用吸管收集原生质体液面, 用吸管收集原生质体液面,放入液体培养基 或甘露醇悬浮洗涤原生质体2-3次 或甘露醇悬浮洗涤原生质体 次
将原生质体悬浮在液体培养基中备用
漂浮法的优点: 漂浮法的优点:原生质体纯度高。 缺点:原生质体收率低。 缺点:
3、不连续梯度法 、
(2)酶分离法 )
两步法: 两步法:
果胶酶处理材料
优点:
所获得的原生质 体均匀一致、 体均匀一致、质 量好; 量好;
游离出单细胞
纤维素酶处理单细胞
缺点:
操作复杂, 操作复杂,已被 淘汰。 淘汰。
分离出原生质体
一步法
外植体
酶液配制:注意纤维素酶、 酶液配制:注意纤维素酶、果胶酶和渗 透压稳定剂(甘露醇)的配比及pH 透压稳定剂(甘露醇)的配比及 酶液离心 过滤灭菌后-20℃ 过滤灭菌后 ℃保存 外植体放入酶液, 外植体放入酶液,真空泵抽引渗透处理 26℃摇床振荡2-8小时 ℃摇床振荡 小时
3、原生质体的分离方法 、
首先对外植体进行预处理,有两种方法: 首先对外植体进行预处理,有两种方法:
低温处理:外植体放在4℃下,黑暗中1-2天。 外植体放在 ℃ 黑暗中 天 等渗溶液处理:外植体放在等渗溶液中数小时。 外植体放在等渗溶液中数小时。
第五章 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培养
八. 原生质体融合
(二)杂种细胞的选择与细胞杂种的鉴定 1. 杂种细胞的选择方法 (1)培养基促进异核体生长的选择方法 (2)叶绿素缺失互补选择法 (3)机械分离,肉眼分辩法 (4)双突变系选择法 (5)荧光标记选择法
八. 原生质体融合
2. 体细胞杂种的鉴定
这种鉴定不但在于确认细胞杂种的杂种
八. 原生质体融合
八. 原生质体融合
八. 原生质体融合
原生质体的融合过程
八. 原生质体融合
原生质体的融合过程
八. 原生质体融合
八. 原生质体融合
(一)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 1. 无机盐诱导融合 用来做融合剂的无机盐是硝酸钠,1972年
Carlsony就是用它来融合烟草的原生质体,并 首次获得种间的体细胞杂种。其原理是硝酸钠 的作用是中和了质膜的负电荷,使原生质体不 再相互排斥,而紧密结合在一起,但硝酸钠对 原生质体有害作用,且诱导频率也很低,所以 目前很少有人采用。
二. 植物原生质体的基本特点与作用
5.植物原生质体为研究细胞壁的生物合成
提供了方便。 6.植物原生质体为研究细胞膜与信息的传 递,能量的转换,物质的运输等基本现 象之间的密切联系提供了可能。 7.植物原生质体不但是良好的受体,同时 又是分离细胞内各种细胞器,如细胞核、 叶绿体、线粒体等的好材料。 见图1:
融合技术要点:
P1 P2
混合静止1min
P1 P2
加入PEG
选 择
培 养
高Ca2+高pH
加入培养基
融 合
洗 涤
电场下形成原生质体凝聚体
八. 原生质体融合
3. 电融合技术
就是使用电融合仪,其优点在于避免了
植物生物技术:第六章 原生质体培养
KH2PO4
27.2mg/L
KNO3
101.0mg/L
CaCl2.2H2O
1480.0mg/L
MgSO4.7H2O
246.0mg/L
KI
0.16mg/L
CuSO4.5H2O
0.025mg/L
pH 5.8
32
➢ 根据渗透剂的浓度和成分可分为以下几种培养基: ➢CPW13M: CPW盐+13%甘露醇(mannitol) ➢CPW9M: CPW盐+9%甘露醇 ➢CPW21S: CPW盐+21%sucrose ➢CPW0M: CPW盐溶液。
果
23
24
第二节 原生质体分离、纯化
原生质体分离的最基本原则是保证原生质体不受伤 害及不损害它的再生能力
一、分离方法
1、机械法分离质壁分离细胞
缺点:产量极低;应用的材料受限制;操作极费力
2、酶法分离
➢ 酶法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原生质体
➢ 分为直接法和顺序法两种
➢ 缺点是:不纯的酶制剂所含杂质对原生质体可能有
29
➢ 叶肉细胞是常用的材料, 叶片很易获得而且能充 分供应。取材时,一般用刚展开的幼嫩叶片
➢ 愈伤组织或悬浮细胞,避免植株生长环境的不良 影响,可以常年供应,易于控制新生细胞的年龄, 处理时操作方便,无需消毒
选用悬浮细胞作材料时,需每隔3-5天继代一次, 培养一段时间使细胞处于旺盛生长状态。一般在 继代后的第三天游离原生质体
➢ 纤维素酶浓度在1%-3%,果胶酶在0.1%-1%,但也有例外
31
3、渗透压
➢ 原生质体3 渗操透作压需:要原在生一质定体渗操透作压需存要在在一下定进渗行透压存在下
➢ 常用的配制分分离离原原生质生体质酶体液酶的液溶的液溶以液及以洗及涤洗原涤生质原体的 生质体的溶盐液成为分C为P:W液
植物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技术及制备
含原生 同时避免收集过程中原 质体带 生质体因相互挤压而破
碎。
不连续梯度法
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培 养技术及制备
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培 养技术及制备
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培 养技术及制备
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培 养技术及制备
原生质体鉴定
➢ 低渗爆破法 ➢ 荧光增白剂法(calcoflower white 0.1%)
液体浅层培养法
❖ 优点:
原生质体在液体环境中有较强的吸收营养物 质的能力,表现出较强的细胞分裂能力。 操作简单,对原生质体的损伤小,且易于 添加新鲜培养基和转移培养物。
❖ 缺点:
原生质体分布不均匀,常常发生原生质体之
间的粘连现象而影响其进一步的生长和发
育。此外,难以跟踪观察某一个细胞的发
育情况。
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培 养技术及制备
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培 养技术及制备
酶
来源
生产厂家
纤维素酶类
Onozuka R-10 Cellulysin
绿色木霉 绿色木霉
Yakult Honsha Co. Ltd., Tokyo, Japan
Calbiochem.,San Diego,CA 92037, USA
Driselase
Irpex lutens
Kayowa Hakko Kogyo Co., Tokyo,Japan
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培 养技术及制备
酶
来源
生产厂家
果胶酶类
Macerozyme R-10 根霉 Yakult Honsha Co. Ltd.,
Tokyo, Japan
Pectinase
第十一章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
第十一章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1 引言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和细胞融合是植物细胞工程的核心技术,它是20 世纪60 年代初,人们为了克服植物远缘杂交的不亲和性,利用远缘遗传基因资源改良品种而开发完善起来的一门技术。
植物原生质体是遗传转化的理想受体,能够比较容易地摄取外来遗传物质,如外源DNA染色体、病毒、细胞器等,为高等植物在细胞水平或分子水平上的遗传操作提供了理想的实验体系。
原生质体是指用特殊方法脱去植物细胞壁的、裸露的、有生活力的原生质团。
就单个细胞而言,除了没有细胞壁外,它具有活细胞的一切特征。
1960 年英国植物生理学家Cocking 首次利用纤维素酶等从番茄根细胞分离原生质体获得成功。
1971年Takebe等培养烟草叶片原生质体获得再生植株,首次证实了原生质体的全能性。
1972 年美国科学家Carl .son 等利用细胞融合技术,首次获得两种不同烟草原生质体融合的体细胞杂种。
1974年高国楠等开发出了PE(聚乙二醇)融合方法。
1978年德国科学家Melchers 等把马铃薯和番茄的原生质体进行融合,获得了体细胞杂种——马铃薯番茄。
1981 年Zimmerma n研发出了高压脉冲法,即电融合技术。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和细胞融合技术已经成熟,并成为品种改良和创造育种亲本资源的重要途径。
迄今已在多种作物上获得了原生质体植株和种、属间杂种植株,也为细胞生物学、植物生理学及体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一节植物原生质体分离一、原生质体分离(一)植物细胞膜电特性和膜电位植物细胞膜是一个由脂类和蛋白质等构成的双层分子层膜,其物理性质类似于一个双电层,细胞的内外层带的是同种电荷。
不同植物的细胞膜电位不同,同种植物细胞倍性不同以及在不同外界离子环境下,其细胞膜的膜电位也不同(表7-1、表7-2)。
了解植物细胞膜的电特性对细胞融合的研究很有- 必要。
原核生物遗传饰变过去几十年取得了很大进展,转导和转化现已成为对微生物进行遗传操作的标准方法。
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培养
过滤:酶液配制后需以0.45 μm微孔膜过滤除菌,而不可采 用加热灭菌法
酶解分离
方法: 一步法是将材料在2l一28℃用纤维素酶及果胶酶混合液一次性处理 2—24h。 二步法是将材料先用果胶酶降解胞间胶层得到单细胞,再用纤维素酶 脱壁而释放原生质体
培养过程中,通过调整液体培养基的渗透压来调节培养物的 渗透压以利于其进一步的生长和发育。这种方法由于改善了 培养物的通气和营养环境,从而促进了原生质体的分裂和细 胞团的形成。
3 植板密度与培养条件
植板密度:
对原生质体培养是否成功影响很大,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培养成功 密度(细胞计数法确定):
Cell wall regenerated in the first 48 h of protoplast culture.
Yang X et al. J. Exp. Bot. 2008;59:3661-3674
细胞分裂和生长
一般原生质体培养2~7d后开始第一次分裂,但开始第一次 分裂的时间随植物的种类、分离原生质体的材料、原生质体 的质量、培养基的成分和培养条件而异。
优点:
可以跟踪观察单个原生质体的发育情况,易于统计原生质体 分裂频率。
缺点:
操作要求严格,尤其是混合时的温度掌握必需合适,温度偏 高则影响原生质体的活力,温度偏低则琼脂糖凝固太快原生 质体不易混合均匀。
琼脂糖珠培养
将含有原生质体的液态琼脂糖培养基用吸管以大约50 μl一 滴的量滴于直径6 cm的培养皿,待其固化后向其中添加3 ml 液体培养基并于摇床上低速旋转培养。
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
时间 30min-------20h
4.木、草本植物使用时间不同
5.时间 4~24h 1g材料+10ml
二 原生质的培养
1.过程:原生质---细胞再生---细胞分裂--细胞团芽和根
2.培养方法
细胞植板法 半固体培养基 琼脂糖
优点:位置固定,方便观察 琼脂上细胞不易分裂 可降低渗透压
多用液体培养基: 可更换培养基 可降低细胞密度
----胚状体---植物
方法:(1)原生质悬浮液0.5ml,置于10mm×100mm的小 管中;
(2).加入贮于00C,含2mg/L的 FDA的丙酮溶液成 质量分数为0.01%,混匀;
(3).置于室温下5min后
用荧光显微镜观察
有活力: 荧光 无活力:无荧光
2.检测细胞壁是否除净荧光增白剂
用荧光显微镜观察 培养基
有细胞壁 绿色荧光
无细胞壁:红色
将纯化后收集的原生质加入0.1%--0.05%的荧光增
白剂,染色5~10min.离心3min,再用0,7mol/L甘露洗去
多余染料,如此重复3次.
1.营养成分 无机盐 有机物
激素
条件培养基:将生长迅速的细胞在液体培养基中培 养一段时间,除去细胞后收集的培养基.
Ph值 5.6~5.8
2.原生质体的培养方法
2.酶解:
苄烷铵0.1%+酒精10%-- 5min 01
1.表面消毒:
60%~70%酒精消毒30s--- 0.1%HgCl2- 无菌水冲洗 3~5次 02 撕去叶片下表皮(向下)--- 漂浮于酶液中----------------纤维素酶:消化细胞壁纤维素
酶的选择: 静止 轻摇 易获得 酶处理简便
酶解法:漆斑霉产生的纤维素酶(粗制剂)---分离番茄根尖 细胞原生质体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的关键技术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的关键技术植物原生质体培养是一种重要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它可以用于植物的无性繁殖、基因工程以及育种等研究领域。
下面介绍一些关键的技术步骤和要点。
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1. 原生质体分离:首先从植物中取得组织样本,如叶片、茎段或花器官等,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处理。
通过切细组织样本,加入酶解液,进行酶解反应,最终获得原生质体。
2. 培养基准备:制备培养基,包括基础培养基和添加物质。
基础培养基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能量,而添加物质则供给原生质体特殊的生长因子和激素。
培养基应在无菌条件下配制,用于培养原生质体。
3. 原生质体培养:将分离得到的原生质体放置在培养基上,以适当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培养。
培养过程中要定期观察和检查原生质体的生长状态,以及调整培养基的成分和浓度。
原生质体培养的关键因素1. 无菌技术:无菌条件下进行原生质体培养是确保培养过程成功的关键。
在分离、培养和观察过程中,都要保持严格的无菌操作,避免细菌或真菌的污染。
2. 营养物质和激素:培养基中必须提供适当的营养物质和激素,以满足原生质体的生长需求。
营养物质包括碳源、氮源、矿质盐等,而激素会促进细胞分裂和分化。
3. 光照和温度:适当的光照和温度条件对原生质体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光照可以提供足够的能量,而温度则影响酶活性和代谢速率。
原生质体培养的应用1. 无性繁殖:通过原生质体培养,可以实现无性繁殖,快速繁殖大量相同的植株。
这对于育种和植物繁殖的研究非常有用。
2. 基因工程:原生质体培养可用于植物的基因工程研究,如基因表达、基因转导和功能验证等。
这为研究植物基因功能和遗传改良提供了有力手段。
3. 药物及次生代谢产物生产:某些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对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原生质体培养,可以大规模生产这些药物及代谢产物。
结论植物原生质体培养是一项技术复杂但应用广泛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通过合理控制培养条件和关注关键步骤,可以成功地进行原生质体培养,并应用于植物研究、育种和基因工程等领域。
园艺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及应用
应用 $ 关键词 分类号
<)’)=+," >?22
8888 原 生 质 体 7"#/0/"12304 一 词 ! *22% 年 由 @ABCDEFB 最早提出 ! 是指 & 通过质壁分离 !
能 够 和 细 胞 壁 分 开 的 那 部 分 物 质 ’$ 早 期 ! 人们采用机械分离法分离原生质体 ! 进行原 生质体培养研究 " 但由于这种分离方法操作 烦琐 ( 产量低 ! 取材又局限于高度液泡化的 细胞! 从而使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缓慢$
!%!%!%% 培养密度
培养密度也是原生质体培养中一个重要 因素 ! 原生质体培养密度过高或过低 " 可能 会由于营养不足或代谢产物过多而妨碍细胞 的正常生长 " 从而不利于细胞的分裂再生 ! 平板培养的细胞密度一般为 ," A," 个)&* "
# 5
提高原生质体的产量! 不同的氮源" 对苜 蓿 # 亚麻 # 烟草 # 小麦和水稻等细胞悬浮培 养物原生质体产量有不同影响 ! 标准细胞培 养基的 XY!Z# [\!Z# S4#Z 浓度 " 对一些原生质 体来说 太 高 ! S4#Z 对 原 生 质 体 有 毒 害 作 用 " 影响着某些植物原生质体的生存 ! 因此 " 马
!%!%’%%培养基的种类与成份
园艺植物原生质体的培养基与其细胞培 养基相似 " 通常采用 ;L 和多种营养配合 的
M;91 培 养 基 " 也 有 使 用 N8# *L# O002 等 培
养基 ! 其中以 M;91 的应用最 为广泛 ! 诸多 研究表明 " 以 M;91 培养基培养杨树 # 柿子 # 悬铃木 # 苹果 # 草莓和枣等园艺植物原生质
实验七 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
实验七植物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一、实验目的:了解植物原生质体分离的基本原理及其过程二、实验原理:植物原生质体是除去细胞壁后为原生质所包围的“裸露细胞”,是开展基础研究的理想材料,在植物遗传工程和育种研究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是植物同源、异源多倍体获得的途径之一,不仅能克服远缘杂交有性不亲和障碍,也可克眼传统的通过有性杂交诱导多倍体植株的麻烦,最终将野生种的远缘基因导入栽培种中,原生质体融合技术可望成为作物改良的有力工具之一。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方法起源于植物单细胞的培养方法。
1954年,植物单细胞培养才获得成功。
Mllir 培养的万寿菊及烟草悬浮细胞植入到长有愈伤组织的培养基上得到了它们的单细胞克隆,并建立了看护培养的方法;1960年Jones等建立了微室培养法。
同年,Cocking应用酶法分离原生质获得成功,从而在实验条件下很容易获得大量的原生质体。
随着多种适用于原生质体分离的商品酶的出现,原生质体的培养方法也得到了不断地改进,其中酶解法分离原生质体是一个常用的技术,其原理是基于植物细胞壁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质组成,因而使用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能降解细胞壁成分,除去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
其原理是根据由纤维素酶、果胶酶和半纤维素酶配制而成的溶液对细胞壁成分的降解作用,而使原生质体释放出来。
原生质体的产率和活力与材料来源、生理状态、酶液的组成,以及原生质体收集方法有关。
酶液通常需要保持较高的渗透压,以使原生质体在分离前细胞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分离之后不致膨胀破裂。
渗透剂常用甘露醇,山梨醇,葡萄糖或蔗糖。
酶液中还应含一定量的钙离子,来稳定原生质膜。
游离出来的原生质体可用过筛一低速离心法收集,用蔗糖漂浮法纯化,然后进行培养。
三、实验用品1、器材:三角瓶、离心管、烧杯、200目滤网、解剖刀、长、短镊子、培养皿、滤纸、0.2μm滤膜、滤器、培养瓶、台式离心机、高压灭菌锅。
2、实验材料:菠菜叶片3、试剂:(1)、酶解液成分如下:纤维素酶(cellulase,Onozuka )2%;果胶酶(13ectinase,Serva) 1 % (若用国产EA3-867纤维索酶,则果胶酶可省去。
植物原生质体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
植物原生质体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植物原生质体技术是利用植物的胚、组织和细胞作为原材料,通过一系列特殊处理方法得到的一种无细胞壳的裸细胞体系。
原生质体中有许多重要的细胞器和生理代谢过程,可以被用来进行植物育种。
这种技术是目前广泛应用于植物性状改良和基因工程研究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技术。
植物原生质体技术的核心思想在于选择优良的母本和父本,通过雄性和雌性不育的方法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再通过原生质体培养技术进行育种。
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植物产量、抗病性、耐旱性等优良性状,达到优化植物性状的目的。
植物原生质体技术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 品种改良通过拟南芥、水稻、玉米等多种植物的原生质体培养,可以选择出具有抗旱、抗病、耐寒、高产等多种优秀性状的品种。
例如,在拟南芥中,可利用原生质体技术培育出抗蘑菇病、丰产性等多种优良品种,为植物育种提供了更多有利基础材料。
2. 基因工程通过利用原生质体技术,可以在植物中导入外源基因,实现对植物DNA的改编。
这种技术广泛运用在植物抗虫、抗病、耐旱等优化性状的育种当中。
例如,在小麦中导入抗蚜虫基因,可以显著提高小麦的收成,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3. 生物制剂植物原生质体技术还可以应用于生物制剂的生产。
利用细胞培养技术,植物细胞中的代谢产物如酶、激素、蛋白质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等可以被大量生产。
例如,使用原生质体技术生产逆境胁迫下的植物蛋白质,可以为生命科学提供重要的研究基础材料,有助于深入探究植物逆境适应机理。
总之,植物原生质体技术在植物育种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特别是对于具有异质不亲和性、双倍体、难种植种等的植物,原生质体技术可以提供新的选育渠道,为植物育种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未来,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和质量控制水平的提高,植物原生质体技术将进一步发挥作用,促进植物育种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植物原生质体游离、培养及应用
植物原生质体游离、培养及应用
张红梅;王俊丽
【期刊名称】《河北林果研究》
【年(卷),期】2002(017)004
【摘要】介绍了原生质体培养研究历史,并对植物原生质体游离、培养、植株再生及应用进行了综述.
【总页数】7页(P376-382)
【作者】张红梅;王俊丽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2
【相关文献】
1.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培养技术及其应用 [J], 孙慧慧;王力军;闫晓红;叶永忠;魏文辉
2.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研究进展及应用 [J], 余晓丽
3.园艺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及应用 [J], 赵维峰;孙光明;李绍鹏;杨小环;李茂富
4.植物原生质体培养及应用 [J], 余晓丽
5.植物原生质体培养技术在药用植物中的应用 [J], 吴登宇;韦体;高丹丹;臧荣鑫;徐红伟;郭鹏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原生质体游离、培养及应用
摘要:介绍了原生质体培养研究历史,并对植物原生质体游离、培养、植株再生及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植物;原生质体;游离;培养;应用
植物原生质体(protoplast)一词始自Hanstein (1880),即指通过质壁分离,能够和细胞壁分开的那部分细胞物质。
按照细胞全能性学说,离体的植物原生质体和其他起源的细胞一样,在合适的离体培养条件下,具有繁殖、分化、再生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英国学者Cocking首次用酶法从番茄根尖中游离出大量有活性的原生质体,通过培养再生出细胞壁。
以后,人们对原生质体的游离和培养条件进行了广泛的探索,虽未能获得再生植株,但为以后植物原生质体培养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Takebe等首次利用烟草叶片游离原生质体,经培养获得再生植株,使原生质体的研究和应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之后,多种植物的原生质体再生植株都相继取得了成功。
并且再生植株的数量逐年增加,不仅公认难培养的大豆、棉花可获得再生植株,甚至连以前认为不可能通过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的玉米、水稻、小麦等禾本科植物都相继获得了再生植株。
1976年有12种植物的原生质体再生植株, 1983年增至近70种。
目前,通过原生质体再生植株的植物已达280种。
由此表明,原生质体培养技术已日臻完善,为以后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1.原生质体材料来源及生理状态
原生质体材料的选择影响原生质体的游离效果,也是原生质体培养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游离原生质体的供体取自植物的各类器官、组织、细胞或是由之建立的细胞无性系,它们都相应地反映了材料的某种生理状态。
材料的生理状态是影响原生质体游离的诸多因素之一。
取自同一植物的不同组织或器官,其原生质体产量不尽相同。
在山桃原生质体游离时发现,从悬浮培养物中游离得到的原生质体的产量和活力显著高于从无菌苗叶片和种胚愈伤组织中游离得到的原生质体的产量和活力。
植物及器官、组织的年龄不同,其生理状态也不相同。
对于多数植物来说,苗龄和叶龄与原生质体的产量和活力有很大关系。
在花生叶片原生质体游离时发现,不同苗龄、叶龄的叶肉细胞原生质体产量有较大差异,苗龄15~25 d的刚平展开的幼叶是游离叶肉原生质体的最佳材料。
苗龄对游离决明子叶与下胚轴原生质体的效果也有很大的影响。
研究表明, 14~15 d的决明无菌苗的子叶和下胚轴可作为游离原生质体的最佳材料。
在苹果原生质体游离时也发现从无菌苗幼叶游离得到的原生质体产量高。
悬浮细胞和愈伤组织的继代时间和继代次数对原生质体的产量和活力有很大影响。
从继代3 d的马铃薯悬浮细胞游离出的原生质体的产量高,活力达90%。
美味猕猴桃愈伤组织继代第4次时,再培养4 d的愈伤组织所游离得到的原生质体不仅产量高,而且在后期的培养中破碎和解体的少。
此外,其他的学者研究也表明,继代时间对原生质体产量有很大影响。
2.原生质体的游离
游离原生质体常用的方法是酶解法。
为了得到较高产量和活力的原生质体,在酶解过程中应考虑到以下几方面因素。
2.1酶液组成及浓度
酶的种类和浓度的选择应根据植物材料的来源而定。
一般来说幼嫩的叶片、下胚轴等器官为材料游离原生质体时,去壁相对容易,应选用活性较弱的酶,且酶的浓度要低。
在以愈
2.2酶解时间
原生质体酶解时应根据酶解液的组成和浓度选择合适的酶解时间。
在同一酶解条件下,酶解时间越长,原生质体的产量愈高,但原生质体的活力下降。
应尽量降低酶对原生质体的毒害作用,短时间酶解,获取大量有活力的原生质体。
草莓花药愈伤组织原生质体游离时,在同一酶解条件下,比较了5个酶解时间(1 h, 5 h, 10 h, 13 h, 14 h),结果发现酶解13 h后,大部分愈伤组织被酶解,且活力达67·35%。
在比较酶解4~12 h美味猕猴桃愈伤组织游离原生质体的效果时发现[24],随酶解时间延长,原生质体产量提高,但酶解10h以后,再延长酶解时间,原生质体产量不再增加,且酶解液中碎片不断增多,以8~10 h为宜,获得的原生质体不仅产量高,而且活力强。
2.3酶解方式
一般在游离植物原生质体时,采用在摇床上振荡酶解有利于原生质体的释放。
进行野大麦原生质体游离时以80 r/min摇床上酶解,随着振荡时间的延长,原生质体得率不断提高,振荡4 h时得率达最高,为8×106个/g,而在静止条件下酶解4 h时其原生质体得率为3.4×105个/g,仅为振荡4 h时的1/24,在振荡酶解2 h后再静止酶解2 h其得率为7.1×105个/g,为振荡酶解时的1/11。
在其他的植物原生质体游离时,也发现振荡酶解有利于原生质体的释放。
原因可能是低速振荡增加了酶解液与进行酶解的材料的接触,同时还增加了氧气的供应,对原生质体的释放有利。
2.4酶解渗透压
在游离原生质体时必须注意反应液的渗透压调节,否则游离的原生质体会胀裂。
渗透压的调节一般是通过在酶解液中加入渗透剂。
不同植物材料游离原生质体时所用的渗透剂种类和浓度不尽相同。
不同种类的渗透剂对游离同种植物的原生质体产生不同的效果。
在枇杷原生质体游离时发现,甘露醇优于山梨醇。
苹果无菌苗幼叶原生质体游离时要求酶液甘露醇浓度为0.7 mol/l。
哈密瓜子叶原生质体游离时则要求0.4 mol/L甘露醇的渗透压条件。
取同一植物不同部位作为供体,渗透剂浓度仍不相同。
Diaz利用辣椒无菌芽游离原生质体时,适宜渗透压为0.7 mol/L甘露醇,而何晓明等进行辣椒子叶原生质体游离时,要求的渗透压为0.5 mol/L甘露醇。
2.5其他因素
原生质体酶解的过程中,还应注意酶液的pH值、酶的纯度、酶解温度等对原生质体游离的影响。
近年来,马锋旺等发现在一些果树的原生质体酶解液中加入10 g/L的pvp (聚乙烯吡咯烷酮),原生质体的产量和活力均高于对照。
3.原生质体培养的应用
植物原生质体由于失去了细胞壁这一屏障,因而使其具有特殊的优点,不仅成为植物生理学、细胞生物学、体细胞遗传学等理论研究的理想材料,而且也成为生物工程及作物改良的有效手段。
细胞各种生理现象的研究。
采用原生质体培养技术,可了解细胞壁形成的全过程,细胞分裂及细胞分化等。
又由于刚分离的原生质体质膜充分暴露,为研究质膜结构,功能及其表面特性提供了方便。
对质膜的物质运输,质膜对激素分子,
毒素和抑制物的反应,以及膜表面的信号传递均有很大作用。
病毒侵染及复制机理的研究。
在病毒感染的过程中,用原生质体为宿主,感染率可提高到80%~100%,并且可以产生同步感染。
因此,利用原生质体培养技术,可为了解病毒与宿主之间的关系以及探讨防治病毒感染的新途径,新方法提供实验依据。
细胞核与细胞质关系的研究。
原生质体极易吸收外源物质,也可通过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观察杂种细胞遗传性状,细胞核质间的关系,从而扩大了遗传操作范围。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原生质体培养技术的不断应用,原生质体培养在未来的生物工程领域中一定会起到更加重要得作用。
参考文献:
[1] Cocking E C. Amethod for the isolation of plant protoplasts and vacuoles [J]. Nature (London), 1960, 187: 927-929.
[2] Takebe I, Labib G, Melcher G. Regeneration of whole plants from isolated mesophyll protoplasts of tobacco [J]. Naturwissen-schaften, 1971, 58: 318-320.
[3] Wei Z M, Xu ZH. Plant regeneration from protoplasts of soybean (Glycine maxL.) [J]. Plant Cell Repo, 1988, 7: 348-351.
[4]陈志贤,李淑君,岳建雄,等.从棉花胚性细胞原生质体培养获得植株再生[J].植物学报, 1989, 31 (12): 966-969.
[5]蔡起贵,郭仲琛,钱迎倩,等.玉米原生质体植株再生[J].植物学报, 1987, 29 (5): 453-458.
[6] Fujimura T, SakueaiM, AkagiH. Regeneration of rice plantsfromprotoplasts [J]. PlantTissue CultureLetters, 1985 (2): 74-75.
[7]王海波,李向辉,孙勇如,等.小麦原生质体培养—高频率细胞团形成与植株再生[J].中国科学(B辑), 1989,(8): 828-835.
[8]马锋旺,李嘉瑞.山桃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愈伤组织[J].西北农业学报, 1999, 8 (3): 73-76.
[9]周蓉,陈小娟.花生叶片原生质体分离和培养因子的研究[J].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1999, 21 (1): 7-9.
[10]周延清,苑保军,张根发,等.决明原生质体的分离与培养研究[J].华北农学报, 1998, 13 (3): 107-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