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合集下载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1一、素养教育目标(一)学问教学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稳定性,碳跟氧气、氧化铜的化学反响)。

(二)力量训练点通过试验培育学生观看力量、分析问题的力量。

(三)德育渗透点通过学习碳跟氧气反响,由于氧气量是否充分,会造成生成物不同,使学生知道化学反响的条件不同,对物质间的相互作用有不同的影响,对学生进展外因通过内因发生作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1、重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2、难点碳单质跟氧化铜、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响。

3、疑点怎样证明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4、解决方法(1)联系生活实际,从学生已经知道的很多事实,结合教材中的插图和阅读材料,启发学生运用已学过的学问,思索新的问题,做到温故而知新。

(2)学生阅读教材中的选学内容,启发学生用化学方法证明金刚石和石墨的元素组成,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力量。

(3)通过做好木炭复原氧化铜的演示试验,提出学生应留意观看的问题,指导学生学会观看,启发调动学生思索问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本质上理解木炭的复原性。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四、教具预备木炭复原氧化铜的试验装置及药品。

五、学生活动设计1、学生阅读教材第81页第一段,举例说明碳在常温下稳定这一化学性质。

培育学生自学力量。

2、练习写出本节所涉及的化学反响方程式。

稳固元素符号、化学式的写法,把握化学方程式。

3、学生阅读教材第81页选学材料,分组争论怎样证明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思维力量。

4、学生观看教师演示,观看试验中所发生的现象,分析争论在这个化学反响中有什么物质生成。

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和思维力量。

六、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学问目标(1)了解单质碳在常温下稳定,在高温下化学活动性强。

(2)了解金刚石、石墨、无定形碳有着一样的化学性质。

(3)把握单质碳的可燃性和复原性。

(4)初步了解化学变化的热理变化。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单质碳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培养学生掌握单质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

3. 引导学生运用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单质碳的概念和性质2. 单质碳的化学反应原理3. 单质碳的实验操作技能4. 单质碳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单质碳的基本概念、性质、化学反应原理及实验操作技能。

2. 教学难点:单质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和实验操作技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单质碳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化学反应原理。

2. 采用实验法,演示单质碳的实验操作技能,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运用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案、教材、实验器材(如石墨、木炭、氧气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实验服、实验安全帽。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通过展示石墨和木炭,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碳的形态,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2. 知识讲解2.1 教师讲解单质碳的基本概念,如石墨和木炭的区别、单质碳的化学式等。

2.2 教师讲解单质碳的性质,如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等。

2.3 教师讲解单质碳的化学反应原理,如与氧气的反应、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等。

3. 实验演示3.1 教师进行单质碳与氧气的反应实验,演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3.2 教师进行单质碳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实验,演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

4. 学生实验操作4.1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单质碳与氧气的反应实验。

4.2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单质碳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实验。

5. 案例分析5.1 教师提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碳素墨水的制作、金属的冶炼等,引导学生运用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和解答。

6. 课堂小结6.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单质碳的基本概念、性质、化学反应原理及实验操作技能。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单质碳的基本化学性质,包括碳的燃烧、还原和吸附等性质。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碳的燃烧:碳与氧气的反应,二氧化碳。

2. 碳的还原:碳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如碳还原氧化铜。

3. 碳的吸附:碳对气体和溶液的吸附作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碳的燃烧、还原和吸附等化学性质。

2. 教学难点:碳的燃烧和还原反应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和讨论法进行教学。

2.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发现问题。

3.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酒精灯、试管、导管、烧杯、镊子、滴管等。

2. 实验试剂:氧气、二氧化碳、氧化铜、碘酒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案内容请参考下文:一、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碳的基本知识,如碳的原子结构、物理性质等。

2. 提问:碳有哪些化学性质?今天我们来学习碳的哪些化学性质?二、碳的燃烧:1. 实验演示:将碳放在酒精灯上燃烧,观察现象。

2. 提问:碳燃烧了什么气体?如何验证?3. 讲解:碳与氧气的反应,二氧化碳。

三、碳的还原:1. 实验演示:将碳还原氧化铜,观察现象。

2. 提问:碳是如何还原氧化铜的?了什么物质?3. 讲解:碳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如碳还原氧化铜。

四、碳的吸附:1. 实验演示:将碘酒滴在碳上,观察现象。

2. 提问:碳对碘酒有什么作用?这是什么现象?3. 讲解:碳的吸附作用。

五、总结与拓展:1. 总结:碳的燃烧、还原和吸附等化学性质。

2. 拓展:碳还有哪些化学性质?请举例说明。

3. 作业: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完成练习题。

六、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碳的化学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本节课将要学习的碳的化学性质,包括碳的燃烧、还原和吸附等。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2014-01课堂内外教材来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第二课时《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这节课的内容中,碳的可燃性在《氧气》一节已学习过,本节是在此基础上的扩展和完善;碳的还原性是本节课的新知识,这两部分内容对后来学习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做了很好的铺垫,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中“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我们确立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了解单质碳的用途和还原反应。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动手实验、总结归纳等方式,使学生知道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关系,树立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教材情况的分析,我们确立了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重点解析:学好碳的三点化学性质,可以有效地解释一些生活现象,增长生活经验,还可以为接下来即将学习的一氧化碳化学性质做好铺垫。

2.教学难点: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难点解析: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生活中主要应用于冶金工业,体现碳的还原性,这部分内容学生甚少接触到,故理解上比较困难。

我们将通过分组实验以及学生讨论交流来攻克这个难点。

二、学情分析化学是九年级刚开设不久的一门学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限,并且“90后”的孩子生活常识都很匮乏,团结协作精神也很欠缺,但是他们思维活跃,善于表现自己,因此教学中应更多地将时间留给学生交流表达,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三、教法分析教学方法:学案导学法、实验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确定依据:依据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本节课我们主要借助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学习、交流;利用实验教学,突破难点;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顺势而导,巧妙点拨,提高教与学双方的实效性。

碳的化学性质教(学)案及说课稿

碳的化学性质教(学)案及说课稿
说课人:明光三中丁锦文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或课题〕的特点是实验较多,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的容也较多。无论是讲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都应尽可能地从演示实验引出;对一些不能在课堂演示的实验,可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学生听起来倍感亲切,承受起来比拟自然,这样便于学生从它们的性质了解它们的用途。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验和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掌握碳在常温下的稳定性和高温时的化学活动性。
2、过程与方法:会对演示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开展的眼光看待碳单质;树立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教学重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响;学生分析能力的培养。
二、学情分析
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学习了氧气,并对氢气有所认识,知道了碳、氢、氧是组成
3C+2Fe2O3 3CO2↑+4Fe
倾听、思考、
分析。
联系实际教学,培养学生能力。
加深理解碳的复原性。
【练习】:1、以下反响中,碳不表达复原性的是………………………………………〖〗
A.CO2+C 2COB.2Mg+CO2 2MgO+C
C.C+H2O〔气〕 CO+H2D.2C+Fe3O4 2CO2↑+3Fe
强调反响条件对反响产物的影响。
练习
1、碳原子的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解释碳的稳定性〕
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各为多少?〔预测一氧化碳性质〕
强调结构、性质、用途间的密切关系。
为以后学习一氧化碳知识做好铺垫。
演示
※演示木炭复原氧化铜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实质。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的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的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单质碳的基本化学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和吸附性。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单质碳的基本化学性质:可燃性、还原性和吸附性。

2. 碳的燃烧实验:观察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3. 碳的还原实验:观察碳还原氧化铜的现象。

4. 碳的吸附实验:观察碳吸附色素和异味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单质碳的基本化学性质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碳的燃烧实验和还原实验的操作技巧,以及碳吸附作用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发现。

2. 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和生活中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已学的碳的物理性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2. 讲解与演示:讲解碳的基本化学性质,并进行燃烧、还原和吸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3.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碳的燃烧、还原和吸附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4. 讨论与交流: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碳的化学性质,并探讨碳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板书设计:课题:单质碳的化学性质1. 可燃性:碳在氧气中燃烧,二氧化碳。

2. 还原性:碳还原氧化铜,铜和二氧化碳。

3. 吸附性:碳吸附色素和异味。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单质碳化学性质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习题,巩固学生对单质碳化学性质的认识。

七、教学反思:1. 总结课堂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单质碳化学性质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说课稿及教案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说课稿及教案

⼈教版初中化学-教师资格证⾯试试讲真题-《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说课稿及教案《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说课稿及教案⼈教版九年级⼀、说教材选⾃⼈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刚⽯、⽯墨和C60》,本节在碳与氧⽓的燃烧、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论基础上展开,为后续学习⼆氧化碳和⼀氧化碳以及燃烧和灭⽕做了铺垫,具有着承上启下的作⽤。

教学⽬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单质碳的化学性质;2.知道还原反应的概念;3.能够准确描述有关实验现象,并写出有关化学⽅程式。

【过程与⽅法】1.通过对碳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学习认识事物、科学探究的⽅法;2.通过交流与讨论,锻炼语⾔表达与总结归纳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碳的性质和⽤途的学习,认识化学与⽣活⽣产的密切关系,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重点】碳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说学情学⽣已经对碳的性质有了初步认识并初步掌握了实验探究的⽅法,但系统研究能⼒不⾜。

三、说教法和学法(⼀)说教法讲授法、提问法、实验探究法、多媒体演⽰法(⼆)说学法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和⾃主学习四、说教学过程(⼀)导⼊新课通过多媒体展⽰古字画和钻⽯的图⽚,并提出问题“字墨和钻⽯是什么组成的?”,并引导学⽣回忆上节课学习过的碳的其他单质:⽯墨和C60,引出本节课主题——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新课讲授提出问题“为什么字画历时弥久却不退⾊,⽽钻⽯也能恒久远”,引导学⽣通过阅读课本得出结论并思考⾼温下碳的化学性质。

1.碳与氧⽓的反应结合之前学⽣学习过的⽊炭在氧⽓中燃烧,引导学⽣回忆燃烧现象并板书⽊炭燃烧⽣成⼆氧化碳化学⽅程式。

进⼀步讲解⽊炭不充分燃烧⽣成⼀氧化碳,并引导学⽣板书出化学⽅程式。

2.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为学⽣演⽰⽊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在演⽰实验中,注意操作的规范性,引导学⽣观察、描述并讨论分析实验现象。

进⼀步讲解⽊炭与氧化铜反应,⽣成铜和⼆氧化碳,并引导学⽣写出反应⽅程式。

并结合反应⽅程式为学⽣讲解还原反应的概念。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的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的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单质碳的基本化学性质,包括碳的还原性、可燃性和吸附性。

2. 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碳的还原性:通过实验观察碳还原氧化铜、氧化铁等物质的过程。

2. 碳的可燃性:通过实验观察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以及碳燃烧产生的产物。

3. 碳的吸附性:通过实验观察碳对颜色、气味等物质的吸附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实验,观察和分析碳的化学性质。

2.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和解答。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等。

2. 实验试剂:氧化铜、氧化铁、澄清石灰水等。

3. 碳的吸附性实验材料:彩色笔、香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碳的基本概念,引出碳的化学性质。

2. 碳的还原性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碳还原氧化铜、氧化铁的实验过程,分析碳的还原性。

3. 碳的可燃性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分析碳的可燃性。

4. 碳的吸附性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碳对颜色、气味等物质的吸附作用,分析碳的吸附性。

5. 总结与拓展:总结碳的化学性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拓展。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碳的化学性质。

7.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碳的化学性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2. 实验报告评估:评估学生在实验报告中的观察结果、分析能力和问题解答。

3.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巩固学生对碳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和记忆。

七、安全与环保:1. 实验操作时,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室安全,遵守实验规程。

2. 实验中产生的废弃物要进行分类处理,遵循环保原则。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第一章:碳的基本概念1.1 碳的电子排布1.2 碳的同素异形体1.3 碳的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第二章:单质碳的物理性质2.1 单质碳的晶体结构2.2 单质碳的熔点和沸点2.3 单质碳的导电性和热导性第三章:单质碳的化学反应3.1 单质碳与氧气的反应3.2 单质碳与氢气的反应3.3 单质碳与卤素的反应第四章:单质碳的还原性4.1 单质碳还原金属氧化物4.2 单质碳还原非金属氧化物4.3 单质碳的还原性与反应条件第五章:单质碳的氧化性5.1 单质碳氧化金属5.2 单质碳氧化非金属5.3 单质碳的氧化性与反应条件第六章:碳的催化反应6.1 碳在合成反应中的应用6.2 碳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催化作用6.3 碳催化剂的制备和活性评价第七章:碳的吸附性质7.1 碳材料的吸附机制7.2 碳材料在吸附中的应用7.3 吸附性能的表征与优化第八章:碳的燃烧反应8.1 碳的燃烧反应机理8.2 燃烧产物的分析与检测8.3 碳燃烧反应的环境影响第九章:碳的碳化反应9.1 碳化反应的原理与过程9.2 碳化反应的应用领域9.3 碳化反应的条件优化第十章:碳的化学腐蚀与保护10.1 碳材料的化学腐蚀机制10.2 碳材料的腐蚀防护方法10.3 腐蚀防护涂层的制备与应用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碳的基本概念碳的电子排布:碳原子的电子排布决定了其化学性质,尤其是最外层的4个电子,容易参与化学反应。

碳的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和富勒烯等同素异形体的结构差异导致其物理性质差异显著。

碳的原子结构和化学键:碳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多种化学键,如单键、双键和三键,影响其化学反应性质。

重点二: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单质碳的晶体结构:不同同素异形体的晶体结构不同,影响其物理性质。

单质碳的熔点和沸点:金刚石和石墨的熔沸点差异显著,与晶体结构有关。

单质碳的导电性和热导性:石墨具有优良的导电性和热导性,而金刚石几乎不导电。

重点三:单质碳的化学反应单质碳与氧气的反应:完全燃烧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一氧化碳。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单质碳的基本化学性质,掌握碳的燃烧反应、还原反应和碳化反应。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观察和化学方程式的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碳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1. 碳的燃烧反应2. 碳的还原反应3. 碳的碳化反应教学难点:1. 碳的燃烧反应条件的理解2. 碳的还原反应原理的理解3. 碳的碳化反应过程的描述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酒精灯、镊子、滴定管等。

2. 实验试剂:纯净碳、氧气、氢气、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等。

3. 教学课件和教案。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碳的基本知识,如碳的原子结构、存在形式等。

2. 提问:碳在化学反应中有什么特殊的性质?今天我们来学习碳的化学性质。

二、碳的燃烧反应(15分钟)1. 实验演示:将纯净碳放在燃烧匙中,用酒精灯点燃碳,观察燃烧过程。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如碳的燃烧声音、火焰颜色等。

3. 分析碳的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 + O2 →CO2。

4. 讲解碳的燃烧反应的原理和条件。

三、碳的还原反应(15分钟)1. 实验演示:将纯净碳放入烧杯中,加入少量氢气,点燃碳,观察还原过程。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如烧杯内气体的变化、澄清石灰水的变化等。

3. 分析碳的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 + H2 →CH4。

4. 讲解碳的还原反应的原理和应用。

四、碳的碳化反应(15分钟)1. 实验演示:将纯净碳放入试管中,加热至高温,观察碳化过程。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如试管内物质的变化、碳化产物的形态等。

3. 分析碳的碳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 →CxHy。

4. 讲解碳的碳化反应的原理和应用。

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碳的燃烧反应、还原反应和碳化反应。

2. 提问学生:你认为碳的这些化学性质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有什么作用?3. 引导学生思考碳的化学性质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如碳的燃烧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等。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说课稿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银川中学的化学教师王新太,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这节课的设计和处理进行阐述。

一、教材分析1、本课题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学习了氧气和水两种自然界常见的物质之后,我们学习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是一种顺理成章的安排。

通过学习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为后面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和金属的冶炼做了很好的铺垫。

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认识世界感受世界的能力。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我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如下:2、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知道碳的化学性质,能准确描述有关实验现象,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能运用碳的化学性质分析解释有关现象和问题,理解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碳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3、重点和难点重点: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二、学情分析:1、学情调查九年级学生已初步具备了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和教材中学生已经获得了不少有关碳的知识,知道了碳具有可燃性,所以学习起来相对简单易于接受。

2、教法和学法:采用问题引导探究策略:通过设计一些与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主动参与课堂。

三、教学流程我们的教学设计思路是以“碳的化学性质”为中心,将整教学过程分成四个环节。

即:创设情境→探求新知→拓展应用→反思提升环节一:创设情境复习上节课中的“常见的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引入新课。

目的是:温习和为本节课后面的内容做好铺垫。

环节二:探求新知碳的稳定性:首先利用图片引发思考,引入常温下碳的稳定性,加深对这一性质的理解。

碳的可燃性:紧接着追问如果温度升高碳的化学性质是否会改变呢?顺利过渡到第碳的可燃性。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包括稳定性、还原性和可燃性。

2.掌握单质碳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及实验现象。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及实验现象。

2.教学难点:单质碳的还原性及实验操作。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碳元素的存在形式,引导学生思考:碳元素在自然界中以哪些形式存在?(2)介绍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硬度、导电性等。

2.学习单质碳的化学性质(1)稳定性①讲解单质碳的稳定性,引导学生观察碳在常温下的化学性质。

②实验:将少量木炭放入试管中,加热至红热,观察木炭的变化。

(2)还原性①讲解单质碳的还原性,引导学生思考:碳为什么具有还原性?②实验:将少量木炭放入盛有氧化铜的试管中,加热至红热,观察氧化铜的变化。

③讨论: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碳是如何将氧化铜还原的?(3)可燃性①讲解单质碳的可燃性,引导学生思考:碳为什么具有可燃性?②实验:将少量木炭放入试管中,加热至红热,观察木炭的燃烧现象。

③讨论: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木炭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化学变化?3.巩固知识(2)课堂练习:完成关于单质碳化学性质的练习题。

4.实验操作(1)分组实验:每组同学分别进行碳的还原性和可燃性实验。

(2)实验要求: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结论。

5.课堂小结(2)强调实验操作注意事项,提醒同学们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四、课后作业1.复习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整理课堂笔记。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深入了解单质碳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查阅相关资料,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1.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参与度。

2.注重实验安全教育,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3.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重难点补充:1.稳定性对话设计:教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木炭在常温下不会发生变化吗?”学生答:“因为它比较稳定。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说课稿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说课稿

《碳单质的化学性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碳单质的化学性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碳单质的化学性质”是初中化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已经了解了碳单质的物理性质,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同时,本节课的知识也为后续学习碳的化合物以及化学变化的本质等内容做好了铺垫。

通过对碳单质化学性质的学习,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包括碳单质的稳定性、可燃性和还原性三个方面的化学性质。

二、学情分析(一)知识基础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氧气、氢气等物质的化学性质,具备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对化学实验有着浓厚的兴趣。

(二)学习能力初中学生的思维活跃,好奇心强,但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

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实验、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碳单质在常温下的稳定性。

2、掌握碳单质的可燃性,能够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理解碳单质的还原性,能够描述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碳单质的可燃性和还原性。

2、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原理和现象。

(二)教学难点1、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的操作和注意事项。

2、对碳单质还原性的理解。

五、教法与学法(一)教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 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初中化学第一册教案教案主题: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目标:1. 了解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2. 掌握单质碳的各种化学反应。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内容:1.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概述2. 单质碳的燃烧反应3. 单质碳的氧化反应4. 单质碳与酸的反应5. 单质碳的还原反应教学准备:1. 教科书《初中化学第一册》2. 实验装置和试剂:碳棒、点火器、盐酸、硫酸等教学过程:Step 1:引入问题将一个碳棒点燃,学生观察燃烧现象,引导学生思考:碳棒是什么物质?为什么能够燃烧?Step 2:讲解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根据学生的思考和讨论结果,讲解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1. 燃烧反应:单质碳能够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能量。

2. 氧化反应:单质碳可以与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或一氧化碳。

3. 与酸的反应:单质碳可以与酸反应,生成相应的盐和气体。

4. 还原反应:单质碳可以作为还原剂,将别的物质的氧化态还原为较低的氧化态。

Step 3:展示实验示例进行实验示例,如将碳棒放入盐酸中,观察生成气体的现象,解释产生气体的原因。

Step 4:练习与巩固向学生提供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Step 5:总结和反思总结本次课所学内容,并与学生一起回顾与探讨。

教学方法:1. 示范法:通过实验示范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景模拟法:通过实验示例和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法: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能力。

2. 练习题评估:通过练习题的回答情况,评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学拓展:1. 给学生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扩展他们的化学知识。

2.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实验和观察,加深对单质碳化学性质的理解。

3. 鼓励学生参加科学竞赛和活动,锻炼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教后反思:1.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思考能力?2. 教学内容:是否能够让学生真正理解单质碳的化学性质?3. 教学评估:是否能够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4. 教学拓展:是否能够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和机会?5. 学生反馈: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和意见。

碳的化学性质说课稿(23张PPT)

碳的化学性质说课稿(23张PPT)

活动三
氧化铜失去氧,发生了还原反应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分析
高温
教学过程
C+2CuO
还原性
2Cu+CO2↑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碳得到氧 , 发生了氧化反应
设计意图:
1、通过分析、讲解,突破难点。
导 活活 入 动动 新 探探 课 究究
课当 堂堂 小练 结习
活动三
设计意图:通过动画,从微观的角度让学生
3、重点和难点
重点
碳单质的化学 性质
教材分析
难点
碳与某些氧化物的 反应
学情分析 教法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学习兴趣浓厚
推理能力不足
实际应用 能力较差
学生特点
实验分析 能力欠缺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分析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对物质的化学性 质有一定的认识
渴望获得化学知识
类比推理法
2C+O2 点燃 2CO(O2不足)
教学反思
作燃料导 活
入动 新探
度 下
②还原性
高温
2CuO +C
2Cu + CO2

冶炼 课课
金属
堂堂 小小
结结

当 堂 练 习
教材分析
1、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等都使用碳素墨水书写, 学情分析
这是因为墨汁中的碳 (
)
教法分析
A.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B.常温下被氧化成稳定性的物质
入 新 课
动点。 堂 堂
2、通过类比得出:量变引起质变。
小练
结习
活动二
设计意图:结合新闻实例,提高安全常识。
教材分析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单质碳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掌握单质碳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如燃烧、还原和氧化等。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单质碳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单质碳的燃烧反应3. 单质碳的还原反应4. 单质碳的氧化反应5. 碳的化合物及其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单质碳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化学反应。

2. 教学难点:单质碳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机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2. 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碳的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引出单质碳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知识讲解:讲解单质碳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化学反应。

3. 实验演示:进行单质碳的燃烧、还原和氧化反应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反应现象。

4. 学生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单质碳的化学反应。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单质碳化学反应的机理和应用。

6.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单质碳基本概念和性质的理解。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单质碳化学反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酒精灯、烧杯、试管、镊子、滴管等。

2. 实验试剂:木炭、氧气、金属氧化物等。

3.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单质碳的化学反应过程。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单质碳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第3-4课时:讲解单质碳的燃烧反应。

3. 第5-6课时:讲解单质碳的还原反应。

4. 第7-8课时:讲解单质碳的氧化反应。

5. 第9-10课时:介绍碳的化合物及其应用。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初中化学《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碳元素的化学性质,理解碳与氧气反应的过程及条件。

3.结合生活实际,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碳的化学性质及其与氧气反应的条件。

难点:实验操作及现象的观察、分析。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好!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碳元素的存在形式,知道了碳元素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那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看看碳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有什么特点。

2.知识讲解(1)碳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碳在氧气中可以燃烧,二氧化碳和水。

②还原性:碳可以还原某些金属氧化物,金属和二氧化碳。

③惰性:碳在常温下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2)碳与氧气反应的条件①足够的氧气:碳在氧气中燃烧,需要氧气作为氧化剂。

②高温:碳在氧气中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3.实验观察(1)实验一:碳在氧气中燃烧师: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实验,观察碳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

请同学们准备好实验器材,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实验步骤:①准备一个集气瓶,加入少量氧气。

②用镊子夹取一小块木炭,点燃。

③将点燃的木炭迅速放入集气瓶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发出明亮的火焰,二氧化碳和水。

(2)实验二:碳还原氧化铜师:我们来做第二个实验,观察碳还原氧化铜的现象。

请同学们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实验步骤:①准备一个试管,加入少量氧化铜。

②用镊子夹取一小块木炭,点燃。

③将点燃的木炭放入试管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木炭与氧化铜反应,金属铜和二氧化碳。

①碳在氧气中可以燃烧,二氧化碳和水。

②碳可以还原氧化铜,金属铜和二氧化碳。

③碳的化学性质具有可燃性、还原性和惰性。

5.课堂小结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单质碳的化学性质,知道了碳在化学反应中的特点。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掌握碳的化学性质,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6.作业布置(1)熟记碳的化学性质。

(2)完成课后练习题。

四、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验,让学生了解了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单质碳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让学生掌握单质碳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

3.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单质碳的基本概念:碳元素、碳原子、碳的同素异形体。

2. 单质碳的物理性质:颜色、密度、熔点、沸点。

3.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燃烧反应、碳化反应。

4. 碳的吸附性质:吸附剂的制备、吸附原理、吸附应用。

5. 碳的半导体性质:碳纳米管、石墨烯、碳纳米管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单质碳的基本概念、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应用。

2. 教学难点:单质碳的化学反应机理、碳的半导体性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单质碳的性质及应用。

2. 利用实验现象,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理解单质碳的化学反应。

3. 运用案例分析法,介绍碳纳米管等前沿领域的应用,激发学生兴趣。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酒精灯、镊子、滴管等。

2. 实验试剂:石墨、木炭、氧气、氢气、碘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图片、视频、动画等。

4. 作业与评估:设计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第一课时:单质碳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一、导入新课1. 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和特点。

2. 碳原子结构示意图及碳的同素异形体。

二、探究单质碳的物理性质1. 观察石墨和木炭的颜色、密度、熔点、沸点。

2. 分析石墨和木炭的物理性质差异。

三、学习单质碳的化学性质1. 实验演示:石墨和木炭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2. 引导学生理解燃烧反应、碳化反应的原理。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单质碳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强调单质碳在生活中的应用及环境保护意义。

第二课时:碳的吸附性质和半导体性质一、导入新课1. 介绍吸附剂的制备和吸附原理。

2. 碳纳米管、石墨烯等碳材料的发现及应用。

二、探究碳的吸附性质1. 实验演示:碳纳米管对碘的吸附现象。

【教育资料】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说课稿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说课稿学习专用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说课稿腰站中学毛艳民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和镇中的同学们一起学习了《碳的化学性质》,感谢各位领导百忙之中莅临指导,感谢各位老师抽出宝贵的时间聆听,感谢所有的同学们课堂上精彩的表现。

我深知在教学中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大家宝贵的建议能让我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

接下来我谈谈这节课的教学思路:一、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够掌握碳的化学性质,依据新课程理念,和我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⑴知识与技能:掌握碳的化学性质,能准确描述有关实验现象,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能运用碳的化学性质分析解释有关现象和实际问题。

⑵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碳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学会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提高学生认识物质世界的能力、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环境的责任感。

3、重点和难点重点: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碳跟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二、教法和学法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

所以根据学生认知特点,我采用问题引导探究策略,从生活实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主动参与课堂,在体验和感受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教学流程我的教学设计思路是以“碳的化学性质”为中心,结合我校的“三段六步”教学模式,将整堂课设计成三个阶段,六个环节。

即:自学阶段(定向示标、前置学习)→导学阶段(合作交流、展示对抗)→总结阶段(课时小结、达标检测)1、自学阶段:课前教师下发导学案,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进行了前置性”的物理性质存在差异原学习,本节课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了“金刚石、石墨、C60因,引导学生理解“碳的单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因此他们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从而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初步给学生渗透“物质的构成和组成”决定了物质的性质的思想。

接下来学生对前置性学习的效果进行展示。

教师利用课件进行引导,此阶段学生对知识的初步理解已经达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方法 : 学案导学法 、 实验教学法 、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
确定依 据 : 依据 新课标 中以学生 为主体 , 教师为 主导 的原则 , 本节课 我们 主要借助导学 案 , 引导学 生 自主进行学 习 、 交流; 利用 实验教学 , 突破难 点 ; 通过 多媒体展示相关 图片和视频 , 丰 富学生 的生活经验 , 顺势而导 , 巧妙 点拨 , 提高教与学双方的实效性 。 四、 学 法指导 学习方法 : 自主学习 、 实验操作 、 合作交 流。 确定 依据 : 学生通过上述学习方式 自主得出结论 , 教 师鼓励学
课堂 内外
2 0 l 4 — . 0 1
《 单质碳 的 学性质》 说- 杲 稿
文/ 张帅师
教材 来源 : 人 教版九年 级化 学上册第 六单元 《 碳和碳 的氧化 逐步养成 良好 的学 习习惯和学 习方法 。
物》 课题 l 《 金刚石、 石墨和 c 6 0 = 》 的第二课时《 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
( 三) 教学重难点
时培养 了学生的 自学能力 , 达成 了部分知识 目标与情 感 目标 。
2 磁 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教 师组织学生操作改进后的碳 还原氧化 铜实验。在等待试管 冷 却的 同时 , 学生 阅读教材 第 1 l 1 页 的内容 , 并完成 导学案“ 自主 学 习三 ” 板块内容 , 试管冷却后 , 观察实验现象 , 随后由学生分析碳 还 原氧化铜化学方 程式 , 进 而加深对还 原反应 的理 解 同时得 出单
通过 自主学习 、 讨论交流 、 动手实验 、 总结归纳等方式 , 使学生 础知识点 , 再加 上教师 的及时点评使学生达到灵活运用的效果 , 同 知道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 3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到化学 与生活的紧密关 系 , 树立 物质 的性质 决定 用途 的观点 , 培养学 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
生主动与他人 交流和讨论 , 提 出质疑 , 互助解答 , 交流心得 , 使 学生

7 4 一
2 0 1 4 — 0 1
课 堂 内外
英 语 课 堑 教 中 立 乒 危 临 . 『 巳约 培 养
文/ 郝宝芬

要: 创新教育 已成为当今教育的核心。 现代教 育特别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创新意识 、 创新能力的培养。 现代多元化环境
又为学生充分展示综合 能力 、 发展各种潜能创造 了充分 的条件。教师在英语课 堂教 学中应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形式 , 注 重学生个 性化

五、 教学过程

教材分析
本节课 我们设计 了四个教学环节 。
环节一 : 导入新课 教师播 放有关 “ 钻石” 的视频 , 并提 问钻石 的成分是什么? 它为
( 一)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这节课的内容中 , 碳的可燃 性在《 氧气》 一 节已学习过 , 本节是 分 内容对后来 学习一氧化碳 的化学性质做 了很 好的铺垫 , 因此本 节 内容在教材 中起着承上启 下的作用 。
欠缺 , 但是他们思维 活跃 , 善于表现 自己, 因此教学 中应更多地将
时间留给学生交流表达, 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
三、 教 法 分 析
由学生谈本节课的体会和收获 , 教师做适当点评 。 设计意 图: 培养学生 自我总结的能力 , 更加 凸显 出学生在课 堂
上 的主体地位。 六、 板 书设计 碳 的化学性质
( 二) 教学 目标
在此基础上的扩展 和完善 ; 碳的还原性是本节课 的新知识 , 这两部 什么会 “ 恒久远 、 永流传” ? 设计意图 : 这样引入激发学生的好 奇心 , 并能让学生感受 到生
活处处有化学。
环节二 : 探求新知 怀着期待的心情 , 学生开始 了本节课的学习。 1 . 单 质碳 的稳定性 与可燃性 学生 阅读 教材第 l l O页 , 并 自主完成 学案“ 自主学习 ” 板块 内
2 . 教学难点 : 碳与某些氧化物的反应 难点解 析 : 碳与某些 氧化 物 的反 应 , 生活 中主要 应用于 冶金
探求 真理 的乐趣 , 情感 目标得 到升华 。
环节三 : 巩固提升
工业 , 体现碳的还原性 , 这部分 内容学生甚少接触 到 , 故 理解上 比

“ 挑战 自我” 环节仿造 “ 砸金蛋 ” , 幻灯片 中展示八枚 “ 金蛋 ” , 每 个“ 金蛋” 都链接一道 习题 , 答对便 给予适 当奖励 。 教 师借此机会 设计意 图 : 巩 固新 知 , 颇 有创意的反馈模式 , 更 能调动学生 的 参与热情。
环节四 : 盘点收获
较困难 。 我们将通过分组 实验 以及学生讨论交流来攻克这个难点。
二、 学 情 分 析
鼓励学 生 , 要勇于挑战 自我。
化学是九年级 刚开设 不久 的一 门学 科 , 学 生的逻辑 思维能力 有限 , 并且 “ 9 0后 ” 的孩 子生活常识 都很 匮乏 , 团结 协作精 神也很
并做适 当点评。 设计意图 : 学生经过“ 独学 ” 与“ 群学” , 已经基本掌握前 两个 基
依据 新课 标 中“ 课堂 以学生 为主体” 的理念 , 我 们确立 了如下
教学 目标 :
1 . 知识 与技 能 学生 的自主学习能力。
2 . 过程与方 法
知道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 了解单质碳的用途和还原反应 。 培养 容 ; 随后与小组 同学合作交 流 , 解决心 中疑惑 , 最后教师给 出答 案
质 碳具有还原性。 设计意 图: 分组 实验 的设计可 以调动学生 的积极性 , 让学生真
通过对教材情况的分析 , 我们确立 了本节课的重点 、 难点 。 1 . 教学重点 : 单质碳 的化学性质
重点解析 : 学好碳 的点化学性质 , 可 以有 效地解释一些生活
夺 氧” 的过程 , 从而突破难点 。 同时锻炼 了学生动 现象 , 增长生活经验 , 还可以为接下来 即将学 习的一氧化碳化学性 切感受还原反应 “ 手操作 能力 , 增进了学生团结 协作 的意识 , 让学生体会到从 实践 中 质做好铺垫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