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监管的思考.
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的制度分析与政策建议
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的制度分析与政策建议地方金融管理体制是指在国家金融管理体系框架下,地方政府在本地区内行使的金融管理职责和权力的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政策制度。
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有利于提升地方金融服务能力,推动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
下面将从制度分析和政策建议两个方面来探讨如何完善地方金融管理体制。
一、制度分析1.加强综合金融监管。
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对地方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增加对风险的预警和处理能力,切实保障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
2.建立金融信息共享机制。
各地金融监管部门应加强信息共享,改进信息沟通和交流机制,加强部门协作,提高监管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完善金融信息公开制度,提高金融机构的透明度,增强市场监管的公信力。
3.推动地方金融创新。
积极探索适合地方发展需求的金融创新方式,加快金融科技应用,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便利性。
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和风险防控,确保金融创新与风险可持续平衡发展。
4.加强地方金融监管人员能力建设。
加大对地方金融监管部门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和知识水平。
建立健全职业培训和评价制度,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金融监管队伍。
二、政策建议1.建立健全地方金融发展规划。
各地应根据自身发展需求和优势资源,制定符合地方特点的金融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以及实施路径和政策措施。
加强规划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发展战略。
2.加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实体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为企业提供更多金融服务。
加强对小微企业的特色金融支持,创新金融产品,降低融资成本,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
3.鼓励地方金融机构发展。
支持地方金融机构发展特色金融产品和服务,鼓励其积极参与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地方重点项目的融资。
加强对地方金融机构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防范金融风险。
4.加强地方金融监管合作。
建立健全地方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强化各级监管部门之间的合作和协调。
加强金融监管信息共享,形成有效的金融监管合力。
关于金融监管问题的思考
关于金融监管问题的思考(整理: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金融监管是近年来讨论热闹的问题。
本文分别从国家幅员、混业经营、货币政策、分离成本等几个方面讨论了监管制度安排上的问题,并认为,要不要设立民营银行的关键在于私人资本是否具有自我承担风险的能力。
金融监管是近年来讨论得热闹的问题,它使管理层关注,也启发着人们去思考。
国家幅员与监管制度安排一般说来,国家幅员辽阔容易产生监管的阻力,因为国家大、经济发展不平衡,存在着区域利益、部门利益差别。
再说国家大不容易产生监管的规模效应:监管力量不能迅速达到,信息不容易掌握。
所以大国的监管要有集中的权威部门,要有比较雄厚的监管力量,要能迅速掌握信息。
日本1998年6月成立金融监管厅,将全部监管从大藏省剥离出来,是因为金融机构的问题多,众多银行、证券公司破产倒闭,这一方面表明必须加强监管,另一方面表明由大藏省监管的弊端。
英国1997年5月成立金融服务管理局专门进行金融监管,是基于降低“声望成本”。
英国金融服务管理局不是一个政府机构。
它的管理不能认为是纯粹的政府行为,而更多的是一种行业行为。
行业行为体现市场经济的需要,所以英国金融监管独立于央行,不是强化政府行为,而是强化市场行为。
无论日本还是英国,国家的幅员都很小。
它们的监管制度安排在较小的范围内能够求得监管与被监管力量和机制的均衡,但在幅员辽阔的大国未必能做到这一点。
混业经营与监管制度安排一般说来,统一监管要求完备的防火墙制度、高素质的监管人员。
这样,容易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发现和处理产生的矛盾,因而在金融业混业经营的条件下,大都选择统一监管的模式。
但混业经营不一定就要统一监管。
美国金融业已趋向混业经营,但它的金融监管机构有:通货监管署和存款保险公司——监管银行;证券交易委员会——监管证券;保险监管委员会——监管保险。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混业经营中,通过金融控股公司进行监管的情况,称做双层监管。
完善地方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思考
完善地方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思考苏扬【摘要】随着新一轮金融监管改革的启动,完善地方金融监管机制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要坚持在行政改革的基本框架下,以完善监管协调机制为重点,强化中央与地方两个层面的沟通协调,进一步压实地方金融监管主体责任,引导社会公众积极参与金融事务,不断增加金融治理主体之间的相互信任.【期刊名称】《青海金融》【年(卷),期】2018(000)012【总页数】4页(P36-39)【关键词】地方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政策建议【作者】苏扬【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西安分行营业管理部陕西西安 7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2.7金融监管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强化金融监管,要坚持在行政改革的总体框架之下,充分考虑金融业发展和防控金融风险的客观需要,有效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层级的积极性,消除监管盲点,推动金融监管全覆盖。
继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设立后,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再次作出重大调整,形成了“一委一行两会”的金融监管体系。
当前,进一步落实地方监管责任,健全地方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强化地方金融监管协调的必要性(一)合作治理是当前行政改革的主要趋势其一,合作治理适用于后工业化的社会结构。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实现了工业化开始步入后工业化进程。
对于后发展国家而言,一方面致力于工业化,另一方面由于全球化的推进,也同样面临着后工业化问题。
我国经济经历了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正是得益于工业化带来的投资高速增长和资本快速形成,随着资本积累过程的完成,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发展方式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中国社会也逐步向后工业化过渡转型,这为合作治理提供了社会基础。
其二,合作治理建立在治理主体彼此高度信任的基础上。
我国作为后发展国家,在信任关系的重塑上面临更多挑战,由于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充分不完善,社会信任关系仍带有明显的农业社会印痕,习俗力量的惯性影响没有完全消失,契约及法治精神作为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地位尚未完全巩固。
对当前地方法人银行发展情况的思考
对当前地方法人银行发展情况的思考当前地方法人银行是国内银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发展情况直接关系到经济的稳定和金融业的发展。
在这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地方法人银行的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我们有必要对其发展情况进行深入思考。
一、市场竞争激烈,发展压力增大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开放和国内外金融机构的竞争加剧,地方法人银行面临着空前的发展压力。
目前市场上银行业的竞争激烈,许多外资银行和民营银行都正在大举扩张,对地方法人银行形成了较大的冲击。
特别是在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下,传统银行面临着来自各个方面的挑战,这对地方法人银行的发展构成了严峻的考验。
二、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改变了金融行业格局当前,金融科技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改变了传统金融行业的格局,给地方法人银行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金融科技的发展,为地方法人银行提供了更为便捷、高效的服务方式,也带来了跨行业的竞争。
与此金融科技也给地方法人银行带来了风险和挑战,特别是信息安全、数据隐私等方面的问题,需要地方法人银行加倍关注和应对。
三、加强风险管理,确保业务稳健发展地方法人银行是国内经济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业务涉及到资金的储存、放贷等,一旦出现风险问题,将会对整个金融市场造成严重的冲击。
地方法人银行必须重视风险管理,加强对各类风险的识别和防范,确保业务的稳健发展。
通过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地方法人银行能够有效地防范各类风险,提升自身的风险抵御能力。
四、关注金融创新,提升服务水平当前金融市场竞争激烈,地方法人银行需要关注金融创新,提升服务水平,以吸引更多客户。
金融创新包括产品创新、服务创新等,地方法人银行需要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创新产品和服务,扩大业务范围,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五、加强合规监管,提升公信力作为金融机构,地方法人银行必须加强合规监管,提升自身的公信力。
当前国家金融监管力度加大,对金融机构的合规要求也越来越高,地方法人银行必须严格遵守监管规定,建立健全的合规体系,全面提升自身的合规能力,确保业务的稳健发展。
关于加强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监管的思考
当前监管效果的分析与评价 近年 来 .在 地 方 性 金 融机 构 发 展 过 程 中,
、
监 管 工 作也 进 行 了适 时 的跟 进 ,惜鉴 国 外成 熟 的监 管 思想及 方 法体 系 ,建 立 了一套 监 营 的 方
法 和 内容 体 系
( ) 重 视 了对 中小 叠 融机 构 1
二、对地方性金融机构监管模式的思考 根据 中小金融机构存在 的缺 陷和监管存在
维普资讯
的 问题 ,我 们认 为 ,应该 坚持 法 人 监管 和 风 险 监 管 的原 则 ,以 法入 治 理 结构 和 风 险监 控 体 系
营机制 进行 有 效监督 ,对 经 营管理 决策 、执行 、
菠时期 ,中央银行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虚拟主
体 的 责任 ,通 过 引八 内部 竞 争形 成 有 效 的 内部
制 衡机 制 ; ( ) 构 建 符 台 中小 金 融 机 构 现 实 3 的 、合 理 的 、科 学 的 、渐 进 的 监 管指 标 体 系 , 减少 盲 目性 ,提高权 威 性和 有效性 。
维普资讯
关于加强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监管的思考
■ 赵 峰 杨 晓 艳
摘
要 :近 几年 ,对城 市商 业银 行 等地 方 性法 人 金 融机构 监 管 的效 率不 高是 一个 不争 的事 实。
究其原 因,在于将过于先进 和规范的监管模式简单地套用在 尚不具备规范市场 主体特征的地方性盎 融机 构 身上 。本 文提 出建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有效 监管 的 出路 是 :监管 要有 的放 矢 ,要在 改善 话理 结 构 、引入 竞 争机
为 特 征 调查 分 析 的基 础 上 ,得 出 了未 来 几年 监 管 的 主攻 方 向在 于 , 以 法 人 治 理结 构 为 重 点 ,
加快地方金融发展 加强地方金融监管支持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考
较高 ,项 目建后 管护实行 资产拍卖移 交
( 四) 结 合 自身财力 , 增加土地治理
强 化基础 l 作, 一是坚持科学规划 ,
避 免肓 月投 入和分散投 入 ;二是坚持项 目库 制度 和项 目评估制 度 ,所有立项的
管护 , 不仅建后项 月有 人管 , 项 月运行正 项 月投 入
一
赴 内地 四省 区
五” 期间 , 自治 区伞社会 定资产投资
较 “卜 五”翻一番 ,达 到 1 万亿 元以 J 二 。
前 和今 后一 段时期安认 真做好的 大嚣 的资金需求 ,仅仅依靠 财政 的投入
监管 』 = _ 作 的经验 , 结合新疆实 际 , 对如何 丰要 【 : 作足 :加快 自治 区地 方金 融机 构 足远远不够的 , 必须从 资本市场融资 。 但
管理 推行 四项制度 , 一足推行项 闷公示
2 0 0 7年提高了土地 治理 亩投资标 准 ,将 农 民最冉接 受益 的农 业投入 。特 别足财 制 ;二 足规范项 日招投标制 ;一是令面
规模 开发项 同区苏 北 、苏 中地区 的甫投 推行项 同 I 程监 理制 ;四是推行县级报
6
在 自治 区党委 、人 民政 府的正确领 场还 缺乏完整 的信用链 和融 资平 台的支
治理项 月区,灌渠基本实现 了地 下管灌 ,
资标准定为 6 ; 2 4元 , 大大高于 斟家确定 的 家农业综合开发项 日 5亿 多元 的配套资
土地非常平整 , 节水效果明 , 防风林统 5 3 1 元, 按照这~投资标准 , 可将 中低产 金外 ,省内还拿 出 5亿元 , 进行滩涂 、 高 栽 “ 速牛杨”,F H 问道路标准高 , 项 目区 与非项 月区有明 别 ,项 日建 没起 点 改造 项 日区 伞 部建 成 高 标 准基 本 农 沙土等土地 治理和低产 田改造。 ( 五 )管理 l 作规 范
金融市场开放条件下完善我国金融监管的几点思考
我国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体系的健康稳定发展。在我国, 一旦金融机
的混业经营压力下, 现行的 分业监管模式会越来越被动。 (2)国内金融
资源、 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并呈现了相互渗透共同发展的趋势。 例如中 信集团拥有中信银行、 信诚人寿 、 中信证券、 中信基金、 中信信托等子 公司, 业务横跨银行、 证券、 保险、 信托等金融领域;光大集团控股光大 银行、 光大证券公司、 光大永明保险公司、 光大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这 些不同 类型的 机构 业务 联 密切, 实 经存在混业 金融 之间 关 非常 事 上已 经营。 2、 监管理念滞后。目 金融 前我国金融监管基本上停留在政府管 制和保护阶段, 金融监管当 局依然遵循着限制金融机构的经营业务和 经营行为, 限制金融机构合并的金融管理理念。 然而, 在世界金融全球 化趋势日益明显的背景下,国际上金融监管理念也因而不断发生变 化, 从最初单纯立足于安全的监管目 发展到以效率优先、 标, 兼顾安全 的新型监管理念。我国金融市场开放后, 为了拓展 自身的业务范围和
申论:加强金融监管,防范经济风险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下,金融风险成为了我们不容忽视的问题。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发生的金融危机引起了人们对金融体系稳定性的关注。
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加强金融监管成为了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为什么需要加强金融监管,并提出相应的防范经济风险的措施。
首先,加强金融监管是为了维护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金融市场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承担着资源配置和风险分散的重要功能。
然而,由于金融行业的复杂性和高度互联互通的特点,金融市场潜在的风险与日俱增。
只有通过加强监管,才能保障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公正性,防止金融机构以及个别人员进行违规操作,从而确保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其次,加强金融监管是为了防范经济风险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
经济风险不仅仅是对金融体系的破坏,更会波及整个社会。
金融危机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失业、贫富分化加剧以及社会秩序的混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
通过加强金融监管,可以及时发现并遏制潜在的经济风险,减少其对社会的冲击,保障社会的稳定发展。
那么,如何加强金融监管并防范经济风险呢?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法律是维护金融市场秩序的基础,只有通过强有力的法律手段,才能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惩罚。
同时,还应加强对金融监管部门的监督,确保其履行职责,有效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其次,要加强金融机构内部的风险管理措施。
金融机构作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承担着重要的风险传导和承担功能。
因此,金融机构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
此外,还需要提升金融从业人员的风险意识和专业素养,通过培训和考核等手段确保其具备应对风险的能力。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也是防范经济风险的重要途径。
经济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跨国金融流动,而金融问题的性质也愈发复杂。
在这种情况下,各国应加强沟通交流,共同制定金融监管标准和规则,共同应对全球金融风险。
只有通过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形成应对经济风险的合力,实现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若干思考
【 键 词】 融 监 管 思 考 关 金
因 此 ,金 融 监 管 的 目标 是 创 造 出一 种 提 高 效 率 并 鼓 励 竞 争 的管 理 结
一
、
实施 金 融 监 管 的必 要 性
随着 我 国 市场 经 济 的 不 断 发 展 , 于 金融 市 场 交 易 者 的 不 正 当 运 由
构 , 使 金 融 服 务适 度 化 , 市场 经 济 中更 好地 运 作 。 促 在
健 康 成 长
2 .实 施 金 融 监 管 有 助 于维 护社 会 经 济 稳 定 随 着 围 民 经 济 的 货 币
划 , 松 对 自身 的严 格 管 理 , 调银 行 发展 速 度 和规 模 。 放 松 对 于 质 放 强 而 量 和 效 益 的 提 高 : 且 在 资 金 管 理 方 面 , 出表 现 在对 资 金使 用 的监 并 突
监 管 方 面 存 在 的 问 题 主 要 是 内部 控 制 机 制 的滞 后 性 .重 视 国 家 的 计
场 经济 在 中 国发 展 的 必 然 进程 。 要科 学 有 效 的 金 融监 管 配 合 强 制性 需 的手 段 . 动 金融 机 构改 革 和 整 个 金 融 业 的 行 为 转 变 . 服 市 场 化 过 推 克 程 中的 各种 障 碍 和 保证 金融 机 构 能 够 在 对 内 、 外 激烈 的 市场 竞 争 中 对
营 及 违 规 违 法 行 为 和 金 融 市 场 机 制 自身 问题 而 导 致 的 金融 风 险也 普 遍 存 在 。 金 融 监 管 是 指 金 融 监 管 是 指 金 融 主 管 部 门 通 过 特 定 的机 构
( 中央 银 行 ) 金 融 交 易行 为 主体 进 行 的 某 种 限 制 或 规 定 , 而有 效 如 对 从
地方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地方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不断发展,地方金融监管也日益重要。
但是,在实践中,地方金融监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本文将就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
问题一:地方金融监管的分散性
当前的地方金融监管主要由各级政府、监管机构和银行共同参与,缺乏一定的集中管理,导致监管效率低下、监管标准不一,容易出现盲区和漏洞。
对策一:建立统一的地方金融监管机构
应该建立一个统一的地方金融监管机构,由政府和监管机构共同协调,实现地方金融监管的集中管理。
问题二:地方金融监管的盲目性
地方金融监管在涉及到地方经济利益时,常常存在缺乏客观判断、盲目配合的情况,导致监管失去独立性,严重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对策二:建立独立的监管机构
地方金融监管应该建立独立的监管机构,确保监管的客观性和独立性,避免出现监管失去独立性的情况。
问题三:地方金融监管的人才短缺
地方金融监管的人才结构不够合理,存在专业能力、经验不足的情况,严重影响了监管效能。
对策三: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应该加强地方金融监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人才素质,确保
监管工作的专业性和高效性。
综上所述,地方金融监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建立统一的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建立独立的监管机构,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对策。
只有加强地方金融监管,才能保障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加强金融监管的建议
加强金融监管的建议在当前全球化经济的背景下,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
为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加强金融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合理立法、完善监管机制和规范金融行业等角度提出加强金融监管的建议。
一、合理立法金融监管的有效性离不开合理的法律框架。
一方面,需制定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以跟进新兴金融业务的发展,同时弥补监管空白。
另一方面,要严格规范金融交易行为,提高行业参与者的透明度和道德标准。
此外,还需要明确金融监管部门的权限和责任,减少行政碎片化,提高监管效率。
二、完善监管机制金融监管机制的完善对于防范金融风险至关重要。
首先,要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确保金融机构及时准确地向市场和相关监管机构披露信息,便于监管机构评估其风险状况。
其次,应加强内部监管,要求金融机构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和内部审计制度,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
此外,需要进一步完善跨境金融监管合作机制,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金融风险。
三、规范金融行业加强金融监管还需要加强对金融行业从业者的规范。
一方面,要强化金融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纪律意识,加强培训和考核,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责任意识。
另一方面,要加强对金融产品的评估和监管,防范金融创新过程中的风险。
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金融风险应急机制,切实提高应对金融危机的能力。
四、加强监管科技建设随着科技的发展,金融监管也需要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来提升其能力。
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金融市场进行实时监测和风险分析,及时预警和干预。
同时,加强信息技术安全和防护措施,确保监管过程中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总之,加强金融监管是保障金融体系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通过合理立法、完善监管机制、规范金融行业和加强监管科技建设等举措,可以提高金融监管的效能,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
这也是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共同努力的方向,为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繁荣做出贡献。
金融机构监管建议
金融机构监管建议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机构监管显得尤为重要。
金融机构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其运作不稳定可能带来严重的经济后果。
因此,建立有效的金融机构监管体系是保护金融体系稳定和保障市场秩序的必然要求。
本文将对金融机构监管的必要性和建议进行探讨。
一、加强监管立法金融机构监管涉及多个领域,需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
加强监管立法,完善金融机构的监管制度和规则,是有效监管金融机构的必要前提。
政府部门应当加强立法工作,制定更加严格和完善的监管法规,以适应金融市场的快速变化和全球化的挑战。
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金融机构面临着各种风险,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是金融机构监管的关键环节。
监管部门应当要求金融机构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评估、监测、报告和应对措施等,以确保金融机构能够及时、准确地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
三、加强信息披露和透明度金融机构作为信息中介,其信息披露和透明度对于市场的稳定和投资者的信心至关重要。
加强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制度,要求金融机构向市场和监管部门提供准确、全面、及时的信息,以便市场和投资者能够了解金融机构的状况和风险。
同时,金融机构应当加强内部管理和治理,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保密性。
四、加强跨境监管合作随着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和金融机构的跨境经营,跨境监管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国际合作,建立和完善跨境监管合作机制,加强信息交流和合作,共同应对金融风险。
同时,金融机构应当加强自身的跨境经营管理,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规范经营行为,增强风险管理能力。
五、加强对金融机构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管金融机构的高层管理人员对于机构的决策和运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加强对金融机构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管,对于保障金融机构的稳定和市场的秩序至关重要。
监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对高层管理人员的任职资格和行为准则,加强对其的监督和考核,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六、建立金融稳定委员会金融机构监管需要协调各个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形成合力。
对当前地方法人银行发展情况的思考
对当前地方法人银行发展情况的思考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法人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等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地方法人银行是根据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设立的,其经营范围覆盖了各个地方经济。
当前地方法人银行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当前地方法人银行的发展情况进行思考。
地方法人银行在支持小微企业方面存在的问题值得关注。
小微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就业增长和经济稳定的主要力量。
由于小微企业规模小、信用评级低,往往难以获得传统商业银行的贷款支持。
地方法人银行因在地区经济中长期发展的优势,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服务于小微企业,但目前面临着资金成本高、风险评估不准确、担保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限制了其对小微企业的支持能力。
地方法人银行在科技创新方面需要加大力度。
当前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和实体经济转型的重要动力。
通过引入先进的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地方法人银行能够提高自身服务效率、风险控制能力和金融产品创新能力。
目前地方法人银行科技创新整体水平相对较低,缺乏先进的金融科技应用,导致业务处理速度慢、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地方法人银行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和应用,提升自身的竞争力。
地方法人银行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需要加强能力建设。
地方法人银行应该注重发展服务实体经济的特色业务,例如供应链金融、农村金融等。
地方法人银行应加强员工培训和能力提升,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加强风险管理和内控能力,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
地方法人银行应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合作。
当前金融行业正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竞争和变革,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已经成为发展的趋势。
地方法人银行应积极与商业银行、其他地方法人银行、金融科技公司等开展合作,共同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金融服务,实现资源共享、互利共赢。
合作可以帮助地方法人银行分享其他金融机构的技术和经验,推动自身发展。
当前地方法人银行发展态势良好,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的意见
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的意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金融组织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然而,由于监管不力,出现了一些金融风险和问题,给经济稳定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因此,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势在必行。
应加强对地方金融组织的准入审查。
地方金融组织作为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需要经过严格的准入审查。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地方金融组织的资质审核,确保其具备良好的经营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对于不符合条件的组织,应坚决予以淘汰,以防止金融风险的发生。
应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地方金融组织在经营过程中,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确保经营活动的合规性和规范性。
同时,要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确保金融组织的稳定运营。
应加强对地方金融组织的监督检查。
监管部门应定期对地方金融组织进行监督检查,确保其按照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进行经营活动。
对于存在违规行为的金融组织,应立即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确保金融市场的秩序和稳定。
还应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的信息披露和透明度。
地方金融组织应及时、准确地披露经营信息和财务状况,向社会公众提供真实、全面的信息。
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信息披露的监督,对于虚假披露和信息不透明的行为,要严格追责,维护市场秩序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应加强地方金融组织之间的合作与协调。
地方金融组织之间应加强信息交流和合作,通过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应对金融风险和挑战。
监管部门要发挥好协调和引导作用,促进地方金融组织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良好的监管合力。
加强地方金融组织监管是当前的紧迫任务。
只有加强监管,提高金融组织的风险防控能力,才能有效预防金融风险的发生,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这需要监管部门和金融组织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如何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风险防控能力的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
如何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风险防控能力的高质量发展研究报告金融监管是保障金融系统稳定运行的重要手段,而提高金融风险防控能力则是确保金融体系能够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如何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风险防控能力,以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监管体系建设建立一个完善的监管体系是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风险防控能力的基础。
首先,应完善法律法规,明确各类金融机构的职责和义务。
同时,要加强对各类市场主体的准入和退出机制,并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
此外,还应加强对市场主体行为的监督和处罚力度,确保市场秩序稳定。
二、优化风险管理机制为了有效防范和化解各类风险,需要优化风险管理机制。
首先,在企业层面上要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完善企业内部审计机构。
其次,在系统层面上要加强对系统性风险的监测和预警,建立风险应急机制。
此外,还需要推动金融科技的应用,提升风险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三、加强金融信息披露和透明度金融信息披露和透明度是提高金融风险防控能力的重要手段。
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信息披露监管,确保市场参与者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各类信息。
此外,还需要推动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数据交换平台,提高数据共享和协同能力。
四、加强跨境监管合作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境金融活动也日益频繁。
为了有效监管跨境金融风险,各国应加强合作,在信息共享、协调等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同时,在国际组织框架下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推动全球金融市场稳定发展。
五、完善风险防控评估体系建立完善的风险防控评估体系是提高金融风险防控能力的重要保障。
要对各类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和应对潜在风险。
此外,还应加强对金融创新产品和业务的评估,防范新型风险的发生。
六、加强金融监管人员队伍建设金融监管人员队伍是保障金融监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要加强对金融监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提高其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
同时,还要建立激励机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金融监管工作。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扎根当地,对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和风险信息掌握有其先天的优势,但也存在资产规模小、盈利方式单一、机制不完善、抗风险能力差等隐忧。
当前,实现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的稳健发展,根本在引导和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把握机遇,完善机制,用好用活支农、支小再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实现做优做强;重点在发现和解决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必要的指导和扶持,促进其加快自身改造,提升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
以促发展提升解决问题能力,以控风险实现健康进取,进而助推地方经济提质增效发展。
本文分析了当前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隐忧,并结合地方实际,提出了切实的解决方法和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面临的发展机遇(一)经济发展新常态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带来发展的机遇。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全面阐述了我国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趋势性变化,其中一个就是新兴产业、服务业、小微企业作用更加凸显,生产小型化、智能化、专业化将成为产业组织新特征。
习近平同志还指出,新常态将带来发展的新机遇,我国正在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化解各种“成长的烦恼”。
为适应这个新常态,国务院2014年出台了《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等文件,提出了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措施,集中解决了小微企业面临的税费高、缺资金、用工难等问题,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
这不但对于中小民营经济单位占比达97%、农村乡镇人口占比达83%的来说,是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对于定位于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来说是难得的发展机遇。
2014年末,市8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212.06亿元,同比增长17.83%,支持农户2.51万户,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57.99亿元,同比增长40.88%,支持小微企业2307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金融行业的监管问题及整改建议
金融行业的监管问题及整改建议一、金融行业的监管问题金融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金融业务种类和金融机构数量的不断增加,金融行业的监管问题日益凸显。
以下将就金融行业监管问题展开讨论。
1.1 风险溢出与跨界经营的监管困境随着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创新,金融风险呈现出高度复杂、跨界蔓延的特点。
由于金融机构的跨界经营,风险溢出的问题日益突出。
尤其是在多个金融机构共同承担风险的的情况下,监管机构难以有效地统筹调控。
比如,传统银行业务与影子银行业务之间的界限模糊,监管部门往往很难及时把握和评估风险。
1.2 监管部门能力与技术水平的不足金融行业快速发展给监管部门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监管部门在人员配置和技术水平方面存在严重不足。
对于具体的金融业务和金融产品,监管人员缺乏充分的了解,无法发现潜在风险。
同时,监管技术手段和手段滞后,监管部门无法及时跟进金融创新的动态需求。
这导致了金融监管与金融创新发展的不匹配。
1.3 监管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畅金融行业监管往往需要多个部门和机构的协同合作,而不同监管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环节不畅。
监管部门在对金融机构的风险评估和监管工作中缺乏及时的信息共享机制,导致金融风险的监控和防范困难。
同时,部门之间信息孤岛的存在也给欺诈行为和非法资金流动提供了便利。
二、整改建议为了解决金融行业监管问题,提升监管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以下提出以下整改建议:2.1 加强监管部门人员培养和技术建设为了提升监管部门的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应加大对监管人员的培训和学习力度。
对于新兴金融产品和业务,监管人员应通过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同时,监管部门应加大对科技与数据分析的投入,提高监管技术手段的水平,以更好地发现和应对金融风险。
2.2 加强跨界金融风险的监管协调机制加强金融监管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建立跨部门、跨行业合作的信息平台,形成多部门联动的监管合力。
地方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地方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地方金融监管存在的问题:
1.监管体系不完善:地方金融监管体系相对来说还比较薄弱,监管法律法规还需要完善,并且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也不够。
2.监管部门职责不明确: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存在职责不明确的问题,在具体的监管中往往存在业务上的重叠和不必要的争夺。
3.监管手段单一:目前地方金融监管的手段主要是行政管理手段,而缺乏其他监管手段的支持。
4.监管资源匮乏: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的人员、技术和经费等资源匮乏,无法满足监管需求。
地方金融监管的对策:
1.推动金融监管法律法规的完善和更新,确保监管法律法规的及时性和针对性。
2.明确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的职责和权限,避免业务重叠和不必要的争夺,提升监管效率。
3.加强监管手段建设,探索并引入其他监管手段,如监管科技、市场约
束等手段。
4.增加监管资源投入,提升监管部门的人员、技术和经费等资源保障水平。
5.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同合作,实现多部门联合监管,形成合力,推动地方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对当前地方法人银行发展情况的思考
对当前地方法人银行发展情况的思考地方法人银行是指在国家法律框架下,经过注册、备案、获得金融许可与监管后,以服务本地市场及地方经济发展为主要目标的金融机构。
它们主要服务地方居民、小微企业和地方政府,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和服务。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法人银行在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了地方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当前地方法人银行的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一、发展态势当前,地方法人银行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体系中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从发展态势来看,地方法人银行整体实力不断增强。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数据,截至2019年底,全国已有地方法人银行达到250多家,占银行业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
总资产规模超过12万亿元,总负债规模超过10万亿元,总存款规模超过8万亿元,总贷款规模超过6万亿元。
同时,地方法人银行的收入情况也不断提升。
以湖北银行为例,2019年该行实现总资产1.15万亿元,经营收入为164.95亿元,净利润为40.57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23.7%、24%和28%。
说明地方法人银行已经在省级银行中处于不可忽视的位置。
二、存在问题虽然地方法人银行发展势头良好,但潜在的问题仍然存在。
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1、资金风险较高。
地方法人银行依赖于本地市场,由于市场规模有限,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低,很难承受大额信贷业务的风险。
一旦本地市场发生变故,将会对地方法人银行的业务产生重大冲击。
2、管理制度不健全。
地方法人银行的管理制度与商业银行存在差异。
一些地方法人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缺乏严格的内部管理和制度建设,存在较大的管理风险。
这些银行如果不能及时进行调整,将会影响其经营效益。
3、竞争压力增大。
地方法人银行的竞争来自于商业银行和其他地方法人银行。
商业银行的产品、服务优势和品牌认可度是地方法人银行难以比拟的,因此地方法人银行在竞争中往往处于劣势地位。
与此同时,其他地方法人银行加入竞争,将会进一步削弱地方法人银行的市场份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强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监管的思考
作者:赵峰杨晓艳时间:2007-11-21 22:43:00
摘要:近几年,对城市商业银行等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监管的效率不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究其原因,在于将过于先进和规范的监管模式简单地套用在尚不具备规范市场主体特征的地方性金融机构身上。
本文提出建立有效监管的出路是:监管要有的放矢,要在改善治理结构、引入竞争机制方面多做工作,逐步建立与当前地方性金融机构经营特点相适应的有效监管模式。
关键词: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监管模式评价
近年来,以城市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着风险状况居高不下、低效运转的问题。
本文在对地方性金融机构行为特征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未来几年监管的主攻方向在于,以法人治理结构为重点,通过产权约束和竞争约束规范地方性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增强金融监管的针对性、敏感性和约束力。
具体包括如下三个层面的内容:(1)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设计与操作,形成有效的产权约束;(2)在产权所有人虚置的过渡时期,中央银行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虚拟主体的责任,通过引入内部竞争形成有效的内部制衡机制;(3)构建符合中小金融机构现实的、合理的、科学的、渐进的监管指标体系,减少盲目性,提高权威性和有效性。
一、当前监管效果的分析与评价
近年来,在地方性金融机构发展过程中,监管工作也进行了适时的跟进,借鉴国外成熟的监管思想及方法体系,建立了一套监管的方法和内容体系。
(1)重视了对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2)将风险防范放在首位,确立了资产风险为中心的监管内容体系,建立了资本充足率、资产负债管理等监管指标体系,初步建立了风险预警和风险防范体系;(3)采取了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监管结合的全面监管方式;(4)对部分机构出现的风险进行了综合处置;(5)对中小金融机构进行了管理体制的变革,分别实施了产权改造和经营机制的再造。
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行为得到了规范,效益观念、成本控制、内部管理取得了明显的进步,风险防范的框架初步建立,中小金融机构的经营和发展初步走上了健康运行的轨道。
但是,由于我们的监管方法体系和指标体系是以借鉴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为基础的,在适用于地方性金融机构监管的实践中,因为存在没有清晰权责条件的内部治理结构这个先天不足,监管方式设计失去了针对性和有效性。
(1)指标设计缺乏灵活性。
(2)监管模式过于理想化。
现场监管与非现场监管相结合,是基于充分、准确的信息批露、规范的报表体系,完善的监测指标体系、高效的分析框架等基础上的,而这些条件目前我们都不具备或不完全具备。
(3)监管内容千篇一律。
针对目前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管理体制不理顺的现实情况,对其内部委托、代理机制的监管应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而不是目前单一的
几个指标就能解决了的问题。
(4)监管缺乏应有的独立性,难以超脱。
二、对地方性金融机构监管模式的思考
根据中小金融机构存在的缺陷和监管存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该坚持法人监管和风险监管的原则,以法人治理结构和风险监控体系为重点,一方面要改造机构,逐步健全治理结构、引入竞争、规范行为,建立中小金融机构的有效内部控制和激励机制,另一方面要修正监管模式、监管指标和调整监管方法。
完善对中小金融机构风险评价和处置体系的设计,以确保监管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逐步向规范化过渡。
达到主动监管、超前监管、依法监管、科学监管的目标,提高监管的效能。
1.强化对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治理结构的监管。
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应积极推进城市商业银行的产权改革。
一是要设计合理的股权分布结构,调动各个层面所有者关注经营的积极性。
当前可以考虑降低地方政府股份份额,增加地方民营经济股份份额,建立以民营经济为主的法人股、以内部中高级管理人员为主的内部职工股和社会公众股,以股份的合理分配形成均衡的所有人结构。
二是明确合理的股权流动性要求,促进股权的合理流动,增强所有人对代理者行为约束。
三是要加强对股权人的合法性、真实性监管,防止虚假出资行为。
四是对所有权人运行机制的监管。
要通过这一监管,形成高效的决策机制、决策监督机构,并使委托代理行为遵循严格的权责对等原则实施。
而在条件不具备的机构中,强化代理权监管应是中心内容。
2.强化约束激励机制,完善法人机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
针对目前地方性法人机构所有人虚置的情况,金融监管当局应承担“虚拟主体”的职责,强化对金融机构内部运行机制的监管。
一是设计金融机构内部竞争机制,完善代理权竞争,通过竞争约束代理人行为。
二是强化对代理人行为监管,实现权利责任制衡,把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从业务监督到高级管理人员监管有机结合起来,防止内部人控制现象的产生。
三是要完善对金融机构内部激励机制建设,试行对高级管理人员期权激励等措施,减轻经营的短期化行为。
四是对法人机构内部运营机制进行有效监督,对经营管理决策、执行、监督行为进行全程监控,确保一级法人体制下统一资金调度、统一财务支出、统一人员调配等措施的落实。
3.设计符合实际的风险指标体系和风险评价标准。
这包括了对银行体系日常监管的主要内容,其指标可以分为四类:资本、负债、资产与价格,针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较低、资产运用单一等实际情况,金融机构风险指标的设计和监控应突出如下几个方面:(1)在资本监管上,除提出资本充足率的基本要求外,还要强化对出资人出资动机与行为的监管、资本结构的监管。
(2)在对负债的监管上,除提出准备金要求外,还要针对区域性法人机构抵御流动性风险差的要求,加强负债期限结构、负债来源结构的监管。
(3)在对中小金融机构的资产风险监管上,不良贷款指标的设计应根据新老划断、逐步消化的原则,设计不同的指标要求,包括:资产运用结构、资产流动性评价、资产风险权数设计、贷款期限与集中度监管,重点防范向出资人贷款行为的监管。
(4)价格监管。
4.建立权责分明的风险处置和损失承担机制。
尽可能地通过市场手段解决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机构兼并等问题,要允许并鼓励以“快鱼吃慢鱼”
的方式,推动中小金融机构的市场重组,增加金融机构外部竞争压力,降低风险处置成本。
因此,有必要以立法形式确立损失分摊、资产定价等问题,扫清市场化重组的技术障碍。
要建立操作性强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及早消除影响金融全局运行的个体风险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