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课程PP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络学说
心病科周柚廷
主要内容
第一节、经络学说概述
第二节、十二经络
第三节、奇经八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第四节、经络的生理功能及应用
经络学说
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循行分
布、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相 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 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经络学说概述
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学说的形成

(二)十二经脉在四肢部的分布
阴经分布在四肢的内侧面:
“内侧前中后,太阴厥少阴” 但足三里阴经在内踝尖上八寸以下的分布,
前中后部位依次是厥阴、太阴、少阴。 阳经分布在四肢的外侧面: “外侧前中后,阳明少太阳
(三)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




三、十二经脉分布规律
(一)十二经脉头面部的分布 头面部:手三阳经止于头面,足三阳经起于头面, 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在头面部交接,所以说:“头 为诸阳之会”。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分布的特点是:手足阳明经分布 于面额部;手太阳经分布于面颊部;手足少阳经分 布于耳颞部;足太阳经分布于头顶、枕项部。另外, 足厥阴经也循行至顶部。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 在侧,太阳在后。
四、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手太阴肺经与手阳明大肠经相表里
手厥阴心包经与手少阳三焦经相表里 手少阴心经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表里 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 足厥阴肝经与足少阳胆经相表里 足少阴肾经与足膀胱经相表里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三、经络系统的组成 经络
经脉 十二经脉

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
络脉 奇经八脉

别络 浮络 孙络
足太阴脾经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阴肾经
足阳明胃经 足少阳胆经 足太阳膀胱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督脉、任脉 冲脉、带脉 阴维脉、阳维脉 阴跷脉、阳跷脉
第二节、十二经脉
中线→前线 前线→中线
后线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和交接规律








(一)走向规律 手三阴经,从胸走手, 交手三阴经; 手三阳经,从手走头, 交足三阳经; 足三阳经。从头走足, 交足三阴经; 足三阴经,从足走腹 至胸,交手三阴经。

(二)交接规律
手太阴肺→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足太阴脾→ 手少阴心→手太阳小肠→足太阳膀胱→足少阴肾→ 手厥阴心包→手少阳三焦→足少阳胆→足厥阴肝→ 手太阴肺 阴经与阳经(互为表里)在手足末端相交,阳经与 阳经(同名经)在头面部相交,阴经与阴经在胸部 相交。

十二经脉的名称与分布规律
上为手,下为足; 内为阴,外为阳; 脏为阴,腑为阳。
手经——行于上肢; 足经——行于下肢。 阳经——行于四肢的外侧——属腑; 阴经——行于四肢的内侧——属脏。
阳经的分布规律: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 阴经的分布规律: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
十二经脉名称分类表 阴经属脏络腑 阳经属腑络脏 循行部位 (行于内侧) (行于外侧) 太阴肺经 阳明大肠经 上 前线 手 厥阴心包经 少阴心经 太阴脾经 足 厥阴肝经 少阴肾经 少阳三焦经 太阳小肠经 阳明胃经 少阳胆经 太阳膀胱经 肢 下 肢 中线 后线
十二经脉的名称
十二经脉的走向交接规律 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十二经脉的流注次序 十二经脉的循行部位
一、十二经脉的名称
(一)命名原则 1.上为手,下为足:行于上肢者为手经,行于下肢 者为足经。 2.内为阴,外为阳:四肢内侧前中后依次为太阴、 厥阴、少阴;四肢外侧前中后依次阳明、少阳、太 阳。 3.脏为阴,腑为阳;阴经属脏,阳经属腑。
经络系统的组成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络是运行全身 气血,联络脏腑形体官窍,沟通上下内外, 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是人体结构的重 要组成部分。 经与络的关系: 经—经络系统的主干;有固定循行的路线 络—经的分支,网络全身;无固定循行路线
二、经络学说的形成
(一)经络学说的形成 1. 《十一脉灸经》 2.针灸疗法的发明和经络感传现象的发现是经络学 说形成的基础 3.循经症候群的观察和练功过程中的体悟 4.穴位主治功用的归纳 5.古代解剖学的知识 6.阴阳五行学说的参透和指导 (二)经络学说的确立 《内径》成书是中医学经络学说形成的标志

足三阴与足阳明经分布在胸、腹部(前),手三阳与足太阳经分布在肩胛、背、腰部(后),手三阴、 足少阳与足厥阴经分布在腋、胁、侧腹部(侧)。 ┌──────────┬──────────┬──────────┬──────────┐ │ 部 位 │ 第一侧线 │ 第二侧线 │ 第三侧线 │ ├──┬───────┼──────────┼──────────┼──────────┤ │ │ 胸部 │足少阴肾经(距 │足阳明胃经(距│足太阴脾经(距 │ │ │ │胸正中线二寸) │胸正中线四寸)│胸正中线六寸) │ │ ├───────┼──────────┼──────────┼──────────┤ │前 │ │ │ │足太阴脾经(距│ │ │ 腹部 │足少阴肾经(距 │足阳明胃经(距 │腹正中线四寸)│ │ │ │腹正中线半寸) │腹正中线二寸) │足厥阴肝经从少│ │ │ │ │ │腹斜向上到胁 │ ├──┼───────┼──────────┴──────────┴──────────┤ │ │ 肩胛部 │ 手三阳经 │ │ ├───────┼──────────┬──────────┬─────────┤ │后 │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 │ │ │ │ 背、腰部 │(距背正中线一│(距背正中线三 │ │ │ │ │寸半) │寸) │ │ ├──┼───────┼──────────┴──────────┴─────────┤ │ │ 腋部 │ 手三阴经 │ │侧 ├───────┼───────────────────────────────┤ │ │胁、侧腹部 │ 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