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

沂源一中刘芳一、语段诵读

通过诵读对辛弃疾有初步的认知,培养学生的语感。

1.醉里挑灯,长剑泛着幽蓝的光;轻弹剑身,化作慷慨悲歌。要拭干扬州路上苦难的泪,要饮尽佛狸祠下胡虏的血。一次次的上书请战却没有效果,磨损了你的剑;一次次听到江北百姓痛苦呻吟却无能为力,蚀钝了你的剑;仓皇北伐,将十万大宋男儿的性命断送在长江边的狂风里,折断了你的剑。但我知道,你那酒中还有着八百里分麾下炙的味道,你那张琴里还藏着五十弦翻出的塞外的声音,你的梦里依然有飞奔的的卢,弓弦的霹雳。你的心中藏着那把剑,你是把它溶入了墨中,写在纸上。那把剑,它永远不会失落。(《辛弃疾的剑》)

2.金人的铁骑蹂躏着大宋的疆土,神州大地烽烟四起,黎民百姓流离失所。辛弃疾,一介草民,却担起了扶大厦之将倾,救黎民于水火的重任。胡尘飞,金戈鸣,你驰骋疆场,拍刀催马,痛杀贼寇;你单人独马,生擒叛将,义薄云天。忠贞爱国的信仰早已融入了你沸腾的血液,所以你甘愿“金戈铁马去,马革裹尸还”,可苟且偷安的怯懦却刻进了南宋统治者卑微的灵魂,所以他们“只图享乐,只颂月圆”。你的万字平戎策换作了东家种树书,你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那气壮山河的力作是你心灵的呐喊和不屈的抗争。(教师下水文)

二、导入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诗抒发了他仰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却又壮志难酬的愤慨。今天让我们学习他的《水龙吟》,让我们看看在这首诗中又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学习目标展示:

1、学会抓意象和情词,分析寓情于景手法的运用。

2、了解诗中传达的壮志难酬的感情,把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三、文本诵读

教师对诵读提出要求:1、读准字音。2、读清断句。3、读出情感。

步骤展示:一生为大家诵读------一生点评诵读------重新诵读呈现悲愤之情---老师范读------自由诵读体味情感----齐读

四、文本讲解

1.整体感知

上阕:在赏心亭楼头眺望所见的秋景。

下阕:借用典故表达功业未成的愤慨。

2.解读上阕

导入语: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语(从原文中勾画出来):楚天、水(秦淮河)、山、落日、断鸿

景物特点(用凝炼的词概括):楚天寥廓、秋水潺湲(江水悠悠)、远山含愁、斜阳惨淡、孤雁哀鸣

情词:愁恨

作者因何生愁?(拓展延伸)

原因一:悲秋(诗句拓展)

(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白居易《琵琶行》)

(2)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

(3)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原因二:登高(登台)(诗句拓展)

(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原因三(主要原因)写作背景介绍

该词作于淳熙元年(1174年)建康通判任上。这时他自江东率领人马来到南宋已八、九年了,朝廷只给他一些地方官当,决不肯让他带兵去抗金复国。在这种境遇下他深感压抑,内心充满了愤懑不平。他为了消愁解闷而登上了赏心亭,面对这大好江山,无限感慨涌上心头,遂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抒情词。

过渡语:诗人除了用景物衬托心情,还用动作表现心情。

动作(表现心情):看、拍

(1)李贺曾说“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吴钩”本是战场上杀敌的锐利武器,但现在却闲置身旁,无处用武。这就把作者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无用武之地的苦闷烘托出来了。

(2)“拍遍”意为不停地敲打,借拍打栏杆来发泄胸中的抑郁苦闷之情。作者雄心壮志无处施展的急切悲愤的情态跃然纸上。

再读上阕:让我们带着悲愤的感情再读上阕。

小结表现手法(能力提升)

运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楚天寥廓、秋水潺湲、远山含愁、斜阳惨淡、孤雁哀鸣的秋景图。渲染了一种空旷寂寥、凄清萧索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

3.解读下阕:

(1)运用了哪些典故:

张翰——乐于归隐

许汜——谋取私利

刘备——雄才大略

桓温——叹时光流逝

(2)抓情词体味作者对这些行为的态度:

休说、羞见、可惜、忧愁

对张翰和许汜是否定,对刘备是肯定和赞许,欣赏刘备的雄才大略。对桓温则是“心有戚戚焉”。借典故表明自己不会归隐,不追名逐利,渴望驰骋疆场,杀敌报国,建功立业可又功业未成,壮志未酬的愤慨。

过渡语:诸葛亮曾说:“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可他毕竟还有出师的机会,可辛弃疾一生被闲置不用达20年之久,他根本没有机会驰骋疆场,他只有老泪纵横,仰天长啸。他不是为一己私利,个人得失而伤感垂泪,是为大宋的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而忧,是“先天下之忧而忧”,让我们带着崇敬之情再读一下诗歌。

(3)小结全诗塑造的人物形象:

1、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渴望收复失地、建功立业,却又壮志难酬的抗金英雄形象。(性格+身份地位)

2、他在赏心亭眺望江北沦陷区的大好河山,可他却不能驰骋疆场,只能用宝剑一遍遍拍打着阑干,来发泄心头的怨愤;只能空自垂泪,仰天长叹。(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抓人物的动作,神态)

3、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愤慨之情。(人物形象蕴含的社会意义和寄托的作者情感)

五、巩固提高

通过课文习题的拓展,进一步巩固本节课的目标。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1)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2),身老沧洲(3)。

[注](1)关河:关口与河防,指汉中前线。

(2)天山:宋金对峙的西北前线。

(3)沧州:江湖隐居之地,陆游晚年一直居住在家乡绍兴镜湖。

分析这首诗中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