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课《电影文化学》复习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博雅课程《电影文化学》
复习大纲
2008-6-6 在西方,文化一词的最早根源,来自拉丁文Cultura,其含意包容培养、栽培、修治、修养、修炼、教化等等。
狭义的文化专指文学艺术。
最广义的文化指人类在社会生活中所创造的一切,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全部内容。
电影文化是全方位融化物质文化成果的精神文化,是精神文化中的审美文化,是审美文化中独树一帜的综合文化。
蒙太奇原是建筑中静止块面组合的概念,被电影艺术借鉴、改造为与运动及声画组合相关的手段。
列宁曾经指出:“对于我们来说,一切艺术部门中最最重要的便是电影。”
照相主要有两种拍摄方法——“抓拍”和“摆拍”。前者选取并拍摄实际生活中某一瞬间的真实景象;后者则对景象进行某些设计、修饰,直到符合创作者的主观愿望和要求之后,再进行拍摄。
电影被人们称为“最昂贵的艺术”。
1895年12月,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公开放映了12部电影短片,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1897 年,法国的梅里爱在蒙特里尔的庄园内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摄影棚。
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27年问世的。
世界8个电影大国是:美、法、德、英、俄、中、日、意大利。
1950年代以后,机器化的工业生产方式逐渐扩张到了精神文化的生产领域,其突出的标志就是法兰克福学派所称的“文化工业”的崛起。
1969年由法国与阿尔及利亚联合拍摄、希腊导演科斯多·加夫拉斯执导的影片《Z》是西方政治电影的开山之作。
电影可以综合使用并同时使用多种符号——语言、文字、音响、色彩、光线等等。
散文式电影从散文中学到的一个最重要的美学原则是“形散而神不散”。
电影大量地借鉴了文学在叙事和抒情上的许多表现手法,尤其是小说和戏剧在组织情节、塑造人物、控制节奏、把握结构以及诗歌和
散文在营造意境、抒发情感等方面的手段。
电影是直接从照相术发展出来的。
优秀的政治电影的突出特征是强烈的政治批判性。
电影文化的特性:
1、电影视听享受的娱乐性
2、具有独立赢利模式的商业性
3、易受扭曲的脆弱性
4、优势独具的高密度性
5、交相融合的高技术与高情感性
6、具有综合性。
二十世纪后期的精神文化:
1、生存语境:全球一体化
2、生产主体:打破话语权的垄断
3、生产方式:“文化工业”的崛起
4、生产观念:文化成为商品和消费品
5、产品功能和形态:民主化程度的提高
6、传播方式和受众层面:数码信号覆盖全球。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