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高血压认知的误区有哪些

人们对高血压认知的误区有哪些
人们对高血压认知的误区有哪些

人们对高血压认知的误区有哪些? --云鹊医

很多时候,人们对高血压不是特别了解,这样对病情的诊治是很不好的,很多患者会这样做:身体是自己的,不舒服了就吃药,如果没有感到不适,就不吃药。其实这样是不对的,下面云鹊医为大家讲解一下人们对高血压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高血压无不适症状,可以不用降压药?

大部分高血压患者发病早期都是没有不适症状的,没有症状不意味着不用治疗。如果不及时就医,不进行生活管理和药物控制,高血压会不知不觉侵害健康,造成严重后果。

误区二:凭感觉用药,头晕吃药,头不晕停药!

自己的感觉很多时候是不准确的,头晕很多时候是由高血压引起的,但是不意味着不头晕血压就不高。而且,如果等头晕了再去吃药,血压可能早已经升得非常非常高了,不仅造成肾脏、脑的损害,严重的还有生命危险!

误区三:血压正常了就停药!

高血压最重要的治疗是保持血压的相对稳定,经常停药会使血压上下波动,血管就像一根橡皮筋被拉拉扯扯,很快就没了弹性,所以不应该随便停药。正常人的血压在一天和四季都在波动,高血压病人的波动更加严重,降压药能使这种波动相对平稳。但是必须指出,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少部分患者是可以减量或者停药的,但是绝对不建议擅自停药。

误区四:用食疗或理疗仪器,不服用降压药!

食疗和理疗仪器对于部分患者确实是有轻微的降压疗效的,但仅适用于预防高血压的正常人群。已经明确诊断了高血压的患者,一定要遵从医生的指导,定时定量服药,可以辅助以食疗和理疗。拒绝吃药,只靠辅助疗法,只会延误病情!

误区五:是药三分毒,降压药不可长期服用!

高血压最重要的治疗目的是保持血压的相对稳定,这意味着患者药长期服用降压药。药物确实是会给肝肾带来一定的负担,但是不吃药带来的脑、心脏、肾等的损伤更大!此外,听从医生的用药指导,定期检测肝肾功能,能帮助医生为患者选择一款最适合、对肝肾损伤最小的降压药,长期服用也不用太过担心。

误区六:跟着广告走,频繁更换降压药!

降压药确实是多种多样的,也不断在更新换代。医生都会根据患者的血压情况和年龄、性别、合并症等身体情况以及经济情况,为患者选择一款适合你的病情并且是你经济上可以长期支付的降压药。所以适合的,就是最好的,不是越新越贵的药就越好。此外,药物经常是连续服用了一段时间才会发挥出它的真正疗效,频繁更换降压药无法让药物真正发挥效用,反而是不利于治疗的。

误区七:听信伪科学宣传,相信有根治高血压的“灵丹妙药”等。

高血压是不能根治的!别相信所谓的“灵丹妙药,”都是骗人的。随着我们的年龄增加,正常人的血管弹性也会变差,所以到了老年,血压都会有所升高,更何况是高血压患者,根本不可能根治。但是!高血压是可以被有效控制和管理的,通过生活方式管理和降压药物治疗,减缓血压升高的速度,让他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并且减少高血压引起的其他疾病的发生,就是最好的治疗!

高血压的治疗需走出误区

人体的代谢率都降低,血压比白天下降了20%左右,如睡前服降压药,血压会进一步下降,使血流缓慢,心脑肾等重要脏器供血不足,血液中的血小板、纤维蛋白等凝血物质在血管内积聚成块,形成血栓,阻塞脑血管,易致缺血性脑卒中。 1.6 频繁更换降压药有的病人在药店自购降压药,用后效果不理想,再换一种,不停的更换,有的曾用过多种降压药。得了高血压病以后,要到医院检查,医生需详细询问病史、家族史,了解有无糖尿病、高血脂、肥胖、心肌肥厚、肾脏损害等危险因素,作针对性治疗。对一种药物疗效的评价,需要有一个观察的过程,例如ACEI类和β-受体阻滞剂,不仅要看它降血压的直接作用,还要看它保护靶器官的良好的远期疗效。 1.7 担心药物副作用,不敢用药有些病人看到药物说明书上写的副作用,不敢用药。这个药有副作用,那个药有副作用,哪个药也不敢用。其实大可不必这样害怕,常言说“是药三分毒”,一般药物都有或多或少的毒副作用,作为生产厂家,必须详细的一一写进说明书中,但大部分药物副作用轻微,不影响临床使用,医生在使用药物时是要权衡利弊掌握分寸的,有些药物在使用时要联合其他药物来减轻其副作用,或在应用中注意哪些事项可以减轻或避免毒副作用,医生是要详细安排病人的。 1.8 认为血压降得越低越好经循证医学大样本实验调查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降低血压,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死亡率都有大幅度下降,但这并非血压降得越低越好,按照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要求,一般高血压病人降至<140/90mmHg,老年高血压病人< 150mmHg,有糖尿病或肾病的高血压患者<130/80mmHg[3]。有实验显示血压降得过低,心衰事件会增加,在脑血管意外的病人治疗中,急性期一般不宜降压,以免影响脑血流灌注,除非当脑出血病人血压>180~200mmHg、脑梗死病人>200~220mmHg时,需要适当降压。 1.9 只注意降压,不注意保护靶器官高血压的并发症是对靶器官的不良重塑,这种重塑的病理生理过程势必造成靶器官结构与功能的改变,高血压患者若不经治疗,约50%死于冠心病或充血性心力衰竭;33%死于脑卒中;10%~15%死于肾功能衰竭。所以我们在治疗高血压病的一开始,就应该注意保护心、脑、肾这些重要脏器(即高血压的靶器官)。而ACEI类以及β-受体阻滞剂,正是既降血压,又有保护心脏和对肾脏起有益作用的药物。 2 如何走出误区 2.1 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各级医疗卫生单位可利用讲座、上课、广播、板报等形式,以及医生看病时广泛宣传,使高血压患者和广大群众,充分了解高血压对人体的危害,掌握一些有关高血压的基础知识,提高自我保健的意识,配合治疗。 2.2 医生的知识需更新近几年来高血压的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大量临床实验研究进一步阐明了发生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及高血压与冠心病、糖尿病的相互影响。高血压对靶器官心、脑、肾的损害机制,已深入到细胞分子和基因水平。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已经过5次大的修改[2],对高血压的治疗提出了延缓和逆转靶器官损害的概念,使我们每年都必须更新知识,才能适应新情况。但有些基层医生没有及时学习和掌握新的诊断标准[2],仍按

高血压病防治知识讲座

高血压病防治知识讲座 主讲人:瞿绍华 大家都知道现在高血压病人很多,而且得了高血压它的并发症也很多,甚至很难治愈,有的导致残疾,甚至死亡。给个人、家庭及社会都带来很大的影响。那么什么是高血压呢?它有哪些症状或者表现,我们该如何去预防或者治疗高血压?下面我就上述问题一一来讲解。 一、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 1.原发性高血压就是高血压病,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但病因不明确的独立性疾病,占总共高血压的90%,由于动脉血管硬化,血管调节中枢异常所造成的动脉压持续升高。 2、继发性高血压,这类疾病病因明确,高血压只是这种疾病的一种表现,血压可暂时升高或者持续升高。如肾病引起的肾性高血压。 3、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即什么样的血压才为高血压? 根据2005年修订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化分以下几级: 正常血压:收缩压(高压)小于120mmhg,舒张压(低压)小于80mmhg,。 正常高值:收缩压在120-139,舒张压80-89 高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舒张压大于等于90 轻度:收缩压140-159,舒张压90-99 中度:收缩压160-179,舒张压100-109 重度;收缩压大于等于180,舒张压大于等于110。 二、高血压的现状及特点 1.患病人口众多:目前高血压患者是发病率最高,对人民健康危害最 大的疾病之一。全国18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每年新增患者约600多万,其中有150多万人死于由于高血压引起的中风。现患人数约为1.6亿, 涉及几千万个家庭,平均每4个家庭就有1个高血压病人。 2、居民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患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却很高。全国高血压的知晓率仅仅不到高血压病人的二分之一,有一半的人不知道;治疗

高血压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高血压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身心疾病,在我国其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三高”,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的“三低”和有病不愿服药、不难受不服药、不按病情服药的“三不”的特点,主要原因是公众对高血压病的基本知识了解太少,存在许多认识上的误区。而健康教育对于改正这些误区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是治疗疾病的关键。护士作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其主要任务是积极辅导患者,最大限度地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采用个体化的治疗计划和人性化的护理方案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保障,辅之以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医护的信任度和治疗的顺从性,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血压的稳定。 没有头痛头昏症状,就不是高血压的思想是错的。事实上有很多患者血压升高时并没有异常感觉,直到出现心脑血管疾病,才发现有血压升高,然而这个时候却已经失去了干预高血压的较好时机。有些人即使知道自己有高血压,但一旦血压正常了,就停止用药。用降压药时服时停,血压一高就吃几片,血压一降就马上停药。这样突然的停药,极易使血压反弹。而且血压时高时低,就像气候时冷时热,对健康更加有害。因此,药物治疗应坚持不懈,时服时停不但会导致治疗的失败,而且还易引发意外。当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后,可逐渐减量,使治疗量维持在一个较低而又能控制血压稳定的水平,但这个过程必须缓慢进行。有些人一旦发现高血压,恨不得立刻就把血压降下来,甚至随意加大用药剂量,但这样却极容易发生意外,尤其是血压水平较高的中老年重度高血压患者,极易引发心脑血管严重病变。 对于这些误区,作为护理人员应该提高病人对高血压的认知程度加强对病人及其家属沟通,充分让病人了解高血压的相关知识,让病人知道良好的日常饮食和生活习惯对治疗高血压病,控制血压有重要的作用。还应开展高血压俱乐部活动,规定每月的第二个星期天下午举办“高血压俱乐部”活动,给病人和家属提供一个有效的健康教育场所,制定有效教育计划和教育内容,并由科室的责任医生和护士亲自传授教育内容,并且适当的增加教育讲座、观看录像光盘等,来增加病人的高血压治疗知识,并安排轻、中度高血压病人进行经验介绍,让有预防知识并文化程度高的病人现身说法,消除病人紧张恐惧心理,提高病人生活质量,使病人的护理计划能更好的实施。也可以发放调查问卷,根据患者填写问卷调查表的结果进行评估,制定健康教育方案然后实施,一段时间后对每例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实施效果进行评估。为患者提供相关的宣教食用低盐低脂的饮食,多补充钙和钾盐,保持理想体重,并且适量的运动每天步行三公里,时间在30 min以上,每周要运动五次以上,运动以后心率加年龄应为170,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心境,保持大便通畅,避免大便用力,以免发生脑血管疾病。 健康教育是一项投入少、产出高、效益大的保健措施,是防治高血压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通过对高血压患者实施有计划、连续的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高血压病的认知水平,增强了自我保健意识,充分调动了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增加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建立了健康的生活方式,血压得到了良好的控制,延缓或减少了并发反应的发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同时,要做好健康教育,作为医护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心理学知识和护理素质,正确掌握沟通技巧,了解患者的心理及生理需求,科学的运用健康宣教才能得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名人名言之高血压治疗十大误区

高血压治疗十大误区 高血压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之一,有些老年人认为随着年龄 增长,血压高是正常现象,就算查出高血压,也不认真对待。以下 几种错误想法,控压时尤其要避免。 血压高但没症状,不用吃药。大多数早期高血压患者没有明显 症状,随着病情进展,才有可能出现头痛、头晕、耳鸣、頸背部肌 肉酸痛等症状。即使没有症状,持续的高血压也会对心、脑、肾等 靶器官造成严重损害。专家表示,高血压需早发现、早治疗。一旦 诊断为高血压,就应积极干预治疗。早期高血压患者如果经过干预,改变生活方式后血压恢复正常,可在医生指导下酌情减药或停药。 一旦吃药会产生依赖性,副作用也较大。降压药属于非成瘾性 药物,和高血压的危害相比,降压药的副作用微乎其微。所以已经 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最好不要随意停药,防止停药后血压升高。 血压高时吃药,血压正常就停药,不用坚持。高血压是慢性病,通常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药来控制血压。停药后血压波动幅度过大 会增加心梗、脑梗等并发症发生。降压药的作用不仅是降血压,还 有维持血压平稳,避免更多脏器伤害。 开始不能用“好药”,否则病情严重时无药可用。降压药不会出 现耐药情况。目前,临床公认高血压患者治疗的“好药”是指长效降 压药,即口服一次,降压作用持续24小时以上。短效降压药物通常 只用于突发性血压增高,作用时间短,长期用药易引起血压波动。 建议患者根据个体情况,咨询医生选择合适的长效降压药,避免降 压过猛。 发现血压升高,要快速降到正常。一般情况下,血压是缓慢升 高的,所以降压过程也要平稳。即使高血压急症也不可快速降压, 以免引起脑灌注不足等意外发生。 根据偶测血压值来判断高血压。很多人测一次发现血压高,就 认定自己是高血压,这是不对的。判断是否患上高血压,不能以在 门诊或家里偶尔测得一两次血压偏高为准。确诊标准为,连续测量 非同日的3次血压值,若均高于140/90毫米汞柱,才判断为高血压。 血压越低越好。血压是保持身体器官灌注的动力来源,血压短 时间内降得很低,超过自我调控能力限值后,将会降低重要脏器的 血液灌注,引起脑血栓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理想血压的高压值应在

[高血压患者的四大误区] 喝牛奶的四大误区

[高血压患者的四大误区] 喝牛奶的四大误区 应该说,高血压并不是难治奇症,但是,仍然有许多医生甚至是心血管科的医生,都看不好高血压病。这其中的原因,和人们对高血压常犯的四个错误有密切关系。 医生量的血压才是准确的 患者和医生都容易犯这个错,就是迷信医生所量出来的血压值。一旦出现诊室血压和家里量的血压数值不一,就会想当然地认为家里量的血压不准确,不能作为病人血压情况的参考。殊不知,诊室血压测量值和家庭自测血压值的重要性是同等的,是不能相互替代的。 有些人平时的血压一直很正常,但是一到医院就会特别紧张,量出来的血压比平明时显要高得多,这就是俗称的白大衣性高血压;另外一些人则相反,他们在院检查时血压值是正常的,但在家里测量时血压却经常超过正常值范围,这种人就属于隐匿性高血压 据统计,在所有高血压患者当中,约有20%的人是白大衣性高血压;而在正常人群中,则有10%~20%患了隐匿性高血压。 因此,诊室血压只是病人某一个时间点的血压值,它有时间、空间的局限性,并不能代表病人总体的血压情况。某一次的诊室血压正常,并不意味着病人的血压控制得很好;同样的道

理,某次的诊室血压值很高,也并不意味着病人的血压没有控制好。 要想正确判断病人的血压情况,必须同时参考多次的家庭自测血压值和诊室血压值。仅凭诊室血压来判断病人的血压情况无疑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的做法。 家庭自测血压不仅可以避免给白大衣性高血压的人进行降压治疗,还可以及时发现隐匿性高血压,使其得到治疗,有效降低其心血管疾病风险。 看不到血压的盲区 在医院里,常能看到一些脑中风病人的门诊病历上记录的多次血压值都很正常。既然血压正常,为何他们还会发生脑中风?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门诊病历记录的几乎都是他们白天的血压清况,而这些病人夜晚的血压如何却无人知晓。 所以,判断一个病人的血压控制得好不好,不仅要看其白天的血压情况,还得看大家忽视的一个时间段夜间的血压值。其实,不仅仅夜间血压是血压的盲区。在诊治高血压患者时,大多数医生也只看到病人某几天、某几次的血压测量值。可以说,除了那几个点以外的血压情况,医生和病人都不清楚。 因此,诊室血压值和家庭自测血压值也不能全面反映病人的血压状况。要想全面了解病人的血压状况,还得给病人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对高血压的认识和理解

大学生如何预防高血压 【摘要】:除了遗传性高血压外,很大一部分高血压病患者是由于后期不良的生活习惯引起的。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在大学时代,大学生如能通过一个科学合理地生活方式有效地预防高血压,则将大大降低今后患高血压的概率,为今后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高血压预防 【正文】: 一、关于高血压: 大量研究证实,高血压是引起引发脑溢血、冠心病、心肌梗死和动脉硬化等肾脏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12kPa)。但是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压的平均值在90mmHg (12.0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下面是血压的级别: 收缩压/mmHg舒张压/mmHg 理想血压< 120 < 80 正常血压120~129 80~84 正常高值130~139 85~89 临界高血压140~150 90~95 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 90~99 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 100~109 3级高血压(重度)≥180≥110 一般正常健康人心脏收缩一次可以排出80~100ML的血液,人体24小时就可以排出7200多公斤的血液,心脏要把血液有效地运送到各个器官,就需要压力,这个压力就是血压,血压太低会引起供血不足,血压太高则会靶器官的损害,严重则可能引发猝死。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就是死于高血压引起的脑溢血。据统计目前中国大约有1亿左右的人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科学研究表明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表现多为:头疼、眩晕、耳鸣、心悸气短、失眠、肢体麻木等。引发高血压病的一个因素是习惯因素遗传,根据调查如果父母都是高血压,那么孩子得高血压的概率是45%。其次是环境因素,当然还有其他的一些因素比如肥胖、长期服用避孕药等。 二、大学生如何预防高血压: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每年扩招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将成为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大学校园是人生走向生活的起跑点,健康知识、健康信念、健康行为对大学生们的一生起着重要影响。很多媒体机构调查的结果表明高血压病正向年轻群体逼近。2004年10月12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公布了“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我国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相关数据显示,未来我国的大学生将保持在

高血压误区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慢性病,是心脑血管事件的重要危险因素。近几年,我国高血压患者逐渐上升,据初步统计,2019年底我国18岁及以上高血压患者约3.58亿。在临床的诊治工作中了解到患者对于高血压常常存在以下误区: 1、患有高血压,只要没有头痛头晕,不用治疗; 有高血压的患者并非一定会出现头痛头晕、视物旋转等症状;没有高血压的人并非血压一直正常。高血压的临床诊断是以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为标准,并非以症状为标准。由于高血压对人体的损害是潜移默化的,所以临床确诊之后需即刻启动降压方案,等到心、脑、肾等靶器官受损而出现相应症状时则为时已晚。 2、一旦服用降压药,则终身服药,对身体造成危害; 降压药非成瘾性药品,且何时用药,如何用药皆以血压控制情况为准,若是新发轻度高血压,无其他器官受累时,启动降压治疗后血压控制平稳,可尝试性停药,切记不可血压正常后立即停药,升高后又继续服药。如果停药后血压依然平稳,则无需继续用药,此后需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定期检测血压即可。所有的药物皆有不良反应,但两害相权取其轻,相比于药物对身体造成的损害,因高血压而引起的脑卒中、冠心病、肾衰竭等疾病更为可怕。 3、降压药应先选用便宜的药,再选择贵重的好药; 降压药物种类繁多,临床常用的有五大类,每一类又分不同小类。在降压药物的选择上,根据患者不同的合并症选择合适的降压药,不可盲目、跟风购买,另外,并非便宜的药就是不好的药,贵重的药就是好药,只有适合的才是正确的药。 4、听说某一种食品可以降压,便疯狂食用; 患有高血压之后,不可一味追求膳食降压,膳食降压有的是在其中分离出某种有降压作用的物质便说可以降压,有的是患者之间以讹传讹。高血压患者在启动降压方案的同时,在饮食方面以减少钠盐和脂类摄入,均衡饮食,素菜为主,荤菜为辅,坚持运动,戒烟戒酒,才能拥有好身体。 希望患有高血压的朋友们能正确认识高血压及其危害,重视高血压的规范治疗,以便控制疾病发展,享受生活乐趣。“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此上古天真论,与诸君同勉。

高血压十大用药误区

高血压十大用药误区 目前我国高血压的控制率仅仅为16.8%。高血压只能被控制,不能治愈。产生高血压的主要原因是:高盐饮食使体内潴留水份增加,驱动血流压力增加。另一个是饮食营养过剩,导至随年龄增长血管内斑块增加,使血管变狭窄和血管弹性“老化“,驱动血流压力增加。所以,一做好适量用盐,二运动减脂,成年人辅以降脂药组合(他汀+依折麦布)控制LDL-C和TG(甚至达到斑块消退),让血压不依赖强制降压药回归正常水平是有可能的。所以,对于高血压前期的年轻人,首要的是低盐和控制血脂(饮食与运动热量平衡)。对于高血压成年人,除上外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每天自测监视血压,通过降脂达到治愈高血压的症状,及时停止降压药的服用,防止低血压症的产生。为了科学规范地防治高血压,必须澄清对高血压的认识误区。 误区一:防控高血压是个人的问题 不可否认,高血压的发生与个人的生活方式有关。 但是,即使高血压患者想改变生活方式,如果家庭和社会不予支持也很难。如果购买的食品都含有很高的钠盐,限盐也就成了空话。 再如,被动吸烟和吸烟一样,都是心血管危险因素。如果不戒烟,家属和同事就永远消除不了这个心血管危险因素。

误区二:凭感觉用药 高血压是用血压计量出来的,不是感觉出来或估计出来的,没有不适感觉,并不能说明血压不高。 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症状,有些人血压明显升高,但因为患病时间长,已经适应了高的血压水平,仍没有不适的感觉,直到发生了脑出血,才有了“感觉”。 误区三:不愿意过早服药 很多40~50岁的患者被诊断为高血压后,不愿意服药,担心降压药会产生“抗药性”,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这是非常错误、而且十分危险的观念。 第一,降压药不是抗生素,降压药不会产生耐药性。 第二,血压升高会不知不觉中损害全身的大、中、小血管,损害心、脑、肾。收缩压(高压)每升高10mmHg,脑卒中与致死性心肌梗死发生风险分别增加53%与31%。 第三,血压控制得越早,能越早地保护血管,预防心、脑、肾损害,其远期预后越好。对于大多数患者,在改善生活方式的基础上(1~3个月),血压仍≥140/90mmHg,应启动药物治疗。 误区四:降压药伤肾 伤肾的是高血压,而不是降压药。

高血压病防治知识讲座精选文档

高血压病防治知识讲座 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高血压病防治知识讲座 庐江县庐城镇卫生服务中心 大家都知道现在高血压病人很多,而且得了高血压它的并发症也很多,甚至很难治愈,有的导致残疾,甚至死亡。给个人、家庭及社会都带来很大的影响。那么什么是高血压呢?它有哪些症状或者表现,我们该如何去预防或者治疗高血压?下面我就上述问题一一来讲解。 一、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两种。 1.原发性高血压就是高血压病,是一种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但病因 不明确的独立性疾病,占总共高血压的90%,由于动脉血管硬化,血管调节中枢异常所造成的动脉压持续升高。 2、继发性高血压,这类疾病病因明确,高血压只是这种疾病的一种表 现, 血压可暂时升高或者持续升高。如肾病引起的肾性高血压。 3、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即什么样的血压才为高血压? 根据2005年修订版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化分以下几级: 正常血压:收缩压(高压)小于120mmhg,舒张压(低压)小于 80mmhg,。 正常高值:收缩压在120-139,舒张压80-89 高血压:收缩压大于等于140,舒张压大于等于90 轻度:收缩压140-159,舒张压90-99

中度:收缩压160-179,舒张压100-109 重度;收缩压大于等于180,舒张压大于等于110。 二、高血压的现状及特点 1.患病人口众多:目前高血压患者是发病率最高,对人民健康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全国18岁以上成年人高血压患病率为%,每年新增患者约600多万,其中有150多万人死于由于高血压引起的中风。现患人数约为亿, 涉及几千万个家庭,平均每4个家庭就有1个高血压病人。 2、居民知晓率、治疗率、控制率低,患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却很高。全国高血压的知晓率仅仅不到高血压病人的二分之一,有一半的人不知道;治疗率低,不按规范服药;控制率低,不能规范治疗导致高血压病患病人数持续增加,居高不下。全国患病人数约亿,死亡率居心血管疾病的首位,致残率每年约有150万脑卒中患者有100多万都丧失了劳动能力。 3、人群分布特点:男性普遍多于女性,而且年龄越小患病比老年人更加明显,35-49岁人群高血压年增长率比其他年龄组都高。 4.地域特点:北方高于南方,城市高于农村,但是近年来农村高血压患者也普遍增多。 三、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引起高血压的因素很多 1、年龄:随着年龄的升高患病率随着升高。且发生冠心病的机率也增高,每增加10岁,患脑卒中增加1-4倍。 2、性别:男性多于女性 3、吸烟:吸烟是心脑血管病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 4、饮酒:饮酒过量饮酒可引起顽固性高血压。

高血压患者常见十大误区

高血压患者常见十大误区 一是以自我感觉来估计血压的高低。 这样做往往不准确,特别是长期患高血压者,由于对高血压产生了“适应”性,所以即使血压明显升高,也无任何不适。如仅以自我感觉来决定是否服药,那样贻害无穷。正确的做法是,患者应主动定期测量血压,每周至少测量血压1次。 二是用药不规则。 有些病人不能坚持服药,有时服药,有时又不服,导致血压不稳定,造成心、脑、肾等重要脏器长期受损。 三是血压一正常,即停药。 这种不正确的服药方法,导致了血压出现升高—降低—升高的不稳定情况。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而且由于血压出现较大幅度的起伏,将会引起心、脑、肾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脑溢血等。正确的方法是,服药后出现血压下降,可采用维持量继续服药,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将药物进行调整,可以增减药物品种或服药剂量,而不应断然停药。 四是“盲目治疗”。 有的患者长时间一味服药而不定期到医院检查,这样易产生药物副作用或耐药性。不同的病人需根据其病程、年龄、个体差异、脏器功能等情况,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当的药和适当的药量。 五是单纯依赖降压药,不做综合性治疗。 高血压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治疗上也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否则就不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除选择适当的药物外,还要注意劳逸结合,饮食宜清淡、少盐,适当地参加文体活动,减轻体重等。 六是认为降压药属于“顶药”,服不服药没有多大差别。 在高血压的患者中,80%以上的患者均属于原发性高血压(原因不明的高血压),必须用药物来控制血压,以减少和推迟脏器的损害,延长寿命。因此,正确的做法是,认清降低血压的意义,积极控制高血压。 七是盲目长期服用一种降压药,将服药作为一种“生活习惯”,不讲究实效。 任何药物长期服用都会降低疗效,产生耐药性,并易出现药物副作用。此外,不同的病人,需根据其病程、年龄、个体差异、脏器功能等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千篇一律或长期服用一类药物,不加更改,不明血压高低,实际上也是一种“盲目或无效治疗”,所以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正确的做法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病情的需要及时调整药物。 八是不求医,自行购药治疗。 这种做法实际上是将高血压的治疗简单化了。目前,市场上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多达几十种,各有适应症和一定的副作用,病人的情况也各不相同,科学地、合理地治疗,需在医生的指导下完成,自行购药服用,带有一定的危险性。 九是自认为血压只是偏高,不值得治疗。 一般来说,成年人的血压超过140/85毫米汞柱,即可认为患有高血压。但部分早期高血压患者,血压处在上述的边缘状态,因此往往不被重视。事实说明,这种程度的高血压同样对机体会产生危害。正确的做法是除密切观察病情的发展外,还应给予包括药物在内的综合性治疗,当然选择何种药物是值得推敲的,如初期阶段,可先服用一些调解植物神经平衡的药物或利尿剂等。 十是不根据具体情况,一味追求血压达到正常水平。 老年人(指60岁以上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主要指心、脑、肾),稍偏高一点的血压,有利于脏器的血液供应,如果不顾年龄及病人的自身情况,而一味要求降压到正常水平,反而得不偿失。血压究竟降至多少为宜,应因人而宜,不可一律追求正常血压值。

对高血压认识的常见误区

对高血压认识的常见误区 高血压是慢性进行性疾病,在临床上测量到的血压数值只是高血压疾病的表面参数,而高血压背后是动脉功能损伤并逐渐进展为结构的病变,发生动脉硬化及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膜损伤,发生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影响管腔内血流,导致所供应脏器的血流灌注异常,发生相应的靶器官损害及临床疾病。所以高血压的诊治和管理是漫长的过程,可能十年乃至几十年,对高血压及其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的正确认识,走出对高血压诊治的常见误区,是对高血压良好控制管理的基本前提。 误区一:诊断方面 血压测量值>140/90mmHg,但平时没有头痛、头晕这些高血压症状,就不诊断为高血压。很多人判断有没有高血压,不是用血压值来评定,而仅以症状来评定。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一些患者即使血压已经高达160mmHg,任然认为没有大碍,因为不觉得头晕。所以,很多人完全以症状来评价自己是不是高血压,这是一个误区。血压作为人类的生命体征,随着一天内时间的变化和生命活动的变化,也在不断进行适应性变化,但是其变化有一个范围,当血压测量时发现不是同一天,有三次的血压测量都是大于 140/90mmHg时,就会被医生确定为高血压了,而不是以你有没有症状来判断的。高血压的早期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故积极的检测血压非常重要。通常认为有高血压家族史者、年龄大于55岁者、体重超重或肥胖者、嗜盐口重者、及血压测量时数值偏高者应积极的自测血压。 误区二:治疗方面 虽然被确诊高血压,但没什么不舒服就没必要治疗。高血压是漫长的、慢性进展性的疾病,最终可能发生心脑血管疾病。但是遗憾的是高血压患者并不是都能在发病的初期就来医院就诊,甚至有些患者已经出现心脑血管疾病如脑梗塞或心力衰竭时,才到医院就诊,失去了早期控制高血压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机会。故而,高血压患者一旦被确诊为高血压,一定要到医院进行一次全面的危险程度评估,了解一下血压增高的程度,还同时并存有什么其他的影响心脑血管的危险因素,如高血脂、高血糖等。从而通过全面的评估后,医生会为每一位高血压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误区三:服药时间方面 血压控制好了,降压药就能停了。治疗高血压,原则是坚持长期服用降压药,控制血压稳定在一个合适的水平。高血压患者在应用降血压药物治疗一段时间后,血压会逐渐降至正常,但

高血压用药十大误区

高血压十大用药误区! 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一般需要终身服药治疗,患者的健康教育和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非常重要。下面这些知识,我们医生都掌握得非常不错了,但是我们可以将这些知识传递给周围的亲戚朋友和患者,以提高他们对高血压治疗的认识。 一、根据症状估计血压高低,凭感觉用药 有的人认为,只要没有不适症状,高血压就不用治疗,这是非常错误的。 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不一定有关系。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症状,有些人血压明显升高,但因为患病时间长,已经适应了高的血压水平,仍没有不适的感觉,直到发生了脑出血,才有了“感觉”。 高血压是用血压计量出来的,不是感觉出来或估计出来的,没有不适感觉,并不能说明血压不高。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如每周至少测量血压 1 次。不能“跟着感觉走”来估计血压。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非同日 3 次测量,收缩压≥ 140mmHg和(或)舒张压≥ 90mmHg。 二、不愿意过早服药 很多年轻患者被诊断为高血压后,不愿意服药,担心降压药会产生“抗药性”,用得太早会导致以后用药无效,趁现在症状不重就不用药。这都是非常错误、而且十分危险的观念。 降压药不会产生耐药性。除非早期的轻度高血压,通过严格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而降压达标者不需要用药外,其他患者都是越早服药治疗获益越大。 血压升高的主要危害是不知不觉中损害全身的大、中、小血管,损害心、脑、肾等多个器官的功能,血压控制得越早,能越早地保护血管,预防心、脑、肾损害,其远期预后越好。不要等到发展到心、脑、肾脏器损害时再用药,就已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三、降压治疗,血压正常了就停药 有些患者服药后血压降至正常,就认为高血压已治愈,而自行停药。这是非常有害的做法。 高血压和伤风感冒不同,高血压不能治愈,只能通过综合治疗被控制,这就需要长期、甚至终生服降压药。“坚持服药是高血压患者的长寿之路”。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脑、肾靶器官的损害更严重。 正确的做法是,在长期的血压控制达标后,小心地逐渐减少药物的剂量和种类,一般只对那些能够严格坚持健康生活方式的患者可以减药量。在减药的过程中,必须监测血压的变化。 四、只服药、不看效果 有些人以为只要服药就万事大吉,再也不用担心了,不关注自己的血压值,不定期测量血压,这样不能保证血压长期平稳达标。 另外,降压原则强调个体化用药,其中一项便是坚持定期对血压进行监测并记录,以便掌握用药与血压变化的关系,了解需要用多大剂量或怎样联合用药,才能使血压稳定在理想水平。 五、自行购药服用 有些人患高血压后,不按医嘱服药,而是按药店的推荐用药,或者偏信广告中的“好药”;有些人认为价格越贵的药越是“好药”,一味追求那些新药、特药;

高血压认识的误区

高血压认识的误区 高血压是我国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据2000—2001年全国抽样调查报告,我国35—74岁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7%,估计全国有高血压患者近1亿3千万,而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分别为44.7%、28.2%和8.1%。作为一名临床医生,深感广大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存在诸多误区,严重影响了高血压的有效防治。 1、对血压水平认识的误区 流行病学证据表明,40—70岁之间,血压每升高20/10mmHg,心血管危险性就增加1倍,因此,认为血压应该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的观点是错误的。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制定的正常血压值是<140/90mmHg,因为血压超过这个水平,心血管危险性就大幅增加。但是,当血压从120/80mmHg上升到140/90mmHg时,心血管病发病也将增加。因此,血压在120—139/80—89mmHg的正常人,需要进行生活方式的干预,以防血压进一步升高。对于中青年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血压宜降到<130/80mmHg,而老年高血压患者至少应降到<140/90mmHg。 2、不重视高血压的非药物治疗措施 生活方式干预是高血压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戒烟限酒,饮酒每天不超过20—30mg乙醇量。②控制体重,BMI>24kg/m2时应减轻体重。减轻体重不仅能降低血压,同时有利于控制糖尿病、胰岛素抵抗、高脂血症等。③限制钠盐,老年人对限制钠盐的降压作用更敏感。每日钠摄入量应低于100mmol或氯化钠低于6g,许多防腐食品含高钠、低钾,应特别注意。④合理饮食,高血压患者应多吃水果、蔬菜,减少脂肪摄入。⑤提倡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登山、骑车等,避免剧烈运动。⑥保持心理平衡,生活有规律。 3、药物治疗的误区 患了高血压,有的人不愿服药,害怕对药物产生依赖性;有的人服药后血压正常即停药;也有的不按时服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更有的看到别人服某种药物效果好,盲目跟从,或者过分相信中药。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应掌握个体化原则,根据经济条件、血压水平、合并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情况选药,主张小剂量联合用药,以增加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具有24小时降压效果的长效药物能更平衡地控制血压,将血压的波动减小到最低程度,这些药物价格稍贵。短效降压药物价格便宜,漏服可引起血压波动较大,一定要按时服用。

高血压用药的八大误区

高血压用药的误区 目前,我国高血压病人约2亿;然而,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病,还有人虽然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病,但是对这种病缺乏认识,在治疗中尤其是药物使用方面也不自觉地步入了某些误区,香江常见的高血压病用药误区列在下面,希望能给广大高血压病患者提个醒。 误区一:没有症状血压就不高 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因为大部分高血压没有症状;而且,高血压患者无论有无不适,都容易发生脑卒中、心脏病或肾功能不全,甚至为此丢掉性命。因此,世界卫生组织称高血压为“无声杀手”。要了解自己的血压水平,就必须测量血压。年龄大于18岁的成年人,建议每2年测1次血压;35岁以上的人每年测量1次血压;对容易发生高血压的人(包括:血压在130~139/85~89毫米汞柱、肥胖、长期过量饮酒、有高血压家族史者),建议每6个月测量1次血压。如果已有高血压,测量的频率就要更勤。 误区二:医院比在家量血压准 在医院和在家中测血压,结果是有一定差别的。一般,医院诊室测量的血压值偏高,容易过度诊断高血压,医生也有可能给予一些不必要的药物治疗。因此,对于诊断高血压,以及明确服用降压药物的效果,可以通过家庭血压测量来补充。专家推荐在家里用经国际标准化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进行测量,不推荐腕式或手指式血压计。有很多人因为就医紧张,在医院测量的血压数值高,而在家庭测量的血压不高,这叫“白大衣性高血压”。 误区三:误解标准 多数人认为,高血压病人血压降到140/90毫米汞柱就达标了。140/90毫米汞柱不是血压的正常值,而是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与血压<110/75mmHg比较,血压140/90mmHg,心血管发病危险就会增加2倍。把降压目标值定为140/90mmHg,无疑是一个误解。《中国高血压防指南》(2005年)建议,普通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应严格控制在140/90mmHg以下;糖尿病和肾病病人的血压应降至130/80mmHg 以下;老年人收缩压降至150 mmHg以下,如能耐受,还可以进一步降低。 误区四:害怕吃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