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历史与文化》——6隋唐五代
2020-2021高一历史部编版必修上册课件:第6课 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
三 江南……自义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 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 扃,盖东西之极盛也。
史料一分别叙述长江流域和湘、广地区的发展情况。史 料二从北民为躲避战祸南迁角度,史料三从政策角度说明了这一时期江南 经济开发的原因。
2. 南朝 420 年,出身低级士族的武将 03 __刘___裕___,篡夺东晋皇位,国号宋。 此后 170 年间,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加 上吴、东晋和南朝均定都 04 __建__康____,又统称为六朝。 3.江南经济的开发 (1)背景:从西晋末年起,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大批南迁,带来先进 05 _____生__产__工__具_____和技术,也充实了 06 _____劳__动__力__资__源_______。 (2)表现:农业:土地大量开垦,农作物品种增加,产量提高。 手工业:纺织、陶瓷、矿冶、造船、造纸等行业都有明显进步。 (3)影响:许多山区的少数民族与汉族逐渐交融。
(3)前秦的短期统一 4 世纪下半叶, 03 __氐__族____建立的前秦统一了北方。在进攻东晋准备 统一全国时,由于内部民族矛盾,大败于 04 __淝__水____之后,前秦政权崩溃。 2.北朝时期 (1)北魏孝文帝改革 ①背景: 05 _____4_3_9_____年,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北魏政权统一了北 方。
识该时期的民族交融和区 认识民族交融的趋势表现。
域开发。
3.掌握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表现,认识经济
发展为统一奠定物质基础。
精梳理 • 通时空观念
一 三国与西晋 1.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1)形成:① 01 _____2_2_0_____年,曹丕取代东汉称帝,定都 02 __洛__阳____, 国号魏,东汉灭亡。 ②刘备称帝,定都 03 __成__都____,国号汉,史称蜀汉。 ③孙权称帝,定都 04 ___建__业___(南京),国号吴。 (2)意义:蜀、吴两国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2.西晋统一:263 年,曹魏权臣司马昭灭蜀;266 年,05 ___司__马__炎_____ 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280 年,西晋灭吴,完成统一。
南京大学 中国古代建筑史 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前言及绪论中国建筑历史沿革1、早期:萌芽期:夏、商、西周成型期:东周、秦汉2、中期:交融期:魏晋南北朝成熟期:隋唐、五代、辽、宋、金、元3、晚期:明、清4、近现代时期:19世纪中~1949年(1)祭祀建筑:(2)坛庙形制:(3)宫殿与坛庙的关系:(4)陵寝形制:建筑形式的多样性南方气候炎热而潮湿的山区有架空的竹、木建筑——“干阑”北方游牧民族有便于迁徙的轻木骨架覆以毛毡的毡包式居室新疆维吾尔族居住的干旱少雨地区有土墙平顶或土坯拱顶的房屋(密肋平顶),清真寺则用穹窿顶黄河中上游利用黄土断崖挖出横穴作居室,称之为窑洞东北与西南大森林中有利用原木垒成墙体的“井干”式建筑木构架承重的建筑,这种建筑广泛分布于汉、满、朝鲜、回、侗、白等民族地区,是中国使用面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建筑类型。
木构架建筑特点取材方便,易于加工。
适应性强,使用灵活。
抗震性能优越,结构体系成熟。
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开。
施工简便,速度快、周期短。
便于修缮,易于拆迁。
经济适用,造型优美。
木构架建筑根本缺陷砍伐林木,破坏自然受潮虫朽,屡遭火灾简支梁架,空间不大穿斗式木构架的特色穿斗式(或称“串逗”式)特点是:用穿枋把柱子串联起来,形成一榀榀房架;檩条直接搁置在柱头上;沿檩条方向,再用斗枋把柱子串联起来。
由此形成了一个整体框架。
这种木构架方式,广泛应用于江西、湖南、四川等南方地区。
穿斗式木构架示意图抬梁式木构架的特点特点是:柱上搁置梁头,梁头上搁置檩条,梁上再用矮柱支起较短的梁,如此层叠而上,梁的总数可达3~5根(当柱上采用斗拱时,则梁头搁置于斗拱上)。
这种木构架多用于南北各地宫殿、庙宇、厅堂等规模较大的建筑物。
抬梁式木构架示意图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前言及绪论穿斗式与抬梁式木构架比较相比之下,穿斗式木构架用料小,整体性强,但柱子排列密,只有当室内空间尺度不大时才能使用(如居室、杂屋) ;而抬梁式木构架可采用跨度较大的梁,以减少柱子的数量,取得室内较大的空间,所以适用于宫殿、庙宇等建筑。
【历史】《南京历史与文化》——10明代(下)
《南京历史与文化》——10明代(下)1️⃣ 明代南京的政治地位与经济繁荣明代,南京作为明初的都城,其政治地位显赫一时,虽后来迁都北京,但南京仍保留“留都”之名,成为国家的政治副中心。
这一时期,南京的官僚机构庞大,官员众多,使得南京的政治生活异常活跃。
同时,南京还是明朝重要的经济中心,其手工业、商业、丝绸业等发展迅速,尤其是秦淮河畔的繁华,更是成为了明代经济的缩影。
随着商业的繁荣,南京城内外的市场、商铺林立,商贾云集,为南京的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2️⃣ 明代南京的文化艺术成就在文化艺术方面,明代南京更是群星璀璨,涌现出了众多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
如汤显祖的《牡丹亭》、吴承恩的《西游记》等,这些文学巨著不仅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此外,明代南京的绘画、书法、音乐、戏曲等艺术形式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形成了独特的南京文化风格。
尤其是昆曲,作为明代南京的代表性戏曲,其婉转悠扬的唱腔、细腻入微的表演,至今仍被誉为“百戏之祖”。
3️⃣ 明代南京的城市规划与建筑风貌明代南京的城市规划严谨有序,继承了古代都城的规划理念,以皇城为中心,形成了中轴线对称的布局。
皇城内的宫殿、庙宇、坛壝等建筑气势恢宏,体现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而城墙作为南京古城的标志性建筑,其周长超过33公里,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城垣之一。
城墙上的城楼、箭楼、瓮城等防御设施完备,展现了明代军事防御的精湛技艺。
此外,南京城内外的园林、寺庙、民居等建筑也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明代南京丰富多彩的城市风貌。
4️⃣ 明代南京的社会生活与民俗风情明代南京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市民阶层兴起,市民文化繁荣。
节日庆典、庙会集市、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频繁,体现了南京人民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精神风貌。
同时,南京的饮食文化也极具特色,如盐水鸭、鸭血粉丝汤等地道美食,至今仍深受人们喜爱。
此外,南京的民间信仰和宗教文化也十分发达,寺庙、道观遍布城乡,反映了明代南京多元文化的交融与共生。
【历史】《南京历史与文化》——10明代(下)
《南京历史与文化》——10明代(下)1️⃣ 明代南京的政治地位与经济繁荣在明代,南京作为留都(或称副都),其政治地位虽不及北京,但仍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明朝初年,朱元璋定都南京,这里不仅是皇权的象征,也是国家政治、军事、文化的中心之一。
随着永乐帝迁都北京,南京的政治职能逐渐转变为象征性存在,但仍是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重镇。
经济上,明代南京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江南地区的经济中心。
手工业、商业、航运业发达,尤其是丝织业、棉布业、制茶业等,享誉全国乃至海外。
南京的秦淮河畔,商贾云集,夜市繁华,是当时中国乃至亚洲最繁华的商业区之一。
2️⃣ 明代南京的文化成就与艺术风貌文化上,明代南京是文人墨客聚集之地,涌现出众多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和思想家。
如汤显祖的《牡丹亭》、吴承恩的《西游记》等文学巨著,都是在南京或受南京文化熏陶下完成的。
此外,明代南京还是中国绘画艺术的重要流派——金陵画派的发源地,以龚贤、樊圻等为代表的画家,他们的作品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在艺术风貌上,明代南京的建筑风格独特,既有皇家气派,又融合了江南水乡的柔美。
如明孝陵、鸡鸣寺、夫子庙等古迹,不仅展示了明代建筑的精湛技艺,也体现了南京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3️⃣ 明代南京的科技发展与社会生活科技方面,明代南京在农业、手工业、造船业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如南京制造的船只,以其坚固耐用、航速快而著称,远销海外。
同时,南京还是中国火药武器的重要研制基地,为明代军事科技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社会生活方面,明代南京的市民生活丰富多彩,既有传统的节庆习俗,如中秋赏月、端午赛龙舟等,也有新兴的市民娱乐活动,如茶馆听书、剧场看戏等。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的精神生活,也促进了南京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综上所述,明代南京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科技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均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南京在明代的发展中,不仅展现了其独特的魅力,也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历史】《南京历史与文化》——10明代(下)
《南京历史与文化》——10明代(下)1️⃣ 明代南京的政治地位与经济繁荣明代,南京作为明朝初期的都城,虽然后来迁都北京,但其政治地位依然显赫,是留都所在,拥有六部、都察院等中央机构的分支机构,成为仅次于北京的全国政治中心之一。
在政治上,南京不仅是皇帝南巡的驻地,也是朝廷处理南方事务的重要基地。
经济上,明代南京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江南地区的经济中心。
手工业发达,尤其是丝织业和制瓷业,产品享誉国内外。
商业贸易繁荣,秦淮河两岸商贾云集,市场活跃,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商业文化。
此外,南京还是明代重要的漕运枢纽,粮食等物资通过大运河源源不断地运往北方,保障了国家经济的稳定运行。
2️⃣ 明代南京的文化艺术成就明代南京的文化艺术成就斐然,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重要篇章。
在文学创作上,南京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文人墨客,如汤显祖、冯梦龙等,他们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也深刻影响了后世文学的发展。
汤显祖的《牡丹亭》更是成为了中国古典戏剧的瑰宝。
在书画艺术方面,明代南京的画家们继承了前代的优良传统,又有所创新,形成了独特的画风。
如董其昌、文徵明等,他们的作品注重笔墨韵味,追求意境深远,对后世影响深远。
此外,南京的书法艺术也取得了显著成就,涌现出了众多书法名家,他们的作品至今仍为后人所珍视。
3️⃣ 明代南京的宗教与民俗风情明代南京的宗教文化丰富多彩,佛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多种宗教在此共存共荣。
其中,佛教尤为兴盛,南京的鸡鸣寺、栖霞寺等古刹名寺香火鼎盛,成为信徒们祈福求愿的圣地。
道教方面,南京的玄武湖、莫愁湖等地自然景观与道教文化相融合,形成了独特的道教文化氛围。
民俗风情方面,明代南京的民间节日活动丰富多彩,如元宵灯会、端午龙舟赛等,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市民的文化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此外,南京的饮食文化也独具特色,如盐水鸭、鸭血粉丝汤等地道美食,至今仍深受人们喜爱。
综上所述,明代南京在政治、经济、文化、艺术以及宗教民俗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历史】《南京历史与文化》——10明代(下)
《南京历史与文化》——10明代(下)1️⃣ 明代南京的政治地位与经济繁荣在明代,南京作为留都(或称副都),其政治地位虽不及北京作为首都那般显赫,但依然是朝廷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之一。
明太祖朱元璋在此定鼎天下后,虽迁都北京,但仍保留南京为陪都,并设立六部、都察院等中央机构,以维持南方地区的稳定与治理。
这一时期的南京,不仅是朝廷官员的聚集地,也是皇亲国戚、文人雅士的活动舞台,政治氛围浓厚。
经济上,南京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历史积淀,成为江南地区的经济中心。
手工业、商业繁荣,尤其是丝织业、造船业、制瓷业等享誉全国,乃至海外。
秦淮河畔,商贾云集,市场繁荣,为南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活力。
2️⃣ 文化与艺术的璀璨绽放明代南京的文化与艺术成就斐然,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座高峰。
在教育方面,南京拥有众多书院和学府,如国子监,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明代的文化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文学创作上,出现了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四梦”,其中《牡丹亭》更是成为中国古代戏剧的瑰宝,展现了明代文学的高超艺术水平。
绘画艺术方面,明代南京画家辈出,如董其昌、沈周等,他们的作品不仅技艺精湛,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追求。
此外,明代南京的书法艺术也达到了新的高度,赵孟頫、文徵明等人的书法作品,至今仍被后人推崇备至。
3️⃣ 建筑遗产与城市风貌明代南京的城市建设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城墙的修缮与扩建,使得南京城更加雄伟壮观。
中华门(原名聚宝门)作为现存最大的古代城门之一,是明代南京城墙的杰出代表,其复杂的瓮城结构,体现了古代军事防御的智慧。
城内,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交相辉映,如玄武湖、鸡鸣寺、瞻园等,不仅风景秀丽,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这些园林建筑,不仅体现了明代皇家与士人阶层的审美趣味,也成为了后世研究明代建筑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
此外,明代南京的民居建筑也颇具特色,青砖黛瓦、马头墙、天井等江南水乡特有的建筑元素,至今仍能在南京的老城区中寻得踪迹,为现代城市增添了一抹古朴与雅致。
【历史】《南京历史与文化》——10明代(下)
《南京历史与文化》——10明代(下)1️⃣ 明代南京的政治地位与经济繁荣在明代,南京作为明初的都城,虽然后来首都地位被北京取代,但其“留都”的身份依然赋予了它极高的政治地位。
南京不仅是南方的政治中心,还是朝廷与南方各省联系的重要枢纽。
明代的南京政府机构完备,设有六部、都察院等中央机构,以及南京总督、南京巡抚等地方高级官员,这些机构与官员共同维护着南京及江南地区的稳定与繁荣。
经济上,南京在明代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作为江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南京的手工业、商业和航运业极为发达。
丝织业、棉纺织业、制茶业等手工业部门技艺精湛,产品远销国内外。
秦淮河作为南京的母亲河,不仅滋养了这片土地,更成为了连接江南水乡的重要航道,促进了南京与周边地区的贸易往来。
此外,南京的金融市场也十分活跃,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林立,为当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 明代南京的文化教育与科举制度明代南京的文化教育事业同样取得了显著成就。
南京城内书院林立,如著名的东林书院、白鹭洲书院等,这些书院不仅培养了大量的人才,还成为了当时学术交流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
此外,明代南京的私塾教育也十分发达,为普通百姓提供了接受基础教育的机会。
科举制度在明代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南京作为科举考试的重要地点之一,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
明代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其中会试和殿试均在京城(初期为南京,后迁北京)举行。
南京的科举文化深厚,许多历史名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过他们的足迹,如明朝开国功臣徐达、文学家汤显祖等。
3️⃣ 明代南京的建筑与艺术成就明代南京的建筑艺术成就斐然,以明孝陵、明城墙、夫子庙等为代表的一批古建筑群,至今仍然是南京乃至中国的重要文化遗产。
明孝陵作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其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体现了明代皇家陵寝的庄严与辉煌。
明城墙则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城垣之一,其雄伟壮观的身姿见证了南京作为古都的辉煌历史。
【历史】《南京历史与文化》——10明代(下)
《南京历史与文化》——10明代(下)1️⃣ 明代南京的政治地位与经济繁荣在明代,南京作为留都(或称副都),其政治地位虽不及北京作为正都那般显赫,但依然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明朝初期,朱元璋定都南京,这里不仅是国家政治决策的重要场所,也是皇家宗庙、百官衙署的所在地。
随着永乐帝迁都北京,南京的政治功能有所减弱,但依然是南方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经济上,明代南京依托长江天堑与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成为全国商品流通的重要枢纽。
丝绸、茶叶、瓷器等手工业品远销国内外,促进了城市的商业繁荣。
此外,南京的金融业也相当发达,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林立,为城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2️⃣ 明代南京的文化艺术成就明代南京的文化艺术成就斐然,尤其在文学、戏曲、书画等领域。
以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四梦”中的《牡丹亭》,便是在南京写成,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中国古代戏剧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南京还是昆曲的发源地之一,昆曲以其优雅细腻的唱腔和精美的舞台表演,成为了中国古代戏曲艺术的瑰宝。
在书画方面,明代南京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书画家,如董其昌、文徵明等,他们的作品不仅技艺精湛,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情趣,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3️⃣ 明代南京的社会生活与民俗风情明代南京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市民阶层逐渐壮大,形成了独特的市井文化。
秦淮河畔的夫子庙、桃叶渡等地,不仅是文人墨客雅集之地,也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节日庆典、庙会市集等活动频繁,如中秋赏月、端午赛龙舟等,都充满了浓厚的民俗风情。
此外,明代南京的饮食文化也颇具特色,以金陵菜为代表,讲究色香味形俱佳,既有宫廷御膳的精致,也有民间小吃的质朴。
如盐水鸭、鸭血粉丝汤等特色美食,至今仍深受人们喜爱。
综上所述,明代南京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都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篇章,也是南京这座城市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南京历史与文化》——六朝上
三、六朝故都(上)立国江南的东吴,于229年定都建业,开创了南京成为都城的新纪元。
以后,东晋王朝(317~420)和南朝宋、齐、梁、陈四代(420~589)相继在这里建都,前后达360年之久,史称“六朝”,南京也就被称为“六朝古都”。
(一)东吴(1)孙权定都建业211年,孙权把吴国的政治中心由京口(今镇江)迁到秣陵(今南京),并改秣陵为建业。
第二年,修筑石头城,作为屯粮和驻军之所。
(2)建业都城及外围堡垒229年,孙权定都建业,开创了金陵建都之始。
都城位置在玄武湖以南:北自鸡鸣寺,南至淮海路一带,东起逸仙桥,西抵鼓楼岗。
东吴以后五个朝代的都城大致都在这个位置。
(3)太初宫、昭明宫和苑城孙吴旧宫为太初宫,后来又建造昭明宫和皇家花园——苑城。
(4)东吴政权的覆亡263年,司马氏灭蜀。
265年,司马炎建立晋朝。
280年,王浚所率的舟师抵达石头城下,吴国灭亡。
(二)东晋(1)司马睿定都建康313年,为避晋愍帝司马邺名讳,将建邺改称建康。
317年,琅玡王司马睿率领30万人从中原仓皇来到江东,建立东晋王朝。
(2)北府兵和淝水之战从东晋中期开始,王氏势力渐衰,世家大族谢氏的代表谢安开始执政。
383年,苻坚率领80万大军,企图一举灭晋。
宰相谢安在秦晋的界河淝水指挥东晋军队大败前秦。
这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着名战例之一。
而且这一战还诞生了“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三个成语典故。
(3)东晋政权的覆亡399年,孙恩、卢循起义爆发,虽然东晋政权最终镇压了起义,但是军政大权在平起义军的过程中落在了大将刘裕的手中。
420年,刘裕废东晋恭帝司马德文,东晋灭亡。
(4)建康宫(台城)的兴建东晋前期的建康宫城,大体上还保持着东吴时的原来面貌。
到东晋后期,在大族谢安的主持下,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建和扩建。
主要的工程是在东吴苑城和昭明宫的基础上,修建一座规模庞大的“建康宫”。
(三)南朝东晋亡后,在东晋原来统治的江南地区,自420~589年共170年间,相继建立起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以建康为都城,历史上称为南朝。
【历史】《南京历史与文化》——10明代(下)
《南京历史与文化》——10明代(下)1️⃣ 明代南京的政治地位与经济繁荣在明代,南京作为留都(或称副都),其政治地位虽不及北京,但依然是国家的重要政治中心之一。
明太祖朱元璋在此建立明朝后,虽迁都北京,但南京仍保留了六部等中央行政机构,以及一套完整的官僚体系,使得南京在政治上依然保持着极高的影响力。
此外,南京还是明代皇族的聚集地,多位亲王、郡王分封于此,进一步巩固了南京的政治地位。
经济上,南京在明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作为江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南京的手工业、商业和航运业都极为发达。
秦淮河畔的商贾云集,各类商品琳琅满目,成为当时国内乃至国际上的重要贸易港口。
同时,南京的丝织业、制瓷业等手工业也享誉全国,其产品不仅供应皇室,还远销海外,为南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
2️⃣ 明代南京的文化教育与社会生活明代南京的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涌现出了一批批杰出的文化名人。
国子监作为当时的最高学府,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为国家的文化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南京的书院、私塾等教育机构也遍布城乡,使得文化教育得以普及。
在文学、艺术方面,南京更是名家辈出,如汤显祖、吴承恩等,他们的作品至今仍被后人传颂。
社会生活方面,明代南京的居民生活丰富多彩。
秦淮河畔的夜市灯火辉煌,各色小吃、戏曲表演等娱乐活动应有尽有,成为市民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同时,南京的民间信仰也极为发达,寺庙、道观等宗教场所遍布全城,各种宗教活动频繁举行,丰富了市民的精神生活。
3️⃣ 明代南京的建筑与城市规划明代南京的城市规划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城墙作为南京的标志性建筑之一,经过多次修缮和扩建,变得更加雄伟壮观。
城墙内外,宫殿、庙宇、园林等建筑错落有致,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
其中,明孝陵作为朱元璋与马皇后的合葬陵墓,不仅规模宏大,而且建筑精美,被誉为“明清皇家陵寝之首”。
在城市规划方面,明代南京注重了水系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秦淮河作为南京的母亲河,不仅为城市提供了充足的水源,还成为了城市的重要交通通道和风景线。
历史朝代变迁
◆公元1276年,灭南宋,实现了统一,元朝由蒙古族建 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帝国, 定都大都(北京市)。
中国古代历史朝代: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公元1368年,朱元璋推翻了元朝,建立明朝。 ◆公元1644年,后金灭明,建立清朝。
◆这七个国家连年征战,都想吞并别的国家 ◆最后秦国消灭了其他六个国家,统一了中国
中国古代历史朝代:一统秦两汉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秦王嬴政统一中国,建立秦朝,自称“始皇帝”
“第一个”+“三皇”+“五帝”=“始皇帝” 从此以后,中国各个朝代的帝王都称自己为“皇帝”
◆秦朝统治残暴,引发了陈胜吴广起义,各地都起来反对他 ◆公元前207年,刘邦打进咸阳,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 ◆秦朝只延续了14年就灭亡了
中国古代历史朝代:夏商与西周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61)
◆中国古代第一个有明确文字记载的朝代 ◆虞舜把王位禅让给禹。禹定国号为“夏”
禅让制:把王位让给有才能有品德的人
◆禹的儿子启打败伯益,自己当王,从此以后王位世袭
世袭制:子继父位或者兄终弟及
◆桀[jié]:夏朝最后一位王,残暴无道,被商汤推翻。夏朝灭 亡。
中国古代历史朝代:东周分两段,春秋与战国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2年)
◆周平王迁都雒邑,史称“东周” ◆东周又可以分成两个阶段:“春秋时期”、“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因为孔子修订了鲁国的史书《春秋》而得名 “战国时期”:因刘向编写《战国策》而得名
◆东周时期诸侯争霸,战争不断(春秋战国乱悠悠)南北朝(公元420年Fra bibliotek公元589年)
【历史】《南京历史与文化》——10明代(下)
《南京历史与文化》——10明代(下)1️⃣ 明代南京的经济发展与商业繁荣明代南京作为首都之一(后虽迁都北京,但南京仍保留陪都地位),其经济地位不言而喻。
在明代中后期,南京的商业活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秦淮河两岸,商铺林立,商贾云集,形成了繁华的商业街区。
丝绸、茶叶、瓷器等手工艺品远销国内外,不仅促进了南京本地经济的发展,也加强了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
此外,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南京还出现了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如钱庄、票号等金融机构的兴起,为后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2️⃣ 文化教育与科举制度的兴盛明代南京是文化教育中心之一,拥有众多书院、学府,如国子监、应天府学等,这些机构不仅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也推动了学术研究的深入。
在科举制度方面,南京作为重要的考试中心,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士子前来应试。
明代科举制度的完善,使得南京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文人墨客辈出,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如汤显祖的《牡丹亭》等,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宝库。
3️⃣ 城市建设与建筑艺术的成就明代南京的城市建设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
城墙的修缮与扩建,使南京城更加坚固雄伟。
中华门(原名聚宝门)作为南京城墙上最大的城堡式城门,是明代军事防御体系的杰出代表。
此外,明代南京的建筑艺术也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如鸡鸣寺、大报恩寺塔等,不仅建筑风格独特,还融入了佛教文化元素,成为了南京乃至全国的著名景点。
这些建筑不仅展示了明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和文化审美。
4️⃣ 社会生活与民俗风情明代南京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市民阶层逐渐壮大,形成了独特的民俗风情。
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等民俗活动,都充满了浓厚的地方特色。
如元宵节的花灯会、端午节的龙舟赛等,都是南京人民喜闻乐见的传统节日活动。
同时,南京的饮食文化也颇具特色,如盐水鸭、鸭血粉丝汤等地道美食,至今仍深受人们喜爱。
这些民俗风情和饮食文化,共同构成了明代南京独特的社会生活画卷。
【历史】《南京历史与文化》——10明代(下)
《南京历史与文化》——10明代(下)1️⃣ 明代南京的经济发展与商业繁荣明代南京作为国都(13681421年),不仅是政治中心,更是经济与文化交流的枢纽。
这一时期,南京的经济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随着大运河的漕运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南京成为了连接南北、沟通海内外的重要商贸城市。
城内市场繁荣,商贾云集,丝绸、茶叶、瓷器等商品琳琅满目,不仅满足了皇室贵族的需求,也促进了民间贸易的蓬勃发展。
同时,随着海外贸易的兴起,南京的港口地位逐渐显现,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多元化和国际化。
2️⃣ 文化艺术的璀璨成就明代南京的文化艺术领域同样取得了辉煌成就。
在文学创作上,南京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文人墨客,如汤显祖的《牡丹亭》便是在此时期创作,以其深邃的情感表达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了中国古典戏剧的瑰宝。
此外,明代南京的绘画艺术也达到了新的高度,文人画与宫廷画并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书法领域,南京的书家们承前启后,创新不断,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此外,明代南京的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形式也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南京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3️⃣ 建筑与城市规划的典范明代南京的城市规划与建筑艺术堪称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典范。
明太祖朱元璋下令修建的南京城墙,不仅规模宏大,而且设计精巧,体现了古代军事防御与城市规划的智慧。
城墙周长超过33公里,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古代城垣之一。
城墙内的皇城、宫城布局严谨,气势恢宏,尤其是紫禁城的建造,更是中国古代宫廷建筑的杰出代表。
此外,南京的寺庙、园林、桥梁等建筑也各具特色,如鸡鸣寺、玄武湖等,不仅成为了当时人们的精神寄托,也成为了后世游客流连忘返的风景名胜。
4️⃣ 社会生活与民俗风情明代南京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民俗风情独具特色。
市民阶层逐渐壮大,形成了独特的市民文化。
节日庆典、婚丧嫁娶、饮食起居等方面都展现出浓厚的地域特色。
例如,中秋节的赏月习俗、端午节的龙舟竞渡等,都是南京人民世代相传的传统节日活动。
隋唐五代中国建筑史
隋代有三都,582年建大兴、605年建东都、605-610建江都。唐改大兴为长安,改东都为洛阳,并实行五都制 度(以太原为北都、以凤翔为西都、以成都为南都)。隋文帝时,关中经济已落后于中原和江南,因此于开皇四 年开凿渭河与黄河,联通漕运,以满足关中的食用所需。隋炀帝则通过建立东都、江都,加强南北、东西的沟通 交流。唐统治阶层为关陇集团,立国之初废东都为洛州并拆毁宫室,但每逢饥荒即率领百官、民众“就食洛阳”, 因此高宗恢复洛阳东都地位,武后更是以之为基地剪灭江南、河南、山东、河北的叛乱。安史之乱后洛阳衰败, 政权运转全靠漕运,黄巢起义后江淮、两浙、河南全为兵乱之地漕运断绝,唐王朝也随之覆灭。五代以后,关中 即不再作为都城,政治中心随经济、文化一道南移、东渡,两京格局逐渐由东西向的长安洛阳,转变为南北向的 南京北京。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历史与理论研究WW所
社会背景 城市与宫殿 坛庙与陵墓 住宅与园林 宗教建筑 艺术与技术 工官制度与对外影响
长安外郭设有东西二市(隋代称都会市、利人市), 北临城内东西主干道春明门到金光门间大道。市墙环 绕,每面开两门,四条街形成井字方格,分市场为九 区,沿市墙设仓库。东市东北角、西市西北角各有放 生池,市内有市局、平准局等。因城西人口较繁密, 西市更加繁华。市场开放有定时,《唐会要》记: “其市当以午时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 钲三百下散”。除两市外,一些坊内也有商业,如 《长安志》崇仁坊条原注说:“北街当皇城之景风门, 与尚书省选院最相近,又与东市相连接,选人入京无 第宅者多停憩此,因是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 呼,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与之比。”
2、隋唐五代的城市
2-1、总论
汉魏的城市经过南北朝的战乱,已基本毁坏殆尽,隋唐是又一个城市建设的高峰期。隋为统一全国,先建立 了大兴,统一后,为加强南北联系又兴建了洛阳,唐长安面积达到84平方公里,是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前人类历史 上最大的城市。隋有190郡、1255县,唐极盛时有328郡府、1573县,县数相近而郡府多,是大中型城市急剧增加 的表现。隋唐城市基本采用里坊制布置,外城为郭,郭内设子城,集中设置衙署、仓储、军营。子城之外、外城 之内,划分为若干方形或矩形居住区,以坊墙封闭,称作里坊,并且取位置适中的里坊作为“市”。城市宵禁, 实行军事化管制,盛唐之后,在南方的扬州、四川等地,商业繁荣、夜市诞生,宵禁制度逐渐解体。城市规模以 坊数论定,有1、4、9、16、25的级差(长安108坊、洛阳113坊则是特例)。
南京历史与文化概述
刘禹锡《西塞山 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李白金陵怀古
• • • •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先秦时期的南京
• 1、目前南京地区发现的最早的原始居民是 在约30万年前的汤山“南京猿人”,我们 发现了两件猿人头盖骨化石。 • 2、在南京发现的最早的原始村落遗址则是 在鼓楼岗的西北,今天的北阴阳营一带, 距今约5、6千年。 • 3、商、周时期,南京属于太伯、仲雍创建 的古吴国管辖,讲的是古吴语方言。
• 4、春秋战国时期,南京被称为“吴头楚尾”之地,先后 受吴国、越国和楚国统治。 • 5、最早的城垣: “越城”、“冶城”(2400多年) • 出中华门,走过“外秦淮”上的长干桥,在今雨花路 西侧的高地上,原有一座南京市区最古老的城池——越城。 它是越王勾践灭吴后,在前472年所建的城堡,也是南京 地区有确切年代可考的最早的古城。我们一般说南京城有 2400多年的历史,就是从这座城算起的。在此筑城,是因 为其可以控制秦淮河入江孔道,越王就把它作为攻打楚国 的根据地之一。不过冶城本身的范围很小,算起来城周只 有942米多,还不到1公里。城中的面积,大约只有6万平 方米左右。据说范蠡曾率领越国军队在这座城里驻守过一 段时间。当时的工商业者和一般居民,都居住在越城外边 的秦淮河两岸,从而形成了南京最早的市场和居民。
刘禹锡金陵怀古
• • • • • 中唐时期素有“诗豪”之称的刘禹锡,当来到“六朝金粉”之地 时,不禁感慨,思绪万端,先后咏诗二首。一首题为《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第二首是《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乌衣巷》是一首典型的、独具风韵的街巷地名诗,可算是金陵怀 古诗中突出的佳作,一直为世人所传诵。诗人蕴涵内心深处的哀愁, 运用简捷的手法,成功地描绘了乌衣巷的沧桑变化。以秦淮要津朱雀 桥边的野草野花和贵族住宅乌衣巷口的一抹斜晖,构成了荒凉冷落的 图景,并借用燕子的眼睛,将读者引入到一个“风物依旧,人事已非” 的境界,勾起人们对六朝“当时百万户,夹道起朱楼”的繁华景象的 感叹。
【历史】《南京历史与文化》——10明代(下)
《南京历史与文化》——10明代(下)1️⃣ 明代南京的政治与经济中心地位在明代下半叶,南京作为留都(副都城)的地位依然显赫,它不仅是明朝初期首都的遗迹所在,更是朝廷政治活动的重要场所。
随着永乐皇帝迁都北京,南京虽不再是正都,但其作为“南直隶”的治所,依然承载着厚重的政治使命。
这一时期的南京,政治机构完备,官僚体系庞大,成为仅次于北京的全国政治中心之一。
经济上,南京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历史积淀,依然是江南地区的经济枢纽。
丝绸、茶叶、瓷器等手工艺品享誉全国,商贾云集,市场繁荣。
同时,随着大运河的漕运功能进一步强化,南京成为连接南北、沟通海内外的经济要冲,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
2️⃣ 明代南京的文化与艺术成就明代南京的文化氛围浓厚,文人墨客辈出,形成了独特的“金陵文化”。
在文学创作上,南京涌现了一批杰出的文学家,如汤显祖、冯梦龙等,他们的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也推动了明代文学的发展。
汤显祖的《牡丹亭》更是成为中国古典戏剧中的瑰宝,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艺术领域,明代南京的绘画、书法、篆刻等均有显著成就。
尤其是明代中期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南京的艺术创作更加贴近民众生活,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同时,南京还是明代版画艺术的中心之一,许多精美的版画作品流传至今,成为研究明代社会生活的宝贵资料。
3️⃣ 明代南京的社会生活与民俗风情明代南京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民俗风情独具特色。
城市布局严谨,既有皇家宫殿的雄伟壮丽,也有江南园林的精巧雅致。
市民生活节奏悠闲,茶楼酒肆遍布街头巷尾,成为人们社交娱乐的重要场所。
此外,南京还保留了许多传统节日和习俗,如春节的放鞭炮、贴春联,端午的赛龙舟、吃粽子等,这些习俗至今仍在南京及周边地区流传。
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南京还是一座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南京吸引了大量外国商人和传教士,他们带来了异国的文化和宗教,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历史】《南京历史与文化》——10明代(下)
《南京历史与文化》——10明代(下)1️⃣ 明代南京的政治地位与经济繁荣在明代,南京作为首都(初期)与留都(中后期),其政治地位无可撼动。
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不仅因为这里是其龙兴之地,更因南京地处江南富庶之地,交通便利,易于控制全国。
随着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南京虽不再是名义上的都城,但仍保留着完整的国家机构,包括六部、都察院等,成为明朝的“副都”,在政治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经济上,南京在明代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
作为江南地区的经济中心,南京的手工业、商业、航运业均极为发达。
秦淮河畔,商贾云集,市廛繁华,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尤其是丝绸、瓷器、茶叶等特产,享誉中外。
此外,南京还是明代重要的赋税来源地之一,其经济贡献对于维持国家运转至关重要。
2️⃣ 明代南京的文化成就与艺术风貌明代南京的文化成就斐然,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的一座高峰。
在文学方面,南京涌现出了一批杰出的文学家,如“公安三袁”(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等,他们倡导“性灵说”,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南京还是明代戏曲的摇篮,昆曲、南戏等在此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艺术领域,明代南京的绘画、书法、雕塑等均有卓越表现。
尤其是绘画,以“吴门画派”为代表,其画作细腻生动,富有生活气息,体现了明代文人画的精髓。
此外,南京的园林建筑也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如瞻园、拙政园等,至今仍是中外游客流连忘返的胜地。
3️⃣ 明代南京的对外交流与城市变迁明代南京还是中国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随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南京与东南亚、南亚、中东等地的商贸往来日益频繁,不仅促进了商品的流通,也带来了文化的交融。
同时,南京的宗教文化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在此共存共荣,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景观。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南京也经历了不少波折。
明末清初的战乱,使得南京城遭受了严重破坏,许多古迹毁于一旦。
但即便如此,南京的历史文化底蕴依然深厚,其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的地位不容小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隋唐五代时期的南京
589年,隋灭陈,南京不仅结束了其六朝都城的历史,而且遭受了自建都以来最大的一次摧毁。
南京及其周围地区在此后的300年间,成了“幽径”、“古丘”的象征。
(一)隋唐时期的蒋州和升州
(1)隋唐时期南京地区的行政设置
581年,北周大将、隋国公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朝灭陈以后,为了从根本上消除建康的都城地位及其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下诏“建康城邑、宫室平荡耕垦”。
于是,六朝时期建康境内的宫殿府第、亭台楼阁全部被夷为平地,辟作农田,一扫六朝帝王都城的繁华。
在行政设置上,隋朝废除了丹阳郡及其下属的建康、秣陵、丹阳、湖熟、临沂、同夏等6个县都,只留下石头城作为蒋州的州城,管辖江宁、溧水和当涂3个县。
隋末,又将设在石头城内的高一级的行政机构——“扬州”迁往江都。
从此,扬州就成为江都的专名。
(2)唐代诗人眼中的升州
唐代中期以后,许多著名的诗人都曾前来金陵游历和凭吊,创作了相当数量的“金陵怀古”诗,其中以崔颢、李白、刘禹锡、杜牧、李商隐、韦庄等最为有名,反映了当时南京地区的社会风貌。
(二)南唐时期的金陵府
907年,唐朝灭亡,我国进入群雄割据的五代十国时期。
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短短50多年的时间里,先后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王朝交替出现,史称“五代”;而在其周围特别是南方地区,相继出现了吴、南唐、吴越、楚、闽、南汉、前蜀、后蜀、南平、北汉等十个国家,史称“十国”。
(1)南唐金陵城的修建
五代十国时期,以金陵为都城的南唐(937~975)作为十国之一,它不仅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一个重要的地方割据政权,而且是这一时期我国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
937年,杨吴权臣徐知诰受吴国“禅让”,以金陵为国都,以原来的杨吴都城扬州为东都,在金陵称帝,建国号为唐,史称南唐。
随后他恢复原姓李,改名昪。
李昪即南唐烈祖(先主)。
五代十国时期的金陵城,是在914年开始重建的。
当时李昪还叫徐知诰,是杨吴权臣徐温的养子,担任升州刺史官职。
920年,修造的新金陵城完工,改名为“金陵府”;932年时,徐知诰再一次拓宽金陵城。
937年,李昪称帝后,就把金陵定为南唐的首都。
后来,北宋的江宁府、南宋的建康府和元代的集庆路,都沿用了这座南唐的金陵城。
(2)南唐二陵
南唐先主李昪葬于钦陵,中主李璟葬于顺陵,史称“南唐二陵”,都位于金陵城南郊祖堂山麓。
李煜在汴京被赐死,葬于洛阳邙山,具体已不可考。
南唐二陵位于祖堂山的西南麓,是南唐先主李昪的钦陵和他的儿子李璟的顺陵,若从远处综观群山,形如一条游龙,祖堂山乃龙首,南唐二陵正位于龙口位置,显然,这是精心选择的皇家风水宝地。
南唐二陵相互毗邻,东依红山,北靠白山,西临山谷,而南面是开阔的山坡地。
南唐二陵二陵均系依山为陵,相距约100米。
李昪及其皇后宋氏的合葬陵居东,称为钦陵,建于943年,其时南唐国势强盛时,故规模较大,内部装饰华丽,随葬品较丰富。
中主李璟顺陵在李昪钦陵的西侧。
由于当时南唐已向北方的后周称臣,规模较李昪陵略小,有前、中、后三间主室和8间侧室,均为砖结构。
南唐二陵的发现,对于研究唐宋之际的建筑、绘画、雕刻、陶瓷、服饰以及帝王的陵墓制度等方面,都提供了相当珍贵的实物资料。
现在也已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南唐的文化
由于南唐的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都爱好文艺,而且他们本身就是著名的词人,朝廷中的大臣也有很多文学和名人士,当时的宰相冯延已,填词就很有名。
后人把李璟和李煜的词作,合刻为《南唐二主词》。
南唐在金陵设有画院,集中了一批有才华的画家进行创作活动。
当时画院中以人物画著称的有周文矩、顾闳中和王齐翰等;以山水画著称的有董源和巨然师徒二人,还有一位赵干;以花鸟画著称的有徐熙一家。
其中王齐翰、赵干和徐熙都是金陵人,巨然则是金陵的和尚。
这些画家的作品,有相当数量是反映了南唐的历史人物、江南的真山真水和自然景物。
现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的南唐名画——《韩熙载夜宴图》中外闻名。
(三)隋唐五代时期的栖霞山和栖霞寺
栖霞寺坐落于“金陵第一明秀山”栖霞山西麓,左有龙山,右有虎山,坐东朝西。
栖霞寺始建于南齐时期(483年),原来为南齐隐士明僧绍的私宅,后舍宅为寺,名为“栖霞精舍”。
明僧绍之子明仲璋等又在寺后石壁上开凿石窟,雕刻佛像,经后世增补,逐渐形成了今天所见到的“千佛岩”。
千佛岩计有佛龛294个,大小石佛515尊,岩壁之间海散布着大量历代文人的题刻。
(1)栖霞山和栖霞寺
隋唐时期是栖霞寺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
隋朝一方面有意识地毁掉六朝建康的城池和宫殿,另一方面又继续扶植金陵的佛教势力。
金陵的栖霞山一带在南朝时并不是佛寺最多的一处,但到隋唐时就发展成为金陵佛寺的重点。
601年,隋文帝杨坚得到了一包佛骨(通称为“舍利”),他就分给全国的83个州建塔收藏。
在第一批的30个州中,杨坚指名要先送到蒋州栖霞寺。
唐代初年,栖霞寺更名为“功德寺”,增建殿堂佛舍49所,成为当时江南最大的一座佛寺。
唐高宗李治时,又恢复栖霞寺的名称,但前面加了“隐君”二字,以纪念寺的创始人明僧绍。
到了五十代十国的南唐时期(937~975),统治者也在栖霞山大兴佛教,将栖霞寺改名为“妙因寺”。
在当时两名崇奉佛教的大臣的发起下,重建了已被毁坏的隋代舍利木塔,这就是今天在栖霞寺后面所看到的雕刻精美的五层八面石塔。
(2)栖霞寺舍利塔
栖霞寺舍利塔呈八角形,五层出檐,高约18米,为密檐式石塔。
南京栖霞寺石塔栖霞寺舍利塔是南方尤其江南非常少见的密檐式塔。
栖霞寺塔体量不大,八角五檐,高仅15米。
舍利塔的石刻相当精美,而且每一层部有浮雕的佛像。
基座部分绕以石栏杆,上面用覆莲、须弥座和仰莲承受塔身。
基座中间是束腰状八面形的基坛。
在基坛的八块隔板上,浮雕着表现佛祖释迦牟尼一生
的“佛本生故事”,就像现在的连环图画一般。
从西北面的隔板开始,依次为:(一)释迦骑白象投胎;(二)菩提树下诞生,九龙洒水;(三)太子出游四门,见生、老、病、死诸苦;(四)逾城出走,入山苦修;(五)河中沐浴,村女献乳;(六)聚徒说法;(七)释迦苦行,降伏魔王;(八)佛涅槃图(死后火化)。
画面雕刻得十分精细,富有立体感,手法也较隋代及盛唐的风格更为圆熟细致。
舍利塔整个塔造型秀丽,比例匀称,细部雕刻繁简得当,可以说是唐宋之际江南石塔的代表作,成为我国建筑史上的重要实例。
现已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