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言积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语言积累”

读了《语文教学通讯》2015年第二期吴忠豪教授写的卷首语《语言积累是学习语文的基础》,赞叹不已。赞叹之余,禁不住抓起笔来想写写自己的感受。

民国初年离我们太遥远,我们大可不必为“如今的大学中文系学生也未必写出那个年代的小学生写的作文”而感叹。如今,我们的小学生也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来,且并不比民国初年学生写的逊色。

请看富阳市永兴学校张芬英老师的五年级学生应锦鹏写的《春》:

四时之中,最佳者,春也。此季,艳阳高照,万物复苏。树芽一点一点,生机盎然;杏花一簇一簇,热闹非凡。堂前,桃树含苞,燕归檐上,呢呢喃喃,似曰:“三阳开泰,春力大矣。”

再看山东教师李虹霞的三年级学生蔡沐晨写的《蒲公英》:

初夏,田野多蒲,叶长花黄,花柄挺且直。仲夏,种子成熟,毛茸茸如圆球。暖风吹来,“花”飞如雪。蒲公英,又名黄花地丁,可入药。

还有更厉害的一位特级教师,叫陈琴,她的学生更是十分了得。她的六年级学生徐子琪,因见父亲总是饮酒无度、

大醉而归,遂赋《如梦令》一首:

常记天河北路,

爸爸饮酒过度。

醉眼闯红灯,

却被警察逮住。

呕吐,呕吐,

引来野狗无数。

吴教授和广大老师读了一定会更加感佩吧?如今,我们的孩子智力并未退化呀!

问题来了。——能写出这样文章的学生有多少?

我只能遗憾地回答:凤毛麟角,寥寥无几!

问题又来了。——陈琴等老师的学生为什么能写出这样的文章呢?

这正是我今天要说的。

满腹经纶的陈琴老师是“素读”的倡导者。所谓“素读”,就是背诵,就是在粗知大意的前提下,让学生大量背诵古典诗词和国学经典。她的外婆就是这样教她的,如今她当了老师,便如法炮制,教她的学生。我听过她的一节一年级的语文课,她教的是《诗经》中的几首诗。学生粗知大意后,陈老师便领着学生吟诵。有点像唱歌,很好听。学生非常投入。课后,我问陈老师,课文你怎么处理?她说,最后一个月,请小朋友把课文读一读,字写一写就行了。如果不是为了期

末考试,课文我是不教的。一年级的课文在她的学生眼里,那就是一杯白开水。我想也是。请看她三年级的课程计划:《论语》《孟子》《笠翁对韵》;

《古文观止》《战国策》《史记》中的散文20篇;

《诗经》及唐宋诗词60首;

国内外当代诗文10篇;

读经典儿童文学名著30本。

试想,六年下来,她的学生文化积淀该多厚实啊,语言积累该多丰富啊。她的学生能写出这样优秀的诗篇就不足为奇了。

李虹霞和张芬英都是“素读”的拥护者,她们也开发了自己的课程。其中有一本《小古文一百篇》(实际是一百三十篇)。她们班的学生都能背诵下来,此外,还背诵了其他古诗文。有了如此丰厚的积累,写不出像样的文章来,那才叫奇怪呢。

第三个问题又来了。——这样的语文老师多吗?

可惜,不多。据我所知,山东还有个搞“海量阅读”的韩兴娥老师,她的学生也十分了得。其他的肯定还有些,但我不知道。

我们的语文教育问题真的很多。我们的学生没有多少对语文有兴趣的,他们的兴趣全被老师喋喋不休的讲解和无穷无尽的练习题消磨殆尽了。如果我们的老师都能像陈琴等老

师那样教语文,如果我们的老师都能按课程标准说的“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去做,注意语言的积累,我们的语文教育就有希望了,我们的学生就有希望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