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 《世说新语》二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 《世说新语》二则
一、情境导入,营造氛围
同学们,雪花是冬天时仁慈的上天送给我们的礼物,它是那样的纯洁、轻盈,你能拿什么比拟它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咏雪》,你和文中两位咏雪才子比试比试如何呢?(板书文题)
二、介绍刘义庆和《世说新语》
【学生齐读】学生齐读注解①,教师补充
【投影显示】刘义庆(403-44),南朝宋人,爱好文学,招纳文士。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等36篇,主要记录晋代士大夫的言谈、选事,较多地反映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鲁迅称之为一部“名士底(的)教科书”。
本书所记大多是传闻、逸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
三、研读《咏雪》
【自由朗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读顺句子,疏通文意。
【分组讨论】把学生分为6组,小组成员讨论解决字词句方面的疑难,按照读——译——讲的步骤进行。
如小组内有难以解决的问题,可提交班上集体解决,教师可适当给予提示
【复述课文】选三个学生复述课文内容,教师可提示学生要先了解故事,再抓住它的核心
【合作探究】学生分组探究问题。
【各组提问】疏通文意后,请同学们深读课文,提出难以理解的问题
【教师归纳】教师归纳小组提出的问题。
【投影显示】
1.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2.“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更好?
3.把雪比作盐,比作柳絮,到底哪一个好?还有更好的形容雪的比喻吗?
【学生讨论】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酌情指导
【讨论明确】
1.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
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
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这里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菌,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时,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不正是赏心乐事吗?文中“欣然”大笑乐”等词可见其融沿、欢快轻松的气氛。
2.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欣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3.用撒盐空中”和柳素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各有千秋。
有人认为“微盐空中”一哈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素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
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
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
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
而“撒盐”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
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同学列举的喻体有“鹅毛”蒲公英的孩子”等,教师在充分肯定的基础上,适当引申其他咏雪名句,如韩愈《春雪》“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
【背诵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默写课文】学生拿出练习本,默写课文。
四、课堂练习
【投影显示】
王冕者,诸暨(jì)人。
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zhé,就)默记。
暮归,忘其牛,父怒挞(tà,用鞭子、棍子等打人)之。
已而复如初。
母曰:“儿痴如此,曷(hé,何)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
夜潜出,出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
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tián,安然、坦然)若不见。
1.对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窃.入学舍(偷窃)
B.冕因去.(离家)
C.执.策映长明灯读之(拿)
D.琅琅达旦.(天亮)
2.简答。
(1)“曷不听其所为”中的“其”指
(2)“听已,辄默记”的意思是
(3)“儿痴如此”中“此”指代的是
(4)“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一句说明了什么?
【学生做题】学生完成这个练习,教师选五位同学回答
【明确答案】1.A(窃:偷偷地、悄悄地)2.(1)王冕(2)听完以后,就默默记住(3)暮归,亡其牛……已而复如初(4)说明王冕读书的专注,入迷
五、布置作业
《陈太丘与友期》
一、导语设计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学生回答】“做一个善良的人。
”
“做一个正直的人。
”
“做一个成功的人。
”…
【教师总结】如果我们学习了《陈太丘与友期》,你结识了小元方,你就会默默地告诉自己:“我要做一个讲诚信的人!”
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学生朗读】学生朗读课文
【疏通文意】学生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理解词句,疏通文意。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小组成员讨论、解决词句方面的疑难问题。
教师在巡视中酌情给予指导。
【教师总结】教师总结重点字词,学生提出疑问,全班一起解决。
三、复述课文,初步感知
【学生复述】选两个学生复述课文,注意情节的完整和故事的核心内容,其他同学点评。
四、师生互动,研讨课文
【小组提问】各小组讨论解决组内成员的疑问,归纳总结本小组无法解决的问题,并提出疑问
【教师归纳】教师归纳所提问题。
【投影显示】(显示可能提出的问题,教师提前准备好,并及时补充。
)
1.“日中”这个时间概念是否科学?古代没有精确的定时仪,怎么判断迟到?
2.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3.元方的性格特点如何?
4.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展开讨论】学生展开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依据回答情况给予必要的引导。
【教师明确】
1.古代的定时仪器较为简陋,有日晷、漏壶等,它们不可能有精确的时段划分。
这里的“日中”是当时约定俗成的时间概念——中午。
这个友人错过了双方约定的时限,迟到了
2.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辞严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就改的精神。
有同学通过网络查阅相关资料,获知友人是比陈太丘官高两品的官员,平素对陈太丘傲慢无礼。
3.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
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出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4.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呢?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背定,也可以否定。
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门外。
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
【投影显示】教师出示省去标点的原文,学生试读,然后背诵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学生试读】请一学生试读文章,应读出句读、语气来
【全班齐读】全班齐读课文,教师指导正确的语气、语调
【自由背诵】3~5分钟的时间,学生自由背诵课文,最后齐诵
五、体味语言,感受特色
把握本文的写作特点,体味语言简练意义丰厚的特色。
【教师提问】通过研读这两篇短文,《世说新语》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 【学生回答】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明确】叙事简洁,叙中有议;语言凝练,辞意隽永;咫尺万里,辞近旨远;小中见大……教师不必评判,学生读后有得,这本身就是一种收获。
六、课堂练习
【投影显示】
1.翻译下列句子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2)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3)撒盐空中差可拟。
(4)未若柳絮因风起。
2.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辞,哪些属于谦辞。
①敝人②卑职③陛下④今尊⑤寡人⑥足下⑦令郎③老朽⑨麾下
3.下列句中加点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诲女.知之乎
B.学而不思则罔.
C.路转溪头忽见.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明确】1.(1)太丘丢下(他)而离开。
太丘走后,那人才来。
(2)您跟我父亲约好正午一同出发。
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
(3)跟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4)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2.敬辞有③④⑥⑦⑨,谦辞有①②⑤③。
3.B解析:例句中“不”同“否”;A项,“女”通“汝”;C项“见”通“现”D 项,“说”通“悦”。
A、C、D三项都存在通假字。
B项无通假字
七、课堂小结
文中友人无信无礼,七岁的元方却诚实有信。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光荣传统,为人真诚守信。
让我们以天地为心,真诚为骨,做一个高尚的人,真正的人。
我们相信:诚信相伴,一生无悔!
八、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