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欣赏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美术欣赏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杨晋

【摘要】:《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目标为:欣赏中外优秀美术作品,了解有代表性的美术家。通过描述、分析与讨论,用简单的美术术语对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进行分析,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这就需要让学生去感受自然美,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家以及美术与生活、历史、文化的关系,初步形成审美判断能力。让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初步掌握美术欣赏的基本方法,能够在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从而提高对自然美、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民间美术与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关键词】:美术美术欣赏审美能力审美价值

【正文】:

我国古代画论中,有“读画”一说,这个“读”字,的确意味深长,值得细细品味。当然,古代学者主张在认真看画以外,还有更深层的东西值得关注,包括对画的理解,对画家个人背景的了解等,但是。“看”毕竟是第一位的,没有“看”一切都无从谈起。只有“看”才能对画理解,只有“看”才能提高审美能力。

一、美术欣赏教学的特征与方法

1、美术欣赏教学的特征

许多教师有这样的体会,欣赏教学难于艺术实践教学,而现代作品欣赏则更难。这也许因为在欣赏传统的再现性作品时,有关史料和作品内容丰富了教学内容,符合了学生追求现实意识和经验的需求,故而造成一种课堂秩序和教学效果良好的假象。而现代表现性作品欣赏的着眼点不能直接为日常意识所接受,学生一时无法超出现实经验和欣赏习惯的局限,因而使教学发生了困难。对“有意味的形式”感知和体验并不是日常意识和习惯所能企及的,审美意识形式的形成需要有个学习的过程。这并不是说对再现性作品的欣赏不是一种审美意识的活动,但一个不具有较强审美意识的人,往往能欣

赏前者而不能欣赏后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似乎都能顺利地欣赏书中或其它写实作品。然而,另一个事实却让我吃惊,一位美术老师向我提出这样的疑问:“毕加索”、“米罗”的画有什么好的?好在哪里?而不是提出“我感觉到了什么”等评价性意见。因此我认为不能把评价标准建立在审美的基础上,当面对着新的审美现象时,其评价标准就失去了有效性。

以上列举的事实可以说明,从审美意识出发去评价和把握作品形式的情感意味,或剖析作品所激发审美体验的形式因素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一旦我们认识到,教学必须要达到这一目的时,那么再现性作品欣赏和表现性作品欣赏教学所碰到的困难时相同的。我们已经知道,欣赏教学具有三个主要功能——认识、教育、审美。然而,这个属于审美范畴的教学离开课审美功能,专注于认识和教育功能是否符合欣赏教学的要求呢?假如,我们从勒布朗作品中感知到铜盔的金属质感,能否成为学生认识某种物理属性的辅助教材;假如,一副画讲述的是某些伦理道德、社会思想和时代精神性的内容,是否可以作为一种传达思想观念的工具区完成德育课的教学内容,回答是肯定的。但不禁要问,欣赏教学本身的特征是审美?也许我们教学最终都是一种手段,所要达到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康美好的趣味,但通过艺术形式的直接感知和审美体验式欣赏教学的主要特征。从欣赏中不断获取多种功用是审美欣赏中继发性的作用。正如在其它学科教学中,偶尔得到一些类似艺术中审美感知的内容一样也是继发性的作用,并不是该教学的主要特征。

2、美术欣赏教学的方法

美国的费德门教授提出美术欣赏的程序在学校美术中,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在世界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认为美术欣赏的程序是:描述、分析、解释、评价。这个程序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分析美术作品,给学生创造一个主动探索的机会。

描述指的是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见到的画面内容讲出来。通过学生的描述,画面的内容能够大体上弄清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指的是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形式分析,包括构图、色彩、线条、材料、明暗、

肌理等;解释是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主题,意义进行探讨。评价指的是学生在进行了前面的学习活动后表达对美术作品的总体看法。

把这四个程序转化为四个更为通俗的问题,岁说不一定全面,但更便于记忆、理解和操作。这四个问题是:

你看见了什么?

作品是怎样组织起来的?

作品有什么意义?

如果你有这幅画你会把它放在家里的什么地方?

在评述过程中,学生是行为的主体,教师只是起一种辅助、协调的作用;组织讨论,提供资料,回答学生的疑问。教师不能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而要采取各种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美术欣赏最好采用自主、合作、探究三种学习方式,也可以将三种方式综合到一起。自主就是要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让他们通过观看美术作品,自行制定学习计划。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一些或大或小的组织为单位,针对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采取平等、交流和合作的态度和方法进行学习。

二、美术欣赏课的审美价值和评价

1、审美价值的客观性

艺术的审美价值是建立在实践价值基础上的,具有客观性。在欣赏中,由于地区和名族等文化差别,会出现价值观的差异,甚至会有完全不同的价值标准。但这不意味审美价值无客观性,因价值不等于评价,它们之间可以统一,也可以对立。文化习俗和个人特殊经验是造成不统一的主要原因。在对某一作品实际判断中,不同主体会出现不同感受。如:一个人在丧失亲人时,热烈欢快的形式也不会被其感知为愉快的东西。反之,一个逢喜事的人,在阴雨连绵的天气里也会感受到欢庆的气氛。由于文化习惯的差异,一副山水国画也难以被一个西方人所接受,主体的评价与价值客观性符合与否,还要看主体所操持的欣赏媒介是否符合主体的欣赏习惯,一个不会下围棋的人,无论有多少美学方面的知识和经验,也很难感知到棋盘中形式之美。同时,还要看主体能否在理智的作用下将普通情感升华至审美情感,一个具有欣赏

水平的人,能感知和体验各种媒介的审美现象,甚至能将日常信息转化成审美信息进行体验。从中我们看到,减弱客体媒介中所粘附的非审美信息和压抑主体的非审美情感是评价符合审美价值的客观性重要条件。所以在教学中,欣赏材料的选择和教师的讲评是极为重要的。倘若欣赏材料选择不当,教学就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果在学生鉴赏力尚处于低水平时,让他们欣赏人体艺术,可能使教学无法开展。同时,需要教师在课前查阅多方面的史论资料和作品分析的文章,从中抽绎出普遍性的规范和准则,这样才能使评价标准更符合审美价值的客观性。

2、审美评价的功利性

在美术欣赏中,对作品的审美感知具有社会功利性。一方面,审美意象和信息在激发主体审美经验的同时,也可能激发起个人的现实意识,即审美判断中潜伏着厉害判断。如:对画中苹果的色彩和形状产生美感时,也可以作为“望梅止渴”的情感体验,即是纯粹几何形所传达一种普遍情感也能激起个人无意识的厉害判断。另一方面,美感中包含着人类社会有益的内容,如果将壮观的战争场面看成一种总体艺术,那么人们是不会向往那种艺术的。因为审美价值的判断要受认识价值和理论价值的制约,即对人类社会有益的内容制约着审美价值判断。如:有时代和地区风格的作品或为某集团的个人情感所认可的形式规范,都可作为审美评价的标准。

在欣赏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存在着知识和经验的差异,这些都会影响审美判断和评价,故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修养和丰富的知识,理解作品形式和内容最普遍的审美意义,以宽容的态度容纳学生的感受和评价,启发引导学生以审美意识去感知作品,将日常情感升华至审美的判断。

三、绘画欣赏中的评价

1、美术作品内容与形式

一般认为,再现性作品服务于内容,而表现性作品内容往往体现于形式的本体之中。尽管二者的侧重有所不同,但任何绘画都具有表现性和再现性的多重性内容。在具象绘画中,再现性内容处于显处,而表现性内容处于隐处。如:达芬奇和丁托莱托所创作的《最后的晚餐》,其再现性的内容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