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提纲(小抄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纲要
(仅供2014级用)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什么?P2
答:1,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2、从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3、从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贡献是提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什么?P8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标志是什么?P10
答:1在批判的继承,吸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的空
想社会主义合理成分基础上,在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总结工人
阶级斗争实践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2马克思1845年春天写的《关于费尔
巴哈的提纲》和马克思,恩格斯1844——1846年合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标志
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形成;1827年《哲学的贫困》和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
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

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什么?P15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什么?
答: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最崇高的社
会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

4.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P14
答:1)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马克思主义
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2)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
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重要的理论品质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60多年来马克思
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

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
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5.如何理解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P28——29
答: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法论
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哲学的基本问题:(1)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
(2)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6.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什么?物质的唯一特性是什么?物质的存在形式是什
么?
答: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是物质的范畴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

2物质的唯一特性
是客观实在,根本特性是运动。

3运动,运动时间,空间都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7.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P31——32
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线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8.实践的基本形式有哪些?P36如何理解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P36社会生活的实践
性表现在哪些方面?P39
答:1,实践的基本形式包括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和科学文化实践。

2,1实践是人所独有的活动2时间集中表现了人的本质的社会性3实践对物质世界的改造是对象性的活动
3,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9. 规律的根本特点是什么?
答:规律的根本特点是客观性
10. 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P41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前提是什么?P42 答:1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 a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b 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1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什么?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是什么?
答: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12.如何理解联系及其特点?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表现在哪些方面?如何理解发展
及其实质?
答:联系是指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以及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1联系具有客观性2联系具有普遍性3联系具有多样性
联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表现在: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内部联系与外部联系,本质
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
发展是前进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乎合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
13.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什么?为什么?
答:对立统一规律
其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其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的中心线索,是把握和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钥匙。

其三,矛盾分析法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其四,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和根本分歧。

14.矛盾的基本属性是什么?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怎样的?
答:斗争性和同一性。

矛盾的普遍性既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既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15.什么是事物的度?把握事物的度有什么意义
答: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范围、幅度和限度。

要掌握适度原则
在认识上,只有把握事物的度,注意决定质的数量,限量,才能把握事物的质。

在实践上,只有把握事物的度,才能把握事物的指导原则,坚持适度原则,防止过而不止。

16.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坚持这一原理的重要意义。

答: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任何事物的变化都
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就不会发生2。

质变是量
变的必然结果。

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
起质变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
和局部性的部分质变;另一面,在质变过程中也有旧质在量上的收缩和新
质在量上的扩张。

意义就是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
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
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坚持适度原则。

17.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其坚持辩证否定观的重要意义
答:第一,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第二,否定是事
物发展的环节;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
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第四,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
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意义: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要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反对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
的形而上学
18.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
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5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9.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什么
答: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0.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指的是什么?
答:马克思主义哲学上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即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和唯心主义
认识路线。

前者认为认识是对外界事物的反映,主张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
后者主张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认为认识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而存在的,否认反映论,主张先验论。

唯物主义反应论:物——感觉——思想。

唯心主义先验
论:思想——感觉——物。

2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有哪些?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表现在哪些
方面?
答:
感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有: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

理性认识的基本形式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
感性认识对事物是表面,直接,具体,个别特性的反应,因而是不深刻的,片面的
认识。

理性认识是事物,本质的,具体的,间接的,概括的反应。

因而是深刻,全
面,相对稳定的。

22.如何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如何理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答:1任何真理都包含不依赖于主体,不依赖人类客观内容,符合客观事实
2在主体之外,在客观的对象,真理就是主题与对象的一致,内容是客观的,检验
真理标准是客观的。

检验真理标准是实践,实践是一种感性的物质和。

实践主体,客体的手段,目的,结果都是客观存在的。

23.价值的特点有哪些?真理和价值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1.客观性2.主体性3.社会历史性4.多维性
1.首先,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2.其次,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3.最后,真理和价值在实践和认识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一方面,价值的实现有赖于对相关真理的把握,真理的发展水平制约着价值实现的程度;另一方面,真理在实践中被验证的过程,则有赖于价值在实践中被实现的状况
24.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什么?两种对立的历史观指的是什么?
答:社会存在与社会的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
25.社会存在包括哪些内容?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社会存在包括物质生产资料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
⑴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经济发展水平低,社会意识某些领域可能发展得很快。

⑵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存在相互影响并各自具有历史继承性。

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地反作用
26.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有哪些?生产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什么?
1劳动资料(劳动手段)、2劳动对象、3劳动者4科学技术
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是最基本的。

27.社会基本矛盾包括哪些内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是什么?
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设
生产力。

28.社会革命的根源是什么?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答:社会革命的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
在各方面都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相适应的比较成熟、比较定型的制
度,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使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充满生机和活力。

29.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一,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改变了社会生产力的构成要素。

2改变了
人们的劳动形式。

3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

二,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3促
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30.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包括哪些内容?
答: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改革,科学技术
31.如何理解人民群众这一概念?
答: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
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