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的意识形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

尤静蓉

中国语言文学X班

学号:

摘要: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是文学的意识形态性的表现形式,其实就是在文本中蕴含的作者本人的意识形态的问题。文学的理论发展至今也还是离不开对于意识形态的文学属性的讨论。本文从文学的四种定义说起,试探究四种定义下的审美意识形态特性。

关键词:艾布拉姆斯的四要素、人的意识形态、审美

正文:

文学的审美意识的含义在中国最早出现在魏晋时期。宋文帝在5世纪的时候始创文、儒、玄、史四学。故有了最初的文学概念,而后相继而来的文学的审美以及意识形态的问题自然是从古至今文人学者们讨论研究的重点。在西方的18世纪,美的艺术终被提出,那时候盛行的启蒙思想与浪漫主义情怀都孕育着人们对于文学的审美的产生。历时不多的审美意识形态(在上世纪80年代1)提出以来引来了很多的争议,若是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看,新事物的发展总是坎坷的,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这一文学研究课题就是这样的情况。从马克思主义文论角度看,这是一种强调文学和社会文化关系的一种观点。这是前人学者们的一些观点,学生接下来则从,文学的四种定义开始对于这个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

一、艾布拉姆斯的四要素。

什么是文学?这个每一个文学院的学生在最开始接触课程时候就一定得略知一二的问题。学生根据艾布拉姆斯的艺术的四要素,将文学的定义分为模仿说、表现说、文本说和读者说。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是这样四要素的一种或几种的表现。1747年查理斯·巴托将诗(这种能在当时作文文学的代表的表现形式)与绘画、雕塑、音乐、建筑、舞蹈和戏剧同时纳入七中“美的艺术”(“Fine Art”),由此开始了审美属性登上艺术家们争宠的舞台。

二、模仿说中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性

从模仿说,也就是文学作为对客观世界的模仿来说。审美艺术形态性似乎有了天然的土壤。本身,文学就是一个世界的再现,对于这样的文学的审美,那当然是进一步的对于已知的、正在历经的、正在进行的世界的世界的再次审美。可以这样说,文学的出现,给了更多人一个重新认识自己生活环境的机会,让自己暂时性的跳出自己生活的圈子却又没有脱离的看一看这个世界。就拿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来说吧,《围城》的所有文字都是当时一个战火硝烟中被困的大上海的一个模仿,一个再现,不过是用了捏造的角色名字和事件罢了。可是《围城》却能让人一下子跳出自身存在的,这个躯体所在的时空来,用另外一双不一样的眼睛来审视这个大上海里的林林总总。这样的意识时时刻刻在脑子里显现:我是处在一个大上海里,我是一个方鸿渐一样的留学生,我有他的情怀和无限的感慨。这样的感触,恐怕就是模仿说下对于审美意识形态性的理解吧。逼近审美意识形态性是人的文学的一个属性。

三、表现说和读者说2下的文学意识形态性

从表现说来说,也即是从文学即使作者主观感情以及各种意志的表现来说,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就变得好像只属于作者一人了。因为在这个学说下,文学就是作者纯主观、纯个人的珍宝了。要说审美,那肯定是审美的客体像审美的对象发出的动作。不管审美的结果是批评的还是赞扬的,都是一种有指向性的动作。那么在表现说下的审美意识形态是不是可以

1《浅议“文学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姜洪真,文学理论研究2010年7月

2作者注:学生以为此处用读者说代替艾布拉姆斯的实用说更有助于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以使用读者说这样的称呼来替代原版的实用说。

和读者说一块儿讨论呢?因为这样的审美必须有除了作者和文本以外的第三者的参与,这个动作、活动才有能够继续下去的能力。若是这样,那么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那就大大的有不同了。正如那句老话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而且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老话也让人的意识形态在不断的因人而异、因时而异。这里的审美就具有不同于其他如雕塑、建筑的固定性了。虽然文学的表现形式——文字是没有变更的,不过文字进入了读者这样不同的思维和体验里面的话,那么得到的结果就是大不一样的。正如,有人在阅读《红与黑》的时候,十分厌恶于连的种种恶行,而有人却十分赞赏于连的因为现实而勇敢的所作所为。所以很大的不同都是因为读者的不同的人生体验和感悟而成的。我们的审美也因此受到了很大区别对待。这里就是说,因为读者和作者的人生体悟的不同,所以能够造成读者和作者3的不同的审美意识形态。

四、文本说下的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

再从文本说,也就是把文学看成纯文字的组合。这一观点一般是和结构主义联系在一起的。比如,中国的诗歌有着七言,五言、绝句、律师的分类。不同的文字的组合(或数量,或词组)就构成了不同的诗歌形式。这时候的审美,就是对于一种文字本身的表达方式以及排列组合方式的审美了,因为其最抽象,最脱离了前三者的干系,所以是最后才用这样的理论来阐释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的。其实也不难理解,拿小说来说。我们看小说的时候总是按照一种事先安排好的顺序进行的:开端、发展、高潮、结束。对于这样的文字的审美,意识形态中的既定模式会根据你所阅读的篇章一次又一次的更新和适应。于是就有了我们对整个小说的整体的印象和感觉。这就是文本的审美。

总之,美不在心,也不在物,美只是心借物的形象表现情趣,所以审美,这个东西就更为的不简单,通过对四要素下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性的一番叙述,想必自己和读者都有了一定的体味,不过学生自己的言辞是在拙劣,论述也还很单薄,望海涵!

3作者注:第一读者,因为作者总是第一个阅读自己的产物的人,所以作者也是读者,而且是第一个读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