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题库及答案——休克

合集下载

病理生理学(9.1.2)--休克--习题作业

病理生理学(9.1.2)--休克--习题作业

作业/试卷单项选择题1.休克早期,血中激素变化,哪一项是错误的:A.ACTH增加B.糖皮质激素增加C.儿茶酚胺增多D.胰岛素增加E.胰高血糖素增加2.大面积皮肤烧伤休克病人,在无法测定血压情况下,可以根据下列哪一项指标间接判定血压情况:A.心率B.呼吸频率C.颈静脉充盈情况D.尿量E.体温3.休克时肾素-血管紧张素作用哪一项是错误的:A.肌肉血管收缩B.肠道血管收缩C.胰腺血管收缩D.肾血管收缩E.冠状血管扩张4.下述哪一项不是早期休克临床表现:A.烦燥不安B.皮肤苍白发凉C.脉搏细速D.血压和脉压差正常E.尿量减少5.休克早期微循环变化哪一项是错误的:A.微动脉收缩B.后微动脉收缩C.动-静脉吻合支收缩D.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E.微静脉收缩6.判断组织器官灌流不足,下列那一指标或症状是错误的:A.收缩压<80mmHgB.脉压差<10mmHgC.中心静脉压7~8cmH2O C.尿量<15ml/hE.皮肤苍白或发绀7.内啡肽在休克发生中作用为:A.促进组胺分泌B.促进MDF形成C.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D.抑制心血管系统E.抑制PGI2形成8.休克病人在不能测定心输出量条件下,可以通过哪一种指标间接判定心输出量:A.血压B.脉压差C.中心静脉压D.心率E.动脉血氧分压9.休克Ⅲ期又称:A.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期B.微循环衰竭期C.细胞损伤期D.多器官衰竭期E.休克不可逆期10.休克Ⅱ期血液淤滞贮积的主要部位是:A.皮肤B.肌肉C.肾脏D.肠道E.全身都有11.下述那种休克最易导致DIC发生:A.失血性休克B.烧伤性休克C.感染性休克D.心源性休克E.过敏性休克12.失血性休克发展过程中,全身外周阻力变化趋势是:A.增加B.降低C.先增加后降低D.先降低后增加E.不变13.休克时促进血小板第一时相聚集的主要物质:A.TXA2B.ADPC.PAFD.儿茶酚胺E.C5a14.失血性休克早期血细胞比积变化是:A.减少B.增加C.先减少后增加D.先增加后减少E.不变15.休克时红细胞表面负电荷变化是:A.增加B.减少C.先增加后减少D.先减少后增加E.不变16.休克时常见白细胞贴壁粘着的部位:A.微动脉B.微静脉C.前毛细血管D.小动脉E.小静脉17.休克时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变化是:A.增加B.减少C.先增加后减少D.先减少后增加E.不变18.休克淤血期,下列哪一种变化是错误的:A.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外渗丢失B.血液粘度增大C.全身有效血量不足,组织液入血代偿D.细胞膜泵功能障碍,组织细胞水肿E.毛细血管血流停滞,血液潴积于某些内脏19.纳络酮治疗休克是阻断哪一种受体:A.α-肾上腺素能受体B.β肾上腺素能受体C.H1组胺受体D.M胆碱能受体E.阿片肽受体20.下列哪一种因素与休克时红细胞聚集发生无关:A.血流速度减慢B.血细胞比积增加C.红细胞表面电荷减少D.组胺释放增加E.纤维蛋白原浓度增加名词解释心肌抑制因子隐蔽性酸中毒无复流现象第三间隙丢失寒冷型休克问答题1.阐述血压下降不是早期休克诊断指标的原因?2.简述急性心肌梗塞发生心源性休克的原理。

病理生理学:休克习题与答案(1)

病理生理学:休克习题与答案(1)

一、单选题1、关于休克的概念,下列哪个选项是错误的()。

A.由强烈致病因素引起B.总血管容积急剧减少C.微循环灌流严重障碍D.危重全身性病理过程正确答案:B解析:休克是指机体在强烈致病因子的作用下,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血液灌注严重不足,导致机体组织细胞和重要生命器官发生功能代谢障碍以及结构受损的危重全身性病理过程。

2、休克发生的本质是()。

A.过敏反应B.严重创伤C.心力衰竭D.急性循环衰竭正确答案:D解析:休克是指机体在强烈致病因子的作用下,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组织血液灌注严重不足,导致机体组织细胞和重要生命器官发生功能代谢障碍以及结构受损的危重全身性病理过程。

其本质就是急性循环衰竭。

3、下列()因素不是导致休克的病因。

A.大面积烧伤B.严重败血症C.严重精神病D.分娩大出血正确答案:C解析:大面积烧伤、严重败血症、分娩大出血都是导致休克的常见病因。

一般情况下,严重精神病不会导致休克的发生。

4、休克的三个始动环节不包括()。

A.严重车祸创伤B.血容量减少C.心泵功能障碍D.血管容积增加正确答案:A解析:常把血容量减少、血管容积增加、心泵功能障碍这三个环节称为休克的始动环节。

而严重车祸创伤只是引起休克的病因。

5、通常成年人急性失血量大于全血量的()%时即可引起休克。

A.10B.20C.30D.50正确答案:B解析:一般来说,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发生程度与体液丢失的比例与速度密切相关,通常15分钟内失血少于全血量的10%时,机体可完全代偿。

若快速失血量超过全血量的20%以上(超过1000ml),即可引起休克。

6、以下()情况早期往往不引起心源性休克。

A.大面积心肌梗死B.充血性心力衰竭C.心包压塞D.严重心律失常正确答案:B解析:大面积心肌梗死、心包压塞、严重心律失常都可导致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呈慢性心衰改变,早期心输出量下降不明显,一般不引起心源性休克。

7、低动力型休克的基本特征是()。

病理生理学习题:第九章 休克

病理生理学习题:第九章 休克

第九章休克一、选择题A型题1.休克是()A.剧烈的震荡或打击引起的病理过程B.以血压急剧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C.组织有效血流量急剧降低导致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严重障碍的病理过程D.外周血管紧张性降低引起的周围循环衰竭E.机体应激反应能力降低引起的病理过程2.脾破裂最易引起下列何种休克A.过敏性休克 B.心源性休克C.感染性休克 D.失血性休克E.血管源性休克3.毛细血管前括约肌的舒缩主要由什么调节A.平滑肌自律性收缩 B.交感神经-儿茶酚胺C.血液及局部体液因素 D.血压与血流量E.血管内皮细胞功能4.休克早期引起微循环变化的最主要的因子是A.儿茶酚胺 B.心肌抑制因子C.血栓素A2 D.内皮素E.血管紧张素Ⅱ5.休克早期“自身输血”作用主要是指A.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 B.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 D.抗利尿激素增多,重吸收水增加E.缺血缺氧,使红细胞生成增多6.休克早期“自身输液”作用主要是指A.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 B.抗利尿剂素增多,水重吸收增加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D.毛细血管内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增多E.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7.休克微循环淤血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B.少灌多流,灌少于流C.少灌少流,灌多于流 D.多灌少流,灌多于流E. 不灌不流,血流停滞8.下列哪一个不是休克期导致微循环淤血的因素A.组胺 B.内毒素 C.TXA2 D.腺苷 E.乳酸9.失血性休克的休克期与早期表现不同的是A.皮肤温度冷 B.少尿 C.神志可清楚D.血细胞压积增大 E.脉搏细速10.各类休克早期最易受损的器官A.心 B.脑 C.肾 D.肺 E.肝11.哪型休克易发生DICA.感染性休克 B.心源性休克C.过敏性休克 D.出血性休克E.神经源性休克12.内毒素导致微循环障碍的机制与下列哪项无关A.引起大量动静脉短路开放 B.刺激兴奋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C.激活凝血激肽系统扩张血管 D.直接扩张全身血管E.直接损害心肌13.引起失血性休克一般需急性失血超过总血量的A.10% 以上 B.20%以上C.25%以上 D.30%以上E.50%以上14.感染性休克最常见的病因是A.革兰阳性菌 B.革兰阴性菌C.病毒 D.螺旋体E.真菌15.低动力性休克的基本特征是A.动脉血压下降 B.低排高阻C.皮肤湿冷 D.心泵血功能降低E.以上都不是16.低排低阻性休克可见于A.失血性休克 B.创伤性休克C.烧伤性休克 D.感染性休克E.心源性休克17.休克时细胞最早受损的部位是A.细胞膜 B.高尔基体C.线粒体 D.溶酶体E.微粒体18.休克时最常出现的酸碱失衡是A.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 B.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 D.呼吸性酸中毒E.呼吸性碱中毒19.严重休克病人晚期或经抢救后常发生呼吸衰竭是因A.危重病人常并发肺部感染 B.肺内容易形成微血栓C.发生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D.发生了左心衰竭肺水肿E.治疗时输液过多或吸入高浓度氧20.休克并发心力衰竭不是因为A.动脉血压过低,冠脉血流量减少 B.心室前负荷过重C.心肌耗氧量增加 D.酸中毒与高血钾E.MDF作用21.休克治疗补液的原则是A.失多少,补多少 B.需多少,补多少C.宁多勿少 D.无明显失血失液者不必补液E.压升至正常范围时停止补液22.下列哪项是监测休克补液量的最佳指标A.动脉血压 B.心率C.中心静脉压 D.肺动脉楔压E.尿量23.选择扩血管药治疗休克应首先A.充分补足血容量 B.纠正酸中毒 C.改善心脏功能D.去除原发病因 E.给予缩血管药24.应首选缩血管药治疗的休克类型是A.心源性休克 B.创伤性休克C.失血性休克 D.烧伤性休克E.过敏性休克25.细胞保护剂治疗休克的作用主要为A.增加心输出量 B.舒张血管C.稳膜作用 D.对抗炎症介质作用E.降低耗氧量26.休克时儿茶酚胺通过α-受体的作用是A.只在休克早期存在 B.在各期都是发病的主导环节,必须阻断之C.是早期组织缺血的主要机制,并具有代偿意义D.在各个器官都引起同样的缺血缺氧E.可引起动静脉吻合支大量收缩27.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时,下列最易受损的器官是A.心脏 B.脑 C.肾脏 D.肺脏 E.肝脏28.下列哪一种情况不属于心源性休克A.心律紊乱引起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灌流锐减B.心瓣膜漏患者出现心输出量减少组织灌流不足C.心包填塞引起回心血量减少心输出量减少D.大面积心肌梗死引起心输出量急剧减少E.心肌炎引起心输出量急剧减少29.神经源性休克发病的起始环节是A.心泵功能因中枢抑制而障碍 B.血容量减少C.血管床容量增加 D.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兴奋E.以上都不是30.MODS是指A.一种新的难治的临床综合征B.发生于大手术和严重创伤的综合征C.多发性创伤同时损伤了多个器官而引起的疾病D.急性危重疾病时短时间内不止一个系统或器官发生功能障碍的综合征E.一个器官衰竭导致另一些器官相继衰竭31.MODS最常见的病因是A.营养不良B.严重创伤和感染C.输液过多D.吸氧浓度过高E.机体免疫力低下32.呼吸功能障碍在MODS中出现较早,一般出现在创伤和感染发生的A.12-24小时内B.12-36小时内C.24-72小时内D.36-72小时内E.72小时以后33.MODS时不存在下列哪项肾功能障碍A.少尿或无尿B.蛋白尿C.氮质血症D.血肌酐升高E.尿钠降低34.MODS时,不存在下列哪项胃肠功能代谢改变的是A.胃粘膜损害B.胃出血C.肠腔内毒素入血D.胃肠形成溃疡E.肠梗阻35.下列哪个器官的损害被认为是MODS形成的一个发源地A.肺B.肾脏C.胃肠道D.胰腺E.肝脏36.大量使用升压药治疗休克可导致休克加重的原因是A.机体对升压药物耐受性增强 B.血管平滑肌对升压药物失去反C.机体交感神经系统已处于衰竭 D.升压药使微循环障碍加重E.机体丧失对应激反应的能力37.休克的临床表现哪一个是错误的A.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甚至昏迷 B.呼吸急促,脉搏细速C.血压均下降 D.面色苍白或潮红或紫绀E.尿少或无尿38.以下哪一种不易引起心源性休克A.大面积心肌梗死B.严重心律失常C.急性心肌炎D.充血性心力衰竭E.心脏压塞39.下列哪一种物质不引起血管扩张?A.内啡肽B.组胺C.腺苷D.缓激肽E.心肌抑制因子40.休克肺发生的关键环节是:A.肺缺血B.肺血管收缩C.肺血灌流量显著降低D.间质性肺水肿E.急性弥散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41.下列哪项不是休克时细胞受损出现的变化A.有氧氧化减弱,ATP生成减B.早期线粒体呼吸酶活性增加,无氧酵解增加C.高乳酸血症D.细胞内钠,钙增加E.溶酶体酶释出42.某患者静脉注射克林霉素过程中突然出现心悸,胸闷,上肢及胸背部等出现麻疹,全身动呼吸急促,血压60/40mmHg,心率110次/分钟。

中山大学病理生理学练习题——第十二章 休克

中山大学病理生理学练习题——第十二章 休克

第十二章休克一、选择题:1.下列哪项不是MSOF病人的新陈代谢改变:A. 全身能量消耗增加B. 糖、脂肪利用障碍C. 肌肉蛋白分解加强.尿素氮升高D. 出现负氮平衡E. C02产生减少2.休克的下列临床表现哪一项是错误的?A. 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甚至昏迷B. 呼吸急促、脉搏细速C. 血压均下降D. 面色苍白或潮红、紫绀E. 尿少或无3.失血性休克早期时,最易受损的器官是:A. 心B. 脑C. 肾D. 肺E. 肝( 1 )休克的现代概念是A. 休克是剧烈的震荡或打击B. 休克是急性外周动脉紧张度不足所致的周围循环衰竭C. 休克是一种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脸色苍白、四肢发凉、出冷汗、脉搏细速、尿量减少及血压降低D. 休克是由于急性循环障碍使组织血液灌流量严重不足E. 休克是机体对外来强烈刺激调节功能的丧失( 2 )成年人急性失血多少才能引起失血性休克A.100mlB.1500mlC.2000mlD.2500mlE.3000ml( 3 )下列哪一类不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原因A. 失血B. 烧伤C. 挤压伤D. 感染E. 脱水( 4 )高排低阻型休克最常见于下列哪一类休克A. 失血性休克B. 烧伤性休克C. 心源性休克D. 感染性休克E. 创伤性休克( 5 )微循环的营养通路是A. 微动脉后微动脉直通毛细血管微静脉B. 微动脉后微动脉真毛细血管微静脉C. 微动脉后微动脉直通毛细血管真毛细血管微静脉D. 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真毛细血管微静脉(6) 正常微循环中,经常开放的通路指A. 直捷通路B. 迂回通路C. 营养通路D. 动静脉短路E. 以上都不是(7 )正常微循环的血流调节主要与A. 交感神经的支配有关B.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自身节律性舒缩有关C. 局部体液因素有关D. 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收缩有关E. 全身体液因素有关(8 )休克时血压下降的主要发病机制是A. 心功能不全B. 外周动脉紧张度不足C.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后衰竭D. 血液中儿茶酚胺过低E. 微循环障碍,组织灌流不足(9 )休克早期(微循环缺血期)微循环的变化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 微动脉收缩B. 后微动脉收缩C. 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D. 动静脉吻合支收缩E. 微静脉收缩(10 )休克时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A. 强烈兴奋B. 先兴奋后抑制,最后衰竭C. 强烈抑制D. 先抑制后兴奋E. 改变不明显(11 )休克早期组织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A. 多灌少流B. 不灌不流C. 少灌多流D. 少灌少流E. 多灌多流(12 )休克早期的心、脑灌流情况是A. 心脑灌流量明显增加B. 心脑灌流量明显减少C. 心灌流量增加,脑灌流量无明显改变D. 脑灌流量增加,心灌流量无明显改变E. 心脑灌流量先减少后增加答案: 1.D 2.B 3.D 4.D 5.B 6.A 7.C 8.E 9.D 10.A 11.B 12.C二、名词解释:1.Multiple system organ failure2.Shock lungpensatory anti-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4.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三、问答题:1.休克早期微循环的代偿方式及其意义。

病理生理学习题 休克

病理生理学习题 休克

第十章 休 克一、单项选择题(最佳选择题,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1畅可导致失血性休克的原因是( )。

A畅急性心肌炎 B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 C畅高位脊髓损伤D畅脓毒血症E畅破伤风抗毒素过敏2畅下列休克病因中早期可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的是( )。

A畅过敏 B畅创伤 C畅大面积心肌梗死 D畅失血 E畅烧伤3畅正常人体毛细血管是交替开放的,开放率约为( )。

A畅10% B畅30% C畅50% D畅20% E畅40%4畅下列关于微循环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

A畅微循环是指微动脉和微静脉之间微血管的血液循环B畅是血液和组织进行物质交换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C畅主要受神经体液的调节D畅生理情况下微循环的舒缩活动主要由局部产生的舒血管物质进行反馈调节E畅微循环的舒缩活动与缩血管物质无关5畅引起血管收缩的体液因子是( )。

A畅组胺 B畅乳酸 C畅血管紧张素Ⅱ D畅腺苷E畅PGI26畅下列体液因子中哪一项不引起血管舒张?( )A畅激肽 B畅TNF C畅NO D畅内啡肽 E畅内皮素7畅下列哪一项不是引起神经源性休克的原因?( )A畅严重脑部损伤 B畅DIC C畅创伤 D畅脊髓损伤 E畅脊髓麻醉8畅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引起心源性休克的心肌源性病因?( )A畅急性心包填塞 B畅严重的心律失常 C畅瓣膜性心脏病D畅心肌病 E畅大面积心肌梗死9畅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原因?( )A畅脊髓麻醉 B畅产后大失血 C畅烧伤 D畅剧烈呕吐或腹泻 E畅大汗10畅休克早期血管呈现开放状态的是( )。

A畅动-静脉短路 B畅后微动脉 C畅微静脉D畅微动脉E畅毛细血管前括约肌11畅微循环缺血缺氧期微循环的变化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畅微动脉收缩 B畅直捷通路关闭 C畅后微动脉收缩D畅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E畅微静脉收缩12畅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灌流特点是( )。

A畅少灌少流、灌大于流 B畅少灌少流、灌少于流 C畅多灌多流、灌少于流08第一部分 习 题 集D畅少灌多流、灌少于流E畅多灌少流、灌大于流13畅缺血性缺氧期血流主要通过( )。

病理生理学(9.2.1)--休克2-NEW

病理生理学(9.2.1)--休克2-NEW

3. BP 、HRBP 休克程度HR 轻度中度重度90-7070-50< 50100100-130> 1304. CO 、TPR MAP = CO × TPRCO↓、TPR↑:寒冷型休克CO↑、TPR↓:温暖型休克5. perfusion皮肤苍白发凉加重 (可出现花斑状紫绀)休克 --- 外周循环衰竭:ECBV ↓、BP ↓、静脉压↓、静脉萎陷、苍白发凉三、难治期(微循环衰竭期)治疗后休克仍难以纠正 (severe or irreversible shock)1. 毛细血管无复流现象(no-reflow)2. 顽固性低血压 ( refractory hypotensio )3.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4. 多器官功能不全(MODS)1. 重症休克时的无复流(no-reflow in shock)现象休克无复流:休克治疗后毛细血管无重新灌流FCD:功能性毛细血管密度, 指单位面积中有血液流动的毛细血管长度,它是决定预后的重要指标重症休克无复流机理•白细胞嵌塞•低灌流压•血管内凝血•血液粘度增高•内皮细胞肿胀图 : 白细胞嵌塞毛细血管力学分析图• 正常毛细血管中无白细胞嵌塞• 失血性休克时20-25%毛细血管见白细胞嵌塞• 嵌塞发生于毛细血管分支和内皮细胞隆起的部位白细胞嵌塞毛细血管休克时白细胞粘附的实验治疗烧伤性、内毒性、失血性休克1.LFA -1 单抗 4. IL-12.ICAM-1单抗 5. Allopurinol3.TNFα 单抗 6. SOD•可一过性减少微静脉中白细胞粘附,但毛细血管灌流无改善,休克动物存活率无明显提高•由于药物不能到达已经嵌塞停滞的毛细血管,透出作用到靶细胞,只有依赖机械力量恢复毛细管血流虎 杖 苷 治 疗O-β-glucosePolydatinHO OH从中药虎杖中提取出的单体(Zhao KS. Clin Hemorheol Microc 2003, 29:211)双摄象机同步录象系统“虎杖苷注射液”取得国家 I 类新药临床试验批件2. 顽固性低血压 ( refractory hypotension )ASMCsinshockanerobic metabolismintracellular H+↑Calcium spark↑NOHyperpolarizationof ASMCsPOC inhibitionNEenhanced [Ca2+]i↓vascular reactivity↓H+ — Ca2+competition cGMPATP↓KATPchanneliNOSO2·ˉONOO-BKCachannelZhao Q. Shock 2007.28:717(1)钾通道激活,引起小动脉平滑肌(ASMCs )超极化 , 抑制 L 型钙通道,血管收缩剂作用时,细胞内Ca 2+ 升高不足,血管收缩反应↓,引起顽固性低血压(2 )首次提出先给血管反应性恢复剂(K+通道抑制剂—优降糖),再给升压剂 (NE 或DA )的治疗原则主编出版“Molecular Mechanism of Severe Shock”一书第6章——重症休克时离子通道和低血管反应性As your lab is wellknown in this areaof research,…A - sham groupB - Shock group线粒体肿胀、破坏、嵴 消 失(Bar-1.0μm)小动脉平滑肌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小动脉平滑肌细胞内 ATP 含量休克时 ASMC 中 ATP 含量仅为正常17.6±7.9%,用线粒体保护剂(环孢霉素A CsA、白藜芦醇 Res、虎杖苷 PD)后ATP含量明显恢复,PD组达 90.1%ASMC 线粒体功能不全的作用—当前的研究( Song R. Am J Hypertesion 2011, 24:45)1. ASMC 线粒体功能不全参与了重症休克顽固性低血压的发生2. 保护线粒体成为治疗重症休克新的靶点和方向Mitochondrial dysfunctionNEASMCs of shockHyperpolarizationOf ASMCs H +—Ca 2+ CompetitioniNOSAnaerobic metabolismNOOONO -Intracellular H +↑cGMPIncreased [Ca 2+]i ↓Vascular reactivity ↓ATP ↓K ATP channels L-Ca inhibitionO 2-·DIC 器官衰竭微循环衰 竭顽固性低血压MO D S 微循环缺 血代偿性低血压休克Ⅰ期微循环淤 滞失代偿性低血压休克II 期休克III 期病例脑膜炎球菌性脑膜炎病人,全身皮肤出血、双肾上腺出血和坏死、肾上腺功能减退、休克、猝死。

病理生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病理生理学试卷及参考答案

病理生理学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哪一类水、电解质代谢紊乱最容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A.低渗性脱水B.高渗性脱水C.等渗性脱水D.水中毒E.低钾血症2.某溃疡病并发幽门梗阻病人,因反复呕吐入院,血气分析结果为:pH7.49,PaCO248 mmHg,HCOg36 mmol/L。

该病人应诊断为A.呼吸性碱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代谢性酸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混合性酸碱中毒3.氧疗对哪型缺氧效果最好A.血液性缺氧B.低张性缺氧C.循环性缺氧D.组织性缺氧E.混合性缺氧4.DIC最主要的病理特征是A.大量微血栓形成B.凝血功能失常C.纤溶过程亢进D.凝血物质大量消耗E.溶血性贫血5.下列哪项最符合心力衰竭的概念A.心脏每搏输出量降低B.静脉回流量超过心输出量C.心功能障碍引起大小循环充血D.心脏负荷过度引起心功能障碍E.心输出量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6.下述哪项最符合急性肾衰竭的概念A.肾脏内分泌功能急剧障碍B.肾脏泌尿功能急剧障碍C.肾脏排泄废物能力急剧降低D.肾脏排酸保碱能力急剧降低E.肾脏浓缩稀释功能降低7.休克早期组织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B.少灌多流,灌少于流C.少灌少流,灌多于流D.多灌少流,灌多于流E.多灌多流,灌少于流8.阻塞性黄疸(早期)临床生化测定的特点是A.血清中酯型胆红素含量升高B.尿中无尿胆红素C.粪中粪胆素原升高D.尿中尿胆素原升高E.尿中尿胆素升高9.血液缓冲系统中最重要的是A.血浆蛋白缓冲系统B.磷酸盐缓冲系统C.碳酸氢盐缓冲系统D.血红蛋白缓冲系统E.氧合血红蛋白缓冲系统10.急性肾衰竭少尿期病人最危险的变化是A.水中毒B.高钾血症C.少尿D.代谢性酸中毒E.氮质血症二、多择题(每题4分,共20分)1.高渗性脱水易出现A.口渴B.休克C.尿少D.脱水热E.皮肤弹性降低2.对血清钾浓度过高者可采取的措施有A.葡萄糖和胰岛素同时静脉注射B.腹膜透析C.阳离子交换树脂D.补充钙剂使细胞外液Ca2+增多E.补充钠盐使细胞灌肠或口服外液Na+增多3.肾病综合征产生全身性水肿的主要机制有A.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B.醛固酮分泌增多C.肝脏合成清蛋白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E.肾小球滤过率增加减少4.下述哪些物质属内生致热原A.白细胞介素-1B.前列腺素EC.干扰素D.肿瘤坏死因子E.巨噬细胞炎症蛋白5.导致有效胶体渗透压下降的因素有A.血浆清蛋白浓度下降增高B.微血管通透性降低C.毛细血管血压D.淋巴回流受阻E.组织间液胶渗压降低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正确的在括号内标“+”,错误的标“-”)1.根据近代死亡概念,整体死亡的标志是脑死亡,即全脑功能的永久性消失。

国开作业病理生理学85参考(含答案)

国开作业病理生理学85参考(含答案)

题目:休克是()。

选项A:剧烈的震荡或打击引起的病理过程选项B:组织血液灌流不足导致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严重障碍的病理过程选项C:机体应激反应能力降低引起的病理过程选项D:以血压急剧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选项E:外周血管紧张性降低引起的病理过程答案:组织血液灌流不足导致重要生命器官机能代谢严重障碍的病理过程题目:休克早期“自身输液”主要是指()。

选项A: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选项B: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选项C: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吸收增加选项D: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选项E:毛细血管内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增多答案:毛细血管内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增多题目:休克早期引起外周阻力增高最主要的体液因子是()。

选项A:血管分压素选项B:内皮素选项C:血栓素A2选项D:儿茶酚胺选项E:血管紧张素Ⅱ答案:儿茶酚胺题目:休克早期“自身输血”主要是指()。

选项A: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选项B:动-静脉吻合支收缩,回心血量增加选项C:毛细血管内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增多选项D: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选项E: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吸收增加答案: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题目: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最常见的病因是()。

选项A:自身免疫性疾病选项B:缺血-再灌注损伤选项C:严重创伤选项D:氧中毒选项E:感染性疾病答案:感染性疾病题目:休克时补液的正确原则是()。

选项A:根据血压确定补液量选项B:补液量宁少勿多选项C:失多少补多少选项D:血压正常不用补液选项E:需多少补多少答案:需多少补多少题目:休克肺的主要病理变化不包括()。

选项A:肺泡内透明膜形成选项B:肺充血、出血选项C:肺泡水肿选项D:肺泡上皮细胞增生。

病理生理学 关于休克的自测题

病理生理学 关于休克的自测题

自测题
[辨别题] :“休克”的变化及其与其它病理过程的关系可描述为(true or false question)
A.休克是一种躯体性强烈应激,早期反应以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为主
B.休克主要发生循环性缺氧,也会导致呼吸性缺氧
C.血压下降是失血性休克早期的必需诊断指标
D.休克时发生代谢性酸中毒,也可能导致呼吸性碱中毒
E.休克时微循环的变化可有过度的收缩,也可出现过度扩张
[单选题]
1.休克早期,血中激素变化,哪一项是错误的:
A.ACTH增加
B.糖皮质激素增加
C.儿茶酚胺增多
D.胰岛素增加
E.胰高血糖素增加
2.休克早期微循环变化哪一项是错误的:
A.微动脉收缩
B.后微动脉收缩
C.动-静脉吻合支收缩
D.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
E.微静脉收缩
3. 休克Ⅲ期又称:
A.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期
B. 微循环衰竭期
C. 细胞损伤期
D. 多器官衰竭期
E. 休克不可逆期
4.下述那种休克最易导致DIC发生:
A.失血性休克
B.烧伤性休克
C.感染性休克
D.心源性休克
E.过敏性休克
5.失血性休克发展过程中,全身外周阻力变化趋势是:
A.增加
B.降低
C.先增加后降低
D.先降低后增加
E.不变
6.休克时红细胞表面负电荷变化是:
A.增加
B.减少
C.先增加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加
E.不变
7.休克时常见白细胞贴壁粘着的部位:
A.微动脉
B.微静脉
C.前毛细血管
D.小动脉
E.小静脉。

病理生理学习题——休克

病理生理学习题——休克

休克单5选1 (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1.[1分]休克的发生主要由于A:中枢神经系统在剧烈震荡与打击下由兴奋转入超限抑制B:血管运动中枢麻痹,小动脉扩张,血压下降C: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衰竭与麻痹D:血量减少,回心血量不足,心输出量减少E:重要生命器官低灌流和细胞功能代谢严重障碍标准答案:E2.[1分]过敏性休克属A:Ⅰ型变态反应B:Ⅱ型变态反应C:Ⅲ型变态反应D:Ⅳ型变态反应E:混合型变态反应标准答案:A3.[1分]以下哪种情况不引起心源性休克A:大面积心肌梗死B:急性心肌炎C:心脏压塞D:严重心律紊乱E:充血性心力衰竭标准答案:E4.[1分]成年人急性失血,至少一次失血量超过总血量多少才能引起休克? A:15%B:20%C:30%D:40%E:50%标准答案:B5.[1分]失血性休克血压下降早期主要与A: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衰竭有关B:低血容量引起回心血量不足、心输出量降低有关C:血管紧张度下降、外周阻力降低有关D:血液灌流不足、微循环血管大量扩张有关E:细胞严重缺氧能量代谢障碍有关标准答案:B6.[1分]微循环的营养通路是A:微动脉→后微动脉→直通毛细血管→微静脉B:微动脉→后微动脉→真毛细血管→微静脉C: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D:微动脉→后微动脉→直通毛细血管→真毛细血管→微静脉E: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真毛细血管→微静脉标准答案:B7.[1分]正常微循环中经常开放的通路指A:直捷通路B:迂回通路C:营养通路D:动-静脉短路E:以上都不是标准答案:A8.[1分]正常微循环中经常关闭的通路A:直捷通路B:迂回通路C:营养通路D:动-静脉短路E:以上都不是标准答案:D9.[1分]正常真毛细血管血流的调节主要与A:交感神经的支配有关B: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自身节律性舒缩有关C:局部体液因素有关D:全身体液因素有关E: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收缩有关标准答案:C10.[1分]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开放的血管可有A:微动脉B:后微动脉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D:动静脉吻合支E:微静脉标准答案:D11.[1分]休克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A:强烈兴奋B:先抑制后兴奋C:先兴奋后抑制,最后衰竭D:改变不明显E:强烈抑制标准答案:A12.[1分]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引起微循环血管收缩最主要的体液因素改变是A:血管紧张素Ⅱ↑B:加压素↑C:儿茶酚胺↑D:MDF↑E:TXA2↑标准答案:C13.[1分]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A:多灌少流,灌多于流B:少灌多流,灌少于流C:多灌多流,灌多于流D:少灌少流,灌少于流E:少灌少流,灌多于流标准答案:D14.[1分]休克缺血性缺氧期,下列哪一项变化不存在? A:微动脉收缩B:后微动脉收缩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D:微静脉收缩E:动-静脉吻合支收缩标准答案:E15.[1分]休克缺血性缺氧期的心脑灌流量A:明显增加B:明显减少C:无明显改变D:先增加后减少E:先减少后增加标准答案:C16.[1分]休克缺血性缺氧期血液稀释的机制主要是A:抢救休克时输液过多B:肝脾储血库收缩C:组织液返流入血D:血液稀释疗法E:血液重新分配标准答案:C17.[1分]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持续收缩可见于A:正常微循环灌流时B:缺血性缺氧期C:淤血性缺氧期D:血液淤滞发生DICE:重要器官衰竭期标准答案:B18.[1分]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的变化表现在毛细血管前阻力毛细血管后阻力毛细血管容量 A: ↑↑↑↓B: ↑↑↑↓C: ↑↑↑↑D: ↓↑↑E: ↑↑↑↑标准答案:B19.[1分]微血管运动增强可见于A:正常运动情况B:休克代偿期C:休克可逆性失代偿期D:DIC期E:脏器功能衰竭期标准答案:B20.[1分]下列临床表现哪一项不是早期休克的表现?A:脸色苍白B:四肢冰凉C:脉搏细速D:尿量减少E:神志昏迷标准答案:E21.[1分]休克淤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B:少灌多流,灌少于流C:灌而少流,灌多于流D:多灌多流,灌多于流E:多灌多流,灌少于流标准答案:C22.[1分]休克淤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的变化表现在毛细血管前阻力毛细血管后阻力毛细血管容量A: ↑↑↑↓B: ↑↑↑↓C: ↑↑↑↑D: ↓↑↑E: ↑↓↑标准答案:D23.[1分]休克时正确的补液原则是A:如血压正常不必补液B:补充丧失的部分液体,“失多少,补多少”C:补充丧失的部分液体和当天继续丧失的液体D:“需多少,补多少””E:补液“宁多勿少”标准答案:D24.[1分]休克难治期并发DIC后对组织灌流的影响是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B:少灌少流,灌多于流C:多灌多流,灌少于流D:多灌多流,灌少于流E:不灌不流标准答案:E25.[1分]所谓“不可逆””性休克是指休克发展到A:DIC期B:淤血性缺氧期C:器官功能衰竭期D:休克难治期E:缺血性缺氧期标准答案:D26.[1分]休克时发生心力衰竭与下列哪种因素无关?A:心肌供血量减少B:酸中毒、高钾血症C:心肌内的DIC使心肌受损D:MDF的作用E:心脏前负荷增加标准答案:E27.[1分]休克时儿茶酚胺增加作用于肾上腺素能受体,使组织灌流量减少的作用机制是: A: 仅对血管α-受体作用B: 仅对血管β-受体作用C: 对α﹑β-受体均同时起作用D:对α﹑β-受体都不起作用E:先对α-受体起作用后对β-受体起作用标准答案:C28.[1分]下列哪种缩血管物质能引起冠脉扩张?A: 血管紧张素ⅡB:抗利尿激素C:去甲肾上腺素D:肾上腺素E:血栓素A2标准答案:D29.[1分]休克时最常出现的酸碱失衡是A: 代谢性碱中毒B: 呼吸性酸中毒C: 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D:AG升高性代谢性酸中毒E:混合性酸中毒标准答案:D30.[1分]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发生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属A:肾前性肾功能衰竭B:肾后性肾功能衰竭C:肾性肾功能衰竭D:肾前性和肾性肾功能衰竭E:器质性肾功能衰竭标准答案:A31.[1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共同发病环节A: 肺内DIC形成B: 急性肺淤血水肿C: 急性肺不张D:急性呼吸膜损伤E:肺泡内透明膜形成标准答案:D32.[1分]对休克患者监测补液的最佳指标是A:血压B:脉压C:尿量D:中心静脉压E:肺动脉楔入压标准答案:E33.[1分]治疗休克时单纯追求用升压药维持血压导致休克加重的机制是 A:机体对升压药物耐受性增强B:血管平滑肌对升压药物失去反应C:机体交感神经系统已处于衰竭D:升压药使微循环障碍加重E:机体丧失对应激的反应能力标准答案:D34.[1分]参与休克的白细胞粘附分子是A: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B: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ELAM)C: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D:β2整合素(CD11/CD18)E:P-选择素标准答案:D35.[1分]休克淤血性缺氧期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 A: 高度抑制B: 衰竭C: 兴奋D:高度兴奋E:变化不明显标准答案:D36.[1分]休克淤血性缺氧期属于A:代偿期B: 失代偿期C:可逆性失代偿期D:不可逆性失代偿期E:难治期标准答案:C37.[1分]休克难治期下列哪种不是DIC形成的直接因素? A:血中儿茶酚胺浓度过高B:血液粘滞浓缩C:血液高凝D:严重的酸中毒E:内皮激活受损,外凝、内凝系统激活标准答案:A38.[1分]休克早期“自身输血”作用主要是指A: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B: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D:抗利尿激素增多,重吸收水增加E:缺血缺氧,使红细胞生成增多标准答案:B39.[1分]休克早期“自身输液”作用主要是指A: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B: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吸收增加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D:毛细血管内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增多E: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标准答案:D40.[1分]休克的下列临床表现哪一项是错误的A:烦躁不安或表情淡漠甚至昏迷B:呼吸急促、脉搏细速C:血压均下降D:面色苍白或潮红、紫绀E:尿少或无标准答案:C41.[1分]某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冰冷、脉博细数等临床表现与下列哪项有密切关系?A:DICB:交感神经抑制C:腺苷增多D:酸中毒E:交感神经兴奋标准答案:E串5选1 (每组>2题共用题干,每题仅一个最佳答案)患者男性,30岁,臀部刺伤,失血约800ml,伤后2小时入院,患者神志清楚,口渴,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110/94mmHg,脉搏112次/分。

病理生理学题库及答案——休克

病理生理学题库及答案——休克

第十八章休克一、名词解释1. 休克2. 低血容量性休克3. 感染性休克4. 烧伤性休克5. 创伤性休克6. 心源性休克7. 过敏性休克8. 神经源性休克9. 高动力型休克10. 低动力型休克11. 自身输液12. 自身输血13. 休克肺14. 休克肾二、填空题1. 感染性休克常伴有败血症,故又称休克;在革兰阴性细菌引起的休克中,内毒素起重要作用,故又称性休克或性休克。

2. 高动力型休克时,因外周阻力降低,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故又称休克,见于。

3. 微循环是指和之间的血液循环。

由个部分组成。

微循环的灌流情况主要是受调节。

4. 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5. 根据休克发生过程血流动力学和微循环变化规律,一般可将休克发展过程分为期、期、期。

6. 休克早期微循环的血管持续,口径明显变小,毛细血管前、后阻力均增加,尤以阻力增加更明显,因此出现微循环。

7. 休克的淤血性缺氧期微循环微静脉端白细胞贴壁,粘附于内皮细胞,加大了毛细血管的,这种粘附是通过所介导的。

8. 休克晚期微血管平滑肌麻痹,对任何血管活性药物均无反应,所以又称微循环期。

由于该期微循环中形成微血栓,故又称期。

9. 近年来认为损伤是休克发展过程中各器官功能衰竭的共同病理基础。

在休克的基础上发生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最常累及的器官是。

10. 休克代偿期代偿意义表现为和。

三、选择题(一)A 型题1. 休克的概念是A. 是剧烈的震荡或打击B. 是外周血管紧张性降低所致的循环衰竭C. 是机体对外界刺激发生的应激反应D. 是以血压降低、尿量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E. 是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使全身微循环血液灌注严重不以致细足,胞损伤、重要器官机能代谢障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2. 休克的最主要特征是A. 心输出量降低B. 动脉血压降低C. 组织微循环灌流量锐减D. 外周阻力升高E. 外周阻力降低3. 休克早期引起微循环变化的最主要的体液因子是A. 儿茶酚胺B. 心肌抑制因子C. 血栓素A2D. 内皮素E. 血管紧张素Ⅱ4. 休克早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A. 强烈兴奋B. 强烈抑制C. 变化不明显D. 先兴奋后抑制E. 先抑制后兴奋5. 自身输血的作用主要是指A. 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B. 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吸收增加C. 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D. 组织液回流增多E. 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6. 自身输液的作用主要是指A. 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B. 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吸收增加C. 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D. 组织夜回流多于生成E. 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7. 休克早期动脉血压变化的特点是A. 升高B. 降低C. 正常或略降D. 先降后升E. 先升后降8. 休克早期血流量基本不变的器官是A. 心脏B. 肝C. 肾D. 肺E. 脾9. 休克早期微循环变化的特征是A. 微动脉端收缩,微静脉端舒张B. 微动脉端收缩,微静脉端不变C. 微动脉端舒张,微静脉端舒张D. 微动脉端舒张,微静脉端收缩E. 微动脉端收缩程度大于微静脉端收缩10. 高排低阻型休克可见于A. 失血性休克B. 感染性休克C. 烧伤性休克D. 过敏性休克E. 神经源性休克11. 休克早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A. 少灌少流B. 多灌少流C. 不灌不流D. 少灌多流E. 多灌多流12. 休克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A. 多灌少流B. 不灌不流C. 少灌少流D. 少灌多流E. 多灌多流13. 休克晚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A. 不灌不流B. 多灌少流C. 少灌少流D. 多灌多流E. 少灌多流14. 有关低动力型休克的描述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 心输出量降低B. 外周阻力升高C. 又称低排高阻型休克D. 常见于低血容性休克E. 皮肤温度升高15. 休克时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必然导致A. 高碳酸血症B. 乳酸堆积C. 酮体堆积D. 呼碱E. 代碱16. 休克早期微循环开放的血管主要是A. 微动脉B. 后微动脉C. 真毛细血管D. 微静脉E. 动-静脉吻合支17. 休克时交感- 肾上腺髓质系统是A. 强烈抑制B. 改变不明显C. 先兴奋后衰竭D. 先兴奋后抑制E. 强烈兴奋18. 微循环学说认为各型休克的“最后共同通路”是A. 微循环缺血B. 交感兴奋C. 组织缺氧D. 微循环淤血E. 血压下降19. 休克早期血细胞比容降低的机制是A. 血液重新分配B. 输液过多C. 组织液返流入血D. 输血过多E. 肝脾储血库收缩20. 休克早期可出现血管扩张的部位是A. 胃肠B. 肾脏C. 骨骼肌D. 心脏E. 皮肤21. 休克护理下列哪项不正确A. 下肢抬高30 度-40 度,头部不抬高B. 至少两条输液路径C. 准确记录出入量D. 常规吸氧E. 最好有中心静脉压监测22. 休克早期的临床表现哪项不对A. 烦燥不安B. 脉搏细数C. 血压明显下降D. 面色苍白,出冷汗E. 少尿23. 心肌抑制因子主要产生于A. 心脏B. 肺C. 肾D. 肝E. 胰腺24. 下述物质中不能引起血管扩张的是A. 组胺B. 心肌抑制因子C. 激肽D. 腺苷E. 内皮舒张因子25. 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早期最易受损害的器官是A. 心脏B. 肝C. 脾D. 肺E. 肾26. 休克早期发生的少尿是由于A. 器质性肾功能衰竭B. 肾前性肾功能衰竭C. 肾性肾功能衰竭D. 肾后性肾功能衰竭E. 功能障碍与肾小管坏死并存的急性肾功能衰竭27. 休克时心力衰竭的发生与下列哪项机制无关A. 冠脉血流量减少B. 心肌耗氧量增加C. 前负荷增加D. 酸中毒、高血钾抑制心肌E. 多钟毒性因子抑制心肌28. 休克患者早期不会出现A. 少尿B. 血压下降C. 脉搏细速D. 面色苍白E. 四肢冰冷29. 休克期微循环后阻力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 血小板聚集B. 红细胞聚集C. 白细胞贴壁D. 血液粘度增加E. 血流变慢30. 休克期血压进行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 微循环障碍回心血量严重不足B. 血液中儿茶酚胺浓度进行性下降C. 交感神经先兴奋后转为抑制D. 外周小动脉紧张度进行性降低E. 心功能不足心输出量明显减少31. 高排低阻型休克可见于A. 失血性休克B. 创伤性休克C. 过敏性休克D. 心源性休克E. 感染性休克32. 低排低阻型休克可见于A. 失血性休克B. 创伤性休克C. 烧伤性休克D. 心源性休克E. 感染性休克33. 下列哪项不是感染性休克的特点A. 发病机制复杂B. 易导致心力衰竭C. 早期常伴有高热D. 细胞可发生继发性或原发性损伤E. 大部分病例属于高动力型休克34. 感染性休克的最常见病因是A. 革兰阳性菌B. 革兰阴性菌C. 病毒D. 螺旋体E. 真菌35. 较易发生DIC 的休克类型是A. 心源型休克B. 失血性休克C. 过敏性休克D. 感染性休克E. 神经源性休克36. 下述哪项不是内毒素的作用A. 直接兴奋交感- 肾上腺髓质系统B. 直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C. 促成TNF 合成D. 激活凝血、纤溶、激酞、补体等系统E. 刺激机体细胞释放内源性介质37. 高动力型休克和低动力型休克均见于A. 感染性休克C. 过敏性休克D. 失血性休克E. 烧伤性休克38. 快速失血量一般超过机体总血量的多少即可引起失血性休克A. 10%B. 20%C. 25%D. 30%E. 40%39. 下列哪项不易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A. 烧伤B. 创伤C. 呕吐D. 腹泻E. 心律失常40. 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升高不是下列哪型休克的血液动力学特点A. 心源性休克B. 感染性休克C. 过敏性休克D. 失血性休克41. 休克治疗时应遵循的补液原则是A. 失多少,补多少B. 需多少,补多少C. 宁多勿少D. 宁少勿多E. 血压变化不明显时可不必补液42. 下列哪项最宜作为监测休克患者补液的指标A. 动脉血压B. 心率C. 尿量D. 肺动脉楔压E. 心输出量43. 选择血管活性药物治疗休克时应首先A. 充分补足血容量B. 保护和改善细胞功能C. 纠正酸中毒D. 改善心脏功能E. 去除原发病因44. 应首选缩血管药物治疗的休克类型是A. 心源性休克B. 创伤性休克D.烧伤性休克E. 过敏性休克45. 休克患者代偿期的主要表现:A. 脉细速、血压低、脉压显著缩小B. 脉细速、血压基本正常、脉压无变化C. 脉细速、血压低、脉压轻度缩小D. 脉细速、血压基本正常、脉压缩小E. 脉细速、血压轻度降低、脉压无变化窗体底端窗体顶端46. 休克时血液的血细胞比容变化规律是A. 先降低后正常B. 先升高后降低C. 先降低后升高D. 先正常后降低E. 先正常后升高47. 临床上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休克的主要机制是A. 增强心肌收缩力B. 稳定溶酶体膜C. 代谢性碱中毒D. 改善微循环E.拮抗儿茶酚胺48. 休克时最常引起的酸碱紊乱是A. 呼吸性碱中毒B. 呼吸性酸中毒C. 代谢性碱中毒D. AG 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E. A G 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49. 休克时引起各器官功能障碍的病理学基础是A. 细胞水肿B. 细胞跨膜电位下降C. 线粒体肿胀D. 溶酶体破坏E. 细胞损伤50. 休克早期产生的肾功能衰竭是A. 器质性肾功能衰竭B. 非少尿型肾功能衰竭C. 肾后性肾功能衰竭D. 肾性肾功能衰竭E. 肾前性肾功能衰竭51. 给休克患者补液的原则是A. 严格控制补液量B. 补液宁多勿少C. 失多少补多少D. 需多少补多少E血压正常不必补液52. 下列哪一类不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原因A. 失血B. 烧伤C. 挤压伤D. 感染E. 脱水53. 休克时血压下降的主要发病机制是A. 心功能不全B. 外周动脉紧张度不足C. 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后衰竭D. 血液中儿茶酚胺过低E. 微循环障碍,组织灌流不足(二)、X 型题1. 目前认为休克的病理生理的特点是A. 微循环障碍B. 重要脏器灌流障碍C. 细胞功能代谢障碍D. 动脉血压明显降低E. 重要器官功能代谢障碍2. 导致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有A. 交感神经被抑制B. 微循环缺血C. 血容量降低D. 血管容积增加E. 心泵功能障碍3. 休克早期机体出现的代偿措施有A. 组织液反流入血B. 微静脉收缩,回心血量增加C. 血液重新分配D. 心肌收缩力增强E. 毛细血管口径增大4. 导致休克期微循环淤血的机制是A. 血液浓缩,血浆粘度增加B. 白细胞贴壁、粘附上内皮细胞C. 内毒素的作用,产生某些细胞因子D. 组织细胞局部扩血管,代谢产物增多E. 酸中毒时血管对儿茶酚胺反应性降低5. 休克期回心血量严重不足的原因是A. 心肌收缩力明显减弱B. 血细胞比容减少C. 毛细血管床大量开放D. 组织液生成增多E. 血浆大量外渗6. 休克期患者临床表现有A. 心搏无力,心音低钝B. 神志淡漠甚至昏迷C. 动脉血压进行性降低D. 皮肤紫绀并出现花斑E. 尿量进一步减少或无尿7. 晚期休克患者其所以难治是因为A. 严重的细胞损伤B. 动、静脉吻合支大量开放C. 广泛DIC 形成D. 微血管麻痹E. 重要器官功能衰竭8. 休克肺出现的病理改变有A.肺淤血、水肿B. 肺出血C. 肺内微血栓形成D. 肺内透明膜形成E. 局限性肺不张9. 下述哪些休克患者不宜用使扩血管药物A.创伤性休克B.神经源性休克C. 失液性休克D. 失血性休克E. 过敏性休克四、问答题1. 动脉血压降低是否可作为判断休克发生的指标?为什么?2. 在休克治疗过程中为什么强调纠正酸中毒?3. 失血性休克早期机体有哪些代偿适应性改变?并简述其产生机理4. 试述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改变的机制及临床特点。

病理生理学:休克习题与答案(2)

病理生理学:休克习题与答案(2)

一、单选题1、休克期的微循环变化特点是()。

A.多灌多流B.少灌多流C.多灌少流D.不灌不流正确答案:C解析:休克期的微循环变化特点是多灌少流,灌<流。

2、关于休克期的发生机制,错误的说法是()。

A.儿茶酚胺导致血管持续性收缩B.酸中毒使血管平滑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降低C.扩血管物质生成增多D.白细胞粘附、血流阻力增大正确答案:A3、休克期的最显著临床特征是()。

A.脉压差增大B.面色苍白C.四肢冰凉D.血压进行性下降正确答案:D4、与休克早期不同,休克期的皮肤粘膜变化特点是()。

A.面色苍白B.大汗淋漓C.四肢冰凉D.花斑发绀正确答案:D解析:与休克早期相比,休克期因皮肤粘膜血管网内血液淤滞而出现花斑或发绀。

5、休克晚期的微循环特点是()。

A.前阻力增大,少灌少流B.后阻力增大,多灌少流C.麻痹扩张,不灌不流D.微循环持续痉挛收缩正确答案:C解析:休克晚期的特点是微循环血管麻痹扩张,不灌不流,对血管活性药物失去反应。

6、临床上更容易发生DIC的是()。

A.失血性休克B.心源性休克C.过敏性休克D.感染性休克正确答案:D解析:感染性休克相比其它休克类型更容易发生DIC,且不一定要等到晚期。

7、下列()不是休克晚期的发生机制。

A.动-静脉短路大量开放B.血管反应性进行性下降C.内、外凝血系统激活D.PGI2-TXA2平衡失调正确答案:A8、休克晚期的微循环血管中通常不会出现()。

A.形成血栓B.无复流现象C.血管麻痹扩张D.动-静脉短路大量开放正确答案:D9、休克时的物质代谢特点是()。

A.合成代谢增强B.分解代谢增强C.能量生成增多D.酸中毒正确答案:B解析:休克发生过程中体内物质代谢是以分解代谢增强为主。

10、休克发生过程中最容易出现功能损伤的脏器是()。

A.心B.脑C.肝D.肾正确答案:D解析:在以上器官中,休克时最容易受损的器官是肾脏。

11、导致休克晚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休克肾B.休克肺C.休克肝D.休克脑正确答案:A解析:休克肾是休克晚期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10休克(张静)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10休克(张静)

病理生理学试题库-10休克(张静)第十二章休克一、名词解释1.hock(休克)2.hypovelemichock(低血容量性休克)3.hyperdynamichock(高动力型休克)4.hypodynamichock(低动力型休克)5.microcirculation(微循环)6.autobloodinfuion(自身输血)7.autotranfuion(自身输液)8.hemorheology(血液流变学)9.lipopolyacharide(LPS,脂多糖)10.hocklung(休克肺)11.hockkidney(休克肾)12.hemorrhagichock(失血性休克)13.infectiouhock(感染性休克)14.myocardialdepreantfactor(MDF,心肌抑制因子)15.cardiogenichock(心源性休克)二、选择题A型题1.休克的现代概念是A.以血压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B.剧烈震荡或打击引起的病理过程C.组织有效血液灌流量急剧降低导致细胞和重要器官功能代谢障碍和结构损害的病理过程D.血管紧张度降低引起的周围循环衰竭E.对外来强烈刺激发生的应激反应2.临床最常用的休克分类方法是A.按休克的原因分类B.按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分类C.按休克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分类D.按患者的皮肤温度分类E.按患者的血容量分类3.下列哪一类不是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原因?A.失血B.脱水C.感染D.烧伤E.挤压伤4.微循环的营养通路指A.微动脉→后微动脉→直捷通路→微静脉B.微动脉→后微动脉→真毛细血管→微静脉C.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微静脉D.微动脉→后微动脉→直捷通路→真毛细血管→微静脉E.微动脉→动静脉吻合支→真毛细血管→微静脉5.调节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缩的主要是A.交感神经B.动脉血压变化C.平滑肌自律性收缩D.血液及局部体液因素E.血管内皮细胞功能6.休克早期引起微循环变化的最主要因子是A.儿茶酚胺B.血栓素A2C.血管紧张素IID.内皮素E.心肌抑制因子7.休克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A.强烈兴奋B.强烈抑制C.先兴奋后抑制D.先抑制后兴奋E.改变不明显8.休克早期“自身输血”的代偿作用主要指A.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多B.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C.脾脏血库收缩,释放储存血液D.RAA系统激活,肾小管对Na+、水重吸收加强E.缺血缺氧,红细胞生成增多9.休克早期“自身输液”的代偿作用主要指A.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多B.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C.RAA系统激活,肾小管对Na+、水重吸收加强D.ADH分泌增多,肾小管重吸收水功能加强E.毛细血管流体静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增多10.下列哪一项不是休克早期的微循环变化?A.微动脉收缩B.后微动脉收缩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2D.动静脉吻合支收缩E.微静脉收缩11.休克早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A.多灌少流,灌多于流B.少灌少流,灌少于流C.少灌多流,灌少于流D.多灌多流,灌少于流E.不灌不流,血流停滞12.休克的下列临床表现,哪一项错误?A.烦燥不安或表情淡漠,甚至昏迷B.呼吸急促,脉搏细速C.血压均下降D.尿少或无E.面色苍白或潮红、紫绀13.休克时血压下降的主要机理是A.心功能不全B.外周动脉血管紧张度不足C.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后衰竭D.血液中缩血管物质减少E.微循环障碍,组织灌流不足14.休克发病学中儿茶酚胺通过α受体的作用是A.只在休克早期存在B.在各期都是休克发病的主导环节,应阻断之C.是早期组织缺血的主要机制,并具有代偿意义D.各器官均引起同样程度的缺血缺氧E.可引起动静脉吻合支广泛收缩15.长期大量使用升压药治疗休克的弊病是A.增加机体对升压药的耐受性B.使血管平滑肌对升压药失去反应C.使机体的交感神经系统耗竭D.使微循环障碍加重E.使机体丧失对应激反应的能力16.休克进展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B.少灌多流,灌少于流C.多灌少流,灌多于流D.多灌多流,灌多于流E.多灌多流,灌少于流17.休克时动静脉吻合支开放的主要原因是A.去甲肾上腺素增多,兴奋血管α受体3B.内源性阿片肽增多C.组胺释放增多D.肾上腺素增多,兴奋血管β受体E.PGI2增多18.在休克进展期微循环淤血的发生,与下列哪个因子无关?A.组胺B.PAFC.腺苷D.缓激肽E.MDF19.下列哪一种物质不引起血管扩张?A.内啡肽B.组胺C.腺苷D.缓激肽E.MDF20.休克进展期应用扩血管药物改善微循环,其作用的主要环节是A.扩张小动脉B.扩张微动脉C.扩张后微动脉D.扩张毛细血管前括约肌E.扩张毛细血管后微血管21.失血性休克的休克进展期与早期临床表现的不同是A.皮肤湿冷B.尿量少C.神志可清楚D.血细胞压积增大E.脉搏细速22.从纳络酮的抗休克作用,说明下列哪一种物质在休克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A.血栓素A2B.内源性阿片肽C.血管紧张素IID.PAFE.NO23.易发生DIC的休克类型是A.失血性休克B.感染性休克C.心源性休克D.过敏性休克E.神经源性休克424.休克进展期掌握补液量的原则是A.无明显失血失液者不必补液B.失多少,补多少C.需多少,补多少D.前一天丧失液体量加当天丢失量E.宁多勿少25.对休克患者监测补液的最佳指标是A.血压B.脉压C.尿量D.中心静脉压E.肺动脉楔压26.内毒素引起微循环障碍的机制与下列哪一项无关?A.兴奋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B.激活凝血系统C.激活激肽系统扩张血管D.直接扩张全身血管E.直接损害心肌27.休克时最常出现的酸碱平衡紊乱是A.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B.AG增高性代谢性酸中毒C.呼吸性碱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E.呼吸性酸中毒28.选择扩血管药治疗休克应首先A.充分补足血容量B.纠正酸中毒C.改善心功能D.去除原发病因E.给予缩血管药29.休克时血液流变学改变中,下列哪一项不正确?A.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加B.红细胞聚集叠加增多C.白细胞粘着、贴壁、嵌塞D.血小板聚集E.血浆粘度增大30.下列哪项不是微循环淤血期的表现A.血压降低B.表情淡漠C.皮肤紫绀5输血、肝素等治疗未见好转。

休克题 病理生理学习题

休克题 病理生理学习题

第十一章休克一、单择题1.休克是( )A.以血压下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B.以急性微循环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病理过程C.心输出量降低引起的循环衰竭D.外周血管紧张性降低引起的周围循环衰竭E.机体应激反应能力降低引起的病理过程2.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典型表现不包括( )A.中心静脉压降低B.心输出量降低C.动脉血压降低D.肺动脉楔压增高E.总外周阻力增高3.下列哪项不属于高排低阻型休克的特点( )A.总外周阻力降低B.心输出量增高C.脉压增大D.皮肤温度增高E.动-静脉吻合支关闭4.下列哪项不是休克Ⅰ期微循环的变化( )A.微动脉、后微动脉收缩B.动—静脉吻合支收缩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D.真毛细血管关闭E.少灌少流,灌少于流5.休克Ⅰ期“自身输血”主要是指()A.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B.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C.抗利尿激素增多,重吸收水增加D.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E.缺血缺氧使红细胞生成增多6.休克Ⅰ期“自身输液”主要是指()A.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B.毛细血管内压降低,组织液回流增多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D.抗利尿激素增多,重吸收水增加E.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7.下列哪项因素与休克Ⅱ期血管扩张无关( )A.酸中毒B.组胺C.5-羟色胺D.腺苷E.激肽8.下列哪型休克易发生DIC ( )A.感染性休克B.心源性休克C.过敏性休克D.失血性休克E.神经源性休克9.休克时细胞最早受损的部位是()A.微粒体B.线粒体C.溶酶体D.高尔基体E.细胞膜10.休克时细胞最早发生的代谢变化是( )A.脂肪和蛋白分解增加B.糖原合成增加C.Na+—K+—ATP酶活性降低D.从优先利用脂肪酸供能转向优先利用葡萄糖供能E.血中酮体增多11.下列哪种体液因子未参与休克的发生( )A.内皮素B.血管紧张素ⅡC.心房利钠肽D.激肽E.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12.下列哪种体液因子不具有收缩血管的作用( ) A.儿茶酚胺B.5-羟色胺C.内皮素D.心房利钠肽E.血管紧张素Ⅱ13.下列哪项不属于SIRS的表现()A.心率>90次/minB.呼吸>20次/minC.PaCO2<40mmHgD.白细胞计数>12×109/LE.白细胞计数<4.0×109/L14.SIRS的主要病理生理变化不包括()A.细胞大量凋亡B.全身高代谢状态C.全身耗氧量增高D.心输出量增加E.多种炎症介质释放15.MODS最常见的病因是()B.严重创伤和感染C.输液过多D.吸氧浓度过高E.机体免疫力低下16.下列哪型休克MODS的发生率最高( )A.感染性休克B.心源性休克C.过敏性休克D.失血性休克E.神经源性休克17.MODS时肺部的主要病理变化不包括() A.肺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B.肺泡上皮细胞增生C.肺水肿形成D.肺泡萎缩E.透明膜形成18.MODS时急性肾功能障碍不易出现()A.少尿或无尿B.尿钠减少C.高钾血症D.代谢性酸中毒E.氮质血症19.重度低血容量性休克最易受损的器官是( )A.心B.脑C.肾D.肺E.肝20.休克初期发生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是由于( ) A.肾灌流不足B.持续性肾缺血C.肾毒素作用D.急性肾小管坏死E.输尿管阻塞21.非心源性休克引起心功能障碍的因素不包括() A.冠脉灌注量减少B.心肌细胞凋亡C.高钾血症D.心肌抑制因子E.内毒素22.MODS时不存在下列哪项胃肠功能变化( ) A.胃黏膜损伤B.肠缺血D.应激性溃疡E.肠腔内毒素入血23.下列哪项是监测休克输液量的最佳指标()A.动脉血压B.心率C.心输出量D.肺动脉楔入压E.尿量24.选择扩血管药治疗休克应首先()A.纠正酸中毒B.改善心脏功能C.应用皮质激素D.充分扩容E.给予细胞保护剂25.应首选缩血管药治疗的休克类型是()A.心源性休克B.感染性休克C.过敏性休克D.失血性休克E.创伤性休克二、问答题1。

(完整版)病理生理学题库第11章休克

(完整版)病理生理学题库第11章休克

第八章休克一、多选题A 型题1.休克的发生主要由于A.中枢神经系统在剧烈震荡与打击下由兴奋转入超限抑制B.血管运动中枢麻痹,小动脉扩张,血压下降C.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衰竭与麻痹D.血量减少,回心血量不足,心输出量减少E.重要生命器官低灌流和细胞功能代谢严重障碍[答案] E[题解] 休克的本质不是交感衰竭导致血管麻痹而是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急性循环衰竭,其特点是微循环障碍、重要器官的灌流不足和细胞功能代谢障碍,由此引起的全身性危重的病理过程。

2.过敏性休克属A.Ⅰ型变态反应D.Ⅳ型变态反应B.Ⅱ型变态反应E.混合型变态反应C.Ⅲ型变态反应[答案] A[题解] 给过敏体质的人注射某些药物(如青霉素)、血清制剂或疫苗可引起过敏性休克,这种休克属于Ⅰ型变态反应。

发病机制与IgE 及抗原在肥大细胞表面结合,引起组胺和缓激肽大量入血,造成血管床容积扩张、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关。

3.以下哪种情况不引起心源性休克A.大面积心肌梗死D.严重心律紊乱B.急性心肌炎E.充血性心力衰竭C.心脏压塞[答案] E[题解] 大面积心肌梗死、急性心肌炎、心脏压塞、严重心律紊乱都可引起急性心力衰竭,引起心输出量明显减少,有效循环血量和灌流量下降,引起心源性休克;充血性心力衰竭呈慢性心衰改变,早期心输出量下降不明显,一般不引起心源性休克。

4.成年人急性失血,至少一次失血量超过总血量多少才能引起休克?A.15% D.40%B.20% E.50%C.30%[答案] B.[题解] 休克的发生取决于血量丢失的速度和丢失量,一般15 分钟内失血少于全血量10%时,机体可以通过代偿使血压和组织灌流量保持稳定。

若快速失血量超过总血量20% 以上,即可引起休克,超过总血量的50%则往往导致迅速死亡。

5.失血性休克血压下降早期主要与A.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衰竭有关B.低血容量引起回心血量不足、心输出量降低有关C.血管紧张度下降、外周阻力降低有关D.血液灌流不足、微循环血管大量扩张有关E.细胞严重缺氧能量代谢障碍有关[答案] B[题解] 失血性休克早期交感神经-肾上腺髓质系统呈兴奋,全身小血管包括小动脉、微动脉、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微静脉、小静脉都持续痉挛,外周阻力增高。

病理学-休克-试卷与答案

病理学-休克-试卷与答案

2021-2021学年〔春〕季学期2021级临床医学专业?休克?〔A卷〕一、A1型题〔做题说明:单句型最正确选择题.每一道考题下面均有五个备选答案.在做题时,只需从中选择一个最适宜的答案, 并在显示器选择相应的答案或在做题卡上相应位置涂黑,以示正确答复. 共有30题,合计99.0分.〕1.休克初期微循环的变化以下哪一项为哪一项错误的?A.微动脉收缩B.后微动脉收缩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D.动静脉吻合支收缩E.微静脉收缩考生答案:参考答案:D得分:0分〔此题总分值:3.3分〕2.低阻力型休克最常见于以下哪一类休克?A.失血性休克B.心源性休克C.创伤性休克D.烧伤性休克E.感染性休克考生答案:参考答案:E得分:0分〔此题总分值:3.3分〕3.休克的以下主要临床表现哪一项为哪一项错误的?A.烦燥不安或表现冷淡甚至昏迷B.呼吸急促、脉搏细速C.尿少或无尿D.血压均下降E.面色苍白考生答案:参考答案:D得分:0分〔此题总分值:3.3分〕4,休克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A.强烈兴奋B.强烈抑制C.先兴奋后抑制,最后衰竭D,先抑制后兴奋E.改变不明显考生答案:参考答案:A得分:0分〔此题总分值:3.3分〕5.休克初期〔微循环缺血性缺氧期〕组织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A,多灌少流,灌多于流B,不灌不流,灌少于流C,少灌少流,灌少于流D,少灌少流,灌多于流E,多灌多流,灌少于流考生答案:参考答案:C得分:0分〔此题总分值:3.3分〕6.休克期〔微循环淤血性缺氧期〕微循环的灌流特点是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B,少灌多流,灌少于流C,多灌少流,灌多于流D,多灌多流,灌多于流E,多灌多流,灌少于流考生答案:参考答案:C得分:0分〔此题总分值:3.3分〕7.休克时正确的补液原那么是A,血压正常不必补液8, “需多少,补多少〞C,补充丧失的局部液体D. “失多少,补多少〞E,补液宁多勿少考生答案:参考答案:B得分:0分〔此题总分值:3.3分〕8.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休克的主要机制为A.疏通微循环,扩张小血管B.稳定细胞膜和细胞器C.阻断儿茶酚胺的有害作用D.增强肝脏的解毒功能E.提升血压考生答案:参考答案:B得分:0分〔此题总分值:3.3分〕9.失血性休克时最易受损的器官是A.心B.脑D.肺E.肾考生答案:参考答案:E得分:0分〔此题总分值:3.3分〕10.在休克早期临床表现中哪项是错误的:A.面色苍白B.四肢湿冷C.尿量减少D.脉压增大E.脉搏细速考生答案:参考答案:D得分:0分〔此题总分值:3.3分〕11.休克患者补液监测的最正确指标是:A.血压B.脉压C.尿量D.中央静脉压E.表浅静脉充盈度考生答案:参考答案:D得分:0分〔此题总分值:3.3分〕12.正常真毛细血管网血流的调节主要与A.毛细血管的自身舒缩有关B.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有关C.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收缩有关D.局部体液因素有关E.全身体液因素有关考生答案:参考答案:D得分:0分〔此题总分值:3.3分〕13.临床上休克最常见的分类方法是根据:A.始动环节B.发病学原因C.血液动力学特点D.微循环特点E.外周阻力考生答案:参考答案:B得分:0分〔此题总分值:3.3分〕14.休克初期〔微循环缺血性缺氧期〕其微循环改变的病理生理学根底是:A.有效循环血量减少B.外周阻力增高C.血管床容积扩大D.毛细血管前阻力增高E.血流速度减慢考生答案:参考答案:D得分:0分〔此题总分值:3.3分〕15.指出休克淤血性缺氧期微循环变化特点中哪项是错误的?A.后微动脉、毛细血管前括约肌舒张B.毛细血管后阻力降低C.微血管壁通透性升高、血浆渗出、血流淤滞D.微血流淤滞、泥化形成E.微循环淤血、回心血量减少、血压下降考生答案:参考答案:B得分:0分〔此题总分值:3.3分〕16.成年人急性失血,至少一次失血量超过总血量多少才能引起休克?A.50%B.40%C.30%D.20%E.15%考生答案:参考答案:D得分:0分〔此题总分值:3.3分〕17.休克的发生主要由于A.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B.血压下降C.重要生命器官低灌流和细胞功能代谢严重障碍D.交感-肾上腺系统衰竭E.中央静脉压降低考生答案:参考答案:C得分:0分〔此题总分值:3.3分〕18.以下哪项不是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的病因?A.烧伤B.肠梗阻C.感染D.腹泻E.脱水考生答案:参考答案:C得分:0分〔此题总分值:3.3分〕19.最常见的一类高动力型休克是:A.失血失液性休克B.创伤性休克C.烧伤性休克D.感染性休克E.心源性休克考生答案:参考答案:D得分:0分〔此题总分值:3.3分〕20.休克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时,以下哪一项临床表现是错误的?A.尿量减少B.血尿素氮升高C.血肌酊减少D.高血钾E.代谢性酸中毒考生答案:参考答案:C得分:0分〔此题总分值:3.3分〕21.心源性休克发病的中央环节是:A.回心血量减少B.心率过快C.心输出量降低D.心肌收缩力减弱E.心律失常考生答案:参考答案:C得分:0分〔此题总分值:3.3分〕22.过敏性休克时机体不可能出现哪种变化?A.血管收缩B.支气管收缩C.血管床容积增大D.微循环淤血E.小血管通透性升高考生答案:参考答案:A得分:0分〔此题总分值:3.3分〕23.高位脊髓麻醉属A.感染性休克B.过敏性休克C.低血容量性休克D.心源性休克E.神经源性休克考生答案:参考答案:E得分:0分〔此题总分值:3.3分〕24.严重烧伤早期属A.感染性休克B.过敏性休克C.低血容量性休克D.心源性休克E.神经源性休克考生答案:参考答案:C得分:0分〔此题总分值:3.3分〕25.严重烧伤晚期可发生A.感染性休克B.过敏性休克C.低血容量性休克D.心源性休克E.神经源性休克考生答案:参考答案:A得分:0分〔此题总分值:3.3分〕26.大面积心肌梗死可发生A.感染性休克B.过敏性休克C.低血容量性休克D.心源性休克E.神经源性休克考生答案:参考答案:D得分:0分〔此题总分值:3.3分〕27.严重呕吐,腹泻可发生A.感染性休克B.过敏性休克C.低血容量性休克D.心源性休克E.神经源性休克考生答案:参考答案:C得分:0分〔此题总分值:3.3分〕28.过敏性休克治疗药物是A.缩血管药B.扩血管药C.补充血容量D.盐皮质激素E.心得安考生答案:参考答案:A得分:0分〔此题总分值:3.3分〕29.休克缺血期的发病学治疗主要是使用A.缩血管药B.扩血管药C.补充血容量D.盐皮质激素E.心得安考生答案:参考答案:C得分:0分〔此题总分值:3.3分〕30.休克淤血期在补足血容量后应使用A.缩血管药B.扩血管药C.补充血容量D.盐皮质激素E.心得安考生答案:参考答案:B得分:0分〔此题总分值:3.3分〕。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分类模拟题9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分类模拟题9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分类模拟题9一、名词解释1. 休克答案:休克是指机体受到各种强烈致病因子作用后引起的急性循环障碍,其特点是微循环障碍、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流量不足和组织细胞的功能代谢紊乱以及结构受损的一种全身性病理过程。

2. 自我输血答案:自我输血是指休克早期由于儿茶酚胺等缩血管物质大量释放引起容量血管收缩,迅速而短暂的增加回心血量的现象。

3. 自我输液答案:自我输液是指休克早期由于儿茶酚胺等缩血管物质大量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前括约肌和微动脉等收缩,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降低,使组织间液回流增加的现象。

4. 感染性休克答案:感染性休克是指在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微生物严重感染引起的休克。

二、填空题1. 休克按发生原因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失血失液性休克创伤性休克烧伤性休克感染性休克过敏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2. 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有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血容量不足心泵功能障碍(心排血量减少) 血管床容量扩张3. 休克的典型临床表现是血压______,脉搏______,面色______,四肢______,尿量______,表情______。

答案:下降细速苍白湿冷减少淡漠4. 典型的失血性休克,根据微循环变化特点,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期。

答案:微循环缺血期(缺血性缺氧期) 微循环淤血期(淤血性缺氧期) 微循环衰竭期5. 休克早期机体可通过______和______两种方式增加回心血量。

答案:自我输血自我输液6. 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致病因子作用引起的______,其特点是______导致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流量______和组织细胞的______和______的一种全身性病理过程。

答案:急性循环障碍微循环障碍严重不足功能代谢紊乱7. 休克时最常见的酸碱平衡失调是AG增大型代谢性酸中毒,其发生机制是组织______,导致______生成增多。

病理生理学第十一章休克

病理生理学第十一章休克

病理生理学第十一章休克09年级病理生理第十一章休克一、单项选择题1、休克的本质是A.中心静脉压降低B.动脉血压降低C.组织微循环障碍D.心输出量降低E.外周阻力升高2、休克早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A.强烈兴奋B.强烈抑制C.变化不明显D.先兴奋后抑制E.先抑制后兴奋3、休克早期动脉血压的变化是A.进行性下降B.先降后升C.无明显降低D.降低E.升高4、休克早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A.少灌少流,灌少于流B.多灌少流,灌多于流C.不灌不流,发生DICD.少灌多流,灌多于流E.多灌多流,灌多于流5、休克早期血流量基本保正的器官是A.心脏B.肝C.肾D.肺E.脾6、休克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A.灌而少流B.不灌不流C.少灌少流D.少灌多流E.多灌多流7、休克患者易出现A.呼吸性碱中毒B.乳酸堆积C.酮体堆积D.高碳酸血症E.代谢性碱中毒8、休克早期最易受损伤的器官是A.脑B.肝C.脾D.心脏E.肾9、休克时下列哪项不是引起心力衰竭的机制A.冠脉血流量减少B.心肌耗氧量增加C.前负荷增加D.酸中毒、高血钾抑制心肌E.心肌抑制因子10、ARDS的主要发病环节是A.肺内DIC形成B.肺微循环障碍合并急性弥漫性肺泡-毛细血管膜损伤C.急性肺不张D.肺毛细血管内微血栓形成E.急性肺水肿11、休克时细胞膜变化中下列哪项不会发生?A.膜电位降低 B.膜泵功能降低C.膜通透性增加 D.脂质过氧化 E.钙内流减少12、休克早期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包括:A.面色苍白B.四肢湿冷C.血压明显降低D.尿量减少E.心率加快13、休克时易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A.混合性酸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AG正常性代谢性酸中毒D.AG增大性代谢性酸中毒E.呼吸性碱中毒14、自身输液主要是指A.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B.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吸收增加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D.组织液回流多于生成E.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15、休克早期微循环开放的血管可有A.微动脉 B.微静脉C.毛细血管前括约肌D.动-静脉吻合支E.后微动脉16、患者女性,28岁,产后大出血,经初步抗休克处理后,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给吸氧处理未能改善呼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八章休克一、名词解释1.休克2.低血容量性休克3.感染性休克4.烧伤性休克5.创伤性休克6.心源性休克7.过敏性休克8.神经源性休克9.高动力型休克10.低动力型休克11.自身输液12.自身输血13.休克肺14.休克肾二、填空题1.感染性休克常伴有败血症,故又称休克;在革兰阴性细菌引起的休克中,内毒素起重要作用,故又称性休克或性休克。

2.高动力型休克时,因外周阻力降低,皮肤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故又称休克,见于。

3.微循环是指和之间的血液循环。

由个部分组成。

微循环的灌流情况主要是受调节。

4.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是、、。

5.根据休克发生过程血流动力学和微循环变化规律,一般可将休克发展过程分为期、期、期。

6.休克早期微循环的血管持续,口径明显变小,毛细血管前、后阻力均增加,尤以阻力增加更明显,因此出现微循环。

7.休克的淤血性缺氧期微循环微静脉端白细胞贴壁,粘附于内皮细胞,加大了毛细血管的,这种粘附是通过所介导的。

8.休克晚期微血管平滑肌麻痹,对任何血管活性药物均无反应,所以又称微循环期。

由于该期微循环中形成微血栓,故又称期。

9.近年来认为损伤是休克发展过程中各器官功能衰竭的共同病理基础。

在休克的基础上发生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中最常累及的器官是。

10.休克代偿期代偿意义表现为和。

三、选择题(一)A型题1.休克的概念是A.是剧烈的震荡或打击B.是外周血管紧张性降低所致的循环衰竭C.是机体对外界刺激发生的应激反应D.是以血压降低、尿量减少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E.是有效循环血量急剧减少使全身微循环血液灌注严重不足,以致细胞损伤、重要器官机能代谢障碍的全身性病理过程2.休克的最主要特征是A.心输出量降低B.动脉血压降低C.组织微循环灌流量锐减D.外周阻力升高E.外周阻力降低3.休克早期引起微循环变化的最主要的体液因子是A.儿茶酚胺B.心肌抑制因子C.血栓素A2D.内皮素E.血管紧张素Ⅱ4.休克早期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处于A.强烈兴奋B.强烈抑制C.变化不明显D.先兴奋后抑制E.先抑制后兴奋5.自身输血的作用主要是指A.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B.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吸收增加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D.组织液回流增多E.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6.自身输液的作用主要是指A.容量血管收缩,回心血量增加B.抗利尿激素增多,水重吸收增加C.醛固酮增多,钠水重吸收增加D.组织夜回流多于生成E.动-静脉吻合支开放,回心血量增加7.休克早期动脉血压变化的特点是A.升高B.降低C.正常或略降D.先降后升E.先升后降8.休克早期血流量基本不变的器官是A.心脏B.肝C.肾D.肺E.脾9.休克早期微循环变化的特征是A.微动脉端收缩,微静脉端舒张B.微动脉端收缩,微静脉端不变C.微动脉端舒张,微静脉端舒张D.微动脉端舒张,微静脉端收缩E.微动脉端收缩程度大于微静脉端收缩10.高排低阻型休克可见于A.失血性休克B.感染性休克C.烧伤性休克D.过敏性休克E.神经源性休克11.休克早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A.少灌少流B.多灌少流C.不灌不流D.少灌多流E.多灌多流12.休克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A.多灌少流B.不灌不流C.少灌少流D.少灌多流E.多灌多流13.休克晚期微循环灌流的特点是A.不灌不流B.多灌少流C.少灌少流D.多灌多流E.少灌多流14.有关低动力型休克的描述下述哪项是错误的A.心输出量降低B.外周阻力升高C.又称低排高阻型休克D.常见于低血容性休克E.皮肤温度升高15.休克时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必然导致A.高碳酸血症B.乳酸堆积C.酮体堆积D.呼碱E.代碱16.休克早期微循环开放的血管主要是A.微动脉B.后微动脉C.真毛细血管D.微静脉E.动-静脉吻合支17.休克时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是A.强烈抑制B.改变不明显C.先兴奋后衰竭D.先兴奋后抑制E.强烈兴奋18.微循环学说认为各型休克的“最后共同通路”是A.微循环缺血B.交感兴奋C.组织缺氧D.微循环淤血E.血压下降19.休克早期血细胞比容降低的机制是A.血液重新分配B.输液过多C.组织液返流入血D.输血过多E.肝脾储血库收缩20.休克早期可出现血管扩张的部位是A.胃肠B.肾脏C.骨骼肌D.心脏E.皮肤21.休克护理下列哪项不正确A.下肢抬高30度-40度,头部不抬高B.至少两条输液路径C.准确记录出入量D.常规吸氧E.最好有中心静脉压监测22.休克早期的临床表现哪项不对A.烦燥不安B.脉搏细数C.血压明显下降D.面色苍白,出冷汗E.少尿23.心肌抑制因子主要产生于A.心脏B.肺C.肾D.肝E.胰腺24.下述物质中不能引起血管扩张的是A.组胺B.心肌抑制因子C.激肽D.腺苷E.内皮舒张因子25.在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早期最易受损害的器官是A.心脏B.肝C.脾D.肺E.肾26.休克早期发生的少尿是由于A.器质性肾功能衰竭B.肾前性肾功能衰竭C.肾性肾功能衰竭D.肾后性肾功能衰竭E.功能障碍与肾小管坏死并存的急性肾功能衰竭27.休克时心力衰竭的发生与下列哪项机制无关A.冠脉血流量减少B.心肌耗氧量增加C.前负荷增加D.酸中毒、高血钾抑制心肌E.多钟毒性因子抑制心肌28.休克患者早期不会出现A.少尿B.血压下降C.脉搏细速D.面色苍白E.四肢冰冷29.休克期微循环后阻力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是A.血小板聚集B.红细胞聚集C.白细胞贴壁D.血液粘度增加E.血流变慢30.休克期血压进行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微循环障碍回心血量严重不足B.血液中儿茶酚胺浓度进行性下降C.交感神经先兴奋后转为抑制D.外周小动脉紧张度进行性降低E.心功能不足心输出量明显减少31.高排低阻型休克可见于A.失血性休克B.创伤性休克C.过敏性休克D.心源性休克E.感染性休克32.低排低阻型休克可见于A.失血性休克B.创伤性休克C.烧伤性休克D.心源性休克E.感染性休克33.下列哪项不是感染性休克的特点A.发病机制复杂B.易导致心力衰竭C.早期常伴有高热D.细胞可发生继发性或原发性损伤E.大部分病例属于高动力型休克34.感染性休克的最常见病因是A.革兰阳性菌B.革兰阴性菌C.病毒D.螺旋体E.真菌35.较易发生DIC的休克类型是A.心源型休克B.失血性休克C.过敏性休克D.感染性休克E.神经源性休克36.下述哪项不是内毒素的作用A.直接兴奋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B.直接扩张血管,降低血压C.促成TNF合成D.激活凝血、纤溶、激酞、补体等系统E.刺激机体细胞释放内源性介质37.高动力型休克和低动力型休克均见于A.感染性休克B.创伤性休克C.过敏性休克D.失血性休克E.烧伤性休克38.快速失血量一般超过机体总血量的多少即可引起失血性休克A.10%B.20%C.25%D.30%E.40%39.下列哪项不易引起低血容量性休克A.烧伤B.创伤C.呕吐D.腹泻E.心律失常40.心输出量减少、外周阻力升高不是下列哪型休克的血液动力学特点A.心源性休克B.感染性休克C.过敏性休克D.失血性休克E.创伤性休克41.休克治疗时应遵循的补液原则是A.失多少,补多少B.需多少,补多少C.宁多勿少D.宁少勿多E.血压变化不明显时可不必补液42.下列哪项最宜作为监测休克患者补液的指标A.动脉血压B.心率C.尿量D.肺动脉楔压E.心输出量43.选择血管活性药物治疗休克时应首先A.充分补足血容量B.保护和改善细胞功能C.纠正酸中毒D.改善心脏功能E.去除原发病因44.应首选缩血管药物治疗的休克类型是A.心源性休克B.创伤性休克C.失血性休克D.烧伤性休克E.过敏性休克45.休克患者代偿期的主要表现:A.脉细速、血压低、脉压显著缩小B.脉细速、血压基本正常、脉压无变化C.脉细速、血压低、脉压轻度缩小D.脉细速、血压基本正常、脉压缩小E.脉细速、血压轻度降低、脉压无变化窗体底端窗体顶端46.休克时血液的血细胞比容变化规律是A.先降低后正常B.先升高后降低C.先降低后升高D.先正常后降低E.先正常后升高47.临床上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休克的主要机制是A.增强心肌收缩力B.稳定溶酶体膜C.代谢性碱中毒D.改善微循环E.拮抗儿茶酚胺48.休克时最常引起的酸碱紊乱是A.呼吸性碱中毒B.呼吸性酸中毒C.代谢性碱中毒D.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E.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49.休克时引起各器官功能障碍的病理学基础是A.细胞水肿B.细胞跨膜电位下降C.线粒体肿胀D.溶酶体破坏E.细胞损伤50.休克早期产生的肾功能衰竭是A.器质性肾功能衰竭B.非少尿型肾功能衰竭C.肾后性肾功能衰竭D.肾性肾功能衰竭E.肾前性肾功能衰竭51.给休克患者补液的原则是A.严格控制补液量B.补液宁多勿少C.失多少补多少D.需多少补多少E血压正常不必补液52.下列哪一类不属于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原因A.失血B.烧伤C.挤压伤D.感染E.脱水53.休克时血压下降的主要发病机制是A.心功能不全B.外周动脉紧张度不足C.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后衰竭D.血液中儿茶酚胺过低E.微循环障碍,组织灌流不足(二)、X型题1.目前认为休克的病理生理的特点是A.微循环障碍B.重要脏器灌流障碍C.细胞功能代谢障碍D.动脉血压明显降低E.重要器官功能代谢障碍2.导致休克发生的始动环节有A.交感神经被抑制B.微循环缺血C.血容量降低D.血管容积增加E.心泵功能障碍3.休克早期机体出现的代偿措施有A.组织液反流入血B.微静脉收缩,回心血量增加C.血液重新分配D.心肌收缩力增强E.毛细血管口径增大4.导致休克期微循环淤血的机制是A.血液浓缩,血浆粘度增加B.白细胞贴壁、粘附上内皮细胞C.内毒素的作用,产生某些细胞因子D.组织细胞局部扩血管,代谢产物增多E.酸中毒时血管对儿茶酚胺反应性降低5.休克期回心血量严重不足的原因是A.心肌收缩力明显减弱B.血细胞比容减少C.毛细血管床大量开放D.组织液生成增多E.血浆大量外渗6.休克期患者临床表现有A.心搏无力,心音低钝B.神志淡漠甚至昏迷C.动脉血压进行性降低D.皮肤紫绀并出现花斑E.尿量进一步减少或无尿7.晚期休克患者其所以难治是因为A.严重的细胞损伤B.动、静脉吻合支大量开放C.广泛DIC形成D.微血管麻痹E.重要器官功能衰竭8.休克肺出现的病理改变有A.肺淤血、水肿B.肺出血C.肺内微血栓形成D.肺内透明膜形成E.局限性肺不张9.下述哪些休克患者不宜用使扩血管药物A.创伤性休克B.神经源性休克C.失液性休克D.失血性休克E.过敏性休克四、问答题1.动脉血压降低是否可作为判断休克发生的指标?为什么?2.在休克治疗过程中为什么强调纠正酸中毒?3.失血性休克早期机体有哪些代偿适应性改变?并简述其产生机理。

4.试述休克缺血性缺氧期微循环改变的机制及临床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