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深浅浅话友谊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友谊的特质,正确认识同学、朋友之间的友谊。

2.掌握澄清友谊的要求,建立真正的友谊。

能力目标

1.初步认识和理解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具有基本的辨别真假朋友的能力。

2.学会运用恰当的方法,澄清友谊,建立与同学、朋友之间真正的友谊。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朋友相处是有原则的,坚持原则才是对友谊负责,才是真的勇敢。

4.认识什么是真正的友谊,能够恰当地解决自己在交友过程中的困惑,能够对友谊做出负责任的选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友谊的特质,培养学生理解和尊重他人、珍惜友情,在交友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

2.在社会生活中,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珍重友谊,提高公民素养,建立真挚的友谊。

3.不断增强公民的道德意识,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社会的文明进步贡献力量。

重难点突破

重点:澄清友谊。

难点:1.澄清友谊。

2.友谊的特质。

探究新课堂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置,启动思维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设计的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本课有关友谊的话题产生浓厚的兴趣。

过程:

播放臧天朔的歌曲《朋友》。

教师:同学们,这首歌的歌词写得很好,“朋友啊朋友,你可曾想起了我,如果你正享受幸福,请你忘记我。朋友啊朋友,你可曾记起了我?如果你正承受不幸,请你告诉我。”可是同学们,你们可曾知道,唱《朋友》的臧天朔却因“哥们儿义气”而人狱。这不得不使我们反思:到底什么才是

真正的友谊?真正的友谊应该具备怎样的特质呢?这就是今天我们大家一起要探讨的内容。

教师板书,导人新课。

二、自主探究,信息搜索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将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自信和快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更多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体验成功与挫折的舞台,将对学生意志、交往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动机的强化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也能很好地落实既定的课程目标。

多媒体呈现:

自学提纲:

1.友谊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2.为什么说友谊是双向的?

3.为什么说友谊是一场精神的相遇,超越功利的友谊更让我们向往?

过程:

问题1:友谊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1)请同学们按照要求完成“运用你的经验”(教材P44)。

(2)统计各种不同的特质,并按多少进行排列。

(3)将大家支持率较高的特质用多媒体呈现出来。

(4)教师进行简单归纳:由此可见,同学们都希望友谊能够拥有这些可贵的特质,非常好。那么,到底友谊应该具备哪些特质呢?我们可以概括为以下三方面:

①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

②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③友谊是一场心灵的相遇,需要超越功利和现实。

问题2:为什么说友谊是双向的?

(1)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探究与分享”(教材P45上面一段话)。

(2)针对材料中提出的问题学生交流讨论。

①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如何理解“我”心里的滋味。

学生A:“我”真诚地帮助了朋友,可他却这么不耐烦地回应“我”,这是“我”的一种正常的心理反应,感觉这种友谊不平等。

学生B:“我”真诚地帮助了朋友,可在“我”需要帮助时,他却耐烦地拒绝,让“我”觉得友谊也不是双向的。

②帮助朋友,是否意味着自己会有所损失?

学生C:会。给朋友了,自己当然会有所损失了。

学生D:不会。因为表面上看来好像有所损失,而实质上将会得到更多,如精神上的满足、情感上的升华等。

问题3:为什么说友谊是一场精神的相遇,超越功利的友谊更让我们向往?

(1)多媒体呈现“探究与分享”(教材P45)。

(2)针对材料中提出的问题,要求学生作答。

学生E:当友谊掺杂了功利,就不能算是友谊了,因为友谊是纯洁的、无私的,是不计个人得失的。

学生F:仍然能算是友谊。因为生活是很现实的,而要我们一下子超越现实,这是很难做得到的。

教师归纳:是的,同学们说得很好。友谊离不开现实的条件,但是友谊的美好就在于它可以超越一些东西,如城乡差异、家庭背景的不同、学习成绩的好坏等。只有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时间和风雨的考验,所以说,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超越功利的友谊更让我们向往。

三、全员互动,交流共享

【设计意图】通过集体讨论的教学方式,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讨论、交流,在讨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通过不同观点的冲突、碰撞、补充、修正,加深每一名学生对怎样澄清友谊这一问题的思考,从中得出答案,七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推理能力,通过理性思考和小组学生的合作,使课堂内容渐进式推进,你为什么找我做朋友?提高教学的针对性。

活动1:“探究与分享”。

问题:如何澄清友谊?

过程:

1.多媒体呈现“探究与分享”(教材P46)。

我和小美形影不离,有说不完的话。小美常常有意无意地与我比:比衣服、比文具、比成绩,我都没在意。上次学校推荐一名同学到市里参加歌咏比赛,我俩都报了名,结果我被选上了,她落选了。现在小美看我总是淡淡的,也不再主动与我

说话。

〇文中的“我”对友谊的期待是什么?

〇为什么“我”和小美的友谊变淡了?

〇淡了的友谊还有必要维持吗?

2.要求学生分小组对材料中的问题展开讨论。

3.小组代表对讨论的结果进行交流,教师纠偏。

(1)文中的“我”对友谊的期待是:夸奖、信任、理解、支持……

(2)“我”的友谊发生了改变,是因为环境、条件、学习成绩……变了。

(3)淡了的友谊没有必要维持,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

4.师生共同归纳:

(1)友谊是一种亲密关系。

(2)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3)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

(4)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

活动2:“探究与分享”(二)。

1.多媒体呈现“探究与分享”(教材P47)。

小川带给我的烦恼

思考:.

〇作为小川的好朋友,“我’’应该怎么做?

〇答应小川的要求才算是他的好朋友吗?

〇应该为朋友做任何事情吗?

2.学生分小组对材料中的问题展开讨论。

3.学生代表交流:哪些事情我们可以为朋友做,哪些事情我们不能为朋友做。

4.教师总结:

朋友相处不能没有原则。友谊需要忠诚,然而,用“讲义气”“够朋友”来要求对方做不道德甚至违法的事,会伤害朋友,伤害友谊。坚持原则才是对友谊负责,才是真的勇敢。

四、精讲点抜,知识整合

【设计意图】针对本课教学中的重点问题,教师通过启发诱导,帮助学生解难释疑,使学生对相关问题的答案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掌握,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又达到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的目的,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精讲:

1.真正的友谊,应该具备哪些特质?

点拨:①多媒体呈现《伟大的友谊》资料。

②学生思考:马克思与恩格斯两个伟人,为什么会成就伟大的友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