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时学会近体诗格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时学会近体诗格律

重庆37中唐家龙

近体诗格律知识比较繁琐,教师不容易教好,学生更不容易学好。而如果学生没有掌握

好近体诗格律知识,则他们对于我国古代诗歌艺术的认识与评价无疑是肤浅的,不全面的。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能在一课时内讲授完毕,并且让学生人人能懂的近体诗格

律教学法,在此斗胆公开,有班门弄斧之嫌。

近体诗又叫格律诗,通常所讲的格律诗就是律诗和绝句。它们讲求平仄、对仗、押韵。

古今语音不尽相同。古代汉语的四声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其中平声就是平声,

上声、去声、入声是仄声。仄就是不平的意思。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四声是阴平、阳平、上声、

去声,其中阴平、阳平是平声,而上声、去声是仄声。古四声是如何演变为今四声的呢?

简单的讲,演变规律可概括为:

(一)平分阴阳;

(二)入派三声(或入派四声)(针对古音来讲是三声,针对今音来讲则是四声,实则一

回事);

(三)上全浊归去(即古上声中的全浊声母字在普通话中归入去声。此条难以理解,对

学生也可不必讲);

(四)去声不变。

可简单图示如下:

古四声今四声

平声平声阴平

上声阳平平声

仄声去声上声

入声去声仄声

对仗既包括通常所说的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的“词性相对”,也

包括平对仄、仄对平的“平仄相对”。在此着重谈谈“平仄相对”。(一)近体诗中平仄的规定:

1?每两字为一节拍,第二字为音节点(不含每句诗的末字)。即每句诗的第

二、四、六

1

字为音节点(五言近体诗为每句诗的第二、四字为音节点)。

2?一句诗中,相邻音节点平仄相“对”,即平仄相反。

3?一联之中,上下句音节点的平仄要相“对”,即平仄相反。

4?相邻两联的相邻两句音节点的平仄要相同,此谓之“粘”,即平仄相粘。

5?不可“下三平”、“下三仄”。即每句诗的末尾三字不可以同为平声字或同为仄声字。

6?不可出现“孤平”,即两个仄声字夹一个平声字,否则为“犯孤平”。

7?近体诗均押平声韵。因此,双数句,即二、四、六、八句末尾一个字均为平声字。

首句如果押韵,则首句末字当为平声字,否则为仄声字。第三、五、七句末尾一个字当为仄

声字,因为要与第二、四、六、八句末尾一个字的平仄相对。(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近体诗

一般押平声韵且严守格律;押仄声韵的诗很少且常常不守格律。对此种情形,有人根本不把

它当作近体诗,因此也就有了“近体诗均押平声韵” 一说。)

8?如果违反平仄规定,可以在特定的地方补救,但比较繁琐,在此恕不赘述。

(二)关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此说法仅针对七言近体诗而言,

对于五言近体诗,当说“一、三不论,二、四分明”)

1?每句诗音节点所在的第二、四、六字平仄固定不变。事实上,任何一首格律诗,只要

首句的第二字和首句的末一字的平仄确定下来,则这首诗的平仄也就确定下来了。首句的第

二字如为平声就称为“平起”,如为仄声就称为“仄起”。首句的末一字如为平声就称为“平

收”,如为仄声就称为“仄收”。这样近体诗就有了“平起平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

和“仄起仄收”四体。

2?每句诗的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变化,只要不犯“下三平”、“下三仄”、“孤平”

等诗病即可。

近体诗偶数句末一字均押平声韵(参见前文对仗部分第7 条),首句末一字可以押韵也可以不押韵。如果首句末一字押韵,则此字当为平声字,否则为入声字。其余不押韵的各句

的末一字必然是仄声字。

四、(以五言近体诗为例)

首先看第一句。如果第二字,也就是第一个音节点为平声字,那么,根据一句之中相邻

音节点平仄相对的原则,第四字当为仄声字。这样,首句第二、四字的平仄就出来了,即:

—平—仄—

根据一联之中,上下句音节点的平仄相对的原则,第二句的第二、四两字的平仄当为:

—仄—平—

2

根据相邻两联的相邻两句的平仄相同的原则,即相粘原则,第三句的平仄与第二句相同。

即:

—仄—平—

根据相对原则,第四句的平仄与第三句的平仄相反。即:

—平—仄—

单句根据相粘原则,双句根据相对原则,同理可以推导出第五、六、七、八句的平仄依

次是:

—平—仄—

—仄—平—

—仄—平—

—平—仄—

如果本诗首句不押韵,则本诗所有单数句的末一字为仄声字,所有偶数句的末一字为平

声字。这样,全诗的平仄也就出来了:

—平—仄仄平仄相对

—仄—平平平仄相粘

—仄—平仄词性和平仄相对—平—仄平平仄相粘

—平—仄仄词性和平仄相对

—仄—平平平仄相粘—仄—平仄平仄相对—平—仄平

(以上为平起仄收,首句不押韵式。“—”表示在不产生诗病的情况下可平可仄。)

—平—仄平

—仄—平平

—仄—平仄

—平—仄平

—平—仄仄

—仄—平平

—仄—平仄

—平—仄平

(以上为平起平收,首句押韵式。“—”表示在不产生诗病的情况下可平可仄。)

3

“仄起仄收,首句不押韵”和“仄起平收,首句押韵”的五言近体诗的平仄的推导方法

与此相同。七言近体诗的推导方法同于五言近体诗。

以王维的《山居秋暝》为例印证近体诗的平仄、对仗和押韵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平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注意:“歇”为古入声字。

可见,本诗完全符合近体诗格律的要求,所以本诗属于近体诗。

“绝句”又叫“截句”,即截律诗之半。它可以截取律诗的任意两联。如果截取的是律

诗的一、二两联,则该绝句的后两句除了平仄相对之外,词性也相对,即构成通常所说的对

联、对偶。如果截取的是律诗的三、四两联,则该绝句的前两句构成通常所说的对联。如果

截取的是律诗的二、三两联,则该绝句的前后两句均构成通常所说的对联。如果截取的是律

诗的一、四两联,则该绝句一般不会存在通常所说的对联。

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对近体诗的格律知识应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