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种胰岛素制剂
达峰时间(h) 2~4 2~4 2~4 6~12 6~12 14~24 18~24 2~3 4~12 作用持续时间(h) 5 ~7 5 ~7 12~16 24~28 24~28 >36 >36 3 ~6 10~18 18~20
11
起效时间(h)
长效
注:表中只有动物和人的短效胰岛素可供静脉注射,中、长效制剂只供皮下或肌肉注射。
• 细胞内缺钾 • 与葡萄糖、氯化钾联合组成GIK (Ins+G+KCl)极化液,
纠正细胞内缺钾,防治心肌梗死时的心律失常。
16
伴高血糖时; 合并重症感染、消耗性疾病、高热、妊娠、创伤及手术 的各型糖尿病; 全胰腺切除引起的继发性糖尿病。
不良反应
低血糖
• 最常见 • 多由于胰岛素过量,注射胰岛素未及时进餐或活 •
10
表 14-1-3
类别 短效 名 普通胰岛素 结晶锌胰岛素 半慢胰岛素 中效 慢胰岛素 中性鱼精蛋白锌胰 岛素 鱼精蛋白锌胰岛素 特慢胰岛素 人胰岛素 短效 中效 长效 可溶性人胰岛素 低精蛋白锌人胰岛 素 长效人胰岛素锌混 悬液 0.5~1 2~4 6~10 称 动物胰岛素 0.5~1 0.5~1 0.5~1 1~4 1~2 4~8 4~8
2
重点
•
• 胰岛素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体内过程与临床.应用,
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口服降血糖药的药理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常用药物: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格列本脲、格列美 脲、甲福明、苯乙福林、阿卡波糖、罗格列酮、瑞格列 奈的特点。
难点
• 胰岛素降低血糖的作用机制。 • 口服降血糖药的作用机制,与胰岛素的作用机制有何不
①
4
3
9
胰岛素体内过程
易被消化酶破坏 ,Po无效,故必须注射给药,
Sc吸收快 代谢快,主要在肝、肾灭活,t1/2为9~10 min, 作用可维持数小时
• 为延长胰岛素的作用时间,可制成中效及长效制剂 • 用碱性蛋白质与之结合,提高等电点(7.3);加入微量 •
锌使制剂稳定 中、长效制剂均为混悬剂,不可静脉注射。
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
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胰岛素制剂的作用、机理、用途。甲
磺丁脲、氯磺丙脲的作用、作用机理、用途。 熟悉:胰岛素制剂、甲磺丁脲、氯磺丙脲的 不良反应。第二代碘酰脲类药格列本脲及格 列美脲等的作用特点。 了解:苯乙双胍和二甲双胍的作用机理、作 用、用途及不良反应。-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和胰岛素增效剂的作用特点。
7
胰岛素的生成
1. 前胰岛素原在N端脱去部 分氨基酸,形成两个二硫 键,产生胰岛素原。 2. 胰岛素原在多肽链上,将 C链分裂下来,形成含有A、 B链的胰岛素。 3. 最后胰岛素贮存在胰岛的 分泌颗粒中
1
2
3
8
生理分泌过程
1
2
胰岛素当血糖升高时, 由胰岛中的细胞所分泌
开始,通过GLUT2转运通 道摄取葡萄糖。葡萄糖的 分解磷酸化作用引起ATP ︰ADP比率增高 ② 这使钾通道关闭,使细胞 膜去极化, ③ 引起钙通道的开放,细胞 内钙增加 ④ 最后引起使贮存在颗粒中 的胰岛素释放
14
胰岛素的作用机制
胰岛素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一系列的信号转导,
最终引起葡萄糖载体(GLUT4)激活,将葡萄糖携带 入细胞内
15
临源自文库应用
糖尿病:对胰岛素缺乏的各型糖尿病均有效。
以上,中型者介于二者之间
• 1型糖尿病;一般轻型病例,每日给胰岛素20U以下,重症者40U • 2型糖尿病经饮食和口服降血糖药治疗未获良好控制;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昏迷和乳酸性酸中毒 •
同及与临床应用的关系。
3
定义:是一种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最常见的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
内分泌代谢综合征。 病因与免疫功能紊乱、遗传、环境等因素改变 有关; 分类
• Ⅰ型(胰岛素依赖型, IDDM),占10%, 自身免疫性疾病 – β细
胞破坏,胰岛素分泌绝对缺乏。
胰岛是胰腺腺泡之间存在的细胞团,占胰腺总体积
的1% ~ 2%。 胰岛素(insulin)是胰岛细胞分泌的一种相对分子 质量为56103酸性protein,由2条多肽链组成(A、 B),通过2个二硫键以共价相联。 药用胰岛素一般多由猪、牛胰腺提得。 目前可通过重组DNA技术利用大肠杆菌合成胰岛素, 还可将猪胰岛素β链第30位的丙氨酸用苏氨酸代替 而获得人胰岛素 。
18
胰岛素耐受性
• 糖尿病患者应用超过常用量的胰岛素后未出现明显的低
• 脂肪萎缩 • 胰岛素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改用高纯度胰岛素可减
少该反应。
血糖反应,即发生胰岛素耐受。 分类:急性和慢性耐受性:诱因;机制;处理方法
受体结合发挥促生长作用
12
胰岛素-降血糖作用
糖代谢 :降血糖
利用增加
胰 岛 素 使 血 糖
促进细胞膜对葡萄糖的转运,增加外周
血糖 诱导葡萄糖激酶、丙酮酸脱氢酶等, 降低
加速葡萄糖的酵解和氧化。 来源减少 促进糖原的合成和贮存,同时又抑制 糖原分解和异生。 组织对糖的摄取。
作用机制--胰岛素受体
• Ⅱ型(非胰岛素依赖型, NIDDM),占90%,胰岛素受体数目减
少/敏感性降低、 、胰岛素抵抗(INR),血中胰岛素不低,胰 岛素相对缺乏。其中约20%多的患者仍需胰岛素治疗,大多 数用口服降糖药即可。
4
5
降糖药分类
胰岛素
磺酰脲类
双胍类
口服降血糖药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胰岛素增敏剂
其他
6
胰岛素(Insulin)
动过度所致。 注意“无警觉性低血糖昏迷”的发生
17
过敏反应,
• 临床表现有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紫癜 • 少数病人可发生过敏性休克。
多为使用牛胰岛素所致 机制:刺激机体产生IgE等相应抗体。 症状:一般轻微而短暂,偶见过敏性休克。 治疗:必要时用H1受体阻断药和糖皮质激素治疗
药理作用
代谢作用
• 糖代谢 • 脂肪代谢:增加脂肪酸的转运,促进脂肪合成并抑制其
分解,减少游离脂肪酸和酮体的生成 。 蛋白质代谢:促进蛋白质合成,抑制蛋白质分解。
• 钾离子转运 • 激活钠、钾- ATP酶,促进K+内流,增高细胞内K+浓度。 促生长作用 • 胰岛素的结构与I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相似, 可与IG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