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落地的集团战略管控

合集下载

集团组织管控方案

集团组织管控方案

集团组织管控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分布范围的增加,集团公司面临着管理与控制的挑战。

为了提高集团公司的整体运作效率和实现统一管控,制定一套有效的集团组织管控方案变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确保集团公司各成员单位的运作高效、统一和协调。

2. 原则:(1)统一决策:集团公司总部具有最终决策权,各成员单位在总部的指导下执行。

(2)分权原则:将权力和责任授权给各成员单位,以提高决策效率。

(3)协调一致:加强各成员单位间的沟通与协作,实现集团内部的协调一致。

三、组织架构1. 集团总部:集团总部负责制定战略发展规划、资源配置和决策,同时承担对成员单位的监督和管理职责。

2. 成员单位:各成员单位按业务领域划分,拥有独立的法人地位和决策权,负责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四、决策流程1. 战略决策:由集团总部制定,涉及集团公司整体发展方向和重大决策。

2. 业务决策:各成员单位根据自身业务领域,自主制定相关决策。

3. 协同决策:涉及多个成员单位的负责人共同参与,通过协商、投票等方式取得一致结果。

五、信息共享与交流1. 内部通讯:集团公司建立内部通讯平台,加强各成员单位之间的信息共享。

2. 会议制度:定期召开集团全体会议和部门间的工作会议,促进沟通和协作。

3. 数据共享:集团公司建立信息系统,实现各成员单位数据的统一录入和共享,方便信息查询和管理分析。

六、绩效评估与激励机制1. 绩效评估:根据集团公司整体业绩和各成员单位的单元业绩,制定绩效评估指标。

2. 激励机制:基于绩效评估结果,设立激励措施,鼓励各成员单位创新和卓越表现。

七、风险管理1. 风险识别: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定期对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

2. 风险应对:制定相应的风险应对计划,包括降低风险的措施和应急响应方案。

八、持续改进集团公司应定期对组织管控方案进行评估与优化,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适应市场变化和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结语:通过制定并执行集团组织管控方案,集团公司能够更好地实现各成员单位之间的协同合作、优化资源配置和提升企业整体的竞争力。

集团战略管控之战略管控环境建设

集团战略管控之战略管控环境建设

战略环境包括企业宏观环境、中观环境,企业微观环境和企业内部条件三部分.宏观环境又可分为政治法律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技术环境,;中观环境就是整个行业趋势,政策,竞争结构,竞争动态;企业微观环境又可分为行业性质、竞争状况、顾客、供应商、中间商和其他公众;企业内部条件包括市场营销、研究与开发、生产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战略管控环境除了以上提到的战略环境外,还涉及产业与竞争情报、相应的决策机制、管控权限的划分、企业文化、管理核心理念等,纷繁复杂.前面讲到的战略管控的流程和制度都属于战略管控的硬件,集团战略管控除了需要有良好的硬件外,还需要有与之配套并能使其真正发挥作用的软件支持,这种软件就是战略管控环境.就象计算机的硬件与软件一样,如果没有了软件,再好的计算机硬件也如同一堆废铁,中看不中用了当然决策机制、管控权限的划分、企业文化、管理核心理念等本书会在其他地方讲的更细,这里我们单以IBM的竞争情报系统建立的详细分析来说明战略管控环境的重要性.90年代初,IBM公司就曾多次召开竞争情报方面的会议,对竞争情报人员进行多次培训培训,然而,公司各业务部门间竞争情报是相互孤立的,各自为政. 1993年新上任的郭士纳审时度势,提出“立即加强对竞争对手的研究”,“建立一个协调统一的竞争情报运行机制”,“将可操作的竞争情报运用于公司战略、市场计划及销售策略中”.为此,公司制定了新的竞争情报规划.该规划包括:设立竞争情报核心机构,建立一个协调统一的竞争情报系统运行机制,确定公司竞争对手,并针对一个竞争对手开展一项试验性竞争情报项目,在此基础上对所有竞争对手进行推广.1.调整竞争情报系统运行机制 1设立一个协作机构负责管理竞争情报整体规划. 2确定12个主要的竞争对手.对每一个竞争对手,公司都指派一位高级管理人员作为专门负责该对手的“专家”,由这些专家作为负责人,分别组建“虚拟的”竞争情报组,负责评价其竞争对手的行动和战略,以确保整个公司制定的针对该竞争对手的战略的正确性,从而确定在市场中应采取的行动.该组成员包括指派的负责人、代表各业务部门的同级负责人、由竞争情报专业人员组成的小型中心以及制造、开发、营销和销售等职能部门的代表.3由设置在公司各机构的现有竞争情报小组实施日常竞争分析.要求这些小组在思考问题和采取行动时能从公司的全局利益出发,也就是说,新的竞争情报规划还有助于改善企业文化.2.实施试验项目在建立上述核心机构的基础上公司下达实施命令,由协作机构负责开展一项试验性项目.该项目针对的是一个单一的竞争对手,通过这个试验项目总结出几个关键的经验与教训: 1每一个虚拟小组需要一个实际的“负责人”.一位情报理论专家与实践与优秀专职情报负责人能够抓住试验小组的工作实质,指导各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2由职能部门交叉组成的小组更利于工作,分析更完善、透彻.3信息网络薄弱环节.竞争情报工作要为战略目标服务,就必须与公司管理人员紧密地结合提出若干重点解决的问题,他们将其称为关键情报问题.4借助外部专业资源拓展情报活动渠道.首先,规划负责人可通过邀请外部咨询人员与公司主要管理人员会谈,以摸清他们需要了解的有关竞争的问题.5道德规范简化了小组的工作.从长远看,这样的一种规范能帮助公司预防非道德行为出现;从近期看,规范有助于了解在与竞争对手打交道时采取什么样的行为是可接受的,什么行为是不可接受的等各种问题.6管理人员既需要战略情报,也需要战术情报.对于小组而言,问题也就从“应研究战略还是战术问题”进而到“我们如何研究战略或战术”,竞争情报规划目前既服务于战略制定也提出近期的战术问题.7坚信竞争情报工作的价值.竞争情报小组再一次发现,竞争情报远不止是把信息成形象的图表,它还是揭示其本质,并提出管理人员能够考虑和付诸实施的结论.8竞争情报能够成为改变企业文化的组成部分.“试验项目”表明,竞争情报的成功往往需要改变员工们原来的工作行为.首先,竞争情报小组必须学从全局的立场上研究竞争对手;第二,研究和使用竞争情报的每个人都必须学会和牢记客观地介绍和评价不利消息.9竞争情报规划应积极地在内部进行传播和交流.上述试验项目的经验教训为IBM公司的竞争情报规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推广试验项目1995年初,IBM公司开始广泛地贯彻实施竞争情报规划,即全面推广试验项目.为了将竞争情报与战略制定联系起来,协作机构为战略制定、决策和销售计划向每一个虚拟情报组提供工作框架、方法和工具来领导这项工作.这样做可以保持竞争情报的直观性,以帮助那些正在制定公司战略的管理人员.同时,虚拟的竞争情报组正集中研究公司的12个竞争对手.来自各业务部门的竞争情报小组正评价其各个竞争对手和正在出现的新技术.各竞争情报小组通过使用IBM公司的信息技术相互联系和协作.并设计了向管理人员和分析人员提供有关各种竞争情报的数据库及已完成的竞争情报评论的总接口.各竞争情报组已着手系统地收集市场调查和集中分析报告、剪报、贸易展示、客户调查和咨询研究等中有价值的内外部信息.他们还从IBM公司管理人员个人手中收集竞争对手信息.通过广泛地收集信息资源,集中管理人员的信息,使IBM在市场中更具竞争力,在特殊的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4.更具竞争力的IBM公司调整后的竞争情报运行机制及新的竞争情报规划能够把全公司的竞争情报力量集中对付主要的竞争对手和主要威胁,并提供各种办法提高各竞争情报小组的协作水平,从而优化现有的情报资源.纵观发展,竞争情报组集中了IBM公司的全球资源,增强了IBM公司对抗竞争的能力.竞争情报工作为IBM公司提供了日常应战中的优势,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全球市场的客户们的需求,并且正在联合公司的各个环节,以密切注视主要的竞争威胁.竞争情报正逐渐地植根于IBM的产品开发过程中.。

企业战略有效落地执行的八项举措

企业战略有效落地执行的八项举措

企业战略有效落地执行的八项举措根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市场每年上会有380亿美金纯粹地用于购买管理咨询公司的战略咨询服务。

如果是按照关键人员在年度战略规划过程中投入的时间和成本来计算的话,那么世界级规模的大公司在战略咨询上的花费更加庞大。

然而,即便如此,80%的企业战略落地都失败了。

这意味着,300多亿的战略部署投资都是浪费的,企业大量的投入却看不到任何效果。

事实上,很多企业内部的战略专家和咨询顾问都擅长于指明企业发展方向、制定相关发展策略,但败于无法跟进。

他们通过企业内部的文件、媒介跟不同层级的员工分享企业战略,但发送信息并不等于理解信息,认同信息,并有能力落实。

因此在实际战略落地时候往往会出现偏差。

这里我们将分享麦可睿根据过往经验总结的促进战略有效落地执行的8个举措:1. 共同创造:员工更理解和支持自己参与创造的事物即便只是为了周期性的回顾和反馈,在计划的最开始就需要将有关键影响力的人和执行者加入到制定战略的过程中,而不仅仅是管理层和咨询顾问闭门造车。

当然如果能将更多的团队成员加入到头脑风暴和构思阶段的话,会更加有利于将新的想法从下往上传递,以及从上往下的落实。

当人们能从计划中看见自己的贡献,他们会更加愿意支持和促进这些策略。

2. 激活策略:传递信息只是激活的第一步不要假设员工一听到新策略、新计划就可以立刻开始执行。

先不谈能力,人类天生就会对新事物保持怀疑的心态,且员工需要时间消化和接纳改变背后的原因。

因此,想要改变员工的行为,不仅需要一遍遍地重复信息,还需要说服他们那是正确的、有意义的、且对他们有利好的事。

这种逐渐让他人理解,相信并执行计划的方式称为“激活曲线”。

3. 具备同理心:什么会促使听众做出改变?当为策略设计沟通方式的时候,理解员工并代入他们的角色十分重要。

举个例子,某位员工已经用同一种方式工作了很多年(固化并非值得庆幸的事,但大部分公司依然有众多螺丝钉的岗位在培养逐渐固化的员工),怎么样可以让他换一种方式做呢?这个时候,在传达信息前很重要的一点是就是从这位员工的角度理解:这对我有什么好处?为什么这比我以前工作的方式好?当我改变了我的工作方式,你如何替我降低风险并一直支持我?4、可视化策略:将策略放在你大家能经常看到的地方想要清晰地展现出你的计划,可以将他们写在墙上、鼠标垫、甚至餐巾纸。

集团公司战略管理办法

集团公司战略管理办法

集团公司战略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完善战略管理体系,发挥战略引领作用,提高战略规划水平,强化战略管控,确保战略落地,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发展战略规划,是指集团公司根据国家战略、宏观经济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在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的基础上,为自身长远生存与发展而制定的,关于集团公司未来一定时期具有方向性、整体性、全局性的发展定位、目标和相应的实施方案。

第二章战略构成第三条战略管理的范围为集团公司重大战略和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其中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包括远期发展战略、五年发展战略规划、专项三年行动计划等。

第四条远期发展战略是对集团公司未来较长时期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的全面规划,是统领全局的纲领性文件。

五年发展战略规划是基于远期发展战略,对未来五年阶段性目标和重点工作的全面规划。

专项三年行动计划是基于远期发展战略和五年发展战略规划,分板块、分职能对未来三年阶段性目标和重点工作的分项发展规划,是确保远期发展战略和五年战略规划落地的有力抓手。

第三章战略管理机构-1-第五条集团公司战略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分层管理、逐级推进。

集团公司战略体系由市国资委和集团公司党委、董事会、经理层、战略管理部门及相关部室等共同参与制定。

第六条市国资委是集团公司战略监督指导主体,负责指导并批准集团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

第七条集团公司党委是战略把控主体,负责前置审核集团公司重大战略和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确保战略方向与国家和全市发展要求高度一致。

第八条集团公司董事会是战略决策主体,负责在集团公司内部研究建立战略管理体系和相关制度;研究制定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

集团公司战略投资委员会是集团公司董事会专门工作机构,是战略咨询主体,负责对集团公司重大战略和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进行决策前研究,并向集团公司董事会提交决策建议。

第九条集团公司经理层是战略实施主体,负责组织落实集团公司重大战略和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负责研究制定和实施年度经营计划;结合季度经济运行分析情况提出年度经营计划的调整建议。

【营销制度】集团战略投资管控制度与操作流程

【营销制度】集团战略投资管控制度与操作流程

目录第一部分管控制度 (3)经营计划管理制度 (3)第一章总则 (3)第二章经营计划管理组织体系 (3)第三章经营计划编制 (4)第四章计划指标管理 (6)第五章经营监控与偏差分析 (7)第六章附则 (8)附件一:经营计划模版 (9)附件二:天汉集团主要计划管理会议汇总表 (15)附件三:集团经营分析报告模版 (20)附件四:二级子公司月度经营统计分析报表 (27)二级子公司经营统计分析管理办法 (31)第一章总则 (31)第二章统计分析报表的管理与分工 (32)第三章统计资料的提供、积累和保管 (32)第四章统计数字差错的订正 (33)第五章文字说明与分析报告 (33)第六章统计分析纪律 (33)第七章附则 (34)二级子公司经营责任书管理办法 (35)第一章总则 (35)第二章经营责任书的制定 (36)第三章经营责任书的签订 (38)第四章经营责任书过程控制 (39)第五章绩效评定办法 (40)第六章业绩考核后续管理工作 (41)第七章附则 (42)附件:天汉集团经营责任书 (43)二级子公司年度经营责任合同模板 (47)对外投资管理办法 (57)第一章总则 (57)第二章对外投资方向和标准 (57)第三章对外投资权限与审批决策程序 (58)第四章股权处置的管理 (60)第五章对外投资和股权处置管理职责 (61)第六章考核与监督 (62)第七章附则 (63)第二部分操作流程 (63)1.行业分析流程 (64)2.战略规划管理流程 (66)3.年度经营计划管理流程 (68)4.经营责任书制定流程 (70)5.经营计划监控流程 (72)6.对外项目投资决策流程 (74)7.内部规模以上投资项目管理流程 (76)第一部分管控制度经营计划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集团经营计划管理,促进集团快速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集团经营计划横向划分为年度经营计划、季度经营计划与月度经营计划三个层次;纵向划分为集团计划、集团总部职能部门计划、二级子公司计划等层次。

集团化管控模式设计方案和对策

集团化管控模式设计方案和对策

集团化管控模式设计方案和对策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集团化已成为大势所趋。

企业集团通过整合资源、优化配置、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提升市场竞争力。

然而,集团化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信息传递不畅、资源配置不合理、决策效率低下等。

因此,设计一套科学、高效的集团化管控模式,对提升集团整体运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集团化管控模式概述集团化管控模式是指企业集团对下属子公司实施的管理和控制方式。

根据管控力度和重点的不同,集团化管控模式可分为以下几种:1. 财务管控型:以追求资本价值最大化为目标,总部作为投资决策中心,主要关注财务指标(如利润、资本回报率等)的考核和控制。

2. 战略管控型:总部对下属子公司实施战略管理,关注各子公司的战略方向、业务布局和协同发展,确保集团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3. 运营管控型:总部对下属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实施较为深入的管理和控制,关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确保集团内部资源的优化配置。

4. 混合型:根据集团业务特点和子公司发展阶段,采用多种管控模式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对子公司的有效管理和控制。

二、集团化管控模式设计原则1. 适应性:管控模式应与企业集团的业务特点、发展战略和内部管理水平相适应,确保管控措施的有效性。

2. 系统性:管控模式应考虑集团整体利益,实现对各子公司的协同管理和控制,提高集团整体运营效率。

3. 灵活性:管控模式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应对市场环境和内部管理的变化,实现对子公司的动态调整。

4. 激励与约束:管控模式应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激发子公司管理层和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同时确保集团整体目标的实现。

三、集团化管控模式设计方案1. 明确集团战略目标:集团应根据市场环境和自身优势,明确战略发展方向和目标,为子公司的发展提供指导和依据。

2. 优化组织架构:根据集团战略目标和业务特点,设计合理的组织架构,明确各层级的管理职责和权限,确保管控措施的落实。

集团型公司战略管理的三大模式与特点

集团型公司战略管理的三大模式与特点

集团型公司战略管理的三大模式与特点第一篇:集团型公司战略管理的三大模式与特点企业在现代发展进程中,正从外延扩张型向内涵发展型转变,而集团化经营正成为各类企业选择的方向。

集团公司战略管理模式,按总部的集、分权程度不同可划分成“操作管控型”、“战略管控型”和“财务管控型”三种模式。

这三种模式各具特点:操作管控型:总部从战略规划制定到实施几乎什么都管。

为了保证战略的实施和目标的达成,集团的各种职能管理非常深入。

如人事管理不仅负责全集团的人事制度政策的制定,而且负责管理各下属公司二级管理团队及业务骨干人员的选拔、任免。

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要很高。

为了保证总部能够正确决策并能应付解决各种问题,总部的职能人员的人数会很多,规模会很庞大。

如GE 公司在1984年以前采用的就是这种管控模式,导致总部职能人员多达2000多人。

直到杰克·韦尔奇任CEO后才转变为战略管控模式,大大减少了总部参谋人员。

这种模式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上是头脑,下是手脚”。

IBM公司可以说是这方面的典型,为了保证其全球“随需应变式”战略的实施,各事业部都由总部进行集权管理,计划由总部制定、下属单位则负责保障实施。

战略管控型:集团总部负责集团的财务、资产运营和集团整体的战略规划,各下属企业(或事业部)同时也要制定自己的业务战略规划,并提出达成规划目标所需投入的资源预算。

总部负责审批下属企业的计划并给予有附加价值的建议,批准其预算,再交由下属企业执行。

在实行这种管控模式的集团中,各下属企业业务的相关性也要求很高。

为了保证下属企业目标的实现以及集团整体利益的最大化,集团总部的规模并不大,但主要集中在进行综合平衡、提高集团综合效益上做工作。

如平衡各企业间的资源需求、协调各下属企业之间的矛盾、推行“无边界企业文化”,高级主管的培育、品牌管理、最佳典范经验的分享等等。

这种模式可以形象地表述为“上有头脑,下也有头脑”。

集团组织管控方案

集团组织管控方案

集团组织管控方案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集团企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和战略目标,有效的组织管控至关重要。

一个科学合理的集团组织管控方案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降低风险,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下面将详细阐述一套完整的集团组织管控方案。

一、集团组织管控的目标和原则(一)目标1、实现集团战略协同确保各子公司和业务部门的运营与集团整体战略保持一致,形成协同效应,共同推动集团发展。

2、提高运营效率优化业务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重复工作,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效果。

3、合理配置资源根据集团战略重点和业务发展需求,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4、控制风险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控和防范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各类风险,保障集团的稳健运营。

(二)原则1、战略导向原则组织管控应紧密围绕集团战略,为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

2、集权与分权适度原则根据业务特点和管理能力,合理划分集权与分权的边界,既要保证集团的整体控制,又要激发子公司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3、责权利对等原则明确各层级组织和岗位的职责、权力和利益,确保三者相互匹配,避免出现权力滥用或责任推诿的现象。

4、灵活性原则组织管控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够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优化。

二、集团组织架构设计(一)总部职能定位1、战略规划与决策制定集团的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为子公司提供战略指导和方向。

2、资源配置与协调统筹集团的资源分配,协调子公司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合作。

3、风险管理与控制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监控集团整体风险状况,制定风险应对策略。

4、服务支持与监督为子公司提供必要的服务支持,同时对其运营进行监督和考核。

(二)子公司职能定位1、业务运营与执行根据集团战略和目标,负责具体业务的运营和执行,完成各项经营指标。

2、市场拓展与创新积极开拓市场,推动业务创新,提高市场竞争力。

3、团队管理与发展加强团队建设,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提高员工素质和工作绩效。

集团公司战略规划管理基本制度

集团公司战略规划管理基本制度

集团公司战略规划管理基本制度第一条为建立和完善公司战略规划管理体系和管控机制,提高战略规划管理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加强战略规划的引领指导作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有关要求,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和各经营主体的战略规划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所称战略规划,是指基于公司使命责任、主责主业和行业发展形势,以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部署为根本出发点,对未来一定时期公司发展改革具有方向性、整体性、全局性的包含发展愿景、发展目标和相应实施方案的总体策略与谋划。

第四条公司贯彻落实上级战略规划总体要求,坚持“两个一以贯之”的基本原则,按照“使命引领战略、战略指引规划、规划指导计划、计划框定预算、预算锚定行动、行动确保绩效”的总体要求组织实施。

第五条战略管理通过战略规划制定、战略规划执行、战略规划评估三个方面,系统推进公司战略规划的研究、制定、执行、评估、调整和监督全过程管理。

第六条公司战略规划文本体系由公司总体规划、职能及专业规划、各经营主体子规划三个层级组成。

公司的总体规划是以公司整体为对象而制定的总体性、全面性、综合性的发展改革实施方案,是公司党委明确战略意图、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举措的重要载体。

公司的职能规划及专业规划是总体规划的延伸和细化,是以承接和落实总体规划中主要任务部署、关键领域布局和重点业务方向发展为目的制定的发展规划。

各经营主体子规划是支撑公司规划实施落地的重要抓手和保障,是承接和落实公司规划的任务部署和管理要求而编制的实施方案。

第七条公司战略规划管理组织体系由审定审议机构、管理责任部门和咨询研究机构组成。

公司股东会、董事会、党委会是公司战略规划的审定审议机构;经营层在董事会带领下负责拟订公司战略和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公司规划计划部和各经营主体相关部门是公司战略与发展规划管理责任部门;董事会战略规划委员会是公司战略和发展规划咨询机构。

第八条公司战略规划按照公司章程和权责表规定的程序要求进行审定,一般按照咨询战略规划委员会意见、党委会前置审议、对接公司董事会审议、股东会审批的程序。

集团管控三种模式

集团管控三种模式

公司管控的三种模式要进行有效地公司管控,第一要明确总部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

一般而言,总部对子公司的管控模式可分为:运营型管控,战略型管控,财务型管控。

比如,深圳中航公司定位于“高科技制造、地产、零售”,业务关系度低,采纳了战略管控模式。

主要表此刻:以控股子公司为主的组织架构采纳相对分权的战略管控模式充足发挥各业务板块活力,子公司决议效率较高经过子公司的战略共同形成公司竞争优势,实现重点资源( 技术、市场、人材、管理、财务 ) 共享,降低交易成本,发挥公司效能,表现公司总部创建价值的作用。

而作为国有大型的行业公司,中国船舶工业公司的发展战略是突出主业、成为全世界最大的船舶制造公司之一,所以采纳了操作型管控模式。

经过专业管理咨询,其公司总部功能定位由管理中心上涨到运营中心,管控模式由本来的相对分权的战略管控型,演变到相对集权的经营管控型,经过“资本、财务、采买、业务四集中”管理模式,实现了公司总部共享核心资源、获取规模效益、控制经营风险的成效。

公司管控的三种模式1.操作管理型:总部经过总部职能管理部门对部下公司的平时经运营作进行管理。

为了保证战略的实行和目标的完成,公司的各样职能管理特别深入。

总部保存的核心职能包含财务控制/ 战略、营销/ 销售、新业务开发、人力资源等。

如人事管理不单负责全公司的人事制度政策的拟订,并且负责管理各部下公司二级管理团队及业务骨干人员的选拔、任免。

在推行这类管控模式的公司中,各部下公司业务的有关性要很高。

为了保证总部能够正确决议并能对付解决各样问题,总部的职强人员的人数会好多,规模会很宏大。

2.战略管理型:公司总部负责公司的财务、财产运营和公司整体的战略规划,各部下公司 ( 或事业部 ) 同时也要拟订自己的业务战略规划,并提出完成规划目标所需投入的资源估算。

总部负责审批部下公司的计划并赐予有附涨价值的建议,同意其估算,再交由部下公司履行。

在推行这类管控模式的公司中,各部下公司业务的有关性也要求很高。

战略管理中的企业战略执行落地

战略管理中的企业战略执行落地

战略管理中的企业战略执行落地第一章:引言企业战略的制定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然而,只有将战略转化为实际的行动和结果,才能取得成功。

因此,企业战略执行的落地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战略管理中的企业战略执行落地的重要性、挑战以及如何有效实施。

第二章:企业战略落地的重要性企业战略是指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所采取的行动和资源配置,旨在实现企业目标并提高竞争力。

企业战略执行的落地是以目标为导向、资源为基础的管理实践,其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1 确定方向和目标:企业战略执行的落地可以帮助企业明确发展方向和目标,为员工提供明确的工作目标和方向。

2.2 协调资源和行动:落地战略可以帮助企业协调和配置有限的资源,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并确保全员的行动与企业战略保持一致。

2.3 提高组织绩效:战略执行的落地可以促使组织中的各个部门和团队协同合作,共同追求企业战略目标,从而提高整体组织的绩效。

第三章:企业战略执行落地的挑战企业战略执行落地并非一帆风顺,面临着许多挑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挑战:3.1 管理层和员工的认同:管理层和员工对于战略的认同与理解至关重要。

如果管理层和员工缺乏共同的目标和意愿,战略执行的落地将受到阻力。

3.2 沟通和信息共享:战略执行需要有效的沟通和信息共享机制。

如果信息无法迅速传达到各个层级和部门,将影响战略的正确执行。

3.3 资源的合理配置:一些企业可能面临资源有限的挑战。

战略执行需要基于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战略能顺利推进,否则战略就只是空中楼阁。

3.4 变化管理:战略执行通常意味着组织的变革和调整。

管理变化和应对抵制变化的力量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第四章:有效实施企业战略的方法为了有效地实施企业战略,可以采取以下方法:4.1 明确战略目标和指标:在战略执行的过程中,明确战略目标和相应的指标对于全员行动的一致性至关重要。

4.2 建立沟通渠道和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和信息共享平台,确保战略信息能够快速传达到各个层级和部门。

推动集团、公司战略目标落地的经验做法和实际成效

推动集团、公司战略目标落地的经验做法和实际成效

推动集团、公司战略目标落地的经验做法和实际成效一、经验做法在推动集团和公司战略目标落地的过程中,我们积累了以下宝贵的经验做法:1.明确战略目标与分解任务1.首先,确保集团和公司的战略目标清晰、明确,并为所有员工所理解。

2.将整体战略目标分解为各部门、各团队的具体任务和目标,确保每个层级都有明确的工作方向和责任。

2.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1.通过定期的战略研讨会、部门会议和员工大会,确保战略意图能够迅速、准确地传达给每一位员工。

2.鼓励双向沟通,收集员工的反馈和建议,不断完善战略执行计划。

3.制定详细的执行计划1.为每个分解后的任务制定详细的时间表、责任人和关键里程碑。

2.考虑潜在的风险和挑战,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

4.强化资源配置与保障1.确保战略执行所需的资金、人力、物资等资源得到合理分配。

2.优化资源配置流程,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5.建立监控与评估机制1.设定明确的绩效指标,定期对战略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

2.通过定期的内部审计和管理评审,确保战略执行不偏离预定轨道。

6.激励与约束机制并重1.设立与战略目标相匹配的奖励机制,激励员工积极投身于战略执行。

2.同时,建立约束机制,对未能完成任务的团队或个人进行适当的问责和调整。

二、实际成效通过采取上述经验做法,我们取得了以下显著的成效:1.战略目标清晰且深入人心1.集团和公司的战略目标得到了广泛的理解和认同,员工对工作的方向和目标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2.任务执行有力且高效1.各部门、各团队能够迅速响应战略要求,高效执行分解后的任务。

2.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浪费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3.风险应对能力增强1.通过前期的风险分析和应对策略制定,我们在面对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调整计划,确保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4.绩效显著提升1.在监控与评估机制的推动下,各部门和团队的绩效得到了显著提升。

2.集团和公司的整体业绩稳步增长,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5.员工积极性高涨1.激励与约束机制的建立使得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大大提高。

公司战略规划管理制度集团战略管理制度

公司战略规划管理制度集团战略管理制度

公司战略规划管理制度集团战略管理制度公司战略规划管理制度是指公司为了实现战略目标,制定和管理战略规划的一套制度和流程。

这些制度和流程帮助公司在制定战略时考虑内外环境的因素,明确战略目标和优先事项,并将其落实到具体的行动计划中。

公司战略规划管理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战略规划流程:这部分主要包括战略规划的流程和步骤,从环境分析、目标设定、选择战略方向到制定行动计划,确保战略规划过程的系统性和全面性。

2. 战略规划参与者:明确战略规划的参与者,包括高层管理人员、部门负责人、相关职能部门的代表等。

确保各个层级和部门的合作和协调。

3. 战略规划目标和指标:明确战略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时间框架和衡量指标,以便对战略执行进行评估和监控。

4. 战略规划的沟通和传递:确保战略规划能够有效地传达给各个部门和员工,使他们了解公司的战略目标和行动计划,并将其与个人目标和任务对齐。

5. 战略规划执行和评估:建立一套执行战略和评估战略执行效果的机制,包括制定和分解战略行动计划、设立目标责任人、定期汇报和评估等。

集团战略管理制度是在公司战略规划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和管理集团层面的战略管理。

集团战略管理制度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集团战略规划的协调和整合:确保集团内各个子公司和事业部门的战略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和互补性,以及集团整体战略与子公司战略的一致性。

2. 集团资源的配置和优化:集团内各个子公司和事业部门的资源配置需要在整个集团层面进行协调和优化,以满足集团整体战略的需要。

3. 集团层面的战略执行和效果评估:对集团整体战略的执行和效果进行监控和评估,确保集团战略能够顺利实施和达到预期的效果。

4. 集团内部的协同合作和知识共享:鼓励集团内各个子公司和事业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和知识共享,以促进集团整体的创新和竞争力提升。

综上所述,公司战略规划管理制度和集团战略管理制度都是为了有效管理和执行公司战略,提高公司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而设计的一套制度和流程。

战略规划的实施和落地--集团战略管理体系_11

战略规划的实施和落地--集团战略管理体系_11

战略规划的实施和落地--集团战略管理体系我们跟诸位来谈谈整个集团的战略管理体系如何搭建,如何通过战略管理体系来支持战略的达成。

集团战略管理体系是一个很庞大的体系,但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用“三个体系,五个支撑”来表示集团战略管控的核心内容。

我们认为,战略管理是一种管理模式及管理思想,而不仅仅只是工具,因为这一过程是战略、规划和预算高度整合的过程,同时也是既有高层领导参与,权威组织主持,又经过上下互动的过程;同时战略管理在循环预测的基础上,通过调控和激励处理变化;同时通过关键指标、标准模型和业绩分析使这一过程模式化、标准化、流程化。

我们的思考路径通过完整的战略管理操作模型而更加趋于体系化、流程化。

战略思考源于对企业最基本问题的哲学思索,通过对于大道、规律、模式的探索,进一步分析企业的发展战略、经营战略、职能战略,即集团层次、分子公司及业务战略部门的战略分解。

简单讲战略相当于一个研发,它是创造,它是爱迪生式的一个行为,而战略管理必须是个工厂,把这样一个创造落实、制造、达成,如果你们做过研发的话知道,研发太好了太奇妙是制造不出来的,也因此集团战略,尽管有时候会有各种奇思妙想,事实上,在做战略管理体系的时候,战略管理体系不可能把它做得那么丝丝入扣,换言之太精巧、太巧妙,太具竞争力和想象力的战略,事实上很难达成。

这就像犯罪一样,同伙越多犯罪的手法越复杂,就越有可能被破案。

一个道理,集团的战略规划、战略思想,最终在落地的时候,就会变得相对没那么精巧,但是又不能过于平庸化,这就要求做战略规划的时候,就要对实施的可行性做一个思考,反过来说,做战略管理体系的时候,尽可能要把战略规划里面的比较精巧的部分,不改动它的核心意图的情况下,有效地把它组织化表达出来,这就是我们要讲的集团战略管理体系,我们特别强调三个核心内容。

三个体系,五个支撑,十大工程。

我们要把我们的大的集团战略要落地,要一层一层分解下去,因为集团战略往往是过于精巧,非常伟大的一个战略,那么怎么把它落地呢。

集团公司的战略管控

集团公司的战略管控

4.3 战略的交互管控4.3.1 战略主体层次划分和交互的战略规划4.3.1.1母公司战略主体划分一般来讲,母公司制定战略的主体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母公司(总部)最高领导决策层、子公司决策层和业务单元层。

如图4.10所示1。

图4.10 战略主客体母公司最高领导决策层所对应的战略客体是公司级/母公司战略,即拥有多个子公司的母公司的战略,母公司战略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建立和经营行业组合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人力资源服务外包母公司或总部应该将人事代理、人事培训、人才派遣和社会保险缴纳等传统业务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服务、猎头服务、人才评测等新兴业务进行合理的经营组合,或将公司资源在各地分支机构进行合理的配置,实现投资收益的最大化。

子公司决策层所对应的战略客体是经营级/竞争性战略,是单一行业/产品/市场企业,或母公司下面的子公司所采取的战略,经营战略的目的是通过集中一个具体的行业,或者一个产品/市场实现利润和市场占有率的最大化。

各地分支机构作为母公司的子公司,应该在母公司的战略指导下,结合自身专营业务或当地市场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经营,比如对于人才招聘、派遣、行政事务代理等初级服务市场,公司需要进行巩固;而对于管理咨询,业务流程外包等中高端服务市场,公司应该积极地进行探索与开拓,以期发展具有技术含量高,信息集成度高,附加值高的高水平,专业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力资源服务产品。

业务单元层所对应的战略客体是职能级战略/策略,主要是母公司内部以及各子公司内部的各个非实体组织,包括职能部门。

如典型人力资源企业的业务架构主要分为三个部分2:一是面向客户的前道服务部门,二是面向服务产品实现的与社保局、税务局、劳动局、保险公司、外地供应商等关联机构后道保障部门;三是对整个业务运营进行监管和绩效考核的部门,以及诸如呼叫中心、网站服务平台、物件处理中心等为各个产品线服务的共享业务中心。

各部门职能战略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工作的有效性和效率。

公司战略如何实现战略落地

公司战略如何实现战略落地

公司战略如何实现战略落地多年来,公司管理者们一直致力于寻找最有效的方法来实现战略落地。

有效的实施战略是公司成功的关键之一。

如果策略制定好了,搞定了所有细节,那么实现策略就迫在眉睫了。

本文将为你介绍一些方法,这些方法可以使公司的战略计划变成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

1.制定清晰的计划首先,制定一份清晰的计划是至关重要的。

战略计划需要详细说明可行的步骤和所需的资源。

此计划应适应公司的运营,而不是只是一个抽象概念。

在编写计划时,要确保计划描述仔细,包括可量化的目标和整个项目所需资源。

2.确定项目的负责人在确定计划的基础上,需要确定项目的负责人。

这个人应该是能指导团队实施该计划的人,拥有足够的论证知识和经验。

他或者她需要能够领导团队,并在实施过程中协调所有部门的工作。

这个人应该仔细评估项目中涉及到的业务流程,并制定反馈渠道,以便在需要时及时更正,并调整情况。

3.开展团队培训在项目开始之前,需要让团队成员进行培训。

此培训应该旨在让团队成员了解公司的策略计划,以及如何实施所需的步骤。

确保团队成员明确任务和目标,并了解他们的预期角色。

不要放弃对在培训之后需要较长时间理解的员工提供支持。

4.确定测量指标除了确保计划的执行,还需要确定用于测量其进度的指标。

这些指标应该是可量化的,清晰明确的,并且应该正确定义可以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修正。

它们应该定期地被重新审视,并且应该反映在每日,每周和每月的报告中。

5.持续跟踪反馈最后,跟踪和反馈应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要解决问题,必须在他们出现之前预测它们。

该团队应该制定一个反馈机制和流程,以便在必要时能及时地进行调整,并在可以的情况下,对整个计划进行修正。

总之,一个成功的公司战略计划如何实施的关键是,制定一个清晰的计划,确定负责人,进行培训,确定测量指标,并持续进行跟踪和反馈。

只要公司团队能够依据这些步骤,进行认真的分析和规划,并以最高标准的执行要求工作,一个成功的公司战略计划就可以预见。

集团公司战略梳理及组织管控体系设计报告

集团公司战略梳理及组织管控体系设计报告

ⅹⅹ集团公司战略梳理及组织管控体系设计报告————熊葆洁2012年5月28日前言本报告是在对ⅹⅹ集团各公司诊断调研基础之上,根据董事长对企业发展战略基础上,为明确集团发展战略规划及集团管控模式、集团总部组织结构而提出,目的在于:⏹理顺集团与各下属公司间的战略行动规划、战略资源管理和战略风险管理责任之间的关系;⏹完善集团总部功能,设计合理而有效的集团公司组织结构和管控模式;⏹明确集团总部对下属公司的主要管理责任;⏹为下阶段开展的集团及各下属公司的权责体系设计、职位优化、流程优化设计等工作奠定基础。

目录一、集团战略规划梳理二、集团公司组织设计三、集团管控模式设计四、集团对下属公司的主要权责划分五、下阶段工作计划建议详细内容一、集团战略规划梳理(一)集团战略框架1、基本战略: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原则“使命、愿景和核心价值观”。

2、经营战略:企业资源获取、产品开发、客户需求满足的主要方式。

3、竞争战略:企业战胜竞争对手获取、保持客户,塑造和使用竞争力的方式。

4、运营战略:保持产业链协同和价值链顺畅的关键性原则和策略。

5、管控战略:企业保持核心资源可经营、可发展的组织架构、管控体系和策略原则。

(二)集团基本战略:1、使命:⏹以质量为生命,以创新求发展。

⏹通过提供高品质、高附加值的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为客户创造新的生活空间;⏹通过与员工的共同发展,为员工创造新的成长空间;⏹通过理性的经营、持续的增长,为企业创造新的赢利空间;⏹通过贡献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为社会创造舒适的生活空间。

2、远景:利用三至五年左右的时间,将云南ⅹⅹ集团发展成为在云南地区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年销售额超过二十亿元的集电力设备生产、销售、钢材贸易、仓储物流等为一体的多元化产业集团。

3、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创新为魂;用心做事、诚信为人。

(三)集团经营战略坚持本地化发展战略,充分引进外部先进资源,以电力设备生产为基础、钢模生产贸易为龙头,积极培育钢材衍生产品和仓储物流等新型产业,建立产业链协同优势,在为社会提供优质产品与服务的同时,实现跨越式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借鉴意义:战略管控型集团,信息化的重点是以集团战略为核心,以集团战略管控为重点,促进集团板块协同为支撑,这样才能发挥信息化的战略价值。
2.项目成功的关键因素。
集团在信息化规划的指引下,已切实开展信息化建设一年半的时间,信息化规划项目和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因素有三点:
(1)科学规划——信息化的重要前提。
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阻力,是如何克服的?
困难一:如何确定信息化在多元化集团总部的发展思路。
越秀集团的信息化建设,曾经走过集团统一推行国际ERP软件的阶段,即造纸集团、水泥集团和地产集团开展Oracle系统的建设。这三个板块业务模式差异比较大,业务流程难以统一,Oracle软件不符合中国地产行业的业务特点,其高昂的系统维护和开发费用,在一些以扭亏为盈的传统产业本身成本较高……诸如此类的问题存在比较多。
这存在三个方面的难题:
1.下属每一个产业板块(大多数本身也是一个集团公司)建设大量的业务系统,系统数据的共通性比较小,很难以寻找到共性的数据进行统一和规范。
2.直接考虑建设集团大的数据中心或商业智能系统(BI),存在一个困难和一个问题。困难是这类系统建设通常投入大、见效慢,对于总部迫切需要信息系统支撑集团管控的现状不符;问题是如果把产业板块大量的业务数据集中拉到总部来做什么用,集团总部不清楚。
2.信息化管控模式究竟如何符合集团的战略管控模式?
3.集团上下的信息化联系和汇报关系基本上不明确。
为了明确信息化管控模式,越秀集团开展了如下举措:
第一,定方针、定原则。方针是“分层管控、逐级汇总”,跟集团三级管理架构一样,信息化也是总部对产业板块管理主体进行管控,产业板块管理主体再对下属具体公司进行信息化管控,数据、信息、信息化工作都是遵循此原则。这样信息化管控与其他集团管控职能的方式是一样的。原则之一是“谁使用、谁建设”的自主性原则,即集团总部负责集团需要使用的系统,而不是直接插手产业板块所需的、集团不需要使用的业务系统。这样就从根本上明确了集团上下的分工。
第二,定信息化管理纲要。制定集团的信息化管理纲要办法,建立集团信息化上下的管控关系,明确管控主要围绕着信息化的事业计划管理、信息化规划的管理和信息化重大项目的监控等领域。在信息化管理纲要办法的基础上,明确集团信息化建设与人事、安全、财务、投资等职能一样,作为集团事业计划的一个分计划。集团采取措施促进上下的信息化人员的沟通;不过多干涉信息化建设相对成熟的板块,但是辅助信息化薄弱板块开展工作,例如将集团的信息化资源(例如邮箱、OA等)推广到交通等板块。例如通过要求下属产业必须开展信息化规划,推动信息化工作。
对于战略管控型集团,集团总部既需要对下属多元化产业经营的战略执行进行管控和服务,又需要对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等各项战略支撑职能的跨度和深度进行适当的把握。战略管理、投资管理、经理人管理、资金管理、计划与预算管理等方面,构成了集团总部的核心职能。但是,这种管控模式相对来说较为复杂,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才能实现有效管控。然而从整体来看,我国的集团化进程起步晚,信息化建设较为落后,信息化更多的是围绕着下属产业板块的运营开展信息化建设,而面向集团总部管控下属产业公司的信息化支撑仍处于空白或初步实施的阶段,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信息化一竿子插到底,总部信息化不知道如何开展,总部与下属产业公司的信息化权责利混乱等许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战略管控型集团如何借助信息化支撑并实现集团的管控目的呢?
这样最终形成的数据规范,就不是简单意义的纯粹IT数据规范,而是符合越秀集团管控要求、紧密结合“战略—计划—经营分析”闭环管理体系的数据规范。
困难三:对下属八大产业板块如何进行信息化管控?
集团究竟对下属产业板块管多少、管多深、如何管,对于越秀来说比较复杂。原因如下:
1.总部信息中心难以熟悉八大产业的业务特点和信息化应用特点,缺乏管控的专业基础。
在集团总部明确了“战略管控”模式,确立了“强总部管控下的专业化经营”思路之后,究竟集团信息化应该如何开展?是仍然致力于下属产业板块的信息化建设,还是如何适应集团总部的管理工作的支撑?当时集团总部在探索,下属产业板块在观望,而集团高层认识到信息化缺乏集团管理支撑,也迫切要求开展信息化建议。
集团信息化的定位,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焦点。最终越秀集团经过广泛的调研、讨论和研讨,通过如下两个方面去明确集团信息化的定位:
集团信息化规划重视“可操作、可落地”,即规划不仅是战略层面明确信息化体系的建设方向和描绘蓝图,更要把规划落实到具体的项目上,落实到明确的预算上。同时,规划不能只局限于集团总部或局限于信息化相关部门,需要信息部门主动推广,与集团上下各层面进行不断沟通,让全集团对信息化的发展思路和建设情况都有明晰的认识,从而统一思想、形成合力。
在此基础上,越秀集团明确了混合型的纵向IT管控模式,明确了集团总部的四大职能,即:总部的信息化建设、推动下属产业板块的信息化、形成IT管控的沟通汇报机制、形成信息化共享。
专家点评
覃正 上海财经大学 信息管理学院院长
总体评估:越秀集团信息化独具特色,紧紧围绕集团总部战略管控职能领域开展,并适时建设对所属企业有共享效应的信息化系统,寻找到信息化的战略价值。整体上符合大型多元化国有集团管理实际,适合于战略管控型集团的信息化建设,对于其他改制的大型国有企业有极大的参考意义。
第二步:管理体系衔接。在信息化规划后由业务部门牵头开展管控指标体系的框架向构建战略地图、平衡计分卡体系转化,连接战略和事业计划;
第三步:BI数据规范。规划BI系统,并在后续信息化建设中明确“经营分析与管理报告体系”与平衡计分卡指标的关系,指导集团商业智能管理系统的建设。在系统建设过程中依据经营分析报表模板与平衡计分卡指标,形成下属产业板块数据上报的规范。
信息化建设需要扎实的组织保障,必须保证集团及下属板块信息化人员的配备,保障专业技术人员和应用推广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结构平衡;必须明确集团的IT治理模式,明确各层面的信息化组织结构的职责和分工,为集团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配备的基础条件。
(3)信息化必须以“客户导向”——信息化的推进方法。
全员参与、加强沟通、换位思考,以“客户导向”开展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全员参与的过程,群众基础非常重要,越秀集团各个部门从领导到业务骨干、普通员工都积极为信息化的工作出谋划策,积极探索其本职工作与信息化的结合方式,自觉使用和推广信息系统。
加强沟通、换位思考是信息化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方法。业务需求是信息化建设的第一驱动力,离开业务支撑,信息化工作难以开展。越秀信息化人员深入了解业务领域,力求信息系统可以全面、有效地支持前端用户的业务需求,构建支持部门高效工作的信息系统。突出业务特性,研究专业领域的管理改进方法,更好地为领导提供决策支持。同时,信息化工作应将用户体验摆在重要位置,应用系统的方便、简易操作方式,可以有力地推动领导及员工使用信息化系统,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这两个手段越秀集团最终明确了信息化以支撑集团战略为核心,支撑集团“1+5+3”管控体系开展建设的定位和方向。
困难二:建立集团数据标准以满足集团管控,是否需要,是否可行?
信息化支撑集团战略、集团管控,那么是否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保证管控落到实处呢?如果需要的话,究竟是否可行?
信息化治理主要明确企业的治理模式,明确信息化定位,设计信息化组织、人员,规划信息化流程和信息化制度体系。
项目特点及成功的关键因素
项目特点:
一句话:转变思路,走创新的集团战略管控型信息化道路。
插到底的信息化建设思路,紧扣集团战略,构建支撑集团战略管控闭环的信息化支撑体系,形成了创新特色的战略管控型集团的信息化道路。
第一,找标杆。寻找类似越秀这样拥有几百家下属公司,非相关多元化的战略管控型集团作为信息化建设学习的标杆。最终发现华润集团是一个很好的案例。华润集团的业务遍布于水泥、地产、电力、超市、消费品、啤酒等十几个产业,华润集团信息化紧紧围绕着总部“6S管理体系”,信息化服务于构建“战略中心型组织”的定位。华润这种把信息化定位于集团总部“以战略为中心”的支撑体系的思路,帮助越秀集团形成信息化思路。
科学的规划是信息化工作有效推进的重要前提。在越秀集团的信息化建设中,战略规划是第一层次,事业计划是第二层次,是战略规划的分年度实施,信息化是落实战略规划、事业计划的操作手段,属第三层次。前两个层次决定了第三层次,战略及管理模式必须先行。因此,信息化规划必须以战略规划为中心,紧扣事业计划,如果脱离前两者独立发展,不以战略为中心动态审视信息化工作,在技术上容易只关注技术层面的先进性而忽视了与公司长远利益的方向性、可持续性,在管理上容易只关注适应当前管理模式而忽视了集团的长期战略发展需求。
(2)高层推动、资源匹配——信息化的重要保障。
领导支持、组织健全、广泛参与是信息化工作有序推进的重要保障。领导对信息化的重视,对集团信息化建设起到了关键的作用。首先,集团领导从战略的高度定位信息化的作用,并将信息化作为集团管理创新的一项重点工作推行;其次集团领导自觉参与信息化使用, 在关键节点积极决策,同时在组织上和资源上为信息化建设全面护航。再次,在集团领导的支持下,2010年至2012年战略规划期内,集团对信息化的投入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3.集团总部本身的管控思路和手段刚刚在形成和建立过程中,管理要求来源难以量化和固定。
围绕这个议题,越秀集团沿着信息化总体的定位进行逆向思考,形成了如下的思路:
第一步:管控框架先导。在规划期间开展了一项举措,即构建集团管控指标体系的框架,形成“管理数据”的框架;集团管控指标体系框架,是在分析现有下属产业板块上报的报表基础上,结合集团管控模式、平衡计分卡形成的。
公司背景介绍:越秀集团1985年在香港成立。26年来,越秀集团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了国际化的视野和定位,并逐步形成了以地产、交通基建、金融证券为核心产业的“3+X”现代产业体系。截止2010年底,越秀集团控股总资产约1000亿元人民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