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全球气候变化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1 小专题14 全球气候变化
(1)全球变暖
根据全球观测资料分析,近百年全球气温有变暖的趋势。
根据陆地和海洋观测资料给制的全球地面气温演变趋势在上图所示的100多年间,地球气温虽然有波动,但整体呈上升
趋势。20世纪80年代气温上升加速,最后几十年成为近百年最热的
年份。
①原因:
自然原因:太阳活动、厄尔尼诺
人为原因:一是燃烧矿物燃料排放温室气体;二是毁林,特别是热带森林的破坏;三是致冷剂使用排放氟氯烃(到达地面紫外线增多,同时氟氯烃吸收红外线)
②温室气体和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是指能吸收红外辐射的大气成份。大气中主要的温室气体有:CO2、O3、甲烷(CH4)、氟利昂等。
③全球变暖影响
生态环境:引起海平面上升(海水膨胀及极冰融化),对沿海低地国家和地区构成威胁
社会经济:世界各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温带农耕区退化为草地、半干旱变得干旱,干旱区变得更干旱,亚寒带地区气
温升高,降水增加,适宜温带作物生长;高山雪线上
升。)旱涝次数变化
④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的措施: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加强国际合作;植树造林。
例1:对全球变暖的趋势,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提出
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其气温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按A预案,全球自2000年起,平均气温每10年将升高约℃;至2100年,按B
预案和C预案,全球平均气温将比A预案分别低℃和℃。
(2)用直线将三种预案与其相应的能源消费结构连接起来。
(3)简述全球变暖的原因及其对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
(4)用箭头图示的方法表达大气温室效应的基本原理。
大气上界
答案:
(1)0.30—0.32 1.1—1.5 1.6—2
(3)略
(4)略
例2:读“世界各大洲工业CO2排放量”示意图、“世界CO2排放量最多的十国”柱状图及有关资料回答:
世界各大洲工业CO2排放量世界CO2排放量最多的十国
(1)图中CO2排放量最多的三个大洲
是、、。
(2)上图所示十国中,CO2人均排放
量最多的国家是,最少的亚
洲国家是。
(3)CO2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的国家是,其能源消费结构
以为主。
(4)在工业发达国家中,CO2人均排放量法国仅为英国的52.5%、德国的56%,从法国能源消费结构分析,其主要的原因是
(5)大气中CO2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6)最近美国政府决定放弃实施《京都议定书》所规定的义务,消息传出即引起世界众怒,这是因为大气中CO2含量增多,将对世界气候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7)你认为大气中CO2含量增多,将会给世界沿海城市带来什么影
响?
(8)要降低大气中CO2浓度,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至少写二条)
(1)欧洲北美洲亚洲(2)美国印度(3)中国煤炭(4)法国70%电能由核电提供(5)大量燃烧矿物能源,过度砍伐森林等(6)产生温室效应,世界气候变暖(7)世界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造成海平面上升,导致沿海城市被淹,影响沿海地区经济发展(8)减少CO2排放,推广绿色能源(如水电、风能、太阳能等)
(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①南极附近出现臭氧层空洞:全球臭氧量最低值,出现在当地春季(北半球9~11月)
②臭氧量减少的原因:
自然因子:如太阳活动等;
人为原因:冰箱、空调等使用致冷剂释放出氟氯烃化合物上升到平流层发生光化学反应消耗;核爆炸和飞机尾气也破坏
臭氧层。
③臭氧含量减少的危害: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农产品品质下降、影响渔业生产、破坏森林)
④保护措施:国际合作,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层物质的排放,积极研制新型的制冷系统
例3:读漫画“现代女娲补天”,回答:
(1)现代“女娲”为何要补天?
(2)出现此现象的主要人为原因是:人类活动释放出的_____化合物,通过光化学反应使大气层中的分解。
(3)此现象产生的严重后果是:①________,② ________。
【答案】(1)南极上空,臭氧空洞增大,过量紫外线到达地面,破坏生态环境。(2)氟氯烃平流 03
(3)过量紫外线照射引发皮肤癌变引起植物基因突变等
(3)酸雨危害与防治
①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
②形成:燃烧矿物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及汽车尾气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
③西欧、北美、日本、中国南方是世界酸雨最为严重的地方
④我国情况:煤为主要能源,主要是硫酸型酸雨;酸雨区覆盖面积占
40%,其中西南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成为重酸雨区(pH值<4.5的重酸雨区有四川、贵州、广西、广东、湖南、上海、江苏等地)。季节性:东北主要在冬季。
⑤危害: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而且使土
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并危及人体健康。
⑥防治:
A最根本途径是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减少污染气体排放;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加快发展无污染能源
B开展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是防治酸雨的有效措施—发展洁净煤技术和清洁燃燃技术控制酸雨
C加强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
D加强国际协作
E“适应”政策——培育抗酸雨污染的新品种
例4:为什么我国酸雨的分布范围南部比北部广、东部比西部广?答:东部、南部地区降水多,而北部、西部降水少,且东部地区工业发达,人口众多,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性燃料消耗量大,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南方地区土壤多呈酸性,一些地形闭塞、工业相对集中的地区,酸雨分布与危害就更为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