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色龙》精品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教学设计(精品课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教学设计(精品课教案)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教学设计(共2课时)【教材分析】本篇是契诃夫的早期作品,发表于1884年。

作者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当时的俄国进入了最反动的时期,广大工农陷入了极度贫困和大量破产的悲惨境地,资产阶级自由派在沙皇的高压专制统治面前俯首听命,不敢违逆,一些小市民卑微麻木,苟且度日,沉沦于黑暗中面对社会上诸多的弊端,作者一方面强烈不满,一方面又受世界的限制,不可能作出正确答案,甚至经常陷入深深的苦闷里。

因此,在他的作品里,除了抨击反动统治,批判黑暗现实外,揭露小市民的庸俗和丑恶,以表现当时俄国在黑暗笼罩下的小市民生活,也是他小说创作的重要内容。

【教学目标】1.了解契诃夫的小说创作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2.把握奥楚蔑洛夫这个人物形象及小说主题。

3.理解小说的故事情节。

4.体会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等在小说中的作用。

5.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6.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学生做人正直、表里如一的意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同学们,说起眼下一些人追求的个性宠物——蜥蜴,很多人的感觉是丑陋、可怕的。

蜥蜴中的一种叫变色龙的,它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颜色。

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1884年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就叫《变色龙》,其中的奥楚蔑洛夫警官也有善变的技能。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去了解那里发生的故事。

二、课时新授1.作者名片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末具有世界声誉的俄国短篇小说大师,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革新家。

出契诃夫是19世纪末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其余两位是:欧亨利、莫泊桑),代表作品有:《装在套子里的人》《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等。

2.背景介绍《变色龙》写于1884年,当时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工人阶级革命运动刚刚兴起,革命浪潮冲击着沙皇的专制统治。

为了强化反动统治,他们豢养了一批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走狗,为其镇压革命运动服务。

九年级语文下《变色龙》教案

九年级语文下《变色龙》教案

《变色龙》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小说情节,体会小说通过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交流,多角度理解小说主题,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看风使舵、趋炎附势的性格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把握小说的情节,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

难点:多角度理解小说主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学生阅读课文,简要介绍小说的故事情节。

请学生复述故事,互相补充。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变色龙》,感受其讽刺意味,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整体感知:请学生圈点勾画,找出关键的词句。

请学生交流对“变色龙”的印象,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请学生就课文复述的基础上,对本文的情节进行概括,把握小说的三要素。

3.深入研读:请学生朗读“奥楚蔑洛夫断案”一段,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品味语言,理解人物性格特征。

比如,“我要好好教训他一顿”,让学生分析其中蕴含的潜台词。

再如,“裹紧大衣”和“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从中可见奥楚蔑洛夫媚上欺下的丑态。

另外,引导学生思考:奥楚蔑洛夫为什么会有如此善变的特点?究其原因,是沙皇统治的黑暗性所致。

4.总结与拓展:请学生结合小说主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可以结合社会现实,让学生说说类似的人和事,探讨社会问题。

也可以从人性角度出发,谈谈“人性的弱点”或“人的趋炎附势心态”。

通过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5.作业布置:请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身边的一个典型人物,注意通过语言和行动表现人物性格特点。

字数不少于300字。

6.板书设计:在黑板上书写主要教学内容和重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

《变色龙》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变色龙》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变色龙》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部编版九年级下册)学习目标1.积累字词,识记相关文学常识。

2.初读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3.根据提示,阅读文本并继续尝试着作批注。

4.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

重、难点1.初读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2.掌握阅读小说的方法。

学生活动及教学设计备注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蜥蜴图片)同学们,说起人们眼下追求的个性宠物——蜥蜴,很多人的感觉是丑陋、可怕的,蜥蜴中的一种叫变色龙的,它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颜色。

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1884年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就叫《变色龙》,其中的奥楚蔑洛夫警官这个形象和变色龙又有什么联系呢。

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去感知体悟吧。

(板书文题、作者)【资料助读】1.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末具有世界声誉的俄国短篇小说大师,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革新家。

他的早期创作讽刺和揭露了俄国社会官场人物媚上欺下的丑恶面目,写得谐趣横生,发人深思。

契诃夫一生写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说,其中名篇有《变色龙》《苦恼》《万卡》《第六病室》《装在套子里的人》《新娘》等。

剧本有《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樱桃园》等。

2.《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是契诃夫早期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

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

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

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

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而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

《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3.小说阅读——如何把握小说的主题?(1)从小说的题目入手:(标题的作用通常有:①设置悬念;②标题就是小说的线索;③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④推动情节的发展或推动故事情节的转折,化解人物矛盾冲突;⑤突出主题,一语双关,画龙点睛。

)(2)从小说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入手;(3)联系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典型的环境描写;(4)从小说的精巧构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题。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色龙教案(优秀5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色龙教案(优秀5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色龙教案(优秀5篇)变色龙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认识社会。

教学重点:对人物形象地分析。

教学难点:透析文字认识社会。

教学媒体:幻灯片教学方法:讨论法,讲解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新知导入、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叫《变色龙》(出示课件,板书课题)。

这是初中三年级的一篇小说让我们把年级的同学学习,可以说是一种挑战,大家对接受这个挑战有没有信心?明确目标:1、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分析人物形象,认识社会。

二、学生自学,初步感知。

1、教师简介作者: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末世界级的俄国短篇小说大师,批判现实作家。

一生创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

2、明确学习要求:A、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B、文章写了多少个人物?主人公是谁?讨论明确:小说讲述的是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广场上处理狗咬人事件的故事。

(讲解方法)概括一件事,应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这几个因素。

文章写到的人物有很多:警官奥楚蔑洛夫、巡警、赫留金、将军家的厨师、将军、将军的哥哥、以及围观的看客。

主人公是警官。

判断一个人是否是主人公关键在于人物是否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是否是作者细致刻画的人物。

三、学生探究、教师精讲。

请学生用“的奥楚蔑洛夫”更换文章的标题。

1、组织学生讨论。

2、学生发表见解:见风使舵、媚上欺下、厚颜等。

3、教师精讲:主人公是个专横的沙皇警察,同时也是一个见风使舵的变色龙。

他专横跋扈、欺凌百姓,对上则趋炎附势献媚讨好,是个两面派。

如果能够一个字概括奥楚蔑洛夫的话,那就是变。

主人公身上有没有不变的东西?板书:四、局部探究:警官应该是一个公正的执法者,可连警官都是这样,那社会会是什么样呢?要求学生从一段中透析时代背景。

明确:死气沉沉、冷漠萧条,到处充满着饥饿和贫穷。

人愚昧麻木,无聊又不甘寂寞。

介绍社会背景及课文的社会意义:像奥楚篾洛夫这样的媚上欺下、看风使舵的走狗奴才,可以说是当时沙皇恶性统治的产物。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变色龙》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变色龙》教案

《变色龙》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

2、理解警官奥楚蔑洛夫的人物形象及语言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3、理解小说中对比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通过人物对话来把握人物性格,特别是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2、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教学过程(一)一、解题契诃夫(1860—1904),是十九世纪末具有世界声誉的俄国短篇小说大师,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戏剧革新家。

他一生创作了七八百篇短篇小说,还写了一些中篇小说和剧本。

作品大多数取材于中等阶层的“小人物”的平凡生活,揭露了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抨击了沙皇的专制制度。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变色龙》《凡卡》《装在套子里的人》《公务员之死》等。

小说以“变色龙”为题。

“变色龙”原是一种蜥蜴,它皮肤的颜色会随着四周物体颜色的变化而变化,变色为保护色。

小说主人公奥楚蔑洛夫警官在处理狗咬人事件中反复无常的态度和变色龙极为相似,用“变色龙”作小说的题目,含蓄形象地揭露这个人物的丑恶面目。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表现出说话者的表情、语态等。

三、理清情节,分析人物形象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事件的过程中,对赫留金、对小猎狗的态度多次变化,请同学们阅读课文,找出表明不同态度的语句。

提问:奥楚蔑洛夫五次变化是围绕什么变的?这样多变说明了什么?奥楚蔑洛夫的五次变化是围绕小狗的主人是谁而变化的。

这样多变说明了主人公是一个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

提问:本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本文通过对见风使舵、欺下媚上的警官奥楚蔑洛夫这个沙皇专制统治的忠实走狗的刻画,巧妙地揭露了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它反人民的实质。

作者从日常生活中选取片断场面作为索材,经过提炼与加工,用极其幽默的笔调和富有讽刺意味的语言描绘了沙皇走狗诌媚权贵、欺压百姓的丑恶嘴脸,深刻揭露了沙皇统治的黑暗现实和俄国警察制度的反动和虚伪,批判了沙皇政权的腐朽反动的本质。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变色龙》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变色龙》优秀教案

6变色龙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并积累“荒唐、洋溢、恐吓、异想天开”等词语,掌握相关的作家作品。

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说运用语言、神态等描写来刻画奥楚蔑洛夫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的手法,领会小说的讽刺艺术。

3.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

过程与方法1.课前安排学生通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

制作相关课件,介绍动物变色龙,由其特点自然过渡到课文讲解。

2.引导学生梳理奥楚蔑洛夫前后六次“变色”的经过,研究关于“军大衣”的细节描写,从中分析奥楚蔑洛夫这个“变色龙”形象。

3.通过对社会环境的分析,理解奥楚蔑洛夫反复“变色”的原因,进一步认识这个形象的社会意义。

4.指导学生运用“变”中“不变”的方法来分析小说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培养做人正直、表里如一的品质。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学习本文通过鲜明生动的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写作方法,了解契诃夫小说善以日常生活中的平凡事件揭露社会本质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认识沙皇俄国社会的黑暗。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课件出示变色龙图片,让学生自由辨识)图片上的动物就是时下流行的个性宠物——蜥蜴,看上去十分丑陋、可怕。

变色龙是蜥蜴的一种,它的表皮下有多种色素块,能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颜色,以躲避天敌、捕捉猎物。

现在,人们常常用“变色龙”来比喻在政治上善于变化和伪装的人。

而赋予其如此深刻含义的人,就是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

让我们一起走进小说,去了解这只闻名世界文坛的“变色龙”。

二、自主预习1.作者介绍契诃夫(1860—1904),俄国作家、戏剧家。

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代表作品有小说《变色龙》《第六病室》《小公务员之死》《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樱桃园》《海鸥》《万尼亚舅舅》《三姊妹》等。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色龙》教案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色龙》教案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色龙》教案设计
一、课题:《变色龙》
二、教材分析:
1.《变色龙》是一篇讽刺文,内容比较简单,可以激发学生的
思维,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文章比较短,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让学生对文章有更深入
的理解。

三、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变色龙的故事,理解变色龙的意义。

2.通过阅读变色龙,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
独立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重点:
1.理解变色龙的故事,理解变色龙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五、教学难点:
1.理解变色龙的故事,理解变色龙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
a) 用图片引出变色龙的故事,让学生猜测变色龙的故事;
b) 通过讨论变色龙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思维;
2. 讲授:
a) 让学生仔细阅读变色龙,了解变色龙的故事;
b) 让学生分析变色龙的故事,理解变色龙的意义;
3. 活动:
a) 小组讨论变色龙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思维;
b) 小组活动,培养。

变色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变色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变色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变色龙的生物学特征和生活习性;2.理解《变色龙》这篇文章的主题;3.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观察和探究能力;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答案推理能力。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展示变色龙的图片和生物学知识,让学生们对变色龙有初步认识,并且进行讨论。

2. 阅读及理解(20分钟)1.学生先自己阅读《变色龙》这篇文章,了解其大意;2.然后分小组讨论文章中出现的专业术语和难点,并解释彼此不理解的地方;3.最后再整体课堂探讨。

3. 练习环节(10分钟)根据课文内容,老师出示相关题目进行答题。

4. 讲解及评析(15分钟)1.老师讲解班级中出现错误的答案,并指出其中的问题;2.老师提供更为准确的答案,形成对孩子的引导和补充;3.教师和学生进行思考,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法。

5. 反思及总结(5分钟)1.指出本节课中出现的难点;2.发掘学生存在的问题;3.促进学生思考并总结本堂课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变色龙》这篇文章的主题;2.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观察和探究能力;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答案推理能力。

2. 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特别是有关生物学方面的专业术语的理解;2.促进学生思考,并提出学生不理解的问题。

四、板书设计主题:变色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变色龙的生物学特征和生活习性;2.理解《变色龙》这篇文章的主题;3.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观察和探究能力;4.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答案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2.阅读及理解3.练习环节4.讲解及评析5.反思及总结教学重点:1. 理解《变色龙》这篇文章的主题;2.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生物的观察和探究能力;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答案推理能力。

教学难点:1.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特别是有关生物学方面的专业术语的理解;2. 促进学生思考,并提出学生不理解的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变色龙》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变色龙》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变色龙》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掌握小说的基本要素,提高阅读和理解小说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批判思维,理解小说的主题和深层含义。

3.引导学生感受小说的艺术魅力,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小说的叙事技巧,理解变色龙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0分钟)(1)通过播放变色龙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变色龙的特点和生态习性。

(2)介绍作者的生平事迹和写作背景,帮助学生了解小说创作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2.阅读小说(20分钟)(1)让学生速读小说,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提示学生注意小说的叙事技巧和情节发展,为后续的分析和讨论做准备。

3.分析小说情节(15分钟)(1)让学生描述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及其特点,分析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梳理小说情节,理解情节的发展和转折点。

(3)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小说中的伏笔和悬念。

4.探讨变色龙主题(15分钟)(1)让学生思考小说中变色龙象征的意义,理解其深层含义。

(2)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社会现象和人物性格,理解小说的主题。

(3)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5.学生互动讨论(10分钟)(1)分组让学生进行内部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感悟。

(2)鼓励学生在讨论中互相提问和辩驳,提高思考和表达能力。

6.总结(5分钟)(1)让学生用简短的文字概括小说的主题和情节。

(2)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和评价,强调小说的重点和难点。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让学生阅读小说,自主探究小说的主题和叙事技巧。

2.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鼓励学生合作学习和互相交流。

3.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学生理解小说的背景和人物特点。

4.通过课堂互动,鼓励学生提问和表达自己的看法,提高其思考和表达能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让学生用英文复述小说情节,介绍变色龙的特点和生态习性。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变色龙》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变色龙》教学设计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变色龙》教学设计教案:《变色龙》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培养默读惯,掌握一定的阅读速度。

学会浏览,能够根据需要搜集相关信息,了解事件梗概,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对课文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分析,能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够通过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3)欣赏文学作品,能够联系文化背景,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

能够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

2、教材分析:变色龙》是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讽刺小说。

本单元要求在把握情节的前提下,着重欣赏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了解刻画人物性格的多种艺术手法。

作者XXX通过精彩的对话刻画了溜须拍马、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XXX形象。

选取社会生活片断,表现尖锐重大的社会问题,即以小见大,是XXX短篇小说的独特之处。

在教学本文时,应抓住XXX这一形象,理解小说深刻的社会意义。

抓住“变”这个文眼,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完成课堂教学。

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锻炼思维的概括性和发散性,对人物分析有一个更感性、更全面的认识。

小说主要通过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来展开情节和表现人物性格,教学中引导学生采取分角色表演的形式,灵活开展,为学生深入理解文意并进行个性化创作提供平台。

同时通过赏析刻画XXX这一人物的艺术手法,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在思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3、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对未知领域有强烈求知欲望,能够主动参与分析并希望形成自己的见解。

经过上一单元小说的系统研究,对于小说的认识已基本形成。

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维非常活跃,正是世界观、人生观初步形成的时期。

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老师的教导,更渴望自己去探究,形成自己独到的认识。

因此,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引导他们探究和深入思考。

目标:1.通过默读、浏览课文,能够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2.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出人物的语气和情感,赏析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并展开想象,情景续写,深入体味人物形象的本质特点。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 6 变色龙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 6 变色龙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教案 6 变色龙一. 教材分析《变色龙》是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位卖油的老人如何通过自己的聪明才智,抓住了狡猾的变色龙,并最终用智慧战胜了它。

课文通过生动的情节,展示了老人不屈不挠、机智勇敢的品质。

同时,本文也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得文章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学习本文时,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欣赏文学作品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课文内容能够进行自主学习。

但是,对于一些较难的词汇和句子,仍需要教师的引导。

此外,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启发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探讨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课文,学生能够领悟到不屈不挠、机智勇敢的品质,培养自己的品德修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重点词汇和句型的掌握。

2.难点:对课文中所用修辞手法的理解和欣赏,以及对于品德修养的感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内容。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2.教材:准备课文《变色龙》的相关材料,以便学生进行阅读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讲述一个关于聪明才智的故事,引出今天的课文《变色龙》。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然后,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九年级下册变色龙教案

九年级下册变色龙教案

九年级下册《变色龙》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变色龙》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

(2)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变化和挑战,培养适应能力。

(3)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团结合作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变色龙》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和情感。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和作品背景。

(2)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兴趣和思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

(2)学生通过课后的思考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主题思想和人物性格。

(2)每组选取一个角度,进行分享和讨论。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解析课文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5. 实践练习:(1)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和情感。

(2)学生互相评改,教师进行反馈和指导。

四、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内容,巩固重点词语和句型。

2. 完成课后思考题,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

3. 选择一部文学作品进行阅读,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表现,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教学设计.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教学设计.docx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教学设计一、文本分析《变色龙》这篇小说围绕着狗咬人的事件,随着狗主人身份的变化,奥楚蔑洛夫态度不断变化。

作者契诃夫,是 19 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之一,他文笔简练精到,刻画人物入木三分。

此篇小说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其余动作、心理、神态变化等均一带而过,但在他的笔下,人物语言的张力达到了极致,从称呼到语气、甚至标点的变化,都能联想到人物的心理、动作、乃至神情变化等等。

作者运用夸张与讽刺的手法,将一个溜须拍马、谄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人展现得极富喜剧效果,让读者发笑之余又能体会到,作者对腐败黑暗的社会制度,有着尖锐的批判态度。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植树的牧羊人》《台阶》《驿路梨花》《带上她的眼睛》,八年级《社戏》,九年级上册《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上一课《孔乙己》。

)学生在前几个学段的学习过程中,应该掌握了小说阅读的基本方法,有梳理情节的能力和简单的语言赏析能力,能够依据文本分析人物形象,并能够通过人物形象分析初步理解主题。

但讽刺小说是第一次接触,需要教师的引导来了解文本的艺术创作手法。

三、教学目标1.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把握课文大意。

2.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把握其心理活动,分析其形象。

3.了解讽刺小说的特点,品析其主要艺术手法。

四、教学难点抓住人物的言行举止,把握其心理活动,分析其形象。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看《变色龙》课文视频,熟悉内容。

(二)设置情境今天我们组织一个街头法庭,审理一个民事案件。

1.请大家阅读课文,熟悉案情,填写以下表格:2.同学划出文中关于案件的叙述和警官判的果,并小后,各推出一名代表,作法庭人的代理人,理案件,言用文原文、述或概括均可。

(1 )首先,我原告代理人行案情述。

明确:“ 官,我好好地走我的路,没招没惹⋯⋯”赫留金开口了,拿手罩在嘴上,咳嗽一下,“我正在跟密特里·密特里奇木柴的事,忽然,畜生无无故就咬了我的手指一口⋯⋯您得原我,我是做工的人,我做的是致的活儿。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优秀教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变色龙》优秀教案

变色龙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变色龙”性格的基本特点及社会意义。

(2)学习本文通过鲜明生动的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3)培养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味变色龙形象特点;(2)在品味其“变色”的同时,让学生思考其“不变”的一面,以合作、探究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维,进而认识到人物的内在本质。

(3)展开想象,情景续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同时也加强对主题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到“变色龙”形象的可悲可憎,进而激发学生思考:我们应做一个怎样的人?呼唤良知,诚信,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思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师生活动:师:大家都知道《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他神通广大,机智勇敢,令众多妖魔鬼怪望风而逃。

那么,你知道他降妖除魔的决胜法宝是什么?神话导入,激发兴趣。

生:金箍棒。

生:七十二般变化。

师:不错,正是因为他善于七十二般变化,才使他连连得胜。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倘若遇上这种善变的人,情况就不太妙了。

俄国著名小说家契诃夫笔下就有这么一个人物,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认识他。

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是《变色龙》。

(板书课题、作者)以学生熟悉的神话人物孙悟空的七十二变过渡到现实生活中人的善变,过渡自然顺畅,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迅速撩起。

(专家点评)师:谁来给我们把作者读一遍?生:qì kē fū生:qì hē fū师:正确,请大家齐读两遍。

qì hē fū qì hē fū分角色朗读,创设情景。

师:请大家把课文浏览一遍,思考两个问题。

1、文中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什么?2、出现了哪些人物?生:运用得最多的是语言描写,出现了奥楚蔑洛夫、赫留金、将军家的厨师、巡警叶尔德林这几个人物。

生:还有几处人群中的答话。

生:还有独眼鬼。

师:说得很好,这个同学说的语言描写,通常我们又把它称之为人物的对话描写。

变色龙教案(优秀9篇)

变色龙教案(优秀9篇)

变色龙教案(优秀9篇)变色龙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认识“变色龙”性格的基本特点及社会意义。

学习本文通过鲜明生动的对话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2、在品味其“变色”的同时,让学生思考其“不变”的一面,以合作、探究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思维,进而认识到人物的内在本质。

3、认识到“变色龙”形象的可悲可憎,进而激发学生思考:我们应做一个怎样的人?呼唤良知,诚信,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在思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小说用个性化人物语言刻画奥楚蔑洛夫欺下媚上、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三、教学方法诵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说起人们眼下追求的个性宠物——蜥蜴,很多人的感觉是丑陋、可怕的,实蜥蜴中的一种叫变色龙的,它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颜色。

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1884年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就叫《变色龙》,其中的奥楚蔑洛夫警官也有善变的技能。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去了解那里发生的故事。

(板书文题、作者)(二)整体感知1、角色分配:一人扮演奥楚蔑洛夫,一人扮演巡警叶尔德林,一人扮演赫留金,一人担任其他角色及旁白。

2、要求尽量渎出人物说话的语气、语调,尤其注意省略号的停顿。

3、学生分组试读。

4、教师指定学生分角色朗读。

师生共同点评朗读表现。

(三)深入研读1、小说的语言是充分个性化的。

人物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在个性化的语言中得到充分展现。

请揣摩下列语句的表达效果。

(1)“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地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

(2)“我要揭你的皮,坏蛋”(3)“就连那手指头也像是一面胜利的旗帜。

”(4)“这个案子的‘罪犯'呢……它那含泪的眼睛流露出悲苦和恐怖的神情”(5)“他老人家是明白人,看得出来到底谁胡说,谁像当着上帝的面一样凭良心说话。

”(6)“你呢,赫留金,受了害,我们绝不能不管。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色龙》教案【五篇】

九年级下册语文《变色龙》教案【五篇】

【导语】奥楚蔑洛夫是怎样处理这个事件的?在处理这个事件的过程中,他是如何发挥其变⾊龙的本⾊的?为⼤家准备了九年级下册语⽂《变⾊龙》教案【五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篇⼀ 教学⽬标 1、知识⽬标:了解“变⾊龙”的表⾯意思和象征意义; 2、能⼒⽬标:通过⼈物对话来把握⼈物性格,特别是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 3、情感⽬标: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暗。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物对话来把握⼈物性格,特别是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 2、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课时 ⼀、导⼊新课 同学们,说起⼈们眼下追求的个性宠物——蜥蜴,很多⼈的感觉是丑陋、可怕的,其实蜥蜴中的⼀种叫变⾊龙的,它会随着环境颜⾊的改变⽽改变⽪肤颜⾊。

俄国短篇⼩说⼤师契诃夫1884年创作的⼀篇讽刺⼩说就叫《变⾊龙》,其中的奥楚蔑洛夫警官也有善变的技能。

今天我们就⼀起⾛进⼩说,去了解那⾥发⽣的故事。

⼆、明确⽬标 (⼀)、了解沙皇专制统治的⿊暗腐败。

(⼆)、学习运⽤精彩的对话刻画⼈物,理解细节描写对⼈物刻画的作⽤。

(三)、进⼀步理解和学习运⽤对⽐进⾏讽刺的写作⽅法。

三、简介作者和背景作者简介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伟⼤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他出⽣于⼩市民家庭,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莫斯科⼤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从医并开始⽂学创作。

他的短篇⼩说,采取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法,以犀利的笔锋直刺罪恶社会,揭露⼩市民的庸俗和丑恶,抨击反动统治,批判⿊暗的现实。

2、背景简介 《变⾊龙》写作于1884年,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豢养了⼀批欺下媚上的⾛狗,为其镇压⼈民服务。

他也制定了⼀些掩⼈⽿⽬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层⾯纱。

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

《变⾊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变色龙
1.学习概括情节,把握文本内容。

2.分析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通过该形象把握“变色龙”的含义,感受其社会意义。

3.学习本文所运用的对比、夸张手法,体会文本运用此类手法达到的讽刺效果。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知道变色龙是什么吗?(展示变色龙图片)
变色龙是一种生活在热带森林中的爬行动物,样子十分奇特,它最大的特征是能根据所处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身的颜色,从而达到保护自身的目的。

不过,今天我们的任务可不是认识这种动物,而是认识一种像变色龙一样的人。

大家也许会问,难道人也会变色吗?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看看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
作者简介: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与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

他的短篇小说,采取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犀利的笔锋直刺罪恶的社会,揭露小市民的庸俗和丑恶,抨击反动统治,批判黑暗的现实。

作品背景:《变色龙》作于1884年,作品发表前,正是在俄国民意党人刺杀亚历山大二世(1881)之后,亚历山大三世一上台,在竭力强化警察统治的同时,也搞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一层面纱。

在这个时代,警察再不是果戈理时代随意用拳头揍人的警棍了,而是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干着献媚邀功的勾当。

契诃夫刻画的警官奥楚蔑洛夫正是沙皇专制警察统治的化身。

目标导学二:阅读全文,梳理故事情节
1.阅读全文,说说本文故事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明确:故事围绕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件,探究狗的主人是谁展开的。

2.小说中,随着“狗的主人是谁”的猜测不断改变,奥楚蔑洛夫的态度和裁断也左右摇摆,请你结合课文思考探究第一题,梳理本文故事情节。

不知是谁家的狗——错在狗——弄死狗,惩罚主人
将军家的狗——错在人
不是将军家的狗——错在狗——教训狗及其主人
也许是将军家的狗——错在人
不是将军的狗——错在狗——弄死狗
是将军哥哥的狗——错在人——恐吓赫留金
目标导学三:分析文章,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1.从上述情节奥楚蔑洛夫的态度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出,奥楚蔑洛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从上述情节中可以看出奥楚蔑洛夫是一个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势利警官形象。

【教学提示】
辨析人物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2.文中为了刻画奥楚蔑洛夫的趋炎附势及其势利形象,运用了大量人物描写方法,请你结合文本具体的语句做简要分析。

(1)警官奥楚蔑洛夫穿着新的军大衣,提着小包,穿过市场的广场。

明确:运用外貌描写,句中“军大衣”是沙皇警官的标志,也是他装腔作势、用以吓人的工具,交代了奥楚蔑洛夫的身份。

(2)“你把这条狗带到将军家里去,问问清楚。

就说这狗是我找着,派人送上的。

告诉他们别再把狗放到街上来了。


明确:运用语言描写,强调狗是自己找到的,这是邀功的小人的谄媚姿态,表现了奥楚蔑洛夫趋炎附势、当面说谎的特点。

(3)“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吗?”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

明确:运用语言、神态描写,句中“洋溢”是充分流露的意思,形象刻画了奥楚蔑洛夫趋炎附势、阿谀奉承的丑态。

(4)“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向他恐吓说,裹紧大衣,穿过市场的广场径自走了。

明确:运用语言、动作描写,写出了他力图保持自己的威风,但对于自己不光彩的表演,却又不无难堪的感受,呈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沙皇走狗夹着尾巴狼狈而逃的形象。

【教学提示】
文中运用人物描写的地方很多,这里仅作抛砖引玉之用,教师宜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多角度把握奥楚蔑洛夫的人物形象。

目标导学四:把握细节描写
1.细节描写也是本文突出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警官奥楚蔑洛夫脱穿大衣的细节描写,想想这些细节表现了什么。

明确:(1)当人群里有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警官奥楚蔑洛夫一听,吓出了一身冷汗,一个脱大衣的动作,一句“天这么热,看样子多半要下雨了”,掩盖对初判的惴惴不安和出尔反尔的狼狈相,为他若无其事的否定原判作掩护。

(2)当人群里有人说“没错儿,将军家的!”警官又吃了一惊,赶紧叫巡警给他穿上大衣。

由“脱”到“穿”,反映了奥楚蔑洛夫的恐惧心理,穿大衣只是一种掩饰窘态的动作……
(3)文末写奥楚蔑洛夫处理完狗咬人事件后,恐吓了赫留金,裹紧大衣走了。

这里第四次写大衣,与开头相呼应。

文章通过一脱一穿,一热一冷的细节描写,反映出人物的复杂心理活动,也表现了奥楚蔑洛夫反复无常、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丑态。

2.文章几次写到赫留金的手指头?想想这些细节描写表现了什么。

明确:(1)赫留金“举起右手,把一个血淋淋的手指头伸给人们看”“血淋淋的手指头”表明赫留金作为一个受害者的身份。

把“手指头”比作“一面胜利的旗帜”,因为赫留金把它作为要求主持公道,甚至要求赔偿的证据。

(2)奥楚蔑洛夫听人群里有人说是将军家的狗时,就对赫留金的手指头做了新的结论。

“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想得到一笔“赔偿费”,这判断使赫留金由受害人转眼成了敲诈者。

(3)在人群里又有人说“没错儿,将军家的”时,奥楚蔑洛夫训斥赫留金“你这混蛋,把手放下来!不用把你那蠢手指头伸出来!怪你自己不好!……”这时赫留金的手指头成了“蠢”“不好”的冒犯名种狗的罪证。

(4)奥楚蔑洛夫当着普洛诃尔的面赞美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这时赫留金的手指头成了活该被咬的对象,由于将军的权势,不但狗成了可爱的,连咬人都成了美德。

小结:总之,手指头的细节描写写出了赫留金的命运和遭遇,它从反面衬托出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媚上欺下的卑劣品质,反映了沙皇统治下社会的黑暗。

目标导学五:分析讽刺艺术,把握文章主旨
1.作为一篇讽刺小说,本文主要运用了哪些手法表现讽刺艺术?
明确:夸张。

讽刺小说往往离不开夸张,本文也是如此。

在短短的时间里,随着狗的主
人的身份不断变化,奥楚蔑洛夫的态度也发生了多次变化。

变化之快,跨度之大,令人瞠目。

夸张手法的巧妙运用,使人物性格鲜明突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对比。

奥楚蔑洛夫面对狗主人身份的变化,不停地改变着自己的态度,时而威风凛凛,时而奴颜婢膝,一会儿痛骂小狗是“疯狗”“下贱胚子”,一会儿又夸小狗“名贵”“伶俐”,前后矛盾,对比鲜明,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使小说的喜剧效果更加突出。

2.自然界中变色龙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色,是出于生存的本能。

而奥楚蔑洛夫几次变色又是为了什么?作者通过他的言行揭示了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
明确:奥楚蔑洛夫之所以几次变色,是因为他不敢得罪权贵,哪怕仅仅是权贵家的一条狗。

这样的一个小官僚,面对一般群众的时候,他往往会摆出一副官架子,在众人面前拿腔作调、作威作福。

而面对权贵,却是一副奴颜婢膝的样子。

这样的人物是当时社会的必然产物。

像奥楚蔑洛夫这样的小官僚,为了生存,不得不用丧失人格和尊严来换取生存的空间。

这样的人物虽然可恨,但作者批判的锋芒其实更多的是指向当时腐朽专制的社会,指向孕育这种奴性人格的土壤。

透过这条变色龙,我们看到了俄国社会中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腐败风气,看到了俄国社会的黑暗与腐朽,也看到了作者对这类社会现象的深恶痛绝和辛辣的讽刺。

3.小说结尾写道:“普洛诃尔喊一声那条狗的名字,带着它从木柴厂走了。

那群人就对着赫留金哈哈大笑。

”那群人笑什么呢?为什么笑?从围观的群众和当时的环境,可以看出俄国社会的哪些弊病?
示例:甲生:笑赫留金事与愿违,他本来想得到赔偿,结果却是一场空。

乙生:笑赫留金偏偏遇上了奥楚蔑洛夫这样一个警官。

他见风使舵,媚上欺下,一副统治者奴才的嘴脸;笑赫留金偏偏遇上了这样一条狗。

如果这狗的主人不是将军的哥哥,结果就不一定这样了。

丙生:笑这个社会里,一人得势,鸡犬升天;笑当时穷人不如富人家的一条狗。

对围观群众的描写深刻地揭示了小市民阶层的麻木、庸俗、愚昧,也揭示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病态。

社会环境的冷清、萧条,这正是军警宪兵当道的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的写照,交代了“案子”发生的社会背景。

4.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本文通过叙述警官奥楚蔑洛夫在街头处理狗咬人事件的经过,塑造了一个见风使舵、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变色龙”形象,深刻地揭露了当时沙皇俄国的黑暗社会现实,无情地鞭挞了沙皇走狗的丑恶灵魂,也揭示了小市民阶层的麻木、庸俗和愚昧。

三、板书设计
变色
龙细节描写脱穿大衣
赫留金的
手指头
讽刺艺术夸张
对比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趋炎
附势、媚上欺下
沙皇俄国:社会黑暗,
沙皇走狗灵魂丑恶
小市民麻木、庸俗、愚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