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社会工作介入灾后重建工作的对策
灾情后如何建立灾后重建的长效机制
灾情后如何建立灾后重建的长效机制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自然灾害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频繁。
地震、洪水、台风等灾害事件不仅对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也给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
因此,建立灾后重建的长效机制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政府的角度提出建议,旨在帮助各国建立有效的灾后重建机制。
一、加强立法和政策为了建立起长效的灾后重建机制,政府首先应该加强相关立法和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研究灾害防控和灾后重建的相关政策,并进行立法工作。
此外,政府还需要加强与科研机构、专家以及公众的合作,共同制定出具体可行的政策措施,以确保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完善应急救援体系灾后重建的长效机制需要依赖完善的应急救援体系。
政府应该在各个层面加强对灾害的监测与预警,以提前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应急救援队伍的培训与建设,提高救灾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政府还需要建立完整的救灾物资储备与调拨机制,确保在灾害发生后能够及时投入到救援工作中。
三、加强灾后重建规划与管理灾后重建需要有统一而科学的规划与管理,以确保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项目的顺利实施。
政府可以通过成立专门的灾后重建委员会或部门,负责灾后重建规划和项目管理工作。
同时,政府还应该鼓励公众的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提供灾后重建的建议和意见。
此外,政府还可以建立相关的监管机构,对灾后重建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估,确保工作的高效进行。
四、加强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灾后重建的长效机制不仅需要政府的努力,也需要各国之间的合作与支持。
政府应该加强与国际组织、各国政府以及非政府组织的合作,共同开展灾后重建的工作。
同时,政府还应该积极参与国际会议和论坛,与他国分享灾后重建的经验和技术,以推动灾后重建工作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总结起来,建立灾后重建的长效机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和推进。
政府应该加强立法和政策的制定,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加强灾后重建规划与管理,并加强国际合作与经验交流。
社会工作在灾害应急与重建中的作用
社会工作在灾害应急与重建中的作用灾害是一种无法避免的自然或人为事件,常常带来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在应对灾害的过程中,社会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社会工作者通过提供紧急援助、精神支持和社会资源整合等工作,帮助受灾群体渡过难关,并参与灾后重建。
本文将从灾害应急和重建两个方面探讨社会工作的角色和作用。
一、灾害应急中的社会工作作用灾害发生后,灾民面临着生命安全受威胁、基本生活需求无法满足、心理受创等问题。
社会工作者在灾害应急阶段发挥着以下作用:1. 提供紧急救援与物资分发:社会工作者协助组织紧急救援行动,保障灾民的安全。
他们与政府机构、慈善组织等协作,为受灾群体提供食品、水、医疗用品等生活必需品。
2. 心理支持与援助:社会工作者具备心理疏导的专业知识,可以帮助灾民应对灾后创伤。
他们与心理学家、咨询师等合作,提供情感支持和咨询服务,缓解灾民的心理压力与焦虑。
3. 社区组织与动员:社会工作者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组织志愿者力量,积极参与社区的组织和动员工作。
他们与社区居民建立联系,了解灾情,协调灾后救助和重建事务,为受灾群体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灾后重建中的社会工作作用灾害过后,重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另一个重要职责。
社会工作者在灾后重建中发挥以下作用:1. 需求评估与规划:社会工作者与相关专业人员一起,对受灾地区进行需求评估,全面了解重建过程中的各项需求,制定合理的规划来帮助受灾群体。
他们通过调研、访谈等方式,收集信息,确保重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持续性。
2. 资金筹集和管理:社会工作者负责协调与筹集重建所需的资金。
他们与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和慈善机构合作,争取资金支持,并确保资金的使用透明和合理,确保灾民能够获得有效的重建援助。
3. 社区重建与参与:社会工作者鼓励受灾社区的居民参与到重建进程中来。
他们组织社区会议、座谈会等,促进受灾居民的参与和发言权,并与居民合作,共同决策与实施重建方案,增强社区凝聚力和稳定性。
4. 市民权益维护:在重建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履行着维护受灾群体权益的职责。
社会工作在应对自然灾害中的紧急救援
社会工作在应对自然灾害中的紧急救援自然灾害是在人类社会中不可避免的现象,其频发和严重性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威胁。
在面对灾难时,社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职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社会工作者通过紧急救援行动,提供援助和支持,帮助受灾群众度过困难时刻,恢复生活秩序和社会稳定。
本文将探讨社会工作在应对自然灾害中的紧急救援工作。
一、紧急救援的重要性在自然灾害中,救援行动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受灾群众需要紧急救助,才能保障其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需求。
紧急救援行动不只是简单的提供物资和食品,还需提供心理支持和社会服务,使灾民能够尽快恢复正常生活。
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以提供专业的帮助和支持,帮助受灾群众重建信心,带来希望。
二、社会工作在灾后抢险救灾中的角色在自然灾害发生后,社会工作机构和社会工作者能够组织抢险救援行动。
他们可以与相关部门合作,协调资源,制定应急预案,并在抢险救灾过程中提供各种支持和援助。
社会工作者可以与抢险队伍协同工作,提供社会服务和应急援助,协助疏散安置受灾群众,提供必要的食品、水和医疗支持,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三、社会工作在重建中的角色自然灾害造成的破坏往往十分严重,重建工作是应对灾害的关键环节。
社会工作在重建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他们可以协助政府和相关机构制定灾后重建计划和政策,并参与实施。
社会工作者可以积极与灾民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问题,提供社会支持和心理辅导,帮助灾民重新融入社会。
此外,社会工作者还可以发起和组织志愿者队伍,采取各种方式为重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四、挑战与应对措施在应对自然灾害中,社会工作面临各种挑战,如灾害范围广、救援时间短、工作环境恶劣等。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社会工作机构和从业者应与政府和相关机构进行密切合作,加强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
其次,社会工作者需要加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抗灾救援能力。
同时,社会工作机构和从业者还应建立完善的灾后评估和监测机制,及时了解受灾情况和需求变化,以便制定合理的救援计划和政策。
当地部门如何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当地部门如何开展灾后重建工作一、引言灾后重建是指在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后,对受灾地区进行恢复和重建的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到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经济产业和生态环境等。
灾后重建工作的目的是帮助受灾地区尽快恢复正常生活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二、灾后重建的基本原则1.人命至上: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
2.科学规划:根据受灾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重建规划。
3.统筹兼顾:既要考虑当前的重建需求,也要考虑长远的发展目标。
4.公众参与: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鼓励公众参与重建工作。
三、灾后重建的主要步骤1.评估灾情:对受灾地区进行全面的灾情评估,了解受灾程度和重建需求。
2.制定重建规划:根据灾情评估结果,制定灾后重建规划,明确重建目标和任务。
3.恢复基础设施:优先恢复交通、电力、水利等基础设施,保障基本生活需求。
4.恢复公共服务:逐步恢复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群众生活水平。
5.发展经济产业:结合受灾地区的实际情况,发展适合的经济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6.修复生态环境: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和保护工作,恢复生态环境质量。
四、灾后重建的保障措施1.政策支持:制定灾后重建相关政策和法规,为重建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2.资金保障:设立灾后重建专项资金,为重建工作提供资金支持。
3.技术支持:组织专业技术力量,为重建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
4.社会动员: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鼓励社会各界参与重建工作。
五、结语灾后重建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
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公众参与的基本原则,才能确保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受灾地区带来希望和重生的机会。
地震社会工作服务活动方案
地震社会工作服务活动方案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可能给受灾地区的居民带来生命危险、财产损失和心理创伤。
在地震灾后,社会工作服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帮助受灾居民重建家园、恢复生活、克服心理困扰。
下面是针对地震社会工作服务的一个活动方案,旨在提供紧急援助和全面支持。
一、活动目标:1.提供紧急援助,为受灾地区的居民提供基本生活物资,如食品、水、医疗用品等;2.开展心理疏导活动,帮助受灾居民应对灾后心理创伤;3.帮助受灾居民恢复生计,提供就业信息和培训机会;4.协调社会资源,促进灾后重建,恢复受灾区域的基本设施。
二、活动内容:1.紧急物资救援:-收集捐赠物资,如食品、水、医疗用品等;-组织志愿者进行物资分发,确保物资能够及时到达受灾地区;-设立物资领取点,确保受灾居民能够公平获取物资。
2.心理支持服务:-培训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健康专业人员,提供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知识;-设立心理咨询热线,为受灾居民提供心理援助;-组织心理支持小组活动,让受灾居民能够互相交流、分享经历。
3.就业恢复服务:-收集就业信息,为受灾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受灾居民的就业竞争力;-组织就业招聘会,促进灾后就业。
4.社区重建支持:-调查受灾社区的基本设施情况,并与政府和相关机构合作,推进重建工作;-组织社区居民参与重建工作,提升他们的参与度和责任感;-提供社区发展咨询,帮助受灾社区制定发展规划和项目。
三、活动组织:1.成立地震社会工作服务组织或社会工作小组,由专业社工和志愿者构成;2.与政府、民间组织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推进社会工作服务活动;3.利用社交媒体和宣传渠道宣传活动信息,吸引更多人参与。
四、活动实施:1.地震初期,紧急物资救援和心理支持服务为重点;2.根据受灾地区的实际情况,逐步开展就业恢复服务和社区重建支持;3.定期评估和调整活动内容,根据受灾地区的需求进行灵活调整。
五、活动评估:1.收集活动参与者的反馈意见,了解受灾居民对活动的满意度和建议;2.定期评估活动的成效,根据评估结果对活动进行改进和调整;3.在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总结活动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类似活动提供参考。
洪灾灾后重建工作的现状与展望洪灾灾后重建工作的经验总结与改进措施
洪灾灾后重建工作的现状与展望洪灾灾后重建工作的经验总结与改进措施洪灾灾后重建工作是一个繁重而严峻的任务,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国家社会稳定等多方面利益。
本文就洪灾灾后重建工作的现状与展望,经验总结与改进措施进行探讨和分析。
洪灾灾后重建工作的现状:1. 灾情严重:洪水是自然界的灾害之一,对人民的生存和生活都会造成极大的破坏。
洪水一旦发生,常常导致房屋倒塌、农田受损、基础设施被毁等情况,给受灾地区带来严重损失。
2. 重建压力大:洪灾灾后重建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这些资源往往是紧缺的。
因此,重建工作的进度和效果都受到了很大的影响,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3. 保障措施不足:在洪灾灾后重建工作中,一些保障措施并不完善,导致受灾群众在重建过程中面临很多困难。
比如灾后救援工作不到位、灾后重建的规划不科学等问题,都会影响到灾区人民的生活和未来发展。
洪灾灾后重建工作的展望:1. 加强技术支持:洪灾灾后重建工作需要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重建效率和质量。
比如利用遥感技术对灾后情况进行评估,为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规范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的重建管理机制是保障灾后重建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重建项目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项目资金的有效利用。
3. 加强社会参与:灾后重建工作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
各地政府应当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重建工作,形成合力,共同推动灾后重建工作的开展。
洪灾灾后重建工作的经验总结与改进措施:1. 抓好前期准备:在灾后重建工作中,要重视前期的调查和规划工作,确保重建项目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 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灾后重建工作不仅要满足受灾地区的需求,还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做到统筹规划,协调推进。
3. 完善监督机制:加强对重建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解决,确保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综上所述,洪灾灾后重建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灾情后的社会重建问题与挑战
灾情后的社会重建问题与挑战近年来,灾害频繁发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一旦灾害来袭,社会的正常秩序被破坏,人们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在灾害之后,社会重建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
然而,社会重建并非易事,涉及到众多的问题与挑战。
本文将重点探讨灾情后的社会重建问题与挑战,并提出一些可行的解决方案。
一、基础设施恢复与修复在灾害过后,基础设施的恢复和修复是重建社会的首要任务之一。
这些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运输、电力供应、通信网络等。
重建这些基础设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物资投入,同时还需要专业队伍的支持。
因此,如何高效、有序地进行基础设施的恢复与修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社会与政府之间的合作。
政府应建立健全的灾后重建机制,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并加强协调与沟通。
同时,社会各界应积极投入到重建工作中,发挥各自的专长和优势。
只有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才能够更好地实现基础设施的恢复与修复。
二、灾后经济恢复与稳定灾害不仅对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也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冲击。
灾后经济的恢复与稳定是社会重建的核心问题之一。
重建经济需要包括产业复兴、就业机会、贸易恢复在内的多方面努力。
在重建经济方面,政府应加大对受灾地区的支持力度,提供财政资金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吸引和扶持企业投资和发展。
同时,政府还应鼓励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政策保障,为灾后经济的快速恢复打下坚实基础。
三、社会秩序恢复与建设灾害过后,社会秩序的恢复与建设是一项重要任务。
社会秩序的稳定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如果社会秩序混乱,人们的生活就会受到威胁。
因此,重建社会秩序是社会重建的一个关键问题。
为了恢复和建设社会秩序,政府应加强对公共安全的管理和维护。
加强警务力量的投入,加强社会管理,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提高社会治安水平。
此外,政府还应积极引导和培育社会组织,增强社会自律和公共意识。
四、心理重建与社会关系修复灾害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很多人在灾后面临着心理创伤和负面情绪。
灾后重建社会工作介入方法
·138·摘要:社会工作作为一项助人事业,需积极投入灾后重建过程中,充分发挥其助人理念、方法及技巧优势,帮助灾区居民重建家园。
社会工作介入灾后重建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程。
一方面,需要对灾后重建介入阶段有明确规划和侧重点;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将灾民心理辅导、资源获得、社会关系恢复等方面放在重要位置。
本文将灾后重建划分为临时安置、重建准备、全面重建三个阶段,通过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对以上方面具体介入,总结灾害重建社会工作介入方法,包括整合政府资源,充分发挥“桥梁”作用;灾害重建政策的落实及福利服务的提供;开展需求评估;开展实际服务,整合慈善组织和志愿者,形成合力;通过模拟演习增强灾民防震减灾能力。
关键词:灾后重建;社会工作;方法中图分类号:TU98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8)31-0138-002李妙艳灾后重建社会工作介入方法(广州大学,广东广州510006)一、问题的提出中国是全球典型灾害大国,地震灾害尤为之最。
地震灾害造成的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居各种自然灾害之首,20世纪以来,中国发生6级以上地震所造成的死亡人数达55万之多,仅以汶川地震为例,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髙达8451亿元,约为2007年全国GDP 的3.17%,地震灾害的严重性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因素之一。
地震给灾民生命财产和心理造成极大伤害,社会工作介入灾后重建是一项系统工程。
一方面,需要对灾后重建介入阶段有明确规划和侧重点;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将灾民心理辅导、资源获得、社会关系恢复等方面放在重要位置。
二、地震灾后重建阶段划分笔者结合《地震灾后重建系统工程的综合集成模式》一文,从临时安置、重建准备和全面重建三个阶段阐述社会工作介入灾后重建路径。
临时安置是全力救援的最重要时期,是灾后重建的基础,即解决灾民基本生存问题,重建准备与临时安置几乎同时进行,一起构成了全面重建基础和前提,全面重建是灾后重建攻坚阶段。
灾情后如何加强社会对灾后重建的资源整合与协调
灾情后如何加强社会对灾后重建的资源整合与协调灾难常常带来毁灭性的后果,给受灾地区的人民带来了重大的伤害和损失。
在灾情发生后,灾后重建成为了当务之急。
然而,灾后重建并非一项简单的任务,它需要各方力量的整合与协调,以确保恢复和重建工作能够有序进行,重要资源能够得到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
本文将探讨如何加强社会对灾后重建的资源整合与协调。
一、完善灾后重建机制灾后重建需要有一个完善的机制来进行组织和管理。
政府应当成立专门的灾后重建委员会或机构,负责协调各相关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合作,制定灾后重建的规划和策略,并监督灾后重建工作的实施。
同时,在政府机构之外,社会组织、专业机构和志愿者团队等也应该得到有效整合和利用,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参与到灾后重建工作中来。
二、加强合作与协调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各方面的合作与协调至关重要。
政府、社会组织、专业机构和企业等应该加强沟通,形成一个协同工作的合力。
政府可以通过召开多方参与的会议或座谈会等形式,与各方商讨灾后重建的具体方案,并邀请专业人士和学者提供意见和建议。
社会组织和企业可以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技术支持,专业机构可以提供专业知识和技术指导。
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灾后重建的效果将更加显著。
三、合理配置资源在灾后重建过程中,资源的合理配置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的地区和灾后重建项目可能需要不同的资源,因此需要进行仔细的资源评估和规划。
政府可以通过调查和研究,了解受灾地区的需求和现有资源的供给情况,从而制定出合理的资源分配方案。
同时,政府还应该加强对资源的统筹管理,确保资源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和合理配置,避免资源的浪费和重复使用。
四、提供财政支持灾后重建是一项需要大量财政支持的工作。
政府应当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政府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投入、设立专项基金和引入社会捐助等方式,为灾后重建提供必要的财政资金支持。
同时,政府还可以采取一些税收或财政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到灾后重建中来,共同为受灾地区提供帮助和支持。
暴雨灾后重建方案4篇
暴雨灾后重建方案4篇暴雨灾后重建方案篇1入汛以来,我县多次遭受暴风雨袭击,引发了严重的内涝、山体滑坡、风雹等自然灾害,全县8乡(镇)普遍受灾,人民生命财产受到较大损失。
为切实做好全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上级党委政府关于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精神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百色市重灾县恢复重建工作指示精神,切实做好今年我县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工作,为灾区人民服务,为实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
二、工作目标根据上级党委、政府的有关要求,我县当前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必须实现三大目标:一是要确保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有干净水喝、有病能医、孩子们新学期有学可上;二是要保证水毁房屋在明年春节前完成修复和重建,保证新学期灾民子女能按时上学;三是要尽快恢复灾区生产,努方实现年初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三、组织机构为切实加强对我县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领导,统一指挥、统一调度,确保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目标的实现,县委、县人民政府成立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灾情核查组、恢复重建规划组、后勤保障组。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民政局,由申彩林同志任主任,具体负责日常事务工作。
灾情核查组、恢复重建规划组、后勤保障组分别由相关的县领导兼任,成员从相关单位抽调人员组成。
四、工作步骤(一)灾情核查。
时间xx月xx日至xx日。
从县直相关单位抽调人员纽成核查组深入灾区,对受灾农户因灾缺粮、缺衣少被、房屋倒塌、损坏、水毁农田及其他基础设施因灾受损情况作进一步核实并造册登记,为恢复重建提供准确的依据。
(二)恢复重建规划。
时间xx月xx日至xx月xx日。
重建工作分为三个部分:一是统一规划设计,在沙里瑶族乡龙化村双龙屯、伶站瑶族乡浩坤三合屯、下甲乡河洲村分洲屯、大陆村平里屯、加尤镇下伞村伞里屯等5个重灾屯建设灾民新村。
社工在灾后重建中发挥重要作用
灾后重建需要各种专业⼒量,其中,社会⼯作所涉及的范围更加⼴泛,所介⼊的时间也更为持久。
社⼯是社会政策的执⾏者,可以在紧急救援、短期安置以及灾后重建等各个阶段发挥重要作⽤。
在民政部社会⼯作⼈才队伍建设领导⼩组办公室与中国社会报联合举办的地震灾后⼼理援助专家座谈会上,将社⼯纳⼊国家救灾体系成为与会者的共识。
灾害⾯前,社会⼯作介⼊的领域更全⾯童⼩军此次汶川地震的救灾⼯作,⽆论从国家的及时救援,还是各⽅⼒量的表现都是很出⾊的,在这么⼤的灾难⾯前,我国政府的表现⾮常到位。
从专业的⾓度看,我们也做了很多的社会⼯作,只是没有贴上社⼯的标签。
专业的社⼯能在灾后做什么?做多少?这需要我们思考。
在整个救灾中,从宏观⾓度来讲,社⼯是否能纳⼊救灾体系,需要政府的认可、专业的认可。
如果没有政府的认可,靠社⼯⾃⼰去介⼊是不可能的,只有政府⽀持,才能更好地发挥专业⼈⼠的优势。
这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给予⽀持,让社⼯能在⼀开始的灾后重建规划中就参与进来。
灾后重建需要各种专业⼒量,⼼理救援更多地针对某⼀类有⼼理创伤的⼈群,⽽社会⼯作的范围则更⼴泛,介⼊的领域更全⾯。
⼼理救援和社会⼯作在需求评估和⼼理⼲预上有⼀定的吻合,但社会⼯作还包括了资源调配和整合、⼈的管理和社会的管理,因此,社⼯在整个救灾过程中,与政府全程、密切合作⾮常重要。
社⼯要从最早的灾后重建的规划到最后的政策落实都要全程参与。
在这⾥,社⼯不仅仅是倾听者、陪伴者,其所发挥的作⽤更⼤。
从微观层⾯看,社⼯在救灾中所起的作⽤与其他专业⼒量是不同的。
在这个过程中,社⼯需要和⼼理学家、公共卫⽣、社区⼯作者、基层民政⼲部等都有⼀定的合作和配合。
与⼼理学家的配合有两⽅⾯:⼀⽅⾯是临床社⼯在先期的安抚、治疗、⼲预以及⼼理救援⽅⾯的配合,社⼯和⼼理学家从不同的专业⾓度服务的是相同的⼈群。
另⼀⽅⾯,社⼯和⼼理学家是⼀个互相⽀持的关系,社会⼯作与⼼理救援从不同的⾓度来满⾜来灾民的⼼理需求。
专业团队要合作,为灾区群众提供全⽅位服务孙莹我们于5⽉27⽇~6⽉1⽇去了四川灾区,在那⾥,除了提供直接服务外,更重要的是进⾏需求评估,最后还形成了⼀个调研报告。
地震救援灾后重建策划
地震救援灾后重建策划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经常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
当地发生地震后的灾后重建工作至关重要,不仅需要及时有效的救援行动,还需要制定全面的重建策划,以恢复生活秩序和建设更加安全的社区。
本文将就地震救援和灾后重建策划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地震救援行动地震发生后,救援行动是最紧急和关键的。
在救援行动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 快速反应:迅速启动救灾应急响应机制,组织救援队伍赶赴地震现场,采取紧急措施挽救被困和受伤的人员。
2. 协调合作:加强各级政府、救援力量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协调合作,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共同投入到救援行动中。
3. 救援优先:优先考虑救援行动,确保伤者得到及时救治,减少伤亡人数。
4. 救援技术:提供先进的救援工具和设备,通过技术手段提高救援效率和质量。
5. 心理辅导:为受灾群众提供心理疏导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渡过难关。
二、灾后重建策划地震灾后重建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重建策划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安全评估:对地震灾后的建筑结构和基础设施进行安全评估,确定哪些需要重建或修复,哪些需要加固或改造,确保重建后的社区具备更高的抗震能力。
2. 基础设施建设:重建应当重点关注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桥梁、供水、供电和通信等,以保证社区正常运行。
3. 住房重建:着重解决灾民的住房问题,提供临时避难所和重建房屋,确保受灾群众有一个安全舒适的住所。
4. 产业重建:重建过程中应鼓励发展当地的产业和经济,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来源,帮助灾民尽快恢复经济生活。
5. 社会服务:加强社会公共服务,包括医疗、教育、卫生、文化和娱乐等方面的设施,提供完善的社会服务保障。
三、国际合作与捐助地震救援和灾后重建需要全球的支持和帮助。
国际合作与捐助是重要的资源来源,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面:1. 协同合作:加强各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地震灾害的挑战。
2. 资金支持:向国际社会呼吁捐款和援助,用于灾后重建和救援工作。
社会工作介入受灾群众面临问题分析
社会工作介入受灾群众面临问题分析社会工作介入受灾群众面临问题分析灾害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领域之一,灾害救助和灾后重建是社会工作的重要服务领域。
汶川地震后社会工作的研究与实践已经充分证明,社会工作在灾害救助和灾后重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那么,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提供社会工作介入受灾群众面临问题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受灾群众面临的问题通过调研,我们将整个灾区看成一个系统,从个体次系统、家庭次系统、社会次系统三个层面呈现灾区群众面临的问题。
1.个体心理问题经历灾害是个体生活中经历的重大事件,会给个体心理造成严重影响。
此次地震对个体心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因住房受损而导致的巨大丧失感。
住房是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对中国人来说,住房的重要性不亚于粮食。
芦山地震中80%以上房屋受损。
受灾群众一致认为,他们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房子,没有房子就没有家了,房子损毁让他们产生了巨大的丧失感。
尤其是很多受损的房子都是汶川地震后才新建或加固的,有些则是前年或去年才建好的,有些甚至刚建好,还没来得及装修。
大部分人为建房花光了一生的积蓄,还借了很多钱。
巨大的丧失感使他们感到沮丧、焦虑、失眠、食欲下降,有的甚至有自杀念头。
(2)因难以克服困难而出现的无力感。
房子垮了,为建房子还欠了一大笔债;住帐篷,潮气太重,大部分人都长了湿疹,中午帐篷里又闷热难耐;再加上水电不通,吃饭、洗澡都成问题,想自己修缮和重建房屋,能力又不允许。
正常的生活秩序完全被打乱,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又似乎难以克服这些困难,部分受灾群众为此一筹莫展,对未来失去信心,产生强烈的无力感。
这种无力感导致部分受灾群众情绪低落、出现交流障碍、做事退缩、茫然无助。
(3)因丧亲而导致的巨大哀痛。
失去亲人是人生面临的最大生活事件,丧亲会产生巨大的哀痛,并会伴随深深的自责、惊恐、焦虑、愤怒,有些人还会因为丧亲后无法排解悲伤而产生自闭、酗酒、暴力发泄、自杀等行为。
灾情后如何加强社会对灾后重建的公共参与与民主决策
灾情后如何加强社会对灾后重建的公共参与与民主决策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给当地社会造成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也对灾区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公众参与和民主决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灾情后如何加强社会对灾后重建的公共参与与民主决策,并提出相关的措施和建议。
一、加大公众参与的力度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必须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提高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力。
公众参与既可以提高重建的效果,也能够增加居民的满意度和认同感。
在加强社会对灾后重建的公共参与方面,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信息透明公开: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及时向居民披露灾后重建的进展情况、资金管理状况等重要信息,确保信息的及时、准确和全面。
2. 举办公众听证会:在制定灾后重建的方案和政策时,举办公众听证会,听取居民的意见和建议,将其纳入决策过程,增加居民对灾后重建的参与感。
3. 成立居民代表委员会:在灾区成立居民代表委员会,由居民自行选举产生代表,代表他们与政府及其他相关部门开展对话和协商,促进灾后重建的公众参与。
4. 推广社区参与模式: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社区重建和管理,倡导社区自治,让居民能够真正主宰自己的命运。
二、加强民主决策的机制建设民主决策是一种充分尊重公众意见的决策方式,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减少决策过程中的不公平现象。
为了加强社会对灾后重建的民主决策,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多元化决策参考:在制定重建方案时,不仅要听取政府的意见,还要广泛征求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和居民的意见,形成多元化的决策参考。
2. 问题公投:对于重大的决策问题,可以通过公众投票的形式进行决策,让居民参与决策过程,确保决策的民主性和公正性。
3. 加强协商机制:建立政府、企业、居民之间的协商机制,让各方面的利益得到充分的平衡,减少冲突和矛盾。
4. 民主监督机构:成立独立的民主监督机构,对灾后重建的决策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确保决策的透明和公正。
社会工作在灾后重建和社会复原中的作用
社会工作在灾后重建和社会复原中的作用灾难是人类社会无法避免的一部分,它们在一夜之间可以摧毁城市、夺去人命,给社会造成巨大的破坏。
然而,在灾难中,社会工作可以扮演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既帮助个体和社区从伤痛中恢复,也促进社会的重建和复原。
本文旨在探讨社会工作在灾后重建和社会复原中的作用,并阐明其重要性。
1. 提供紧急援助和基本生活必需品灾难发生后,受灾者通常处于严重的困境中,他们可能丧失家园、亲人和财产。
社会工作者可以提供紧急援助和基本生活必需品,如食物、饮水、衣物和庇护所。
这些援助可以满足灾民的基本需求,帮助他们度过灾难的最初阶段。
2. 心理支持和心理康复灾难带来的创伤不仅是物质上的损失,也包括心灵上的创伤。
社会工作者可以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康复服务,帮助受灾者处理和面对灾难带来的压力和创伤。
他们可以组织心理援助服务、团体咨询和康复活动,帮助个体和社区重新建立起心理稳定和健康的状态。
3. 社区重建和社会资本强化社会工作在社区重建和社会资本强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他们可以帮助建立和恢复社区的组织和机构,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合作和互助。
通过组织社区活动、推动社区参与和培育社区领导力,社会工作者有助于重建社区的凝聚力和社会资本,为社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4. 协调和整合资源灾后的重建需要大量的资源,包括人力、物资和资金等。
社会工作者可以发挥协调和整合资源的作用,帮助各方合作,确保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利用。
他们可以与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和志愿者团队合作,共同制定和执行重建计划,并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
5. 社会公正和人权保障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在于追求社会公正和保障人权。
灾难不仅会导致物质上的损失,还可能对弱势群体带来更多的伤害和不公。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关注和保护弱势群体的权益,维护社会公正和人权,在灾后重建中创造一个更加包容和公平的社会。
结论在灾后重建和社会复原中,社会工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通过提供紧急援助和基本生活必需品,提供心理支持和心理康复服务,促进社区重建和社会资本强化,协调和整合资源,以及保障社会公正和人权,帮助个体和社区走出灾难,重建新的生活。
如何妥善地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如何妥善地开展灾后重建工作引言灾后重建工作是对受灾地区进行恢复和重建的重要过程,旨在帮助受灾群众恢复正常生活和经济活动。
本文旨在提供一套系统的灾后重建工作方案,以指导相关部门和人员有效地进行灾后重建工作。
灾后重建工作的重要性灾后重建工作对于受灾地区的恢复和发展至关重要。
它不仅能够为受灾群众提供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还能促进受灾地区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灾后重建工作步骤1. 灾情评估与需求分析灾后重建的第一步是对灾情进行评估,了解受灾程度、范围和影响。
同时,还需要进行需求分析,确定重建工作的重点和目标。
2. 制定重建计划根据灾情评估和需求分析结果,制定详细的重建计划。
计划应包括重建目标、时间节点、预算、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内容。
3. 组织实施按照重建计划,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开展重建工作。
包括清理废墟、修复基础设施、建设临时安置点等。
4. 监督与评估在重建过程中,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重建工作的质量和进度。
同时,定期评估重建工作的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重建策略。
5. 持续发展与巩固灾后重建工作不仅要关注当前的恢复工作,还要着眼于受灾地区的长期发展。
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等措施,巩固重建成果,促进受灾地区的持续发展。
灾后重建工作的挑战与策略挑战一:资金短缺●策略:积极争取政府、社会组织和国际援助,同时鼓励受灾地区居民自筹资金。
挑战二:人力资源不足●策略:动员志愿者、社区力量和专业队伍,加强人员培训和技能提升。
挑战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策略:优先修复关键基础设施,如交通、通信、电力等,保障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挑战四:环境污染和疾病防控●策略: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落实疾病防控措施,保障居民健康。
灾后重建工作的成功案例这里可以列举一些国内外灾后重建工作的成功案例,分析它们成功的原因和可借鉴的经验。
总结灾后重建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广大居民共同努力。
社会工作介入玉树灾后恢复重建的政策建议
四 、 建 立 向 民 间 组 织 购 买 社 会 服
务的制度。我国深圳、 匕 海等地正在推行 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试点。建议灾区政 府及有 关部 门建 立符合本地 实际的制 度,向民间组织购 买特色社会服务 。 五 、加 强社 会 工 作 理 念 、知 识 和 方 法 的 宣传 培 训 。 目前 玉 树 正 在 进行恢 复重建 ,无论 是整个玉树 的整 体功 能定 位 ,还是城 乡居 民住房设 计
综 合 社 区 服 务 项 目或 “ 孤 人 员 ”专 三 业 服 务 项 目。 除 此 之 外 , 社 工 站 还 可
作 为社工人才建 设的载体和 社会工作
本 土 化 探 索 的基 地 , 具 体 筹建 方 式 可
以借 鉴汶JI I 震后 四川诸 多社工站的做
法。
社区 民众 的困扰 和需求来 看,灾后社
对深入灾 区群众 中去 做思想工作 的群 众 工作组 的人员进行社会 工作专业培 训, 同时 ,对 玉树 当地 的民间慈善组
织 也 进 行 社 工 专 业 培 训 。 通 过 专 业 培
建设的使命 。因此 ,建议将社会 工作
人才参与灾 后社区重建 纳入 国家玉 树
训,强化其 社会工作 的专业理念和方
利益 ,需要做大量深 入细致 的群众 工
作 。因此 ,建议地方 民政部 门积极 向
社会关系和 社会秩序 、调适社会 心理
和恢复社会 功能等方 面的 内容 ,这些 社会方面 的软件建设 正是 以社 区为本 ( 以人为 本 )的社会 工作人才 队伍 或
街道办事处灾后重建整改落实措施
02
03
受灾范围
详细阐述受灾地区、受灾 人口以及受灾程度。
损失情况
分类统计人员伤亡、房屋 倒塌、道路损毁、公共设 施损失等。
紧急救援
概述灾后紧急救援措施, 包括救援力量投入、物资 调配和临时安置等。
重建工作进展
重建规划
阐述灾后重建规划的制定 过程,包括规划目标、重 建标准和时间节点等。
重建项目
列举已经启动或完成的重 建项目,如道路修复、房 屋重建、公共设施建设等 。
街道办事处灾后重建整改落 实措施
汇报人: 2023-12-13
目录
• 灾后重建背景与现状分析 • 整改目标与原则 • 组织架构与责任体系调整 • 资金使用与监管机制完善 • 重建项目进度管理与优化 • 质量安全与环保措施强化 • 信息公开与舆情应对策略
01
灾后重建背景与现状分析
受灾情况概述
01
互动沟通
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 ,与公众进行实时互动,及时解 答疑问,增强政府与公众的互动 性和信任度。
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01
宣传正能量
积极宣传灾后重建中的先进事迹 和感人故事,传播正能量,鼓舞 人心。
舆情引导
02
03
媒体合作
加强舆情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 和应对负面舆情,避免恶意炒作 和误导公众。
加强资金监管力度
完善监管制度
建立健全灾后重建资金监管制度,明确监管职责、权限和程序。
强化内部审计
加强内部审计力度,定期对灾后重建资金使用情况进行审计,确保 资金使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
引入第三方监督
邀请第三方机构对灾后重建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提高监 管的公正性和有效性。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灾区工作重建工作总结
灾区工作重建工作总结在经历了灾难的重创后,灾区的重建工作成为了重中之重。
这不仅是对受灾地区的物质修复,更是对受灾群众心灵的抚慰和对未来生活的希望重塑。
回顾过去这段时间的灾区重建工作,有艰辛、有挑战,但更多的是成果与希望。
一、重建工作的背景与目标灾区在遭受灾难后,房屋倒塌、基础设施损毁严重,人民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重建工作的首要目标是为受灾群众提供安全、稳定的居住环境,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同时,要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提升灾区的基础设施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促进灾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重建工作的具体措施1、房屋重建成立专门的房屋重建工作小组,对受灾房屋进行评估和分类。
对于完全损毁的房屋,按照统一规划和标准进行重建;对于部分损坏的房屋,进行修缮和加固。
在重建过程中,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居民的生活习惯,采用抗震、节能、环保的建筑材料和技术,确保新建房屋的质量和安全性。
2、基础设施修复与建设对灾区的道路、桥梁、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修复和重建。
加大对交通网络的建设力度,拓宽道路,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修复和新建桥梁,保障交通的顺畅。
加强水电设施的改造和升级,提高供电供水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加快通信设施的恢复和建设,确保灾区的信息畅通。
3、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大对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
新建和扩建学校、幼儿园,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为灾区的孩子们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重建和改善医疗机构,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
建设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4、产业恢复与发展结合灾区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制定产业发展规划。
对受灾的农业、工业和服务业进行扶持和引导,帮助企业恢复生产,促进产业升级。
加大对农业的技术支持和资金投入,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业的产量和质量。
鼓励工业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创新,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发展特色旅游、电子商务等新兴产业,拓宽就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灾害社会工作介入灾后重建工作的对策
作者:杜佳乐陈秋红
来源:《智富时代》2017年第04期
【摘要】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的发生愈发频繁。
目前我国的灾后重建仍然存在法律制度不完善、救灾资金短缺、救助工作不专业、社会参与不足等严重问题。
灾害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重要分支,同时注重灾后重建工作的物质援助和灾民本身的精神需求,充分调动灾民的主观能动性,化“被救”为主动的“自救”。
通过构建社会救助网络、引进社会工作专业工作人员、扩大社会参与、加强社会工作的作用等方面,有效提升了灾后重建工作质量。
【关键词】社会工作;灾后重建;助人自助;救助
近年来,我国的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呈上升趋势,气象、海洋、地震、生物等自然灾害频繁出现。
据统计,自然灾害平均每隔半年就有发生,全国各省份都有波及。
频繁的自然灾害导致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灾后重建工作便成为了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灾害社会工作的介入便体现出了其价值。
一、灾区灾后重建工作中现存的问题
(一)灾区灾后重建工作法律制度缺陷及资金不足
1、缺少相关法律制度
我国现行的救灾相关法律制度与频发的自然灾害是不适合的,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是我国仅有的两部与灾区援助和灾后重建相关的法律,并且两部法律出台时间间隔近10年,体现出了严重的滞后性[1]。
2、缺乏灾后重建资金
我国目前的救灾资金来源非常有限,很大程度上依赖缺乏健全救灾资金制度的政府,进行政府拨款时缺乏管理机制,权责不够明确,推卸责任状况严重。
社会捐助也是一个救灾资金筹集的重要渠道,但对于整个灾后重建工作来说,只是粥少僧多。
(二)灾区灾后重建工作层次较低
1、灾后重建形式单一且无统一标准
目前灾后重建工作的内容单一、层次偏低,是政策滞后、法律缺失、管理无序、资金困难等诸多因素造成的,以2010年东北地区洪涝灾害为例,当地灾民接受相关服务94.5%是居民
基本生活保障服务方面,而受灾群众更多的是需要医药卫生康复服务、精神文化教育服务以及心理疏导,可见灾后重建的内容亟待调整。
2、工作人员缺乏专业素质
灾区服务机构能力差,人员不专业、经验不足,甚至20.9%的机构无专职人员。
所有工作人员中仅有21.1%的专业人员,其他的服务人员多为志愿者,甚至还有很多离退休的中老年人,他们中82%的人为本科以下学历,这也就意味着大多数人无法熟练掌握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和心理学相关理论,使灾区的服务工作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2]。
(三)灾区灾后重建工作缺少社会参与
每逢自然灾害发生,灾区会收到的很多捐献物资,可数月之后,参与人数与捐献物资便急剧减少,甚至脱节。
这样的情况在历史上也多次出现:如2001年与2006年,我国的自然灾害发生较为频繁,捐献物资折款与相邻年份形成较大差距,2001年折款82634.8万元,而2002年仅为18303.9万元,2005年折款17021.9万元,而2006年却达到54000.0万元(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http://)。
国内介入重建的非政府组织数量远不及发达地区,服务类型受到很大限制[3]。
二、灾害社会工作介入灾后重建工作的必要性及意义
灾害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以及“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为灾区进行科学的评估,为灾后重建工作打牢基础。
我国每年因自然灾害导致近1000亿元的经济损失,其中1998年洪灾直接经济损失达1666亿元;2008年地震灾害中,投入赈灾资金达1243.13亿元。
我国目前的灾后重建更多的还是社会经济方面的恢复,而对于灾民的人文关怀相对较少,使得灾后重建工作形式单一,效果不佳。
灾害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这样的缺陷:提供物质援助的同时,更多的进行精神援助和心理疏导,激发灾民本身的主观能动性,化“被救”为主动的“自救”。
帮助灾民寻求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促成其过正常人的生活;在维持灾区稳定、解决灾区问题、提升灾后重建工作质量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三、灾害社会工作对于灾后重建工作的指导性建议
(一)灾后重建工作应构建社会救助网络
首先政府作为灾后重建工作的主体,需要出台相关政策,完善相关法律,整合资源,收集有关资料并进行科学、系统的分析,建设社会救助网络的基本框架;其次,社会组织的力量不容忽视,社会组织可以作为政府救助的补充,形式多样,特别是在资金上,为许多灾民提供了切实的保障;再次,救灾工作落脚点是在灾民身上,调动灾民的积极性才能发挥最佳救助效
果,鼓励灾民“自救”,而非一味等待政府救助[4]。
政府、社会组织和灾民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灾后重建工作的效果更加理想。
(二)培训工作人员和引进社会工作专业人员
社会工作者与一般工作人员的区别在于,社会工作者能为灾民提供更多的心理治疗。
对工作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其掌握专业理论,熟练运用专业工作方法;同时引进更多接受过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以便能够结合变化的实际,随时灵活调整救助策略,提高救助质量。
(三)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灾后重建
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减轻灾区企业和个人的税收负担;最大限度发挥地方资金作用;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及政府性基金;发挥市场金融服务功能,加强信用环境建设;加大土地整治,保证预留重建用地;增加就业岗位,保证保险力度及覆盖面;积极开展灾害监测、预报及排查工作;加大扶贫开发和以工代赈力度等。
各方积极配合,使灾后恢复重建达到最佳效果。
(四)加强灾害社会工作在灾后重建中的作用
政府必须重视社会工作者的地位,同时明确灾害社会工作的积极作用,设立更多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培养专业社会工作者。
灾区应该积极制定社会工作介入计划,制定有效的社会工作服务管理标准、设立相关办公场所,建立信息交流平台,保证救助工作的科学性。
同时,合理降低非企业社会工作组织登记门槛,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也能在灾后重建中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总之,灾害社会工作介入灾后重建,有利于有效解决灾后重建工作中现有的突出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然而灾后重建工作是一个短时间内无法完成的繁重工作,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灾害社会工作的服务标准也会不断完善,从而为灾区提供更加有效的服务,保证灾民的整体利益,促进社会平稳安定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立波. 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灾后重建服务的方案探索——以东北地区的永安社区为例[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6):43-48.
[2]史海涛. 建国以来中国灾害社会政策的发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
[3]谭祖雪.灾害社会工作:基于5·12汶川地震的实证研究[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13:163.
[4]张粉霞. 社会工作介入灾后重建跨部门合作机制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