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3课《宋明理学》对点练习(含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一、三教合一

1.背景

(1)汉武帝以后,儒学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________也广为传播。

2.表现

(1)魏晋南北朝:儒学、佛教、道教相互影响。

(2)隋朝:儒学家提出“______________”的主张,又称“____________”。

(3)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佛教、道教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________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

1.形成:北宋时,______家学者展开了复兴儒学、抨击佛道的活动;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

2.“二程”(程颐、程颢)

(1)核心:________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而后有物。

(2)把天理和____________直接联系起来。

(3)提出“____________”的认识论。

(4)把知识、道德和天理联系起来。

3.朱熹

(1)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即______________,是人性的最高境界。

(2)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强调“________________”。

(3)认为“物”指天理、人伦、圣言、世故。

4.影响

(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2)朱熹的《________________》,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传至国外,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

1.主张

(1)陆九渊:把“______”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2)王阳明:宣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2.传播: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

四、宋明理学的影响: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知识点一三教合一

1.下列关于儒家思想在南北朝时期地位的评述,正确的是( )

A.主流思想地位日益巩固

B.其地位受到冲击,与道佛两教一起处于三者并立地位

C.丧失了在社会中的影响

D.完全丧失了儒家思想的本色

2.隋唐儒学大师面对儒家思想受到佛、道两教冲击的态度是( )

A.放弃儒家思想

B.以儒为本,吸收道、佛思想加以完善

C.创造一种儒家新思想

D.对儒、佛、道三教平等对待

知识点二程朱理学

3.儒家学派产生后,儒学通过不断吸收其他学说的养分,在后世得以不断发展、更新。两宋时期理学的形成主要是当时儒学向哪些思想派别学习的结果( )

A.法家、道家 B.道家、阴阳五行家

C.佛教、道教 D.佛教禅宗者

4.从《宋史》中出现的以下人物名字,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焦守节(卷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287)、钱端礼(卷385)、张忠恕(卷409)( )

A.佛学 B.法学

C.理学 D.道教

5.下列不属于程颐、程颢思想的是( )

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B.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C.发挥了孔子“仁”的学说

D.宣扬“心外无理”

6.

右图是著名的云根书院,朱熹常到云根书院讲学布道,传授理学思想,一时八方学子云集,探究理学真谛。朱熹在讲学中最可能出现的言论观点是( )

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B.学以致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

C.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

D.倡导“三纲五常”

7.在朱熹看来,要把握“理”,就要通过“格物致知”,通过接触世界万事万物,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理”的体验,最终贯通明“理”。“格物致知”中“格”的含义是( ) A.研究 B.规格 C.人格 D.格子

知识点三陆王心学

8.如果有人向陆九渊请教求贤的方法和态度,他应该会回答( )

A.要尚实,要有助于国计民生

B.要接触世间万事万物

C.要注重人内心的涵养功夫

D.要勤于读书研究,努力用功

9.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

A.万物皆只有一个理 B.有理而后有气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10.山东某高中生创作了一部科幻小说。小说中描绘了如下场景:一名学者通过“时光隧道”回到宋朝,与陆九渊探讨治学方法,陆九渊反复强调一句话。这句话可能是( )

A.做学问必须务实

B.一切要顺应自然

C.要特别注重内心反省

D.天意不可违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五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宋)智圆

材料二“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大学章句》

材料三王守仁说:“夫人者,天地之心,天地万物,本吾一体者也。生民之困苦荼毒,孰非疾痛之切于吾身者乎?不知吾身之疾痛,无是非之心者也。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者也。”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2)材料二主要体现了朱熹怎样的观点?在朱熹看来,认识事物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主要阐述了王守仁的什么观点?

(4)材料一对材料二、三有何影响?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以孔孟为代表的原生儒学中,“修身”与“治平”,“诚心诚意”与“齐家治国”,两者虽有分别,亦间有歧异(如孔子更热衷于外在的事功成就,孟子更着意内在的心性修养),但致思路线是圆融一贯的:此即“内圣”目的性地导向“外王”,“外王”经验性地证实“内圣”。——葛金芳《宋代儒学的伦理学转向及其

对传统社会近代转型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凡学之道,正其心,养其性而已。中正而诚,则圣矣。”——引自程颐《颜子所好何学论》 (《河南程氏文集》卷8)

材料三“今自家一个身心不知安顿去处,而谈王说霸,将经世事业别作一个伎俩,商量讲求,不亦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